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描写冰川的句子
诗句冰川上常形成消热喀斯特现象,水深莫测的湖,数百米冰裂缝,还有浅蓝绿色的冰溶洞、冰蘑菇,冰下河道等相当发育的冰川奇景,大量冰川融水由冰舌末端的冰洞流出。
山上天气多变,有时晴空万里,却突然雷声震天响。
雪尘滚滚,飞泻而下,掀起数十米高的雪浪,这就是雪崩。
高山探险家们,若晚上躺帐篷里,冰河的流水声伴着被冰水冲动的滚石,沉闷的隆隆声,不绝入耳,别具番风味。
(二)离开川藏公路,过了新建的横跨额公藏布江公路桥后,只见一条两面均是悬崖绝壁的峡谷,沿着小河修建的村道仅能通过一辆车,再走几公里后,突然出现大片宽阔的谷地,远处两条壮观的冰瀑布挂在雪峰与森林之间,就如两道由天而下的巨大银幕……冰湖的另一端有一道宽近两米、高达十数米的断裂的冰舌,发出幽幽的蓝光,从天而下的冰瀑布在阳光下闪着银色的光芒,近800米的落差让人感到一阵晕眩,一阵阵从冰川上吹来的寒风迎脸扑来,在强烈的阳光下,还是让人不寒而栗。
冰瀑奇观只有在补充丰富、消融得快的冰川上才会出现,如消融得快而补给不足,冰瀑就会中断,形成“悬冰川”;而补充过快而消融不及,冰雪就会把悬崖埋没。
米堆冰川是一条补充和消融,都很“均衡”,具有灵性的冰川。
(二)透明梦柯冰川规模较大冰面景象丰富、变幻奇特突兀的雪峰险峻嶙峋、纵横交错的冰谷曲折迂回、冰洞神幻奇妙、冰壁高耸陡峭、冰瀑好似银河倒挂冰谷、冰蘑菇等特色。
冰川地貌在这里随处可见。
各种景观惟妙惟肖。
冰川两侧巍巍雪山,皑皑帷幔。
向上行进,雄浑、壮阔的冰川尽在脚下、辽阔的雪原一览无垠。
雄浑、壮阔、旷达,是大雪山老虎沟透明梦柯冰川的特色。
二、句子句段第1句:山上天气多变,有时晴空万里,却突然雷声震天响。
雪尘滚滚,飞泻而下,掀起数十米高的雪浪,这就是雪崩。
高山探险家们,若晚上躺帐篷里,冰河的流水声伴着被冰水冲动的滚石沉闷的隆隆声,不绝入耳,别具番风味。
“大海啊你全是水,”下句是什么
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脱口而出:当然是在夏天吃。
虽然,如今在其他季节吃冰激凌的人越来越多,但大部分人还是会将冰激凌与夏天默认为固定搭配。
不过,最近在一个国内知名网站上却抛出一个相反的观点:冰激凌更适合在冬天吃。
原因是:冬季人体阳气足,消化功能比夏季强,即使吃了大量的肉或者寒凉食物,也有能力消化掉。
不少冬季也爱吃冰激凌的网友们自觉找到了最好理由:“看来冬天吃冰激凌是符合健康规律的。
” 真相是否如此
A.网帖称冬天比夏天更适合吃冰激凌 为什么冬天比夏天“更适合”吃冰激凌
网站给出的理由是:冬季,万物都处于收藏的状态,人体的阳气也都收敛在腹部。
此时,人的消化功能相对来说好一些,即使吃了大量的肉或者寒凉的食物,人也有能力消化掉。
而到了夏季,因为外界温度较高,人体的毛孔呈现开放状态,体内阳气就会外走,所以,这个季节的肠胃功能会比较弱。
此时,如若再吃些寒凉的东西,人体一方面要调动本来就很稀少的阳气来把这些寒凉的东西暖成与人体一致的温度,另一方面,还要用本来就弱的肠胃来消化本来就不好消化的东西,因此,夏季吃冰激凌无异于雪上加霜。
再者,中医讲究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既然冬季有雪有冰,那说明冬季人与这些东西是可以共存的,吃些冰激凌也是无伤大雅的事情。
而夏季是没有这些冰冰雪雪的,所以,人为制造出的这些冰块,不吃也罢。
B.年轻人流行“冬天吃棒冰,夏天吃火锅” 近些年来,我国已经成为冰激凌的销量大国。
据统计,我国冰激凌产量近10年增长了16倍,年销售量达到360万吨。
目前世界最大的冰激凌生产国是美国,年产量可达800多万吨,人均40多公斤。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冬天吃冰激凌,国内有些地方,冬天吃冰激凌甚至成了年轻人的一种时尚,还流传“冬天吃棒冰,夏天吃火锅”的说法。
在这些地方,冰激凌的销量几乎没有四季之分,春夏秋冬都有人吃。
曾有专家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冰激淋零售量还会不断上升,其中冬季消费将占到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一。
这种现象不仅仅在国内有,国外也有不少。
据俄罗斯冰激凌业者协会的统计,俄罗斯人每年大约要吃掉40万吨的冰激凌,虽然与中国相比吃得不算多,但是30%的冰激凌是被他们在气候最寒冷的冬日消耗掉的,尤其是新年长假期间,几乎男女老少都会吃冰激凌。
C.冬季多吃冷饮会损阳气 冬天吃冰激凌的人越来越多,是不是恰好证明冬天吃冰激凌符合了某些生理因素
网上所分析的原因说得通吗
国家级名中医、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副院长陈意表示,网上给出的解释只是说对了一部分,有点以偏概全。
从中医上说,夏天因为消耗大,大量出汗,导致阳气、津液外走。
加上夏天食物容易变质、人体休息不好等因素,肠胃功能相对来说比较差;而冬天则是藏精的季节,人体消耗少,精气得以存储,肠胃功能比夏天要好。
“但是这不表示冬天比夏天适合吃冰激凌。
”陈意说,网帖只关注了肠胃功能在冬夏两季的区别,而忽略了更重要的一点——冬季是人体进行修补的好时节,中医认为,这个时节人动得相对较少,人体消耗少,进补最有效。
“寒气时令,应该要保护阳气,冬季多吃冰激凌、冷饮,会伤害阳气,人体修补的效果就会变差,所以最好少吃。
” D. 夏天冷饮吃太多容易“中暑” 夏天暑气重,适当吃些冷饮、冰激凌可以帮助消暑,对人体有益。
但是,也不能多吃,否则容易“中暑”。
中医上把中暑分为“阳暑”和“阴暑”,阳暑一般是在烈日下行走、运动、劳作而中的暑;阴暑则是因为冷饮吃太多或者空调吹太多,感受寒邪后出现中暑症状。
“所以冰激凌、冷饮在夏天既能解暑又能致暑,关键在于吃多少,而不在于在什么季节吃。
” 陈意表示,冬天阳气特别盛的人,比一般人多吃一点冰激凌也不会有问题。
包括冰激凌在内的所有冷饮,没有冬天比夏天更适合吃的说法,只要适当,四季都可以吃。
不能因为这种不正确的说法,就在冬天无节制地吃冷饮。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消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高敏表示,西医的观点也是如此,在哪个季节吃冰激凌,对人体的影响没有太大区别,关键是一个适度原则。
只要是过量吃,不管是在哪个季节都对人体无益。
两位专家提醒,现在冰激凌的口味越来越多,但应该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
冰激凌等冰凉食物对脾胃虚寒者如有胃病、腹泻、阳气虚等人而言,能少吃就少吃,否则会伤及阳气,损脾胃。
不要空腹吃冰的东西,香蕉、菠萝一类口味的冰激凌、冷饮尽量不吃,香蕉、菠萝这类水果吃多了也会伤肠胃。
吃冰的东西千万不能吃太快,天很热的时候一下吃很快,冰冷刺激对胃也是一种负担和伤害。
新沂新安小学三年级语文星空20条论语
二〇〇九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 文 试 卷 (全卷共6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Ⅰ卷 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花团锦簇(cù) 瓦砾(lì) 污秽(suì) B、怨天尤(yóu)人 广袤(mào) 酝酿(niànɡ) C、随声附和(hé) 阔绰(chuò) 贮蓄(chǔ) D、惟妙惟肖(xiào) 伎(zhī)俩 蜿蜒(wān) 2. 下面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无可置疑 旁骛 馈赠 B、冥思遐想 急躁 颓唐 C、因地治宜 仰幕 熹微 D、怒不可遏 绯红 斑斓 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
A.为了铁路早日通车,工程技术人员处心积虑地克服了许多困难, B.五月的西湖公园,姹紫嫣红,一片绚丽的景象。
C.登高远眺,青山如屏,绿水如带,令人心旷神怡。
D.节日的蓉城张灯结彩,大街上车辆川流不息。
4.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信心。
B.他一走进运动场就感受到热烈的气氛和一张张快乐的笑脸。
C.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精神,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
D.互联网上的资料不仅丰富,而且查起来方便快捷。
5.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安求其能千里也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B.故时有物外之趣 醉翁之意不在酒 C.芳草鲜美 陶后鲜有闻 D.得道者多助 会天大雨,道不通 第Ⅱ卷 非选择题(135分) 6.默写古诗问句子(每条横线上写一句)。
(12分) (1)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3)只恐双溪舴艋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通过描写花草来体现西湖早春生机勃勃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08年北京奥运会,华夏儿女喜迎各国嘉宾,我们可以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诠释这份情怀;但奥运圣火熄灭时,四方朋友依依惜别,我们可以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相互慰勉。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5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汉语方言有些已趋于萎缩和衰亡。
为了抢救和保护各地的方言,2008年10月,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启动。
对此觉措,同学们有着自己的看法。
甲同学说:“我觉得我家乡的方言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
有效保护,将使她永远年轻。
”乙同学说:“应当大力推广普通话,‘抢救方言’没有必要。
”丙同学说:“对什么时代了,还讲方言
太土气了
”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信息。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你觉得‘方言’应该保护,还是应该摒弃呢
请发表你的看法,并说说理由。
(3分) 8.名著阅读(8分) (1)《格列佛游记》讲述了英国的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马(慧骃)国等地的经历。
请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在横线上分别写出与之对应的国家名称。
①它们有理性,公正而诚实,友谊和仁慈是其美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看到了它的头和一只爪子,估计这只猫有三头公牛那么大。
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他们的头不是向右偏,就是向左歪。
他们有一只眼睛凹在里面,另一只眼睛直冲着天顶。
外衣上装饰着太阳、月亮、星球的图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这里,万物的长、宽、高仅有正常尺度的1\\\/12,人的身高不过15厘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原本以为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实现他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他一次次与命运抗争,却以惨败告终。
请问祥子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梦想破灭后,他最终变成一个怎样的人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5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
(19分)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9.用“\\\/”为第④段中划线句断句(断三处,不要求加标点)。
(3分) 嗟 夫 予 尝 求 古 仁 人 之 心 或 异 二 者 之 为何 哉
10.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4分) (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____________ (2)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_____________ (3)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____________(4)是进亦忧,退亦忧__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斯人,吾谁与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问题。
(3分) (1)第③段中,描写水面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水中月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②③段运用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迁客骚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两种心情。
14.第④段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斜面短文,完成15—18题。
(14分) 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 ①近来国内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负面影响很大。
很多人已从企业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反思总结。
如果从哲学及文化的深度,挖掘其思想病灶,这些事件暴露出现代人敬畏感的缺失。
②敬畏感是指人类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所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
这种心理具有警戒与自省的作用,有助于规范与约束人们的言行举止。
③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
儒家有“畏天命”、“畏圣人”、“敬其在己者”等敬天爱人的观念,道家曾通过“道法自然”来强调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敬畏。
儒道两家都是基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来谈论敬畏的。
只有具备鲜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时时事事都“上对得起先人,下对得起子孙”。
④如今,在一部分现代人当中,这种敬畏感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正逐步弱化和缺失。
比如说,改革开放30年来,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骄奢淫逸、挥霍浪费的现象也逐渐抬头;为了眼前利益,某些人不计后果大肆破坏环境,任意掠取资源,完全丧失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更有甚者,抱着“天不怕,地不怕,历史也不怕,百姓更不怕”的心态,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把个人对生命的敬畏、对道德的敬畏、对社会舆论的敬畏丧失殆尽。
⑤如此种种短视或自私的行为,不仅违背了科学发展的理念,而且还会危及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子孙后代的延续。
所以,大力培养和增进现代人的敬畏感,刻不容缓。
⑥近年来,人们通过不同方式,例如读经、祭祖等活动,来唤醒现代人对历史传统的认同感,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对各种事物有所敬畏。
但是,对于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这些努力还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需要继续加大伦理道德教育的力度,对法律、秩序和规则保持敬畏,对社会责任感保持敬畏,同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
⑦总之,现代人只有常存敬畏之心,才能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所规约,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完善,才能保证中华文明的薪火传承、生生不息。
(选自2008年11月4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5.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第③段引用儒家、道家的学说有何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缺乏敬畏心的行为在生活中常有,请举一例并说说其危害。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材料,结合全文内容,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3分) 材料一: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材料二: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每个事物以及我们身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等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
用尽人类的全部智慧,恐怕也难以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让那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
(节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敬畏自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斜面文章,完成19—22题。
(17分) 一双脚上的修养 ①市图书馆离我家很近,每逢双休日,我都会到图书馆的阅览室去翻阅一些报纸和杂志。
每次来这里,总看到座无虚席的场面,有时,大家还会围绕一些文学现象进行一些交流。
在这紧张而喧嚣的都市里,能保持一份阅读的闲情,是难能可贵的。
所以,在我看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一定的层次和修养。
②北方冬天的雪大,雪一下,许多麻烦就随之而来了。
走在街上,鞋上会粘满脏雪,从天寒地冻的室外进入室内。
脏雪马上就会化作污水。
所以人走过的地方,往往会留下两行黑乎乎的脚印。
正是在一个雪天,我走进阅览室时发现了异样。
屋子里多了一个擦地的女工,她看我进来,竟紧张地盯着我,手操托布,如临大敌。
我故作视而不见,可感觉告诉我,她正跟在我的身后,猛回头,把她吓了一跳,自己也吓了一跳。
吃惊于自己留下的那行脚印。
在淡黄的地板上,显得如此扎眼。
而那个擦地女工,正在奋力擦抹。
③坐到座位上,想着刚才的脚印,愧怍油然而生,再也无心看书了。
阅览室是一个开放的公共场所,来往进出的人很多。
我注意到,每个进来的人都在犯着同我一样的毛病,浑然不觉自己的双脚正在恶作剧式的涂鸦着刚刚被擦干净的地板。
于是,那个女工就要不停地跟在进进出出的人后面,擦了再擦。
不断的踩踏与不断地擦抹,似一场破坏与复原的拉剧战,在阅览室里上演着,让人心惊。
渐渐地,那个疲于擦地的女工,已是额头见汗。
④忽然有种感觉,每一双进出的脚都充满着罪恶,因为,它们是在不断践踏着别人辛苦取得的劳动成果,是在破坏着一种美好与和谐。
⑤不知过了多久,人才渐渐坐定了,擦地女工也得以有机会喘口气、歇一歇,但就在这时,那扇门又被悄悄推开了。
一个男人伸头朝里面看来看,似乎想进来,但又把头缩了回去。
不一会儿,两扇门都被推开了。
还是刚才那个男人,这次,他是肩扛一桶纯净水进来的。
突然,一阵“沙、沙”的响声,伴着送水男人走路的旋律,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我开始从上向下打量他,老旧的棉帽子、绿大衣……最后我终于看到了他的双脚,然后是惊异万分。
男人的每只脚上,竟然都套着一个塑料袋。
他一走动,塑料袋就会发出“沙、沙”的响声。
因为套了塑料袋,所以他走过的地方没有一点污迹,还是那样干干净净的。
我注意到,那个擦地的女工,站在那里表情复杂地盯着送水的男人,看他放好水,慢慢离开阅览室。
而当她再次转过头来,我发现她眼里竟有泪光涌现。
⑥这个下雪的周日里,我没有读书,但我想到了“修养”这个词。
我想,修养并不是一个人比别人多认识一些字、多读了几本书;或是一个人了解《红楼梦》的情节、会背莎士比亚的一些名句,修养应该是在一个人举手投足的细节中体现,就像那个送水工,懂得在雪天里,进入室内之前用塑料袋把两只脚都套上。
(选自《八小时以外》,有改动) 19.从第②段看,“我“愧怍的原因是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第①段和第⑥段中加点词“修养“各有什么含义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本文对送水工的描写文字不多,却令人回味,请赏析第⑤段中的划线句。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第⑤段说“那个擦地的女工,站在那里表情复杂地盯着送水的男人,看他放好水,慢慢离开阅览室“。
请联系上下文揣摩女工此时的心理,把她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
(不少于50字)(5分) 23.按要求作文。
(60分) 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可以分享。
美味可以分享,欢乐可以分享,幸福可以分享,经验可以分享……生活因分享而充满温馨。
请以“分享“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问题自选(诗歌除外); (2)字数在600字左右; (3)文中不得出现正式的人名、校名、地名。
二〇〇九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每题3分,共1 5分) 1.B 2.C 3.A 4.D 5.B 第Ⅱ卷非选择题(1 35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6.(1)何人不起故园情 (2)春蚕到丝方尽 3.载不动许多愁 (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6)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7)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每空l分,共12分) 7.(1)是否要保护方言,网学们看法不一。
(2分) (2)示例一:应该保护方言。
因为方言不仅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多彩的地域文化。
示例二:应该保护方言。
因为保护方言就是保护语言的多样性。
示例三:应该摒弃方言。
因为方言的使用会影响普通话的推广。
示例四:应该摒弃方言。
因为摒弃方言可以消除语言隔阂,更好促进各地区的交流。
(看法l分,理由2分,言之有理即可,共3分) 8.(1)①马国(慧驷国) ②大人国③飞岛国④小人国(每空l分,共4分) (2)他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
他最终变成了麻木潦倒、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人。
或:他最终变成了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无业游民。
(每问2分,共4分) 二、阅 读(50分) (一)(19分) 9.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每标对一处得1分,共3分) 10.(1)放晴 (2)日光 (3)一起 (4)这,这样(每空l分,共4分) 11.(1)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每句2分,共4分) 12.(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每空l分,共3分) 13.对比 悲喜(每空l分,共3分) 14.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
(2分) (二)(14分) 15.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
(3分) 16.证明“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这一观点。
(3分) 17.示例一:在食品中添加有害物质牟利,危及消费者的健康。
示例二:在建筑工程中偷工减料,威胁人们生命安全。
示例三:生活中有些人乱扔垃圾,污染环境,危害健康。
(举例子2分,谈危害2分,表述l分。
言之有理即可。
共5分) 18.大自然的智慧远远高于人类的智慧,人要对自然存有敬畏之心。
(3分) (三)(17分) 19.(1)我的脚印弄脏了地板。
(2)我对女工的劳动故作视而不见。
(每点2分,共4分) 20.第①段中“修养’’的含义指有文化或有学识。
第⑥段中“修养”的含义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
(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21.示例一:“悄悄推开’’这一细节,写出了送水工怕影响图书馆安静的氛围,推门时小心翼翼的样子,十分传神,突出了送水工对他人的尊重,体现了他的修养。
示例二:“推…‘伸”“看”“缩”这些动词生动细致地写出了送水工想进门又怕弄脏地板的心理,表现了他的修养,也为下文他脚套塑料袋进门的举动作铺垫。
(4分) (内容3分,能紧扣语句,从词语运用、描写方法等任意一个角度进行点评;表达1分,须通顺.共4分) 22.示例:这个大哥真是个有心人啊!那么多读书人都没有想到会弄脏地板,而他一个送水工却能这么细心.能想到在脚上套上塑料袋,真难得呀!(内容3分.须紧扣女工此时的心理;表达2分,须通顺。
共5分)
低年级写话的导写艺术作文
[低年级写话的导写艺术作文] 【导 语】 “新课标”对低年级写话提出了这样的阶段目标:“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低年级写话的导写艺术作文。
”写话就是把要说的话写下来,怎样想就怎样说,怎样说就怎样写。
从一句到几句,再到一段、两段。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把说话、写话作为习作训练的起点,从口语入手,以口语带动书面语的训练;从兴趣入手,首先让学生喜欢写,乐于写。
这样,可减轻学生对习作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也符合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
写话可为小学中、高年级的习作训练以至终生的写作打好基础。
这样将逐步给孩子一片五彩的天空,使他们像小鸟一样展翅翱翔,用五光十色的笔来描绘美好的生活。
【示例感悟】 快乐的落叶 今天,我看见一片片树叶从大树上飘落下来。
呀
树秃了,秋去了。
飘落下来的树叶美丽极了,有的像蝴蝶在空中飞舞,有的像顽皮的孩子在追逐赛跑,还有的像天上的撒下来的小星星在眨眼睛。
它们好象在说:“冬天来啦
冬天来啦
冬雪快到啦
” 落叶们真高兴呀
思考题: 在小作者眼里,深秋季节最常见的景物——落叶,竟幻化成了秋的精灵。
小作者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把落叶想象成蝴蝶在飞舞,孩子在赛跑,星星在眨眼睛,给平凡的落叶赋予了无限的生机,也让人感受到落叶精灵们的快乐。
你有这样丰富的想象力吗
【知识概要】 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写话呢
概括起来,大致可以进行如下方面的引导: 一、培养兴趣,使学生有话可写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用以下两种方式培养学生兴趣。
(一)画画写写。
选择有趣的一景一物,让学生画画。
如在黑板上画了好大的一个园子,然后说:“这是咱们班将要向全校师生开放的动物园,可动物园里该有些什么呢?小朋友们能用你们的小巧手画下来,再剪贴在动物园里吗?”小朋友们就会不亦乐乎地忙开了。
接着让他们看图说说动物园有哪些动物,在干什么?然后老师让他们给这段话加上开头(动物园里的动物真多呀)和结尾(这些动物真有趣!它们是我们的好朋友),最后让学生写一段完整的话。
这是他们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观察所见,自己的生花妙笔,他们写起来会感到无比快乐。
(二)演演写写。
低年级有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参与形象的创造过程,进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当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情感被激起时,可以趁势引导学生进行写话训练。
如:学了《小壁虎借尾巴》,问:“小朋友,小壁虎看见自己长出了一条新尾巴,他会告诉谁呢
他们之间都说了什么呢
”然后让学生上台来讲一讲,演一演。
说完、演完就进行写话训练。
这样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训练了口语交际能力,又使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二、指导观察,让学生有米可炊 俗话说:“不会观察,就不会作文。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知识80%以上是通过视觉感知而获得的。
如春天来了,带学生到校园里找春天。
小朋友们会把找到的春天情不自禁地告诉老师和小伙伴们:“小草长出来了。
”“小草探出了小脑袋。
”“五颜六色的鲜花张开了笑脸,树木长出新的枝叶。
”“蝴蝶、蜜蜂、小鸟都飞来了。
”“小朋友们在欢快地做游戏…… ”当学生观察到的东西有限时,可以把观察对象带进教室,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边观察、边写话。
如在教《坐井观天》一课时,先用课件演示小鸟带青蛙跳出井口的那些画面,然后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完成“青蛙跳出井口看到了……”这段写话练习。
三、开展活动,使学生乐写 玩是学生的天性,在活动中学生能享受到快乐,在快乐中能激活思维,以促使学生想把活动用语言表达出来。
比如组织学生玩吹泡泡,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说五彩缤纷的泡泡;和学生一起做画鼻子的游戏,要学生在欢乐中畅谈自己被蒙上眼睛后的内心感受;带领学生去校园、公园找秋天,让学生在观察与发现中描绘秋天的美景…… 四、注重引导,使学生会写 我们平时在教学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很想把自己观察到的、美的画面说出来,但苦于不知该怎么讲,或肚中没有好词汇来形容和表达,只好作罢。
这里,学生无疑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使学生能有条理地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好呢
所以我们在训练学生说话的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并适当地提供给学生一些观察说话的方法及句式,为学生达到“会说”“会写”奠基、铺石。
五、学编童话,使学生创造性地写 (一)看图编童话。
翻阅小学语文课本,那一幅幅精美的插图往往使学生浮想联翩,那美丽的景色,色彩缤纷的花儿,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学生们往往津津乐道。
学习完课文之后,老师不妨有意识地让学生将精美的插图说一说,写一写。
(二)拼图编童话。
这里说的拼图可以是拼七巧板,还可以是玩电脑中的“金山画王”,学生在拼图时边拼边想,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注意力能保持持久、稳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小学三年级作文《低年级写话的导写艺术作文》。
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人人参与,人人争先,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也就诞生了。
【导写要旨】 低年级写话训练起步早,要做到两个不能。
“不能操之过急,不能要求过高”。
学生的困难在于学生不知道怎么写,开头怎么写,中间怎么写,结尾怎么写,教师都要给予解决。
一、采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写一句话或一段话。
例如用问答法,写一个文具盒,可以这样设计:我有一个什么样的文具盒,是什么时候,谁送给我的,盒盖上有什么,文具盒里装着什么,结尾是我很喜欢。
学生填完空,一句话也就写好了。
还有连缀法,教师结合实物或者挂图,给一些相关的词语,然后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连词成一句话或一段话。
二、要让学生想写、敢写。
在习作开始时可以不规定中心,不限制字数。
抓住动情点,让学生写高兴的事,懊悔的事,感动的事等;抓住兴奋点,第一次戴红领巾,第一次打水,第一次上操等;抓观察点,把对身边发生的事的感受、看法用条子写给老师;抓住开窍点。
如学生写:我家的猫叫虎子。
为什么叫虎子
学生说猫身上黑一道,黄一道,像老虎。
教师可以说,你把这个特点也写下来。
学生想想就会写下来:我家里有一只猫,身子上黑一道,黄一道,样子很威猛,像一只老虎,我给它起个名字叫虎子。
这不就写得很好吗
如《快乐的落叶》中的“呀
树秃了,秋去了。
”表达的是对季节更替这一奇妙的自然现象的惊叹,“冬天来啦
冬天来啦
冬雪快到啦
”表达的是孩子们对冬天快乐生活的向往,率真天性,表露无遗。
三、鼓励学生勤写多练。
要让学生养成动笔写的习惯。
低年级的练习可以采用以下形式:如抄写课文,把好的句子抄下来;如仿写,仿照方法来写,一般过程是从大同小异到大异小同,再到独立创作;如写日记,从一年级就可以教学生写日记,写日常应用文。
树立大语文观,生活中处处是语文,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多写多练。
四、先说后写,说写结合。
大量的说话练习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觉得有话可写,以说促写。
反过来,写又可以使学生的说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写可以促说。
这样说写结合,久而久之,学生的写话会越来越多,水平会越来越高。
【导写案例】 [导写内容] 《放风筝》看图写话设计(本案例适合低年级) [导写目标] 1、感悟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儿童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情感,积累写话素材。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口语与书面语表达能力。
3、运用学过的词语和句子进行知识迁移,从而积累写话语言。
[导写重点] 运用学过的词语和句子进行知识迁移,从而积累写话语言。
[导写过程] 一、 整体感知,建立表象 1、在播放《春天在哪里》的轻音乐的同时出示《放风筝》的幻灯片(学生观察)。
2、提问:这幅图画的是谁
他们在干什么
(小朋友放风筝)(教师板书:放风筝) [任何一幅图都有它的主题(中心),在儿童刚涉入看图写话的大门时,教师必须引导儿童抓主题入手,只有当孩子抓住了主题,他们才能围绕主题去进行观察。
学生在动听的音乐中、鲜明的画面前,情感的思维被激发。
] 二、 仔细观察,拓展思维 1、这幅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草地、小河、大树、天空、风筝、小朋友等)你能把这些景物用最美的句子说一说吗
为了使语句生动形象我设计了这样的句式:草地上,有 ,有 ,还有 。
(注意:可以用我们课文中学过的词语和句子,也可以用你在课外读物中学到的词语和句子来表达。
)从这些景物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
(联想) 2、合作探讨(四人一组) 3、分别请小组代表上台说。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充分的运用了知识的迁移性,为他们学习中排除了一个又一个语言思维上的障碍。
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践中的种种困难,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另外,在学生观察清楚画面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因为只有丰富的想象,才能描写得生动;只有根据画面进行扩展,才能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画中的人物活起来。
] 三、整体感悟,体验成功 你能按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顺序将这幅图说完整吗
(学生先自说,接着小组互说,最后指名说。
) [通过这种四要素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 能让学生对图的整体感知,又能培养学生说完整句子的能力,当然在说的过程中让学生尽可能的发挥想象,只要符合图意都可说,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创新的求异性。
这样的训练就能真正地让每一个孩子享受成功的快乐] 四、习作实践(写话),运用语言 请同学们用一句或几句话把刚才说的这幅图写下来,你是怎样说的就怎样写,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也可以请同学或老师帮助。
[写是看与说的最终目标,学生在看与说的基础上很容易也很乐意把说的写下来,因为他们具有了写话的生活素材与语言要素,(即有话可写),这种写是一种情感的真实表达,他们也不会“横眉冷对作业本,俯首苦思咬笔头”。
] 五、互读修改,信息反馈 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话读给自己听,也可读给同桌听,把读不通的句子改正过来。
[读是一种最快最好的信息反馈,读可分为自读、互读、小组读等,学生通过读能品悟自己的作品,又能发现自己作品的不足,这是学生自改习作的最佳途径,这也是学生认识的又一次升华。
其实学生的习作就是由实践(阅读实践与生活实践)到认识(悟、构思)再到实践(习作实践)再认识(读、改)的循环过程。
] 六、总结交流,展示作品 通过总结、交流,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如: 文一: 春天来了,树木绿了 ,草儿绿 了。
太阳出来了,天上飘着白云,还有风筝。
草地上有五个小朋友,他们在草地上放风筝。
一条弯弯的小河从草地旁流过,春天好美丽啊
文二: 春天来了,草儿绿油油的,绿绿的草地上有一条小溪,天空中有笑眯眯的太阳,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弯弯的小溪旁有碧绿的草地,草地上有五个小朋友在放风筝 ,春天多美丽呀
[案例评析] 本案例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进行设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在动听的音乐中、鲜明的画面前,情感的思维被激发。
使学生进入生活,从中感受,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真正体现了新课标的“感受和想象”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尝试习作中运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兴趣大发。
2、降低要求,鼓励自由写话。
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学生有话可说,互相交流、欣赏。
更重要的是在这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看图写话的具体方法,克服了惧怕写作的心理,培养了自信心,激起了学生写作的欲望和兴趣,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3、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方式。
学生充分的运用了知识的迁移性,为他们学习中排除了一个又一个语言思维上的障碍。
同时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践中的种种困难,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4、在学生观察清楚画面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
丰富的想象,使他们描写得生动;根据画面进行扩展,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画中的人物活起来。
低年级写话的导写艺术作文800字小学生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