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恩平的历史.谁有?
恩平历久,源远流长。
建县东汉建安二十(公元220年)开始设县,至今已1780多年历史。
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恩平县,设立恩平市。
至2006年元旦,有1786年高龄了。
东汉末年,战乱频繁,人民苦不堪言,希望社会平稳,安居乐业,故取名“思平县”。
随着历史发展,三国东吴黄武元年(222)更名海安县,南北朝称齐安县,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复称海安县,唐朝武德五年(622)又改名齐安县,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再称海安县,唐至德二年(757)定名恩平县。
宋朝开宝九年(976),与阳江合并,称阳江县,明朝成化十四年 (1478)恢复恩平县建制。
新中国诞生后,1958年与开平合并,名为开恩县,1961年更名开平县,1963年开恩分县,恢复恩平县建制,1993年撒县设市,取名恩平市。
在漫长历史中,恩平隶属管辖基本有两个时期:一是从建制至清末,隶属广东粤西地区管辖,二是从民国初年至当今,隶属广东 粤中、珠三角及粤西地区管辖。
具体说来有:合浦郡、高凉郡、高兴郡、齐安郡、高州郡、恩州、恩平郡、南恩州、南恩路、肇庆府,粤海道、西江善后委员公署、广东省第一行政督察区、广东省第十行政区等。
新中国诞生后,有粤中、佛山、江门专署,以及粤西行署,高要、肇庆专署。
从建制至明朝后期,恩平毗邻有电白、阳江、阳春、新兴、新会县等,明清年间,有台山、开平县。
恩平位于广东省南部,地处粤西、粤中及珠三角交界,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战国时期,秦始皇在北方统一六国后,率领重兵南下,又统一了岭南,并把它纳入全国版图。
宋元明清年间,恩平是琼州、雷州、高州等地通往端州(后称肇庆府)及京城的驿道(今称国道)必经之地,境内的鳌峰山、独鹤山(今开平大沙镇)脚下设有驿站(城)。
民国年间,建造广湛公路(今称325国道),以及近年建成开阳高速公路,一东一西,两路绕恩城而过,人来车往,显现出一派繁荣兴旺景象。
明朝成化年间,按察使陶鲁巡视广东时,认为“恩平堡地处阳江之东,新会之西,北靠新兴,是三邑之交,六郡之衡”,在军事和政治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他向朝庭提议,于成化十四年(1478)改堡为县,恢复原来县建制。
由于恩平地位重要,从唐朝贞观二十三年(649),至元朝至正二十八年(1368),朝庭设置了恩州、恩平郡、南恩州、南恩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驻扎朗底乡励英学校;抗战胜利不久,中共五县边委领导机关(恩平、新兴、云浮、阳江、阳春)驻扎夹水乡白石村(今开平大沙镇)。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广阳地委、广阳支队领导机关多数时间也驻扎恩平,而且她是粤中重要革命老区之一。
新中国诞生后,恩平是广东省粮食基地县之一、中国小水电之乡、温泉之乡等。
这反映了恩平过去和当今都有过辉煌 岁月。
恩平人杰地灵,英才辈出。
新中国驻联合国第一任副秘书唐明照;中国工程院院士冯培德;被孙中山任命为军事委员的温德尧;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师、制造师、飞行家冯如;美国第一个女特技飞行家张瑞芬;中共七大、八大、十二大代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司令员,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吴有恒;《万年日历》发明者、历法大师郑振秀等,皆出生于斯。
恩平在秦汉时期属南海郡地。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称思平县。
三国吴(222年)时名海安县。
南齐改称齐安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复名海安县。
唐至德二年(757年)改为恩平县。
宋初并入阳江县。
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复置恩平县,属肇庆府辖。
1958年11月与开平县合并,初称开恩县,后称开平县。
1961年3月复置恩平县。
1994年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恩平撤县设市。
以前,大多数人只知道开平、台山有碉楼,却不知道恩平也有碉楼。
其实,恩平不仅有碉楼,而且数量还相当可观。
据悉,今年8月份,恩平市博物馆根据省文物专家提议,组织考古人员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碉楼普查。
调查发现,在恩平城乡各地保存了大规模的碉楼群。
据不完全统计,恩平全市现有碉楼780多座,保存完好的有460多座,残缺的60余座。
碉楼相对比较集中在君堂镇,有216座;有的古村碉楼多达7座,有四五座碉楼的古村比比皆是。
碉楼历史悠久,据考证,恩平的碉楼,有的建于清代,有的建于民国年间,大多有80多年,有的有上百年的历史。
其中,民国年间是碉楼兴建的鼎盛时期。
恩平碉楼有三大功能,一是用于防盗贼,由于当时社会动乱,盗贼蜂起,抢劫盗窃时有发生,为了抵御匪盗,各村集体或个人出钱兴建碉楼,一些华侨和港澳同胞鼎力支持,纷纷捐款资助;1931年,君堂镇茶园村一次遭贼掳劫,华侨子弟郑安三兄弟被掳去,囚禁荒野一间木屋,勒索白银三千元,侨眷迫于无奈,只好东借西筹,筹足三千元,才赎回郑家三兄弟。
那时,富裕的侨眷成匪贼抢劫的对象,华侨们便汇钱建碉楼防贼。
二是用于防水患。
由于旧社会水患频仍,每当洪水暴涨,村民爬上楼顶躲避洪灾,逃过劫难。
君堂横涉头村在一次发大洪水中,300多男女老幼纷纷爬上村中的5座碉楼,才保住性命。
此外,碉楼还有抵抗外敌入侵的功能,成为抗击日寇侵犯的坚固堡垒。
在抗日战争时期,我抗日队伍和村民团结一致,据守在碉楼狠狠打击了日本强盗,牛江镇仕洞村92岁的冯伯回忆,1945年7月25日,60多名日寇窜入村中,攻打马来西亚华侨冯相的碉楼,仕洞村的热血男儿据守碉楼奋起抵抗,激战两小时,敌人强攻不下,只好撤退。
碉楼至今仍留下弹痕累累。
恩平各种碉楼建筑结构和造型设计五花八门,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从建筑材料看,有的以三合土舂筑,所谓三合土即黄泥、河沙、石灰、混合黄糖、糯米饭构成,其硬度可比水泥,非常坚固;这些碉楼至今仍固若金汤。
有的以标准的青砖砌成砖路(砖与砖之间的水平线)磨砖口,有的则以红毛泥(即从英国进口的水泥,因英国人红头发,恩平人便称之为红毛泥)钢筋捣制,大多楼高4层,有的高达6层,墙壁厚近0.5米,门、窗窄小,每层都设有枪眼。
楼顶设置放哨的了望亭(又称哨亭),墙壁四角筑有凸出墙外的建筑物,俗称“燕子窝”,又称角堡,角堡内设有瞄准孔和枪眼,内宽外窄,用于内守外攻。
从建筑工艺看,各有千秋,争奇斗艳。
全市460多座碉楼,几乎很难找到建筑特色相同的。
而碉楼的建筑艺术又集中体现在最顶两层,在这里建筑设计师的建筑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
有的建成文艺复兴式,有的建成巴洛克式,有的建成中国传统形式。
在君堂镇一个村子的碉楼,窗楣上用灰沙浆雕塑中国传统的双喜,出水口又雕塑成“金鱼吐水”形状。
花样百出,林林总总。
这些碉楼与田野、村庄、荷塘浑然一体,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和谐优美的乡村风景画。
据恩平市考古人员调查考证,距今大约四千多年前恩平就已经有人类活动。
其活动范围分布于锦江沿岸、西北山区和洪窖滨海地区。
这从恩平博物馆收藏的出土文物可以得到证实。
1958年至1986年,省考古专家和恩平文物普查队(简称文普队)陆续在恩平市恩城镇三官山,江南镇茶岗岭、白虎头岭,那吉镇牛岗山、马行山,牛江镇营岗仔山,洪窖镇丫头岭、大墙山、山猪冲、地巷岭,大田镇猪头山,江洲镇鹅翅山,以及君堂镇鹰仔山等地,出土和采集了一大批形状各异的石器,这些文物就是距今四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时使用过的工具。
其中有生产工具石斧、砺石、石刀、石铲和石网坠等;有装饰用的石环、石璧等;有作防御自卫或狩猎用的石簇等,此外,还有当时用来盛食物、装水的各类陶罐的碎片。
这些石器为打制后再经过磨制,比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制作有进步,比较精致,与南海市西樵山出土的同一类石器基本相同,都是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物。
从这些石器可以证实,恩平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即原始社会后期。
1984年恩平县文普队在大田镇大岗头村菜园地,出土一个大陶罐。
此罐通高45厘米,口径25厘米,口沿外翻,上腹径大,下腹渐收,平底,器身拍印米字纹。
据专家称,米字纹是广东战国时期具有典型性的纹饰。
此陶罐与1974年佛山市出土的战国陶罐一模一样。
由此可见,战国时期大田地区人类活动和聚居的迹象尤为明显。
西汉至清代的陶器,在恩平城河南狗山(今市阀门厂)出土特别多。
其中有两件双耳陶罐,内装青铜碎片,从陶罐的纹饰和制作分析,属于西汉时代遗物。
此外,江南镇白虎头岭、茶岗岭、沙湖镇和平茶场,大田镇新安村后山,恩平市府大院,江南镇旧驿砖厂,圣堂镇北道村郊,东成镇派出所工地,都出土了唐、宋、元、明、清代陶器一大批。
在这批陶器中,尤以唐、宋代陶器造型奇妙独特。
沙湖镇和平茶场、大田镇新安村后山和江南镇茶岗岭出土的几件陶坛,其造型特点都有近似印度的舍俐塔,通高34厘米,口径2厘米,短颈,削肩,长圆腹,肩部堆塑四立鸟,昂首、长尾,作展翅欲飞状。
腹部饰锥形角和附加堆纹。
高圈足有四镂孔,覆豆式盖,施黄绿油,已剥落。
据专家分析,这些陶坛都属火葬坛。
火葬最早始于唐代,是受印度佛教影响而传入我国,至明代才由官府明令禁止。
上述出土文物足以证明恩平经历从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进入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这样三个历史阶段,有着四千五百年的文明历史。
恩平历史上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
从明末清初至民国末年,有过一次又一次的革命斗争。
既有大量的史料记载,又有丰富的革命文物佐证。
明代末期,祖籍东安镇蓝坑村的农民领袖王兴,率领农民义军进行反清斗争。
至今,蓝坑村和附近一带都留下反清斗争的遗迹。
蓝坑村附近的龙山,是当年王兴义军的练兵场,这里现在仍留下练兵场的痕迹和建筑哨亭所用的石头和灰沙泥。
横陂镇红星一带,史称那乾洞,是王兴义军举旗起义的集结地,附近设有烽火台,俗称烟墩。
红星管区的白蒙屯,是王兴义军的驻扎营地,而今遗留有壕沟痕迹。
由于王兴义军起义失败,遭清兵追杀,在撤退台山汶村前,曾集结于洪窖镇蓝田村附近的山坳,修造渡船,故当地人称此地为“船厂尾”,早年村民在此垦地时挖得船板船钉若干。
沙湖镇杨桥村人伍学灼,也是清代农民起义领袖,杨桥圩曾是他率领农民起义的旧址,他起义前所用的兵器收藏于恩平市博物馆。
辛亥革命时期,祖籍那吉镇岭背村后迁居良西镇平顶村的温德尧,以恩城的温利益铺为据点,组织辛亥革命恩平起义,被孙中山委任为军事委员和四邑总司令。
其委任状亦收藏在恩平市博物馆。
祖籍圣堂镇水松塘村梁锦馨,追随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积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广州参加广东陆军庚戌首义的战斗中壮烈牺牲,他当年使用过的子弹袋、水壶等成为珍贵的革命文物。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粤中纵队司令员吴有恒领导并指挥武装斗争,战功显赫,至今留下他与粤中纵队几位领导人当年军人风貌的合影照片。
原中共恩平县委书记、粤中纵队广阳支队司令员郑锦波,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立下了汗马功劳,一直伴随他战斗到恩平解放的长筒望远镜和粤中纵队胸章等,也成为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
郑锦波的旧居是第一届中共恩平县委会旧址,旧址里还保存完好两件重要文物,一件是供多次召开中共恩平县委会议用的煤油灯,另一件是既作开会用的又作接待上级领导和部队食饭用的桌子。
上述这些文物,是恩平革命斗争史的重要实物证据。
卢沟桥除了七七事变还有什么故事要少点字的
卢沟桥的传说和由来
给我点题
一、 点击积累 1、读下面的拼音,注意选择恰当的字,漂亮地书写在方格里。
① lán 路虎 竹 打水一场空 石 玉 花 ② táng 子弹已上 正正 一颗 诗三百首 ③ bǎo 安人员 一座城 食终日 藏 图 ④ tí 手 包 月落乌 文不对 马 声声 2、给下面词语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用“√”勾出来。
夏令营(yíng yún) 时光如梭(shuō suō) 北风怒号(hào háo) 橡筋绳(shén shéng) 路程(chén chéng) 浪费资(zī zhī)源 花儿似(shì sì)的 纵(zhòng zòng)身一跃 3、把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用“——”标出,并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
毫不松驰( ) 闻鸡起武( ) 震奋人心( ) 一口同声( ) 兴高彩烈( ) 省吃检用( ) 不齿下问( ) 议论分分( ) 蜜不透风( ) 腾云架雾( ) 众星供月( ) 金壁辉煌( ) 4、联系学过的课文和已有的知识积累,认真填空。
①是 朝诗人 的作品,他被人们称作“ ”。
诗中他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将瀑布比作 和 。
我们还读过他写的《 》 、 《 》。
②被人们称为“”的是 朝诗人 。
本册教材所选的是他住在 时写的。
我能默写这四行诗句: , 。
, 。
③ “停车坐爱枫林晚,。
”这句诗选自《 》,“坐”的意思是 。
④ 年 月 日,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扎在宛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
从这里正式开始。
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⑤在本册的语文课本里,我们认识了不少值得我们学习的人,他们是—— 勇于献身的志愿军战士( );利用浮力捞铁牛的工程家( );关心灾区人民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善于思考和观察的昆虫学家( );饱受饥寒诚实善良的男孩( );胸有成竹的著名画家( )。
5、按提示改写句子。
① 我率先抛出了自己认为别具一格的问题。
(缩句) ② 他难道不像一个真正的守门员吗
(改成一般陈述句) ③ 总理始终牵挂着灾区人民的生活。
(改变词语的顺序,句子的意思不变) 6、。
①我的业余爱好是喜欢打乒乓球和集邮。
②我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③在新年联欢会上,同学们演唱了许多精彩的节目。
二、走进阅读。
野 鸭 一天,我在小山上散步,忽然看见在一束枯草旁边躺着一只野鸭。
起初,我以为这只野鸭是害怕被人发现,故意藏在那儿的,就用树枝轻轻地(拨、拔)了她一下,想叫她站起来,可是她却一动不动。
我觉得很奇怪,便弯下身仔细看,才发现她已经死了。
她身体的一侧微微向上翘起,脖子向前伸着,嘴张着,里面(赛、塞)满了雪。
她的翅膀(稍稍、捎捎)张开,一条腿伸向后面。
在她的腿跟前有两只蛋。
看见这两只蛋,我就把这只死鸭提起来。
果然,在她身子底下有一个巢,里面有十一只蛋,连同外面的两只,一共十三只。
我把她仔细地看了一遍,在她身上没有发现一处伤痕或(遭、糟)受暴力的迹象。
从她身上的各种情形来看,她是被冻死的。
虽然我看到的只是些表面现象,但是我还是毫不迟疑地做出这样的结论:她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同那场暴风雪进行一番殊死的斗争以后死去的。
我望着这只野鸭 思绪久久不能平静 我想 这种深沉的爱 多么感人肺腑啊 太阳已经落山了,我在地上挖了一个小小的坑,把野鸭放进去,用泥土把她埋起来,再用手帕把十三只蛋包好,向回家的路上走去。
(1)划去( )内不正确的字。
(2)给课文第五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课文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发现死鸭→猜测死因→掩埋死鸭。
其中的次要内容是 ,主要内容是 。
(4)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体现野鸭与暴风雪搏斗的词句,用“ ”画下来。
(5)任选一题做:①文中的人称本应用“它”来称呼野鸭,却用了“她”,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②从“我”掩埋野鸭,包好十三只蛋的动作,你体会到了什么
(6)你认为野鸭这样做值得吗
从野鸭身上你体会到什么
还有一卷 你看看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35分) 一、读拼音,规范地写词语。
(5分) lónɡzhào càn làn jūn yún mǐn jié miáo huì ( ) ( ) ( ) ( ) ( ) 二、用“ ”画出词语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3分) 气魄雄伟(pò bò) 供养不周(ɡōnɡ ɡònɡ) 白茫茫(mánɡ mán) 三、按要求将补充完整。
(5分)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字。
( )姿( )态 ( )日( )餐 架子( )足 同( )时刻 2、在括号里填上含动物名称的字。
如( )添翼 笨( )先飞 汗( )功劳 望女成( ) 四、按要求填成语。
(8分) 1、这场篮球比赛我们赢了
那一刻,同学们有的 ,有的 , 有的 ,这场面我终身难忘。
2、 的小强跟 的爷爷争辩起来,开始小强 ,经过爷爷的耐心说服,小强才 ,连说:“ ”。
五、将下面的对联或句子补充完整。
(3分) 1、四面荷花三面柳 2、莫以善小而不为, 。
3、雾锁山头山锁雾 六、按要求写句子。
(4分) 1、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用带点词语写一句话) 2、写一句你喜欢的格言,并写上作者的名字。
七、为本学期学过的景点写广告词。
(2分) 如:长城----不到长城非好汉。
颐和园--- --- 八、读句子填古诗。
(5分) 1、在欢送张民叔叔到英国学习的宴会上,爸爸拿起酒杯,吟起唐代诗人 的诗句“ , 。
” 2、这场篮球比赛还剩20秒就要结束了,我班还落后2分,眼看要输了。
这时侯,我班的8号将球运到3分线外,一投,中了。
真是 , 。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15分)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 踩上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
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塔石的时侯,动作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任人 ,它们联结着,联结着 ,也联结着乡亲美好的情感。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3分) 可能--( ) 故乡--( ) 假设--( )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理所当然”的意思。
(1分) “理所当然”的意思是 读了这个片段后,我知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还有 (1分 ) 3、“紧走搭石慢过桥” 是一句俗语。
我知道的俗语还有: (2分) 4、片段中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
请分别用“----”和“˜˜˜”在片段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2+2分) 5、文中最后一段的横线上还可以怎样说
请在文中写一写。
(1+1分) 6、读了这个片段后,我想对 “搭石”说: 我想对作者的乡亲们说: (2分) 二、阅读一文,回答问题。
(15分) 为 国 读 书 清晨,我在院子里玩,碰到邻居家的老爷爷,爷爷问我:“长大当什么
”我说:“当大富翁。
”爷爷又问:“为什么要当富翁
”我回答:“自己过得好,想要什么就可以买什么。
”爸爸没说话,一吃早饭就带我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一下车我看到正面墙上,镌刻着爷爷亲笔题写的馆名,门柱上镶嵌着江泽民总书记写的“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铜牌。
走进广场,中间是一座名为“倒下的三十万人”的抽象雕塑,东南角放飞着一群和平鸽,广场北侧是一组遇难者头颅、手臂等组成的大型雕塑。
陈列室旁边有个母亲的雕像,她的右手紧紧地握着拳头,眼睛瞪得大大的,好像喷着烈火;嘴巴张着,好像在痛苦地呼唤着她的孩子。
万人坑里埋着1937年12月中旬被日本鬼子杀害同胞的累累白骨,有的头颅上中了子弹,有的身上捅了刺刀,还有的肩膀上被钉了钉子……壁画上,日本鬼子的机枪疯狂地扫射着,一位妈妈死了,她的孩子爬在她身上哭喊:“妈妈,你快起来呀
”一件血迹斑斑、弹痕累累的破棉衣,好像还在流血呢…… 看了这些,爸爸说:“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会受制于人,你有什么感想
”我回答:“我明白了爸爸说的道理,我要为国读书,发奋学习,让我们的国家强大起来。
等长大了,先当科学家,搞发明创造;再当富翁,把财富投入国防,让老百姓过上安稳的好日子。
”爸爸夸我说得好。
他说:“不管长大干什么,心中要有国家,不能光想着自己。
”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2分) 具体--( ) 高兴--( ) 2、作者描写广场的顺序是: → → (3分) 3、在第3自然段中,用“---”画出一句能说明作者认真观察的句子。
(2分) 4、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这篇文章写了 的事。
(2分) 5、从“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会受制于人”这句话中,我体会到: (2分) 6、本文的题目《为国读书》跟本学期学过的课文《 》意思很相似。
(2分) 7、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作为青少年一代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
那么,你长大后想当什么呢
为什么
(2分) 我长大后想当 因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