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形容句子 > 红楼梦形容室内装修的句子

红楼梦形容室内装修的句子

时间:2020-02-25 17:01

红楼梦室内描写

这有很多啊,比如林黛玉初入贾府,到王夫人那拜见的时候,贾母一行陪刘姥姥观赏大观园的时候,都有很大篇幅的描写。

《红楼梦》描写人物外貌的段落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所创造的《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可以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它继承了《金瓶梅》的网状结构特点,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王、薛、史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

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红楼梦人物的必然趋势。

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容百家之长,汇集百科之粹,在我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红楼梦》在流传初期是通过名为《石头记》的手抄本形式流传,手抄本仅有八十回(根据有些学者的研究,流传下来的手抄本实为七十九回,今存手抄本的第八十回仅仅是第七十九回的后半节,被后人割裂,以凑足八十回的整数;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今七十九回、八十回二回本均为续作混入)。

自乾隆年间始,各种关于《红楼梦》的续作纷纷出笼。

据有关学者统计,《红楼梦》的续书种类高达百余种,如《后红楼梦》、《红楼后梦》、《续红楼梦》、《红楼复梦》、《红楼梦补》、《增补红楼》、《红楼》、《红楼梦影》等。

(均有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一、贾宝玉 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

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87版红楼梦贾宝玉剧照(15张)他的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古代社会的叛逆者。

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

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

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

”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君主专制制度的“逆子贰臣”。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 2010版红楼梦贾宝玉(小)浊沫而已”。

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她们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圣洁之美。

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

”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

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的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

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

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传统社会的人生之道。

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二、林黛玉 金陵十二钗之首,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可能是个神仙,可望不可87版红楼梦林黛玉剧照(20张)及。

似乎也是一种姻缘,不想命运如此多舛,其特点可概括为“凄美”二字。

“凄”则主要表现在林黛玉的“身世凄凉、纤弱多病”,“美”则表现在“外延、内涵、艺术”这几个方面。

两者相加就构成了林黛玉“凄美”的悲剧形象。

(黛玉其实是仙草) 初见黛玉,作者并未直接着墨来描绘她的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突出林黛玉的绝世美丽。

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物

我今儿才算见了

”而在宝玉的眼中:“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一说: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皎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好一个“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

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美”黛玉已跃然纸上,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之凄美”。

林黛玉是敏感而善良的。

一方面,她寄人篱下的处境让她总是小心翼翼地为人处事,形成了“生怕被人看轻了去”的心态;另一方面,一个兰心慧质的女孩儿的小心眼儿更可以为她增添些“灵慧与可爱”之处,从而使林黛玉这个角色的塑造变得更加生动、有血有肉、感人至深。

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在较大部分的文学作品中,作者们往往对正面的角色作太多的褒扬而使主人公几达神化的程度,这就导致人物的塑造脱离了现实生活变得空洞无趣、毫无动人之情了。

在黛玉的善良方面,我们又可以从她与宝钗相处的文字里边看得出来,尽管两人在平日里为情所累而有些磨擦,而至后来待宝钗“竟更比他人好十倍”,还把宝钗让她“每日吃上等燕窝一两以滋阴补气”当作是宝钗对她的体贴。

再者我们还可以从她教香菱作诗“诲人不倦”以及她的葬花之举等事可以看出她内心的善良与幼弱。

三、薛宝钗 87版红楼梦薛宝钗剧照(20张)金陵十二钗之一(与林黛玉并列第一),薛姨妈的女儿。

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表面上看似乎是当时正统淑女的典范,按宝玉的话就是“面若银盘,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

但实际上她骨子里却颇有愤世嫉俗的性格因子,她对当时的社会抱有一种强烈的批判精神。

比如,《红楼梦》第38回,她就作《螃蟹咏》,对当时那些横行霸道的官场人物如贾雨村之流,进行了尖锐的讽刺。

而她自己最喜爱的词曲,居然也是一首富于孤愤、反叛色彩的《山门?寄生草》

由于受程高本的误导,红学界对薛宝钗思想性格的认识长期偏离实际情况。

比如,传统观点认为薛宝钗“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

但事实却是,在曹雪芹的笔下,宝钗恰恰因为自己的个性而得罪了家长

如小说第22回,宝钗就曾一首《更香谜》,引得贾政大为扫兴,以为是“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

第40回,在贾母携刘姥姥参观大观园的时候, 2010版红楼梦薛宝钗宝钗蘅芜苑那“雪洞”一般朴素的室内布置,又引起了贾母的大为不满,认为是在亲戚面前很扫了她的面子。

贾母对宝钗,一则曰“使不得”,二则曰“不象”,三则曰“忌讳”,四则曰“不要很离了格儿”,五则曰“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

——全是清一色的负面评价。

到后来,“荣国府元宵开夜宴”的时刻,贾母命自己所心爱的宝琴、湘云、黛玉、宝玉四人,与自己同坐主桌,却惟独将宝钗排挤到了主桌之外,同李纹、李绮辈坐在一起。

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宝钗在贾母面前由“受宠”转为“失宠”的重要标志。

如果宝钗真是“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她何以会落到如此结果呢

可见,在曹雪芹的原著中,宝钗恰恰是最不屑于玩弄什么“城府”,以讨好家长的人

正好,脂砚斋对于钗、黛写应制诗一事的评语也是:“在宝卿有生不屑为此,在黛卿实不足一为”。

对弱者真切的同情,却对权势者“不屑”,这才是宝钗行事的基调。

四、贾母 贾代善之妻,出嫁前为金陵世家史侯的小姐。

她在贾家从重孙媳妇做起,一直到有了重孙媳妇。

她凭着自己的精明能干,才坐稳了贾家大家长的位置。

她喜欢众孙女,溺爱孙子宝玉,从前80回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贾母是支持宝黛爱情的,但高鹗续本中却说贾母并不支持宝玉与黛玉的爱情。

她的思想也受到了宝玉和黛玉的影响,有了一些前卫的想法。

总之贾母能受到众人的尊敬,说明她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且她是有能耐的。

五、王熙凤 荣府内,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她便是王熙凤(金陵十二钗之九)。

87版红楼梦王熙凤剧照(18张)王熙凤的毒辣可谓人人皆知,作为荣府“总管”,她弄权作势,两面三刀。

她用毒计害死贾瑞,又阴 2010版红楼梦王熙凤谋逼死尤二姐。

她生性尖酸刻薄,到最后害了全家。

她的个性是泼辣的,文中处处都不忘点明这一点,像她过生日那天,与那鲍二家的媳妇拼命,向老太太求救,足以见得。

但毕竟她很能干聪明,荣府上下大小事务都得她说了算,又善于迎合贾母,深得老太太的宠爱。

她的根本目的是聚拢钱财,赵姨娘曾说过“这一半家产不叫她搬到她娘家去,我便也不是个人。

”六、史湘云 史湘云(金陵十二钗之五),贾母弟弟的孙女。

在诸多姐妹中她独有“女儿之身,男儿气概”,豁达 2010版红楼梦史湘云开朗、豪放而真性情。

她敢于穿男装大说大笑,被黛玉戏说成“比女儿装扮还俏丽些”,她敢于伴酒烤鹿肉下肚,还理直气壮地说“真名士自风流”,她甚至敢于醉卧芍药圃,嘴里还不住吟诗,更是表现了她才思敏捷、风流倜傥、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真女性之美。

这么一个人物,谁会不感到分外惹人怜爱呢

七、贾探春 贾探春(金陵十二钗之三),贾政与妾赵姨娘之女——她没有黛玉的纤细怜人,没有宝钗的乖巧伶俐,没有湘云的活泼开朗,却有卓越的才干,过人的智慧,深刻的见解,远大的眼光,这些在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识宝钗小惠全大体”中精彩地表现出来了。

金陵十二钗 1.林黛玉 1.薛宝钗(与林黛玉并列第一) 3贾元春 4.贾探春 5.史湘云 6.妙玉 7.贾迎春 8.贾惜春 9.王熙凤 10.李纨 11.贾巧姐 12.秦可卿编辑本段红楼情榜 据周汝昌、刘心武先生多年研究,《红楼梦》结尾应有共108人(不含单列的贾宝玉)的情榜,分正榜(黛玉等),副榜(宝琴等),又副榜(晴雯等)等。

绛洞花王 贾宝玉(情不情) 注:括号内为考语,下同。

金陵十二钗正册 林黛玉(情情)薛宝钗(冷情)贾元春(宫情)贾探春(敏情)史湘云(憨情)妙玉(度情)贾迎春(懦情)贾惜春(绝情)王熙凤(英情)巧姐(恩情)李纨(槁情)秦可卿(情可轻) 金陵十二钗副册 甄英莲(情伤) 平儿(情和)薛宝琴(情壮)尤三姐(情豪)尤二姐(情悔) 尤氏(情外)邢岫烟(情妥)李纹(情美)李绮(情怡)喜鸾(情喜)四姐儿(情稚)傅秋芳(情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 晴雯(情灵) 袭人(情切)鸳鸯(情拒)小红(情醒)金钏(情烈) 紫鹃(情慧)莺儿(情络) 麝月(情守) 司棋(情勇)玉钏(情怨)茜雪(情谅)柳五儿(情失) 金陵十二钗三副册 抱琴 侍书 入画 彩霞 素云 翠缕 雪雁 秋纹 碧痕 春燕 四儿 小螺 金陵十二钗四副册 龄官 芳官 藕官 葵官 蕊官 豆官 艾官 文官 茄官 宝官 玉官 菂官 金陵十二钗五副册 二丫头 卍儿 瑞珠 宝珠 智能儿 云儿 青儿 佳蕙 绣橘 翠墨 彩屏 坠儿 金陵十二钗六副册 琥珀 春纤 碧月 佩凤 偕鸳 文花 靛儿 媚人 檀云 绮霰 可儿 良儿 金陵十二钗七副册 张金哥 红衣女 周瑞女 娇杏 丰儿 银蝶 莲花儿 蝉姐儿 小鹊 臻儿 嫣红 金陵十二钗八副册 夏金桂 秋桐 宝蟾 善姐 鲍二家的 多姑娘 小霞 小吉祥儿 小鸠儿 小舍儿 倪二女 傻大姐 涉及情榜的脂砚斋批语有: 1、庚辰双行夹批:妙卿出现。

至此细数十二钗,以贾家四艳再加薛林二冠有六,添秦可卿有七,熙凤有八,李纨有九,今又加妙玉仅得十人矣。

后有史湘云与熙凤之女巧姐儿者共十二人,雪芹题曰“金陵十二钗”是本宗《红楼梦》十二曲之意。

后宝琴、岫烟、李纹、李绮皆陪客也,《红楼梦》中所谓副十二钗是也。

又有又副册三断词乃晴雯、袭人、香菱三人,余未多及,想为金钏、玉钏、鸳鸯、苗云(按:书中不见此人,想是彩云

)、平儿等人无疑矣。

观者不待言可知,故不必多费笔墨。

2、庚辰眉批:妙玉世外人也,故笔笔带写,妙极妥极

畸笏。

3、庚辰眉批:是处引十二钗总未的确,皆系漫拟也。

至回末警幻情榜方知正、副、再副及三四副芳讳。

壬午季春。

畸笏。

4、蒙侧批:天生一段痴情,所谓“情不情”也。

5、庚辰双行夹批:后观《情榜》评曰“宝玉情不情”,“黛玉情情”,此二评自在评痴之上,亦属囫囵不解,妙甚

(注:畸笏指畸笏叟。

)编辑本段四大家族奴仆表

红楼梦的环境描写

今年是我国伟大的古典文学家曹雪芹的不朽名著《红楼梦》程甲本刊行二百周年。

本文选择红楼居室环境描写这一角度来分析曹雪芹先生留给我们的这份珍贵文学遗产。

美国著名作家劳伦斯桑德斯曾经说过:“要想了解一个人的品德,最好是去看看他的家。

”从一个人的家所提供的环境气氛不但可以反映出他的爱好癖性风格需要和企求,同时也可以反映出这个人的长处和短处。

如同《红楼梦服饰色彩纵横谈》中所提及,最精彩的服饰描写是随着刚进府的林姑娘目光所及而渐次出现的一样,红楼中最详尽的居室环境描写,也是这位外甥女在初次进入此“钟鸣鼎食之家”拜见二舅母时逐步展开的。

在仪门内是一个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是厢房鹿顶,耳门钻山,四通八达,比各处不同。

外人来一见便知这方是正内室。

请注意“这方是”三个字。

林妹妹是先去拜见了大舅母然后再来拜见二舅母的,这也是一种长幼有序的封建次序所然。

可是,介绍邢夫人的居处只是轻轻地一笔带过:这必是荣府中之花园割断过来的,正房厢庑游廊悉皆小巧别致,不似方才那边轩峻壮丽。

而对王夫人的居处则特别强调这方是正经正内室,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

进入堂屋,抬头迎面先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上面是盖着皇帝印文的御笔,写着斗大三个字“荣禧堂”。

荣禧堂所在之处自然方是正内室。

正内室不设在作为长子的贾赦(已由他袭官承爵)处,却设在次子贾政处,明白无疑地表明了荣国府内权力斗争中邢夫人一方的惨败。

稳操胜券的王夫人依仗的是娘家的实力地位:“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王夫人的娘家兄弟王子腾为京营节度使,后又升为九省统制。

作为护官符中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家,专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外国人来都是王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王家的。

真所谓权势显赫,炙手可热。

况且王夫人还有长女已选入深宫陪伴君王。

相对来说成为旁门小户的邢夫人哪里是对手。

于是,这一边是小巧别致,那一边是轩昂壮丽。

环境的对比生动衬托了实力的对比。

进一步展现在林妹妹眼里(也就是读者眼里)的是说不尽的气派: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体现出朝见皇帝的荣耀;这一边又是金银嵌镶的古彝,那一边则是当年罕见的泊来品 - 玻璃盆;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 堂前黼黻焕烟霞。

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十六这个数字意味着荣禧堂不同凡响的级别,对联则尽情地显示了荣国府主人作为国公爷的富贵荣华以及和各位王爷的交情,也暗示了贾王联姻的实力地位。

这一段着力的描写并没有到此结束。

女主人公又被引入东边的三间耳房内,只见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毯,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

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

左边几上摆着文王鼎,鼎旁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摆着汝窑美人觚,插着时鲜花卉。

地下西一溜四张椅上都搭着银红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脚踏,两边一对高几上茗碗瓶花俱备。

服饰纹样,洋漆洋毯等细致的描写交代了居住者的身份:贾府政老爷作为荣国公后裔和员外郎的门楣及荣耀。

有意思的是作者又让我们读者的眼光跟着黛玉出来,到了东廊三间小正房内。

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

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

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

给人印象突出的是三个“半旧”。

极普通的居室,极普通的陈设,极不起眼的颜色,半新不旧的装饰,一派为人清正廉洁君子乐道安贫的样子。

与前面两堂金碧辉煌的富丽场景相比,犹如天上地下。

一次短暂的访问,三个不同的场景,刻画了居室环境身份背景人际关系素质心理等多少丰富的内容。

贾政的谐音为“假正”,其平素为人“貌似端方”的假正经也就由此作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大暴露。

一个人的生活环境不仅是其物质生活的写照,而也是其精神生活的写照。

客观的景和主观的情之间的相互作用交流沟通合一,是艺术创造永远不可违背的法则。

折射出居住者的性格情趣的居室环境描写在红楼中还有多处。

限于篇幅,在此仅择其要做一分析介绍。

三姑娘探春素喜阔朗,是属于豪放一路的性格。

她居室中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取其空旷之意。

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

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

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案上设着大鼎。

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官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

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

卧榻是悬着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纱帐的拔步床。

给人的感觉是总体宽大细处密集,充满着一股潇洒风雅的书卷气。

同时,弥足珍贵的唐宋名人遗迹也不失贾府千金的身份。

此居室环境气氛是和探春的爽朗个性及文化素质相吻合的。

游园的人群伴着老夫人和刘姥姥又来到了宝姐姐的房内。

第一眼的感觉是一色的玩器全无,雪洞一般。

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供着数枝菊花(不是上文提及的满满一瓶),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

注意这个“而已”用得绝妙。

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 衾褥也十分朴素。

文中特别点出一个土定瓶,且是“止有一个”。

须知这个土定瓶绝不能和上文中的汝窑官窑相提并论。

定窑虽同汝窑官窑等同为宋代五大名瓷之意,但定州所产的定窑有粗细两种,细的为“粉定”,是价格昂贵的珍品;而粗的不过是“土”定,也就是寻常百姓家都能使唤的家什了。

宝姑娘的守拙装愚功夫真正到了家。

“珍珠似土金如铁”,明明摆着有泼天家财的皇商之女,却偏要安贫藏富。

工于心计的宝丫头再一次在贾母心坎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男主人公贾宝玉所住的怡红院,是作者着力描写的一处居室环境。

院中是暗喻红香绿玉的芭蕉海塘,特别点名这海棠是外国品种的西府海棠,也是一种不同寻常的进口货。

探春的秋爽斋是不分间隔以求爽朗,这里却是分不清间隔来以求花俏。

原来此处与别处不同,四面皆是名手雕镂五彩销金嵌玉的玲珑木板。

上面刻着各式各样的花样:流云百蝠,岁寒三友,万福万寿,山水人物,翎毛花卉,集锦博古无所不有。

或糊上轻纱成为小窗,或帘上彩绫分作幽室。

转过一架大玻璃镜(又是一件稀罕物件)后,越发见门多了。

迂回曲折,扑朔迷离。

即使不醉酒,刘姥姥也一样要迷了路。

式样有园有方,有葵花有蕉叶,有连环有半璧的一格一隔玲珑木板上,储书设鼎,安笔置砚,供瓶花放盆景。

繁复的多宝隔将居室弄成了一个艺术品陈列室,用来展示怡红公子既富贵又闲暇的生活情趣。

四面墙壁玲珑剔透,琴剑瓶炉皆贴在墙上,锦笼纱罩,金彩珠光,连地下踩的砖,皆是碧绿凿花。

到处是花团锦簇,堆砌着小巧精致。

连刘姥姥都看出这应当是那位小姐的闺房,居室男主人的脂粉气自然也就跃然纸上了。

宝二爷作为一个富贵闲人,无端寻愁觅恨,爱好热闹花样的性格素质以及作为史老太君的心肝宝贝而倍受宠爱的独特地也在这环境氛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文学作品中的居室环境描写必定涉及一定的物质对象。

这些所描绘的对象具有两方面的功能:一个是对现实世界的描写,一个是对精神世界的反映。

这两方面的功能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

模写得越细致,反映得越深刻,作者的艺术功底和作品的社会影响就越上档次。

可惜曹公英年早逝,我们已经不可能看到它所描写的贾宝玉风雪狱神庙。

但应当可以推想,若将狱神庙的环境氛围同当年的怡红院两相对照:残壁映照着孤灯,环境的凄清衬托着内心的凄凉,今怜破袄短昨嫌紫蟒长,昔日的繁华和眼前的萧杀一定是震撼人心的反差。

曹雪芹还善于运用对书中人物居室环境的描写来暗示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

这方面的例子有上文提及的蘅芜院。

这个场景描写的第一句话是“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

这雪洞两字预示了宝姑娘的终极命运。

尽管想“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结果还是落到了“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地步。

另一处经常被提到的居室环境描写当属秦可卿的卧房。

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

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

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

触目所见,无一不与传奇故事中的风流韵事相关联。

满眼春深如海的绮旎风光不仅在在暗示了勾引处男的香艳暗示了公公爬灰的淫荡暗示了秦氏不同凡响的出身,甚至还暗示了宝玉与可卿发生关系之后,接下来的一轮是与袭人再次体验性生活。

红楼中居室环境描写还给我们提供了清代市内有关各种装潢和使用器皿的知识与信息。

限于水平和篇幅,本文只列举部分洋货以期说明当时同海外贸易交往的兴盛。

文中提及有贾母用的小洋浅茶盘,洋漆描金小几,洗漱用的洋巾;上文出现过的猩红洋毯,洋漆架子,西府海棠;玻璃器皿则有玻璃静玻璃盆,还有老舅太太给了琏二婶子的那架玻璃炕屏,“用来摆一摆请个重要的客”。

这些描写既说明了使用者的阔绰和排场,也反映了当时商品交换的兴旺发达。

中国传统习惯常将喜庆吉祥的寓意从建筑的装饰物中表现出来。

这一特点在红楼居室环境描写中同样有不少反映。

如上文提及的“流云百蝠”图案是在雕刻的流云之中装点一百只飞翔的蝙蝠,此名为“福从天来”,因为蝠和福两者谐音。

“岁寒三友”图案是松竹梅,这三者历来被视为高洁的象征物。

此外,松树寓意长寿,贺为“寿比南山不老松”;竹林每枝三叶,叫做“竹苞三多”;梅花每朵五瓣,称作“梅开五福”。

室内装饰如贾母房中“玉堂富贵”的插花艺术由牡丹玉兰海棠三种花组合而成。

其中海棠(棠和堂)是谐音,牡丹则是借代,源于牡丹常被称为富规划。

探春房内的佛手和比目玉磬寓意是快活神仙和吉庆有余,前者是借代(佛手寓意神仙),后者是谐音(庆和磬,鱼和余)。

另外,在中秋赏月的所在凸碧山庄内,桌凳都是圆形,取其团圆之意,这也是一种象形寓意的手法。

最后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同红楼服饰描写一样,红楼居室环境描写也存在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明显区别。

前八十回色彩描写丰富,环境描写细腻;后四十回同前相比,则似嫌单调和粗糙。

若由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极有可能得出前后作者绝然不同的结论。

同前八十回作者熟悉服饰色彩一样,前八十回作者也相当有居室布置的高尚格调情趣。

作者借贾母之口说出了他的自豪:“若很爱素净,少几样倒使得。

我最会收拾屋子的,如今老了,没有这些闲心了。

他们姊妹们也还学着收拾的好,只怕俗气,有好东西也摆坏了。

我看他们还不俗。

如今让我替你收拾,包管又大方又素净。

我的体己两件,收到如今,没给宝玉看见过,若经了他的眼,也没了。

”说着叫过鸳鸯来,亲吩咐道:“你把那石头盆景儿和那架纱桌屏,还有个墨烟冻石鼎,这三样摆在这案上就够了。

再把那水墨字画白绫帐子拿来,把这帐子也换了”。

简单的几句话,艺术功底的高下立见分晓。

红楼居室环境描写,是曹雪芹先生留给我们后人的宝贵文学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红楼梦》这本封建百科全书里珣丽多彩的一个章节。

通过曹雪芹作品中红楼居室环境描写的分析,我们不仅可以从中欣赏到作者的大手笔,而且还可以由此得到富有传统特色的启发和借鉴。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迈进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大家对居室环境布置越来越加以重视。

为此,电视媒介和报纸杂志相继开展了一些有意义的评选奖励活动,不少富有情趣的室内装潢设计对于群众日常生活的美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信值此程甲本刊行二百周年之际,重温红楼居室环境描写对于妆点平时的起居环境,陶冶我们的生活情趣,丰富周围的艺术气氛,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都是大有益处的。

求描写 红楼梦中贾府的辉煌景象(主要是贾府的建筑)。

散文体。

优美一点。

人间奇境——大观园 造园之法曹雪芹懂得很多,包括起造的种种程序,如划界、请山子野设计,引水整地,移花木、山石,建屋、合地,布设家具,打造金银器皿,买帐幔陈设,订采莲船、座船,聘教习,买尼姑、道士、和尚、道姑,他都一一道来,丝毫不乱。

有红学家称雪芹很可能取景自北京苑囿,构筑他的大观园,譬如稻香村等。

但是借着宝玉的话,雪芹也批评了稻香村的设计过于人力穿凿。

声称园林设计之基本目标在“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并且“因地相宜”,这些原则正如明代计成《园冶》所述。

对于水脉、山石的处理,作者也极尽文笔:“得泉一脉”、“清溪泻至”、“忽闻水声潺谖”、“溶溶荡荡”,尤其“落花浮荡”与凹晶馆面对的“水中月”更可谓一绝。

翠嶂、大山、芦港洞皆不算稀奇,蘅芜院的穿墙山石生香草异蔓,却是空前的设想。

前已述及大观园的配置具有的种种特质,倒是住人的院宇却在现实里找不到模子,只能说曹雪芹做了文学上相当的腾跃创发。

有关配置景区的串连,描写的文字表达了人行走的视野,收放自如,引人人胜,上上下下、远远近近,的确表达了含蓄、惊奇之节奏。

不过,也受限文笔园林,水的主次大小无法分辨,山脉走向也无法断定景与景的交迭,对景的关系仅限于少数精彩例子,如第四十九回宝玉嗅香回顾栊翠庵外的红梅。

“借景”更是没有。

对于建筑与植物的描写,雪芹可谓下了最大的工夫,这包括众多住人的院宇以及各个景点,先说前者,为了让读者了解宝玉与诸钗之个性,雪芹尽力描写了怡红院、潇湘馆、蘅芜院、秋爽斋、稻香村,其次是应制的行宫殿宇、谈笔写过的暖香坞及栊翠庵、迎春住的紫菱洲最淡。

遵行的原则则是建筑学与文学理论的“一个人的房子是他自己的一种延伸”。

如果把各院宇的院内外、处理室内设计与主人的心性排比出来,即可了然此言不虚。

譬如:“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黛玉,非但貌美,才能又是诸钗之冠,却性中孤绝、自怨自嗟,泪很多,印合宝玉与她命中的 “木石前缘”还泪说。

她住的“潇湘馆”非但名称已够潇洒,院内苍苔小路、细水折廊、竹影斑驳,竿竿修竹“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是白绿色调相配,也连上湘妃竹、斑竹与黛玉爱哭之秉性。

后院芭蕉、梨花也是绿白并植,清淡色谱隐含了黛玉草木之神话仙源,房舍尺度即“小”且“精” ,室内书桌是视觉焦点,书桌面对月洞窗,圆窗又糊“碧”纱,难怪脂砚斋也批:“此可为颦儿之居。

” 又如,蘅芜院住入了貌如杨妃、才情亦高的宝钗。

只是她的才情隐伏于她的德性之下,有如她生染热疾需用“冷香丸”来调理。

在宝玉心目中,她“任是无情也动人”。

蘅芜院便以此二要点来设计。

它该是坐落于山背冷湿之处,外观仅只一所不起眼的清凉瓦舍,一人院却有惊人创意。

迎面插天的大玲珑山石围绕各式石块,没有一株花木,山石间却生出幽柔香郁的各式香草异蔓,红实点点、花如金桂。

房内绿窗油,雪洞一般,只用最朴素的土瓶,供数枝菊花,同样显示了冷香。

“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探春,住的是秋爽斋。

她虽为庶出,却能代凤姐管理大观园,兴利除弊。

后来,大观园抄检,也被她讥讽为“自杀自灭 ”的举措。

秋爽斋即“秋掩书斋”,后院梧桐更增强此寓意,所谓“桐剪秋风”、“梧桐好逸”。

后院尚有芭蕉,似为才情之象征。

室内三间屋子并不隔断,因为探春素喜阔朗。

陈设丰富,书桌笔墨、比目盘等尺度、形式大方。

墙上的《襄阳烟雨图》、颜真卿遒劲秀拔的“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联句,均衬托了探春的志趣。

除此之外,稻香村之于早寡李纨,暖香坞“穿云”、“度月”门之于惜春,栊翠庵禅房花木深、庵外红梅十数株之于妙玉,也各有设计巧思。

至于诸艳之冠贾宝玉的居处“怡红院”,雪芹更是细写无弥。

人院之前, “粉墙环护,绿柳周垂”,脂批日“与万修竹遥映”,指的是黛玉的潇湘馆。

入院后。

宝玉心目中的“兼美”,已化为几本芭蕉与西府海棠,并植左右,象征钗、黛对峙。

宝玉题的“红香绿玉”,贾妃所改之“怡红快绿 ”,以及宝玉“两两出婵娟”的诗句,均有相同寓意。

院内几点山石加上仙鹤及回廊挂笼的珍禽异鸟,增添了女性化的富贵气。

屋内多层隔饰、陈设、大镜、床帐、地砖也凿花碧绿,显示了同样的气象,刘姥姥也以为进了“绣房”。

其中大镜又曾是“贾”、“甄”宝玉相梦的道具。

再次强调了真假之辨。

令人摸不着门路的多层隔架,连同院外、后院的曲折行径与花障,隐喻了宝玉见弃于世道的心性才情,其实自有其“投投是道也”。

小说里的雪芹还描写了众多的景点,配着特殊事件、季节、时辰、人物,作了最佳的组合,呈现了写景文学的和谐与美,是为小说情节不可缺少的片断。

第二十七回春末夏初的交芒种节,为饯别花神、女孩儿“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迭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满园里绣带飘摇,花枝飚飚……”此时,宝钗持团扇一路扑彩蝶,追到池中“滴翠亭”,无意听到小红与坠儿的私语。

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桥……四面雕镂子糊着纸……”此后再也没出现在小说里。

第三十八回海棠诗社首宴开在藉香榭,正值秋日、菱角莲藕成熟,此榭因而得名。

榭内宽敞,近可赏山坡桂花,又可容众人食蟹,作菊花诗,满纸秋意。

第四十九、五十两回,十二金钗皆入住园内,是大观园观景的至高潮,初冬一夜北风紧,带来一场大雪,海棠诗社第二次诗会便在芦雪庵举行了。

白雪芦苇围几间临池的茅屋土壁、竹牖槿篱,室内地炕暖烘,正好供众人开席,再往栊翠庵妙玉处讨红梅,赏花联诗。

红香圃、榆荫堂二厅出现于第六十二回,分别供宝玉、平儿生日设宴。

此时初夏,红香圃四周芍药花开得繁盛,女孩儿穿红戴绿,烘托一片喜气、热闹。

果然,平儿嫌热,次日的回请宴,特往荫凉的榆荫堂。

第七十五、七十六两回的中秋家宴,引出凸碧山庄、凹晶馆二景,雪芹藉黛玉道出其设计旨趣,原来它们均为赏月而设,一上一下,一山一水,一大一小,一明一暗,相映成趣。

家宴开在主山山脊的凸碧山庄大厅月台,临高好赏月。

席面大圆桌象征团圆,山坡植桂花,与桂轮、桂魄典故与伐桂神话相合。

然而小说至此,情节转下。

贾母叹人丁不满圆桌,又闻桂荫传来笛音袅袅,更增悲凄。

此时黛玉、湘云却早已溜出席间,下到凹晶馆卷棚,“如置身晶宫鲛室之内,微风一过,粼粼然池面皱碧铺纹”,正好临水赏水月,与上面景象截然两样。

她二人独享此天地,诗性大发,联诗不断,却一句悲似一句,即使由女尼妙玉恰时截断,终以黛玉的“冷月葬花魂”了结哀音,预示了自己的命定。

上引文字其实充分发挥了文学中“一切景语接情语”、“寓意则灵” 等原则,依陶恂君之整理,《红楼梦》的文字呈现了种种人、物、景之情、境、神的交迭与随时递变,真正描绘了中国宦宅人家的生活样态。

其中细致精妙处自不待言,而大观园整个布景相对于小说重大关节,也显示了不同的意象面貌。

P249-253

红楼梦中描写王熙凤的片段

先是探春房间: 凤姐儿等来至探春房中, 只见他娘儿们正说笑。

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

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 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

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

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 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设着大鼎。

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

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

然后是宝钗的房间: 贾母忙命拢岸,顺着云步石梯上去,一同进了蘅芜苑,只觉异香扑鼻。

那些奇草仙藤愈冷逾苍翠, 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

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 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

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 衾褥也十分朴素。

《红楼梦》中第十七回描写了大观园的环境,行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采用了什么写法

简析其作用

作者在上,是煞费苦心的。

我们随着贾政一群人“验收”的脚步,从大门进来,转过小山,沿着清流,踏上“沁芳桥”,就看见“前面一带粉桓,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进门便是曲折游廓,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三间房舍,两明一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的床几椅案。

从里间房里又有一小门,出去却是后院,有大株梨花,阔叶芭蕉,又有两间小小的退步。

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这就是“潇湘馆”!萧湘馆有几个显著的特色;一是“有千百竿翠竹遮映”,这翠竹“凤尾森森,龙吟细细”,向来被人们认为是象征挺拔、傲岸、宁折不弯,疏淡、清致、风流高雅的君子。

翠竹使入联想起淇水、雎园这些风雅的典故,“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名篇。

翠竹正如亭亭玉立,幽居深谷的少女。

二是后院有大株的梨花、阔叶芭蕉。

梨花白,芭蕉绿,全是素淡、清雅的色调,没有一丝俗气,也没有金碧辉煌的富贵态,“梨花一枝春带雨”,芭蕉“叶叶心心,舒展有余情”,正似多情而抑郁的少女。

三是一派清泉,绕阶缘屋,盘旋竹下,又绐清雅的萧湘馆增添了不少情趣。

水清而浅,不多不猛,却源源不断汩汩淙淙,静静地不歇地缘绕盘旋而去,恰似九曲回肠,一脉情思,细而不绝。

四是萧湘馆的“小小三间房舍”,“两间小小退步”,都以“小小”为特色,室内“床几椅案”都是“合着地步打的”。

小巧玲珑而不宏轩宽敞,有如精巧的象牙之塔。

萧湘馆的主人是清高拔俗、多愁善感、玲珑透剔、绝顶聪明却寄人篱下、柔弱多病、尖刻机敏、心眼细小的。

萧湘馆的种种特征正是其主人的种种特性,作者让这样的典型人物生活在这样的典型环境之中,.其融洽是无可伦比的了。

“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只能让翠竹枝、绿蕉叶、白梨花、清泉水陪伴。

所以在分房的时候,黛玉高兴地对宝玉说:“我心里想着萧湘馆好,我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幽静些。

”宝玉道;“合了我的主意了!我也要叫你那里住。

”可见他俩早就心心相印了。

当然这位多情公子希望和黛玉相邻,便于来往,可朝夕相见,此处足见作者的匠心,却合情合理,自然妥贴,毫无斧凿之痕。

如果说萧湘馆除了正面衬托主人公,侧面曲包深意之外,其实还有更深一层的反衬作用。

黛玉处于如此一尘不染的清幽环境之中,却不能超脱尘凡,割断情思,反而有无穷无尽情缕、忧虑、苦恼、眼泪。

这“幽静”之中,不是反衬出人物难以排遣的复杂而微妙的感

更妙的是在黛玉临终时,作者没有忘记带上一笔:“惟有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冷幽”!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作者这一层深意,涉者甚少,而恰恰是黛玉悲剧的环境气。

萧湘馆环境的丰富性复杂性,正是黛玉性格的丰富性、复杂性的衬托。

贾政即使想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此一生”,也不可得,萧湘馆非黛玉莫属。

作者让我们先到萧湘馆,也许正是暗示主人的主角地位吧

但请注意,这位主角居处,无不是“村”,也不是“院”,而是“馆”,馆舍原是客人暂住之处。

比人将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的过客。

原来她“不是正经主子”,是寄人篱下的!主人自称“萧湘妃子”,是侧位的“妃”,而不是正位的“君”,终究成不了“宝二奶奶”的主位。

作者匠心何其深远周密。

离开萧湘馆,前面迎接我们的是:“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

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

里面数楹茅屋。

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

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

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

”好一派!这正是“稻香村”。

富贵繁华的中偏要安上这一“农舍”,从景物来说是为了曲折变化,摇曳多姿,从题旨上说,是为了表达儒家不忘农桑国本——正是贾政复杂性格中的重要一面——的思想。

然而从构思上看,却是别有深意的。

大观园中有一个寡妇李纨,她就只能在这与世隔绝的田园农舍中形如稿木地埋葬青春,苦度光阴。

如果说“桑、榆、槿,柘”,“佳蔬菜花”是自给自足的必须之物,农家必有之品,那么为什么作者要在稻香村栽上如喷火蒸霞一般的几百株杏花呢?为了点缀冷落的村景,还是寡妇心中还有火热的希望?与其说为了前者,不如说为了后者。

李纨有儿子贾兰,春种秋收,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她在稻香村辛勤耕耘,就是为了从贾兰身上获得她的丰收,这正象征着贾兰得中,飞黄腾达的前景。

就是这个使贾政也“引起我归农之意”的地方,禁锢着一位年青寡妇,这寡妇不但稳居于这封建牢笼之中,而且心安理得,循规蹈矩地做她凤冠霞帔的美梦。

本是出世的环境,却安置着一个盼望儿子出仕的母亲,于是在衬托、象征之外,还有一层反衬讽刺意义。

所以“村居”不村,何况稻香村在繁奢的大观园中本身就是“人力穿凿”的假象,作者在给寡李纨安排一个合适的憩欢之所时,也顺手刺破了荣国府的虚伪,封建制度摧残人性的残酷。

稻香村是从幽雅凄清到富贵繁华的过渡,接着就让我们看到了:“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色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旁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

只见许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 带飘摇,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芳气馥,非花香之可比。

”为什么没有富贵的牡丹、艳丽的玫瑰,也不种傲霜的菊花、出水的芙蓉

偏偏只有石头 异草呢

正是独出心裁,别具一格。

写富贵之家,用“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的语句,乃是乞儿口中语,说富贵不及金玉锦绣,只说气象才真见其富贵。

作者刻意创新,着眼于富贵气象,那为什么偏偏要选中奇石、异草呢?因为这里是“蘅芜院”,主人是。

不就是—块“插天的大玲珑山石”吗?她“稳重和平”,“品格端方”,实则威势接天,在老祖宗等的眼里,不是把其他姑娘“悉皆遮住”了吗?她那宽厚端庄的表面,遮掩了自私虚伪的本质,应付自如,八面讨好,吸引各色人物如“各色石块”,“四面群绕”。

她正如玲珑石一样,“任是无情也动人”。

也正如这些异草,表面上看似乎是一钱不值的草,实际上却是“杜若、蘅芜”、“茞兰”、“清葛”、“金簦草”、“玉蕗藤”、“紫芸”、“青芷”,这些见于经传的奇草仙藤,其珍贵不同凡响。

草本来就无骨,不能自立,只好牵绕萦盘,依附于人,没有竹那种宁折不弯的气质,却有比竹攀缘更高的能耐,正是“东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异草香得也与众不同,简直有如那稀罕的“冷香”,而且一到秋天“异香扑鼻”。

冷若冰霜,却香气袭人,也是宝钗绝妙的写照。

爬满异草的接天大石,笼罩一切,挡住视线,使人不得窥其奥秘,谁知此中城府多深?更妙的是这位豪富的“皇商”之家的千金,闺阁之中却象“雪洞一般”,“一色的玩器全无”,“案上止有一个土定瓶,瓶中供着数枝菊花”,正是朴素得惊人!日常用品也不是雕漆填金的茶盘,成窑五彩小盖钟,而是普普通通的“茶奁、茶杯”,不用绫罗绸缎的合欢衾,碧纱厨,而是“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这种矫饰果然博得老祖宗的赞叹:“这孩子太老实了!”不正是极妙的讽刺?从外到内,蘅芜院整个儿出人意料。

在如此高雅、简朴的环境中住着这位“艳冠群芳”“艳若桃李”的贵族小姐,似乎颇不协调。

按一般情理,薛宝钗的闺阁应是金碧辉煌、富丽堂皇的,作者正是通过这表面的不协调触及人物的灵魂深处;特意矫情做作,装得“冷若冰霜”,遮掩这位封建“淑女”的虚伪的灵魂。

这个冷酷无情的薛宝钗正是在怪石异草装点的、雪洞般的闺房里被封建毒汁浸透了灵魂,被封建礼教扼杀了美妙的青春,而最后成为冷酷无情的封建势力的殉葬品,蘅芜院的冷清正是这美丽少女的悲剧氛围。

“蘅芜君”当然得住“蘅芜院”,真主儿不是侧位的“妃”才能称为“君”,“蘅芜院”的命名就透露了薛宝钗的身分,暗示了她的命运。

作者的功力正可叹为观止!更耐人寻味的是蘅芜院的路径,本应是用船从港洞进去的,没有船时——钗和玉本来就没有渡过爱河的船嘛——但“攀藤抚树”,“从山上盘道亦可以进去”。

薛宝钗爬上宝二奶奶的宝座不就是抚贾母的大树,攀的藤,从这心狠手辣的凤姐设计的一条“盘道”中通过的吗?大师匠心,令人绝倒! 一路行来,最后终于到了宝玉的安乐窝一冶红院。

且看:去的路上“一径…绕着碧桃花,穿过一层竹篱花障编就的月洞门,俄见粉墙环护,绿柳周垂。

”“院中点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颗西府海棠(女儿棠),其蛰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

”大观园中恐怕只有这里是桃红柳绿,棠红蕉绿,用上这大红大绿的浓重色彩。

大官僚贵族的怡红公子,在这样的地方“怡红快绿”(谐“快乐”),悠哉游哉,倒确是相应相称的。

这样的环境,富贵国不必言,然而总不免有点俗气。

出类拔萃的“古今不肖无双”的宝玉偏偏在这俗气的环境中生活,说明他还是无法完全脱俗;然而他最终终于出家做了和尚,不正是对这环境的叛逆和摆脱!读者面前,大观园的布局对全书的构思也是至关重要的了。

大观园成于作为皇亲国戚的贾府鼎盛时期,越是精美,就越显其奢侈豪华,越奢侈豪华,就越见其主人的权势与罪恶,大观园是贾府的缩影,也是封建官僚贵族的缩影,因而大观园的衰败也就是封建统治集团没落的写照。

从这意义上来看,作者集中笔墨,浓彩重写,精雕细刻的匠心,也正是为了表现《红楼梦》的整体主题。

总之,大观园的环境描写不仅仅是为了创造一个典型人物活动与性格形成的典型环境,而且既是情节因素,又是结构要素,即使在主题表现上,也还有它的特殊作用。

因而在《红楼梦》中,也是作者卓越的艺术成就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有机部分,是全书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与企书一样,县有隽永的艺术魅力。

鲁迅说:“中国旧戏上,没有背景,新年卖给孩子看的花纸上,只有主要的几个人”,其实中国古代小说也是如此,以故事情节为主,少有环境描写,更少有景物描写,好象早年演京剧,没有布景,台上最多一桌两椅就唱做念打开了。

这是中国古代小说与外国、与现代十分显著的差异之一,然而《红楼梦》却突破了。

从环境描写的精彩程度和有机程度来看,《红楼梦》也是中国小说艺术上从古到今的一部过渡作品,是中国小说过渡期的里程碑。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