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死了能用牺牲一词吗
中华民族从来不缺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英雄人物。
新中国后,更是涌现出一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舍生忘死,英勇牺牲的英雄人物。
在共和国60年甲子华诞到来之际,我们更应当缅怀这些为了共和国和人民利益英勇牺牲的烈士,歌颂他们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让我们所有的共和国儿女永远不要忘记他们,让他们永远铭刻在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下面就介绍建国后不同时期,为国家和人民牺牲的英雄人物的十大代表: 1、杨根思烈士 杨根思(1922~1950年11月29日),中共党员。
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
杨根思参加过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役战斗,多次荣立战功,是著名的战斗模范和爆破英雄,9月份刚出席过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受过等中央领导的接见。
这样残酷的战斗,他也是头一次经历。
他明白自己脚下这个阵地对于美国鬼子的重要性。
“不能把这个重要性让给美国鬼子。
除非他们踏着自己的尸体。
这没什么,上了阵地就没想过活着回去,现如今的中国人是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死也要站着死。
” 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地面和空中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锨展开拼杀。
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
最后全排只剩下两名伤员,所有的弹药全打光了。
增援部队尚在途中,美国鬼子又冲上来了。
负伤的杨根思平平静静地把最后一个炸药包放在自己跟前,平静地对那两个伤员说:“你们下去,把重机枪带下去,不能留给美国鬼子。
这是命令
”。
伤员哽咽着给杨根思行了个庄重的军礼,拖着重机枪爬下了阵地。
当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陆战第一师40多个美国鬼子冲了上来。
杨根思站起来一把拉着了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烟,杨根思大步向美国鬼子走去。
美国兵根本没想到这人是来拼命的,都没开枪,一个人嘛,能怎么样。
待到他走到跟前,才发现哧哧冒烟的导火索,哇的一声扭头想跑。
一声巨响。
他与40多个美国鬼子同归与尽,壮烈牺牲。
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命名他生前所在连为“杨根思连”。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杨根思,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特级英雄”称号——我军至今仅有杨根思和黄继光获得过这一级别的荣誉。
2、黄继光烈士 黄继光1930年11月20日出生,四川省中江县人。
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2年10月,黄继光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
战后,黄继光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称号。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壮举,激励和教育了几代人。
他那奋不顾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为人们所景仰,他的英雄事迹为人们所传颂。
1953年4月,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作为代表出席了全国妇女大会。
毛主席还请邓芳芝到中南海自己家中做客,表示了对英雄的敬意。
战役结束后,中朝两国战士在五圣山主峰背后一块高大的石壁上,刻下了黄继光的名字。
如今,上甘岭战役留在阵地上唯一的有形纪念物就是黄继光烈士纪念碑,这是根据金日成的指示建造的。
这块大理石纪念碑的旁边,保留着烈士用胸膛堵过的地堡枪眼。
战后美国军队将领不得不承认,有这样不怕死的人组成的军队是无法战胜的。
3、邱少云烈士 邱少云(1931-1952),四川铜梁人。
1952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2年10月11日在朝鲜反击敌占金化以西391高地的战斗中,他和500多战友奉命于夜间潜伏在距敌60米的山脚,待次日傍晚配合大部队发动进攻,以便突然袭击敌人。
12日12时左右,美军盲目发射燃烧弹,其中一发落在他潜伏点附近,草丛立即燃烧起来,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
邱少云身后就是一条水沟,只要他后退几步,就势一翻,就可在泥水里将火苗扑灭。
但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他放弃自救,咬紧牙关,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邱少云忍受着难以想像的肉体痛苦,咬着牙,把两手深深地插入泥土。
然后猛地抬起头来,用微弱的声音向离他最近的战友李士虎说:“胜利是我们的,但是我不能完成爆破任务了,这个任务交给你去完成吧
”说完,他又痛苦地把被烈火烧着的身体更紧地贴到地上,烈火烧了三十多分钟,一直到牺牲时,他也没动一下。
实践了他:“为了世界革命,为了战斗的胜利,我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
”的钢铁誓言。
我们的英雄邱少云就是这样地以超人的意志力,为祖国、为整体、为胜利而忍受了肉体的苦痛,以至到最后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
战后,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追授“模范青年团员”称号。
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他“一级英雄”称号。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在朝鲜邱少云牺牲的391高地,至今仍高高地耸立着一座石壁,上面镌刻着一行鲜艳夺目的红漆大字:“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 4、罗盛教 罗盛教1931年4月出生,1949年11月入伍,中共党员。
1952年1月,朝鲜少年崔莹在冰河上滑冰时,压碎冰块跌进冰窟。
正在石田里村练习投弹的罗盛教听到求救声后,边跑边脱下棉衣,跳进冰窟实施救助,反复几次将崔莹推出水面,因冰层太薄都失败,最后他使尽全力用头成功将崔莹顶出水面,自己却因体力耗尽壮烈牺牲。
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一级爱民模范”荣誉称号,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一级国际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将军亲自为罗盛教烈士纪念碑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都至今仍然保留有罗盛教村,村前的河流叫罗盛教河,村后的山叫罗盛教山,村庄的原名是石田里村,为纪念罗盛教而改名,并修建了罗盛教纪念亭。
5、 杨连弟 杨连弟(1919~1952),天津市北仓镇人。
1950年10月,杨连弟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铁道兵团第1师第1团第1连任副连长。
在朝鲜战场上,杨连弟率领部队身先士卒,在敌机的狂轰烂炸中,多次出色完成抢修铁路大桥的任务,有力地支援了朝鲜前线的战斗。
1951年7月,在抢修清川江大桥时,杨连弟带领一个排12次搭设浮桥,并创造出“钢轨架浮桥”的方法,保证了正常施工,使几次中断的大桥顺利通车。
1952年5月15日,杨连弟在清川江大桥冒着美军飞机的轰炸指挥连队架桥时,被敌机投下的定时炸弹弹片击中,光荣牺牲。
美军发言人在“绞杀战”失败后不 得不公开宣称:“坦率地说,我认为 他们是世界上最顽强的修筑铁路 的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他“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的光荣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各1枚。
他生前所在连队被命名为“杨连弟连”。
为纪念杨连弟,铁道部命名陇海铁路八号桥为“杨连弟桥“,并建立纪念碑。
6、向秀丽(女) 四十多年前,一位青年女工的名字传遍了全国,她就是为抢救国家财产,保护人民生命安全而牺牲的女英雄——向秀丽, 向秀丽(1933—1959),中共党员。
1958年12月13日夜晚,向秀丽在位于广州市下九路的广州何济公制药有限公司药厂化工车间里上夜班。
一瓶净重20公斤的无水酒精瓶突然失去平衡,滑落在地板上,无水酒精流了出来,并溅了向秀丽一身。
由于附近有10个制药用的正在燃烧的煤炉,煤炉的热辐射使酒精很快燃烧起来,并且随着酒精在地面流淌,火势在蔓延,扩展。
当时不远处还存放有60多公斤易燃爆炸物金属钠。
如果这些金属钠燃烧爆炸,那么将引起整个工厂及附近的民居、商铺遭受一场大火灾,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向秀丽立刻奋不顾身地和同伴们一起救火。
在向秀丽正全神贯注地扑火的时候,她的鞋子和裤子上都着了火,同伴蔡秋梅立即要冲上来扑打向秀丽身上的火苗,向秀丽把她一推,说:“不要管我,快叫人救火,快
”赤手空拳的向秀丽不顾个人安危,用身体和双手阻挡着流淌的酒精,为随后赶来灭火的工友赢得了时间。
烈火终于被扑灭了,一场火灾爆炸事故被制止了,工厂和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保住了。
而向秀丽却被大火严重烧伤80%,在抢救过程中她醒来的时候,首先竟问:“金属钠有没有爆炸
工厂有没有损失
工友有没有受伤
”由于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于1959年1月15日光荣牺牲,年仅26岁。
向秀丽牺牲的英雄行为打动了千百万人的心,也教育了亿万青少年,这是一个至今仍然让人动容落泪的故事。
1959年1月26日《人民日报》以向秀丽事迹写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编后语。
接着,《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崇高的品质、光辉的榜样———悼念和学习向秀丽同志》的社论。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林伯渠同志为向秀丽题诗写道:“磊落光明向秀丽,扶危定倾争毫厘,一身正比泰山重,风格如斯世所师。
”郭沫若作诗:“向秀丽同志,你全身都化为了光,你是英勇的献身精神的形象。
”全社会掀起了学习向秀丽精神的热潮。
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她为革命烈士,并将广州市下九路何济公药厂的楼宇命名为“秀丽楼”,让她的高尚精神世代相传。
向秀丽,这个飞身扑向火海抢救国家财产的青年英雄将永远定格在共和国的历史之中。
7、欧阳海烈士 欧阳海,1940年生,湖南桂阳县人,1959年3月应征入伍。
196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3年11月18日清晨,部队野营训练沿铁路行军,行至湖南省衡山车站南峡谷时,满载旅客北上的288次列车迎面急驶而来,驮着炮架的一匹军马猛然受惊,窜上铁道,横立双轨之间。
就在火车与惊马将要相撞的危急时刻,他奋不顾身,跃上铁路,拼尽全力将军马推出轨道,避免了一场列车脱轨的严重事故,保住了800多名旅客的生命和人民财产的安全,自己却被卷入列车下壮烈牺牲,年仅23岁。
清理英雄身旁的遗物时,在英雄的口袋发现了一一本被血渗透的笔记簿。
上面写着这样铿锵的语句:“即使有一天这个世界上没有了我,我也仍然衷心地相信:共产主义的理想必然胜利
一定会有更多觉醒了的人为它战斗
” 1964年3月19日 新华社发表朱德、董必武、贺龙、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罗瑞卿的题词,号召全军向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学习。
国防部命名他为“舍生忘死的英雄战士”,追记一等功,他生前所在班为“欧阳海班”。
8、 王杰烈士 王杰,1942年出生在山东省金乡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61年8月入伍,被分配到济南部队装甲兵某部工兵连。
他从“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行动实践自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誓言,“哪里有困难,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王杰。
”这是一连同志对王杰的评语。
1965年7月14日上午,王杰在邳县张楼公社帮助民兵地雷班进行军事训练。
当炸药包即将发生意外爆炸的危急关头,为保护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的生命安全,他毅然扑向炸药包,献出了23岁的年轻生命。
根据他生前愿望,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叶剑英、董必武亲笔为王杰题词。
主席的题词是:“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周恩来的题词是:“座座高山耸入云,我们施工为人民。
不怕施工苦和累,愿把青春献人民。
(录王杰诗)”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先后发出通知,号召全国军民向王杰学习。
1965年11月,国防部为其追记一级英模称号,并命名王杰生前所在班为“王杰班”。
1968年,英雄的故乡——金乡县花鼓村改名为“王杰村”,并修建王杰烈士纪念馆,让子孙后代都由于铭记烈士英雄事迹。
9、李海欣烈士 李海欣,1962年8月出生,1981年1月入伍。
收复老山的战争中,代理排长李海欣率领战士,克服重重困难,坚守142号高地五十五昼夜。
特别是在七月十二日的防御战斗中,指挥十四名战士,同多我十倍之战浴血奋战,在其火力支援下,越军以2个加强连分3路向142号高地攻击。
冲在前面的越军连续投掷炸药包,其中20余人趁爆炸时烟雾跃入堑壕,他带领战士与敌人搏斗,此时,他已中弹,忍痛按响了一枚枚定向地雷,炸药包在他身边爆炸,英勇牺牲。
在李海欣英勇献身精神鼓舞下,全排勇士抗击了20倍于已之敌的打退敌人6次进攻,毙敌上百名,牢牢守住了阵地。
1984年9月,中央军委追授李海欣“战斗英雄”光荣称号。
他和战友们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的祖国领土,被命名为“李海欣高地”。
10、武文斌烈士 武文斌(1982-2008)河南省邓州市人。
2002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71282部队(铁军)炮兵指挥连实习士官。
2008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武文斌割破手指写下请战书,坚决要求上前线,并说服未婚妻推迟婚礼,义无反顾奔赴灾区。
武文斌当时不是党员,但时时处处按党员标准要求自己。
抗震救灾期间,连队组织的所有党员突击队,他都坚决要求参加,始终站在了党员的队伍里,抢险救人、转移群众、灾后重建他都冲在第一线。
5月17日,具有军事地形学专长的武文斌被抽调到先遣队,担负前往汶川县三江乡展开搜救和转移重伤员的探路任务。
由于道路严重被毁,山体滑坡,判定方位、选择开进路线异常困难。
他凭着过硬的专业技能,引导救援官兵以最快速度翻越3座高山,在第一时间把部队安全带到指定地域,为抢救伤员、转移群众赢得了宝贵时间。
武文斌始终以“铁军”精神激励自己,在心中默默践行“多干一点,再多干一点”的诺言,连续奋战32天,因长时间过度劳累突发肺血管破裂出血,经抢救无效光荣牺牲,年仅26岁。
为了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在32天的奋战中,这个出生于80后的年青战士,几乎没有过停歇,最后,他告别了他所眷恋的土地,却把一个英雄的名字,永远写在了人民的心间。
为此,武文斌牺牲后,数十万群众自发的为这位80后的英雄战士送别。
2008年,他被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英雄战士”荣誉称号,所在集团军党委批准他为革命烈士,追记一等功,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号召全军向他学习
普通人牺牲能评烈士吗
烈士就是指那革命斗争卫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争取数人的合法正当利益而壮烈牺牲的人员。
自古以来,不少忠肝义胆的人为了正义,为了民族,为了国家,舍身取义,他们的义举也永远在人民的心中,流芳百世。
如果普通人能做到上述也是可以的。
形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诗句有哪些
1.春蚕到死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时难别亦难》唐李商隐译文:春蚕一直到死吐丝,蜡烛烧成灰才停止滴泪。
人们生动地把教师比作“春蚕”,是对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品质给予的高度评价。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白马篇》三国曹植译文: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
意思是为国献身,去血洒疆场,赢得胜利与自由的荣光
3.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
——《太息》宋陆游译文:我平生的意志如铁石般坚硬,就是要将家庭置之脑后,一心建功报国。
4.烈士不忘死,所死在忠贞。
——《韦道安(道安尝佐张建封于徐州,及军乱而道安自杀)》唐柳宗元译文:刚正的义士不会忘记死的,但是死,是死在忠贞不屈上。
5.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出塞》清徐锡麟译文:只知道要为国家(的利益)在战场上战斗到死,哪里需要使用马的毛皮把自己的尸体裹住运回去呢。
6.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病起书怀》宋陆游译文:即使官位卑微,我也不敢忘记为国为民担忧;即使事情已经商定,也要等到有了结果才能完全下结论。
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二首·其一》唐王昌龄译文:只要龙城的飞军李广驻守,敌人的战马就无法越过阴山。
8.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唐杜甫译文: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9.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感遇诗三十八首》唐陈子昂译文:高尚的人,不追求一己之利,他所关心、济助的是普天下的老百姓。
10.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秋瑾译文:就算是拼得十万将士抛头颅洒热血,也要让这颠倒的乾坤大地拼力挽救回正轨。
形容自己可以为别人而牺牲性命的之诗句
文天祥的《过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星。
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丹心”是指赤红炽热的心,一般以“碧血丹心”来形容为国尽忠的人。
“汗青”是指历史典籍。
古时在未有纸的发明之前,要记录军国大事,便只能刻写在竹简之上;但必须先用火把竹简中的水分蒸发出来,这样才方便刻写,并可防虫蛀;后人据此引申,把记载历史的典籍统称为“汗青”。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
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岳飞、文天祥、史可法及谭嗣同均是为国为民而肯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其壮烈情怀均与这两句诗的诗意吻合,那到底这两句诗是谁人手笔呢
南宋末年,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元军俘虏,并被带往北方囚禁,途中经过零丁洋,便写了“过零丁洋”诗来抒发国破家亡的抑郁。
其诗的下半阙如下———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其后,文天祥始终不被任何威迫利诱打动,慷慨赴义
为什么爱国者总说为国牺牲,不提为国杀人
张自忠张自忠:第一名将。
第33集团军总司令。
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
同时还因为他是抗战时期牺牲的我军最高将领(李家钰牺牲得晚于张)。
但最主要的,是因为人们对张自忠悲剧经历的同情,这样一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爱国者却曾被误认为汉奸而人人喊打,简直是奇耻大辱。
最后张自忠为这件耻辱主动选择了牺牲,以生命的代价表达自己的清白,真正是悲剧英雄 抗日战争中以上将集团军总司令身份为国捐躯的惟一一人,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所有牺牲军人中军衔最高之人———张自忠
描写爱国精神的词语
1、楚囊之情:指爱国之情。
2、赤胆忠心:形容十分忠诚。
3、于家为国:为国家为人民。
4、为国尽忠:永远忠诚于国家。
5、为国捐躯:为国家牺牲生命。
6、国而忘家:指为国事而忘其家。
7、护国佑民:扞卫国家,保护人民。
8、国尔忘家:一心为国,不顾家庭。
9、忠肝义胆:忠心耿耿,仗义行事。
10、忠君报国:忠于君主,报效国家。
11、赴汤蹈火: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12、舍身为国:为国家牺牲自己的生命。
13、富国强兵: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
14、杀身报国:不惜牺牲生命来报答国家。
15、治国安邦: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安定。
16、保国安民:保卫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
17、以身殉国:忠于自己的国家而献出生命。
18、精忠报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19、忠心耿耿:忠诚的样子。
形容非常忠诚。
20、乃心王室:本意是忠于朝廷,后比喻爱国。
21、祖逖之誓:指晋代志士祖逖毅然立誓之事。
22、碧血丹心:形容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烈士。
23、破家为国:为了国家,不惜损毁自己的家庭。
24、见危授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25、相忍为国: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作一定的让步。
26、忧国忘家:因忧虑国事而不考虑自己的家事。
27、光复旧物:指收复曾被敌人侵占的祖国山河。
28、相忍为国: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作一定的让步。
29、济世爱民:指具有治理国家,经世济民的才能。
30、浩气长存:形容一种刚直正大的精神永远长存。
31、毁家纾难: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
32、救亡图存:拯救国家的危亡,谋求国家的生存。
33、忧国忧民: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34、浩气长存:刚直正大的精神浩然之气永远长存。
35、光荣就义:为正义事业而被敌人残杀就义之日。
36、美人香草: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37、徇国忘身:为国尽忠而将个人得失安危置之度外。
38、尽忠报国:为国家竭尽忠贞,不惜牺牲一切报效国家。
39、以身许国:把身体献给国家。
指尽忠报国,临难不顾。
40、存亡继绝:恢复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了的贵族世家。
41、气壮山河: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4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43、爱国一家:凡是热爱祖国的人都不分彼此,看成是一家人。
44、殉节报国:为了气节而死,用这种方式报答所忠于的国家。
45、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
也形容非常忠诚。
46、忠贞不贰:忠诚坚定,永不改变。
也指下属对上层十分忠心。
47、赤心报国:旧指为帝王尽忠效劳。
现亦形容赤胆忠心,为国效力。
4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49、忠心义胆:忠心耿耿,仗义行事。
50、仁人志士: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
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