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形容越南
描写去越南怎么写2017年的暑假刚刚开始,我和爸爸、妈妈、妹妹以及我的两个好朋友一家,一起踏上了期待已久的第一次异国之旅——越南。
在这之前,我还没听说过“越南”这个国家呢!听爸爸说,越南特别穷,很多商品都是中国制造的哦!怀着满满的期待,我们乘坐飞机来到了越南。
第一站:大叻。
大叻的天气特别凉快,我还担心不能游泳,导游告诉我们,目的地芽庄温度可比大叻高出十度呢!接着,我们去看了“婆那占婆塔”,“婆那占婆塔”是越南人民供奉的天依女神;“五指岩”——坐落在大海的五指印,真的特别神奇,我们拍了很多照片,每天玩得特别开心。
我最喜欢的是珍珠岛的行程,这天早晨,我被一连串的“快起床”惊醒,妈妈说:“今天要去海边游泳,赶紧换好衣服,准备出发。
”我立刻兴奋得跳了起来。
我们乘坐“跨海缆车”来到珍珠岛,“跨海缆车”全长3320米,乘坐一次需要15分钟,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缆车哦!到了海边,我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了,海边椰树成排,软软的沙从脚下滑过,我不由自主的抓了一把沙,沙子轻飘飘地从我指缝间滑落,我又挖开了一堆细沙,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块精美的小贝壳。
一望无际的大海,从浅蓝渐变到深蓝,在阳光的照射下,大海变的得更加瑰丽。
海水清澈见底,我光着脚丫踩进海水中,“哗啦……哗啦……”一层层浪卷了上来,轻轻地拍打着我的脚,感觉所有的困乏都被它带走了。
爸爸带着我和小伙伴们迫不及待地扑进了汹涌的海浪中,我们继续向前游,突然,一层大浪毫不客气的向我们迎面扑来,我被海水扑倒了,同时还呛了好几口水。
啊,好咸!这次旅游真的很开心,有爸爸、妈妈、妹妹,有我的小伙伴,还有大海……,希望妈妈明年再带我去越南的珍珠岛!
越南 中国人民哪个素质高?
非要说的话 越南60%的人都是佛教徒 而我们全民无神论 那结果很明显了
越南人民军的建军节
★越南春节 越南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使用农历的国家之一,也是少数几个全国过春节的国家之一。
春节是越南民间最大也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越南人把春节视为辞旧迎新的日子,一般从农历12月中旬开始办年货准备过年,而历来越南春节最不可少的大概要数鲜花、年粽、春联、爆竹了。
★春节活动 花市是越南春节重要活动之一。
比如河内,春节前约10天,花市就开始热闹。
越南人最爱的年花有剑兰、大丽菊、金桔和桃花。
除了鲜花、盆景,花市还出售各式气球、彩灯、玩具、年画、春联、年历等,把相连的几条街道装点得五彩缤纷,喜气洋洋。
★春节特色 ◇贴春联、福字 越南人过春节也有贴春联习惯。
以前春联用汉字书写,文字拼音化以后,现在大部分春联改用拼音文字,每个拼音字是一个方块,自成风格。
另外,越南人也爱在家里贴上“福”、“喜喜”等字样和福、禄、寿星的形象,还有各种传统年画,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与向往。
◇年糕 本地华人过春节必备年糕等食品,越南人也不例外,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是年粽和糯米饼。
年粽做法跟我们吃的粽子一样,不过越南年粽是方形的,而且大得多,一般用200克糯米做成,中间包上200克猪肉和150克绿豆沙,外裹芭蕉叶。
传说年粽象征大地,绿色显示生机勃勃,猪肉和绿豆沙代表飞禽走兽草木繁生。
◇爆竹 从前越南人过年也放爆竹,不过1995年起越南政府已禁止民间在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
◇守岁 华人过年有除夕守岁习俗,越南人也一样。
除夕夜人们便穿上节日盛装,不约而同涌上街头,年轻女子还穿上越南旗袍。
零时,当电台播出国家领导人春节讲话,节日气氛达到高潮。
随后人们还采一根树枝回家。
这风俗叫“采绿”。
在越南语中,“绿”和“禄”同音。
“采绿”就是“采禄”,意味着把吉祥如意带回家。
◇新春第一位客人会带来好运 越南人过春节照例放几天假,也有到亲友家拜年的风俗。
最早到家里拜年的客人特别受重视,据说他会给主人带来好运。
越南人称之为“冲家”或“冲地”,其意义跟“冲喜”接近。
因此越南人通常会约请自己最亲近最尊敬的朋友,作为新春的第一位客人。
◇文娱活动 除了亲友间互相拜访,新春期间越南各地街头、公园和公共娱乐场所,连续几天举行各种文娱活动,演出越南传统戏剧、歌舞、杂技、武术、摔跤、舞狮等,还有荡秋千、下人棋、斗鸡、斗鸟等民间活动,整个越南沉浸在节日气氛之中。
★越南过年习俗多 越南的春节从每年农历腊月廿三灶王节开始,过年的气氛一直延续到整个正月,用越南的民间说法就是:正月是“吃喝玩乐”的月份。
按越南民间传说,腊月廿三这一天,在地上的各路神灵都要回天上去报告这一年的情况,灶王爷是主管一家的生活之神,也要上天汇报这家一年的情况。
灶王爷一走,就没有神在家看管了,这个时候,就可以洒扫庭除,改建家里一些不敢动的地方,准备过年了。
这一天也称之为入除。
这与中国民间关于灶王爷的传说显然同源。
为了好好送灶王爷上路,让灶王爷汇报的时候高抬贵手,人们都要去放生鲤鱼———灶王爷的坐骑。
入除后就得准备年货。
从“肥肉腌荞红对联,蕃杆炮仗绿年粽”这句民谣里可以看出传统的年货内容。
现在生活好了,肥肉就不一定要了,但买很多肉以备过年还是必需的。
生活再怎么好,这腌制的荞头还是留在人们的餐桌上,已经成为过年的传统符号。
对联尽管还有人买,但由于汉字已不具备官方文字地位,已经不那么盛行了。
蕃杆是免除灾祸的东西,不能少。
至于放炮仗,1995年,越南政府一纸命令,废止了这个传统的过年方式。
为了保留过年的气氛,越南政府在每年除夕晚上,都会在大中城市的中心广场组织施放礼花活动。
年粽则是用于祭祖的。
越南的粽子是方形的,一只有1公斤左右,取天圆地方之意。
在越族(京族)人家里,春节期间有3样装饰品是必不可少的:桃花、金橘盆景和“五果盆”。
在越南人的心目中,桃花是避邪之物,也是幸运的象征。
金橘是取吉利之意。
越南中部以南,由于气候原因,没有桃花,一般以黄梅花代之。
作为一种装饰,不但家里有,商店里有,连各机关单位也都会摆放。
与此同时,各单位都会在门口挂上迎接新年的横幅,就是庙宇等场所,也不例外,因为庙宇是越南人过年活动的主要场所。
各文艺单位也会于除夕晚上,在街头组织演出,以营造过年气氛。
作为法定节日,越南春节放假3天。
家家都会在家里插上国旗,楼房住户就把国旗插在窗外,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五果盆”是用于供奉祖宗的。
一般有番荔枝、椰子、水榕果、芒果等5种,在越南语里,番荔枝音同“求”、椰子同“余”、水榕果同“充”、芒果同“使”,意即祝愿年年有余,丰衣足食,有钱使不完。
过年了,越南人会不远千里万里往家赶,就为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一起守岁。
在旧年将过、新年来临之际,摆上香案,迎接新年,称为“年发”。
除夕夜,越南人还有“求禄”的风俗。
一般有两种:一种称为“采禄”,通常从寺庙祭祖返回时,随手采摘一根带有绿叶的树枝回家,寓意为采集天地神灵赐给的福禄。
这根树枝拿回去后,插在家里的神龛前,直到树叶枯残为止。
另一种是带一些果品回来,也称之为“禄”,可以分发给朋友亲戚,看作是在散福。
初一早晨,家家户户都要拜祭祖先,同时也拜土地、灶君、百艺师祖,祭品不限多少,但一般都要有粽子、红烧鱼、包肉团、炙肉、腌荞头、牛肉等。
供拜完毕,小孩要向家中老人拜年,大人们则要给他们压岁钱。
早餐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吃用苇叶包的糯米粽子。
有特色的是“冲年喜”。
越南人很看重大年初一第一个到自己家拜年的人。
这个人被称作“冲年喜”之人。
许多家庭年前都会托一个忠厚善良、有福分的人来“冲年喜”,以求新年的大吉大利、万事如意。
越南的大年初一还有许多引人入胜的活动:唱歌跳舞、表演戏剧、舞龙舞狮,最具特色的活动是下人棋。
将中国象棋的棋盘画在地面上,手执木牌(木牌上刻有与棋子对应的车、马、炮等)的人充当棋子坐在场中。
对弈时,由棋手调遣,旁人以鼓声催行,颇似金戈铁马的沙场,有较强的真实感,深受越南人民的喜爱。
年初一的禁忌也颇多,如:不能吵架、不能讲粗话、不能借东西、不能讨债;还有不能干农活,否则会惊动土地神,庄稼会遭殃;初一还不能扫地,即使扫了地也不能倒垃圾,要等3天后能动土时再倒。
初二、初三两天,已成家立户的男子,若父母健在,必须向父母致以新年问候、敬赠礼品;若父母已去世,则要带上供品,到长兄家拜祭父母之灵。
初四,人们烧化纸钱、纸衣,以祭送祖先。
这天,一家大小要共聚一堂,再吃一顿团圆饭。
正月期间,越南民间常有许多活动,统称为“赏春”。
有赏水仙花、闹花灯、唱戏、民歌对唱、礼拜寺庙、游览名胜古迹等。
越南各少数民族有各自的过节特色。
如苗族在除夕夜习惯以齐放猎枪代替鞭炮,先到溪边烧香祭礼后方打水回家煮年夜饭;吃年夜饭前要祭祖,饭后不能喝汤,认为喝汤会使庄稼受淹;春节期间,全村或几个村的人聚集在一起举行赛歌、跳民族舞、抛绣球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