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水粉画的句子
1、真正痛苦的人,却在笑脸的背后,流着别人无法知道的眼泪。
2、第一步,抬头。
第二步,闭眼。
这样,眼泪就都流进心里了。
3、能冲刷一切的除了眼泪,就是时间,以时间来推移感情,时间越长,冲突越淡,仿佛不断稀释的茶。
4、眼泪,眼泪都是我的体会,成长的滋味;眼泪,眼泪流过无数的夜,心痛的滋味。
5、爱一个人,总难免赔上眼泪;被一个人爱着,也总会赚到他的眼泪。
形容儿童美好的句子。
1、墨笔丹青,如行云流水绕素笺,展瀚海崇山依旧颜,怎一个好字了得。
2、几笔勾勒似云锦,点墨绘出心中情,意境如此赞
3、山遥水远遗墨间,彼岸花开意连连,行笔走墨书流年。
儿童画评价准则和几条常用评语
一、要看画的稚气。
\ 生活在孩子们的心中留很多美的形象,形他们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他们获得的是成人所不能体验的生活情趣。
儿童画总是强烈地透着一股浪漫天真的稚气,所以评价儿童画不能以成人的框框和要求去对待,只要理解儿童,怀着一颗童心,才能正确评价儿童画。
二、是否较好地表现了作品的美感效果。
\ 儿童画出的线条、色彩、形象等绘画构成因素有着自己的特点。
对于绘画的效果也有着自己的审美态度。
不同的儿童画,画面的形式语言是否统一,是否表现独特的视觉效果。
可以通过绘画表现出来的审美规律来看看不同作品的差。
比如:色彩的构成、韵律、范画,有碍儿童独立观察和思考,有碍儿童自己的绘画语言的发展。
作品的表现应该是与儿童的年龄相适应的,和谐成长有利于儿童绘画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 儿童的绘画水平的提高也不止是绘画技巧的提高。
其他方面的整体能力没有提高,技巧的学习也是会受到限制,特别是创作水平是难以提高的。
从儿童绘画中可以体察到儿童的洞察力、想象力、概括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等等能力的强弱。
儿童绘画的发展就是自身的整体发展。
\ 三、看儿童画是否表现出儿童情趣。
\ 绘画对儿童有强烈的吸引力,当学生填写兴趣爱好的时候,很多都填写画画,儿童画自古以来,就引起了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的浓厚兴趣和重视,儿童画不管在成人眼里看来多么滑稽可笑,不合逻辑,但这是儿童心灵的真实写照。
儿童画作品要单纯、稚拙,充满感情,表现出浓厚有趣的生活气息和儿童天性,大胆无顾忌,与成人画截然不同。
\ 儿童绘画让我们发现另一个美妙的世界。
我们应该始终以欣赏的目光注视着孩子,用积极的态度激励孩子。
正确欣赏、评价儿童绘画,对孩子绘画的发展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儿童画虽然属于美术的范畴,但它是一种由儿童创造的特殊的绘画形式,与成人美术有着极大的区别。
许多成人并不了解其中的差异,把握不准“儿童画的评价标准、标高”等。
四、作品是否有明确的主题或情节。
\ 很多的儿童画表现的内容是有一定的主题和情节的。
儿童在作画的时候身心很投入,不断地去描绘自己的内心世界,绘画成为儿童心灵的一面镜子。
这样的绘画作品在制作过程中能使儿童在心理、情感、智力等多方面得到锻炼。
有主题或情节,就需要有较强的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对生活的感受力,是有较高的创作水平的一种表现。
五、看看是否有丰富的想象力。
\ 绘画学习是儿童素质培养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的智力发育。
其中,想象力的培养又是儿童绘画学习中的主要方面,是创造型人才必备的能力。
在绘画过程中儿童可以通过这种活动锻炼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对于儿童学习绘画过程中的习作也应该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看看是否完成了学习的要求,否大胆地尝试,是否有求异、求新的好习惯。
发现好的地方给予积极的评价,好的部分也应说得具体;不足部分应建议孩子重新观察、思考和尝试,而不应笼统地给予消极的批评。
六、作品表现与儿童年龄是否相符。
\ 在众多儿童绘画作品中,不同年龄的儿童,绘画表现也不同。
并不是很小的孩子能画出成人所画的形象就是水平高。
因为绘画水平的高低标准并不完全是看谁临摹得像。
儿童一味临摹成人的准强加于儿童画上,违反了儿童画自身的特点,不利于儿童画教育的发展。
成人评价儿童画的错误标准基本上有以下几种: 1.以“像不像”来评价儿童画。
人们赞扬一幅画时,常常用“画得真像
”“简直和真的一样”之类的话,以为是对画作者的最高褒奖。
许多人在看到儿童绘画时同样以“像不像”来评价,画得比较“像”的自然是好的,不太“像”的自然是不好的了。
其实,用像”与“不像”来评价一件作品的好坏是片面的,无法全面、深入地诠释作品的含义,如西方的“立体主义”“达达派”的作品,显然无法用“像不像”来评价。
2.以“合理不合理”评价儿童画。
\ “合理不合理”是指儿童画中的事物是否符合客观现实和客观规律。
儿童由于自身知识、经验不足,认识水平不高,他们描绘的事物往往与客观现实并不相符。
他们会把人的头画得很大,手却画得很小;上山的人的身体垂直于山的坡面;人在太空与外星人游戏;在森林里与动物们联欢……如果要找一找儿童画中不合理的地方,几乎是俯拾即是。
于是大人们“热心”地为儿童寻找画中的错误,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深入浅出地解释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直到儿童的画符合自己的意愿。
3.片面以“拙”来评价儿童画。
\ 儿童画中的“拙”是在无意中产生的,是因为儿童的生理、心理还没有发育成熟时无意识的行为,或者受自身技能的限制,还不能如实再现客观事物的缘故,并非是其有意追求的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拙”的味道也将慢慢消失。
而艺术家的“拙”是历经数十年的追求和艰苦练习才达到的境界,是大巧若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如果因此欣赏儿童画,其实不得要领,就算你给小孩评了个金奖,可能连他自己也莫名其妙。
这样的评价,仍旧脱不了技法的框框。
\ 儿童学画不是一定要将其培养成大画家、大师、对于大多数学画的孩子来说,其成为专业画家的可能性非常小,但学画对于开发孩子智力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学画本身。
科学资料表明,儿童早期绘画教育可将孩子的智商提高30%,儿童学画重在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美化人格,塑造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品格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儿童画教育不是培养专业画家的教育,而是全面开发孩子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表达力的教育。
重在启迪智慧,而非传授技能。
首看儿童画作品是否有丰富的想象力;二看作品有没有儿童的生活情趣;三看儿童画作品是否具有一定的技巧,三者兼备可谓儿童画之上品。
平时指导儿童,要着重鼓励儿童的想象力、独创性以及儿童画绘画的胆略,同时再留意绘画的技巧。
\ 儿童各方面是幼稚的、活泼聪明和天真无邪的和谐统一,这正是儿童的可爱之处,也是儿童的主要特征。
儿童画是一种布满童心童趣的“稚拙美”,万万不能用成人眼光和要求去评价儿童画,这是指导儿童画创作的前提,所以成人必须树立起富有童心的儿童美术评价观,在对儿童画作出评价之前更应有充分的时间去“读”懂画。
\ 儿童画新课程标准的推出,评价方式呈现出多样性特征,而对于儿童画作品的评价部分,我们在幼儿期主要采用星级评价,进入小学阶段后,在现行等级制的作品评价基础上,在加入了星级的“两级”作品评价体制。
其中等级是以横向比较为基础的,这也是承认儿童之间所存在的表现力差异,符合辨证的观点;而星级是以纵向(自我)比较为主,侧重于儿童自我想象力与表现力的评价,星级不为等级所影响。
虽然作品评定耗时相对较长,但 “红五星”这一可视形象对于促进全体儿童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成效确实显著。
\ 二、启发儿童想象中的五个“想”\ (一)范围要想得“广”。
\ “广”即打开儿童的思路,以发散性思维为主。
(二)题材要想得“新”。
\ “绘画是艺术,艺术离开创造就没有了生命力”。
儿童画指导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儿童在表现时题材要“新”,要与众不同且与己不同(避免与自己以前表现的画面内容类似。
\ (三)构思要想得“妙”。
\ 儿童画新颖的题材确定下来后,还要有绝妙的构思才会显得锦上添花,如鱼得水。
(四)构图要想得“巧”。
\ 儿童画构图巧妙可使一张画收到出奇制胜、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从“线”的启示中可采用的直线式、斜线式和弧线式构图等;从“字母”启示中可采用的“X”形式、 “C”形式和“Z”形式及“L”形式构图等;从“形”的启示中可采用的半圆形、梯形和圆形构图等;另外,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如平视、俯视和仰视等,让儿童置身于欣赏者的角度去思索画面的安排等等。
这些不同的构图形式都能使一个个十分常见的题材通过构图的不一般化,表现出新意。
\ (五)命题要有“趣”\ 给一张儿童画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就好象摄影作品中有一个如诗如画的题目一样,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命题一定要用儿童的语言,富有童心童趣最好。
怎么赞美水粉画
提这种问题的
呵呵,只喜欢,觉得怎么好就怎么赞,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定,要是想让人觉得自己专业一些,色彩要是很鲜明,就说作品“明快”,要是颜色比较厚或者稳重,就说作品“厚重沉稳”,要是表现力比较强,就说作品“很有张力和表现力”...... 其实看画的人不一定能完全理解画画的人真正想要表达的一切,与其泛泛的评论,还不如朴实一些,哪怕说的不全对,或者是一些真知拙见、浅显的看法,对画作者有所帮助或者能达到共鸣,画作者都会很开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