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天的文言文
秋天的 姜振坤 三秋:古时将秋季八九月份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称“三秋”,代指秋天。
“三秋”有时亦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如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之句。
九秋:整个秋季共分为九旬,故古人有时也用“九秋”来代称秋天。
如晋代诗人张协的《七命》诗曰:“唏三春之溢露,溯九秋之鸣飙。
” 金秋或金天:按五行(水火木金土)推演,秋属金,故称“金秋”或“金天”。
如唐代诗人王维的《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一诗中就有这样的句子:“金天净兮丽三光,彤庭曙兮延八荒”,而唐初另一位诗人陈子昂亦有诗曰:“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
金素: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编撰的《昭明文选》辑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永明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术职期阑署,理棹变金素”。
李善注:“金素,秋也。
秋为金而色白,故曰金素也。
” 素秋或素节:古人认为,秋天的颜色为五色(青赤白黑黄)中的“白”,故称。
有时指重阳节,有时则泛指秋天。
宋朝大文学家欧阳修有诗云:“我来夏云初,素节今已届”(《水谷夜行寄苏子美》)。
素商:按古代“五行”之说,秋天色尚白,又属“五音”之中“商”的音阶,故秋天又称素商。
元朝马祖常《秋夜》诗曰:“素商凄清扬威风,草根之秋有鸣蛩。
” 商秋:因晚秋寒风凄厉,故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中的“商”音相应,故名。
晋代潘尼《安石榴赋》中有句云:“商秋授气,收毕敛实。
” 劲秋:指肃杀的寒秋,因秋风劲吹,故名。
晋代陆机《文赋》中有句曰:“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泰秋:泰,物丰,谓其时安泰吉祥。
《管子·出国轧》有这样的记载:“泰秋,民令之所止,令之所发。
” 西陆:古代指太阳运行到西方七宿的区域,本为二十八宿中昂宿之别称,后亦代称秋天。
如晋代司马彪《读汉书》一文中就有“日行西陆之秋”之句,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在狱咏蝉》诗中亦曰:“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 白藏:按五色学说,秋色为白,秋又为收获储藏季节,故称。
如《尔雅·释天》曰:“秋为白藏,冬为玄英。
” 爽节:秋季天高气爽,故有此称。
南朝齐诗人谢目兆《奉和随王殿下诗十六首·之一》中就有“高秋夜方静,神居肃且深……渊情协爽节,咏言兴德音”的句子,有时亦代指重阳节,如唐代李适《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一诗中有句曰:“爽节在重九,物华新雨余。
”
古代用文言文来描写秋天的文章
秋 欧阳修欧阳子方夜读书有声自西南来者,悚听之,曰:“异哉
”初淅沥以萧飒,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予谓童子:“此何声也
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予曰:“噫嘻悲哉
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
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
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秋寻草自序 谭元春予赴友人孟诞先之约,以有此寻也。
是时,秋也,故曰《秋寻》。
夫秋也,草木疏而不积,山川澹而不媚,结束凉而不燥。
比之春,如舍佳人而逢高僧于绽衣洗钵也。
比之夏,如辞贵游而侣韵士于清泉白石也。
比之冬,又如耻孤寒而露英雄于夜雨疏灯也。
天以此时新其位置,洗其烦秽,待游人之至。
而游人者,不能自清其胸中,以求秋之所在,而动曰:“悲秋”。
予尝言宋玉有悲,是以悲秋;后人未尝有悲而悲之,不信胸中而信纸上,予悲夫悲秋者也。
天下山水多矣,老子之身不足以了其半,而辄于耳目步履中得一石一湫,徘徊难去。
入西山恍然,入雷山恍然,入洪山恍然,入九峰恍然,何恍然之多
然则予胸中或有一“恍然”以来,而山山若遇也。
予乘秋而出,先秋而归。
家有五弟,冠者四矣,皆能以至性奇情,佐予之所不及。
花棚草径,柳堤瓜架之间,亦可乐也。
曰“秋寻”者,又以见秋而外,皆家居也。
诞先曰:“子家居诗少,秋寻诗多,吾为子刻《秋寻草》。
”荡妇秋思赋 萧绎荡子之别十年,倡妇之居自怜。
登楼一望,惟见远树含烟;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
天与水兮相逼,山与云兮共色。
山则苍苍入汉,水则涓涓不测。
谁复堪见鸟飞,悲鸣只翼?秋何月而不清,月何秋而不明。
况乃倡楼荡妇,对此伤情。
于时露萎庭蕙,霜封阶砌;坐视带长,转看腰细。
重以秋水文波,秋云似罗。
日黯黯而将暮,风骚骚而渡河。
妾怨回文之锦,君悲出塞之歌。
相思相望,路远如何?鬓飘蓬而渐乱,心怀愁而转叹。
愁索翠眉敛,啼多红粉漫。
已矣哉
秋风起兮秋叶飞,春花落兮春日晖。
春日迟迟犹可至,客子行行终不归。
悲清秋赋 李白登九疑兮望清川,见三湘之潺湲。
水流寒以归海,云横秋而蔽天。
余以鸟道计于故乡兮,不知去荆吴之几千。
于时西阳半规,映岛欲没。
澄湖原阙湖字练明,遥海上月。
念佳期之浩荡,渺怀燕而望越。
荷花落兮江色秋,风袅袅兮夜悠悠。
临穷溟以有羡,思钓鳌于沧洲。
无修竿以一举,抚洪波而增忧。
归去来兮,人间不可以托此,吾将采药于蓬丘。
秋阳赋 苏轼越王之孙,有贤公子,宅于不土之里,而咏无言之诗。
以告东坡居士曰:“吾心皎然,如秋阳之明;吾气肃然,如秋阳之清;吾好善而欲成之,如秋阳之坚百谷;吾恶恶而欲刑之,如秋阳之陨群木。
夫是以乐而赋之,子以为何如
”居士笑曰:“公子何自知秋阳哉
生于华屋之下,而长游于朝廷之上,出拥大盖,入侍帷幄,暑至于温,寒至于凉而已矣。
何自知秋阳哉
若予者,乃真知之。
方夏潦之淫也,云烝雨泄,雷电发越,江湖为一,后土冒没,舟行城郭,鱼龙入室。
菌衣生于用器,蛙蚓行于几席。
夜违湿而五迁,昼燎衣而三易。
是犹未足病也。
耕于三吴,有田一廛。
禾已实而生耳,稻方秀而泥蟠。
沟塍交通,墙壁颓穿。
面垢落曁之涂,目泣湿薪之烟。
釜甑其空,四邻悄然。
鹳鹤鸣于户庭,妇宵兴而永叹。
计有食其几何,矧无衣于穷年。
忽釜星之杂出,又灯花之双悬。
清风西来,鼓钟其镗。
奴婢喜而告余,此雨止之祥也。
蚤作而占之,则长庚澹澹其不芒矣。
浴于暘谷,升于扶桑。
曾未转盼,而倒景飞于屋梁矣。
方是时也,如醉如醒,如而鸣。
如痿而行,如还故乡初见父兄。
公子亦有此乐乎
”公子曰:“善哉
吾虽不身履,而可以意知也。
”居士曰:“日行于天,南北异宜。
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
且今之温者,昔人炎者也。
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
吾侪小人,轻愠易喜。
彼冬夏之畏爱,乃群狙之三四。
自今知之,可以无惑。
居不墐户,出不仰笠,暑不言病,以无忘秋阳之德。
”公子拊掌,一笑而作。
求一篇描写秋天的文言文,高一水平,自己写的,30到50字就好,谢谢。
秋将及,雁南飞,落叶金黄满地撒。
秋天在古文中的说法是?
秋天的雅称 姜振坤 三秋:古时人们将秋季的七八九月份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三秋”有时亦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如唐代诗人王勃的中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之句. 九秋:整个秋季共分为九旬,故古人有时也用“九秋”来代称秋天.如晋代诗人张协的诗曰:“唏三春之溢露,溯九秋之鸣飙.” 金秋或金天:按五行(水火木金土)推演,秋属金,故称“金秋”或“金天”.如唐代诗人王维的一诗中就有这样的句子:“金天净兮丽三光,彤庭曙兮延八荒”,而唐初另一位诗人陈子昂亦有诗曰:“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金素: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编撰的辑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永明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术职期阑署,理棹变金素”.李善注:“金素,秋也.秋为金而色白,故曰金素也.” 素秋或素节:古人认为,秋天的颜色为五色(青赤白黑黄)中的“白”,故称.有时指重阳节,有时则泛指秋天.宋朝大文学家欧阳修有诗云:“我来夏云初,素节今已届”(). 素商:按古代“五行”之说,秋天色尚白,又属“五音”之中“商”的音阶,故秋天又称素商.元朝马祖常诗曰:“素商凄清扬威风,草根之秋有鸣蛩.” 商秋:因晚秋寒风凄厉,故以五音()中的“商”音相应,故名.晋代潘尼中有句云:“商秋授气,收毕敛实.” 劲秋:指肃杀的寒秋,因秋风劲吹,故名.晋代陆机中有句曰:“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泰秋:泰,物丰,谓其时安泰吉祥.《管子·出国轧》有这样的记载:“泰秋,民令之所止,令之所发.” 西陆:古代指太阳运行到西方七宿的区域,本为二十八宿中昂宿之别称,后亦代称秋天.如晋代司马彪《读汉书》一文中就有“日行西陆之秋”之句,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在狱咏蝉》诗中亦曰:“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白藏:按五色学说,秋色为白,秋又为收获储藏季节,故称.如《尔雅·释天》曰:“秋为白藏,冬为玄英.” 爽节:秋季天高气爽,故有此称.南朝齐诗人谢目兆《奉和随王殿下诗十六首·之一》中就有“高秋夜方静,神居肃且深……渊情协爽节,咏言兴德音”的句子,有时亦代指重阳节,如唐代李适《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一诗中有句曰:“爽节在重九,物华新雨余.”满意请采纳 给个好评呗
关于描写三峡的文言文
文言文很少,古诗倒是多上三峡李白巫山天,巴水流。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朝及三暮,不觉鬓成丝。
三峡歌陆游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雨,一夜猿啼明月中。
入峡次巴东白居易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此去同。
万里工程三峡外,百年生计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
两片红旌数声鼓,使君艛艓上巴东。
下江陵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竹枝词九首(其七)刘禹锡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巫山曲孟郊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荆王猎时蓬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秋兴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在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作文秋天的景色文言文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