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简介100字
西汉著名史、文学家和思想家。
长。
汉武帝元封八年继父任太史令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
。
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前91年完成《史记》
司马迁
介绍(300字以上)
1、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注释】选自《史记 秦始皇本纪》.译文: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赏析:把以往的得失当作将来的借鉴,也就是追溯以往而策励将来.有些追悔过去的过失,还有些人以炫耀以往的成功,但如果仅仅沉浸于追悔与炫耀之中,而不去觉悟将来过去的重演或成功不可能再来,那对将来事业的成功没有任何帮助.因此必须吸取以往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防止将来错误再度发生.不再去蹈以往的覆辙,那才是有益之举.就这一点来说,前人已给我们总结出了极为宝贵的经验.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注释:选自《史记 项羽本纪》.意:意图.译文:项庄舞剑的目的,在于刺杀刘邦.赏析:《史记》中记载,刘邦到鸿门去拜见项羽,项羽留他饮宴,谋士范增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准备乘机杀死刘邦,刘邦的谋士张良对樊哙说:“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后即用以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实则想乘机害人.3、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注释】选择《史记 魏世家》.思:思慕,怀念.乱:混乱,动乱.【译文】家境贫寒就会思慕贤惠的妻子,国家动荡就会渴望有才能的宰相.【赏析】:魏文候选相时有两个人选,一个魏成子,另一个是翟璜.魏文候不知道该选谁为好,犹豫不决,于是去征求李克的意见.李克说:“平时考察他亲近的人,富贵时考察他交往的人,做官时考虑他举荐的人,穷困时考察他不做的事,贫贱时考察他不要的东西.”这里,李克提出了辨别何选拔人才的方法问题.即看一个人操守品德如何,主要是看他面对贫穷与富贵、低贱与腾达时如何为人处事,而不是听他自吹自擂.只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才称得上君子.也只有这样得人,才能担当起扶危定倾、理乱兴治的重任.4、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注释】选自《史记 ·周鲁公世家》.沐:洗头发.吐哺:吐出口中所吃的食物.【译文】洗一次头三次提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为的是接待来客.【赏析】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兄弟,成王的叔父,就地位来说在天下也不是低贱的了.然而我仍然“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频频起身接待来访的人,唯恐失去天下有才能的人.说明周公懂得尊重人才,诚心待士和对人极为重视,也说明人才对治国平天下极为重要.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注释】选自《史记 管宴列传》.仓廪:仓库.实:充实.荣辱:光荣和耻辱.【译文】仓库充实,人民就懂得礼节;衣食丰裕,人民就知道光荣和耻辱.【赏析】管仲担任齐相主持政务以后,与百姓同好恶,流通货物,积累资财,使得齐国很快走上国富兵强的道路.管仲所说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成为齐国自强求富的指导思想.人民生活富裕,府库财富充盈,礼仪就能得到发扬,政令才能畅通无阻.管仲抓住了治国的根本,经过多年的治理,齐国逐渐强盛起来,成为春秋第一霸,历史上也有了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记载”.13、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注释】选自《史记 刺客列传》.士:男子的通称.知己:了解自己的人,好朋友.说:同悦,使高兴,使喜欢.容:装饰打扮.【译文】大丈夫甘愿为了解和赏识自己的人去死,美女情愿为爱慕自己的人修饰容貌.【赏析】晋国人豫让曾服侍范中行氏,不得重用,后做智伯家臣,智伯对他很是尊宠.后来智伯被赵襄子所灭,豫让发誓说:“士为知己者死”,于是改名换姓,乔装打扮,多次行刺赵襄子,未果自尽.这句流传千古的名句揭示出人类一种普遍的知恩图报的心理.15、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注释】选自《史记 李斯列传》.格虏:刁滑而凶悍的奴仆.【译文】慈爱的母亲有败家的孩子,严格的家庭里没有刁滑而凶悍的奴仆.【赏析】这是李斯在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为迎合秦二世的残暴河贪欲献计献策的一分奏章,也是李斯奉行的发家学说走向没落的标志.他借用“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这句话,劝秦二世厉行苛政,他认为,贤明的君主所以贤明,就在于能够严格追究河察处轻微的罪过,这样臣民就不敢犯法了.这一主张是发家政治的必然产物,它标志着发家学说已从富国强兵的进步思想变成了促使秦灭亡的反动论调,它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没有起到任何的积极的进步作用,将它与《谏逐客书》相比,同一个李斯,前后判若两人.但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即使有不做民贼的贤明皇帝,却没有皇帝不是独夫.如何处理君臣关系、人主与子民的关系,是历朝皇帝必须精通的一门学问,否则就会危急皇帝的尊严、权势、利益和绝对的统治.所以,李斯劝秦二世厉行苛政的主张,对历朝都有重大影响,今天读来,就不仅仅世在读秦朝政治一份难得的自供状,而且也是在读整个封建社会一本难得的教科书,不持批判的态度将会误入歧途.1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注释】选自《史记 淮阴侯列传》.智:聪明,智慧.虑:思考,谋划.愚:蠢笨,无知.得:得到,获得.【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前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赏析】这几句成语包含了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说明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聪明之人不可能永远聪明,他也有失误的时候,只要正确对待失误,才能将它降低到最少.反之,看似愚笨的人,他也有聪明的时候,只要加以学习,就会有所收获.17、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注释】选自《史记 季布栾布列传》.诺:许诺,诺言.【译文】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季布一句允诺.【赏析】这是当时楚地流传得一句谚语.也是对季布“其言必行,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躬,赴士之 困”侠义品格的由衷赞赏.说明男子汉大丈夫说话要算数,要信守诺言,对自己说出的话要敢于负责.成语“一诺千金”源于此.1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注释】选自《史记 李将军列传》.身:自身,本身.正:正派,正直.令:发布命令.行:做,行施.从:听从,顺从.【译文】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人们也会遵守奉行.在上位的人行为不端正,即使发出命令人们也不会遵守奉行.【赏析】此语出自《论语 子路》篇,司马迁引用这句话是为了赞扬李将军的为人,说他诚恳质朴,虽不善言谈,但在他死的时候,天下无论认识他的人和不认识他的人都为他极尽哀痛.他的品质确实得到了士大夫们的信任.由此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作为统治者要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是用言语而是用自己的行为感召天下,“上行下效”,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国家兴旺起来.否则,“上梁不正下梁歪”,就会招致国家的败亡,人心的离散,导致社会的混乱和无秩序状态的产生.19、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注释】选自《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尽:完.良:好,优.【译文】飞鸟被捕完了,良弓自然要收藏起来.【赏析】身处顺境被主人恩宠,往往会招来祸患,所以一个人志得意满,功成名就,要急流勇退,见好就收.因为“功高震主者身危,名满天下者不赏”.“弓满则折,月满则缺”,“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稳,只管向前便危险了.”张良、范蠡等人功成身退,急流勇退,常让后人感叹赞赏;而李斯为秦国建立功勋而身亡,发出“出赏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出”的哀鸣,正说明俗语说的“爬得越高,摔得越重”得道路.实际上,“走运”的人深知“见好就收”的道理,他们随时愿意根据情况变化而修订策略,以抓住良机,全身而退.而一些在事业上“倒运”的人往往刚愎自用,自高自大,不知该在什么时候改变策略以减少损失,最后往往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20、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注释】选自《史记 滑稽列传》.善:友好,和气.【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他的话也是善良的.【赏析】这句人们传诵千古的名言,是世人对禽情人性进行长期观察后总结出来的精辟之见,它道出了善是人的本来面目,人在生命走到尽头时,回归到了善的境界,总愿将自己最美好的东西奉献出来,给人们留下美好的回忆.21、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注释】选自《史记 滑稽列传》.【译文】不叫罢了,一叫就使人震惊.【赏析】齐威王喜欢使用隐语,即不直述此事而借它词来暗示的话语.一次淳于 用隐语对他说:“国中有大鸟,止之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此鸟是齐威王的自喻,用大鸟的一飞冲天,比喻自己虽然暂时不露声色,实际上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一旦行动起来便是震惊天下的远大举动,充分表达了齐威王的远大抱负何理想,以后的史实也正面了齐威王自喻的形象准确.
名人故事会的班队活动主持词
主持人A:各位同学大家好
古往今来,许多著名的人物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榜样。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气节,司马迁遭受宫刑,没有绝望,书写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传奇,贝多芬失聪,但他扼住命运的喉咙,创作出著名的命运交响曲,鲁迅弃医从文的爱国情操。
张海迪顽强不屈的意志,无不让我们钦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名人,了解名人的世界。
(一)讲述名人故事(我在网上找了范仲淹的故事,如果你觉得不适合可以自行变更)B: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曾给后人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受到了人们的赞誉。
可是他幼年却很不幸,出身贫寒,无力上学,只好跑到寺院中的一间僧房中去读书。
在寺庙读书期间,他将自己关在屋内,足不出户,手不释卷,读书通宵达旦。
由于家贫,生活得也十分艰苦。
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饭,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冻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二块,晚上再吃二块,没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饭。
生活如此艰苦,但他毫无怨言,专心于自己的读书学习。
后来,范仲淹的一个同学看到范仲淹的生活如此艰苦仍好学不辍,就回家告诉了父亲。
同学的父亲听说后,被范仲淹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也深深同情范仲淹的贫穷处境,于是吩咐家人做了一些鱼肉等好吃的东西,叫儿子带给了范仲淹。
那个同学将做好的鱼肉送给范仲淹,说:“这是我父亲叫我送给你的,赶快趁热吃吧
” 范仲淹回答说:“不
我怎么能够接受你的东西呢?还是带回去吧
” 那个同学以为范仲淹不好意思接受而推辞,连忙放下东西,就回家去了。
过了几天,那个同学又来到范仲淹的住所,发现上次给他送的好吃的东西丝毫未动,已经变坏了。
就责备范仲淹说:“看,叫你吃你不吃,东西都变坏了,你为什么不吃呢?” 范仲淹回答说:“并不是我不想吃,只是我已经过惯了艰苦的生活,如果吃了这些美味佳肴,以后再过这种艰苦的生活就不习惯了,所以我就没有吃。
感谢你父亲的一片好意。
” 那个同学回家,将范仲淹的话如实告诉了他父亲。
他父亲夸奖说:“真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日后必定大有作为呀
” 范仲淹正是凭着“断齑画粥”这股苦读的劲头,最后终于成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A:听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自由谈感想,可请一些同学回答。
)(二)小品表演《司马光砸缸》B: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散文家。
你们知道,司马光小时候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吗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小品《司马光砸缸》。
(提供故事给你,你自己去设计一下对白啊)故事: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
”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
A:小品真是太精彩啦,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遇到问题时不要慌张失措,而是要冷静下来,思考解决的办法。
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三)歌曲表演B:有这么一个人,他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为人民服务中去,不求回报,默默奉献。
他曾说过一句话:人的生命是无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为人民服务中去。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同学们答雷锋)A:雷锋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好榜样。
他做的好事数不胜数,后人为其创作了很多歌曲。
今天我们就请XXX同学为我们唱一首《学习雷锋好榜样》,掌声欢迎
(播放伴奏,然后通过幻灯片介绍雷锋生平事迹)(四)名言大比拼B: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一定收集了不少名人的格言。
现在我们来一次格言大比拼,全班分为4组,看哪个组同学回答的次数最多,给予奖励
(同学们激烈竞争……)竞争完后,在幻灯片上出示一些名言。
(五)我最敬佩的名人A:每个名人都是伟大的。
同学们最敬佩的名人是谁呢
为什么敬佩
请一些同学来说说。
结束词了。
B:名人是伟大的,每个名人都是我们的榜样。
A:这次班会,我们了解了很多名人,陶冶了情操。
B:愿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有所作为
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
高考主题班会主持词
期末考试班会主持词(二)主持人:同学们,一学期的学习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一样,我们又迎来了最后的冲刺。
在这次长跑过程中,你可能有欢笑、有泪水、有开心、也有失落,但你最终还得跑完这场比赛。
至于你是要给这场比赛画省略号还是句号或是感叹号,都由你这最后的冲刺来决定。
冲刺阶段的计划性会决定你的冲刺效果。
今天我们这次主题班会的主题就是——复习计划交流。
距离期末考试还有29天的时间,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体会到时间的宝贵。
“宝贵”有两层含义,一则是指时间的有限性,它要求我们必须倍加珍惜,二则是时间的有用性,就是说这段考前的时间很有用、很关键,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利用。
考试专家分析,如果这二十天的复习都能科学有效的话,结果能使你总成绩再提高50分!50分好吓人,让人梦想!但仔细分析起来并不奇怪,也并非不可能。
50分平均分到各科,也就只有6、7分。
如果通过回扣复习,巩固了基础,加强了审题、书写规范的训练,理清了知识体系,弄通了几个重要模糊点,想通了几个典型题目,每科提高7——10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希望同学们,做好复习计划,冲刺期末考试,为高中奠基,为高考奠基,为人生奠基。
环节二:分享(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