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形容句子 > 形容中医人奋发图强的句子

形容中医人奋发图强的句子

时间:2013-07-05 11:45

励志的四字成语

励志成语大全:闻鸡起舞、白手起家、卷土重来、晨钟暮鼓、破釜沉舟、投笔从戎、金石为开、人定胜天、良药苦口、悬梁刺股、问心无愧、志在四方、磨杵作针。

  闻鸡起舞 《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

”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

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白手起家 一切靠自己艰苦奋斗,创立了一番事业。

  卷土重来 人马奔跑时卷起的尘土。

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图恢复。

  晨钟暮鼓 古代佛寺中晨敲钟,暮击鼓以报时,用以使人惊悟的言论。

  破釜沉舟 比喻行事果决,抱持著只往前看而不回头的决心。

  投笔从戎 《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从戎:从军,参军。

扔掉笔去参军。

指文人从军  金石为开 汉·刘向《新序·杂事四》:“熊渠子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况人心乎?”金石:金属和石头,比喻最坚硬的东西。

连金石都被打开了。

形容一个人心诚志坚,力量无穷。

  勤能补拙 宋·邵雍《弄笔吟》:“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轮勤。

”勤奋能够弥补不足。

  人定胜天 比喻人力可以战胜自然。

  有志竟成 有坚定的志向,只要努力从事,一定可以成功的意思。

  良药苦口 能治病的好药,味苦难吃。

比喻直言劝戒批评的话,虽然听起来不舒服,但对人却是有益的。

  悬梁刺股 形容刻苦学习。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

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  问心无愧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二回:“就是将来外面有点风声,好在这钱不是老爷自己得的,自可以问心无愧。

”问心:问问自己。

扪心自问,毫无愧色。

  志在四方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五回:“妾闻‘男子志在四方’。

君壮年不出图仕,乃区区守妻子坐困乎?” 四方:天下。

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磨杵作针 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

将铁棒磨成细针。

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  前车之鉴 《荀子·成相》:“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汉·刘向《说苑·善说》:“前车覆,后车戒。

”鉴:镜子,为教训。

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

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

  大器晚成 有本事的人,要经过磨练,到晚年才成功。

用以形容才器大者立业迟。

  卧薪尝胆 薪:柴草。

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  奋发图强 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

决心奋斗,努力谋求强盛。

  精益求精 精:完美,好;益:更加。

好了还求更好。

《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  力争上游 努力奋斗,争取先进再先进。

  勤能补拙 指勤勉努力能弥补天资上的不足。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意思是自己已经尽力而为,至于能否达到目的,那就要看时运如何了。

  笨鸟先飞 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后,做事比别人先动手。

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一折:“我和你有个比喻:我似那灵禽在后,你这等坌(笨)鸟先飞。

”  不甘后人 不甘心落在别人后面。

  手不释卷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 典故: 释:放下;卷:指书籍。

书本不离手。

形容勤奋好学。

  愚公移山 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列子·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

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胸怀大志 怀:怀藏。

胸有远大志向。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  业精于勤 业:学业;精:精通;于:在于;勤:勤奋。

学业精深是由勤奋得来的。

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发愤忘食 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

形容十分勤奋。

《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后汉书·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

”《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  孜孜不倦 孜孜:勤勉,不懈怠。

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水滴石穿 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

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汉书·枚乘传》:“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

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  绳锯木断 出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 典故: 用绳当锯子,也能把木头锯断。

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焚膏继晷 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 典故: 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

点上油灯,接续日光。

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出处: 《论语·秦伯》:“子日:‘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  典故: 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

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

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山不转水转 来自那英演唱的同名电视剧主题曲(1990。

比喻情况总是在变化的,一时不顺利也不必懊恼和悲伤。

  咸鱼翻身 咸鱼本来不能“翻身”,说咸鱼翻身有起死回生、否极泰来的意思,指处境短时间内由坏变好。

  亡羊补牢 出处: 《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  典故: 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勇往直前 出处: 宋·朱熹《朱子全书·道统一·周子书》:“不顾旁人是非,不计自己得失,勇往直前,说出人不敢说的道理。

”  持之以恒 持:坚持;恒:恒心。

长久坚持下去。

  坚持不懈 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

  跛鳖千里 出处: 《淮南子·说林训》:“跬步不休,跛鳖千里。

” 典故: 跛脚的鳖只要半步也不停留,也能走千里。

比喻只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很差,也能成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原文,翻译,完整注解

励志成语大闻鸡、白手起家、卷土重来、晨钟、破釜沉舟、投笔从金石为开、人定胜天、良药苦口、悬梁刺股、问心无愧、志在四方、磨杵作针。

  闻鸡起舞 《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

”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

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白手起家 一切靠自己艰苦奋斗,创立了一番事业。

  卷土重来 人马奔跑时卷起的尘土。

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图恢复。

  晨钟暮鼓 古代佛寺中晨敲钟,暮击鼓以报时,用以使人惊悟的言论。

  破釜沉舟 比喻行事果决,抱持著只往前看而不回头的决心。

  投笔从戎 《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从戎:从军,参军。

扔掉笔去参军。

指文人从军  金石为开 汉·刘向《新序·杂事四》:“熊渠子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况人心乎?”金石:金属和石头,比喻最坚硬的东西。

连金石都被打开了。

形容一个人心诚志坚,力量无穷。

  勤能补拙 宋·邵雍《弄笔吟》:“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轮勤。

”勤奋能够弥补不足。

  人定胜天 比喻人力可以战胜自然。

  有志竟成 有坚定的志向,只要努力从事,一定可以成功的意思。

  良药苦口 能治病的好药,味苦难吃。

比喻直言劝戒批评的话,虽然听起来不舒服,但对人却是有益的。

  悬梁刺股 形容刻苦学习。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

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  问心无愧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二回:“就是将来外面有点风声,好在这钱不是老爷自己得的,自可以问心无愧。

”问心:问问自己。

扪心自问,毫无愧色。

  志在四方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五回:“妾闻‘男子志在四方’。

君壮年不出图仕,乃区区守妻子坐困乎?” 四方:天下。

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磨杵作针 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

将铁棒磨成细针。

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  前车之鉴 《荀子·成相》:“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汉·刘向《说苑·善说》:“前车覆,后车戒。

”鉴:镜子,为教训。

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

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

  大器晚成 有本事的人,要经过磨练,到晚年才成功。

用以形容才器大者立业迟。

  卧薪尝胆 薪:柴草。

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  奋发图强 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

决心奋斗,努力谋求强盛。

求描写青春奋斗一类的成语

夏天的文章有人爱芳香四溢的春天,有人爱硕果累累的秋天,有人爱那雪花飞舞的冬天。

我却独爱多姿多彩的夏天。

夏天是炎热的。

天公好像发烧了,气温竟达35度以上

太阳似火球一般,炙烤着大地,空气闷热,地面滚烫滚烫。

动物们可避暑有方,狗躲在阴凉处,伸出长长的舌头“嘘嘘”地喘着粗气,宛如刚刚参加了马拉松比赛;鱼儿急忙露出水面,吐着气泡;水牛也“蹬蹬”跑到水里,赖在水里死也不肯出来;知了使足了劲,“知了,知了

”地叫唤着。

路旁的梧桐树无精打采地站立在那,没有一丝风,树叶纹丝不动,上面落满了厚厚的灰。

放在太阳下的娇花几分钟便蔫了。

人们也像躲着妖怪似的躲在家里。

在屋子里的人也不好受,有空调的则开空调,没空调的有的直吹电风扇,有的一个劲地摇着大蒲扇。

夏天是欢乐的。

炎炎夏日,正是游泳的大好时光。

憋不住的孩子们已经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像火箭般奔向游泳池。

他们迅速地换好衣服,“扑通

”一声,已经接而连三地冲进池里了。

游泳圈像一朵朵盛开的花朵绽放在游泳池上。

小朋友们宛如一只只活泼可爱的小鸭子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他们的花样可多啦

有的在游蝶泳;有的在游蛙式泳;还有的在游仰泳呢

游泳池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伊甸园。

孩子们笑啊,叫啊,喊啊,“太爽了”、“酷毙了”的声音不绝于耳。

大人们再也忍不住了,跳下水去和小孩一起嬉戏起来,仿佛回到了天真美好的童年。

他们玩得可真开心啊

夏天是美丽的。

人民子弟兵战斗在抗洪第一线,披星戴月地护卫着大堤,保护着人民财产的安全。

夏天,骄阳似火,地面温度在50度以上。

一出门,热浪滚滚,马路如赤道一般,交通民警笔直地站在烈日下,一丝不苟地维持着交通。

他们的每一动作都是那么潇洒、规范,在交通民警的正确指挥下,马路上秩序井然,没有一起交通事故。

交通民警如一座丰碑,是何等的神圣

令我肃然起敬。

虽然他们的身影在马路上显得很小,但他们在我心中却是最高大的人。

城市建设者为建设美好家园挥汗如雨、加紧施工。

烈日下,他们在铺路、架桥、盖高楼……钢筋达到60度,手摸上去都会烫起水泡。

他们的皮肤被晒成古铜色。

太阳越烈,他们干得越欢。

保洁员、邮递员……他们为了我们美好的生活,无怨无悔地在烈日下干着。

他们是夏天里最亮丽的风景。

夏天是炎热、欢乐、美丽、多姿多彩的,我赞美你,夏天…… 遐想春天窗外透来一丝的阳光,睡得惺忪的我被刺得睁开了眼。

我伸了一个大懒腰,看见窗外车水马龙,路上行人热得带上了帽子、太阳镜,还有撑起哪一把把五彩的太阳伞。

女孩子们穿起了飘逸的裙子、男孩们穿上了牛仔短裤。

我知道了,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不知不觉地来到我们身边。

春姑娘为我们赶走了寒冷的冬天,迎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

也许广州的春天来得晚,而且一来就闪电进入夏天,春天只是短暂逝过。

不过并没有让我们忽略了她,春天仍然是那么美好,那么生机盎然。

我闭上了眼,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湿润的空气中夹杂着泥土味、青草味,还有一阵阵花儿的味。

任思绪在清风中飞扬,打量春天,思量春天,人们或许会问,是春天向我们走来,还是我们路过春天

不同的人所问时的内心取向将是不同的。

面对着春的的情意,春的向往,我别无选择,只能拥抱春天,感受着春的气息,品味着温暖与美丽,我为春醉,春为我容。

路过春天,则是我们意属春天,热爱春天,明白春天,懂得春天。

真想就这样一直睡下去,感受春姑娘给我们带来的礼物。

我张开双眼,看见街上人来人往,呼吸着无比清爽的春的气息,我感受到了春剧烈跳动的脉搏。

我真想把春天独揽在怀中,不过这仅仅是非分之想。

所幸的是,我们可以拥有一个短暂而优美的春天,之所以用优美这个词,因为我觉得“春”一切一切都太美好了。

草儿争先恐后地冲出松软的泥土,枝条发芽了,遍地的野花、油菜花开了、书上鸟儿们在唱歌。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形容的应该就是这样一幅情景吧

今晚我站在窗前,苦苦思索:季节的春天不曾完美,人生的春天却应永恒。

一如季节,一如人生,看看我自己,冲动与浮躁是心态的天敌,我们何不尝试欣赏春天,以求坦然和宁静。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少年时光如同春天,我们应该在少年时以学习为己任,奋发图强。

让自己天天更上一层楼,不断的日积月累,我就会非常充实,将来用我的知识为国家做贡献,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那我的少年时光才不会白白浪费。

一个有关古城绍兴的历史故事。

绍兴历史概述  从新石器时代中期开始,绍兴至今已有约8000年历史。

越国古都建于公元前490年,距今已有2500年。

  绍兴是夏朝开国之都,春秋五霸之越国首都,两晋的会稽国都、吴越国东都、南宋故都和南明政权首都,夏商周春秋时期成名已久,也是魏晋、南北朝、隋、唐、宋等时期的大都会,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绍兴亦是中国文化第一城,三次士大夫南下的积淀,以至文风鼎盛誉满天下。

  春秋时期,於越民族以今绍兴一带为中心建越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定江南,绍兴历史(10张)降越君,以越地置会稽郡,推行郡尉分治模式,怕越国复兴而尉治山阴(因会稽郡是边防大镇,尉治更重要),辖今江苏南部和浙江大部20余县。

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会稽郡领26县,在今浙江境内有18县。

东汉永建四年(129),分会稽郡置吴郡,钱塘江以南仍为会稽郡,郡尉皆治山阴(今绍兴)。

晋太康二年(281),以会稽地封骠骑将军孙秀,以郡为国,称会稽国。

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年),以会稽、东阳、永嘉、临海和新安五郡置东扬州,升任东扬州刺史,州治山阴;隋开皇九年(589)平陈,省郡县,废会稽郡。

同时并山阴、永兴、上虞、始宁为会稽,并余姚、勤、鄮入句章县,设吴州,州治会稽县,领原扬州五郡,辖会稽、诸暨、剡、句章4县。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废吴,以原吴州境置越州,辖境不变。

唐代作为东南第一都,设越州总管府、中都督府、浙江东道节度使,管越、睦、衢、婺、台、明、括、温八州;五代设越州大都督府和东都,驻山阴,管越、睦、衢、婺、台、明、处、温八州;北宋设两浙路、越州大都督府,镇东军节度,大观元年,升为帅府,驻山阴,管越、衢、婺、台、明、处、温七州。

南宋建炎四年(1130),高宗驻跸越州,升越州为绍兴大都督府和行都,治山阴,管越、衢、婺、台、明、处、温七州;辖山阴、会稽、诸暨、萧山、余姚、上虞、嵊县、新昌8县。

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称绍兴路。

明、清复为绍兴府。

民国24年(1935),设绍兴行政督察区。

1949年10月设绍兴专区,1952年1月撤销,1964年9月复设绍兴专区。

1983年7月撤地建市,设省辖绍兴市。

史前绍兴  小黄山文化(新石器时代文化) 考古人员在绍兴甘霖镇小黄山,发现了小黄山文化遗址。

从出土文物推断,早在10000—8000年以前,小黄山的先民就开始了定居生活,采集、狩猎所得是他们的主要食物来源。

大量陶器的出土,使小黄山文化独具考古价值。

古越文明  绍兴地处东南沿海,是我国古代越民族的生息之地,古越文明的中心。

专家们普遍认为,东起东海,西至浙西皖东,北到江淮,南达闽粤的辽阔区域,都受到古代越文明的辐射和影响,古越文明的范围涵盖上述地区。

开国大典  舜会百官、禹会诸侯发生在绍兴,古人曰:“越,舜禹之邦也。

古有三圣,越兼其二焉。

”《史记》“夏本纪”记载: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

又载:禹会诸候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

大禹在会稽成立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是夏朝开国大典之地,并把天下分成九州,九州的扬州东南到海滨,中心在会稽。

会稽山,是中国历代帝王加封祭祀的著名镇山,秦始皇上会稽,祭大禹,望于海,李斯立石刻颂秦德,这就是著名的“会稽刻石”,又见东南之地有王者之气,因此掘剡山而泄王气。

  华夏历史对山脉的崇拜,始于会稽山。

《吕氏春秋·有始》和《淮南子·地形》,尊会稽为中华九大名山之首。

会稽山也是山水诗的重要发源地,历代文人雅士留下了众多诗文佳作。

公祭大禹陵作为国家级祭典,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春秋霸都  公元前490年,越国大夫范蠡受命兴建越国都城。

范蠡先选择在府山兴建句践小城。

随后又在小城以东兴建了山阴大城。

后人赞绍兴城得山水之利而无旱涝之忧,能攻易守而基业可据,堪称古代城建史上的经典之作。

 其后吴越争霸,阖闾阵亡,夫差报仇,句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一雪前耻,越灭吴,拓地至江淮,疆域包括山东东南部,江苏、安徽的南部,江西东部和浙江福建等,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王侯将相,文种范蠡,越国的奋发图强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

继舜禹之邦后,会稽再度名扬华夏。

此后秦始皇东巡绍兴,留下“会稽刻石”,东汉绍兴成为中国青瓷CHINA的发源地、鱼米之乡。

六朝大都  魏晋时期,会稽人阜物殷,与建康东西相峙,地位相当于今天的上海,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和绢、米、纸等物品的交易中心,是整个中国最有魅力的城市,作为繁华的商业、手工业中心城市,号为天下繁剧,一度改郡为国,会稽世家大族的豪奢和富有达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出则千骑簇拥高牙,入则列鼎锦衣玉食。

同时会稽具有特殊的军事政治地位,王马共天下的时代,栖居会稽的门阀士族人物,其动静出处,在政治上极具影响。

晋元帝赞誉绍兴“今之会稽,关河之重”,是晋王朝“皇基所讬”的“泱泱大邦”。

绍兴有全国最发达的商品经济,豪奢的庄园,所谓“王公妃主,邸舍相望”;天下名士在会稽竞逐风流,人文之盛、无出其右。

东晋后期,会稽占扬州大区人口40%,为东晋第一大郡。

    史籍记载,东晋咸和四年(公元329年),首都建康在经历苏峻之乱后,破败不堪。

当时朝廷提出迁都会稽,虽最终未能成行,也体现了会稽与建康分庭抗礼的地位。

南朝刘宋年间,朝廷设置“扬州”,州治在山阴,其后数度称为东扬州,魏晋的绍兴,可以叫山阴、会稽,也可以叫扬州、东扬州。

魏晋风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和政治中心南移,大批黄河流域的居民纷纷避乱江南,会稽郡成为世家大族的移民聚居地,王谢家族纷纷定居会稽,十八高士云集沃州,是整个东晋最大的明星聚居地,人文鼎盛,冠于江左。

以至于《世说新语》里随处可见会稽一地发生的故事,留下了大量的典故,如东床快婿、曲水流觞、东山再起、乘兴而来等。

会稽成为六朝文化中心、山水文化的发祥地,预示一个艺术新时代的来临。

六朝会稽名士在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成就卓越,并延续到唐宋时期,成为中国审美的高峰。

富甲天下  自魏晋以来,会稽大兴,是南方最富庶的地区,又得运河之终点,在隋唐,仍是国际性的大都会和全国重要的经济商业中心。

大运河的开通也是为了方便对南方经济中心会稽的控制,会稽又是华夏圣都,隋炀帝欲东巡会稽,效法夏禹、秦皇的故事。

  隋朝越国公杨素,以越州系其封邑,将郡城加广至周围45里,名曰罗城。

作为全国的丝绸陶瓷等产 东南第一都业中心,“绍兴制造”远销海外,是海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陶瓷之路发源地,作为手工业和重要的商业中心,冶金业、高级丝织品业、青瓷业、造纸业、制盐业、造船业、外贸业均兴盛一时,因经济发达,各地草市甚多,城中商旅往来,络绎不绝,皇甫政形容“城中富商来集,大陈伎乐,百万之众,鼎沸惊闹”,作为东南第一大都市,唐朝中期后,绍兴成为经济最发达地区,关系着全国的经济盛衰,在唐末被称为“雄剧之藩”。

白居易说“因思在越,官重事殷” ,孙逖曰“会稽郡者,海之西镇,国之东门,都会蕃育,膏肆兼倍“;杜牧赞“机杼耕稼,提封七州,茧税鱼盐,衣食半天下”;崔元翰更称越州“铜盐材竹之货殖,舟车包篚之委输,固已被四方而盈二都”,是唐朝最重要的赋税来源和经济中心。

  唐代绍兴繁雄奢华,商贾云集、名流汇集,作为综合性大都会,园林数量、唐诗数量、名流数量均为唐代三甲,也是宗教中心之一,回纥的摩尼寺在绍兴建立、日本数度来绍兴求佛法,有唐一朝,论综合影响力,当推长安、洛阳、越州。

唐朝宰相元稹,一再夸赞越州风景的美丽、州宅的宏伟、城市的繁华,写下“会稽天下本无俦”的诗句来赞美越州。

诗仙李白四入会稽,百余首诗赞美绍兴,占其诗歌总数十分之一,为最多的城市,吟出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的绝句。

其他400多位诗人如杜甫、白居易、孟浩然、崔颢、刘禹锡、贾岛、罗隐、温庭筠、孟郊等,倾慕会稽风华,在绍兴留下几千首宝贵的诗作,文化号召力惟东西二都可比。

南宋故都  从五代的吴越国东府,到北宋的大都督府,越州“其地襟海带江,方制千里,实东南一大都会”。

南宋时期,宋高宗赵构,于建炎三年(1129)十月来到越州,以州治为行宫,建都越州,越州成为南宋的政治、经济中心。

绍兴元年,赵构将越州升为绍兴府,寄托中兴国统之意,以绍兴为行都。

绍兴作为帝王的陵寝所在,皇家大族的重要聚居地,大理寺、六宫和宫学均在绍兴,城中还有天庆宫、天长观等行宫和皇室重要建筑,宋理宗等都曾是绍兴市民,也是全国文化出版中心,其地位高出其他各府。

在朝廷当时宣布的40个“大邑”中,绍兴名列其首。

南宋一代,绍兴仍为全国第二大城市。

谓八百里湖山,十万户人家。

每年正月十五的灯市,“傍十数郡及海外商贾皆集,玉帛、珠犀、名香、珍药、组绣、髹藤之器,山积云委,眩耀人目;法书、名画、钟鼎、彝器、玩好、奇物,亦间出焉”。

文化巨邦  明清时期的五百年,是中华帝国在彷徨中痛苦徘徊,饱受风霜侵凌的五百年。

绍兴,也正经历着实现近代化之前的阵阵苦痛。

徐渭、王冕、陈洪绶、王守仁、刘宗周等等,他们的文化成就,构成了明清时期绍兴文化的主线,在曲艺、绘画、诗词、文学、思想界等领域都有重要代表人物出现。

明清绍兴是全国文化思想中心,明末文艺复兴的萌芽在绍兴产生,经济方面仍是浙东之首、江南地区的富庶城市。

1790年朝廷绘制大运河全图《九省运河泉源水利情形图》,绍兴是中国大运河的南端,表明在全国城市中的地位。

康熙、乾隆等多次游访绍兴。

近代风云  昏睡百年,龙的子孙在猛然间醒来。

风雨如磐,山河破碎。

在风起云涌的革命斗争中,绍兴人民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徐锡麟、秋瑾、陶成章,史称辛亥三杰,他们轰轰烈烈的斗争事迹,见证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绍兴的光复会,是这个时代中了不起的盛举。

民族沉沦,彷徨中迸发出一声有力的呐喊,永不陨落的文坛巨星——鲁迅,成了近代绍兴人最大的骄傲

蔡元培、马寅初、陈建功、竺可桢……绍兴文明的航船,依旧承载着“大师叠出”的自豪。

会稽王气  绍兴现存三个王陵区:大禹陵、宋六陵、印山越国王陵,另有东吴孙坚墓、吴越国钱王墓等,彰显了绍兴的历史地位、传奇色彩和中华象征。

秦始皇不远千里来会稽、祭大禹,对这座出一帝一霸从而兼有“天子之气”和“霸王之气”的会稽表示敬意;历代重量级名人赞颂绍兴可谓多不胜数,比如陆游的“今天下巨镇,惟金陵与会稽耳”

元稹的“会稽天下本无俦,任取苏杭作辈流”;的“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李商隐的“昔闻咸阳帝,近说稽山侬”;苏轼的“此方定是神仙宅,禹亦东来隐会稽”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