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石的传说
传说中,人人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三生石。
人死以后会重新转世,在约好的时间里,人们会站在自己的三生石上,与旧人约会,与昔日话别. 【三生石的传说】 人死后,走过黄泉路,到了奈何桥,就会看到三生石。
它一直立在奈何桥边,张望着红尘中那些准备喝孟婆汤、轮回投胎的人们。
传说三生石能照出人前世的模样。
前世的因,今生的果,宿命轮回,缘起缘灭,都重重地刻在了三生石上。
千百年来,它见证了芸芸众生的苦与乐、悲与欢、笑与泪。
该了的债,该还的情,三生石前,一笔勾销....三生石的传说 三生石一直是中国极有名的石头,据说是女娲补天所剩下的那一块顽石,后来中国人发展出对生前与后世的信念,不但许多朋友以三生石作为肝胆相照的依据,更多的情侣则在三生石上写下他们的誓言,“缘订三生”就是这样来的。
三生石的故事很可能是真实的,但不管它是不是真实,至少是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生命永恒、真性不朽的看法。
透过了这种“轮回”与“转世”的观念,中国人建立了深刻的伦理、生命、哲学,乃至于整个宇宙的理念,而这正是佛教的一种入世观照和慧解。
我们常说“七世夫妻”,常说“”,常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常说“缘订三生”。
这种观念在中国是无孔不入的。
其实,轮回与转世都是佛教的基本观念,佛教里认为有生就有死,有情有轮回,有因缘就有果报,唯有放下一切才能超出轮回的束缚。
在里有一首谒,很能点出生死轮回的本质:伐树不尽根,虽伐犹复生;伐爱不尽本,数数复生苦。
犹如自造箭,还自伤其身;内箭亦如是,爱箭伤众生。
在这里,爱作欲解,没有善恶之分,被仇恨的箭所射固然受伤,被爱情的箭射中也是痛苦的,一再的箭就带来不断的伤,生生世世地转下去。
另外,在里有段讲轮回,讲得更透彻: “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
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
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犹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
” 人的一生就像行船,出发、靠岸,船(本性)是不变的,但岸(身体)在变,风景(经历)就随之不同了。
这种对轮回的譬喻,真是另人唏嘘。
近来收集了一些关于三生石的文章,有故事有诗歌有散文,帖在这里大家一起欣赏[三生石上的爱情,鉴证。
三生石上的蝴蝶,飞不过沧海桑田 。
万世轮回,千影聚合,微醉至不堪一盏;梦回时冰凉如水。
秋雨更漏,诉说的是梦想,是柔情,是迷茫,是怀念,明月知,我知,独你不知;古道黄尘,掩去的是哀愁,是勇气,是忠贞,是决绝,明月知,你知,独我不知
刹那,前生后世;瞬间,千载百年。
云归天际,月隐林梢。
只是不知道那不定的风往哪里吹
是归来,还是离去
三生石,缘定三生的盟约过杭州灵隐寺前那块写着“咫尺西天”的照壁,往前行去,入天竺,道旁有清可见底的小溪。
行不多远,便见路边有一座小石桥,过桥,由小路上山,石阶上杂草丛生,最特别的是,夏秋之季,石阶上有很多很长的有着黄黑相间花纹的“百足虫”,象蜈蚣一类的“长虫”,似乎趴在石阶上是在乘凉。
只五六分钟,三生石就到了,石头其实是不起眼的,只是上面镌了字,便传奇了。
四处少有人迹,只有些形状各异的大石头散落在沉沉的绿色里。
站在这里便想起一句话“海枯石烂”,再看看这块在传说里代表了“前世、今世、后世”的三生石,身边的恋人便分外让人爱怜。
现代中人,并没有奢侈的后花园可供情人们“私订终生”,但是三生石一直都是在的,仿佛就是为了聆听情人们的盟约而在这里静静立着。
最佳时间:在秋日的黄昏漫步而至。
刚好可以看得清三生石上刻着的典故,也刚好可以忽略路上的爬虫。
必备知识:三生石的典故(刻在石上的文字有些字不太认得清了)。
传说,唐朝时有一个和尚圆泽和李源交好,有一天一起去峨嵋,有两条路可以走,圆泽要走一条,李源要走另一条,最后还是依了李源。
半路上, 碰见一个大着肚子的孕妇,圆泽脸色一变说:我所以坚持不走这条路就是这个原因,她孕的就是我,已经三年了,今天见了面再也躲不过去了,一会你去看 那个婴儿,我会以笑为证,我们如果有缘十二年后在钱塘天竺寺外可以一见。
说完,那个妇人就生产了。
李源过去一看,那个婴儿果然对他笑了…… 十二年后,李源如约来而至,正是一个月明之夜,忽然听到一个牧童唱到: 三生石上旧精魂, 赏风吟月不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 此身虽异性常存。
李源知是圆泽,就想上前和他亲近,可牧童又唱到: 身前身后事茫茫, 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山川寻已遍, 却回烟棹下瞿唐。
唱完就不知所踪…… 这里还额外提醒你: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爱情——宝黛的爱情就是从三生石畔的前生开始的——“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仙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 日以甘露灌溉……” 注意事项:三生石是可以特别去看的,但不宜逗留过久,因为周围没有适合坐下来谈心的地方,而且人烟罕至,不太安全。
因此最好是在去天竺一带游玩的时候,当做一个特别节目来让恋人惊喜。
附:灵隐寺:杭州的灵隐寺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它处于西湖西部的飞来峰旁,离西湖不远,也可列为西湖的一个游览点。
来杭州游览点。
来杭州游览的人,很多都要到灵隐寺一游,因此,灵隐寺也是我国接待游人最多的寺庙之一。
灵隐寺的来历: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公元 326年),到现 在已有1600多年历史。
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杭,看到这里山峰奇秀,以为是“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
五代吴越国时,曾两次扩建,大兴土木,灵隐寺扩建为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的大寺,房屋过1300余间,僧众达3000人。
当然,灵 隐寺也历经兴衰,现在的寺宇是后来重建的。
灵隐寺最前面是天王殿,是悬“云林禅寺”匾额,是清代康熙的手 笔。
大殿正中佛龛里,坐着袒胸露腹的弥勒佛像。
弥勒佛后壁的佛龛里,站着神态庄严、手执降魔杵的韦驮菩萨,系由独块香樟木雕成,是南宋遗物。
灵隐寺的是单层、重檐、三叠的建筑,高达33.6米。
三生石第一世 那一世,你为古刹,我为青灯;那一世,你为落花,我为绣女;那一世,你为清石,我为月芽儿;那一世,你为强人,我为骏马。
我知道,我将生生世世与你结缘。
于是我跪在佛前求了500年,求他让我在最美丽的时候遇见你,求他让我们结一段美丽情愫。
佛于是把我变成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关下,我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期盼,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泪水。
然而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
我就是这样枯萎了,在我死去的那一瞬间,我看清了你脸上的惊讶,你捧起我的枝叶,泪湿衣襟。
那一刻,我含笑。
回到佛前,我泪垂不止,长跪不起。
佛垂首,叹息。
三生石第二世 那一世,你为皇帝,我为战俘,你是那样意气风发,少年得志。
在我父兄叛乱后,你怒发冲冠。
我满身愧疚,满身痛楚。
你杀光我的族人,抢掠我回宫,带回一个满身素缟的异族王妃。
你说,你等得我好苦,你会爱我,照顾我,生生世世长相厮守。
是的,我爱你,在生命的轮回中,我是经过了怎样的期盼与你相逢啊。
然而我,抽出你腰间的匕首刺入自己的心脏。
我无声的睁大双眼,轻声说:“对不起。
”是的,我就这样自绝在你面前,我很残忍,弥留中,我看到你莫大的悲愤与哀伤,我听见整个宫殿回荡你无助的唉啸,你咬破中指,将一滴鲜血点在我的手腕,指天发誓,以此为印,永不弃我,那一刻,我心碎了 你还记得吗
这是三生石上的第二世三生石第三世 我与苦海中挣扎沉浮,哀求了700年,佛终于肯原谅我,想我伸出莲花圣手,让我再次与你相遇 然而你却不记得我了。
轻扶手腕,那血红胎迹竟在发烫。
为了这前世未了的溯源,我在你孤傲的身资下握住一把残破旧事。
:对我微笑吧,即使那微笑里有千里的距离,我也心动。
对我怒视吧,若那怒视里有痴心的责备,我亦无悔 然而你只是漠视。
每日夜里,我含泪祈祷神明,如果你看了我一眼,我就会幸福的死掉,如果你不看我,我就会痛苦的死掉。
是不是爱一个人就是这样生生死死而又心甘情愿
而你,仍然漠视。
我等待的心 痛苦又幸福,我微笑地看你从我身边无视地走过,看着你的目光从我头顶越过,有你存在的故事里,怎样的结局都好 夕阳温柔,听耳边许多新鲜又陌生的笑声响起,于是想:三生已过,来生,你还在吗? 发表于 2007-5-21 22:08三生石上的爱情,竹影笛音,冷风凌洌。
细水小桥旁,她独自坐在前头,风只吹起她衣角的细带,却吹不动她的灵魂。
空洞的双目突然转动了下,“等了多久了
”自己问自己。
已经有三个时辰了,桥的那头仍不见他熟悉的身影…… 前世,他是天庭中掌握人间四季的仙者。
君临天下,英姿勃发。
而她,只是百花圆中一只护圆的小狐狸,伶俐活泼,天真无忧。
狐狸的主人——百花园的园主,是一位悠闲的老头,整天以摆弄花草为乐,而他,经常来与园主对弈。
小狐狸和仙者由最初的陌生到后来的熟悉。
对弈中,狐狸最喜欢的就是窝在仙者怀中,陪他下棋。
动物是具有灵性的,更何况一只生活在天庭的狐狸。
渐渐的,狐狸的心里有了仙者的身影。
她不会说话,不会表达,只会用自己那双伶俐的双眼看着他,依在他身边听他说话,然后曲在他怀里睡着。
十年天时,百年人间。
仙者因延误地方节气,玉帝震怒,贬其坠落人间,经历轮回之苦…… “百花园狐狸盗取金丹,玉帝下旨将其贬入魔界,永不再进天庭”园主抱着狐狸听着玉帝的旨意。
狐狸的眼泪滴落,洒在园主的衣服上,留下点点的泪痕,就如那百花园中的“湘妃竹” “狐狸,你为何要盗那金丹,明知那是触犯天条的大罪,是要受轮回之苦的啊
”园主不明白为何它要自毁道行。
眼泪不停的滴落,狐狸轻轻的跳到的另一旁,那是仙者坐的位置,眼泪洒在棋盘上,她抬起头,看着园主,然后冲出南天门…… 大唐天下,,国泰民安。
唐僧师徒西取真经,以善念渡化众生…… 他,已转世为魔界使者。
高大威武,冷酷无情,他不苟言笑,只埋头于战斗,在人群中更显突兀。
她,也幻化成魔界使者,妖娆妩媚,风华出众,在一颦一笑中取敌命于无形。
长安桥上纵身而过,他和她再度相遇,无需言语,携手而战,仙者和狐狸终于相间,终于相识。
前世宿命,今世了结,他叫她“影”,她叫他“心”。
无需太多交流,心和影总会不期而遇, 联合战斗,海底成为他们感情升华的地方,“不离不弃”是彼此的承诺,“情同兄妹”是两人彼此的诚意,渐渐的,他们成为最好的伙伴,最了解彼此的战友。
影已经习惯了心的陪伴,没有心的日子,她也提不起精神战斗,只有她心里知道。
心——就是前世的挂念 ,今世的爱恋。
喜欢静静的坐在心旁边和他说话,喜欢陪着他下棋,他棋艺太高,影就喜欢耍小孩子脾气,硬要他让子,输了还爱耍赖。
而心,总是宠溺地笑了笑,宠溺地由着她。
每当影在外面受了委屈,回来向他诉说时,心总是不耐其烦地安慰她,逗她笑。
后两人一起依坐着看天上的星星。
魔王扰乱天庭,玉帝下旨,各界英豪上天抗敌,心和影也再度踏上天庭。
影重返百花园,面对昔日照顾她的园主,她笑了。
“狐狸,你后悔吗
”园主询问到。
“不,能和仙者有次番相遇,我以足够”影望着远处仍在战斗的心说到。
“狐狸。
你难道真不打算重返天庭
” “当初偷盗金丹只为了陪他而去,现在我以在他身边,知足 ,不愿再过天庭生活,只愿与他一起,接受轮回之苦,一切只为了爱他。
”说完,她听到了心在叫她,转身打算离开百花园。
“狐狸,他是天上的仙者,他终归是要回到天庭,难道你想成为阻挠他的障碍吗
” 影怔了怔,园主犹如预言的话狠狠地敲动了她的心,她从怀中挑出一截珍藏了一世的红线,用力地捏了捏,离开了。
心在那里等着她的到来,想到她的样子,不禁又宠溺的笑了。
终于看到她的身影,她跑了过来,紫衣随风飘动,小尾巴也飘了起来,犹如林中的精灵。
他张开双手,接住她,笑了。
她从怀中取出那截红线,举起他的手,把红线的一头绑在他的小拇指上面,把另一头绑在自己的手上,然后扯了扯,看着他,不好意思的笑了。
“这是
”心讶异地问。
“月老的红线,我以前偷的,一头绑在我手上,另一头绑着你可好
心
” 他反手拉着她,不顾众人的喊叫,拉着影跑到月老门前。
那里有块三生石。
他以枪带笔,在三生石上刻下他和她的名字。
“三生三世,你我永不分离”心抱着影,轻轻地在她耳边说到,红线在手中交缠。
欲语还休,,月光映在三生石上的名字,许久,许久…… 在山间溪水旁,心和影有了自己的家,红烛映下,影成了心的新娘,洞房花烛,情意无限。
夫妻间的生活,温馨而缠绵。
不久,他们有了自己的宝宝,一个可爱的小女孩。
家里多了孩子的哭声和笑声,在山水之间,一家人过着其乐浓浓的生活。
心一直以来就很忙,经常外出,有时候一去就是一个多月,影就自己一个人呆在家,整理家里,照顾女儿。
每天晚上,等女儿睡着后就独自坐在门外的桥上,望着桥的那一头,等待外出归来的丈夫。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了,两人的感情有增无减,谈古说今,私聊情话。
银雪飘飘,心在雪下挥枪舞剑,影就抱着女儿坐在门口看着他,兴起时还携刀与他共舞…… 心搂着影,笑着说:“狐狸,想不到你前世就心仪于我,还偷红线,偷金丹随我下凡。
” 影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你都知道了
” “是啊,百花园主都告诉我了,想不到你一小小狐狸竟然这么大胆。
”他伸出手指头轻轻刮了下影的鼻头。
影激动地抓着心的手,颤声问到:“那你会不会重返天庭,会不会再也不要我了
” 心抱着影,轻声说:“小傻瓜,你忘了我们在三生石上的约定吗
有了你,有了女儿,我为何要回天庭,留在这里享受人间恩爱难道不是更好
” “恩,心,我们永远在一起。
”影靠着心,雪还在下,围绕在他们身边,形成一道光环包围着两人。
雪下的约定,飘飘散散,冬季过后,雪融化了,变成水流入溪中,是否那约定也流入溪中,不再存在…… 影还是坐在桥头等。
当初的今天是他们结婚的日子。
心说过他会回来的。
夜晚的风吹不进她的心,因为她的心早以冷冻如冰,凄凉地坐在桥上等待…… “娘,您怎么还不睡
”女儿的声音把影飘忽的灵魂拉回,看着可爱的女儿。
她的眼泪流了下来,洒在女儿的衣服上,犹如林中的“湘妃竹” 再次踏入百花园,园主叹息到:“狐狸,你们情谊以尽,他以回归天庭,你收心吧,老朽请求玉帝让你留在百花园继续修道吧。
” 影离开百花园,独自来到月老门前,三生石上还留着心和影的名字,她坐了下来,抚摸着石上的名字轻轻地念到:“三生三世,你我永不分离” 站了起来,转身离开,心就站在后面。
还是那熟悉的笑容:“丫头,三生三世,你我永不分离。
” 扯了扯手中的红线,还会痛,原来红线还在。
“恩,三生三世,你我永不分离” 下雪了,现在才知道,原来约定是会在继续的……走过黄泉路,踏上奈何桥,跨过忘川河,路过望乡台,看过三生石,喝过孟婆汤,今生的一切便与你再无牵连。
人生反复,世代轮回,一世结,则下世起。
回首往事,看尽人间最后一眼,过眼云烟,便都随了那碗汤去,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杭州灵隐寺三生石怎么走
过灵隐寺前那块写着“咫尺西天”的照壁,往前行去,入天竺,道旁有清可见底的小溪。
行不多远,便见路边有一座小石桥,过桥,由小路上山。
只五六分钟,三生石就到了,石头其实是不起眼的,只是上面镌了字,便传奇了。
四处少有人迹,只有些形状各异的大石头散落在沉沉的绿色里。
站在这里便想起一句话“海枯石烂”,再看看这块在传说里代表了“前世、今世、后世”的三生石,身边的恋人便分外让人爱怜。
现代中人,并没有奢侈的后花园可供情人们“私订终生”,但是三生石一直都是在的,仿佛就是为了聆听情人们的盟约而在这里静静立着。
最佳时间:在秋日的黄昏漫步而至。
刚好可以看得清三生石上刻着的典故,也刚好可以忽略路上的爬虫。
必备知识:三生石的典故(刻在石上的文字有些字不太认得清了)。
这里还额外提醒你: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爱情——宝黛的爱情就是从三生石畔的前生开始的。
特别对白:“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在山路上讲完典故可以用这句诗作为总结,虽然酸了点,但是会显得很有文化。
同时,身边的她可能会觉得有点冷,立刻脱下外衣温柔地为她披上。
注意事项:三生石是可以特别去看的,但不宜逗留过久,因为周围没有适合坐下来谈心的地方,而且人烟罕至,不太安全。
因此最好是在去天竺一带游玩的时候,当做一个特别节目来让恋人惊喜。
《红楼梦》中的三生石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三生石」的故事,三生石的故事讲圆泽法师、李源居士,讲这两个人的故事。
圆泽禅师他是禅宗的一个大德,跟李源交情非常好。
李源不做官了,辞掉官职不做官了,就住在圆泽法师的寺庙里。
这个居士也很了不起,解行相应,真的是大善知识。
有一天李源居士跟圆泽禅师商量,想去朝峨嵋山,李源就讲我们到峨嵋山去朝山,他们两个人都喜欢。
李源想走水路,坐船,当然比较舒服,法师就提倡走陆路,陆路是非常辛苦,最後还是遵从李居士的主张,两个人坐船。
有一天船走到南浦,是一个小镇,有一个怀孕的妇人在河边上洗衣服,圆泽禅师一看到就流眼泪。
李源就问他,你为什麽流眼泪
圆泽禅师这才说真话,他说我之所以不愿意走水路,就怕遇到她。
他说为什麽
他说,她已经怀孕三年,就等着我去投生,如果我不见她也许能躲得过,今天见到了,没有办法,我躲不过,我明天就要去投生了。
就把後事料理告诉李源,他说李居士,三天之後,你到这个妇人家里面去敲门,来看我,我对你一笑,我们以这个作见证,一笑为见证。
然後跟他约了说,我们十三年之後,在杭州灵隐这个地方,八月中秋我们在那个地方约会,见一次面。
你想想看,这是真正有神通,这样的能力知道过去、现在、未来,还逃不了去投胎轮回。
这是什麽
习气未除。
假如他要是念佛带业往生,那没有问题,为什麽
未除的习气可以带走,可以带业往生。
不求往生,完全靠自己太难了,非常不容易
所以,强者先牵。
三生石故事: 此石当襟尚可扪,石旁斜插竹千根。
清风不改疑圆泽,素质难雕信李源。
驱入烟中身是幻,歌从川上语无痕。
两言入妙勤修道,竹院云深性自存。
上面这首《三生石》诗系明代的袁宏道所写,写的是杭州灵隐与下天竺法镜寺之间那块“三生石”的故事。
这则故事古老而伤感:话说唐时洛阳名士李源,字子澄,是一位学富五车的饱学之士。
其父名李橙。
唐玄宗末年,发生安禄山之乱,李橙死于乱军之手。
李源见父亲已死,悲痛万分,复见世事纷扰,遂绝意仕途,发愿为父守孝,至死一不为官二不娶妻。
就到惠林寺隐居起来,渐渐地,发现寺中僧人圆泽颇有文才,为人又纯正,故结为莫逆之交。
闲时,两人游山玩水,追古寻幽,遣兴抒怀,常有诗词歌赋相和。
有一次,两人同游峨嵋山。
李源本想从荆州沿三峡到峨嵋山。
圆泽觉得这样不好,认为从首都长安斜谷路过去更为方便。
李源坚决不答应,说:“我已下决心谢绝人世,更无追求仕途的欲望,岂可再提到什么京师长安呢
” 圆泽沉默良久,说:“行止本不由人定,那就随你所愿吧。
”于是两人从荆州入四川。
路过南浦这个地方时,他们看见一位妇女,背负瓦瓮在汲泉水。
只见她外穿旧衣,内着锦裆,身怀六甲的样子。
圆泽平静地对李源说:“她就是我要托身转世的所在。
” 李源不明白圆泽的话,忙问:“你说什么
” 圆泽说:“这位妇人姓王,我本该成为她的儿子,已经怀了三年了,因为我迟迟不来投胎,所以她一直做不了母亲,养不了儿子。
今天既然遇上了,看来已无法躲避。
你当念佛号助我速生。
” 圆泽香汤沐浴后,对李源说:“我与你交往深厚,彼此知心,今天大限已到,就此别过。
三天之后,你要到我投身的家里来,那时正在为新生儿沐浴。
新生儿就是我的再生,我那时将以笑为验。
还有请你记住,十三年后,我们还会在杭州灵隐天竺相见。
” 李源知道圆泽所说非妄,心生悲戚之心,不得不与圆泽诀别。
圆泽说罢趺跏坐化了。
那边厢王姓妇女生下了儿子。
三日后,李源依嘱到圆泽投胎的家里看他,果然,那小儿正被沐浴着,他见李源来,冲着他咧开嘴笑起来。
自从圆泽转世后,李源无心去峨嵋山,返身隐居于惠林寺。
于日升月落之间,十三个春秋过去了。
李源不忘旧约,只身从洛阳前往杭州,欲在灵隐天竺与圆泽相会。
天竺道上,观不尽诱人景色,听不尽溪泉淙淙。
但李源无心赏景,他只想看到前世的好友圆泽。
边走边想:他真能践约吗
他还像自己那样记住今天这个日子吗
他会不会早忘了十三年前的盟约了
可他一刻都不敢忘
心心念念记着这个前世今生的约,圆泽会不会因为隔了世而淡忘了呢
来到葛源亭畔,正在寻思间,只听有人在隐隐约约地叫喊他:“李源,李源
” 他源循声望去,只见涧水对岸,有一牧童,梳着菱髻,骑在牛背上,唱着竹枝词,一见是他,便朝他挥手相喊:“李源,李源
”李源仔细一看,发现这牧童形貌酷似前世的圆泽,便知圆泽是真的守约的。
转世为牧童的圆泽坐在牛背上,对着他唱了一首竹枝词: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用论。
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李源知道圆泽虽身是隔世之身,然旧日性情没有变,一时间百感交集,晃似前世的圆泽朝他走来了,他问:“你身体好吗
” 圆泽笑着说:“李公,你是个守信用的人
可惜你的尘缘未了,我们无法再续前缘了,请你继续勤加苦修。
”说完又唱道: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唱罢,牧童拂袖隐入烟霞而去。
故事到此,嘎然而止。
余音缭绕,悲凄哽咽。
人世难得一知音,高山流水,心心相印。
谁知在最不能离别的情况下,生生地永诀了。
此情此意何以堪
何以遣
好不容易捱到十三个年头,相约会面的日子终于来了,谁知此身已非彼身,一转眼已成百年身了
人是故人,身已非他,话是故人语,却凄凉难抑: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阴阳两世人,自然走不到一块。
心向往之,而身不能至。
一方隐入烟霞而去,另一方多了一层悲凉与伤感。
三生盟约,却只能一生受用
有人看了这个故事,会问:明明是两生,如何说成三生
有两种见解或者说法:其一是,所谓的“三生”,即指李源见的第一次是圆泽的本身,第二次见的是圆泽的后身,第三次见的则是圆泽化入烟霞而去的化身;其二是,李源与圆泽相见不过两生,就是前身与后身。
根据宋赞宁禅师的解释,圆泽后来又为比丘,故称三生。
这个解释有些牵强,但可列为一说。
然不管如何,三生石的名称就这样定了下来。
成语“三生有幸”就是出自这个故事。
中华文化是神传文化,炎黄子孙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甚至经常挂在嘴边上的话可能就有很深的文化渊源。
只是随着人们对神的逐渐背离和道德的衰微,人们对成语内涵的体悟越来越浅白。
现在人把“三生有幸”解释成非常幸运。
实际上佛家说的“三生”是指前生、今世和来生,“三生有幸”的本来意义是比喻人与人之间有一种特别的缘份。
三生石上有誓言诗句的在什么地方
三生石位于杭州西湖的灵隐寺,寺中三生石的传说,代表了“前世、今世、后世”的三生石。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爱情——宝黛的爱情就是从三生石畔的前生开始的。
三生石位于杭州三天竺法镜寺后之莲花峰东麓,是清初古吴墨浪子《西湖佳话》中所言“西湖十六遗迹”之一。
该石高三丈许,由三块天然石灰岩组成,石上镌刻“三生石”三个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