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形容句子 > 文言文形容野兽要进攻的句子

文言文形容野兽要进攻的句子

时间:2016-03-29 10:47

形容一个人特别厉害,战斗力超强的诗句或者文言文

原文:纪昌学射甘蝇,古之善射者,彀[gòu]弓而兽伏鸟下。

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纪昌者,学射于飞卫。

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yǎn]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

二年后,虽锥末倒眦[zì],而不瞬也。

  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

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牦[máo]悬虱于牖[yǒu],南面而望之 。

旬日之间,浸[jìn]大也。

三年之后,如车轮焉。

以睹余物,皆丘山也。

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gǎn]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以告飞卫。

飞卫高蹈拊膺[fǔ yīng]曰:“汝得之矣

”纪昌既尽卫之术,计天下之敌己者,一人而已,乃谋杀飞卫。

相遇于野,二人交射中路,……既发,飞卫以棘刺之端扦之,而无差焉。

于是二子泣而投弓,相拜于涂,请为父子,克臂以誓,不得告术于人。

注释:1.善:擅长,善于2.彀弓:张弓、拉开弓。

彀:满3.伏:倒下,倒伏。

4.学射于飞卫。

于:向5.而巧(过)其师。

而:但是。

过:超过 。

巧:本领。

句译:而且技艺超过了他的师傅。

6.尔:你7.不瞬:不眨眼,瞬:眨眼8.而后可言射也。

而:表承接。

后:然后。

言:谈及。

9.偃卧:仰面躺下。

10.以目承牵挺。

以:用。

承:这里是由下向上注视的意思。

牵挺,织布机的梭子。

11.虽锥末倒眦。

虽:即使 。

倒:尖向下落下。

眦:眼眶。

句译:即使用锥尖刺到了(纪昌的)眼眶。

12.以告飞卫:把这件事告诉飞卫13.未也:还不行啊14.亚:次;再15.视微如著: 微:微小16.南面:面向南17.旬日:十日18.浸:渐渐19.承:这里是由下向上注视的意思20.以睹余物:用这种眼光看其他的事物。

21乃用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

乃:于是,就。

燕角之弧:燕国(燕地)牛角做的弓。

弧,弓。

簳:北地蓬 梗做的箭。

朔:北方。

簳:箭杆。

22.贯:穿透。

23.而悬不绝 绝:断 句译:指悬虱的毛不断。

24.高蹈:跳高。

25.拊:拍。

膺:胸。

26.汝:你27.得:掌握28.绝:断。

29.承:提。

译文:甘蝇是古代一个善于射箭的人,拉开弓,兽就倒下,鸟就落下,百发百中。

甘蝇的一个弟子名叫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但他射箭的技巧却超过了他的师傅。

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

飞卫说:“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然后我们再谈射箭。

”纪昌回到家里,仰卧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用眼睛注视着织布机上的梭子练习不眨眼睛。

几年之后,即使锥子尖刺在他的眼眶上,他也不眨一下眼睛。

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说:“这还不够啊,还要学会视物才行。

要练到看小物体像看大东西一样清晰,看细微的东西像显著的物体一样容易,然后再来告诉我。

”纪昌用牦牛尾巴的毛系住一只虱子悬挂在窗口,面向南远远地看着它,十天之后,看虱子渐渐大了;几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车轮那么大。

用这种方法 看其他东西,都像山丘一样大。

纪昌便用燕地的牛角装饰的弓,用北方出产的篷竹作为箭杆,射那只悬挂在窗口的虱子,穿透了虱子的中间,但绳子却没有断。

 纪昌又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高兴得抬高脚踏步,跺脚,拍胸膛。

说道:“你已经掌握了射箭的诀窍了

”纪昌把飞卫的功夫全部学到手以后,觉得全天下只有飞卫才能和自己匹敌,于是谋划除掉飞卫。

终于有一天两个人在野外相遇。

纪昌和飞卫都互相朝对方射箭,两个人射出的箭正好在空中相撞,全部都掉在地上。

最后飞卫的箭射完了,而纪昌还剩最后一支,他射了出去,飞卫赶忙举起身边的棘刺去戳飞来的箭头,把箭分毫不差的挡了下来。

于是两个人都扔了弓相拥而泣,互相认为父子,发誓不再将这种技术传给任何人。

求文言文短文翻译 不要太长 不要几句 20篇

房玄龄奏:“阅府库甲兵,远胜隋世。

”上曰:“甲兵武备,诚不可阙;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

卒亡天下。

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义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 参考译文:房玄龄向唐太宗禀奏:“我查看了仓库里的盔甲兵器,远远胜过隋朝。

”唐太宗说:“武器装备确实不可缺少,但是隋炀帝的武器难道充足吗

最终他还是失掉了天下。

如果你们尽心尽力使百姓平安,这就是我的真正的武器装备啊。

”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译文:楚地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

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

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大概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吧)快进,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舵失去操控。

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吗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

”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译文:鲁国有个人(他)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他的)老婆善于织缟(生绢),(他)想移民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您(去越国)必然会穷的。

”(那)鲁国人说:“为什么

”(回答)说:“屦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 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

以您的所长,去到不使用(你的产品)的国家,想让(自己)不穷,这 可能吗

”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

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1浮梁:浮桥。

2维:系,连结。

3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

4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

5权衡:秤锤秤杆。

翻译:宋时曾建浮桥,并铸八头铁牛镇桥。

治平年间河水暴涨,冲毁浮桥,铁牛沉入河底。

官员悬赏能使铁牛浮出水面的人。

有个叫怀丙的和尚建议,将铁牛固定在两艘装满泥土的大船中间,用勾状的巨木勾住牛身,这时慢慢减去两船的泥土,船身重量减轻,自然浮起,连带也将铁牛勾出水面。

转运使(官名,掌军需粮饷、水陆转运)张焘(字景元)赐给和尚一件紫色袈裟,以示嘉奖。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从节俭到奢侈很容易,但是从奢侈再回到节俭就很困难了。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翻译: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

我今天的(高)俸禄哪能长期享有(呢)

(我)自己(的健康)哪能长期保持(呢)

(如果)有一天(我罢官或病死了,情况)与现在不一样,家里的人习惯于奢侈生活已经很久,不能立刻节俭,(那时候)一定会(因为挥霍净尽而)弄到饥寒无依,何如(不论)我作(大)官或不作(大)官,活着或死亡,(家中的生活标准都)固定像(同)一天(一样)呢

”唉,大的有道德才能的人的深谋远虑,哪里(是)凡庸的人所(能)比得上的呢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

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

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雨(yù)雪: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陛:宫殿的台阶。

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翻译:景公在位当政时,曾连续下雪三天而不放晴。

景公穿着白色的狐裘大衣,坐在大堂一边的台阶上。

晏子入宫觐见,站了一会儿, 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却不那么冷。

”晏子说:“天真的不冷吗

”景公笑了笑。

晏子说:“晏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王自己饱了却知道别人饿着,自己暖了却知道别人冻着,自己安逸了,却能知道别人正在辛劳。

可惜现在您却不知啊

” 景公说:“好

寡人我受教了。

”于是拿出裘衣与粮食,发放给那些受饥寒煎熬的人们 1.明人吴俨,家巨富,至尚书益。

其子沧州酷好书画,购藏名笔颇多。

一友家有宋宫所藏唐人十八学士袖轴一卷,每欲得之,其家非千金不售。

吴之弟富亦匹兄,惟粟帛是积,然文人常鄙之。

一日,其弟语画主曰:“《十八学士》果欲千金耶

”主曰:“然。

”遂如数市之。

后置酒宴兄与其素鄙已者,酒半,特谈画,并出<十八学士>以玩.或曰:”君何以知其名画

”其弟顾左右而言他.时人传为笑话. 译文: 明人吴俨,家巨富有的,至目前书值得。

他你沧州酷好书画,购藏名声笔颇多。

一友家有宋宫处所藏唐人十八学士袖轴一卷,每想得的,他家非群(泛指多)金不售。

吴的弟富有的也是匹兄,只粟丝绸这堆放,然而文人常低下的。

一天,他弟告诉画主说:“《十八学士》果想群(泛指多)金耶

”主说:“然而。

”于是象几市的。

后置酒宴兄和他白低下停的人(或事物),酒半,小兽谈画,一起出<十八学士>拿来玩弄.或说:”你凭什么拿来适应他名声画

”他弟难道左右并且言他.的时候人传作笑话. 2.刘宠任会稽守,除苛政,禁非法,郡中大治.朝廷征为将作大匠.山阴县有五六叟,自若耶谷间出,人 百钱以送宠,曰:”山谷鄙人,未尝识朝政.他守时,史索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史;年老值圣明,故相扶而送.”宠曰:”吾之政何能及公言邪

”叟奉以钱,宠不能辞,遂各选一钱受之. 翻译:刘宠担任会稽太守,除去苛刻的政令,禁止非法的事情,郡里因此被治理得很好。

于是朝廷将其征用为大将委派重任。

那个时候山阴县里有五六个居住在若耶谷的老头,从谷中走出来,每个人送了一百钱给刘宠,说:“住在山谷里的人,不懂得朝廷政事。

之前其他人任太守时,一直向来百姓苛索,一天到晚不停,有时狗叫一整天,老百姓不得安宁。

自从您来了,晚上狗不叫了,百姓也不到官吏了。

年纪大了才碰到贤明的官员,所以相互搀扶着来(给您)送行。

”刘宠说:“我的治理怎么能像您所说得这样(好)呢

”老人将钱奉送给刘宠,刘宠不能推辞,于是从每个人那里接受了一钱。

3.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如何

”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由百兽之畏狐也. 翻译:楚宣王问群臣,说:“听说北方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的吗

”群臣无人回答,江乙回答说:“老虎捕捉各种野兽来吃。

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

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不敢逃跑的呢

’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臣见了它们,都纷纷逃跑,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

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5000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

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 4.郁离子谓执政曰:“今之用人也,徒以具数与,抑亦以为良而倚以图治与

”执政者曰:“亦取其良而用之耳

”郁离子曰:“若是,则相国之政与相国之言不相似矣。

”执政者曰:“何谓也

”郁离子曰:“仆闻农夫之为田也,不以羊负轭;贾子之治车也,不以豕骖服。

知其不可以集事,恐为其所败也。

是故三代之取士也,必学而后入官,必试之事而能然后用之,不问其系族,惟其贤,不鄙其侧陋。

今风纪①之司,耳目所寄,非常之选也,仪服云乎哉

言语云乎哉

乃不公天下之贤,而悉取诸世胄昵近之都那竖②为之,是爱国家不如农夫之田、贾子之车也。

”执政者许其言,而心忤之. 翻译: 郁离子谓执政曰:“今之用人也,徒以具数与,抑亦以为良而倚以图治与

”鸷得曰:“亦取其良而用之耳

”郁离子曰:“若是,则相国之政与相国之言不相似矣。

”执政进曰:“何谓也

”郁离子曰:“仆闻农夫之田也,不以羊负琦;贾子之治车也,不以豕骖服。

知其不可以集事,恐为其所败也。

是故三代之取士也,必学而后入官,必试之事而能然后用之,不问其穖,惟其贤,不鄙其侧陋。

今风纪之司,耳目所寄,非常之选也,仪服云乎哉

言语云乎哉

乃不公开下同,而悉取诸世胄昵近之都那竖为之,是爱国家不如农夫之田、贾子之车也。

”执政者许其言而必忤之。

5.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

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 翻译:楚国人和氏在楚山中得到一块未加工的玉石,捧着进献给厉王。

厉王叫玉工鉴定,玉工说:“是石头。

”厉王认为和氏是欺骗,因而刖了他的左脚。

等到厉王死,武王即位,和氏又捧着他的未加工的玉石献给武王。

武王叫玉工鉴定,又说:“是石头。

”武王又认为和氏是欺骗,而刖了他的右脚。

武王死,文王即位,和氏就抱着他的玉石在楚山之下大哭,三天三夜,眼泪流干就继续流着血。

文王听到后,派人问他哭的原因。

说:“天下被刖脚的人多啦,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痛

”和氏说:“我不是悲痛脚被刖,我悲痛的是那宝玉被说成是石头,真诚的人被说成骗子,这就是我悲痛的原因。

”文王就使玉工加工这块石,从中得到了宝玉,就把它命名为“和氏之璧。

” 6.新城王大司马霁宇镇北边时,常使匠人铸一大杆刀,阔盈尺, 重百钧,每按边,辄使四人扛之。

卤簿所止,则置地上,故令北人捉 之,力撼不可少动。

司马阴以桐木依样为刀,宽狭大小无异,贴以 银箔,时于马上舞动,诸部落望见,无不震悚。

又于边外埋苇薄为 界,横斜十余里,状若藩篱,扬言曰:“此吾长城也。

”北兵至,悉拔而 火之,司马又置之。

既而三火,乃以炮石伏机其下,北兵焚薄,药石尽发,死伤甚众。

既遁去,司马设薄如前,北兵遥望皆却走,以故帖 服若神。

后司马既老乞骸归,塞上复警,召再起,司马时年八十有 三,力疾陛辞。

上慰之曰:“但烦卿卧治耳。

”于是司马复至边,每上 处,辄卧幛中。

北人闻司马至,皆不信,因假议和,将验真伪,启帘 见司马坦卧,皆望榻伏拜,挢舌而退。

翻译:大司马王霁宇是河北新城人,他镇守北方边境时,曾经让铁匠特意打了一把大杆刀,刀面宽一尺,重数千斤。

他每次巡视边防的时候,就让四个大力士抬着。

每到一处,他总是让人把大杆刀丢在地上,故意让北边敌兵来拿。

敌兵发现大杆刀,打算扛回去,可就是拚尽全力,刀还是一动不动。

王司马又暗里用桐木照大杆刀的样子另做了一把,宽窄大小一模一样,外面贴上银纸,经常拿着这把假刀在马上挥舞。

北边敌兵看了,无不震惊他力大无穷。

王司马还在边关外插上芦苇作边界,芦苇墙横斜几十里,像篱笆一样,他还扬言说:“这就是我的长城。

”北边敌兵一来,把那些芦苇都拔下烧掉了。

王司马又命人重新插上。

不久,又被烧了。

这样搞了三次。

到第四次时,王司马在芦苇下埋上火药炮石。

当敌兵再来焚烧时,火药炮石爆炸,敌人死伤很多。

敌人逃跑后,王司马又像先前一样插上芦苇。

敌兵远远望见,都退走了。

因此北边敌兵害怕王司马,对他服服帖帖。

后来,王司马年纪大了,请求告老还乡。

他一走,边塞又紧张了。

朝廷只得召他复职。

当时,王司马已是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了,便在皇帝面前极力推辞。

皇帝安慰他说:“只是麻烦你躺在那里镇守就行了。

”于是,王司马又到了边塞。

他每巡视一处,就躺在帷帐中。

北边敌兵听说王司马来了,都不相信。

于是假说议和,准备检验王司马是不是真的来了。

议和时,卫兵掀开帘幕,他们看见王司马真的安然地躺在里面,连忙惊慌逃走了。

7.好好先生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原文: 后汉司马徽不谈人短,与人语,美恶皆言好。

有人问徽:「安否

」答曰:「好。

」有人自陈子死,答曰:「大好。

」妻责之曰:「人以君有德,故此相告,何闻人子死,反亦言好

」徽曰:「如卿之言,亦大好

」今人称「好好先生」,本此。

译文: 东汉末年的司马徽,平常从来不谈论别人的短处,凡事几乎都是说「好」。

曾有人问起他「最近还安康吗

」他只简单地回答一个字:「好。

」又有一次,某人告诉他有关自己儿子的死讯,他听了竟说:「很好。

」见到先生如此,他太太就责备说:「人家是认为你有德行而出于尊重,才把儿子的死讯相告,那有听说别人死了儿子,反而对他说很好的道理呢

」听完妻子的话,他响应说:「像您刚才的话,也很好

」如今世人所称的「好好先生」一语,其出处就来自于此。

8. <<迂公修屋>> 原文: 久雨屋漏,一夜数徙床,卒无干处,妻儿交诟。

迂公急呼匠葺治,劳费良苦。

工毕,天忽开霁,竟日晴朗。

公日夕仰屋叹曰:“命劣之人

才葺屋便无雨,岂不白拆了工费也

” 翻译:下了很久的雨房屋漏雨,一夜(之间)多次移床,最后没有干的地方,妻子儿子交替着骂。

迂公赶忙叫来工匠修 葺,劳作花费实在辛苦。

做完了,天忽然开晴了,一直晴朗。

迂公整天仰望屋(顶)叹道:“命运不好的人啊

才修屋便没有 雨,岂不是白花了劳力费用吗

” 9.疑邻窃斧 《吕氏春秋·去宥》和《列子·说符》中都有这则故事。

原文如下: 人有忘斧者,意其邻之子。

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

俄而,掘其谷而得其斧。

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译文如下: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观察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脸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像偷斧子的。

后来,丢斧子的人在山谷里挖地时,掘出了那把斧子,再留心察看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他走路的样子,不像是偷斧子的;他的脸色表情,也不像是偷斧子的;他的言谈话语,更不像是偷斧子的了,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像偷斧子的了。

10.秦惠王以其女为燕太子妇。

是岁,文侯卒,太子立,是为燕易王。

易王初立,齐宣王因燕丧伐燕,取十城。

易王谓苏秦曰:「往日先生至燕,而先王资先生见赵,遂约六国从。

今齐先伐赵,次至燕,以先生之故为天下笑,先生能为燕得侵地乎

」苏秦大惭,曰:「请为王取之。

」 苏秦见齐王,再拜,俯而庆,仰而吊。

齐王曰:「是何庆吊相随之速也

」苏秦曰:「臣闻饥人所以饥而不食乌喙者,为其愈充腹而与饿死同患也。

今燕虽弱小,即秦王之少婿也。

大王利其十城而长与强秦为仇。

今使弱燕为雁行而强秦敝其后,以招天下之精兵,是食乌喙之类也。

」齐王愀然变色曰:「然则柰何

」苏秦曰:「臣闻古之善制事者,转祸为福,因败为功。

大王诚能听臣计,即归燕之十城。

燕无故而得十城,必喜;秦王知以己之故而归燕之十城,亦必喜。

此所谓弃仇雠而得石交者也。

夫燕、秦俱事齐,则大王号令天下,莫敢不听。

是王以虚辞附秦,以十城取天下。

此霸王之业也。

」王曰:「善。

」於是乃归燕之十城。

翻译:秦惠王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燕太子为妻。

这一年,燕文侯去世,太子即位,称为燕易王。

易王刚继位,齐宣王乘着燕国有丧事,发兵进攻燕国,夺取了十城。

燕易王对苏秦说:“以前先生您到燕国,先王资助您去见赵王,于是约定六国合纵。

现在齐国先进攻赵国,其次就轮到燕国,因为您的原因让天下耻笑,您能为燕国取回被侵占的土地吗

”苏秦非常惭愧地说道:“请让我为您把失地收回吧

” 苏秦去谒见齐王,行了再拜礼,低下头来表示庆贺,随着又抬起头表示哀悼。

齐王说:“为什么你的庆贺和哀悼相继来得这么快啊

”苏秦说:“我听说饥饿的人即使很饥饿也不肯吃毒药乌头,是因为这东西虽然能暂时填饱肚子,却和饿死并没有什么两样。

燕国虽然弱小,但燕王却是秦王的小女婿。

大王贪图燕国十城,却长期和强大的秦国为仇。

现在使弱小的燕国做先锋,秦国在后面打掩护,进而招引天下的精兵来攻击你,这和用乌头充饥实际上是一回事。

”齐王忧虑地变了脸色说:“那么怎样办呢

”苏秦说:“我听说古来善於处理事情的人,能变祸事为好事,变失败为成功。

大王真能听取我的建议,就把十城归还燕国。

燕国无缘无故地收回十城,必然高兴;秦王知道您是因为他的原故而归还燕的十城,也一定高兴。

这叫做去掉仇敌而得到磐石一样的交谊。

燕、秦都接受齐国的领导,这样,大王只不过表面上作了个依附秦国的姿态,实际上却是用十城取得了天下。

这真是霸王的伟业啊

”齐王说:“很好。

”于是把十城归还给燕国。

11: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巾下有一钱,诘之,乃库中钱也。

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

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

”乖崖援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自仗剑下阶斩其首。

翻译:张乖崖是崇阳县令,一名卒吏从库房出来,张乖崖看见她鬓角的衣襟下面有一文钱,就责问(诘的意思是询问,责问的意思,这里一定要用责问这一类的词)他怎么回事,那名卒吏就说是库房中的钱.张乖崖命人用杖刑惩罚他(这里的杖是名字作动词用),那名卒吏生气地说:一千(这里是不是楼主打错了,原文是不是一钱啊?)又算什么,你就打我?你可以打我,但是你却不能斩我!张乖崖拿起笔写下判书:一日一文钱,一千日就是一千文钱,用绳子锯木头,木头也会断,水能把石头打穿.张乖崖拿起剑走下去将这名衙吏斩首了. 12: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

翻译:赵国有个人非常忧虑老鼠为害,到中山国去要猫。

中山人给了他一只猫。

这猫很会捕捉老鼠,也很会捕捉鸡。

过了一个多月,他家的老鼠没有了,鸡也没有了。

他儿子很发愁,对他说:“何不把猫送走呢

”他说:“这个道理不是你所能知道的。

我们的患害在老鼠,而不在于没有鸡。

有了老鼠,便偷吃我们的粮食,咬坏我们的衣服。

13: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

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

”因夺而食之。

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

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

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

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

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

”王乃不杀。

翻译:有人给楚王献长生不老的药,传递人拿着药走入宫中。

有个宫中卫士看见后问道:“这东西可以吃吗

”答说:“是可以吃的。

”卫士于是抢过来吃了下去。

楚王为此甚为恼怒,就要杀死这个卫士。

这个卫士托人向楚王解释说:“我问传达人,他告诉我说是可以吃的,我才拿过药来吃下去,这事我没有罪,有罪的乃是传递人。

况且客人所献的是长生不死药,我吃了药大王就杀我,这岂不成了丧死药。

大王杀死一个没有罪的臣子,就证明有人在欺骗大王。

”楚王就放了他。

14:今者臣来,见人于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此非楚之路.''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翻译:今天,臣[我]看见有人在一条大路[也说解释为太行山]上,朝着北面驾车前行,对我说,想到楚国去。

我说:“你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却将要向北面驾车

[楚国在南面]”。

车的主人说,我的马很好,跑得快。

我说:“马虽然好,但这条路不是去楚国的路。

”他说:“我的财物多[有钱]”。

我说:“财物多,但是这条路不是去楚国的路”。

我说:“”他说:“我的车夫好。

[回答者不是车夫,是坐在车里的人]”。

像这样的东西[良马、财物、车夫]越好越多,离楚国就越远了。

15: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乎

”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司马牛犹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

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栗,吾得而食诸

” 翻译:司马牛问怎样做一个君子。

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

”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

”孔子说:“自己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

” 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

”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合乎于礼的规定,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

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 齐景公问孔子怎样治理国家。

孔子答道,“国君的行为要符合国君的要求,臣子的行为要符合臣子的要求,父亲的行为要符合父亲的要求,儿子的行为要符合儿子的要求。

”齐景公说,“说得好啊

要是真的国君的行为不符合国君的要求,臣子的行为不符合臣子的要求,父亲的行为不符合父亲的要求,儿子的行为不符合儿子的要求。

即使有粮饷俸禄,我能来享用它吗

”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 译文:管宁和华歆在园子里一起刨地锄菜。

忽然,两人看到地上有一块金子。

管宁挥动锄头,对待金子和瓦块砾石没什么区别。

华歆拿起金子看了看,又扔掉了。

文言文《狼子野心》的注释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除了对狼的谴责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

南方首列山系叫做鹊山山系。

鹊山山系的头一座山是招摇山, 屹立在西海岸边,生长着许多桂树,又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

山中 有一种草,形状像韭菜却开着青色的花朵,名称是祝余,人吃了它就不感到 饥饿。

山中又有一种树木,形状像构树却呈现黑色的纹理,并且光华照耀四 方,名称是迷穀,人佩带它在身上就不会迷失方向。

山中还有一种野兽,形 状像猿猴但长着一双白色的耳朵,既能匍伏爬行,又能像人一样直立行走, 名称是狌狌,吃了它的肉可以使人走得飞快。

丽■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往 西流入大海,水中有许多叫做育沛的东西,人佩带它在身上就不会生蛊胀 病。

再往东三百里,是座堂庭山,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棪木,又有许 多白色猿猴,还盛产水晶石,并蕴藏着丰富的黄金。

再往东三百八十里,是座即翼山。

山上生长着许多怪异的野兽,水中生长着许多怪异的鱼,还盛产白玉,有很多蝮虫,很多奇怪的蛇,很多 奇怪的树木,人是不可上去的。

再往东三百七十里,是杻阳山。

山南面盛产黄金,山北面盛产 白银。

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马却长着白色的头,身上的斑纹像老虎而尾 巴却是红色的,吼叫的声音像人唱歌,名称是鹿蜀,人穿戴上它的毛皮就可 以多子多孙。

怪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宪翼水。

水中有众多暗红色 的龟,形状像普通乌龟却长着鸟一样的头和蛇一样的尾巴,名称是旋龟,叫 声像劈开木头时发出的响声,佩带上它就能使人的耳朵不聋,还可以治愈脚 底老茧。

再往东三百里,是座柢山,山间多水流,没有花草树木。

有一 种鱼,形状像牛,栖息在山坡上,长着蛇一样的尾巴并且有翅膀,而翅膀长 在胁骨上,鸣叫的声音像犁牛,名称是鯥,冬天蛰伏而夏天复苏,吃了它的 肉就能使人不患痈肿疾病。

再往东四百里,是座亶爰山,山间多水流,没有花草树木,不 能攀登上去。

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野猫却长着像人一样的长头发,名称 是类,一身具有雄雌两种性器官,吃了它的肉就会使人不产生妒忌心。

再往东三百里,是座基山,山南阳面盛产玉石,山北阴面有很 多奇怪的树木。

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羊,长着九条尾巴和四只耳朵,眼 睛也长在背上,名称是猼訑,人穿戴上它的毛皮就会不产生恐惧心。

山中还 有一种禽鸟,形状像鸡却长着三个脑袋、六只眼睛、六只脚、三只翅膀,名 称是■■,吃了它的肉就会使人不感到瞌睡。

再往东三百里,是座青丘山,山南阳面盛产玉石,山北阴面多 出产青雘。

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狐狸却长着九条尾巴,吼叫的声音与婴 儿啼哭相似,能吞食人;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中妖邪毒气。

山中还有一种 禽鸟,形状像斑鸠,鸣叫的声音如同人在互相斥骂,名称是灌灌,把它的羽 毛插在身上使人不迷惑。

英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即翼泽。

泽中有 很多赤鱬,形状像普通的鱼却有一副人的面孔,发出的声音如同鸳鸯鸟在 叫,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生疥疮。

再往东三百五十里,是座箕尾山,山的尾端座落于东海岸边, 沙石很多。

汸淯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水,水中多产白色玉石。

总计鹊山山系之首尾,从招摇山起,直到箕尾山止,一共是十 座山,途经二千九百五十里。

诸山山神的形状都是鸟的身子龙的头。

祭祀山 神的典礼;是把畜禽和璋一起埋入地下,祀神的米用稻米,用白茅草来做神 的座席。

南方第二列山系的首座山是柜山,西边临近流黄酆氏国和流黄 辛氏国,在山上向北可以望见诸■山,向东可以望见长右山。

英水从这座山 发源,向西南流入赤水,水中有很多白色玉石,还有很多粟粒般大小的丹沙。

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小猪,长着一双鸡爪,叫的声音如同狗叫, 名称是狸力,哪个地方出现狸力而那里就一定会有繁多的水土工程。

山中还 有一种鸟,形状像鹞鹰却长着人手一样的爪子,啼叫的声音如同痺鸣,名称 是■,它的鸣叫声就是自身名称的读音,哪个地方出现■而那里就一定会有 众多的文士被流放。

再往东三百四十里,是座尧光山,山南阳面多产玉石,山北阴 面多产金。

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人却长有猪那样的鬣毛,冬季蛰伏在洞 穴中,名称是猾褢,叫声如同砍木头时发出的响声,哪个地方出现猾褢那里就会有繁重的徭役。

再往东三百五十里,是座羽山,山下到处流水,山上经常下雨, 没有花草树木,蝮虫很多。

再往东四百里,是座句余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但有丰富的 金属矿物和玉石。

再往东五百里,是座浮玉山,在山上向北可以望见具区泽,向 东可以望见诸■水,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老虎却长着牛的尾巴,发出的 叫声如同狗叫,名称是彘,是能吃人的。

苕水从这座山的北麓发源,向北流 入具区泽。

它里面生长着很多鮆鱼。

再往东五百里,是座成山,呈现四方形而像三层土坛,山上盛 产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多产青雘。

■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虖勺 水,水中有丰富的黄金。

再往东五百里,是座会稽山,呈现四方形,山上有丰富的金属 矿物和玉石,山下盛产晶莹透亮的砆石。

勺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湨水。

再往东五百里,是座夷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细沙石 子。

湨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列涂水。

再往东五百里,是座仆勾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 山下有茂密的花草树木,但没有禽鸟野兽,也没有水。

再往东五百里,是座咸阴山,没有花草树木,也没有水。

再往东四百里,是座洵山,山南阳面盛产金属矿物,山北阴面 多出产玉石。

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羊却没有嘴巴,不吃东西也能 活着而不死,名称是■。

洵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阏泽,水中有很 多紫色螺。

再往东四百里,是座虖勺山,山上到处是梓树和楠木树,山下 生长许多牡荆树和苟杞树。

滂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大海。

再往东五百里,是座区吴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沙子 石头。

鹿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滂水。

再往东五百里,是座鹿吴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但有丰富的 金属矿物和玉石。

泽更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滂水。

水中有一种野 兽,名称是蛊雕,形状像普通的雕鹰却头上长角,发出的声音如同婴儿啼哭, 是能吃人的。

再往东五百里,是座漆吴山,山中没有花草树木,多出产可以 用作棋子的博石,不产玉石。

这座山位于东海之滨,在山上远望是片丘陵, 有光影忽明忽暗,那是太阳停歇之处。

总计南方第二列山系之首尾,从柜山起到漆吴山止,一共十七 座山,途经七千二百里。

诸山山神的形状都是龙的身子鸟的头。

祭祀山神: 是把畜禽和玉璧一起埋入地下,祀神的米用稻米。

南方第三列山系的头一座山,是座天虞山,山下到处是水,人 不能上去。

从天虞山往东五百里,是座祷过山,山上盛产金属矿物和玉石, 山下到处是犀、兕,还有很多大象。

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却是白色的 脑袋,长着三只脚,人一样的脸,名称是瞿如,它的鸣叫声就是自身名称的 读音。

泿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大海。

水中有一种虎蛟,形状像普 通鱼的身子却拖着一条蛇的尾巴,脑袋如同鸳鸯鸟的头,吃了它的肉就能使 人不生痈肿疾病,还可以治愈痔疮。

再往东五百里,是座丹穴山,山上盛产金属矿物和玉石。

丹水 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渤海。

山中有一种鸟,形状像普通的鸡,全身 上下是五彩羽毛,名称是凤凰,头上的花纹是“德”字的形状,翅膀上的花 纹是“羲”字的形状,背部的花纹是“礼”字的形状,胸部的花纹是“仁” 字的形状,腹部的花纹是“信”字的形状。

这种叫做凤凰的鸟,吃喝很自然 从容,常常是自个儿边唱边舞,一出现天下就会太平。

再往东五百里,是座发爽山,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流水,有很 多白色的猿猴。

汎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渤海。

再往东四百里,便到了旄山的尾端。

此处的南面有一峡谷,叫 做育遗,生长着许多奇怪的鸟,南风就是从这里吹出来的。

再往东四百里,便到了非山的顶部。

山上盛产金属矿物和玉石, 没有水,山下到处是蝮虫。

再往东五百里,是座阳夹山,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流水。

再往东五百里,是座灌湘山,山上到处是树木,但没有花草; 山中有许多奇怪的禽鸟,却没有野兽。

再往东五百里,是座鸡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山下盛产 丹雘。

黑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大海。

水中有一种■鱼,形状像鲫 鱼却长着猪毛,发出声音如同小猪叫,它一出现就会天下大旱。

再往东四百里,是座令丘山,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野火。

山 的南边有一峡谷,叫做中谷,东北风就是从这里吹出来的。

山中有一种禽鸟, 形状像猫头鹰,却长着一副人脸和四只眼睛而且有耳朵,名称是颙,它发出 的叫声就是自身名称的读音,一出现而天下就会大旱。

再往东三百七十里,是座仑者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 石,山下盛产青雘。

山中有一种树木,形状像一般的构树却是红色的纹理, 枝干流出的汁液似漆,味道是甜的,人吃了它就不感到饥饿,还可以解除忧 愁,名称是白■,可以用它把玉石染得鲜红。

再往东五百八十里,是座禺稿山,山中有很多奇怪的野兽,还 有很多大蛇。

再往东五百八十里,是座南禺山,山上盛产金属矿物和玉石, 山下到处流水。

山中有一个洞穴,水在春天就流入洞穴,在夏天便流出洞穴, 在冬天则闭塞不通。

佐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南流入大海,佐水流经的 地方有凤凰和鹓雏栖息. 总计南方第三列山系之首尾,从天虞山起到南禺山止,一共十 四座山,途经六千五百三十里。

诸山山神都是龙的身子人的脸面。

祭祀山神 全部是用一条白色的狗作供品祈祷,祀神的米用稻米。

以上是南方经历之山的记录,大大小小总共四十座,一万六千 三百八十里。

狼子野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狼子野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狼子野心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狼子野心原文: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竞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乃伪睡以俟①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而取其革。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

然野心不过遁选②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干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狼子野心译文:    有个富人偶然得到两只狼崽,将它们和自家的狗混养在一起,早些时候,倒也和狗平安相处。

(两只小狼)稍稍长大些,但还是比较驯服的,渐渐地(富人)竟然忘记它们是狼。

有一天,富人在客厅里休息,睡着后忽然听到许多狗“汪汪”地发出咆哮的吼叫声,他惊醒一看,周围一个人也没有。

于是依旧准备睡觉,但是,狗又像刚才一样叫。

他想不对劲,便  假装睡着来看怎么回事,才发现原来那两只狼想等他睡去没防备时去咬他喉咙,忠心的狗发现了狼的企图,便阻止狼,不让他靠近主人。

富人知道后立即把狼杀掉,并把他们的皮扒了。

狼本性凶恶,实际上没有诬蔑它们啊

但是凶恶本性只不过是隐藏起来罢了,表面对别人好,可心中,却怀着不利于别人的想法,这可不仅仅是野心了。

野兽这样凶残,这个人为

我要两篇文言文,要有注节,解释全文意思的,急,最好快些。

谢了

一、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译文:楚地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

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

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大概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吧)快进,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舵失去操控。

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吗

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二、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

”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选自) 【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译文:鲁国有个人(他)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他的)老婆善于织缟(生绢),(他)想移民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您(去越国)必然会穷的。

”(那)鲁国人说:“为什么

”(回答)说:“屦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 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

以您的所长,去到不使用(你的产品)的国家,想让(自己)不穷,这 可能吗

”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三、打捞铁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

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1浮梁:浮桥。

2维:系,连结。

3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

4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

5权衡:秤锤秤杆。

翻译:宋时曾建浮桥,并铸八头铁牛镇桥。

治平年间河水暴涨,冲毁浮桥,铁牛沉入河底。

官员悬赏能使铁牛浮出水面的人。

有个叫怀丙的和尚建议,将铁牛固定在两艘装满泥土的大船中间,用勾状的巨木勾住牛身,这时慢慢减去两船的泥土,船身重量减轻,自然浮起,连带也将铁牛勾出水面。

转运使(官名,掌军需粮饷、水陆转运)张焘(字景元)赐给和尚一件紫色袈裟,以示嘉奖。

四、景公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

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

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雨(yù)雪: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陛:宫殿的台阶。

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翻译:景公在位当政时,曾连续下雪三天而不放晴。

景公穿着白色的狐裘大衣,坐在大堂一边的台阶上。

晏子入宫觐见,站了一会儿, 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却不那么冷。

”晏子说:“天真的不冷吗

”景公笑了笑。

晏子说:“晏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王自己饱了却知道别人饿着,自己暖了却知道别人冻着,自己安逸了,却能知道别人正在辛劳。

可惜现在您却不知啊

” 景公说:“好

寡人我受教了。

”于是拿出裘衣与粮食,发放给那些受饥寒煎熬的人们。

五、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

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

”遂殴宦者。

翻译: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着木柴来卖,宦官自称宫市,拿走他的木柴,给了他几尺绢,又就地索取进奉门户钱,还要求用驴将木柴送到内廷去。

农夫哭了,把得到的绢又给了宦官,宦官不肯接受,说:“必须得到你的这匹驴才行。

”农夫说:“我家有父母、妻子、儿女,要靠它嫌钱糊口。

现在我把木柴给了你,不向你要价钱就往回走了,而你还是不肯放我,我也只有和你拼了

”于是农夫殴打了宦官。

文中卖柴农夫的遭遇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害。

六、敝帚自珍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①,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话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翻译: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因为能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但是却)下笔千言,不知所止。

”大凡人总是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人各种体裁都擅长的,因此各人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轻视别人所不擅长的,乡里俗话说:家中有一把破扫帚,也会看它价值千金。

这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

注释:①傅毅、班固均为东汉文学家,史学家。

②[超]班超。

班固之弟,东汉名将。

③[自休](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

④[自见]即见自,表现自己的长处。

⑤[体]体裁⑥[里语]俗语,民间谚语。

现代汉语常用“敝帚千金”、“敝帚自珍”的表达形式,比喻人无自知之明。

比喻东西虽不好,但由于自家之物,也看得非常宝贵。

七、樊重树木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

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

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

引种植之不可已出。

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此之谓也。

【译文】樊重曾经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材和漆树。

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

但是在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

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现在返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西。

这说明种植树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啊

俗谚说:“一年的计划,不如种谷子;十年的计划,不如种树木.”说的就是这件事呀

(做事应从长远考虑)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早作准备,有长远打算。

启示:学习也是如此八、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

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

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

”猎者曰:“何为

”人不对。

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莫非是让我集中精力耕地然后有所收获,再去买条好狗吧。

)于是退而疾耕。

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翻译:齐国有个人,喜欢打猎,但空费时日,持续很久,什么野兽也没打到。

一到家里,就感到对不起妻室儿女;走出家门,就感到对不起朋友乡邻。

仔细想来,那打不到野兽的原因,就是喂的猎狗太不中用。

想买一只好狗,家里又十分贫困,买不起。

于是,他立即拼命种田。

拼命种田,家里就富裕起来;家里富裕起来,也就有钱挑选好狗;猎狗的本领高强,于是每次都能捕获到野兽:从此,他那打猎的收获,经常超过了别人。

(认准目标,就努力去做,这目标就准能实现,)不只打猎是这样,其他事情也都是这样啊!启发: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退是为了更好地进。

(做任何事情不能一味蛮攻,当失败时,应该注重考虑成功的策略)九、张良受书 五日平明,良往。

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

”去,曰:“后五日早会。

” 五日鸡鸣,良往。

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

”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 五日,良夜未半往。

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遂去。

无他言。

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也。

良因异之,常习读诵之。

翻译:五天之后天亮时,张良到那里去。

老人已经先在那里了,(他)非常生气地说:“(你)跟老年人约会,(比老人还)慢来,为什么(这样)呢

”(说完就)走了,说:“五天之后早点来相会。

” 五天之后鸡叫的时候,张良就到那里去。

老人又已经先在那里了,(他)又非常生气地说:“(你又比老人还)慢来,为什么(这样)呢

” (说完就)走了,说:“五天之后再早点来相会。

”五天之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到了那里。

过了一会,老人也到了,(他)很高兴地说:“应该像这样(才对)。

”(老人)拿出一卷书,说:“(你)读了这个就可以成为帝王的老师了。

今后十年(你)将建立(一番事业),十三年后你将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了。

”(说完)就走了,再没有说别的话,也不再出现。

第二天(张良)看那卷书,原来是。

张良就感到很惊奇,常常反复地诵读它。

张良的优秀品质:恪守诺言,虚心求教十、赵人患鼠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

猫善扑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

”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

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

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若之何④而去夫猫也

注释:①中山:地名 ②盍:何不 ③垣墉:墙壁 ④若之何:为什么 翻译: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猫。

中山人给了他猫。

这猫既善于捉老鼠,也善于捉鸡。

过了一个多月,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

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

我怕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

有了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

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这则寓言分析:A、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若想解决问题,必须首先考虑自己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其他方面即使有些损失,也尚在所不惜。

B、一个人如果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什么事都想做成,但又什么代价都不想付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C、“有失才会有得”是本文的主旨。

十一、,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十万。

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

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壤。

经图列说干②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

沟洫甫成③,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听,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

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列说,到处游说;干,求见③沟洫,沟渠;甫,刚。

翻译:有一个叫刘羽冲的读书人,性格孤僻,好讲古制。

一次他偶尔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

恰好这时有人聚众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

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读了一年,自认为可以使千里荒野变成肥沃的农田。

州官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大水冲过来,顺着沟渠灌进村子里,人差一点儿都成了鱼(淹没了)。

从此刘羽冲闷闷不乐,每天总是独自漫步在庭院里,千百遍地摇头自语道:“古人岂欺我哉

”不久便在抑郁中病死。

情况在不断变化,他不懂得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只会死搬书本,所以失败了。

十二、管仲不谢私恩 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

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

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

”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

我何以报子

”封人怨之。

翻译:管仲因罪被捕,从鲁国压往齐国,饥渴地在大道上走着,路过绮乌郡时,防守边疆的人跪在地上非常恭敬地给他食物吃,这个防守的人因此私下里和管仲说:“你若到了齐国不被处死,在齐国当官,你将用什么来报答我呢

”管仲回答说:“如果真像你说的话,是我因为我的贤能被重用,有才能得以发挥,自已的成就被大家赏识,我为什么要谢你呢

”这个防守的人因此恨管仲。

道理:一个人考虑的首先应该是国家的利益,而不应只顾私恩。

十三、芒山盗 宣和间,芒山有盗临刑,母亲与之诀(jué)。

盗对母云:“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

”母与之乳,盗啮断乳头,流血满地,母死。

盗因告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

故恨杀之。

”呜呼

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译文:宣和年间,芒山有一盗将要受极刑,他母亲来和他诀别。

芒山盗对母亲说:“我想像小孩时吸一下母亲的乳汁,死了也感到无憾。

”母亲让他吮乳,芒山盗咬断乳头,流血满地,母亲死去。

芒山盗于是告诉刽子手说:“我小时候,偷一棵菜、一根柴,我的母亲看见了很喜欢我的这种不良行为,以至于后来不能约束自己,才有今天的下场。

所以怀恨把她杀了。

”啊!真是与众不同啊,俗话说:“教育子女要从幼儿时就开始。

”这真不假啊!启示是:教育孩子要从小开始一四、月攘一鸡 今有人日攘(rǎng) ①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②”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选自) 注释:①攘:窃取,偷。

②君子:这里指行为端正的人。

道:此处指行为道德。

译文:现在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有人对他说:“这不是君子的行为。

”他说:“那就让我少偷点,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然后就不偷了。

”如果知道那样做不应当,就应该赶快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启示:对于错误的东西,要下决心立即改正,决不能因故拖延,更不能明知故犯一五、陈万年教子 万年尝病,召其子咸①教戒②于床下。

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

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

”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chǎn)也。

” 注释:①咸:陈咸,陈成年之子。

②戒:同“诫”,教训。

译文:陈万年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

教他读书,教至半夜,陈咸瞌睡,头碰到了屏风。

陈万年很生气,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我口口声声教你,你却睡去,不听我讲,为什么

”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说:“爹爹的话,我都晓得,主要的意思是教我奉承拍马啊

”陈万年没有再说话。

一六、邴原泣学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

”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

”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

译文 :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

”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

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

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

老师怜悯屿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

”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

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和。

一七、董遇“三余”读书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

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

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 遇善治,为作训注。

又善,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 遇言:“当以‘三余’。

” 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译文: 董遇,字季直。

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主。

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榷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朋友段煨处。

董遇和他哥哥入山打柴,背回来卖几个钱(维持生活),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书本,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他哥哥讥笑他,但他还是照样读他的书。

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替它作了注释;对《春秋左氏传》也下过很深的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朱墨别异》。

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

”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

有人问“三余”是什么

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

冬天,没有多少农活。

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一八、 推敲《诗话总龟》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

俄为左右拥止尹前。

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

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

”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译文:贾岛初次参加科举考试,往京城里。

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想用“推”字(来替换“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咏,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 的姿势。

(行人)看到贾岛这个样子都很惊讶。

当时韩愈提任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推敲敲)的手势。

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

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

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

”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议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共有好几天。

(韩愈)因此跟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一九、 勤训《恒斋文集》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

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不若彼者乎

译文:谋生的道理,没有什么比勤劳更为重要的了。

所以邵先生说:“一天的计划决定于早晨,一年的计划决定于春天,一生的计划决定于勤劳。

”这些话虽然说得浅近,可是意义却很深远哪

像大禹这样的人,智慧、才能如此杰出,况且爱惜每一寸的光阴;像陶侃这样的人,品德如此高尚,况且爱惜每一分的时间,又何况在才干、品德方面都比不上他们的人呢

二十、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三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②,感泣辞母,去之南都③,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④以水沃面。

往往粥⑤不继,日昃⑥始食。

遂大通六经⑦之旨,慨然⑧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①适:女子出嫁。

②世家:家世。

③南都:今河南商丘。

④辄zhe:总是;就。

⑤粥:稠粥。

⑥昃ze:日偏西。

⑦六经:儒家的六部经典著作。

⑧慨然:慷慨的样子。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

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