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古桥的词语
人在桥上走,水在桥下流。
桥上的人把桥当作了路,踩着蹈着。
人总是这样的,认为自己是万物之灵长,有权阻止任何东西;桥下流着的水把桥当成了弱者,“哗哗”地琉着,这是一种嘲笑,笑桥无法阻止它那汹涌的波涛。
你是否会有同样的感觉,如果有就错了。
每个人过桥的时候,总会弯下腰像奴才一样,我没见过哪个人挺着腰板走过这桥。
水更是可怜的,明明已从桥的胯下钻过,却还以为自己是如何强大,这也许是的吧
强者,总像桥那样默默无闻,桥可谓是“大智若愚”的典型。
桥的学名叫万年桥,我称她友情之桥。
它曾陪伴我们走过幼稚,走过童真,走向靓丽的花季。
古老的造就了你,座座嶙峋的牌坊托举着你,细细柔柔的炊烟笼罩着你,双双深情的明眸挂念着你。
啊
亲情之桥——友情之桥,纯洁的色彩,矫健而有不失优雅的身姿,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缕春风,一抹阳光听,桥下传来鸣琴一般淙淙的水声。
它,就是太平桥,一座饱含我童年与亲情的桥。
用坚实宽厚的脊梁.背起了沉甸甸的希望,而它自己,却累弯了腰板。
苏桥美,美在建筑。
玉环似的石拱桥,曲线优美柔和,置身桥上,清流可掬。
单孔拱桥高大者驼峰高耸、气势雄伟,小巧者玲珑端庄、古朴典雅;多孔桥如一串珠链,使河面平添无限姿趣。
平直小桥桥面与岸持平,其上恍如凌波微步。
至于九曲桥,则蜿蜒水面,尽得水趣。
还有带屋顶的廊桥,架于两楼之间,两旁朱栏碧槛,掩映生姿,倒映水中俨然海市蜃楼,桥影欲飞。
苏桥美,美在题名。
有以货物命名的醋坊桥、枣市桥、鸭蛋桥等,有以景色命名的日晖桥、青山桥、绿水桥等,有以造型命名的门桥、城桥、亭子桥等,还有以花木、动物、吉祥含义命名的水仙桥、鹤舞桥、福寿桥等,桥名灿如花锦,雅俗共赏。
苏桥美,美在诗词点缀。
唐代张继一首诗,使枫桥伴随寒山寺钟声名播南北。
的清词丽句,引人与之同寻“乌鹊桥红带夕阳”以及“扬州驿里梦苏州,梦里花桥水阁头”的美景。
苏桥美,美在具有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
与、有关的吉利桥,琴高乘赤鲤升天的乘鱼桥,用柳枝作渡船的渡僧桥等,莫不发人遐想。
桥,成了家乡的一道特殊的风景。
家乡的桥,不仅多,而且美。
家乡的桥,美的不光是桥本身,就连桥下也是一幅幅迷人的画卷。
大川河的桥底下,被颇具匠心的人们种满了花草,从桥上走过,都有怡人的美景。
春天的嫩草刚给河床铺了一张柔滑的绿地毯,夏天的花儿就迫不及待将它装点成五彩。
秋天,河床里的芦花汀草茫茫一片,给你以走进大草原的错觉,在这样的前上走过,连心也为之开阔。
而一座座汾河桥的两岸,循堤岸建起了秀丽多姿,风采迷人的。
或红或绿的灌木被修建成美丽的造型;椰树般的路灯摇曳着南国的风情;花砖拼砌的小路延伸出一个个甜美的憧憬,整个的汾河两岸,就是一个风情绝佳的长廊。
这桥,隔断了苦涩,连起了甜美;这桥,送走了贫困,迎来了富裕;这桥,送出了家乡的乌金滚滚,迎来了各地的财富滔滔,这桥,以自身的风采装点着家乡,亮丽着家乡,使这一黄土高原上的小镇成为塞上江南、人间天堂。
能不爱家乡的桥
能不爱家乡
桥啊,家乡的桥,民族的桥,你一端连着昔日的贫困,一端连着今日的繁荣,坚实的桥墩就是我们这个民族不屈的个性。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伟大的中国成功架设了一座座通向小康、走向世界的理想大桥。
我见过那巍巍的穿山越岭的铁路桥,也见过那雄壮的索桥,但始终不能忘掉却是故乡的那座弯弯如月的小桥,卧在那清清的小河上。
“虹桥卧波”,小桥在我的记忆中,是那样的清晰,是那样亲切,还时时走进我的梦乡故乡的小桥是有青石砌成的,桥面是十分平整光滑,桥的两旁是抚摸光滑了的小石柱护体,小桥离水面很低,似乎一伸手就可触摸水面,其实还远得很,河底历历可数的卵石,小虾在石间嬉戏、鱼儿在石上休憩和卵石旁长着绿油油的丝草在水波中荡漾,与倒影在水中的柳影相互辉映。
啊!故乡的石桥,愿你挺起坚强的脊梁,载着勤劳淳朴的乡亲,连同他们的未来和希望,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石板桥同溪水相伴,和大地相依,与日月相望,日日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
石板桥除赤裸硬朗的身躯外,一无所有。
它不辱使命,承载践踏,或步履匆匆,或步履轻盈,身上有数不清的一双双脚印,有长年风雨雪霜侵蚀的斑驳痕迹,它饱经岁月沧桑,备尝世间凉热。
石板桥永远那样甘于寂寞,永远那样敞开胸怀,不分寒暑,不分夜昼,把人们从彼岸迎来此岸,从此岸送往彼岸,走向山外,走向四方。
坚忍不拔的个性,默默奉献的品格,平等相待的风采———我的故乡的石板桥
故乡的桥,大人眼里的故事,孩子眸中的跳台。
哦
你依然是我记忆中的故乡的桥,童趣浸润了你,故事神秘了你,而你造就了奋进的勇气和力量。
一个又一个年轻人踏过你坚实的躯休走了出去用汗水和智慧营造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空,而你那沧桑的容颜里也写满了欣慰的笑意。
每当我回到故乡的时候,我都恭恭敬敬地走上石桥。
不仅是因为它的神秘、它的诱人、它的铁骨傲气,更因为它伴着我的成长、伴着我的希望,伴着生我养我的父老乡亲。
文\\\/卡夫卡 我僵硬而冰凉,我是一座桥,我横卧在一道深渊之上。
这头扎进泥土的是我的足尖,另一头是我的手,我死死咬住正在碎裂的粘土。
我上衣的下摆飘向我的两侧。
深渊里冷森森的福雷伦河发出阵阵喧嚣。
没有一个旅游者曾迷路来到这座行步艰难的山上,这座桥在各种地图上还未标出。
——我就这样卧着,等着,我只能等待。
一座桥一旦造好,只要不坍塌,就依然是座桥。
那是在傍晚时分——是第一个还是第一千个傍晚,我就不知道了——我的思绪总是乱糟糟的,总在兜圈子。
夏日的傍晚时分,小河里的流水声更加低沉,这时我听到一个男人的脚步声
朝我走来,是在朝我走来。
——伸展你的四肢,桥,站立起来;没有扶手的梁木,挡住那位托付给你的人。
快悄悄打消他脚步的顾虑,可他还在犹豫,好就让他认识认识你,学山神的样子把他扔到岸边。
他来了,用他那根手杖的铁尖头敲打着我,然后用它撩起我上衣的下摆,理好放在我身上。
他将尖头一下戳进我的浓发之中,在里面放了很久,好像是让它疯疯癫癫地四下里张望。
我正梦想跟随他越过高山和山谷,他却双脚一蹦,跳到了我身子的中央。
我毫无准备,剧烈的疼痛使我浑身战栗。
这是谁
是个孩子
是个梦
是个拦路抢劫的强盗
是个寻短见的
是个诱惑者
是个毁灭者
我转过身去看他。
——是桥在转身
还没等转过身来,我已坍塌。
我在坍塌,我已破裂,先前一直在湍急的水流中静静地凝视着我的那些尖利的卵石刺穿了我的身子。
桥也是常见的桥,桥木是父辈们从南山顶砍下来的柞或柳,两根一对,大的一头担在河的中间石垛上,小的一头落在彼此对面的岸边。
一般的桥有四根木头就足够了。
小桥简约,朴拙,亦如妈妈缝在我对襟小挂上的纽袢。
故乡的柳树桥 文\\\/一考生 故乡的柳树桥头 调皮的黄狗 思念不会睡熟 看见陌生人吠叫不休 故乡的柳树桥头 饮水的老牛 寂寞不知沉醉 回首夕阳美丽还依旧 故乡的柳树桥头 点点的垂柳 随风飘来而去 恰似情人轻轻的挥手 故乡的柳树桥头 潺潺的溪流 欢乐无声悄悄 草边蛙鸣一片惹人愁 想念故乡,想念柳树桥头 桥头上一株永不开花的石榴 石榴上一只慢慢爬行的蜗牛 在寻找回家的小路
作文描写戒州桥的句子30字以内
九龙桥礼赞 在猴王的故乡花果山上,有一座发迹于唐代的九龙桥.现存拱形桥身的主体仍旧是明代万历十五年重建的古构,斑驳的深灰色砖块,铭刻着千年沧桑.与西安城东那经过清代改建的灞陵桥相比,九龙桥要苍老得多了.欧亚大陆桥是当今的丝绸之路,连云港的九龙桥不仅是这条丝路西去的第一座古桥,也是现存最早的丝路古桥.九龙桥上,看不到赵州桥的雄浑气势和凛然大度;也没有灞桥上那沾着缠绵别绪的烟柳;更看不到枫桥边那伴着钟声愁眠的泊舟……它是那么质朴无华,就像一个攀援在沟壑间的壮汉,正埋头、弓背、弯腰.四百多年来,很少有人知道它那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可是,有数不清的人从它的脊梁上轻松地走过.许多人毫无顾忌地把身上和脚上的泥土和尘埃抖落在它的身上,年复一年嵌进它的砖缝里.万历以来,花果山上的三元宫建筑经过了四次大的重修,每一块砖瓦,每一根木料都要由挑夫从桥上运过.无论是暴雨还是风雪,九龙桥的姿态始终如一地是负重忍辱.可是,你只要走到桥下,从拱洞里仰视:青山翠壁,重峦叠嶂,三元宫殿的朱阙亭阁,隐现其间.犹如从半空直降下来的条条飞瀑,萦绕回折,集于桥下.据说,有九条涧流经过拱洞,就成为九龙桥名的由来.回首俯视:从拱洞里奔腾而下冲击山石的急湍,一泻数丈,水花如雪.它的雄奇和壮丽,是无可比拟的,正像一个忍辱负重却志趣高洁的士子,满腹经纶又胸怀丘壑.确如一个偃骞一生的人,九龙桥有过十分艰辛的历程.从汉魏时期的独木桥到一千三百多年的石板桥,虽然是釜底幽谷,过客生寒,但它是花果山上下唯一的通道.几十处院落中众多的寺僧、山民以及从草寺瓦舍到辉煌经殿的土木工程,都只能依靠这座桥.搭连着山上山下,驮负着行人万物千年如一日,百折不挠.虽然它曾因为不堪重负而折断过,因为飞瀑的冲击而坍塌过;更遇到过拆桥的过河者乃至炸桥的入侵者,但它一如继往地支撑着那长达3米的千疮百孔的桥身,勉力地迈开那横跨急流的拱脚.我企盼着到过花果山的人都能记住这座桥.我还希望生活里有更多的人在自己的处世风格中溶入九龙桥那诚愿渡人的品质.我赞美,赞美那埋头、弓背、弯腰的九龙桥.
描写祖国山河壮美的诗句是
赵州桥 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
赵州桥只用单孔石拱跨越洨河,由于没有桥墩,既增加了排水功能,又方便舟船往来,石拱的跨度为37.4米,连南北桥堍(桥两头靠近平地处),总共长50.82米。
采取这样巨型跨度,在当时是一个空前的创举。
石拱跨度很大,但拱矢(石拱两脚连线至拱顶的高度)只有7.23米。
拱矢和跨度的比例大约是1比5。
可见桥高比拱弧的半径要小得多,整个桥身只是圆弧的一段。
这样的拱,叫做“坦拱”。
坦拱降低了桥的坡度,方便往来的车马行人。
而更为高超绝伦的是,在大石拱的两肩上各砌两个小石拱,从而改变了过去大拱圈上用沙石料填充的传统建筑型式,创造出世界上第一个“敞肩拱”,的新式桥型。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发明,其优越性在于:第一、减轻桥体的重量,节省填腹的材料。
经计算,四个小石拱留下的空洞,可以减少填料180立方米,合700多吨。
这不但省工省料,还减轻桥身净重的15.3%,从而降低了石桥对两岸地基的压力,相应增加了桥梁的安全系数11.4%,延长了桥梁使用的期限。
另外,充分利用小拱对大拱所产生的“被动压力”,从而大大增强了桥梁的稳定性。
第二、四个小拱留下的四个空洞,增加排水面积16.5%,在洪汛季节。
桥下过水面积增大、减轻了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第三、大拱之上加两对小拱,均衡、对称,给人一种轻盈的美感。
这个精巧的造型,使得赵州桥更加壮丽多姿。
再其次,赵州桥的施工方案极为科学巧妙。
砌筑拱洞有两种砌筑法,一是横向联式砌筑法,另一是纵向并列式砌筑法。
横向联式砌筑的拱洞是一个整体,比较结实,但这种砌筑法要搭大木架,而且必须整个拱洞竣工才能拆除本架,施工期较长。
纵向并列砌筑法是把整个大桥沿宽度方向用28道独立拱券并列组合起来。
每道拱券单独砌筑,合拢后自成一体。
这样砌完一道拱后,移动承受拱券重量的木架,再砌相邻的一道拱,一道一道地砌筑。
这种砌筑法优点是,既节省搭木架的材料,又便于移动木架分别施工,并且以后容易维修。
因为每道拱券都能独立承受重压,28个拱券拼成一个大拱券,如果某一道拱券损坏了,可以部分施工维修,不影响整个桥身安全。
但是,纵向并列砌筑法,并列的拱券之间缺乏联系,整体结构并不结实。
李春建造赵州桥的时候,所以大胆采用纵向并列砌筑法是由于他充分考虑到洨河水文情况和施工进度的矛盾。
在当时的生产水平条件下,建造这座大石桥不可能短期竣工。
而洨河冬枯夏涨,如果采取横向联式砌筑法,工程进行到一半,遇上洪水,木架和已砌成的部分就要被冲毁,可是采取纵向并列砌筑法即使遇上洪水,也不会太受影响,李春为了克服纵向并联砌筑法整体结为不结实的缺点,先用9条两端带帽头的铁梁横贯拱背,串连住28道拱券,加强横向联系,再对两块毗邻的拱石,用双银锭形的腰铁卡住,然后在桥的两侧各有长1.8米,外头向下延伸五厘米的钩石六块,勾住主拱券,拱券外还有护拱石,这样,整个桥身结合在一起。
另外,利用拱脚比拱顶宽0.6米的少量“收分”来防止拱券倾斜。
经过1350多年的考验,证明这种施工方案是极其科学,极有成效的。
石栏杆 赵州桥的故事非常感人可是桥身上为什么会凿上这些痕迹呢
据现代桥梁专家罗英先生按照工程原理推测,这些痕迹是行车指标和工程指标。
由于赵州桥是采取纵向并列砌筑法修建的,两边如行重车,桥就容易损伤。
桥面厂的驴蹄印都在东侧1\\\/3的位置。
这就是说,重载过桥如果太靠边,石拱券容易变型外倾发生危险,应当走中间。
桥腹上的手掌印应当是一种工程指标,表示万一桥发生裂痕,可在手掌印处暂时支撑,以免立刻坍圮,可以从容维修。
总之,赵州桥处处都体现着中国古代工匠们的聪明才智。
象赵州桥这样古老的大型敞肩石拱桥。
在世界上相当长的时间里是独一无二的。
在欧洲,公元14世纪时,法国泰克河上才出现类似的敝肩形的赛雷桥,比赵州桥晚了700多年,而且早在1809年这座桥就毁坏了。
隋代著名石匠李春的重人贡献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永放光辉。
巍山永济桥 永济桥为木构廊桥(因能遮风避雨,也称风雨桥),桥呈南北走向,桥长15.6米,宽3.25米,高6.9米。
其结构为用直径0.4米的五根大圆木架于两岸桥墩之上,再在两岸桥墩各安木斜撑二根以支木架,其上再铺木板。
桥面下部为红沙石垒砌的桥墩,桥墩的上下游砌成尖形迎水角,桥中间为臂托架简支木梁和木质桥面,桥上部为木结构的单檐硬山屋面,构成了层次分明的廊、亭建筑体系。
整座桥在三维空间中创造的视角形象,风姿纷呈,自成序列,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美感特征。
墩台厚实、凝重,悬臂托架简支梁质朴,廊、亭典雅飘逸,构成了丰富多变、富于节奏的结构技术与造型艺术高度统一的建筑形象。
该桥还在廊柱之间设置坐凳,凳的靠背就是桥的栏杆,一方面加强了桥架的整体性,另一方面又能满足过往行人休息、乘凉和避雨的功能,可谓是一举数得的建筑构造范例。
值得提及的是,该桥的空间设计与力学的运用十分科学。
整个空间设计上充分考虑到山洪水急,漂浮物多,墩台之间的距离必须要畅通。
力学方面,用斜梁悬挂支撑中点的方法,既解决了大跨径木桥受力问题,又保证了大梁的抗弯强度,从而也使上层梁架最大限度的拉开了间距,由于各方面处理得当,不但桥梁的线条有了变化,也使得该桥的抗洪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师们的高超技艺和科学技术水平。
旅人桥 我国最早的石拱桥建于河南洛阳。
中国 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在《桥梁史活》 前言中指出:“我国最早的石拱桥— 旅人桥建于洛阳。
”据《河南府志》 记载:洛阳七里涧桥也称旅人桥,在 晋代京师建春门东七里的七里涧上。
始建于晋太康三年 (282年)十一月, 至次年四月建成,日用工7.5万人, 距今已有1700多年 据记载,这座桥在洛阳附近,约建成于西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后来塌毁了。
还有很多桥梁 比如卢沟桥不再一千年以上 金朝建立的 洛阳桥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
北宋泉州太守莆田人蔡襄主持建桥工程。
从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
据史料记载,初建时桥长三百六十丈, 宽一丈五尺,武士造像分立两旁。
造桥工程规模巨大,结构工艺技术高超,名震寰宇。
古老的桥梁很多,这里不多说了
描写桥的好词好句(总分)
描写桥的好词精选: 现代 美观 大方 独特 恢宏 横跨 矫健 轻盈 唯美 婉约 精致 大气 粗朴 粗框 坚固 宽阔 宏伟 气势雄伟 逢山开道 玲珑剔透 气势磅礴 婷婷玉立 雄伟壮丽 坚固美观 长虹卧波 桥的名言佳句:桥西暮雨黑,篱外春江碧。
桥通小市家林近,山带平湖野寺连。
轮势随天度,桥形跨海通。
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咏桥的诗辞(一)桥形通汉上,峰势接云危。
(帝京篇)李世民渭水长桥今欲渡,葱葱渐见新丰树。
(初入秦川路逢寒食)李隆基步黏苔藓龙桥滑,日闭烟罗鸟径迷。
(玄都观)徐氏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横吹曲辞·后出塞其二)杜甫春楼不闭葳蕤锁,绿水回通宛转桥。
(相和歌辞·江南曲)韩翃妾年初二八,家住洛桥头。
(相和歌辞·相逢行)崔颢宜城酒熟花覆桥,沙晴绿鸭鸣咬咬。
(相和歌辞·常林欢)温庭筠杨柳萦桥绿,玫瑰拂地红。
(舞曲歌辞·屈柘词)温庭筠夜夜愁君辽海外,年年弃妾渭桥西。
(杂曲歌辞·妾薄命)刘元淑明日长桥上,倾城看斩蛟。
(杂曲歌辞·壮士行)刘禹锡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杂曲歌辞·竹枝)刘禹锡扬州桥边小妇,长干市里商人。
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
(杂曲歌辞·江南三台其一)王建金谷园中柳,春来已舞腰。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杂曲歌辞·祓禊曲)驱传渭桥上,观兵细柳屯。
(赋西汉)魏徵汉家伊洛九重城,御路浮桥万里平。
(阙题)杨师道乘星开鹤禁,带月下虹桥。
(和銮舆顿戏下)虞世南北去横桥道,西分清渭流。
(文德皇后挽歌)朱子奢日暮河桥上,扬鞭惜晚晖。
(游侠篇)陈子良雨霁虹桥晚,花落凤台春。
(安德山池宴集)上官仪悠悠天下士,相送洛桥津。
(咏史其二)卢照邻一去仙桥道,还望锦城遥。
(还京赠别)卢照邻虹桥分水态,镜石引菱光。
(安德山池宴集)李百药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
(和长孙秘监七夕)任希古星桥他日创,仙榜此时开。
(安乐公主移入新宅侍宴应制)宗楚客洛桥瞻太室,期子在云烟。
(使至嵩山寻杜四不遇慨然复伤田洗马韩观主…赠杜侯杜四)宋之问桥寒金雁落,林曙碧鸡飞。
(送赵司马赴蜀州)宋之问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灵隐寺)宋之问泉声喧后涧,虹影照前桥。
(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王勃烟气笼青阁,流文荡画桥。
(春日侍宴幸芙蓉园应制)李峤径转危峰逼,桥回缺岸妨。
(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其二)杜审言野郊怆新别,河桥非旧饯。
惨日映峰沉,愁云随盖转。
(感怀)董思恭防拒连山险,长桥压水平。
(蒲津迎驾)宋璟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正月十五夜)苏味道驻马西桥上,回车南陌头。
故人从此隔,风月坐悠悠。
(留别杜审言并呈洛中旧游)崔融画桥飞渡水,仙阁涌临虚。
(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刘宪今夜可怜春,河桥多丽人。
宝马金为络,香车玉作轮。
(上元夜效小庾体)陈嘉言君不见天津桥下东流水,南望龙门北朝市。
(长相思)苏颋云气横开八阵形,桥形遥分七星势。
(畴昔篇)骆宾王日观分齐壤,星桥接蜀门。
桃花嘶别路,竹叶泻离樽。
(送吴七游蜀)骆宾王涧险泉声疑度雨,川平桥势若晴虹。
(游石淙山)张昌宗回首渭桥东,遥怜春色同。
青丝娇落日,缃绮弄春风。
(采桑)刘希夷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
还疑赤松子,天路坐相邀。
(春日登金华观)陈子昂绿渚传歌榜,红桥度舞旗。
(清明日诏宴宁王山池赋得飞字)张说遇圣人知幸,承恩物自欢。
洛桥将举烛,醉舞拂归鞍。
(东都酺宴四首)张说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桃花溪)张旭岩腹乍旁穿,涧唇时外拓。
桥因倒树架,栅值垂藤缚。
(燕子龛禅师)王维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
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
(送杨长史赴果州)王维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晓行巴峡)王维剑留南斗近,书寄北风遥。
为报空潭橘,无媒寄洛桥。
(江南旅情)祖咏徒尔当年声籍籍,滥作词林两京客。
故人斗酒安陵桥,黄鸟春风洛阳陌。
(放歌行答弟墨卿)李颀一泓清绝寓园中,角巾屹然水中止。
讲学同源幸得人,柳桥携手王元趾一死从容完晚节,二刘先后重拜名。
隔城亦有尚书在,惭见桥东一水清另外还有一些桥诗词如:《青田湖竞渡词十六首》:“虹桥三里小红楼,楼下人家早舣舟。
钏影隔窗灯未灭,晓星帘幕各梳头。
”《月夜待家慈近泛霞川》:“全家阑夜泛轻舠,烛影霞川五里遥。
临水人家花夹岸,笛声吹月满红桥。
”《鉴湖柳枝词十二首》:“三两渔庄老树边,渔娃补网橛船头。
板桥茅屋湖南埭、带雨拕花更可怜。
”《微雨中过湖塘二首》:“西跨湖桥雨到时,四山烟景碧参差。
白云忽过青林出,一角斜阳贺监祠。
《苦茶庵打油诗补遗(二十首)》其九:“柳桥无复清冷水,梅市空余暗淡山《河与桥》“往昔居越中,吾爱河与桥\\\/城中多水路,河水劣容舠\\\/曲折行屋后,舍橹但用篙\\\/夏日河水干,两岸丈许高\\\/洞桥如虹亘,石梁横空跷\\\/亦常有过楼,步屦声非遥\\\/(板桥上有屋通岸人家,名曰过楼,亦曰过桥,为居民所私设者,唯城内有之。
) 行行二三里,桥影错相交\\\/既出水城门,风景变一朝\\\/河港俄空阔,野板风萧萧\\\/ 试立船头望,炉峰干云霄\\\/。
”《五云桥》:“若耶北与镜湖通,缥缈飞桥跨半空。
陵谷双迁谁复识
我来徙倚暮烟中。
《秋思》:“山步溪桥又早秋,飘然无处不堪游,僧廊偶为题诗入,鱼市常因施药留城南天镜三百里,缭以重重翡翠屏。
最好长桥明月夜,寄船策蹇上兰亭。
月下自三桥泛湖归三山》:“素璧初升禹庙东,天风为我送孤篷。
山横玉海苍茫外,人在水壶缥缈中。
茅舍灯青闻吠犬,苹汀烟淡见惊鸿。
白头尚耐清寒在,安得终年伸钓翁。
”《秋夕虹桥舟中偶赋》:“解缆初离小市门,放篙冲破一溪云。
露萤合散自成阵,水鸟飞鸣如觅群。
枫落河疏秋渐老,河倾斗转夜将分。
书生老负功名志,醉里长歌强一欣描写桥的好句精选: 1、中国最先通用的桥是独木桥,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用绳子把木板吊起来,是一种独木桥。
还有一种是将树砍平,推到河中央,踩着树干过河。
独木桥不是很结实,随时都有落水的惨剧。
有一次,一位老奶奶背着一袋柴禾过桥,没想到,一位年轻人也过这座独木桥,正好面对面。
河中还有鄂鱼,两人都很害怕。
没想到这时树干中断,两人纷纷落水,发生了一件可悲的惨剧。
正因为独木桥不好用,所以人们才发明了石拱桥。
2、整座大桥如彩虹凌空江上,两岸公路引桥部分由二十二孔双曲拱桥组成,象一条美丽的彩练,使宏伟的南京长江大桥显得更加绚丽多姿。
清晨,喷薄而出的红日映照着大桥巨大的桥身,如同横卧云空的钢铁长虹。
入夜,大桥上玉兰花灯齐放光明,有如银河飘落在宽阔的江面上,“疑是银河落九天”。
3、这座弯弯的大桥,长2千米,宽36米。
显得宏伟壮观,妙不可言。
这座大桥是灰色的,两旁的栏杆是蓝色的。
站在桥的这一头,远远望去,桥的那一边是几座大楼其中红白相间的就是简阳中学的住校区,还有几座高等住宅区,许多土地还在待人们开发。
桥的上方有40Km和2m这样的标志;40Km代表车速最多不超过40Km\\\/一小时,2m则代表车辆最高不超过2m。
这样让人觉得很安全。
4、这座桥始建于清顺治年间,长38.5米、宽4.33米,桥墩上用很多木头纵横堆积而起,整座桥没有用一枚钉子,显示出了古代木工的智慧。
整座桥像一条走廊,又像一座画舫,雨天可以在桥上避雨,晴天可以在桥上遮阳,累了可以坐在桥上的椅子上休息,桥顶上有两条龙,每条龙嘴上都含有颗珠子,在太阳光下活灵活现。
中国著名的古桥都有什么加上说明
卢沟桥(北京) 卢沟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明正统九年(1444年)重修。
清康熙时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
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一块,为“燕京八景”之一。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广济桥(广东) 潮州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位于潮州市东门外,横卧在滚滚的韩江之上,东临笔架山,西接东门闹市,南眺凤凰洲,北仰金城山,景色壮丽迷人,古为沟通韩江两岸的重要桥梁。
为古代闽粤交通要道。
与赵州桥、洛阳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座启闭式浮桥。
五亭桥(江苏) 五亭桥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驻扎在扬州的两淮盐运使高恒为了迎接乾隆帝南巡,开凿了从扬州城向西北直抵平山堂的莲花埂新河(即瘦西湖),并在莲性寺以北的湖面狭窄处建造了五亭桥,以便于南北通行。
赵州桥(河北) 赵州桥建于隋代大业年间(605年~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俗称“大石桥”。
赵州桥是一座空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创造了世界之最。
安平桥(福建) 安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前后历经14年建成。
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
安平桥全长2070米,桥面宽3~3.8米,以巨型石板铺架桥面,两侧设有石护栏,栏柱头雕刻狮子、蟾蜍等形象。
桥墩有361座,用花岗岩条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有3种不同形式:长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
程阳风雨桥(广西) 到广西不能不看民族风情,看民族风情不能不到柳州,苗族的节日、壮族的对歌、瑶族的舞蹈和侗族的建筑被誉为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程阳风雨桥就是典型的侗族建筑,这座横跨林溪河的木石结构大桥,为石墩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主要由木料和石料建成,建于1912年,河中有5个石砌大墩,桥面架杉木,铺木板。
桥长64.4米,宽3.4米,高10.6米。
泸定铁索桥(四川) 泸定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桥身、桥台、桥亭三部分组成:桥身由13根碗口粗的铁链组成,左右两边各2根,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
每根铁链由862至997个由熟铁手工打造的铁环相扣,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体重40余吨,底链上铺满木板,扶手与底链之间用小铁链相连接,这样就13根链为一个整体。
泸定桥两岸的桥头古堡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为中国独有。
五音桥(河北) 五音桥位于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顺治帝孝陵神道上,此桥两侧装有方解石栏板126块,桥全长110.60米、宽9.10米,桥上有石望柱128根,抱鼓石4块,两边安设有方解石栏板126块,每块栏板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如果顺着敲击,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是一座能发出音响的建筑物,包罗我国古代声乐中宫、商、角、征、羽五音,所以称此为“五音桥”。
敲击时需用木质敲击器,以获得最佳效果。
玉带桥(北京) 玉带桥在西堤六桥中是最令人喜爱的一座,是西堤上唯一的高拱石桥。
该桥单孔净跨11.38米,矢高约7.5米,全部用玉石琢成,桥面是双反向曲线,组成波形线桥型,配有精制白石栏板,显得格外富丽堂皇。
蛋尖形桥拱,特别高耸,好似玉带。
玉带桥洁白的桥栏望柱上,雕有各式向云中飞翔的仙鹤,雕工精细,形象生动,显示了雕刻工匠们的艺术才能。
乾隆皇帝每次去西山必从此桥下经过。
十字桥(山西) 十字桥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约15公里的晋祠内主体建筑圣母殿前,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建。
桥梁为十字形,建于鱼沼之上,又名鱼沼飞梁。
如大鹏展翅,形状典雅大方,造型独特,是国内现存古桥梁中仅有的一例。
该桥由34根铁青八角石支撑,柱顶有柏木斗拱与纵、横梁连接,上铺十字桥面,两侧有汉白玉石栏杆,方砖铺面,南来北往、东去西行的游人都可以通过。
因这桥构造奇巧,民间传说是鲁班建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