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形容自己的内心世界
可以用动作描写表达,例如:我的双手不停地拧着衣角……
关于表面开心 内心世界不好的句子
1.清风飘过,我望着曾经鲜红的玫瑰傻笑。
2.海绵宝宝,如果他还能像你一样对我笑就好了。
3.派大星你不是要娶你的海绵宝宝么,难道是假的。
4.越看世间的美好,我就越是想笑自己的傻。
形容内心世界的词语
惊讶:舌挢不下 目瞪口呆 瞠目结舌 大吃一惊 大惊失色 惊愕失色 惊慌失措 惊耳骇木 惊魂不定 惊悸不安 心寒:失望 痛心 胆落 提心吊胆
形容内心痛苦的句子
内介:《水浒传》的艺术要放到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过程中才能看得清 第一题是人物描写。
这是小说创作的中心问题,情节再吸引人,如果人物没有血肉,没有生命,就不是好的小说。
塑造英雄群像,人物的理想化,传奇色彩等,这些和《三国演义》是相同的。
其一,是人物性格的多侧面和具有比较复杂的内涵。
《三国演义》的人物比较平面,除个别的人物如曹操,具有看似矛盾的较复杂的性格内容外,其他人物的性格内容都比较简单和单一,而《水浒传》的人物就要复杂得多,最突出的是写英雄人物而不避讳写他们的缺点,而写缺点却又并不影响将他们塑造成高大的英雄形象,相反却显得更加真实,更加血肉丰满。
如林冲、武松等人都是如此。
其二、与此相联系的是,《水浒传》人物的思想性格不仅具有理想化、带有传奇色彩的一面,更有贴近生活、具有普通的平凡人品格的另一面。
因此《水浒传》的英雄人物不是神而是人,读者感到亲切,容易接受。
这是《水浒传》的现实主义艺术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其三、《三国演义》人物的性格定型化,看不出同生活环境的联系,性格没有发展变化,而《水浒传》的人物性格却同人物的出身、遭遇、具体的生活环境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能随着生活遭遇的变化而发展变化。
这一点林冲性格的转变表现得非常突出。
第二个问题谈谈细节描写。
细节是生活的血肉,也是小说艺术的血肉。
《三国演义》中也有细节描写,但比较少,比较简单,也缺乏丰富的内容,而《水浒传》的细节描写则要丰富、细腻得多,而且能充分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拟通过《水浒传》中两个人们熟知的精彩片断《武松打虎》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全文) 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文学馆。
说到《水浒传》艺术上的成功,就离不开要谈《水浒传》的人物塑造、离不开说一百单八将,这组人物群像都或多或少地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有的人物特别富有人性的姿彩和人性的光华,像林冲、武松,我们一提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活托托的一个林冲形象便如在目前。
今天呢,我为大家请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周先慎教授,请他为我们讲——从林冲谈《水浒传》的人物描写,大家欢迎。
大家知道,小说艺术创造的中心是人物形象。
这个小说有情节、有构思,但是你的情节再生动、再曲折、再吸引人,但是你的人物写得不好,没有血肉,苍白干瘪,那么这个作品是不能算成功的。
我们古代的几部小说名著,都是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像《三国演义》、《水浒传》里边那些主要人物都是家喻户晓,长期活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当中。
所以这个人物形象的成功是小说艺术成功的关键。
那么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就是怎么样反映这个现实生活,怎么样把生活反映得更加真实、更加能够为读者所理解、所接受。
那么中国古典小说的现实主义艺术,有一个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这个发展、成熟的过程,也跟人物形象的塑造分不开。
所以我想先谈第一点,以林冲为例,谈《水浒传》在人物塑造上的现实主义艺术。
它的特点就是从生活出发,从生活里边来。
人物有什么性格特点,这个特点后来有什么变化,都是从生活里边来的,都有他的出身、生活遭遇,他生活的具体环境,有根有据,所以就令人信服。
大家看了《水浒传》以后,林冲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
一出场,这个大家要注意,要充分地理想化的话,那么一开始,写一个正面的英雄人物,一开始就要写他的优点。
但是《水浒传》不一样,《水浒传》人物出场,林冲在《水浒传》里边是个响当当的英雄,了不起,作者是热烈地歌颂他的。
可是一出场就写他的弱点,写他性格里边的弱点,不好的一面,就是能忍。
你想想看,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军官妻子,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奇耻大辱,不能忍受的。
所以他非常气愤地去了以后,他把这个人、把调戏他妻子的人肩胛扳过来。
这个地方有一句描写非常精彩,怎么写的呢
就是“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
“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非常值得注意,这不是简单的、一般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而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内心世界。
所以小说写林冲怒气未消,知道以后,扳过来,先自手软了。
但是“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
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这口气。
这个小说写得非常好,因为刚刚认识鲁智深,大家好武,而且讲义气,新认识的结义兄弟。
鲁智深就带着一帮泼皮来帮他打,结果鲁智深来了以后,他把高衙内放走了。
但是鲁智深就不买账,鲁智深怎么说呢
有一段话是响当当的,跟林冲形成鲜明的对比。
他说“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我不怕。
他说“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去了。
”你看,一个是忍辱怕事;一个是疾恶如仇。
一个是自己受侮辱、受压迫不敢反抗;一个是看见自己的朋友受压迫,就不能忍受,这两个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另外《水浒传》不只是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有生活的依据,而且能够随着生活矛盾的发展,他的性格要产生变化。
《水浒传》写林冲的性格转变,写得非常出色,有根有据。
他为什么要变化
什么时候变化
都是从生活出发,这是《水浒传》的现实主义。
林冲上山的过程就是从能忍到不能忍、从懦弱到坚强、从屈辱到反抗,这么一个转变过程。
所谓上山就是造反的意思,就是反叛统治阶级,就是敢于起来抗争。
林冲上山是走了一个非常艰苦的道路。
《水浒传》写人物,我在这儿提一句,大家注意,不同的英雄有不同的性格,上山走的是不同的道路。
这个不同的道路是跟他性格有关系的,这个性格又是跟他的家庭出身、他的生活境遇有关系的,这个写得非常好的。
你看李逵上山是最痛快的,宋江是最曲折的,我就不细说了,大家去看,很曲折。
鲁智深是最爽朗的,爽朗跟痛快不完全一样;李逵是最痛快,鲁智深是非常爽朗,一点都没有瞻前顾后,凄凄惨惨切切,那种情景一点没有,非常爽朗、见义勇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主动地向统治阶级出击。
军官当不成就当和尚,和尚当不成就上山,非常爽朗。
但是林冲走的道路是非常艰苦,林冲走了一个很漫长的、很艰苦的道路。
作者写林冲的转变,它是有很多伏笔,大家不要忽略了。
譬如说他和陆谦是好朋友、结义兄弟,但是后来陆谦害他了,那么他就曾经跟陆谦讲过,他说“贤弟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的气”。
也就说,就是他在统治阶级的压迫之下,满腔不平之气。
这个满腔不平之气,就是林冲能够一步一步向前迈进,最后实现了思想转变,造反上山的基础。
所以你看小说写得很好,他虽然是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个中级军官,但是他一出场就是被压迫的。
所以虽然是统治阶级里边的人物,但是他所处的地位和广大被压迫的人民群众有相通之处,这是他能够转变的一个基础。
林冲能忍,宽容了压迫他、侮辱他的人,但是他的对手可没有放过他。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所以他非常不满的胸中,有一腔不平之气的那个对立面、那个社会的黑暗势力、罪恶势力,不断地向他紧逼而来。
所以接着就写他想苟安,忍。
想苟安也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
所以小说接着就写高衙内又收买了陆谦,就是林冲的结义兄弟,让陆谦把林冲的妻子骗到他的家,骗到陆谦的家里面楼上,要想强暴,想侮辱。
这个时候他也不加追究,只是气愤地把陆谦的家里砸了个粉碎。
因为在陆谦的家里,把陆谦的家砸一个粉碎。
这时候有一段描写,小说有一段描写也是值得注意的。
就写“林冲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大家注意这个解腕尖刀很有文章的, “径直奔到樊楼,前去找陆虞侯”。
找陆谦去了,他拿起这个解腕尖刀不是去找高衙内,而是去找陆谦。
注意这个地方,写得非常准确、非常精彩。
也就说,林冲已经开始反抗了,但是他反抗的程度和范围有限。
你应该找高衙内,对不对
你怎么去找陆谦
这里边有两个意思我觉得大家要体会。
第一个意思,还是怕高衙内,吃着他的请受,不敢惹他。
前面说了,权且饶他这一次。
这是第二次了,他又忍让了,这是第一个意思。
第二个意思,这就是写林冲重义。
通过这个情节,还有弦外之音,还有潜台词,就是说陆谦是我的结义兄弟,背信弃义,不讲义气的人林冲是最痛恨的。
注意,讲义气是林冲性格当中非常美好的东西,很宝贵的东西。
这是他以后能够转变,而且转变以后革命性非常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那么到了以后,他发配沧州以后,作者又一次点示我们林冲好义。
就是什么呢,大家读过很熟悉的“风雪山神庙”。
他到了沧州以后,正好有一个卖酒的李小二,李小二称林冲是“恩人”,而且报告他陆谦、高俅他们、高衙内派陆谦到沧州杀害他。
那么李小二为什么要跟他报告呢,因为这个很冒险的、冒生命危险的,就是因为过去林冲救过他,他吃了官司以后,他帮助了他,而且给了他钱,所以他称林冲是恩人。
那么这就写出了林冲的克己好义、乐于助人的这种侠义心肠、讲义气。
所以后边是明点,前面有暗点,这都是写林冲思想性格转变的依据。
所以作者就是通过这么一个情节,通过林冲妻子被花花太岁高衙内看得长得漂亮,去加以调戏,这样一个情节,写出了林冲的性格。
既写出了林冲的性格,又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罪恶,统治阶级的黑暗和罪恶。
这样也就揭示出来梁山起义事业为什么会逐渐发展壮大,很多人都要投奔梁山,梁山事业壮大,就是因为逼上梁山。
逼上梁山在林冲的身上体现得最鲜明、最突出,走投无路了,然后才上山。
但是,林冲到这个时候发配沧州以后,还是能忍,还是忍辱负重。
你看小说写得非常精彩,他临走之前写了一封休书。
这纸休书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写出林冲的善良,他替妻子考虑得很周到;另一方面也写出他能忍的性格,也天真幼稚。
你以为写了一纸休书以后高衙内就不来了
照样来。
所以这些地方,一方面写出他的善良,引起读者对他的同情,这样的话,读者就对于罪恶势力更加憎恨。
你看我们读到“野猪林”,就记得这个情节。
一路上押监他的是董超、薛霸,两个差人,一路上对他真是非常地厉害,虐待他。
水也很烫的,用烫水让他洗脚,烫得非常厉害。
后来走到什么地方呢
走到野猪林,就是笼罩着烟雾的野猪林,这时候受到高俅、高衙内之托付要杀害林冲的地方。
到这个时候了,一点都没想到可能要杀他,你要捆就捆吧。
所以你想,换成另外的人,像鲁智深也好、李逵也好,在这种情景下绝不会这样说。
所以《水浒传》写人物在特定情景之下,不同的人物会说不同的话,这个很多的。
比如说武松打虎,打虎之前在酒店里面喝酒,喝了很多酒。
店老板叫他不要上山,因为山上有老虎,这儿有政府的文告,他不信。
他说你是开黑店的,想我留在这儿晚上害我,他走了。
而且说就是有虎,老子也不怕,豪言壮语。
但是快上山的时候,小说写得很准确,看见印信榜文,他在路上看见两次公告,一次只有白纸,没有盖章的。
第二次看见印信榜文,这个小说写得很准确,就是政府盖了官印的,这个是真的,这个时候就写武松他有思想斗争。
武松是非常好面子的,在生死关头宁可冒着生命危险上山,但是这个面子还是要要的。
大家想想,如果是李逵和鲁智深,那就痛快得多,不怕就上去,要怕就回去,没有那么多讲究。
所以《水浒传》写人物在特定情景之下,特定的人物性格他会说什么话,不能换的,是性格化的。
然后这个时候,一路保护他的鲁智深到了野猪林,就要跳出来,跳出来以后,想把杀害他的两个人干掉。
你看这个时候,林冲又出来跟他说好话。
林冲的这个能忍的性格我们读者都不能忍,对他这种性格不能忍,把你迫害成这样,马上就要把你杀掉了,你还替他们说好话,这种能忍的性格,真是无以复加,简直叫我们读《水浒传》的人都不能忍。
但是现在他忍了,不断地写他这种能忍的性格,同时也揭示他善良的一面。
一直后来到草料场,让他到草料场,也是个阴谋诡计,放火烧死他,他不知道。
他以为给他一个好的差事,到那儿去过得比较安稳。
结果去了以后,最后火烧草料场,他在山神庙里面听见陆谦他们三个人,亲耳听见,说要把林冲的骨头,烧死了以后,把他的骨头拣回去到高俅那儿去领赏。
这个时候是满腔怒火一下子爆发出来,打开山神庙的门出去把几个人杀了,然后造反上山,由此就实现了彻底地转变。
你看林冲转变以后,从“火并王伦”开始,到以后,以后反对招安也是很坚决的,判若两人。
但是这种性格的巨大转变,是一步一步写出来的,有生活的依据,令人信服,这才是有血有肉的英雄。
第二点,我想讲一讲《水浒传》的细节描写。
细节可以说是生活的血肉,我们在生活里边,并不是每天都是那种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总是普普通通,平凡的生活琐事比较多。
所以细节是生活的血肉,也是小说艺术的血肉。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离开了细节描写,就没有小说的艺术。
“风雪山神庙”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中学里面就学了。
那个戏真是非常细腻。
让他管那个草料场,我刚才讲了,他以为是好差事,实际上是一场阴谋,放在那儿去准备烧死他。
他去了以后是一个什么情况呢
外边下着大雪,进屋以后,他就拿起柴炭点火,生起焰火来。
但是这个草棚已经坏了,风都可以刮进来,很冷,所以当时写林冲怎么想呢
怎么过冬呢
他就想等到天暖和以后,待雪停了以后,到城里边去要唤一个泥水匠来,把它修好。
这是什么意思啊
这是想在这个地方好好过日子,对不对,不是凑合,想等雪停了以后,把这个草棚修好。
然后就写他烤了一会儿火,烤了一会儿火以后还是冷,就想到前面那个老军指示他五里之外有一个卖酒的地方,可以去买酒喝。
他因为太冷,就想到那儿去买酒。
走以前,你看写这个林冲性格非常精细。
把这个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信步投东”。
注意他锁门,前后两次写他锁门,这个门有什么好锁的,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而且都破了,他还锁,林冲这个人很谨慎。
然后在半路上经过一个古庙,就是山神庙,他还怎么呢
还进去顶礼膜拜,求这个神来保佑他,保佑什么呢
就是安安稳稳地过日子,都走到这步田地,简直是走投无路了,他还是这种心思、打算。
然后喝完酒以后,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两块牛肉,迎着风又回到草料场。
结果一看雪下得越来越大,把草厅压倒了。
他这个时候想,怎么办呢
就把这个花枪,注意这个花枪,花枪、葫芦放在雪地里边,生怕那个火没有灭,伸着手从破败的墙壁伸进去摸一摸,摸到雪水已经把火完全浸灭了,他才放心。
然后抱着一床破棉絮,挑着他的那只枪,挑着他的酒葫芦,然后到山神庙去。
这个金圣叹读《水浒传》我劝大家好好去看看,他有的批语很精彩的,他这个地方读得很细。
他就批了一句,他说:“只拿一条破絮被,说明过一夜,第二天还要回来。
”他读得很细,那就是说什么呢
就是今天晚上暂时过不下去了,我到山神庙躲一个晚上,我还得回来。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还是能够忍受,还是要想平平安安地在这个地方过日子。
所以通过“风雪山神庙”,一系列的非常细腻的细节描写,揭示了林冲的内心世界。
好端端的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一个美好的、幸福的家庭,被高俅、高衙内迫害到这种凄凄惨惨的地步,还没有想到要反抗,还要想到安安生生地过日子。
你们看,作者是到无以复加之处还要加一笔。
一直到草料场火起了,他听到火起的声音,想起来了。
一般的人,人之常情,想到这个情况,我是看草料场的,现在草料场火起了,赶快逃跑啊,对不对
他不,他首先想到的是赶快去救火,你说林冲忍受到什么程度,善良到什么程度,他想到要去救火。
我刚才讲了,亲耳听到门外陆谦他们说,这次把林冲烧死了,我要拣他的骨头去请赏。
这一下子,怒气爆发出来了,打开门出去报仇,这才最后进行了转变。
所以这个细节描写,“风雪山神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他的动作、他的心思、他的整个发展过程,都写得非常细。
下边就是写林冲最后打开庙门出来杀人了,林冲出来以后先是举手一枪,先把那个差役杀死。
作者在这个地方写林冲杀陆谦写得很细的,比那两个人要细。
这就说明他不是为写杀人而写杀人,而是通过杀人写林冲思想性格的转变,写他走上革命的道路。
所以他满腔的怒火、满腔的怨愤、满腔的仇恨,一下子爆发出来,是要痛痛快快地报仇。
所以他对付这两个人以后,就来对付陆谦。
他就大声地喝道,“好贼,你待哪里去”,往哪儿跑,“批胸只一提,就把他提起来,然后丢翻在雪地上”。
这个时候小说写林冲杀陆谦写得很有讲究。
他这个时候不要花枪了,他把枪拿来插在雪地上,“脚踏陆谦的胸口上”,踩在他的胸口上,然后从身边取出一口刀来。
我前边讲,你们要注意这个解腕尖刀,这个时候取出来解腕尖刀在陆谦的脸上割着,先不杀他。
然后发表了一篇革命的宣言。
所以作者写林冲杀人,不是一般的杀人,是写他革命造反的革命性和正义性,他杀人杀得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写出一个英雄人物。
所以这里写林冲杀人写得是很有讲究的。
有这么几点:第一,他能分清主次,主要敌人是陆谦,我先不对付你,我先把两个次要的解决了,然后集中力量来收拾主要的仇人陆谦,这是一点,能分清主次;第二,不是不明不白地就把对方杀死,而是先问罪谴责。
刚才我讲的,杀得光明磊落、理直气壮,革命宣言,我为什么要杀你
你太坏了,背信弃义;第三点,就是写他杀三个人的杀法是不一样的,用的武器不一样,杀法也不一样,详略也不一样。
所以总体来说,林冲杀人杀得有身份。
什么叫有身份
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有斗争的经验。
有性格,他很精细,很讲究策略。
有思想,那就是为正义而杀人,不是不明不白,随随便便地去杀人。
有思想,有章法,就像我们写文章一样,主次、详略都要搞清楚。
哪个为主,哪个为次,哪个详、哪个略,先杀谁、后杀谁,很有章法。
大家想想看,如果换成李逵报仇,是一种什么杀法
显然是另外一个样子。
所以《水浒传》写人物完全是性格化的,写得非常好。
《水浒传》对一些小的物件的处理,也是非常精细的,很值得我们注意。
前面我提到挑酒葫芦的花枪,不断地写,不是随便的。
不断地写他用花枪挑着酒葫芦,几次写到。
这个地方你要注意了,我们读得不细的话,就以为那个花枪是挑酒葫芦的,实际上不是,实际上报仇要杀人的。
还有就是李小二报告林冲说陆谦他们追到沧州来了,可能要害你。
林冲是专门买了一把解腕尖刀。
到了最后报仇的时候,一只脚踏在陆谦的胸口上的时候,这个时候从身上拿出解腕尖刀来了。
特意为你准备的,此时不用更待何时,对不对
所以俄国的大作家契诃夫讲剧本创作的时候,他有一句话,他说,你如果在第一幕里边,写墙上挂着一把枪的话,那么你在后边一定要放枪,要不你这把枪就不必挂在这儿。
所以我说前面写的挑酒葫芦的花枪,还有那把解腕尖刀,都是墙上挂着的“一把枪”,后边就派上用场了。
所以我们读《水浒传》要读得很细,作者有艺术匠心的地方,不要马马虎虎读过去,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谢谢。
形容一个人对这个世界了无牵挂 性格淡然的句子或词语成语
看破红尘 无牵无挂 云卷云舒、云淡风清、淡如烟云、淡然一切1.青山不厌三杯酒,长日惟消一局棋2.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3,苏轼的《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形容自己内心苦痛没人可以理解的句子
1,旅行的路上徘徊,还有未来、旅行的意在其他,而你根本不想从中跑出来,就在那一去无返的火车上。
流转的时光,那风再温柔。
2,追逐新的感观世界,已是欣慰,而我依然年轻。
在那里、我想一个人旅行,一颗潇洒的心,一为说走就走的旅行,就是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
松树亭亭玉立的耸立在周围小草小花的中间,黄色蓝色或者砖红色、一路留恋。
勇气执着的背负起那厚重的行囊。
从此便踏上征途、要么读书要么旅行,总有一段时光,明天又会是新的一天,其实比你更不幸的人还很多。
3、一个人行走,最后你可能把这种病传染给其他人而你自己根本就不想从中解脱出来,我会丢下我所有的疲倦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