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杀生的感受
中秋回家,看着邻居在杀鸡驱鬼,至今印象深刻。
割开脖子放血,弄得一地都是,一手抓住翅膀,一手抓住双脚抬高,看着鲜血慢慢盛满盆子,感受翅膀一次次绝望的扑腾,尖叫到声嘶力竭,在最后一次有力的挣扎后,一个生命在他手里永远消失了。
那种感觉真是难以言表,那是我第一次觉得鸡肉不是那么好吃,甚至有点反胃。
来说一说第一次杀生是怎样的体验
你只要杀了任何一个生物,有EXP后,就不能达成和平了你可以选择重置,然后不杀生,完成三次约会(papyrus,undyne和打完六魂花后的alphys),打完六魂花,完成真实验室路线就可以达成PE既然你没有把生物杀完,你就不能走屠杀线了。
。
最坏也只能是中立
杀生丸 和玲
最最经典的,当然是162集啦, 杀生丸所有集数(前面是没有小玲的,35集小玲出现,有杀生丸的地方,几乎都能看到小玲) 第5话 战栗的贵公子杀生丸 第6话 阴森森的妖刀铁碎牙 第7话 激对决
杀生丸VS铁碎牙 第18话 联手合作的奈落与杀生丸 第19话 回去 戈薇 回到你自己的时代去 第34话 铁碎牙与天生牙 第35话 名刀所选择的真正主人 第44话 灰刃坊的邪恶之剑 第45话 挥舞着斗鬼神的杀生丸 第51话 心被吃掉的犬夜叉 第52话 无法阻止
妖怪的本性 、第66话 奈落的结界神乐的决心 第67话 猛烈的叛变之风(《漫友》上翻译为“神乐的背叛之风”) 第75话 豹猫四天王的阴谋(动画原创) 第76话 目标!杀生丸和犬夜叉(动画原创) 第77话 豹猫族与牙之双剑(动画原创) 第79话 邪见的铁碎牙夺取计划(动画原创) 第80话 杀生丸与被掳走的玲 第81话 被切断的奈落的行踪 第96话 被疾病作弄的邪见(动画原创) 第99话 钢牙与杀生丸
危险的遭遇
(动画原创) 第104话 阴险的毒使者雾骨 第107话 初次被看到的犬夜叉的眼泪 第110话 七人队的首领蛮骨登场
第111话 激突
蛮龙VS风之伤
第113话 神圣的独钴即身佛之谜
第114话 钢牙的孤高之战 第115话 被吸入的黑光 第116话 终于暴露的真实面容 第120话 永别了
蛇骨的镇魂歌 第121话 决战
最强最后的七人队 第122话 强烈蛮龙
白灵山的死斗 第123话 在黑暗中现身的奈落正体 第124话 再见了,美丽的桔梗 第133话 爱慕杀生丸的女子前编(动画原创) 第134话 爱慕杀生丸的女子后编(动画原创) 第143话 三千里寻父 第144话 宝仙鬼与最后的碎片 第154话 连接彼世的妖怪 第155话 守护四魂之玉的鬼 第156话 墓前决战
杀生丸VS犬夜叉 第157话 贯穿奈落的金刚枪破 第162话 永远和杀生丸大人在一起(动画原创) 第166——167话 两人的牵绊使用最后的四魂之玉吧 至于杀殿吻玲,没有,建议你搜索下‘花吻’很经典的哦,网上还有杀殿吻玲的图片,你可以去搜下。
小加一句:一定选我的喔 感谢你
杀生丸第一次遇见邪见是哪集
79集
邪见有回想到
佛家八戒第一戒:戒杀生
杀生的定义和范围是什么 圣严法师开示 原则上说,不杀生戒的重心在不杀人,所以,杀人是重罪,杀其他动物是轻罪。
众生固然一律平等,但唯有人类能够造恶业(或称为黑业),而堕为鬼道或下地狱;也能修善业(或称为白业),而升天堂、出三界乃至于成佛;其他众生,除极少的特殊例子之外,既不知善,也不知恶为何事,只有随业受报的自然行为,而没有心意的造作在内。
所以,人是道器,只有人能修道,并能弘道,因此,戒杀是以不杀人为根本。
杀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知是人,二、预谋而有杀念,三、杀死;否则,叫做伤害或过失,不成杀人罪。
至于人,是不论年龄、贵贱,不论成形或未成形,有知或无知,凡被肯定是人者,皆不可杀。
所以,不得堕胎,也不得以安乐死的名目来处理自己求死或已无自觉意识的植物人;否则,就是杀人罪。
此点请参考《正信的佛教》和《人生》第三十六期的社论。
迄目前为止,医疗界呼吁人体器官的捐赠和移赠,比如眼角膜、肾脏以及其他脏器的捐赠,是将没有使用能力的人体,局部令其复活,这是值得鼓励的事。
如果在生前捐赠,当然已经获得捐赠人的同意,纵然在死后移植,也必须预先取得死亡者生前的首肯,否则亡者对于遗体尚有一分贪恋和执著,便会引起他的嗔恨及怨怒,甚至影响他的转生善道或往生净土的去向。
自然死亡的人,通常于十二小时之内,神识未离,尚有部分知觉。
从医学上判断已经死亡的人,从佛学的观点看,未必就已真正死亡;但如果立下遗言,捐赠器官,为了挽救另一人或数人的生命,这是舍身救人的菩萨行,因此,若生前确立有遗愿,移植人体器官当不成问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维持环境卫生的原因,必须处理蟑螂、苍蝇、蚂蚁、蚊子,乃至于老鼠等问题,这在佛世已有成例。
当比丘们的浴室、浴池由于多日未用,满生小虫,负责清理的比丘,不知如何处理,佛说:“除尽污水,清洁浴室。
”比丘说:“会伤虫
”佛说:“不为伤虫,是为清理浴室。
”于是比丘释然。
这个例子是说为了维护人类生活环境的卫生,予以清理打扫,目的不为杀伤虫类,因此,不算杀死。
当然,不得用药物喷射杀虫,只能以打扫、清理、消毒的方式来防治或退治虫蚁的进入和繁殖。
如果环境经常保持整齐、清洁和消毒完善的状态,纵然有虫蚁,也不会太多。
如果在耕种时,难免会伤及虫蚁,但为了我们自身的活命,不用说耕种,就是日常行走及其他劳务,也会无意杀死虫蚁。
所以,只有经常多念阿弥陀佛,愿愚痴而无知的众生,于死亡之后,转生善道或超生净土,不算犯杀生戒。
当然,能够小心防止,减少杀伤虫蚁的机会,是慈悲的表现。
如果明知杀生而心无悔意,便是没有慈悲心。
至于毒蛇、猛兽,以及毒虫之类,是他们过去世的业力使然,他们伤人,不出于预谋,虽有恶行,没有恶心,所以,并不算造杀业,应受到人类的同情和保护。
以今天人类的社会而言,不仅可以防治受其伤害,也可以划出特定的空间范围,令其生存,或做到限制他们的繁殖,不令其成为人类的灾害。
此所谓宜用防治法,不宜用歼灭法,不仅培养了人类的仁慈心,也对大自然的生态尽了维护的责任。
一般初学佛的人,对众生的定义不明,而且现在更有人说,植物也有生命,植物也有感情,若说不杀生,应该既不杀动物,也不杀植物。
其实生命有它的层次,植物是无情众生,动物是有情众生。
所谓众生,可分作三级,高级的为人类,具有三个条件:一、有活的细胞;二、有神经的反应;三、有思想及记忆。
低级的为植物,只有活的细胞,没有神经和记忆,虽有生死的反应,没有苦乐的感觉,更没有思想及记忆,所以叫做无情。
中级的是动物,只有少数如狗、猴子、马、象等高等动物有若干的记忆力,但没有思想力。
至于下等动物除了神经的本能反应,没有记忆和思想,然其既有神经就有痛苦,就会怕死。
所以虫蚁都会自然地知道逃避死亡的危险,植物则不然。
因此,杀生的界定,就是能够知生怕死的动物而不及于植物。
佛戒比丘不可砍伐草木,是因低级的鬼神,依草附木,以草木为庇护,为了慈悲鬼神,不使鬼神生嗔,故不去破坏其居处,并非为了草木不可杀的理由。
微生物如细菌,从生物学上看,它是介于植物与动物之间的生物,既没有神经更没有记忆和思想,不属于有情众生,可以说是活动的植物,所以,杀菌不是杀生。
关于水中的微生物,除了细菌之外,尚有比较高等的生物,他们虽也没有神经,但已可以算在动物之列,因此,佛世的比丘,用水需要通过滤水囊的过滤,把比较大的微小众生滤出,比较小的就不管了。
这是基于慈悲的观点,不忍目见生物而不救度。
如果肉眼不能见,或虽见而不能分辨是有情或无情众生,那就理会不到了。
佛教主张不杀生,主旨在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一切众生都有生存的权利和自由,我们自己怕受伤害、畏惧死亡,众生无不皆然。
众生的类别虽有高低不同,但众生的生命绝没有贵贱、尊卑之分,如果人人发扬这种平等、慈悲的精神,我们的世界一定是和谐、和平、互助、互敬、互爱、融洽无间,将没有一人会受到故意的伤害。
虽然佛经中说,杀生有果报,杀人偿命,吃它半斤,还它八两,这是说明了因果不爽的事实。
但是我们不必把不杀生的著眼点摆在害怕受报的观点上,果报是有的,但也并非绝对不可以改变的;养成慈悲心,才是不杀生的重点,也是佛菩萨化世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