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形容句子 > 形容夏日劳动的句子

形容夏日劳动的句子

时间:2017-11-27 01:20

形容夏天劳动辛苦的诗句

观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田家》——唐·聂夷中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孩子夏天劳动诗句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简析】  这首诗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绩”是搓的意思.“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描写劳动生活和夏日美景的诗句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夏天的劳动是辛苦的,”你能用成语、俗语或诗句来形容一下劳动的辛苦吗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夏夜叹  【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  1.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

遮:遮盖,掩盖。

  3.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4.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解说]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

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

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1.晓:早晨。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2.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3.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4.别样:特别,不一样。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

绍兴二十四年进士。

孝宗时官至太子侍读。

光宗召为秘书监。

工诗。

为“南宋 四大家”之一。

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

一生作诗二万余首。

亦能文。

有《诚斋集》。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四时田园杂兴(昼出夜耕夜绩麻)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1. 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2. 耘田:除草。

  3. 绩麻:把麻搓成线。

  4. 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5. 未解:不懂。

  6. 供:从事,参加。

  [简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

“耘田”即除草。

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

这是男人们干的活。

“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

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

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

“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

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

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  ①麦花——麦子秀穗叫吐花,呈白色绿色,在江南苏州一带是农历四五月间。

菜花——指油菜花。

  鲜黄色,农历四五月间落花结子,所以说“稀”。

  ②日长--夏至白昼最长。

篱落——篱笆。

  曲院风荷  【清】陈璨  六月荷花香满湖,  红衣绿扇映清波。

  木兰舟上如花女,  采得莲房爱子多。

  夏吟  【宋】戴石屏  乳鸭池塘水浅深,  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  摘尽枇杷一树金。

  初夏绝句  【宋】陆游  纷纷红紫已成尘,  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  始知身是太平人。

  《水浒传》中的一首  施耐庵  赤日炎炎似火烧,  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  公子王孙把扇摇。

描写夏季农民劳动生活古诗句

赤日炎炎似火烧, 野田禾苗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 公子王孙把扇摇。

盛夏,天气又干又热,太阳光非常炽热,就像是燃烧的火焰。

在这强烈的阳光烧烤下,田野里尚未成熟的庄稼变成枯焦的样子。

农夫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种植的庄稼将要失收,一年的辛苦要落空。

以后没有粮食来养活一家人,况且,还有沉重的租税压在身上,怎么能够活下去呀

他们的心里焦急万分,就像是开水在煮。

旧社会的农民生活这样痛苦,可是那些贵族豪门子弟,一点也不劳动。

他们靠农民的血汗养肥自己。

炎热的夏季,他们十分清闲自在,扇子摇摇,潇潇洒洒。

这一首古代民歌,用简单朴素的语言,生动恰切的对比,鲜明深刻地揭示出农夫和公子王孙不同的生活状况和不同的思想感情。

反映了封建社会不平等的社会现象。

石壕吏 作者: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秋浦歌 李白 (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 歌曲动寒川。

古诗词鉴赏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

大约天宝十二年(753),李白漫游到此,写了组诗《秋浦歌》。

本篇是其中第十四首。

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天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

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

透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奇、兴奋、惊叹之情。

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转入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绘。

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勒,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赧郎”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

“赧”,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

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

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

他们唱的什么歌

诗人未加明点,读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样的补充和联想;歌声果真把寒川激荡了么

当然不会,这是诗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

如果说,“赧郎”句只是描绘了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部肖象,那么,这一句则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情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赞美歌颂之情。

这是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

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

--------------------------------------------------- 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古诗词鉴赏 蜜蜂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

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

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

这首诗有几个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欲夺故予,反跌有力;叙述反诘,唱叹有情;寓意遥深,可以两解。

这可算是一篇寓言诗。

诗中的蜜蜂就是封建社会中千千万万的普通农民。

他们祖祖辈辈辛辛苦苦地劳动,可是劳动成果到头来却都被统洁者掠夺去了。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结句用反问式,说明辛勤酿蜜的蜜蜂,成年累月地劳动却劳而不获,这就暗示剥削者的不劳而获,使诗的寓意深刻、有力。

这首诗以洗炼的语言,通过描写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受这一自然现象,寄寓着作者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