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骨气的名言锦句和诗句。
有关骨气言: 人有志,竹有节。
人穷,就怕志人无刚骨,安身不牢。
英雄流血不流泪。
两腿直普通人,比屈膝下跪的名人高大。
(土耳其)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微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桓宽《盐铁论?地广》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列传》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赐萧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有关骨气的诗句: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于谦《无题》 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燮(xiè)《题画》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南北朝)鲍照《拟行路难》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 魏)曹植《白马篇》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南北朝)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咏石灰》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唐)李颀
形容人清高,安贫乐道的诗句
形容人清高,安贫乐道的诗句: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咏 竹》 (梁)刘孝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五柳先生传》晋代·陶渊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饮酒》·陶渊明
形容人清高的成语
孤芳自赏、傲世轻物、 卓尔不群、 顾影自怜、自命清高一、孤芳自赏读音:[ gū fāng zì shǎng ]释义:把自己看成一朵香花而自我欣赏。
比喻自命清高。
芳:花。
出处:宋·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词:“孤芳自赏,肝胆皆冰雪。
”白话译文:把自己看成一朵香花而自我欣赏,内心如冰雪般洁净。
二、傲世轻物读音:[ ào shì qīng wù ]释义:傲世:傲视当世;物:他人或环境。
鄙弃世俗,看不起别人。
也指高傲自大。
出处:《淮南子·齐俗训》:“敖(傲)世轻物,不污于俗。
”白话译文:鄙弃世俗,看不起别人,什么东西都不能污损内心。
三、卓尔不群读音:[ zhuó ěr bù qún ]释义:超乎寻常,与众不同。
出处:《汉书·河间献王传赞》:“夫唯大雅,卓尔不群。
”白话译文:只有真正有文化、有思想的人,才能真正独立,不跟着社会风气走,自己建立一个独立的人格。
四、顾影自怜读音:[ gù yǐng zì lián ]释义:原意是回头望着自己的影子而怜惜自己。
形容孤独失意。
后也用来形容自我欣赏的样子。
出处:晋陆机《赴洛道中作二首 》诗:“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
”白话译文:站在那里回望着故乡,看着自己的影子,孤独的自赏。
五、自命清高读音:[ zì mìng qīng gāo ]释义:命:认为。
自以自为清高。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还自命清高,反说富贵的是俗人。
”白话译文:还在那里自以自为清高,反过来说富贵的人都是俗人。
形容清高的词语
不染一尘——形容清高廉洁。
同“一尘不染”。
不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
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尘外孤标——尘外:世外;孤标:孤立的标志。
形容清峻突出或人的清高品质。
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饮料。
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飞遁鸣高——飞遁:指隐退。
远离尘俗,自鸣清高。
肥遁鸣高——退隐不做官,自以为清高。
肥遯鸣高——退隐避世,自鸣清高。
高情逸兴——清高超逸的情致。
高人胜士——高人:志趣、行为高尚的人;胜士:指隐居者。
清高不慕名利的隐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