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 饭菜的诗句
1、苏东坡既是著名的文人学者,也是著名的美食家。
所以相传与他有直接关系的名馔不少,用他名字命名的菜肴更多,如“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玉糁”、“东坡腿”、“东坡芽脍”、“东坡墨鲤”、“东坡饼”、“东坡酥”、“东坡豆花”、“东坡肉”等等。
《东坡集》载:“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
春鸠脍,就是芹菜炒斑鸠胸脯丝。
后称东坡春鸠脍。
羊汤、“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苏轼《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苏东坡用其情有独钟的竹笋和猪肉一起煮,在一次美食派对上,苏东坡信手写下了一首打油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味美却有毒的河豚也成为了他的常吃常新的美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逍遥自在的七言绝句,更是写了春天的竹笋、肥鸭、野菜、河豚,真可谓是一句一美食。
“秋来霜露满园东,芦菔生儿芥生孙。
我与何憎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在他看来,这些蔬菜比那鸡鸭鱼肉还要味美。
丰湖是苏东坡最喜欢野炊的地方,他把这里湖边长生的藤菜比作杭州西湖的莼菜:“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
苏东坡吃到了一位老妇人做的环饼,不由得题诗道:“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寥寥28字,勾画出环饼匀细、色鲜、酥脆的特点和形似美人环钏的形象。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苏轼爱好品茗,诗作中也常见对茗茶的赞美,“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形容了杭州城外漫山遍野的茶园景色。
“从来佳茗似佳人”更是与另一首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被人们辑成了茶馆茶庄的名联。
苏东坡的诗词书稿,其中有很多与美食有关的佳文,《菜羹赋》、《食猪肉诗》、《豆粥》、《鲸鱼行》以及著名的《老饕赋》。
2、陆游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还是一位精通烹饪的专家,在他的诗词中,咏叹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
“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的句子,这“玉脍”指的就是隋炀帝誉为“东南佳味”的“金齑玉脍”。
“脍”是切成薄的鱼片;“齑”就是切碎了的腌菜或酱菜,也引申为“细碎”。
“金齑玉脍”就是以霜的后白色的鲈鱼为主料,拌以切细了的色泽金黄的花叶菜。
“丝莼”则是用莼花丝做成的莼羹,也是吴地名菜。
“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即是说自己用葱油做成的面条是天上苏陀(即酥)一样。
他在《山居食每不肉戏作》的序言中记下了“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药、芋、菜菔杂为之,不施醢酱,山庖珍烹也。
”并诗日:“老住湖边一把茅,时话村酒具山肴。
年来传得甜羹法,更为吴酸作解嘲。
”“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
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
”“彘”即“猪”,“彘骨”是猪排。
排骨用加有橙薤等香料拌和的酸酱烹制或蘸美至极。
此外在诗中称道了四川的韭黄、粽子、甲鱼羹等食品。
“霜余蔬甲淡中甜,春近录苗嫩不蔹。
采掇归来便堪煮,半铢盐酪不须添。
”他总结了选取用蔬菜不要调味,吃起来也很新鲜。
“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
大如苋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把大如苋实(鸡头肉)的薏米的白、滑、香的特点都写得非常生动。
《食粥》:“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仙人名)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鲈肥菰脆调羹美,(麦乔)熟油新作饼香。
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回乡。
”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猩。
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祖国山河无限好,家乡父老不患贫。
淡云出岫删发何日,也味争如乡味醇。
”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士茗浮甘菊“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独有蟹堪持。
”3、唐代诗人杜甫虽不是美食家,但他有许多关于美食的诗。
《丽人行》中有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餍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的诗句,即为八珍 。
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红鱼入馔来。
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
无声细下飞碎雪,放箸未觉全盘空描写唐代厨师加工鱼生的高超刀功和食客们争食的热烈场面。
春日春盘细生菜鲜鲫食丝脍,香芹碧涧羹。
问答未及已 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 新炊间黄梁(《赠卫八处士》)甲第纷纷厌梁肉 广文先生食不足(《醉酒歌》)饔子左右挥双刀 脍飞金盘白雪高 徐州秃尾不足忆 汉阴槎头远遁逃 鲂鱼肥美知第一 既饱欢娱亦萧瑟(《观打鱼歌》)4、郑板桥不仅是有名的画家,而且 对吃也有一定的研究。
郑板桥有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纤手炙鱼头,扬州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惟有莼鲈堪漫吃,下官亦为啖鱼回家家户户剥春笋白菜青盐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其它人也有许多,如:张志和的《渔歌子》中不就有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诗句宋代诗人秦少游的秀色可怜刀切肉,清香不断鼎烹龙唐宋诗人杜牧曾著有“越浦黄柑嫩,吴溪紫蟹肥”等等。
1、东坡肉:苏轼贬官黄州时,写下《猪肉诗》一首: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2、羊肉泡馍:苏轼写诗:“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
”古代称羊肉泡馍为羊羹。
3、腌笃鲜:金农有诗:“夜打春雷第一声,满山新笋玉棱棱;买来配煮花猪肉,不问厨娘问老僧。
”腌笃鲜是江浙一带著名的本帮菜.4、种菜烹调:宋人有词:“自种畦中白菜,腌成瓮里黄齑(读jī音,指酸菜)。
肥葱细点,香油慢煼(同炒),汤饼如丝。
早晚一杯无害,神仙九转休痴。
”这是描写在自家菜园自得其乐的画面,其乐融融,令人向往。
5、撒子:陆游在《剑南诗稿》中曰:“陌上秋千喧笑语,担头粔籹簇青红。
” 粔籹读jù nǚ音,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撒子,由中原传到东莞后,为莞人喜爱并成为东莞传统贺年食品之一。
其中陆游所说“簇青红”,说明人们还把部分糖环还加上花米红染成好看的红色以示喜庆。
6、刀削面:民间有顺口溜形容“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
”7、酸梅汤:清代的郝懿行写得《都门竹枝词》写到“底须曲水引流觞,暑到燕山自然凉;铜碗声声街里唤,一瓯冰水和梅汤”,老北京们在儿时常听到手敲冰盏的清脆声音,“泠泠有声,清远而浏亮”,那是卖冰梅汤的在走街串巷。
在炎热的夏季喝上一碗,“透心沁齿,如甘露洒心一般”。
8、驴打滚:北京传统小吃,用豆面、糯米粉、和红糖豆沙馅制成,《燕都小食品杂咏》:“红糖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里埋。
何事群呼‘驴打滚’,称名未免近诙谐。
”9、煮干丝和水晶肴肉:说起扬州,除了传说中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的风光,还有扬州大厨们引以为傲的大秀刀功的煮干丝,将豆干劈成片再切成丝的过程考验人的耐心和细心。
俗语说扬州人早晨皮包水,就是指扬州人早晨去茶楼喝茶再吃上一碗煮干丝。
《望江南》词中写道:“扬州好,茶社客堪邀。
加料千毕堆细缕,熟铜烟袋卧长苗,烧酒水晶肴。
”这首词说得正是扬州人日常生活的写照。
形容很满意的成语
[称心如意] 心满意事情展完全符合心意。
[快意] 犹言称心如意。
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
[快心满志] 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
同“快心遂意”。
[快心满意] 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
同“快心遂意”。
[遂心满意] 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
同“遂心如意”。
[遂心快意] 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
同“遂心如意”。
[心满意足] 形容心中非常满意。
[心满原足] 形容心中非常满意。
同“心满意足”。
[心满愿足] 形容心中非常满意。
同“心满意足”。
[伶俐乖巧] 伶俐:机灵;乖巧:合人心意。
形容人机警,让人满意。
[气得志满] 形容春风得意,心满意足的样子。
[气充志骄] 指心满意得,骄傲自大。
[气满志骄] 指心满意得,骄傲自大。
同“气充志骄”。
[气骄志满] 指心满意得,骄傲自大。
同“气充志骄”。
[像心称意] 指称心满意。
[得意门生] 得意:称心如意;门生:亲授业的弟子或科举中试者对座师的自称。
后泛指学生。
最满意的弟子或学生。
[气满志得] 指志愿实现,心满意足。
[得意之作] 指自己认为非常满意的作品。
[切理会心] 犹切理厌心。
指切合事理而令人心满意足。
[切理厌心] 指切合事理而令人心满意足。
[切理餍心] 指切合事理而令人心满意足。
同“切理厌心”。
[众口难调] 原意是各人的口味不同,很难做出一种饭菜使所有的人都感到好吃。
比喻做事很难让所有的人都满意。
[歪打正着] 比喻方法本来不恰当,却侥幸得到满意的结果。
也比喻原意本不在此,却凑巧和别人的想法符合。
[文理俱惬] 文、理:指文辞表达和思想内容;惬:满足、满意。
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令人满意。
[拍手称快] 快:痛快。
拍掌叫好。
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
[皆大欢喜] 人人都高兴满意。
[志满意得] 志向实现,心满意足。
[志得意满] 志向实现,心满意足。
[欲得而甘心] 想要弄到手才称心满意(多用于对人的报复或打击)。
[谢天谢地] 表示目的达到或困难解除后满意轻松的心情。
[遂心如意] 犹言称心如意。
亦作“遂心满意”、“遂心快意”。
[差强人意] 差:尚,略;强:振奋。
勉强使人满意。
[闲言闲语] 指不满意的话;没有根据的话。
[怏怏不乐] 怏怏:形容不满意的神情。
心中郁闷,很不快活。
[付之一叹] 叹一口气。
多指对不满意的某件事表示无可奈何。
[鞅鞅不乐] 因不满意而很不快乐。
鞅,通“怏”。
[天壤王郎] 天壤:指天地之间,即人世间;王郎:指晋王凝之。
天地间竟有这种人。
原是谢道蕴轻视其丈夫王凝之的话。
后比喻对丈夫不满意。
[怏怏不悦] 悦:愉悦,快乐。
因不满意而很不快乐。
[这山望着那山高] 比喻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环境不满意,老认为别的工作、别的环境更好。
[众怒难犯] 犯:触犯、冒犯。
群众的愤怒不可触犯。
表示不可以做群众不满意的事情。
请你写一段话,向大家介绍一种你最喜欢吃的食物。
我最喜欢的食物是冰糖葫芦。
才天亮,卖冰糖葫芦的已经开门了,把山楂串起来,放在板子上,再把刚煮熟的糖浆淋在上面咬一口,酸酸甜甜,酸的是山楂,甜的是糖浆,好吃极了
形容“农家乐”美景的句子
形容食物吃的词语有津津有味,欲滴,食动,五味俱全,垂涎三尺等。
1津有味释义:形容兴味特别浓厚。
出处:明·朱之瑜《朱舜水集·答野节书之十七首》:“佳作愈;读愈觉津津有味;可见理胜之文;大胜他人词致美好也。
”出处释义:好的作品;越读越觉得津津有味,可以看到理胜的文章;大胜过其他人带来美好的词。
2,垂涎欲滴释义:馋得连口水都要滴下来了,形容非常馋想吃的样子。
出处:唐·柳宗元《招海贾文》:“垂涎闪舌兮,挥霍旁午。
”出处释义:垂涎闪舌啊,挥霍繁忙。
3,食指大动释义:形容看到有好吃的东西而贪婪的样子。
出处:春秋·《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
”出处释义:楚国派人送来一只大鳖,公子宋与子家见到,食指大动。
4,五味俱全释义:形容调味(酸甜苦辣咸)齐全适宜。
出处:《礼记·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
”出处释义:五味,酸,苦,辛,咸,甘,谓以滑,甘调制酸,苦,辛,咸四种滋味,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皆有滑,甘,是谓六和。
5,垂涎三尺释义:指嘴边挂着三尺长的口水,形容嘴馋到极点。
出处:唐·柳宗元《三戒》:“临江之人,略得麋麂,畜之。
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出处释义:临江的人,从麋麂,到牲畜。
进了门,群狗垂涎,扬尾都来。
流连忘返能用来形容味道嘛
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独有蟹。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做岭南人。
蜀人贵芹芽脍,杂为之。
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
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
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
大如苋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
鲈肥菰脆调羹美,(麦乔)熟油新作饼香。
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回乡。
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