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露脸和现眼只差一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两个词一个含褒义,一个含贬义。
露脸是在人前出彩,现眼是在人前出丑
带有白露的四字成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怎样让自己变得活泼开朗些,我比较内向胆小些
可以不认为是病了,只是不习惯,这样可以减少心理负担,从而克服不安,大方地与他人打交道。
与不熟悉的人打交道而感到不安,这里面可能含有一种自我保护意识,这点是值得肯定的;也有可能因不熟悉而不知如何相处,这点可以有意慢慢训练,比如观察他人是如何交谈的。
人多的地方,则没关系,他人看你,如同你看他人一样,都是眼中的别人,没有不好意思的地方,平常处之即可。
这种情况下,脸红和紧张,可能不少人都有,只是有的没有表现出来、或者没被注意到;有的人与他人打交道时,确实不如自己一个人思考时灵活,这是个人的特质,也可以发挥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与男性接触而感觉特别不自在,则暂时可以随心,少接触和短时间接触即可,并学会拒绝;同时,可以与身边信得过的、熟悉的男性交谈等,习惯和了解如何相处。
另外,自己一个人时,可以思考一些诸如应对、保护的办法,有所备而为之,心理上就会稳定些。
总之,平常处之,不要有心理负担,假以时日,情况会逐渐改观的。
作文 掌声又响起来
掌声生活中处处都是掌声。
有时,一个掌声能使在绝望中的人奋发向上;有时,一个掌声能使获得成功的人满怀自信与欣慰。
在我五岁那年,我正读幼儿园,那时正在排一个叫《好日子》的舞蹈,我被光荣地选中了。
排练时,看见别人尽情挥洒着自己的舞姿,自己也很想这样。
可是我害怕出丑,便在一旁默默地看着她们。
排练时,我也不曾让人注意,总是一次又一次地被忽视掉。
终于,要上台演出了,我的手心冒出了汗珠,手脚也不听使唤。
到我们幼儿园了,我摆好姿势,“哗”的一声,幕布拉开了,眼前全是观众,多的数不清,灯光全照在我们身上。
我非常害怕,不知是谁说了一句:“我们要勇敢
”我慢慢体会这几个字,闭上眼,在心中默念:“下面的全是南瓜,我不怕南瓜
”渐渐的,心情有了好转,不怎么紧张了。
我发挥了自己的真正水平,跳了起来,仿佛这个世界除了我,不再有别人。
当舞蹈的最后一个动作结束时,在华丽的舞台下响起了一股排山倒海般的掌声。
第一次,我在众目睽睽的掌声中笑了,没有一点害怕,没有一丝害羞。
到了后台,妈妈见到我,马上跑过来,将我抱住,说:“我就知道,你是最棒的
”一旁的爸爸和阿姨纷纷拍手赞同。
在我第一次上台,在这么多人的注视之下,完成了这一次表演,而且还得到了家人的赞同和肯定。
这一次的掌声,或许对别人来说一文不值,可是对我来说,这次的掌声太重要了,我会永远记住这个在我最需要安慰而响起的声音。
这声音,是证明了我没有被困难所打败,这个掌声,好伟大。
求文档: 叶倾城《一杯愁 半生闲》
<叶倾城倾情之作:一杯闲,半生愁> 第一部分 第1节:爱情不是老天爷的事 爱情不是老天爷的事 他与她,一起走在校园里。
青草安静,他却听见自己的心,跳得像一颗即将爆炸的定时炸弹。
他想知道紫薇花是何时想要开放,越橘是怎样选定结果的枝桠,或者,老教授是如何在上百人的阶梯教室里,忽然指向一个学生:“你,回答这个问题。
”一切神秘美好的事物,是如何按部就班
而他,到底该不该爱她,并且大胆说出来
她忽然头一偏:“嗯,你说什么
” 有那么多流行歌曲在他嘴边储备,随时可以调用,比如:“爱你一万年”或者“她的名字叫做小薇”,他把歌词当作面粉,这里揉揉那里团团,酝酿了最华丽的表白,像烤一方可爱的提拉米苏。
此刻他却张皇失措:“啊,啊,你说明天会下雨吗
”就听见树林里蝉声,震耳欲聋。
他在刹那间决定,如果第二天是个下雨天,他一定爱她,并且趁着雨后的彩虹,抱她入怀。
八月骄阳似火,万里无云,太阳的火焰含着毒。
他看到朝霞就像看到白日的噩梦,在阳台上,等待雨的消息,越等越恐怖。
从日出到日落,太阳是炽热的红车轮,而他身受车裂之刑。
他该怎么办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他即将写一本叫《十万个怎么办》的书。
突然,一滴水落在他头上,又一滴。
他是荒漠里的棘刺,感受到了雨的消息。
他如释重负,在阳台上大喊:“小丽我爱你。
”这是他一生,最庄严的承诺。
嘻嘻,他当然知道那是空调的滴水。
可是,他一仰头,向天空做了个鬼脸,感谢老天爷可爱的配合,老天爷此刻一定在笑。
下雨是老天爷的事,爱情不是。
第一部分 第2节:当好人爱上好人 当好人爱上好人 在他们的绯闻传遍全公司,包括五个分公司之前,他突然辞职南下。
1994年,她大学刚毕业,遇到的第一个上司就是他,这是福分还是劫数。
他给过她太多,思路、朗朗的笑声、许多许多的口头禅,比如“让专业人做专业事”。
她给过他什么
说不清。
她只觉得自己年轻的生命像气球,胀饱,轻盈,随时欲飞。
她上班时,会突然站起,在他办公桌前走一遭,小小的细高跟鞋踏出无限欣悦;她加班加得很快乐,下班都像生离死别,难舍难分。
晨会,他发言,她听得全神贯注;轮到其他同事,她就聚精会神看他的侧脸。
成语与成语之间的细微差别,她全领会。
这就是全部了。
他们没上过床。
她还小,过不了自己那一关。
而上司,多年后她说:“……他是好人。
” 也问过他:“你想过离婚吗
” 他轻轻抱一抱她:“我的孩子,还小。
”——那一年,他的女儿,七岁。
这段感情随时变质,她是火柴,在渴盼天雷地火的毁灭。
就在这关口,他走了。
等她听说,他的办公桌已经清干净了,连一张废纸片,都没留。
她永远记得那一刻周身的乏力,如果不是为了保持形象,她想她会在写字间放声大哭。
她想问他:你为什么要走
替他回答:为了你好,也为我自己。
在盛放之前,毅然把花束连根拔起,也就阻止了一切可能的凋零。
他们后来还有联系,一年通一两次电话那种。
他一直混得不错,该升职的时候升职,该移民的时候移民,送女儿去英国读书,又送妻子去瑞士拿学位——妻子从此滞留不归,若干时日后,寄回离婚申请,理由是:早就过不下去了。
如果她曾经有恨,就是那一刹:你不要他,为什么你早不放手
又暗笑自己的荒谬。
她老早知道:成年人的结婚、离婚、同居、分手,都不过是权衡利弊、深思熟虑,与爱不爱、要不要,无关。
该回流的时候,他回流中国,托她帮忙置产,200万交到她手里:“只要你喜欢。
”她假装听不出这背后的隐喻。
从看楼盘、与开发商谈、交房到装修,她一路跟到底,预算超了100万,却是她至今最得意的投资。
她轻描淡写道:“现在的市值,已近千万。
” 那晚,他们找了一个清净的酒吧坐坐,喝到差不多的时候,他问:“你想过离婚吗
” 她遂也轻轻抱一抱他:“你当时的理由,也是我眼下的理由。
”此刻,离他们初遇,已经十二年过去,她早已完成结婚生子的全过程。
于是,继续喝酒,不用诉离觞。
他们当初不曾上床,现在更加不会上,不过是,醉笑陪公三万场。
如果要说完美或者永恒,大概,这就是吧
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地,最严苛的道德义士都对他们点头称是,只是她的心,为什么,疼得像有一个顽童,在一片一片揪它下来
他是好人,她也是,于是,注定了,这是一场“好”的恋情。
而她,怎么能说,她不曾希望过,能对他,除了“好人”之外,还有其他的评价。
这一生,她再也没有坏的机会。
第一部分 第3节:在伤口愈合之前,请记得我 在伤口愈合之前,请记得我 他与她,相爱三年。
分手的时候,她在他肩上留了一个牙印。
他们认识那会儿,她刚刚看了《阴阳师》,有一个《铁圈》的故事,让她哭了。
是临上火车前,随便抓的书,没想到熄了灯她还借着一点微光,贪婪地读着。
那女子,被情所困,愿在有生之年化为厉鬼,咬负心人一口。
她头顶铁圈,变成人不人鬼不鬼的“生成”,心愿未遂,哭着说:“我没有咬过那家伙的肉。
做不到这一点,我气不能平。
”陌生男子怜悯她,说:“过来我这里。
死了还不能解气的话,过来我这里,咬我吧。
”一言未了,她就在窄小的卧铺上,泪糊了一脸。
餐巾纸用完了,嫌火车的卧具太脏,不能擦脸。
那时,她想:原来最软弱最痛楚的时候,能给人安慰的,不过是艺术和时间。
她兴致勃勃地给他说自己的心得,说着说着又哭了。
他听得很耐心,用手绢(没错,他是老式的、用手绢的男人)给她擦泪,说:“《铁圈》这个故事,取材于日本的能乐,‘生成’正是剧中女主角所佩戴的那种头上长角的能面的名字。
……另外,故事中提到的贵船神社,古来便以接纳怨女的诅咒而闻名……” 她就笑起来,觉得真滑稽,她吟风弄月,而他梳理脉络。
却也无端地,觉得亲,觉得有所懂得。
于是,他说:“心有所归。
”她便答:“困鸟入怀,猎师不杀。
”他说:“一生一代一双人,两处销魂。
”她终于吸了口冷气:“……真肉麻。
”然而,她爱这肉麻,爱
此后是三年。
一直爱。
这爱,始终不曾减色一分,但这爱……不能成为他们在一起的理由。
分离来得猝不及防,像当头一棒,像晴天霹雳,像9·11,像蝴蝶遇到捕虫网。
她不明白,昨天还相抱的人,今天为什么就隔得十年八年远。
她其实……什么都明白。
突然间,一无所有。
失恋没什么可说的,每一场失恋都差不多:手机一响,她冲过去看,当然不是他;每天早上头不梳脸不洗去开电脑,当然没他的邮件;MSN上他不再现身,她查看一下,当然已经被删除阻止。
这些都不意外,失恋还能失出花来
不意外,为什么她还这么痛
那些联系方式,是无数条吊索,架起他们之间的桥梁。
此刻,她是立在吊桥上的人,看着吊索一根一根被剪断。
就这样,他们彼此隔绝。
树篱立起,铁栅竖起,箭弩等待在双方的城头。
而她,即将坠落深深的护城河。
爱到深处,原来真的恨转多;恨到一定程度,原来真的会牙痒痒。
她忽然泄气,打电话给他:“……我在你楼下。
”就当是,向爱情的遗体告别吧。
抱头痛哭,两个人都哭得不成人样。
但当她问:“你可要,跟我走
”他大哭至哽噎,还是,摇了摇头。
她突然间,向他的肩头,狠狠咬下去。
他先忍,渐渐开始推她,她死不松口,他叫出声,拼命推,两人纠缠着,双双滚倒在床上。
是咬得太用力了吧,连牙床都隐痛起来,她终于松口。
而他肩头出血,火焰的红,微微的流下,她看见,一个圆圆的、深深的牙印,正在生成。
他疼得抚着伤口,说不出话来。
她站起身:“我要回去了。
——能借我个纸杯漱口吗
”她猜,自己的牙齿上也沾染了他的血。
这是不是,也是一种血脉相连
这是不是,是不是,就是爱
回去的路上,她想:他会如何理解她的咬
她不知道。
他或许早忘了铁圈的故事;可能当作她在泄愤;当然也许,她是故意的,为了激怒他身旁的女人。
这一刻,她想说:如果你痛,那是因为我比你更痛;我咬你,只是所有的记忆在啃噬我的心。
请记得我,如果不能记住我这个人,就记住我给你的痛。
如果不能记住心灵的,就记住肉体上的。
虽然,所有的伤痛都会在时间里慢慢愈合,那么,在伤口愈合之前,请记得我。
正是盛夏,然而吹上来的风,已经有了秋天的气味。
北京这么脏,灰起云涌,路边有这么多家小店,不知道是哪一家,在放《丽江的春天》,她就跟着哼起来:“今天跟我回家,我最亲爱的朋友……也许会有一天,我们终需要分别,你可不要忘了我……” 同时她对自己严厉地说:“不要哭。
你老了,你的名字不叫玫瑰,你的哭泣不是梨花带雨,哭起来很丑的。
” 很丑很丑。
第一部分 第4节:他死了,她也死了 他死了,她也死了 有一天,她忽然想通了:他,已经死了。
他不是什么有头有脸的人物,死讯没机会上新闻联播。
他周围没人知晓她的存在,除了另一个她——但那一位,大概不至于专程知会她一声。
所以,如果他死了,她是不会知道的。
如果,死的是她。
大概能比他好一点儿,她至少有一个好久不更新的博客,上面还有一堆链接,也就是,会有朋友留言,“惊痛”“惊悉”,或者在自己的博客上写“红颜薄命”“天妒英才”——她为自己的不要脸,从牙齿缝里咝咝倒吸。
他即使知道,大概也不会参加追悼会,一来没名没分;二来也没胆子这么抛头露脸,向世人坦承一切吧。
连生死都不能互知,还说什么牵挂
也就是,他与她,对彼此来说,老早就死了。
在分手的那一刻,就死了。
想通这一点,她终于能够睡着了。
每一个即将想起他的朦胧间,她就对自己说:别想了,他已经入土为安了。
放开想念,就是放他的魂魄去冥河的那一边。
再一翻身:她为什么要这样咒他
会不会,这不是她的自欺欺人,是命运真的躲在街角给她一个surprise
不不不,巨大的恐惧让她有口难言,她霍然坐起:“天上所有的神,别搭理我,我不是,这个意” 而她,在深夜,开始做一件荒谬的事:她在网络上搜索他的名字。
天知道,他有多少个重名,其中还包括青海某小镇一位卖猪农妇,起诉司法员,并且告赢了。
她挨个儿打开网页,一点一点梳理寻找,她自嘲权当娱乐,权当冒充人肉搜索引擎。
她找到他所有同事的名字与生平,找到他博士论文的题目,也找到了,他六天前才参加的活动。
打开网页,竟有照片,她就这样,看到他。
奇怪,才20天不见,为什么,他已经不再是她记忆中的样子
是她这么快,已经忘掉了他的脸,还是这短短光阴里,他憔悴了容颜
她笑起来:呸,别肉麻了,他没死,你才死了呢。
你们这一段,不过是《金瓶梅》之开篇,你是丑陋愚蠢的武大郎,死有余辜,而他是妖娆多姿的潘金莲,若无其事、活色生香地活下去,而且,终生,从不曾想念你。
别傻了,接受现实吧。
他已经不再爱你,或者,从来不曾爱过。
她在静夜里,忽然失去哭泣的理由,无所事事,最后决定上自己的博客逛逛。
音乐非常耳熟——不对呀,谁给她的博客加了音乐
这一段,她听的歌是梁静茹的《茉莉花》,百感交集,万语千言,却无人能诉。
——近日新识的朋友,在给她的短信里说:“我知道你是寡言的人。
”“我
寡言
”她骇笑,却知道新朋友不曾说谎。
她只能上论坛,注册了一个名字,每天发发牢骚,说一些无聊的所思所想。
而现在,她的博客,就在唱:“……看到心酸走来,幸福走掉……” 是谁知道她在哪个论坛玩
——虽然那是国内最大的中文论坛,注册人数数十万。
是谁看到了那个贴,认得出她的每一个字
是谁拥有她的博客密码
是谁忍不住,想徒劳地,抱一下她的痛
她在搜索他,他也在搜索她。
她所有万箭穿心的嫉妒和痛楚,也都在穿刺他。
他们互相承诺过,从此,不见不闻不再相依相偎。
他们却还在,谁也看不到的层面,相爱。
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死了还要爱”
他死了,她也死了,这一生,还有没有机会演一出《牡丹亭还魂记》
她笑,想:还有我这模样的杜丽娘
泪,滚滚而下。
窗外,夜色漆黑,要几时,才会鸡鸣
第一部分 第5节:醉(1) 醉 她只醉过两次。
第一次,是她过年回乡,还在机场,忽然收到一则电话:“……你还记得我吗
”——怎么能说不记得
虽然已经三年不见。
三年不见,也不过抽个日子,找个肯德基坐坐,稍微聊几句。
大年下的,说深说浅,似乎都不是个事儿。
很快就说拜拜,她踩着将化的残雪,回家陪客吃饭。
席终人散,没人发现她喝高了,她自己也没发现。
洗过油腻的碗盘,她扎煞着双手在厨房门口站一站,突然头重脚轻,往事和心事一起涌上。
她只有一个极强烈的念头:这是过年,我不能够、不能够在家里哭。
能去哪里呢
她去逛外文书店。
她的生活圈,其实很狭小,就是些书山文海。
站在书架前,眼前的书脊一阵阵花起来,她吃力地辨认着,意识到自己正脚步虚浮,或者会踉跄倒下。
天哪天哪,她不能在书店出丑,书店和酒鬼,实在有八竿子也打不着的关系。
终于把持不住,她在卫生间吐了,一边吐一边一遍遍冲水,害怕酒的味道会扩散,这毕竟是书店不是餐馆。
外边有人在等待,不知道她为什么老不出来,开始轻轻推门敲门。
大冬天的,她急得满头大汗,还在拼命冲水,她不准备让任何人知道这醉,知道的,只是这外文书店四楼卫生间里一个孤零零的马桶。
离开书店时,她还买了一本书,是李长声的《四贴半闲话》。
李长声,对于文学史对于她本人,都不是重要的作家,但还是买了,大概只是“贼不走空路”的习惯。
如果有一天,见到作者本人,她大概会说:李老师,我曾在醉后买过你的书,幸运的是,清醒的时候,我的鉴赏趣味没有改变。
她对他说这段故事。
他问:“为什么醉
” 她愣了一会儿,仿佛没想到他会问,笑:“你应该知道的。
”但也许,只因为她醉了,她反应迟钝。
就是刻意来醉的。
一种赌气,一种对自己身体的自暴自弃,一种矫揉造作——给他看的。
事前事后,她都为这造作而尴尬而坐立不安。
但当时,管不住自己。
第一部分 第6节:醉(2) 她向店家要二锅头,他玩命阻止,她笑:“你是我什么人,你有什么资格管我。
”他呆了半晌:“你醉了,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她于是放慢语速,口齿清晰地再重复一遍。
他遂颓然不语。
这是他们的最后晚餐,就在一家不知名的小馆子,三杯酒后,将各自西东。
一口干掉一两,他扑上来夺,于是她的第二口下去更快:啊,酒是这么滑,像一句甘美如丝的诺言,迅速流了她一身。
她缓缓,解开了长发。
原来醉是这样的,让她清楚聪慧明白,把寂寞放大,把借口撕下。
她的左半身在说:早知如此;她的右半身还在恋恋不已。
醉打通了她的任督二脉,她的全身统一起来:没什么可哭泣,没什么可问的。
分手是一个清晰的选择,一定经过精细严肃的考虑,他不说,不意味没有理由,就好像一列西行的火车,不因为车头在东边,而改变方向。
她的脚走不动了,出了馆子上了街,没几步,就在马路牙子上坐下来。
他温柔地抱着她:“你没事吧
你行不行
”一切仿佛都没变,但她知道,一切都不一样了,他不再是那个为她填词的男子,说:“昨夜有情难忘,今生无悔当初。
” 她带着醉意想:如果她口吐鲜血厥倒在地,他会不会不顾而去
她惨笑:不至于,他总归要帮她打一个120。
她控制不了自己的脚,总还可以控制自己的心,她说:“帮我拦个车。
”在的士上昏昏睡去,快到家的时候,陡然惊醒,已经一切如常,脸上没有泪痕,也不见酒渍。
这一次,仍然没人知道她的醉,除了他——某种意义上,他何尝不是她的马桶。
她只爱过两次,也只醉过两次。
醉和爱,这么接近,华丽喧嚣,都是生命中的佛拉明哥舞,一曲一曲的狂欢。
从来醉,向来痴,而此刻,她的胃在痛,她轻轻掩着,决定:一生从此,再不喝酒。
她的誓不再醉,其实也就是,誓不再爱。
播音主持专业需要哪些能力
形象、身高、身材、音色和艺术感悟等。
学院在考试中选拔专业学生首先要本着是否适合“上镜”与善于“表现”的标准来进行。
1、形象(五官)。
招生简章上一般都只写五官端正,眼睛无色盲等,而在实际招生中它有很强的客观约束性和主观判断性。
电视是一种横向扫描,在生活中看似很漂亮的脸庞,一上电视,也许就会显胖、显大、显宽。
播音主持专业对五官的大致要求是:五官轮廓分明、有立体感、较集中、端庄大方、有亲和力,尤其是“动态”部分的双唇和门齿要有美感。
换个角度说,形象的特殊性,也会导致将来择业的局限性(学院招生大多本着符合电视的标准进行的,除非声音条件或表现力特别好)。
电视(镜头)中对形象的要求和生活中对形象要求的认识,是有差别的。
而有些考生,常会用一些特例(如有个别名主持人并不上镜)为自己树立信心,结果用去至少近两个月的时间去参加专业测试,既耽误了文化课的有效学习,又花钱费力,最后却无功而返。
2、身高与身材。
在招生简章上的要求是:男1.7米-1.75米以上,女1.6米-1.65米以上。
作为播音主持专业来说,并不是个头越高越好,而是要求身材比例协调、四肢修长、胖瘦适中,以符合上镜需要为准,最好是平肩。
3、音色。
电视是视听的艺术,观众的审美要求为我们的培养方向规定了目标。
作为一名播音员、主持人,声音就像士兵打仗用的枪,绝对不能作假。
一般的要求是:发音通道无阻碍、音色圆润,具备可训练的条件。
没有这些基本的条件,再巧的媳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4、语感(艺术感悟)。
播音主持专业与其他艺术类专业一样,都对先天的艺术感悟能力要求很高,如同跳舞要有舞感,唱歌要有乐感一样。
虽说语言艺术与声乐、舞蹈分别属于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但它们在理解、感受、情绪、节奏等方面有很强的互通性。
而悟性与天赋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人知识积累扎实,写作能力强,思维缜密,但一张口就结巴,不善表达,不能透过文字调动形象思维及情感并用很好的声音形式表现出来。
但是我们在生活中会发现,有的人学识一般,也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但说话时语言流畅、生动,能感染人,这就具备了培养“当众”表达的先天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