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形容句子 > 形容水稻快成熟的句子

形容水稻快成熟的句子

时间:2018-11-10 00:57

形容水稻的句子

形谷的句子1. 田里,金灿灿的稻颗粒饱满,沉甸甸的散发着醉人的。

黄澄澄的,压得谷穗都直不起腰,可它还是不停地摆动,好 像乐得跳起舞。

远远望去,整个稻田像铺上了一张金光闪闪的毛 毯。

2. 黄澄澄的稻穗垂着沉甸甸的穗头,棉桃像小树,绽了鸡蛋似的花 絮。

啊,不是稻田,是黄金的大海;不是棉田,是白银的世界。

3. 秋姑娘穿着金黄色的大衣,风尘仆仆地来了。

在田野山川间,在 果园花丛中,秋像一阵风似的,穿梭其间,给人们送上了一幅幅 画。

成熟的玉米迫不及待的脱掉了衣裳炫耀的露出了自己黄灿灿 的 送走了热情如火的夏天,在一场场绵绵的秋雨中凉爽,温柔的 秋天已来到我的身边。

4. 低处的田地里,稻谷熟了,金黄金黄的好像是谁在地里铺上一层 厚厚的金子。

秋波摇晃着稻谷,使沉甸甸的稻穗有节奏地波动着, 好像金山在滑坡。

风声稻浪,如似一曲动人的乐章。

形容水稻的诗词

1.《稻花》诗人 董嗣杲 朝代:宋代四海张颐望岁丰,此花不与万花同.香分天地生成里,气应阴阳子午中.顷顷紫芒摇七月,穰穰玉糁杵西风.雨暘时若关开落,歌壤谁摅畎亩忠.2.《稻花》朝代:宋 作者:连文凤纷纷儿女花,为人作颜色.眼饱聊自慰,饥来不堪食.此花不入谱,岂是凡花匹.太阳丽天中,正气从午得.开此丰穰瑞,脱彼风雨厄.始华郁而甘,未粲光已白.我行田野间,舒啸意自适.田者告我言,乐岁兹或必.但期一饱死,百年漫劳役.3.《稻花桑花》作者:舒岳祥 年代:宋稻花花中王,桑花花中后.余花毕嫔妃,以色媚左右.稻花吹早香.风露千万亩.上以奉玉食,粢盛及醴酒.下以饱苍生,亿兆哺其口.桑花虽无华,红葚映纤手.皇后首亲蚕,六宫承傅姆.天生众裸虫,无羽毛飞走.匪此皆冻死,性命安得有.予谓二花者,斯民之父母.昔予赋麦花,适当来牟候.未及歌二花,三花谁可后.请续时夏诗,以为风化首.4.《刈稻了咏怀》作者:杜甫 年代: 唐稻获空云水,川平对石门.寒风疏落木,旭日散鸡豚.野哭初闻战,樵歌稍出村.无家问消息,作客信乾坤.5.《四时田园杂兴十二绝》作者:范成大 年代:宋朝其一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其二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不惜两钟输一斛,尚嬴糠核饱儿郎.其三湔裙水满绿苹洲,上巳微寒懒出游.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满意的请采纳哦

找成熟了的稻谷的赞美诗句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社日张演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对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新凉徐矶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大雨苗苏曾几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梧桐更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杏帘在望曹雪芹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观田家收获归庄稻香秫熟暮秋天,阡陌纵横万亩连.。

五载输粮女真国,天全我志独无田。

稻子成熟了用拟人手法把句子写生动

在金色的田野里,微风轻拂过沉甸甸的稻穗,这些可爱的果实们,如同害羞了的少女,一个个弯下了腰,仿佛在向农民伯伯致意。

水稻快成熟时长许多黑颗粒是如何形成的

不知是长在稻穗上还是稻茎上,在稻穗上,就是稻曲病:稻曲病,别名青粉病、伪黑穗病,因其多发生在收成好的年份,故又称丰收果,属真菌病害。

此病在我国各大稻区均有发生,通常在晚稻上发生,尤以糯稻为多。

随着一些矮秆紧凑型水稻品种的推广以及施肥水平的提高,此病发生愈来愈突出。

病穗空瘪粒显著增加,发病后一般可减产5%~10%。

此病对产量损失是次要的,严重的是病原菌有毒,孢子污染稻谷,降低稻米品质。

此外,用混有稻曲病粒的稻谷饲养家禽,可引起家禽慢性中毒,造成内脏病变,直至死亡。

症状识别 稻曲病主要在水稻抽穗扬花期发生,危害穗上部分谷粒,少则每穗1~2粒,严重的可达20~30粒。

病菌侵入谷粒后,在颖壳内形成菌丝块,并逐渐膨大,导致病粒的内部组织被破坏,先从内、外颖壳缝隙处露出淡黄带青色的小型块状突起物(即为病菌的孢子座),其后包裹整个颖壳,形状比正常谷粒大3~4倍,色泽转变为墨绿色或橄榄色,表面呈平滑的粒状,最后孢子座表面龟裂,散出墨绿色粉状物(即为病菌的厚垣孢子),有毒。

孢子座表面可产生黑色、扁平、硬质的菌核。

观察病粒的剖面,中心为菌丝组织密集构成的白色肉质块,其外围因产生厚垣孢子的菌丝成熟度不同,可分为三层:外层最早成熟,呈墨绿色或橄榄色,第二层为橙黄色,第三层呈淡黄色。

发生规律 此病由半知菌亚门绿核菌[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侵染所致。

主要以菌核在土壤越冬,翌年7~8月间萌发形成孢子座,孢子座上产生多个子囊壳,其内产生大量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也可以厚垣孢子附在种子上越冬,条件时宜时萌发形成分生孢子。

孢子借助气流传播散落,在水稻破口期侵害花器和幼器,造成谷粒发病。

据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病菌侵染始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之后和花粉母细胞充实期,而花粉母细胞充实期前后这段时间是侵染的重要时期。

影响病害侵染流行的主要因素有:①气候。

病菌在24~32℃时发育良好,最适温度为26~28℃,34℃以上则不能生长。

在水稻抽穗扬花期若遇多雨、适温、日照少,特别是连续阴雨天气,有利于发病。

沿海和丘陵山区雾大、露重,发病往往较重。

②水稻类型及品种。

一般粳、糯稻和籼粳亚种杂交后代发病较重,而籼稻发病较轻。

同一水稻类型不同品种间抗病力有明显差异,一般大穗型、密重穗型品种及晚熟品种发病重。

中、晚稻一般抽穗早的发病轻,抽穗迟的发病重。

杂交稻及杂交制种田感病发生重,主要是杂交稻在开花期颖壳开放的时间长,内颖与外颖之间关闭不紧密,使杂交稻比常规稻有更多的机会接受稻曲病病菌的侵染。

③栽培管理。

偏施氮肥、穗肥施用过晚造成贪青晚熟发病重。

淹水、串灌、漫灌是导致稻曲病流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种子消毒和抓住水稻关键生育时期施药是防治稻曲病的有效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据江苏省农科院研究,常规中籼稻发病轻,表现较好的抗病性,而杂交中籼稻发病普遍较重,表现较高的感病性;在粳稻品种中,中熟中粳与迟熟中粳与单季晚稻粳,发病相对较轻,而杂交中粳和杂交晚粳的品种间抗性差异较大。

宁波地区以密穗型的秀水110为高感,粳杂次之,甬粳18较抗病。

(2)种子消毒。

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可采用以下药剂处理。

① 每100千克种子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0~400克拌种;②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48小时,浸后捞出催芽、播种; ③ 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4小时,浸后捞出催芽、播种。

(3)药剂预防。

大田防治水稻稻曲病的关键时期是水稻孕穗后期(破口期3~5天)。

易感品种在抽穗期遇下雨天气时,则在水稻破口中期(水稻破口50%左右)再施药1次。

齐穗期防治效果较差。

适用药剂以有机锡类杀菌剂(如丰登稻曲净、瘟曲克星)效果最好,其次为三苯基醋酸锡、井冈霉素也有一定防效,三唑酮防效最差。

在茎叶上,就是稻黑色菌核秆腐病:症状:  水稻菌核秆腐病主要是稻小球菌核病和小黑菌核病。

两病单独或混合发生,又称小粒菌核病或秆腐病,它们和稻褐色菌核病、稻球状菌核病、稻灰色菌核病等,总称为水稻菌核病或秆腐病。

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但各地优势菌不同,长江流域以南主要是小球菌核病和小黑菌核病。

小球菌核病和小黑菌核病症状相似,侵害稻株下部叶鞘和茎秆,初在近水面叶鞘生上褐色小斑,后扩展为黑色纵向坏死线及黑色大斑,上生稀薄浅灰色霉层,病鞘内常有菌丝块。

小黑菌核病不形成菌丝块,黑线也较浅。

病斑继续扩展使茎基成段变黑软腐,病部呈灰白色或红褐色而腐配。

剥检茎秆,腔内充满灰白色菌丝和黑褐色小菌核。

侵染穗颈,引起穗枯。

褐色菌核病 在叶鞘变黄枯死,不形成明显病斑,孕穗时发病致幼穗不能抽出。

后期在叶鞘组织内形成球形黑色小菌核。

灰色菌核病 叶鞘受害形成淡红褐色小斑在剑叶鞘上形成长斑,一般不致水稻倒伏,后期在病斑表面和内部形成灰褐色小粒状菌核。

<\\\/TR> 病虫来源:  小黑菌核病菌Helminthosporiu sigmoideum var. irregulare Crall. et Tull. (Nakateae irregulare Hara)称稻卷芒双曲孢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是小球菌核病菌的变种,有性态尚未发现。

小球菌核病菌H.sigmoideum Cav.=N.sigmoidea (Cavara) Hara,有性态Magnaporthe salvinii Catt. Krause et Webster。

称稻小球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我国尚未发现。

<\\\/TR> 传播途径:  发病较重的主要是小球菌核病和小黑菌核病,主要以菌核在稻桩和稻草或散落于土壤中越冬,可存活多年。

当整地灌水时菌核浮于水在,粘附于秧田或叶鞘基部,遇适宜条件(17℃)菌核萌发后产生菌丝侵入叶鞘,后在茎秆及叶鞘内形成菌核。

有时病斑表面生浅灰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通过气流或昆虫传播,也可引起再侵染。

但主要以病健株接触短距离再侵染为主。

菌核数量是次年发病的主要因素。

病菌发育温限11-35℃,适温为25-30℃。

雨日多,日照少利于菌核病发生。

深灌、排水不好田块发病重,中期烤田过度或后期脱水早或过旱发病重。

施氮过多、过迟,水稻贪青病重。

单季晚稻较早稻病重。

高秆较矮秆抗病,抗病性糯稻大于籼稻大于粳稻。

抽穗后易发病,虫害重伤口多发病重。

<\\\/TR> 综合防治:   (1)种植抗病品种 因地制宜地选用早广2号、汕优4号、IR24、粳稻184、闽晚6号、倒科春、冀粳14号、丹红、桂潮2号、广二104、双菲、珍汕97、珍龙13、红梅早、农虎6号、农红73、生陆矮8号、粳稻秀水系统、糯稻祥湖系统、早稻加籼系统等。

(2)减少菌源。

病稻草要高温沤制,收割时要齐泥割稻。

有条件的实行水旱轮作。

插秧前打涝菌核。

(3)加强水肥管理,浅水勤灌,适时晒田,后期灌跑马水,防止断水过早。

多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特别是钾肥,忌偏施氮肥。

(4)药剂防治。

在水稻拔节期和孕穗期喷洒40%克瘟散(敌瘟灵)或40%富士一号乳油1000倍液、5%井冈霉素水剂1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速克灵(腐霉剂)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乙烯菌核利(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异菌脲(扑海因)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

水稻快成熟时 如何防止倒塌

钾肥促早熟 喷施硅钙肥才会抗倒伏 但是有点晚了 应该在抽穗期就开始预防 现在打5天一次连续2次你留一点对照 效果应该还是很显著的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