《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乐府诗,主旨: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五言律诗,主旨: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七言律诗,主旨:诗中描写了诗人骑马所见到的西湖早春的旖旎骀荡的春光,表现了世间万物在春色沐浴下的勃勃生机,塑造出诗人自身欣然陶然观景的形象,创造出春色喜人、生意盎然的意境,抒发了喜爱早春风光、恬静闲适自得的感情。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小令,主旨: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将自己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供你参考哈
形容春天的景色的句子大全
几处早莺争暖树家新燕啄。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春行》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
几处,是好几处,甚至也可以是多处的意思。
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
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黄莺是公认的春天歌唱家,听着她们那婉转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妩媚;燕子是候鸟,她们随着春天一起回到了家乡,忙着重建家园,迎接崭新的生活,看着她们飞进飞出地搭窝,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
在对天空中的小鸟进行了形象的拟人化描写之后,白居易又把视线转向了脚下的植被,“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这也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
花而言其乱,乃至要乱得迷了赏花人的目光,在旁人的诗句中,很少有这种写法,而这种独到的感受,却正是白居易在欣赏西湖景色时切身的体验,五颜六色的鲜花,漫山野地开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使得白居易简直不知把视线投向哪里才好,也无从分辨出个高下优劣来,只觉得眼也花了,神也迷住了,真是美不胜收,应接不暇呀。
“乱花渐欲迷人眼”一句是驻足细看,而“浅草才能没马蹄”,则已经是骑马踏青了,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西子湖畔,与二三友人,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呀,马儿似乎也体会到了背上主人那轻松闲逸的兴致,便不紧不慢地,踩着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长长的白堤。
诗人在指点湖山、流连光景的不经意间,偶然瞥到了,马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时隐时现的情景,觉得分外有趣,忍不住将其写入了诗中,没想到就是这随意的一笔,却为全诗增添了多少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
著名美学家别林斯基曾说过,“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
因为大自然的景象是不可能绝对的美,这美隐藏在创造或者观察它们的那个人的灵魂里。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恰恰说明了这一美学欣赏真理。
整首诗写出了白居易对西湖的喜爱和赞叹之情。
因为西湖的景色再美,也会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是在白居易的眼中,它无疑是天下最美的景致,因为他不但善于观察,而且更善于发现和体验。
我们现在每每有逛景不如听景的体会,或是听朋友介绍,或是在影视风光片中,听说和看到名胜山水美不胜收,心中不由得生起无限向往之情,可是往往一旦身临其境,面对真山真水,却反而觉得远没有预期的那样动人美丽。
这就是因为我们不能带着一种发现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自然山水,而是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过高的甚至是带有几分挑剔的眼光去游山玩水的原因呀。
试想古往今来,西湖向人们展示了多少次美妙的春光
而又有多少人见证了西子湖的春色
可是到头来,我们仍然只能吟诵几位大诗家不多的几首作品,莫不是西湖只有等到像苏东坡这样的大文豪光临的时候,才像孔雀开屏般地展现她那惊人的美艳
西湖的鸟儿,只有到了大诗人白居易面前,才“争暖树”、“啄春泥”不成
其实不论何时何地,西湖都是最美的,我们不是也知道这样的名句吗:“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白居易就是因为有着这样一副难得的美学家的欣赏眼光,才能在无数西湖的游客中,独具慧眼地发现它的动人之处,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这一人间天堂。
白居易并没有看到很多的“早莺”和“新燕”,只有“几处”、只见“谁家”而已,要是我们,说不定还会因为没有到“处处”闻莺、“家家”有燕的时节,而感到遗憾,心想要是再晚来十天半个月就好了。
可是白居易却不这样认为,少有少的好处,正因为少,才是“早莺”,才是“新燕”,才有一种感知春天到来的喜悦,如果诗人没有一种年轻的心态和热爱生命与春天的胸怀,恐怕就不会被这为数不多的报春者所打动,所陶醉,而欣然写下这动人的诗篇了。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闻花花香,见草草美,为四处点缀的各色野花而心乱神迷,为没过马蹄的草地而唏嘘感叹了。
仔细想一想,没过马蹄的草地其实是最平常不过的了,观赏这样的草坪根本用不着在春天赶到西子湖畔,在我们的街头绿地就可以了,不过,横在我们与草坪之间的恐怕有一块醒目的标牌:“请勿践踏草地”,于是,一切与自然的拉近,也就在刹那间,变成了一句严肃的警告,而今天都市里的人们对自然景观而非人造景观的漠视或无动于衷也就情有可原了。
不过,白居易是幸运的。
因为他有一双发现美、发现春天的眼睛,所以他会在西湖美景中,不能自已,乃至流连忘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沙堤,即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西湖三面环山,白堤中贯,在湖东一带,总揽全湖之胜。
而白居易任杭州剌史时,也确曾修堤蓄水,灌溉民田,不过其堤在钱塘门之北,可是后人多误以白堤为白氏所修之堤了。
春天的西湖 和西湖的春天哪个对的
单独给出这两个短语都是对的,但是它们的中心词不同,所以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就有区分了。
你看,“的”字前面的是形容词,后面的是中心语。
那么“春天的西湖”中心语是“西湖”,“西湖的春天”中心语是“春天”。
还记得怎么对句子进行缩写吗
我们要去掉修饰语,在这里就是去掉它的形容词,那么缩写之后,一个就是“西湖”,一个却是“春天”。
现在我们来具体写一段话来感受一下。
春天的西湖与冬季时不同,褪去银装素裹,别了断桥残雪,正合青蛇白蛇袅袅地走过。
西湖的春天与别处不同,极北的春天,诸如长白山,那是冬季的尾巴;极南的春天,像琼州,那是夏季的先声。
唯这江南,这苏轼的西湖,这杜牧的西湖,才是春天“人间自是有情痴”的模样。
(以上两段都是我随便写的,别较真。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第一段,“春天的西湖”,我们很容易想到“夏天的西湖”“冬天的西湖”这样,所以我们会与其他三季对比,但我们讲的都是“西湖”这个中心语。
而第二段,“西湖的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济南的春天”“洞庭湖的春天”这样,所以我们要与其他地方对比,但讲的都是“春天”这个中心语。
总结一下,这两个短语都是对的,但有分别。
如果是做题目叫你选最恰当的话,可以按照上面这样区分(其实多读几遍就有语感了),如果是自己写作的话,其实差别不大(另外自己写的话,第一反应出现的往往是最好的、最恰当的)。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钱塘江春行这首诗运用了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西湖的歌颂与赞美之情。
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
春季钱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这首诗中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
1、西湖的,一年四季都丽。
春天,垂柳含翠,红桃吐艳。
夏莲叶碧绿荷花映月。
秋天,丹桂飘香,菊花争艳。
冬天,寒梅斗雪,松树青翠。
所以人们常用“诗情画意”赞美西湖。
2、西湖的水,就这样静静地流淌,静静地荡漾,仿佛向人们讲述一段悠长的故事,而湖边的荷花,无疑是这个故事中的亮点。
3、也许这就是西湖,如水中花、镜中月,永远都看不透;也许这就是西湖,每一次看都会有不同的感触,但有一点无疑是不变的,那就是,她永远是人们心中最美的圣地
4、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
苏白两堤,桃柳夹岸。
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
此时走在堤上,你会被眼前的景色所惊叹,甚至心醉神驰,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了世外桃源。
5、如果说苏州园林是小家碧玉,那西湖无疑是大家闺秀了。
湖面虽说不上宽广,却至少一眼望不到尽头,不似苏州园林,好像一位娇小的女子,总是曲曲折折,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西湖就这样完完全全而又落落大方地展现在了你的眼前,以惊人的优雅和从容,向你展示着一段只属于自己的神话。
试看它春如醉,秋如醒,合四时间变幻景光,尽消凝晴姿雨态,夕霭朝晖,雪应霞酣,星初月午,安排着诗酒琴歌,话南渡当年,过去漫牵无限感;悄好这山为迎,水为送,买一篷儿拓开怀抱,遍探寻邃馆岑台,回楼古刹,名泉秀石,宠柳妍花,狎玩些烟波鱼鸟,算西湖此日,到来俱是有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