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思念亲人的月亮的诗句
1、相句:《望远》中”生明月,天涯时“。
2、原文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3、注释 ⑴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⑵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
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⑶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
遥夜:长夜。
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⑷怜:爱。
滋:湿润。
⑸末两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
译文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4、简析 是唐代诗人的作品。
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
开头紧扣题目,首句写“望月”,次句写“怀远”;接着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五、六句承接三、四句,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结尾两句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
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十五的月亮十六的感悟句子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描写月亮和思念亲人的诗句
1、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____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2、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____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____欧阳修《生查子·元夕》4、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____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____张九龄《望月怀远》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7、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____王安石《泊船瓜洲》8、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____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9、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0、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____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11、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____李商隐《锦瑟》1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____张继《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13、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____晏《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14、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____杜甫《旅夜书怀》1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____王维《山居秋暝》16、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____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17、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____李白《长相思·其二》18、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19、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____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20、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____李白《关山月》
月圆时思念远方亲人的诗句有哪些
月的本质孤独冷清,是异乡人的写照时夜晚人孤寂脆弱的时候。
有所谓现代通信手段的情况下,能与家人共同分享的,也只有月光或许星辰,希望虽然两地相隔,但可以望着同一轮明月。
而且月亮生的肃清皎洁,又有那么多的美丽传说,是思乡的最好寄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十五思念的句子
1、一度的中秋节是思念亲人的节日,忙于生活,每中秋节难得有团圆之日,心中的思此而不免黯然泪下。
2、“中秋佳节月儿圆,墙墙角角飘果香;月饼更比月儿圆,期待团圆又失望。
”这是千千万万的家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更是他们一家老小的期盼之情,但是失望之情不是突然,因为他们心里都知道,这是可盼而不可求的事实;要是亲人团团圆圆,这才是他们感到太突然了。
3、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到了,在心底埋藏许久的思念也如影随形。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月圆之夜,总是很轻易的勾起我们对亲人的思念。
出门在外的儿女思念远在家乡的父母,远在家乡的父母也思念身在他乡的子女……不管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浓浓的乡思,不管是思念家乡的父母,还是思念家在远方的亲人,心底的思念都一样浓,一样的深切。
4、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月圆隔两地,两两望月欲说还休。
相思浓时情转淡,淡的连深夜如此安静都想不起来,淡的比那缕轻烟还轻,我将情丝淡然比淡妆。
5、烟蒙笼罩圆月,此刻想要濛濛细雨,此刻想要淡淡思念。
望着一排排细柳夜更深了,不知身在何处,看着朦胧月儿,不知中秋之夜醉在何处?6、一行情思送明月,明月将心寄思中之人,望着城市的路灯,这些年的中秋如此陌生,陌生的令人淡淡然。
一脸无语望明月,明月将话传念里之人,看着城市的秋月,这些年的秋月如此陌生,终是月是故乡明。
7、掬一手秋水,安凉如海边的气息,等一刻时光,平静如轻音的旋律,青春能有几中秋,不如淡妆过中秋,一抹相思浓愁哀怨去无痕。
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佳节倍思亲,如今亲何在,月有圆缺明黯,人有悲欢离合,情事古如今,思无垠、愁满胸,戚戚相思苦熬煎。
9、中秋佳节倍思亲,人月古难圆,如今亲己矣,借秋月祭恩亲,泡一杯香茗,煮一壶清酒,把盏寄哀思,梦绕魂牵父母恩。
10、中秋佳节倍思亲,月是故乡明,人是父母亲,中秋思意沉沉,泪眼孩儿寄哀思,梦在怀思在飘,清风遥寄我的爱,轻吻父母您的脸。
11、“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中秋无依之日,世道沧桑,情去节依在,人靠月圆瘦。
思念的中秋,总让人倍感沉寂和清幽。
12、中秋佳节,人在天涯,心归何处?当人们出双入对,欢天喜地与家人共享节日的快乐时,我却怀着疲惫的心情,拖着沉重的脚步,双手藏在空空如的口袋,独自在异地他乡徘徊,心里思念的是家乡,当然,还有家乡的亲人……。
13、中秋月饼,因为它让梦想放飞,它把我们思念家乡之情寄到了我们的亲人身边,它把我们亲人之间的思念,心与心牵到了一起……。
14、抬起头,天上的月亮正对着我微笑。
我用无比眷恋的目光望着月亮。
那月亮多像爸爸温柔的笑脸呀!不知道老爸在家乡,是否也在赏月呢?15、清风明月苦相思,中秋佳节又团圆。
天空明月一轮新,海角远方有双亲。
望空中皎皎孤月轮,思念如潮般席卷而来,淹没了整颗心。
又是一年中秋夜,众星捧月星成群,月挂高空无所依,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孤寂感,花香袭人惹人醉,心中泛起了思念,思念远方的辛苦劳作的父母。
16、月夜起相思,心中的几份孤寂又有谁人能懂?平日里父母不在身边,所尝到的酸甜苦辣,唯有自己知道。
如今,父母远在他方,孤单一人,在这清风明月夜之中,展开双臂,任秋风冷吹,凉意袭人,只是身上的寒冷,怎可比得心间的寒意?中秋节,独自一人过,别人一家团圆,我却是望眼欲穿的等待着父母。
17、远在异地的父母,长年累月在外工作,一年到头不见人影,身为子女,在这中秋之至想奉上一片孝心,似乎不可能,心中的遗憾和孤寂,想必是无人能懂。
唯有对月寄相思情,表达对父母的一份浅薄心意。
恐怕此刻,父母不一定能感觉到我的心声,对月诉情怀,只是不知这月能否传达我的心声?告诉父母,他们的女儿在想念他们。
18、静静的月圆之夜,月光照亮了心房,任两鬓在月色中漂染,我囊中装满了秋色,装满了对家人的思念,抹不掉的记忆、纷飞的花絮,如源源不断的一江水慢慢流淌,涛声依旧落在秋天,流进我的心窝……。
19、独坐河边望孤月,冷落中秋近佳节。
倍感相思亲人远,几时方能把家还!20、中秋,只是清晰了一些遥远的过往,清晰了朦胧的渴望,清晰了那浅藏在心灵深处的乡愁。
描写思念亲人的句子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
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在北宋京师。
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
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
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