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介绍一下头韵
一、二人爱情起缘于美好的邂逅。
,赵明诚与李清照从兄李迥游玩,在元宵节相国寺赏花灯时与照相识。
赵明诚早就读过李清照的诗词,本已赞赏不已,此时一见,便产生了爱慕之意。
赵明诚回去后,便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的字谜方式,委婉地向父亲谈及此事。
赵挺之恍然大悟,便派人去向李清照求亲。
二、两人婚后相敬如宾。
婚后二人感情和谐,以收集金石字画作趣。
后因政治因素,赵氏亲属被迫隐居乡里,赵明诚和李清照来到青州定居下来。
赵家由显贵变成了普通百姓,对他们而言,却是因祸得福。
他们把全部的精力都投放在金石、字画和古玩上。
赵氏夫妇每得一本奇书,便共同勘校,整理题签,得搭配书画器物,便仔细把玩,互相给予评价。
同时,夫妇二人在饭后还时常坐在归来堂中烹茶。
两人指着满屋的书籍互相拷问对方,猜中的人先饮茶。
以此为乐。
一次,赵明诚出外未归,李清照曾作《醉花阴》一词寄给丈夫告知自己的心情,赵明诚读后,赞叹不已。
却又想胜之,便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天,最后得与词五十首,中夹杂李清照的词。
叫人评鉴,友人陆德夫品味后说:“只三句绝佳。
”赵明诚忙问是哪三句,陆德夫回答后,赵明诚不禁哑然。
原来正是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由此更钦佩妻子的才学。
三、两人感情起了裂痕。
赵明诚只做了一年的江宁知府便因为失职而罢了官。
建炎三年(1129)二月,御营统治官王亦叛乱,此事被下属察觉,并做了汇报,当其并没有把它放在心上,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下属自行布阵,在夜晚之时,成功击败王亦。
天亮时,下属前去找寻赵明诚。
却发现他早就利用绳子从城墙上逃跑了。
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
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四、美满姻缘落幕。
1129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
行致乌江,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
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就吟诵出了《夏日绝句》。
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
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发作而亡。
同年,赵明诚病卒于建康(南京),一段将近三十年的美满姻缘就此落幕。
第六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试题和答案
第三届中学生古诗读大赛决赛试题及答案(A一、题(20分,每题1分)1.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作者张九龄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登高》中的名句。
请问“登高”是我国哪一传统节庆中的习俗
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重阳节3.“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选自哪个作品:A.《采桑子》 B.《天仙子》 C.《生查子》 D.《鬼谷子》4.“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诗句将什么比作花
A.荣誉 B.盛装 C.光阴 D.女子5.“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中的“三山”是指:A.蓬莱、峨眉、方丈 B.蓬莱、方丈、瀛洲C.瀛洲、峨眉、九华 D.峨眉、方丈、九华6.《书愤》的作者是:A.王维 B.杨万里 C.陆游 D.杜甫7.“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作者与另三位北宋文学家同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他们是:A.黄庭坚、秦观、张耒、张先 B.秦观、张耒、杨万里、张先C.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D.黄庭坚、晁补之、杨万里、张先8.李商隐在《无题》中写道:“走马兰台类转蓬”,其中“兰台”是指:A.中书省的别称 B.尚书省的别称 C.枢密院的别称 D.秘书省的别称9.“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出自下列哪首诗词
A.《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B.《早寒有怀》C.《月夜忆舍弟》 D.《离思五首》10.李清照《夏日绝句》中“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写的是项羽乌江自刎,请问“乌江”在今天下面的哪个地点
A.河南境内 B.湖南境内 C.安徽境内 D.山东境内11.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作者是:A.李商隐 B.秦观 C.周邦彦 D.元稹12.“君看一叶舟,出没xx里”,其中“xx”两字为:A.风波 B.风雪 C.风雨 D.风浪13.“怕有渔郎来问津”中的“津”解释为:A.大海 B.渡口 C.湖泊 D.道路14.《狱中赠邹容》的作者是:A.康有为 B.梁启超 C.章炳麟 D.顾炎武15.“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出自下列哪篇诗文
A.《浣溪沙》 B.《雨晴》 C.《谒金门》 D.《定风波》16.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号”是:A.六一居士 B.易安居士 C.青莲居士 D.东坡居士17.“昨夜星辰昨夜风”的下一句是:A.心有灵犀一点通 B.走马兰台类转蓬 C.分曹射覆蜡灯红 D.画楼西畔桂堂东18.“莫谴纷纷点翠苔”中的“翠苔”是指:A.草地 B.苔藓 C.浮萍 D.爬山虎19.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最后一句是:A. 断肠人在天涯 B.月是故乡明 C.愁见河桥酒幔青 D.独怆然而涕下20.“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写的是下列哪位历史人物:A.曹操 B.周瑜 C.诸葛亮 D.刘备二、选择填空题(12分,每题2分)21.赠范晔 陆 凯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 )。
(柳 花 春 叶 梅)22.山中杂诗 吴 均山际见来烟,竹中( )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窥 看 见 望 瞻)23.不见梅花 陈与义荆楚岁时经尽,今年不见梅花。
想得苍烟玉立,都( )江上人家。
(长 在 开 藏 住)24.过香积寺 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 )危石,日色( )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响 撞 咽 轻 轰)(暖 照 盖 染 冷)25.三台春曲 许 棐昨夜微风细雨,今朝薄雾( )寒。
檐外一声啼鸟,报知花柳平安。
(晓 清 风 轻 淡)26.渔歌子 刘 基钓得鳊鱼不卖钱,瓷瓯引满看青天。
芳树下,夕阳边,睡觉芦花( )满船。
(吹 雪 积 落 铺)注:瓷瓯引满:斟满一瓷瓯酒。
瓷瓯,一种酒杯。
睡觉:一觉醒来。
三、根据要求填空(10分,每题2分)27.江上即事 郭 武绿水桥边酒家,白鸥沙上渔家。
山前山后( )雨,江北江南落花。
(在括号里填入一个表示季节的字。
)28.农家六言 杨万里插秧已盖田面,疏苗犹( )水光。
白鸥飞处极浦,黄犊归时夕阳(在括号里填入一个拟人化的动词。
)29.劳劳亭 李 白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 )。
(在括号里填入一个表示颜色的字。
)30.如梦令 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 )红( )
(在括号里分别填入一个拟人化的形容词。
)31.秋 夜 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请从三、四句中各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四、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题目(12分,每小题2分)鼠好夜窃粟。
有人置粟于盎,鼠恣啮,且呼群类入焉。
月余,粟且尽,主人患之。
人教以术,乃以糠易粟,浮水面。
是夜,鼠复来,欣欣然入,不意咸溺死。
结合文章的内容,解释加点的词语32.有人置粟于盎( )33.鼠恣啮( )34.人教以术( )35.乃以糠易粟(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36.月余,粟且尽,主人患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7.是夜,鼠复来,欣欣然入,不意咸溺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题目(30分,每小题2分)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
尝学于曾子,事鲁君。
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
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鲁卒以为将。
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
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
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
’遂事曾子。
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
曾子薄之,而与起绝。
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
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
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
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
”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
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
”母曰:“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是以哭之。
”解释加点的字(16分)38.鲁欲将吴起( )39.吴起於是欲就名( )40.曾子薄之,而与起绝( )41.鲁君疑之,谢吴起( )42.以明不与齐也( )43.游仕不遂( )44.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45.是以哭之( )46.吴起对“鲁君”的“疑之”采用了什么方法来解决
(2分)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________________ 。
(不得超过4字)47.鲁君在鲁人“恶吴起”后采用了什么方法来解决
(2分)鲁君疑之,谢吴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得超过4字)鲁人(第二段)与魏国大臣李克(第三段)都对吴起作了评价,从评价的目的看有什么不同
请各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48.鲁人的评价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9.李克的评价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50.吴起为士兵吸毒疗伤,而这位士兵的母亲却认为:儿子被“吮”后将“不知其死所矣”。
这位母亲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请在下面的格子里填上一句俗语。
因为当时的人们崇尚“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4分)51.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题目(12分,每小题2分)景公饮酒,夜移于晏子,前驱款门曰:“君至
”晏子被元端,立于门曰:“诸侯得微①有故乎
国家得微有事乎
君何为非时而夜辱②
”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夫子乐之。
”晏子对曰:“夫布荐席,陈盅簋③者,有人,臣不敢与焉。
”公曰:“移于司马穰苴之家。
”前驱款门,曰:“君至
”穰苴介胄操戈立于门曰:“诸侯得微有兵乎
大臣得微有叛乎
君何为非时而夜辱
”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将军乐之。
”穰苴对曰:“夫布荐席,陈盅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
”公曰:“移于梁丘据之家。
”前驱款门,曰:“君至
”梁丘据左操瑟,右挈竽,行歌而出。
公曰:“乐哉
今夕吾饮也。
微此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
” (《晏子春秋》)注:①得微:恐怕,莫非。
②辱:委屈(你来)。
③盅簋:摆设宴席的器皿。
晏子、司马穰苴和梁丘据在被景公邀请夜饮时,三人各有怎样的表现
请在文章中摘录写三人表现的词句。
(6分)53.晏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4.司马穰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5.梁丘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晏子和司马穰苴向景公的发问,可以判断他们两人各自怎样的身份
(6分)晏子:“诸侯得微有故乎
国家得微有事乎
”;司马穰苴:“诸侯得微有兵乎
大臣得微有叛乎
”56.晏子:__________________57.司马穰苴:__________________七、根据要求回答问题(8分,每题4分)绝 句 杜 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8、请从“声”和“色”两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此诗的文字(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9、默写的任何一首旧体诗词(4分,错1字扣1分,扣满4分为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16分,每题2分)寒山寺建于南梁,唐时因寒山、拾得二僧居此而得名。
得名并不等于出名,寒山、拾得在佛教中虽然也有地位,但寒山寺的名扬四海却是因为张继写的那首七绝:“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凡是文化者无不知晓,写得通俗易懂,意境优美,朴实自然。
收进了《唐诗三百首》,也收进了许多教科书。
读过这首诗的人就知道了姑苏城外有座寒山寺,来到苏州后就想到此一游,天长日久,代代相传,使得寒山寺成了旅游的热点。
随着旅游事业的日益发展,这寒山寺还会变得更热,从经济上来看简直是一个跨国的大企业,这种企业还无须承担任何风险,只须完善防雷和防火的设备。
枫桥镇上那些开饭店的,开茶馆的,卖工艺品的,卖石砚的,卖拓碑的,开出租车的,蹬三轮车的……都得感谢张继老爷爷,他不仅是个诗人,而且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他养活了我们这些日益增多的人口。
文化人也因此而扬眉吐气了,别以为“___A___”,这文章拐弯抹角地也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世界上没有一个大腕可以开创像寒山寺之类的 “企业”,可以世世代代养活这么多的人口。
何止一个寒山寺呀,“不识庐山真面目,( )”,庐山名声大振了;“(),轻舟已过万重山”,长江三峡成了历代人们向往的旅游点。
名山大川如果没有那么几句诗文来渲染的话,那无限的风光也只能藏在深山老林里。
“山不在高,有文则灵”。
远的不说了,就说近的“老舍茶馆”、“咸亨酒店”。
鲁迅与老舍可算是泽及乡梓了,特别是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这个被人打断了腿的穷酸货却为他的子孙后代带来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
“___B___”
不然,即使单纯地从经济角度看,书生也是有用的,只是知识有时候不能立竿见影而已。
“__C__”,书生们又何必汲汲于眼前,大可不必在孔方兄的面前低声下气,你手里的笔是一根巨大的杠杆,是可以把一座山托起来的
你手里的笔是一根魔棒,它可以化作一道长桥,一座比枫桥更硕大无比的长桥,让你的后来者从这座桥上走向精神和物质都很丰富的明天
大可不必看见人家有了汽车洋房心里就酸溜溜的,更不可因此而弃笔。
(《寒山一得》)60、下面三句诗文是从原文的ABC三处抽出来的,结合文章的意思,你认为应该选择怎样的诗句填入原文的横线上
(6分)(1)文章千古事 (2)乱世文章不值钱 (3)百无一用是书生A( ) B( ) C( )61、在文章的括号里填入相应的诗句。
(4分)不识庐山真面目,( )( ),轻舟已过万重山62、根据文章的意思,请为下面的内容再续写一个句子。
要求与文章的样式相同。
(6分)“不识庐山真面目,( )”,庐山名声大振了;“(),轻舟已过万重山”,长江三峡成了历代人们向往的旅游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附加题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0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来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简述理由。
(比少于5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选择题(20分,每题1分)1 B、2 D、3 B、4 C、5 B、6 C、7 C、8 D、9 A、10 C、11 D、12 A、13 B、14 C、15 D、16 B、17 D、18 A、19 D、20 C二、选择填空题(12分,每题2分)21春、22窥、23藏、24咽冷、25轻、26雪三、根据要求填空(10分,每题2分)27春、28逗、29青、30肥瘦、31凉缺四、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题目(12分,每小题2分)32.缸 33.吃 34.方法 35.换36.一个多月后,米都快被老鼠吃完了,主人对此感到忧虑。
37.这天晚上,老鼠又来了,非常高兴地跳入米缸,没料到全都溺水而死。
五、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题目(30分,每小题2分)38.让……做将 39.成就 40.轻视 41.辞退42、结交、帮助 43、成 44、脚后跟 45、因此46.杀妻求将 47.鲁君拒起48.鲁人评价的目的是想让鲁君罢免(不任用)49.吴起;魏国大臣李克评价的目的是想让魏文侯任用有带兵打仗才能的吴起。
(意思对即可)50.士为知己者死51.吴起于是到了鲁国,学习兵法来为鲁君效劳。
52、士兵中有人生了疽疮,吴起用嘴为士兵吸脓血。
六、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题目(30分,每小题2分)53.被元端,立于门54、介胄操戈立于门55、左操瑟,右挈竽,行歌而出。
56、晏子的身份是主管政事的官员(意思对即可)57.司马穰苴的身份是主管军政的官员(意思对即可)(重点理解的词语是“故”:指外交方面的事情;“事”:指国家的重大事情;“兵”:指军事行动方面的事情;“叛”:指大臣内部叛乱的事情)七、根据要求回答问题(8分,每题4分)58、(参考答案)首句写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
“翠”是新绿,“翠柳”是柳枝刚抽嫩芽,是初春的色彩。
“两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
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
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
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
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59、错1字扣1分,扣满4分为止。
八、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16分,每题2分)60、A(2) B(3) C(1)61、只缘身在此山中;两岸猿声啼不住62、略附加题参考答案:“失”有迷茫的感觉,给人无尽的想象;“阔”的感觉更加真实,是对实际的描写。
(言之成理即可
第六届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的25~55(初中),高分悬赏100
25崔篆平反 东汉王莽时,政治腐败,不少官吏残暴无道,遍地冤狱林立。
琢郡崔篆出任建新大尹,他在巡视各县时看到牢狱人满为患,忍不住流泪叹道:“刑罚无度,陷民于阱。
百姓何罪,遭此苦难
”于是不顾个人安危,主动揽下干系,为百姓平反,先后拯救了2000多人。
他的僚属们都十分害怕,纷纷叩头求他不要这样做。
崔篆慨然日:“如果杀了我一人而能救出2000多人,这是我的心愿啊
我有什么遗憾的呢
” 26蛇衔草 从前有一位姓田的人,看到有条蛇受伤了。
另外有一条蛇,衔来草放到它生的疮上,几日后受伤的蛇好了,走了。
姓田的人拿来这种草剩下的叶子治疗人生的疮,都治好了。
人们本来不知道这种草的名字,就把“蛇衔”作为它的名字了。
《抱朴子》中说:蛇衔草可以把自己断的手指重新接好,和没断之前一样。
”是这样的。
27.陈遗至孝 吴郡人陈遗,在家里非常孝顺。
他母亲喜欢吃锅巴,陈遗在郡里做主簿的时候,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逢煮饭,就把锅巴储存起来,等到回家,就带给母亲。
后来遇上孙恩贼兵侵入吴郡,内史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
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
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打败了,军队溃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泽地带,没有吃的,多数人饿死了,唯独陈遗靠锅巴活了下来。
当时人们认为这是对他纯厚的孝心的报应。
28晏子答梁丘据 梁丘据死了,齐景公召见晏子并告诉他说:“梁丘据对我既忠又热爱,我打算让他的丧事办得丰裕些,让他的坟墓建得高大些。
”晏了说:“请问梁丘据对您的忠诚和热爱的表现,能说给我听听吗
”齐景公说:“我喜好的玩物,主管的官员没能够为我备办好,而梁丘据把他自己拥有的玩物供我享用,因此知道他忠诚。
每每刮风下雨,夜间找他,他一定问候好,因此我知道他热爱我。
”晏子说:“我应对(您的话),就会获罪;不应对,就没有用来事奉君王您的,怎敢不应对呢
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臣子(的心思)专门用在他的君王身上,叫做不忠;儿子(的心思)专门用在他的父亲身上,叫做不孝。
事奉君王的原则是,劝导君王亲近父兄,对群臣以礼相待,对百姓施加恩惠,对诸侯讲信用,这叫做忠。
做儿子的原则是,要钟爱他的兄弟,(把这种爱心)施加到他的父辈身上,对子侄们慈爱仁惠,对朋友诚实守信,这叫做孝。
如今四境以内的人民,都是君王您的臣子,可是只有梁丘据竭尽全力爱护您,为什么爱您的人这样少呢
四境以内的财富,都是您所拥有的,却只有梁丘据用他的私财对您尽忠,为什么尽忠的人这样少呢
梁丘据阻塞群臣,蒙蔽君王,恐怕太厉害了吧
”齐景公说:“好啊
没有你,我不知道梁丘据达到这样的地步了。
”于是停止了候选高大坟墓的劳役,废除了厚葬的命令,让主管的官员住所法制各负其责,让君臣指出君王的过失进行谏诤。
因此官员没有无法运用的法律重要讲话,臣子没有难以表达的忠诚,而百姓非常高兴。
如何看风水
俗话说,一等风水看星斗, 二等风水看水口等风水走。
看风水有几点,1·方向2·摆设或格局3·解决方案星斗说的不是夜观天象,而是九宫星图也被称为九宫飞星水口说的是沙水分布,不是进出流水的满山走说的也不是非得去山上走,而是只看地面格局风水是体系复杂但是应用简单的一门易经学术。
学习风水可以从九宫八卦 五行 卦义入手。
有效学习能力达标七年级 语文
一、常见问题: 每一次的试卷分析,阅读理解题总是学生失分最高的部分,是学生语文能力中的薄弱环节。
日常的周周练、月考等测评,发现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日常词语积累不足。
阅读题中的基础知识部分失分高,如看拼音写汉字题得分率低,“舀”、“诘”日常使用频率不高,学生对之生疏。
又如对文本中词语确切含义的理解欠精准,答题往往不够理想。
2.审题能力薄弱,理解分析能力差。
主要表现在解题时容易脱离阅读文本,不能从文章整体来感受领悟。
学生的思考常常浮于表面,回答或以偏概全,或归纳不全,或认知错误。
这类题目的思考其实是建立在对全篇内容与感情的理解上的,而学生欠缺的就是对于文本的“沉浸”,因而在阐述时就难以说到点子上,。
二、改进措施: 提升阅读能力,需要“量”与“质”并重。
一定“量”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质”的提升则需要我们全身心的投入,要思考,要总结。
1、读思结合,注重感悟。
“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与运用。
”“语文学习具有情感体验与感悟的特点。
”“的作者从一件往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成为一笔财富,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生活中要有感悟,要善于从事件中悟到道理。
善于感悟能使人变得聪明起来。
”总之,语文阅读离不开感悟。
平时,在课堂上可以对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好的结构写法等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品评赏析,在品赏过程中,进行“反刍”式的咀嚼阅读,这样,知道文章写什么的基础上,又上升到了更深层的思考:作者“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
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更好感悟语言的表达方法规律,更好地提高文本的阅读质量,丰富自身的语言积累。
而且,在潜意识里对遣词造句要反复推敲的重要性也能有所认识。
2、拓展阅读,锤炼能力。
当然,阅读能力的形成必须依赖较宽的阅读面,仅靠课本上的几十篇文章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拓展阅读也应引起重视。
中对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7—9年级要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读两三部名著。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作出自己的评价。
”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相当的比重。
确实,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进而提高,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一是在课堂内按照老师的安排有计划地安排精读;二是搞好课外阅览,对学校的图书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扩大阅读量;提倡利用相对较空闲的双休日多开展课外阅读,看“闲书”、“杂书”,借此拓宽语文知识面、提高阅读理解,“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3、加强实践,提炼方法。
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顺藤摸瓜”——在原文中找线索,找答案。
比如,整体感知类的题目,常常要求学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或者“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等问题。
做此类题,答题时应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看标题,二看开头、结尾,三找议论、抒情的语句。
这些常用的方法和思路一定要学生熟记于心。
再比如,学生们认为最难回答的“理解句子含义及作用”这一类题目,可这样作答:先观察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语境,抓住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意。
此类题目考查的大多是那些在文章表达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或是一些运用比喻、反问修辞手法的句子,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点是做好此类题目的要诀。
提升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贵在坚持。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是平时阅读训练的核心目标。
只要有恒心,有细心,提升阅读能力就肯定有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