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几句成语形容杨过,小龙女各做的性格,为人!
爱到不听不看世俗只想着彼此,天荒地老海枯石烂至死不渝。
杨过我行我素,小龙女不谙世事
描写杨过的句子
解答可以写句子如下:杨过是金庸武侠小说里面的一位主人公,他的遭遇很悲惨。
杨过的性格
1.《神雕侠侣》第二回“故人之子”写道: ...欧阳锋教了半天,听他瞎缠歪扯,说得牛头不对马嘴,恼将起来,伸手要打他耳光,月光下见他面貌俊美,甚是可爱,尤胜当年欧阳克少年之时,这掌便打不下去了...2.《神雕侠侣》第六回“玉女心经”写道: ...这年杨过已十六岁了,身材渐高,喉音渐粗,已是个俊秀少年,非复初入古墓时的孩童模样...3.第三十五回“三枚金针”写道: ...郭襄道:“连你真面目也没见过,怎能算是识你
这可不是小事。
”杨过道:“好
”左手一起,揭下了脸上的面具。
郭襄眼前登时现出一张清癯俊秀的脸孔,剑眉入鬓,凤眼生威,只是脸色苍白,颇显憔悴。
杨过见她怔怔的瞧着自己,神色间颇为异样,微笑道:“怎么
”郭襄俏脸一红。
低声道:“没甚么。
”心中却说:“想不到你生得这般俊。
”...
杨过性格是怎样养成的
第华山论剑,杨过得西狂的名,如果不狂,怎么能够得,杨过情至性之人,一生凄苦,少年独自流浪,后到桃花岛被郭芙 武氏兄弟欺负,又受黄蓉,柯镇恶所憎,无奈被送到全真教学武,依然被欺,后到古墓,碰到小龙女,第一次感觉到了被人爱的滋味,和小龙女朝夕相处,二人情意暗生,不过,他二人的这种感情在古代是不被世人所认可的,被认为大逆不道之事,不过杨过自小叛逆心及重,别人越说,他越要做,这种性格,是青年时期杨过的主要性格,这个时期的杨过有点疯,古灵精怪,后来巧遇神雕,得传独孤求败练武之法,慢慢的也就继承了独孤求败的狂气,不过性格更加成熟,后期为等小龙女,浪迹江湖16年,孤独凄苦,逐渐养成了一种狂傲霸道的侠气。
杨过身上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让他完全配的上“西狂”二字。
令狐冲和杨过的性格有点像,可为什么思想境界差那么远
如果初期受难,屡招冤枉就是遭遇相似的话,那么十本武侠小说有那么七八本是这样的。
君不见乔峰
张无忌
胡斐
这是一种先抑后扬的写法,没有压抑又何来呢
实际上令狐冲和杨过的遭遇完全是不同的性格导致。
令狐冲貌似放浪,实际迂腐,认死理,愚孝愚忠的个性直接导致了岳不想怎么搞他就怎么搞他,太看重别人的看法是九剑剑招传人的败笔。
杨过外形轻佻,却天生傲骨,这种性格直接导致了在与世隔绝的古墓度过少年时期的他,为了爱情敢于直接面对整个世界。
后期这种傲骨在小说里作出一种升华,就是传闻中的“侠之大者”。
当然也只有此等人物才有资格传承九剑的剑意。
关于对杨过的评价
【原创】杨过性格的主旋律 一、杨过的“狂”是金庸对人物的塑造 金庸曾经说过:“中国古典传统小说大致是以人物为主。
我个人写武侠小说的理想是塑造人物。
武侠小说的情节都是很离奇的、很长的,要读者把这些情节记得很清楚不大容易。
我希望写出的人物能够生动,他们有自己的个性,读者看了印象深刻。
同时我构思的时候,亦是以主角为中心,先想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是如何,情节也是配合主角的人性,这个有怎么样的性情,才会发生怎么样的事情。
” 因此,杨过的性格很可能在金庸写小说之前就已经基本确定下来,那就是“狂”。
杨过叫“西狂”,跟“东邪”“北侠”“南僧”齐名。
这四绝之中只有“西狂”“东邪”两个是依据性格命名的。
而“北侠(丐)”“南僧(帝)”却是依据身份来命名。
而一个人物的称号体现他的性格的,做这本书的主角,必然是性格十分的鲜明饱满。
《神雕侠侣》是的主线是杨过从一个小顽童成长为神雕大侠。
无论杨过的性格在成长中发生的哪些变化,但是都脱离不了一个主旋律,那就是狂
二、杨过的“狂”既是他的优点又是他的缺点 “狂”在字典里面有很多种不同的解释。
有积极的有消极的,有褒的有贬的,有好的有不好的。
正好一一对应杨过的优点缺点在不同环境时的表现。
“狂”的丰富含义直接体现在杨过的性格鲜明饱满。
因为杨过的狂,让他成为武功高强的一代大侠,同样也因为杨过的狂让他饱受挫折大悲大苦。
“狂”是形容程度强的形容词。
如果优点是正数,缺点是负数,“狂”是一个大于一的正数。
如果一个人性格中带有狂的因子,优点缺点都乘以“狂”这样这个人的优点缺点都会变得相当突出。
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 与狂相对的就是狷,两者之间就是中庸。
真正能够中庸之道的人在现实中是很少的。
所以孔子才说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往,只能与狂者、狷者相交往了。
奉行中庸之道就能消除人性的很多缺点,却连很多优点也一并让其消失了。
变成了一个既没有什么突出优点又没有什么突出缺点的一个人,完完全全就把人平庸化了。
有突出优点的人必然有突出缺点,常常突出优点在换一个环境换一个场合换一种情况就会变成突出缺点。
金庸在塑造郭靖这样理想化的大侠之后其塑造人物变得更成熟塑造出一个优点缺点都相当鲜明突出的大侠杨过。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文学作品上,我们都常常为那些性格优点缺点非常明显的人物所吸引所打动。
他们都是性情中人,坚持自己独立的个性,不为时移世易。
这样的人最能吸引人打动人。
他们的性格中的优点使得他们埋向成功,同样,因为时世的改变,他们原本的优点已经不适应时世的变化发展,而变成缺点,使得他们面临失败。
项羽就是这样的例子:“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的个性成败深深打动了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为他写下这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
同样,杨过也是性格鲜明,优点缺点非常突出的人,杨过的优点使他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功,使他在逆境中自强不息不断进取成为一代大侠。
同样,杨过性格中的缺点使他饱受辛酸大悲大苦,回想起来不禁为年少狂妄胡闹差点误入歧路而暗自心惊。
优点缺点都突出的人更能让人对其产生爱怜,爱其优点怜其缺点。
这正是杨过与小龙女之间的爱情天残地缺感天动地的重要原因。
三、“狂”的丰富含义决定杨过丰满性格表现 “狂”有很多种不同的含义,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有所作为。
结合在杨过性格方面就是有所表现。
狂首先是指“人的精神失常”,“疯癫”。
有些喜欢杨过的人不能接受杨过的狂其中有“精神失常”是“疯癫”的。
很简单,想象一下,你深爱着的人突然离开你了或者遭遇难以面对的现实问题,你会不会精神失常或者发疯发狂
“狂妄” ,杨过的性格带有狂妄好理解。
杨过从小就性格刚烈争强好胜,当他的武功越强本事越大,有了狂妄的资本,又怎能不狂妄一回呢
“你既知我是神雕侠,怎地对我的说话不加理睬
”这种狂妄,更多的是体现的是杨过的霸气。
“狂放”杨过是狂放不羁、任性放荡。
他自小爱逗人为乐,生性颇有几分流气,对于男女大防,杨过并没有任何理会。
陆无双初遇杨过是一个“肮脏猥琐的一个牧童”,杨过装疯卖傻,多次轻薄于她,使得她赌咒发誓:“明日待我穴道松了,定要在这傻蛋身上斩他十七八刀。
”郭芙当初问过杨过,武家兄弟究竟是谁比较好,杨过笑道:“倘若他二人好了,我杨过还有指望幺
”郭芙从来没有听到过有人对她说过一句轻薄之言,她受不了别人对她轻薄。
杨过此言一出,就为他日后被砍断右臂埋下了伏笔。
狂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意思,就是猛烈、强烈。
因此,杨过的笑是狂笑;杨过的哭是狂哭;杨过的怒是狂怒;杨过的喊叫是狂叫狂喊;杨过的啸是狂啸;杨过的奔跑是狂奔.......杨过的情感是:爱是狂的,情是深的,正因为有狂,杨过大悲大喜大苦大乐。
杨过的“狂”更是突显其保护女子的男儿本色,杨过拜师的时候发誓要保护小龙女足见其狂。
正是因为杨过的“狂”促使他对小龙女的身份认同的变化,练玉女心经的时候就“只觉小龙女是个依赖自己保护的小妹子,更不当她是姑姑师父”。
更加令到小龙女“不自禁生出依赖顺从之情,师尊的架子尊严忽然尽去,两人目光偶尔相对,一个怜惜回护,一个仰赖求助,突然间心灵相通。
” 杨过的“狂”更加体现在他的武功修为方面。
杨过的性格是“狂”,而武功是跟心境紧密相关的,杨过的“狂”也是跟武功一脉相成的。
书里面有这样的描写:杨过想把他所学的各家门派武功结合成一门自己独创的武功,“心中如乱丝般绞成一团,再难支持,仰天摔倒,昏了过去。
达尔巴遥遥望见他疯疯癫癫,指手划脚,不知干些甚幺,突然见他摔倒,大吃一惊,要去相救。
”金轮国师笑道:“别去拂乱他心思。
只可惜你才智平庸,难明其中道理。
”更是交代了杨过修炼武功常人难以理解的疯狂。
杨过的“狂”还体现在长啸上。
“一人内功练到一定境界,往往会不知不觉的大发异声。
后来明朝之时,大儒王阳明夜半在兵营练气,突然纵声长啸,一军皆惊,这是史有明文之事。
此时杨过中气充沛,突然间难以抑制,作啸声闻数里。
” 杨过集百家之长结合自己悲苦人生自创的黯然销魂掌更是只有在狂悲的心境中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必须在悲痛欲绝的时候才能发挥惊人的威力。
“狂”在古代是指不拘一格,气势猛烈,蔑俗轻规。
古代有作为的文人大多是狂士。
“狂”同智者相联,是种可贵的精神力量。
没有“狂”,就没有突破常规的勇气。
文武虽然不同,但是在精神境界方面是统一的。
“狂”同勇者相联,是种创造历史改变历史的力量。
杨过智勇双全武功高强,正是因为他的“狂”使得他有一种开拓进取的冒险精神,先是出奇制胜带领众豪杰把蒙古兵左右两翼前锋全军覆没,再把郭靖曾数次遣兵袭击始终无功的蒙古大军的南阳粮草一夕之间放火将它烧了。
在襄阳大战中杨过更是勇猛果敢,冲进敌方千军万马,击毙蒙古大汗蒙哥挽救了襄阳。
是“狂”成就了杨过神雕大侠的美名。
可见杨过的“狂”是有很丰富的表现的,曾经有人问过我:“难道疯疯癫癫就是杨过的狂吗
”我想,我现在可以回答他,“疯疯癫癫”不是杨过的“狂”,而是其中一方面的表现而已
杨过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
四、为什么大家叫杨过做西“狂” 西“狂”,这个“西”就不必讨论了。
关键就在于这个“狂”字。
在华山之颠,黄蓉赠杨过一个“狂”字。
黄药师首先叫好,说道:“东邪西狂,一老一少,咱两个正是一对儿。
” 杨过道:“小子年幼,修为日浅,岂敢和各位前辈比肩。
” 黄药师道:“啊哈,小兄弟,这个你可就不对了。
你既居了一个‘狂’字,便狂一下又有何妨
再说以你今日声名之盛、武功之强,难道还胜不过老顽童吗
”黄药师知道女儿故意不提周伯通,是要使他心痒难搔,索性挤他一挤。
杨过也明白他父女的心意,和小龙女相视一笑,心想:这个“狂”字,果然说得好。
黄蓉赠杨过一个“狂”字一下子就得到黄药师叫好,紧接着杨过夫妇二人都觉得这个“狂”字,果然说得好。
首先从黄蓉的角度看,为什么叫杨过做“狂”。
“狂”首先有“邪”。
黄蓉在在教杨过读书写字的时候就觉得杨过跟她父亲很像。
杨过记诵极速,对书中经义却往往不以为然,不住提出疑难。
黄蓉常自觉得:“这孩子读圣贤书,有些想法跟我爹爹十分相似,如我爹爹教他,二人谈起来倒必投机。
”“狂”跟“邪”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离经叛道厌恶世俗礼教的条条框框。
而“狂”更体现的是激进的反抗。
礼教大防那章杨过要娶师父小龙女而跟郭靖发生的激烈冲撞把杨过的“狂”表现到了极致。
“狂”会让一个人失去理智,不辩利害,几乎完全受自己的情感控制着行动。
当郭靖用死亡来威迫杨过认错的时候,杨过宁愿死也不认错,激烈的情感冲击,这就是“狂”。
绝请谷断肠崖前,黄蓉看到杨过知道小龙女又一次离去后,是如此的痛不欲生,失去小龙女后的发狂......这让黄蓉觉得杨过的性格就是“狂”,而金庸正是通过黄蓉之口点出杨过的性格就是“狂”。
黄药师眼中杨过的“狂”:当听到杨过说“偏要她既做我师父,又做我妻子。
”黄药师鼓掌笑道:“好啊
你这幺想,可又比我高出一筹。
”杨过不但邪得可以,狂也狂得可以。
杨过提出传扬邪名不一定要做黄老邪的徒弟,结拜兄弟也可以。
着实让黄药师见识了杨过少年的狂妄。
如果说黄药师的邪隐藏得深不可测,而杨过的狂却是锋芒毕露表露无遗,却有无法猜测。
当知道世上并没有南海神尼这个人时,杨过脸色大变呆立不动,一颗心便似欲从胸腔中跳将出来,仰天一声长啸,震动屋瓦,双目中珠泪滚滚而下。
也难怪黄蓉猜不透杨过的心思,杨过的“狂”是不完全遵循常规的。
黄蓉就是觉得没有小龙女在身边,杨过发狂起来,谁也猜不到他会干出什么事情来。
从小龙女的角度看杨过的“狂”,杨过的“狂”是狂热,热情如火。
也只有杨过火热的性格火一般的情感冲击之下才令到小龙女那冷若冰霜的外表彻底融化,沉睡的情感在杨过的活泼的童心呼唤下苏醒。
“狂”是杨过的无悔选择,正是因为“狂”,才有大苦大甜,杨过认为:“大苦大甜远胜于不苦不甜。
我只能发痴发颠,可不能太太平平的日子。
” 五、“狂”的变化发展 幼而狂,杨过从小就很“狂”。
从他跟完颜萍谈起父仇就可以可看出,杨过从小就有强烈的复仇意识,对于一个从小没有爹的孩子,受尽歧视,是多么渴望自己能有一个爹爹。
当杨过的妈妈临死之前劝杨过不要为爹爹报仇,少年杨过大声喊道:“我不答应
我不答应
”这是杨过少年的“狂躁”“冲动”,少年人有点冲动是很正常的。
书里面有杨过跟郭芙都蟋蟀的情节:郭芙见自己的无敌大将军一战即死,很不高兴,转念一想,道:“杨哥哥,你这头小黑鬼给了我罢。
”杨过道:“给你幺,本来没甚幺大不了,但你为甚幺骂它小黑鬼
”郭芙小嘴一撇,悻悻的道:“不给就不给,希罕吗
”拿起瓦盆一抖,将小黑蟀倒在地上,右脚踹落,登时踏死。
杨过又惊又怒,气血上涌,满脸胀得通红,登时按捺不住,反手一掌,重重打了她个耳光。
郭芙也有不对的地方,但也不可否认,少年时期的杨过的确是冲动暴躁了点。
当杨过长大了点,这种少年的冲动暴躁才渐渐地消除。
原著中有这样的描写:小龙女但觉如此安稳过活,世上更无别事能及得上,但想他向往红尘,终难长羁他在荒山之中,说道:“过儿,咱俩的武功虽已大非昔比,但跟你郭伯父、郭伯母相较,又怎地
”杨过道:“我自然还远远及不上,但你跟他们大概各有所长。
”小龙女道:“你郭伯父将功夫传了他女儿,又传了武氏兄弟,他日相遇,咱们仍会受他们欺侮。
” 一听此言,杨过跳了起来,怒道:“他们若再欺侮我,岂能跟他们干休
”小龙女冷冷的道:“你打他们不过,那也枉然。
”杨过道:“那你帮我。
”小龙女道:“我打不赢你郭伯母,仍然无用。
”杨过低头不语,筹思对策。
沉吟了一会,说道:“瞧在郭伯伯的份上,我不跟他们争闹就是。
”小龙女心想:“他在墓中住了两年多,练了古墓派内功,居然火性大减,倒也难得。
”其实杨过不过年纪长了,多明事理,想起郭靖相待自己确是一片真情,心下感激,甘愿为他而退让一步,何况与郭芙、武氏兄弟也无深仇大恨,只不过儿时为了蟋蟀而争闹揪打而已,此时回想,早已淡然。
因此,从杨过成长来看,“狂躁”“冲动”不能就说是杨过的“狂”,而是杨过的“狂”在某一成长时期内的表现。
随着杨过的不断成长变化,“狂”也在变化。
在绝情谷剑房里面,杨过接过君子剑笑称自己是“浪子”而非“君子”。
浪子是无所约束的,而君子却是有所约束。
杨过那时的确不能算是君子,可是自从杨过得到那君子剑以后就在自己的脑里面形成了一个君子准则。
小龙女叫他抱郭襄去换解药为他所拒绝,理由就是如果这样做了,又怎么能配得上用这把君子剑呢
这正是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杨过的成长也包含了从浪子向君子转变的过程。
但是杨过绝对不是孔子提出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杨过的君子更多地体现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所以到后面我们看到一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杨过。
英雄大侠都给人一个好印象就是不近女色,杨过也的确是做到了这点。
书里面这样说道:杨过少年时风流倜傥,言笑无忌,但自小龙女离去之后,他郁郁寡欢,深自收敛,十余年来行走江湖,遇到年轻女子,他竟比道学先生还更守礼自持,生怕再惹起风流罪过,对人不住。
在女色方面,杨过从“狂”到“狷”,狷者洁身自守,反映出了杨过成长为无论从武功还是人品都同样优秀的一代大侠。
六、“狂”的爆发 人们常认为悲剧结局更能赚眼泪,可是有时候喜剧结局也能赚取眼泪。
十六年后,杨过跟小龙女终于在绝情谷底重逢了。
杨过到后来热血如沸,拉着小龙女的手,奔到屋外,说道:“龙儿,我好快活。
”猛地跃起,跳到一棵大树之上,连翻了七八个斤斗。
这一下喜极忘形的连翻斤斗,乃杨过幼时在终南山和小龙女共居时的顽童作为,十多年来他对此事从来没想起过,那料到今日人近中年,突然又来这幺露了一手。
此时他轻功精湛,身子在半空中娇夭腾挪,使出小龙女当年所教的“夭娇碧空势”。
小龙女纵声大笑,甚幺“少语、少笑、少喜、少乐”的禁条全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这是杨过跟小龙女重逢后杨过喜极忘形翻斤斗表达自己心中狂喜的描写。
这个细节我以前看小说的时候忽略掉的感动情节。
后来看了电视剧后才提醒了我重新注意一下这个细节。
正是金庸写情最传神的地方。
一切能够表达情感的动作都可以称为舞蹈,这是广义上的舞蹈。
古人说,言之不足当歌咏,咏歌不足当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一切言语都无法表现杨过此时的狂喜,惟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当想想为什么杨过会如此地喜极忘形的连翻斤斗的时候,不禁想起那十六年零一日的漫长煎熬,漫长等待。
这是一种苦尽甘来,最后虽然以喜剧收场,可是让我觉得比悲剧更要来得打动人。
一想到杨过这一朝狂喜是那十六年零一日的漫长悲苦累积的喷发,不禁潸然泪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