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一篇关于个人与团队的关系读后感!谢谢!
做最团队读后感\ 《做最好队》内容简介:这\ 个上很难有完美的个人,但可能有完美的团队。
如何在团\ 队中成长,在团队中找到归属感\ ,成为无数职场人关注和深思的\ 问题。
新东方执行总裁陈向东在\ 职场打拼数十年,将自己多年积\ 累的管理理念和职场经验寓于本\ 书中,真诚、轻松地将领导和下\ 属之间的相处之道娓娓道来。
如\ 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 长,如何跟随好领导干出一番好\ 业绩,如何将团队成员关系处理\ 得游刃有余,不论你是渴望打拼\ 出一番业绩的“杜拉拉”,还是\ 已经历经风雨的领导者,在《做\ 最好的团队:打造卓越团队的九大\ 黄金法则》中都能找到解决这些\ 问题的不二法门。
\ 做最好的团队的读后感,来自淘\ 宝网的网友:以前曾听新东方的\ 朋友眉飞色舞地讲陈老师这个“\ 牛排”(牛人的排比句)怎么怎么搞\ 笑、深刻。
亲自看了他的书,才\ 领略到高人的风采。
据说这本书\ 是演讲稿,给新东方高层讲的,\ 俺们平民也能享受到被辅导的待\ 遇,感觉很不错。
里面随便一翻\ ,抓个小故事就能看八卦看个够\ 。
看完后,也能有收获。
看过几\ 本这类的书,觉得这本不错!职场\ 江湖,办公必备。
\ 做最好的团队的读后感,来自卓\ 越网的网友:个体成长离不开团\ 队,个体成熟离不开团队,个人\ 成就更离不开团队。
说起团队,\ 不能不提到人们经常提及的另外\ 一个很相像的概念—团体。
如果\ 一个群体有组织、有纪律、有目\ 标、有理想、有使命感,并且分\ 工明确,相互依赖,那么这个群\ 体就是我们所讲的“团队”。
比\ 如,在日本东京举行的2010年东亚\ 四强赛上,中国男足在味之素体\ 育......\ 《打造高绩效团队》读后感\ 《打造高绩效团队》是一本对个\ 人职业生涯有深刻的剖析和指导\ 意义的书籍,书中着重阐述了三\ 层意思,第一层关于团队,第二\ 层是关于高绩效团队,第三层是\ 如何打造了高绩效团队,读完此\ 书,我感悟颇深。
\ 一、关于团队。
团队区别于一般\ 的群体,是某一工作区域内为实\ 现共同的工作目标而相互协作、\ 独立工作的团体。
团队各成员需\ 要有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 奉献精神,也就是所谓的团队精\ 神,作为团队的一员应不遗余力\ 的为团队的正常运转,高效运行\ 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营造积极\ 向上的工作氛围,增加团队的凝\ 聚力和战斗力,同时从优秀的团\ 队中汲取营养,不断成长进步。
\ 二、关于高绩效团队。
首先,我\ 认为高绩效团队的一个首要特点\ 是拥有一个清晰的共同目标。
一\ 个共同的目标是团队存在的价值\ 和理由,引导每一位成员往相同\ 方向前进。
同时,团队目标必须\ 是每一位成员都能清楚的理解而\ 达成共识的否则就非常不利于协\ 调团队行动。
其次,高绩效团队\ 非常重视每一位队员之间的互补\ 性。
在群体成员的组合上,同样\ 数量与素质的一群人,由于排列\ 组合不同,所产生的效应会有所\ 不同。
如果能利用好队员之间的\ 性格、技能互补,就能发挥协同\ 效应。
人的性格、技能各有不同\ ,有人容易悲观,有人天性乐观\ ,有人谨小慎微,有人敢闯敢拼\ 。
只有平衡协调每个人的特点,\ 扬长补短,才能实现绩效最大化\ 。
\ 三、如何打造高绩效团队。
通过\ 学习,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团队应\ 该具备以下品质:\ 1、奉献精神。
一分耕耘,一分收\ 获,当你加入一个团队,就要为\ 团队贡献自己积极的、正向的能\ 量,促使团队发展壮大。
如果将\ 团队比作一颗大树的树干,个体\ 是大树的枝叶,只有树干营养充\ 沛,生命力旺盛,枝叶才能有所\ 依托,茁壮成长。
\ 2、成就团队。
成就团队就是有大\ 局意识 ,个体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反对个人英雄主义,克服自私\ 自利心理,发扬协调关系,合作\ 顺畅的团队精神,不要为了自我\ 表现,突出个人能力而分散团队\ 的向心力。
\ 3、忠诚。
不管我们从事的是多么\ 平凡、杂陈的工作。
都要具备崇\ 高的责任心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 ,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到最\ 好。
工作无所谓崇高,真正崇高\ 的是人对工作的态度。
\ 4、集体荣誉感。
团队的荣誉就是\ 我们自身价值的综合体现,凡事\ 要以团队的利益为最终目标,要\ 时刻心系团队,与团队荣誉与共\ ,每一项工作都要全力以赴,决\ 不拖大家的后腿。
\ 5、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保持有\ 效沟通。
我们不能忽略工作关系\ 对我们的影响,如果工作关系良\ 好、顺畅,非常有助于我们工作\ 。
反之,消极抵触的工作关系会\ 使我们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受到很\ 大程度上的制约。
所以在做好工\ 作的同时要注意协调沟通,征询\ 对方需求,主动协作配合,适时\ 反馈,同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希\ 望对方接收的信息,使工作关系\ 中的个体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 团队是每个个体的总和,需要发\ 挥集体中每个个体的智慧和长处\ ,发展壮大团队的力量,个体通\ 过团队校正自己的行为,提高工\ 作能力,二者协调发展,相得益\ 彰。
正是这样的协调发展,使得\ 一支团队能够超越简单的、按部\ 就班的进步,达到能力的飞跃,\ 也就是文中所探讨的高绩效的团\ 队。
个人与团队之间的关系
你好
个人与团队的关系是互动的,以个人名义提交答案被采纳,团队获得1至3分团队分和1基金,个人也有10经验值和20+悬赏分的积分的奖励;以团队名义提交问题被采纳,个人没有任何奖励,但团队可以获得10团队分和30+(悬赏分)基金。
每周有5分的个人贡献就可以参与团队基金分配,1基金分配给个人相当于10经验值或10积分,好的团队一周可分到一千多甚至几千经验值或积分。
求关于个人和团队的名言……
团结就是力量。
——谚语 一个人像一块砖砌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但是丢在路上, 挡人走路是要被人一脚踢开的。
——艾思奇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俗语 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易经》 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
——《吕氏春秋》 民齐者强。
——荀况 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薛宣 聪明人与朋友同行,步调总是齐一的。
——法国谚语 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
——伊索 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
——拉封丹 上下同欲者胜。
——孙武 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奥斯特洛夫斯基 人心齐,泰山移。
——中国谚语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孙权 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
——邓中夏 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
——美.韦伯斯特 凡是经过考验的朋友,就应该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你的周围。
——英.莎士比亚 团结就有力量和智慧,没有诚意实行平等或平等不充分,就不可能有持久而真诚 的团结。
——英.欧文 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 成许多事业。
——德.叔本华 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
合群永远 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
——德.歌德 中国的问题,稳定需要团结,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
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 搞不成。
稳定需要团结,才能稳定。
要使社会长期稳定。
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党与人民群众钢铁般的团结。
—— 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就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 基本保证。
在当前,加强党的团结,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团结,具有特殊意义。
—— 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
—— 不但要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而且要善于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还要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自己并且已被实践证明是犯了错误的人。
—— 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
——鲁迅 青春没有亮光,就像一片沃土,没长庄稼,或者还长满了荒草。
——吴运铎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雷锋 为了达到伟大的目标和团结,为此所必需的千百万大军应当时刻牢记主要的东西,不因那些无谓的吹毛求疵而迷失方向。
——恩格斯 只要千百万劳动者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跟随本阶级的优秀人物前进,胜利也就有了保证。
——列宁 创造人的是自然界,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
——别林斯基 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所必需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土壤上的花朵与果实。
——别林斯基 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扔到荒漠不可能生存一样。
——列夫·托尔斯泰
怎样理解个人与团队的关系?
个人与团队的关系一、什么是团队
团队就是为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集体。
二、团队有哪些特点
所有的成功、高绩效的团队都有以下的特点:1、有共同的目标、责任2、相互沟通、鼓励、共同学习、探索提高3、是执行企业任务的工具4、满足个人心理需要的作用,满足个人的安全、社交、自尊、认可所需要,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
二、为什么组建团队
为什么组建团队
团队可以战胜个人无法战胜的困难,团队解决效率问题。
在F1赛车比赛中,赛车在比赛过程中都需要有几次加油和换轮胎的过程。
要知道,在紧张刺激的赛车比赛中,每部车都是要分秒必争的,因此,赛车每次加油和换胎都需要勤务人员的团结协作。
一般地,赛车的勤务人员22个人,在这其中,有3个是负责加油的,其余的都是负责换胎的,有的人拧螺扣,有的人压千斤顶,有的人抬轮胎,……这是一个最体现协作精神的工作,加油和换胎的总过程通常都在6-12秒之间,这个速度在日常情况下,再熟练的维修工人也是无法达到的。
因为如此快的过程,不仅有分工的原因,更是多人合作的结果。
三、团队中成员类型:团队中有各种不同类型的人,如动力型、开拓型、保守型、外向型、内向型等等。
而各人又有各自独特的,甚至他人无法代替的优势和长处,当然各人也都有弱点和短处。
将每个人的优秀长处,根据工作实际合理地搭配起来,优势互补构,就能发挥最佳的整体组合效应。
有一天,五根手指聚在一起,讨论谁是真正的老大。
大拇指骄
如何理解个人和团队的关系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俗语 二人同其力断金。
——《易经》 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
——《吕氏春秋》 民齐者强。
——荀况 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薛宣 聪明人与朋友同行,步调总是齐一的。
——法国谚语 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
——伊索 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
——拉封丹 上下同欲者胜。
——孙武 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奥斯特洛夫斯基 人心齐,泰山移。
——中国谚语
个人与团队的关系有哪些影响
我们每个人都从属于不同的集体,一个人的一生就是在大大小小的集体中度过的。
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民,我们应该怎样来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呢
下面我想就这个问题发表我的一些看法: 一、我们要提高对“个人”与“人民群众”这两个概念的认识。
众所周知,个人是相对于集体来讲的。
集体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
一个班级、学校是一个集体,一个社区、工厂是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一个大集体。
而这些集体都是有若干个个体构建而成的。
人民群众则是社会的产物,社会是划分为阶级的。
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是属于无产阶级的群体,他们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
二、我们要明确和正确使用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每一个公民,都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1.尊重个人权利,以保障每个个体的生存,因为人的存在的目的是人的自由发展。
自由的保障必须以权利的充分行使为其特征。
没有权利保障机制,则自由无从谈起。
更进一步,人的尊严会灭失,人不成其为人。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首先要做到“自尊、自爱、自强”。
2.保障个人利益。
所谓个人利益就是人们在发展社会整体利益的过程中,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所获取的维持个人生活和工作需要的正当的物质文化利益。
马克思主义从不否认正当的个人利益,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关。
” 恩格斯曾经指出,“社会主义的目标就是把社会组成这样:使每一个成员都能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并会因此而危及这个社会的基本条件”。
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新社会个人发展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确立“有个性的个人”,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还认为,任何个人利益的实现都离不开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这一客观基础。
如果抛开这个现实基础,只讲所谓的“自我”,只能是导致唯心主义的“唯我论”。
从这点出发,在个人奋斗的前提下,利益的保障与每个集体在规范执行社会主义制度和一系列政策的程度息息相关。
在集体中,如果大多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和谐的,能基本实现的,那就表明了这个集体利益是真实的,而不是反个人利益的。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应是和谐共存、相得益彰的。
只有公平竞争,大多数人的心态才会平缓,集体才能和谐发展。
因此,我们要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和关心集体利益,这样个人利益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保障。
3.抑制个人主义。
因为人是社会的人,人必须在集体中生存和发展。
应当适当限制人性中的某些恶习,比如欲望等的极度发挥对集体利益的影响。
换句话说,就是个人在行使自己的权利的时候应当顾及某些集体的规则,小到劳动制度, 大到法律,我们都必须一一自觉遵守。
4.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
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集体的利益。
人民安康,国家兴旺发达,人人则责无旁贷。
三、我们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作为一定社会成员利益的集合,本质上是每个成员利益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在现实生活中,不管个人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
从这个角度讲,任何个人都离不开社会和集体。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个人在社会和集体中的活动,既是为了他人,也是为了自己,他提供给集体和社会的价值越大,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就越快,个人价值和利益实现的程度也就越高。
这就启示我们,在选择和确立个人价值目标时,必须考虑到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统筹兼顾。
同志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归根结底,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统一的”。
我们在把个人权利或者说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同时,也要考虑集体利益。
但不能以集体的名义抹煞个人利益。
以往常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可事实上,往往是是“小河有水大河满”。
也就是说,只有个利益充分得到尊重的集体,才是一个和谐、稳定的集体,集体的利益才能从跟本上得到保障。
我认为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我们必须从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做起,要正确认识自我:你是谁
你的优势,你的志向,你的个性,你的能力
只有当你认识了自己,你才能正确把握自己,才会体会出自己的人生价值,不盲目地与别人攀比;只有当你认识了自己,你才会知道珍惜自己,不虚度年华;也只有当你认识了自己,你才会理解他人,才能学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我们必须加强团结协作。
一个团结的集体,能给每个成员以鼓舞和信心,使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能把每个成员的长处集中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
这种力量不是个人力量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聚变和升华。
依靠这种力量,能够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人无法克服的困难,如抗洪救灾等。
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集体的发展也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只有集中每个集体成员的智慧和力量,集体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我们应该自觉地融入到集体当中去,在集体中发展自己,才能为集体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任何一个集体,只有在思想上高度统一、在行动上目标一致、在情感上共鸣,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形成强大的合力,达到预期的目标。
就像俗话常说的“人心齐,泰山移”。
历史的发展和生活的经验都告诉我们,集体不论大小,团结才有力量。
我们的祖国欣欣向荣、蓬勃发展,正是得益于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最后我们一定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
在关键的时候,在个人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要服从大局,甚至牺牲个人利益。
我们要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一大批先进分子、和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烈士们学习。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发挥自己应有的力量,为社会主义的高楼大厦添砖加瓦
主要参考资料: 1.《马克思主义哲学》 2. 《历史唯物论》
如何处理好个人与团队的关系
在组建一个团队时,应着重关注以下几点:团队功能要求、性格要求、年龄要求、 资源要求、退出机制。
1、 团队功能要求 如前所述,创业团队有自身的任务和目标,则应具备与任务和目标相关的功能。
创业团队组建时应考虑三点:第一,企业的主要功能应完备;第二,各主要功能应协调,避免 长板特长短板特短的情况;第三,应格外注意作为关键成功要素的功能。
所谓主要功能完善,指的是团队成员职责及特长应能涵盖企业执行的基本方面:营销与 销售、企业内部管理、技术和产品等。
所谓各主要功能协调,避免长板短板,指的是任何一方面功能缺失或弱化,都会在 或近或远的时间,对企业发展产生或大或小的问题,严重的可能直接导致创业失败。
这就是 通常所称的“木桶理论”的概念。
创业企业的关键成功要素与正常运做企业并非完全相通。
我认为,营销或销售功能、 融资能力及现金控制能力和战略方向把握能力三方面格外重要。
创业企业往往可能出现的 情况是: (1) 产品好,有独特的技术,但没有适当的产品定义,接触最终客户的能力弱。
最终 导致产品或技术胎死腹中; (2) 企业思路清晰了,融资能力差:不知道怎么做商业计划、不具备融资方面的任何 信息或关系资源;或者一笔业务随意放款,导致现金流出现问题;或者在某笔具体的银 行操作上,被假汇票、空头支票等。
这些都有可能使创业企业陷入致命危机; (3) 企业有好的产品或技术、营销及销售能力也比较强,但在创业初期对自身定位、 发展方向等没想清楚,或者在经营中有什么业务做什么,导致资源分散,主业不清,导 致丧失机会或资源配置失当。
分析我的创业团队,在组建时基本考虑到了功能的完整性、协调性,销售、、技术、 管理方面的人都有,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功能的协调性还是存在一定问题,某些关键成功 要素也有一定问题。
表现在:营销或销售能力偏弱,融资能力不足。
这两点问题已经明 显地阻碍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甚至威胁到了公司的生存。
2、性格要求 为保证团队的整体协调,团队各成员间性格应能互补。
对性格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我倾向于两种分类方法:激进、中庸、保守三类;力量型、和平型、完美型和活泼型四类。
我的创业团队组建时考虑到了性格互补的因素,团队中激进的、中庸的、温和的都 有,激进者有冲劲、想法多,但持久力稍弱,沟通中易急噪,温和者则更关注风险问题,耐 久力强,但不易兴奋,对机会不敏感,中庸者则要扮演两者间的平衡器,调动温和者的 激情和参与度,提醒激进者关注风险。
团队里力量型者有助于公司冲锋,和平型者有助于团队空气湿润,完美型者有助于团队 严谨和推进计划、活泼型者有助于气氛轻松、推广公司形象。
另外以我的理解,技术或 产品负责人应有完美型者的素质、同时兼具活泼型的创新想法和力量型的推进决心,销 售及市场负责者应有力量型的推进力度、完美型者的计划性。
3、年龄要求 年龄互补是很多创业者没有注意到的或者说在创业时很难实现的重要的因素。
年龄和阅 历、经验、行为方式、信任度以及社会资源都有重要的关系。
一般而言,年轻者更有冲 劲、更具创新性,年长者更稳重、执行起来比较不折不扣;年轻者容易盲目,年长者容 易保守;年长者较年轻者更容易给客户或合作者信赖感;年长者社会资源、客户关系资 源也应该相对年轻者为多。
以上虽非绝对,却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再以我的团队为例。
我们团队3个成员年龄都在30岁左右,在与客户及合作伙伴接触 中就明显感觉到对方对公司稳健性有疑虑,对公司的信赖感不够强。
从公司自身决策来看, 则缺一锤定音者,增加了决策的难度。
这些方面的问题恐怕那些学生创业公司有更深切 体会。
4、资源要求 这里所谓的资源主要指客户资源、资金资源、以及政府、行业、新闻等方面的资源。
资源方面是创业时必须考虑的非常重大的问题,尤其是在中国目前各方面都不规范、融资 难等的状况下尤其重要。
资源和前述功能要求有一定关系,但也有明显区别。
怎样处理在团队中个人与团队的关系
小企业中,一个普遍是老板万机,员工得过;老板对所有事情负全责,下属一身轻;老板大事小情亲自处理,下属旁观配合。
小企业中的中层也是如此,无论事大事小,老板说行才行,不说行即是不行。
所以有时候即便是有好的想法,只要老板不点头,提了等于白提,几次之后,心灰意冷,索性不动脑,等指令,这样既安全又没有责任。
一个小企业只有一二十人,也许一个领导还忙得过来,尚能面面俱到而无闪失。
一旦企业经历快速发展,总有忙不过来的时候。
可是员工由等指令到自动自发不会自然发生,因为里面涉及到一个负责的问题。
所以老板如果等自己忙不过来,管不过来再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早已为时晚矣。
企业的强大要靠拥有强大能力的组织,而团队意识是组织智慧的重要部分。
它是一种通过参与可被培养出来的,部门中或部门间成员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所长,群策群力,自动自发的解决问题的现象。
由于人各有所长,所以优势互补的团队成员的有效组合可以让组织拥有强大的创造力。
这是一种可怕的力量,是它在推动着企业的进步,社会的发展。
很明显,小企业没有这么幸运,他们拥有的人材不多,素质相对也较低。
在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团队合作意识来提高企业的效率、产能。
那么在小企业里,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员工较快的拥有团队意识呢
我想有以下几点: 一.团队合作气氛的营造 老板应该学会营造团队合作的气氛。
老板将任务压给各中层经理,将资源分配下去,将权力也授权下去。
让中层先各司其职,在这个小圈子里先有合作的概念。
让他们之间身体力行的行动来影响其下的员工。
鼓励他们彼此协作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事事都由自己来仲裁。
对于自己不动脑子,为图省事事事上报的下属给予指导:出现一个问题,你采取了什么措施,听取了哪些人的意见,现在解决到哪一步
真的非要我帮你解决吗
我很欣赏有一幅漫画里是这样讲这件事:一个下属满头大汗跑去找老板,出大事了,您给我拿个主意吧。
老板四平八稳的坐在椅子上,微笑着说:如果我有办法而你没有办法,那你就不好办了。
中国的老板普遍有一个毛病,就是喜欢事事自己做主,时时有人汇报工作。
其实领导天天把这个活揽在身上,还有什么时间思考战略,还有什么时间做决策。
做老板该做的事情,该放手的就放手。
二.对员工进行团队合作的培训 既然是团队合作,每个人都在其中,是大家的事,而不是组织中较优秀成员的事情。
当然优秀成员的带头作用不容低估,但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这样,结果很可能有两个:要么他一如既往,其他人按部就班;要么他被组织中其它成员同化。
很少有一个人之力能改掉组织惯性的。
所以从领导到中层对员工进行这方面的培训就迫在眉捷。
中小企业员工普遍把工作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没有远大志向,对金钱也没有太大奢望,加上自身学习能力不强,小一半抱着混日子的思想。
抱着一种对得起自己的工资,过得去就行了的心态工作。
所以对他们的培训要做精心的准备,根据他们的心理接受能力,及性格特点,有针对性的准备培训方案,多安排案例讲解,少提理论;多让他们参与,少故弄玄虚;多一些笑声,少一点严肃。
或者请职业培训机构的人来做培训,这样效果好一些。
中层要在员工身上花时间,了解他们的喜好,特长,关注点。
让大家能够取长补短。
将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去,让团队合作成为可能。
中层经理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强调团队合作的观念,鼓励团队意识。
一个好的团队是不需要命令的,当有问题发生时,他们也会三五成群,坐在一起研究一下,哪里出了问题,怎么解决最合适。
而这时可能已经下班了。
在遇到问题时充分引导大家提出意见,并积极全面的考虑大家的意见,让每个员工都有参与的感觉,都有被重视的感觉。
久而久之,大家便会养成一种团队合作的习惯。
三.成立临时问题小组解决疑难问题 有的问题需要跨部门协作才能解决。
这时成立临时问题小组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问题涉及的各部门均派出代表来组成临时小组,大家背景不同,专业不同,经验各异。
大家一起来分析问题产生的各个环节,排除各种干扰,确定症结所在,再对症下药。
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小组将该问题抽象成一个模型,对产生的原因,表现出的现象,分析的过程,解决的方案及避免再次发生的建议归纳成文,并标准化为操作手册。
让个别问题成为一类问题,有标准化的解决手段。
第三步,将操作手册在送各相关部门学习、传阅、存档。
部门经理进行必要的讲解与贯彻,做到此类事件从根本上杜绝。
四.设定优秀团队奖励制度 对优秀团队设定奖励制度是对团队成绩的一种肯定,会激起团队成员的满足感、成就感与归属感。
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团队合作意识的普及速度,从而使企业内部潜能得以尽快的挖掘。
日本人何以有那么高的团队合作精神,让我们看看日本企业是怎么做的。
在日本的企业中,要有奖金大家统统都有,要没有就都没有。
组织中有人有有人没有,就表示组织中有人不良,有人优秀。
不良的人会没有面子,优秀的人也没有面子。
这样大家就感觉不再平等,怎么能够进行有效的合作
所以日本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企业的一份子,出去打仗大家都要有贡献,一个人搞不定就上一个团队。
所以日本企业的凝聚力那么高,员工在一个企业通常会工作一生。
我们未必要做到这种程度,我们只要把企业内部的潜力挖掘出来,就会做出了不起的成就。
想想我们只是在为员工的双手支付报酬,而不是大脑。
小企业常常抱怨庙小力薄,其实他们忽略了自己身边的一个个充满创造力的个体,而任其将智慧深埋心底。
任何企业能够成功,首先归功于有合适的人材在合适的岗位上。
但光有了人材彼此间不合作也是枉然。
有的小企业老板抱怨,我不是没意识到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只是我没钱做培训,也没这个精力做这件事。
似乎是理由充分,其实是懒惰和不负责任。
你觉得很重要的事情却不去做,是不负责任;你觉得做不到的事便不去做,是懒惰的原因使然。
除非有哪个老板说,我赚的已经够多了,不想再赚了,否则这种想法是不值得原谅的。
因为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组织,别忘了自己对员工的责任。
本文对小企业如何培养团队意识做了分析,其实适用于各种企业。
之所以冠以小企业做定语,是小企业中普遍不太重视团队合作意识的建立,而由于自身财务的条件等等种种原因,让老板不太重视员工培训的实施。
这已经成为阻碍小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人自身都有局限性,到了临界点,必须要再学习。
老板也是如此,管理一个上亿规模的公司所需的能力与管理一千万规模的公司是不一样的。
只有员工随着企业的成长不断成长,企业才有活力、有能力、有实力不断解决新问题,不断迈上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