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感谢赞助商的一段话要怎么说
高性能土是个很相对的说法,而是你所要求能较好的混凝土.要求较大的强度,有高墙混凝土.要求浇筑时流动性好,有自密实混凝土.要求混凝土很快达到强度值,由速凝混凝土要求较好的耐久性,有耐久性混凝土要求混凝土自重小,有轻质混凝土.这些都是相对于你的要求而言.具体可参照下文: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摘 要: 阐述了高性能混凝土产生的背景和国内外学者对高性能混凝土的认识与定义,并详细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国内外的研究与发展现状,同时,还针对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性能混凝土; 定义; 耐久性; 存在问题 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PC)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基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提出的一种全新概念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为首要设计指标,这种混凝土有可能为基础设施工程提供10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
区别于传统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由于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体积稳定性等许多优良特性,被认为是目前全世界性能最为全面的混凝土,至今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被采用,特别是在桥梁、高层建筑、海港建筑等工程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优越性,在工程安全使用期、经济合理性、环境条件的适应性等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效益,因此被各国学者所接受,被认为是今后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方向。
1、高性能混凝土产生的背景 传统的混凝土虽然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也经历了几次飞跃,但今天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各种超长、超高、超大型混凝土构筑物,以及在严酷环境下使用的重大混凝土结构,如高层建筑、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上采油平台、核反应堆、有毒有害废物处置工程等的建造需要在不断增加。
这些混凝土工程施工难度大,使用环境恶劣、维修困难,因此要求混凝土不但施工性能要好,尽量在浇筑时不产生缺陷, 更要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
(2)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少工业发达国家正面临一些钢筋混凝土结构,特别是早年修建的桥梁等基础设施老化问题,需要投入巨资进行维修或更新。
1987年美国国家材料咨询局的一份政府报告指出:在美国当时的57.5万座桥梁中,大约有25.3万座处于不同程度的破坏状态,有的使用期不到20年,而且受损的桥梁每年还增加3.5万座。
1991年在提交美国国会的报告“国家公路和桥梁现状”中指出,为修复或更换现存有缺陷桥梁的费用需投资910亿美元;如拖延修复进程,费用将增至1 310亿美元。
美国现存的全部混凝土工程的价值约6万亿美元,每年用于维修的费用高达300亿美元。
在加拿大,为修复劣化损坏的全部基础设施工程估计要耗费5 000亿美元。
在英国,调查统计了271个工程劣化破坏实例,其中碳化锈蚀占17%,环境氯盐锈蚀占33%,内部氯盐锈蚀占5%,混凝土冻蚀10%,混凝土磨蚀10%,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破坏9%,硫酸盐化学腐蚀4%,其他各种不常发生的腐蚀破坏7%。
我国结构工程中混凝土耐久性问题也非常严重。
建设部于20世纪90年代组织了对国内混凝土结构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工业建筑及露天构筑物在使用25-30年后即需大修,处于有害介质中的建筑物使用寿命仅15~20年,民用建筑及公共建筑使用及维护条件较好,一般可维持50年。
相对于房屋建筑来说,处于露天环境下的桥梁耐久性与病害状况更为严重。
据2000年全国公路普查,到2000年底我国已有各式公路桥梁278 809座,公路危桥9 597座,每年实际需要维修费用38亿元,而实际到位仅8亿元。
港口、码头、闸门等工程因处于海洋环境,氯离子侵蚀引发钢筋锈蚀,导致构件开裂、腐蚀情况最为严重。
1980年交通部四航局等单位对华南地区18座码头调查的结果,有80%以上均发生严重或较严重的钢筋锈蚀破坏,出现破坏的时间有的距建成仅5—10年。
(3)混凝土作为用量最大的人造材料,不能不考虑它的使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传统混凝土的原材料都来自天然资源。
每用1t水泥,大概需要0.6t以上的洁净水,2t砂、3t以上的石子;每生产1 t硅酸盐水泥约需1.5 t石灰石和大量燃煤与电能,并排放1tCO2,而大气中CO2浓度增加是造成地球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
尽管与钢材、铝材、塑料等其它建筑材料相比,混凝土本身也是一种洁净材料,但由于它的用量庞大,过度开采矿石和砂、石骨料已在不少地方造成资源破坏并严重影响环境和天然景观。
有些大城市现已难以获得质量合格的砂石。
另一方面,由于混凝土过早劣化,如何处置费旧工程拆除后的混凝土垃圾也给环境带来威胁。
因此,未来的混凝土必须从根本上减少水泥用量,必须更多地利用各种工业废渣作为其原材料;必须充分考虑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未来的混凝土必须是高性能的,尤其是耐久的。
耐久和高强都意味着节约资源。
“高性能混凝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2、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与性能 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或含义,国际上迄今为止尚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解,各个国家不同人群有不同的理解。
一般说来,高性能混凝土是指高强、高耐久性、高工作性。
一些美国学者更强调高强度和尺寸稳定性(北美型),欧洲学者更注重耐久性(欧,洲型),而日本学者偏重于高工作性(日本型),这可能由于日本更重视混凝土振捣工艺对工人听力的不利作用,而推广不需振捣的自密实混凝土。
在我国,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含义也有争论,冯乃谦在其1996年出版的《高性能混凝土》著作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了:高性能混凝土必须是高强的,因为一般情况下高强对耐久性有利,同时他认为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现在有了好的掺合料和减水剂,因此高性能混凝土必须掺掺合料。
冯乃谦的这些观点代表了当时我国大多数混凝土学者对高性能混凝土的认识。
吴中伟针对当时科研界过度追求高强度的趋向,及 时提出“有人认为高强度必须高耐久性,这是不全面的,因为高强混凝土会带来不利于耐久性的因素……”。
高性能混凝土还应包括中等强度混凝土,如C30混凝土。
吴中伟高度重视耐久性,并早在1986年就提出高强未必一定高耐久,低强也不一定就不耐久的观点是非常有前瞻性的,而且今天他的这个观点也是正确的。
定义高性能混凝土为具有所需,陛能要求的匀质混凝土,必须采用严格的施工工艺,采用优质材料配制的,便于浇捣,不离析,力学性能稳定,早期强度高,具有韧性和体积稳定性等性能的耐久的混凝土。
大多数承认单纯高强不一定耐久,而提出高性能则希望既高强又耐久。
可能是由于发现强调高强后的弊端,1998年美国ACI又发表了一个定义为:“高性能混凝土是符合特殊性能组合和匀质性要求的混凝土,如果采用传统的原材料组分和一般的拌和、浇筑与养护方法,未必总能大量地生产出这种混凝土。
”ACI对该定义所作的解释是:“当混凝土的某些特性是为某一特定的用途和环境而制定时,这就是高性能混凝土。
例如下面所举的这些特性对某一用途来说可能是非常关键的:易于浇筑,振捣时不离析,早强,长期的力学性能,抗渗性,密实性,水化热,韧性,体积稳定性,恶劣环境下的较长寿命。
因为高性能混凝土的许多特性是相互联系的,改变其中之一常会使其它的特性发生变化,当混凝土为某一用途生产而必须考虑若干特性时,则每一个特性都必须清楚地规定在合同文件中”。
1998年ACI定义与1990年ACI、NIST定义的区别是:前者把早 强列入“特殊性能组合”可选性能之一,而不作为必要的规定而强调。
而欧洲混凝土学会和国际预应力混凝土协会则将高性能混凝土定义为水胶比低于0.40的混凝土小在日本,将高流态的自密实混凝土(即免振混凝土)称为高性能混凝土,‘强度一般为40—45 MPa,混凝土中除水泥外,还有矿渣粉、粉煤灰及膨胀剂。
也有一些部门根据其专业的特点对高性能混凝土提出具体的要求,如1995年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FHWA) 将高性能混凝土分成4级,每级在与强度和耐久性有关的8个参数上都规定了定量的指标。
美国战略公路研究计划(SHRP)提出高性能混凝土用于公路工程应满足: (1)水胶比≤0.35; (2)300次冻融循环,相对动弹模≥侣0%; (3)抗压强度4 h≥17.2MPa,或24≥34.5 MPa,或28d≥68.9MPa.该定义偏重于早强,定义了一个特定的高性能混凝土,缺乏普遍适用性。
用于桥梁尤其是大跨度桥梁的高性能混凝土应满足: (1)水胶比≤0.40;(2)强度≥41.4 MPa;(3)徐变率低。
我国著名的混凝土科学家吴中伟教授定义高性能混凝土为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针对不同用途要求,对下列性能有重点的予以保证;耐久性、工作性、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以及经济合理性。
为此,高性能混凝土在配制上的特点是低水胶比,选用优质原材料,并除水泥、集料外,必须掺加足够数量的矿物细掺料和高效外加剂。
1997年3月吴中伟教授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会议上又指出,高性能混凝土应更多地掺加以工业废渣为主的掺合料,更多地节约水泥熟料,提出了绿色高性能混凝土(GHPC)的概念。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委员会将高性能混凝土定义为以耐久性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并适合工业化生产与施工的混凝土。
与传统的混凝土相比,这种高性能混凝土在配比上的特点是低用水量(水与胶凝材料总量之比低于0.4,或至多不超过0.45),较低的水泥用量,并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作为水泥、水、砂、石之外的必需组分。
这也是现代高强混凝土的配制途径。
实际上,正是现代高强混凝土技术的出现,为解决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指明了出路。
结合我国的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十几年的情况,2003年廉慧珍教授专门撰文反思了对高性能混凝土的理解存在的若干误区,造成对高性能混凝土使用的盲目和混乱,她对高性能混凝土的理解为,“高性能混凝土不是混凝土的一个品种,而是达到工程结构耐久性的质量要求和目标,是满足不同工程要求的性能和具有匀质性的混凝土。
高强不一定耐久,高流动性也不是任何工程都需要的,也不是只要有掺合料就能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不是实验室配出来的,而是优选配合比的混凝土由生产、设计、施工和管理人员在结构中实现的,开裂的就不是高性能混凝土,除了特殊结构(如临时性结构)外,没有什么混凝土结构不需要耐久。
针对不同工程的特点和需要,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满足具体要求的性能和耐久性设计,比笼统强调高性能混凝土的名词更要科学”。
在这里,高性能混凝土强调的是混凝土的‘性能’或者质量、状态、水平,或者说是一种质量目标,对不同的工程,高性能混凝土有不同的强调重点(即‘特殊性能组合’)。
3、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开发现状 针对混凝土的过早劣化,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掀起了一个以改善混凝土材料耐久性为主要目标的“高性能混凝土”开发研究的高潮,并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
1990年,加拿大政府提出了一个协作网研究计划,专门用来资助对国家今后长远发展有影响的科研项目,最终从158个提议的项目中评选出15项,属于土木工程学科的仅占1项,这就是“高性能混凝土协作网”研究计划,获得了640万加元资助进行为期4年的研究。
到1994年在原有的15个协作网中有lo个继续取得资助以进行下一个4年的研究,其中高性能混凝土的资助份额为550万加元,可见其被重视的程度。
法国在1986年由政府组织包括政府研究机构、大学、公司等23个单位开展了“混凝土的新途径”研究项目,进行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并造示范工程。
这一项目已于1993年完成,建成的示范工程有Joigny城的1座3跨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其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当于我国的C70,比原设计的C40减少混凝土量30%,减少自重24%;Civaux核电站2号反应堆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安全壳等,高85 m,直径44 m,混凝土强度等级C70,其水泥用量只有240kg/m‘,有很高的气密性;1996年法国政府公共部和教育与研究部又组织了为期4年的“高性能混凝土2000的国家研究计划,投入研究经费550万美元。
1994年,美国联邦政府16个机构联合提出了一个在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中应用高性能混凝土的建议,计划在10年内投资2亿美元进行研究和开发。
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FHWA)以及一些州政府的运输部和美国工程兵等机构,都一直投入大量经费,资助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NSF以每年200万美元的经费,定期资助以西北大学为首的水泥基复合材料联合研究中心对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
德国、瑞典、挪威等国家在发展高性能混凝土上也有很大投入,挪威是较早对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开展研究的国家之一,至今已建造了20多个混凝土海洋采油平台,挪威皇家科技学院的科学与工业研究基金(SINTEF)持续资助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
瑞典1991-1997年由政府和企业联合出资5 200万克朗,实施高性能混凝土研究的国家计划。
日本则在发展自密实混凝土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其初衷也是为了消除混凝土振捣中的缺陷和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以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为目标。
1999年美国NIST的建筑与防火研究实验室(BFRI.)在国际互联网上公布了一个“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伙伴关系(Partnership for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Technology,缩写为PHPCT)”,由工业界4个大企业和国家预拌混凝土协会、波特兰水泥协会协作,承担“商品高性能混凝土结构项目中计算机集成知识系统(CIKS)的开发”的国家重点研究计划,包括7个专题:专题。
为计算机集成知识系统的开发,HYPERCON;专题1为HPC的制备工艺过程;专题2为混凝土和混凝土材料的特征化;专题3为性能预测;专题4为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在火中的结构性能;专题5为结构性能;专题6为HPC的经济性。
重点是性能检验和预测工具的开发和应用,这是优化可*的HPC产品和给出可由最有效的途径得到的知识所必需的。
专题1—6提供输入专题0的要素。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逐渐突出了耐久性设计的考虑,从只重视强度设计向强度于耐久性并重。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方法成为土木工程领域中的研究重点。
针对不同环境类别的侵蚀作用,提出材料性能劣化的理论或经验模式,并据此估算结构的使用寿命,成为发展和研究耐久性设计方法的主流。
日本于1986年提出“考虑耐久性的建筑物设计、施工维护大纲”,在1989年制定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准则(试行)》,把耐久性设计定义为:全面地考虑材料质量、施工工序和结构构造使结构在一定的环境中正常工作,在要求的期限内不需要维修。
它采用了与结构设计相同的思路,要求构造各部位的耐久性指数大于或等于环境指数。
欧洲混凝土委员会(CEB)1989年通报了“耐久性混凝土结构设计指南”,国际材料与结构试验研究室联合会(RILEM)的130—CSI.技术委员会1996年提出了《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的报告,对基于材料劣化模型分析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方法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论述。
1995年欧共体资助了一项名为DuraCrete的研究项目,2000年出版了一份名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指南》的技术文件。
1998年欧共体又资助成立了为期3年的DuraNet工作网,全名为“支持、发展与应用以性能为基础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评估的工作网”,有欧洲的19个单位参与,旨在改善欧洲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评估与维修水平。
美国ACl201委员会1992年提出了“耐久性混凝土指南”,2000年又对该指南进行了修改。
欧洲国际混凝土委员会编制的混凝土结构CEB—FIP模式规范(1990),欧洲规范2暂行本(1992)以及美国AASH—TO{公路桥梁设计规范(1994)》都列有“耐久性”的条款。
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清华大学向国内介绍高性能混凝土以来,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在我国得到了空前的重视。
199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建设部、铁道部和国家建材局联合资助了重点科研项目《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结构力学性态研究》,随后许多省、市科委和建委也资助了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方面的研究课题。
1999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委员会(HSCC)编写了《高强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CECS 104:99)。
我国“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重点工程混凝土安全性研究》,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牵头,跨部门、跨行业地协作攻关,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
四航局主持制定的《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J275—2000)中,规定用于海港工程的高性能混凝土,磨细矿渣的掺量可达到50%~80%,同时要求水胶比≤0.35,坍落度≥120 mm,强度等级≥C45,这也是我国首个对高性能
昆凝土技术要求进行具体规定的规范。
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学部于2000年提出了一个名为“工程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研究”的咨询项目,并编写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标准CCES 01—2004)。
4、高性能混凝土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4.1 能不能对高性能混凝土下一个完整的定义 自从美国提出高性能混凝土这一概念近10年来,如终没有一个统一的或者标准的定义。
目前,不同的学者和技术人员,从混凝土性能的不同方面,给出了关于高性能混凝土的不同描述,因此,很难给高性能混凝土一个全面、准确、完整的定义。
4.2 高性能混凝土是否一定要高强 冯乃谦在其专著《高性能混凝土》中开宗明义的指出:“高性能混凝土必须是高强的,因为一般情况下高强对耐久性有利。
”吴中伟针对当时科研界过度追求高强度的趋向,及时提出“有人认为高强度必然高耐久性,这是不全面的,因为高强混凝土会带来不利于耐久性的因素……。
高性能混凝土还应包括中等强度混凝土,如C30混凝土。
”但黄士元认为把包括30 MPa的普通强度而耐久性好的混凝土也归人高性能混凝土范畴,则很难划分普通混凝土与高性能混凝土的差别,也难于与国际混凝土界沟通。
因此,如何界定高性能混凝土,是需要混凝土界人士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4.3 高性能混凝土是否一定要高工作性 高性能混凝土又被人们称为3高混凝土,其中一高就是高工作性。
但是不是只有高工作性才是高性能混凝土呢
诚然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从10年前普遍的70~90 mm发展到现在大量预拌混凝土的180—200 mm,甚至已经有自密实的混凝土的浇筑,这也是混凝土技术的一种进步:减轻了振捣的劳动量,推动了预拌混凝土的发展,并大大减少了“蜂窝”、“狗洞”等质量事故,提高了混凝土的匀质性。
但高的工作性一般是在提高混凝土浆体含量的情况下产生的,浆体含量的提高也就意味着混凝土开裂的可能性增加,同时,高的流动性也将使混凝土浇筑时容易振捣离析。
因此,不能把流动性作为混凝土拌合物“高性能”的指标,而应当根据不同工程特点,注重拌合物的施工性能。
坍落度的大小应服从于混凝土的匀质性和体积稳定性。
4.4 高性能混凝土的开裂问题 高性能混凝土的出现,给土木工程界最直接的冲击是对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视有所加强了,粉煤灰、矿渣等掺合料的使用增多了,预拌混凝土更普遍了。
目前上海、北京、沈阳已能供应C80以上商品预拌混凝土,实际上我国部分地区的混凝土企业目前已经具备了供应超高强商品混凝土的能力。
但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却发生较多“高性能混凝土”结构开裂,特别是早期开裂的问题。
由于高性能混凝土一般具有高胶凝材料用量、低水胶比与掺人大量活性掺合料等配制特点,致使高性能混凝土的硬化特点与内部结构,同传统的普通混凝土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异,随之带来了它的早期体积稳定性差、容易开裂等问题。
而混凝土的裂缝正是在使用阶段环境侵蚀性介质侵入的通道,进而削弱其耐久性。
高性能混凝土在国内外的应用实践表明,早期开裂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在工程中应用的重要因素。
因此,改善高性能混凝土的抗裂性是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校园广播站广播稿
甲:“亲爱的同学们,又是温暖明媚的一天,校园之声广播站又带着春风和大家见面了
首先愿每位收听我们广播的老师和同学,都在这美好的天气里有一份很好的心情去对待一天的工作和学习。
乙:用你的心去感受,用你的心去聆听,让我们一起翱翔于校园之声
甲:下面请听今天广播内容: 1、 火炬传递专题栏目 2、 小窍门 3、 故事宝箱 4、 节日来历 请听火炬传递第一站——阿拉木图的简介。
乙:阿拉木图是一座风光独特的旅游城市,它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南部、天山北麓外阿赖山(中国称外伊犁山)脚下的丘陵地带,三面环山。
面积190平方公里,海拔700-900米。
它以盛产苹果著称,阿拉木图在哈萨克语中的意思就是苹果城。
居民中以俄罗斯人居多,其次是哈萨克、乌克兰、鞑靼、维吾尔等族。
人口114万(1995年1月统计)。
阿拉木图历史悠久,古代中国通往中亚的丝绸之路就经过这里。
城市始建于1854年,1867年成为土耳其斯坦一总督辖区的行政中心。
1918年建立苏维埃政权,1929年成为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它成为独立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首都。
甲:下面请听一个小窍门: 治感冒 每晚用较热的水泡脚15分钟,水量要没过脚面,泡后双脚要发红。
可将油烧热浇在切细的生葱丝上,再与豆腐等凉拌吃。
每天用冷水洗脸。
用手掬一捧水洗鼻孔,即用鼻孔轻轻吸入少许水,再擤出,反复多次。
两手对搓,掌心热后按摩迎香穴(位于鼻沟内、横平鼻外缘中点)10余次。
在杯中倒入开水,对着热气做深呼吸,直到杯中水凉为止,每日数次,可减轻鼻塞症状。
用电吹风对着太阳穴吹3至5分钟热风,每日数次,可减轻症状。
乙:今日,故事宝箱又会为大家准备什么节目呢
钉子: 有一个男孩有着很坏的脾气,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围篱上。
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
慢慢地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
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
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告诉他的父亲这件事,父亲告诉他,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
一天天地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
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
但是看看那些围篱上的洞,这些围篱将永远不能回复成从前。
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将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
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
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听了这个故事我有个想法: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彼此无法释怀的坚持,而造成永远的伤害。
如果我们都能从自己做起,开始宽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你一定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帮别人开启一扇窗,也就是让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甲:昨日是世界气象日,它是怎么来的呢
让我们一起关注
世界气象日”是世界气象组织成立的纪念日,时间在每年的3月23日。
每年的“世界气象日”都确定一个主题,要求各成员国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并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
1960年世界气象组织执行委员会决定把每年3月23日定为世界性纪念日,要求各成员国每年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并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
每年世界气象日都有一个中心活动内容,各成员国在这一天可根据当年的中心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纪念活动, 我国是世界气象组织的创始国之一,1972年恢复在该组织的合法席位。
乙:你知道每年的主题是什么么
请听我一一到来: 1961年: 气象 1962年 :气象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贡献 1962年 :交通和气象(特别是气象应用于航空) 1964年: 气象—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 1965年 :国际气象合作 1966年 :世界天气监测网 1967年: 天气和水 1968年 :气象与农业 1969年 :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 1970年: 气象教育和训练 1971年: 气象与人类环境 1972年: 气象与人类环境 1973年 :国际气象合作100年 1974年: 气象与旅游 1975年 :气象与电讯 1976年 :天气与粮食 1977年: 天气与水 1978年 :未来气象与研究 1979年: 气象与能源 1980年 :人与气候变迁 1981年: 世界天气监测网 1982年: 空间气象观测 1983年: 气象观测员 1984年: 气象增加粮食生产 1985年: 气象与公众安全 服务 1986年: 气候变迁,干旱和沙漠化 1987年: 气象与国际合作的典范 1988年 气象与宣传媒介 甲:让我也说几个: 1989年 气象为航空服务 1990年: 气象和水文部门为减少自然灾害服务 1991年: 地球大气 1992年 :天气和气候为稳定发展 1993年 :气象与技术转让 1994年: 观测天气与气候 1995年 :公众与天气服务 1996年: 气象与体育服务 1997年: 天气与城市水问题 1998年: 天气、海洋与人类活动 1999年: 天气、气候与健康 2000年: 气象服务五十年 2001年: 天气、气候和水的志愿者 2002年: 降低对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的脆弱性 2003年: 关注我们未来的气候 2004年: 信息时代的天气、气候和水 2005年 :天气、气候、水和可持续发展 2006年 :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 2007年 :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 今年是: 观测我们的星球 共创美好的未来 甲:最后让我们在美妙的诗歌中结束今天的广播吧 轻流着翠色 风揉在青草里,万树热闹着嫩绿 淡淡的云霭,一处清秀,一处朦胧 缭绕于如海的竹林 和花香缠绵成 弯弯的梦 乙: 立在微曦与蓝烟之间 三月的鸟鸣 不知在晨风里,正在刻意着一幅工笔 还是写意着一幅水墨 三月,谁也说不清楚 有多少春事 蠢蠢欲动 悄悄成熟 甲:今日参加播音的有:xxx 、xxx。
老师们同学们再见
—————————————————————————————————— 红领巾广播站 同学们,老师们,大家下午好,红领巾广播有开播了,我是今天的主持人***,今天,我们为您准备的栏 目是《安全之声》。
安全相信是每一个人在做事前考虑的第一要点,因为只有安全了,才能使宝贵的生命不受到伤害,使生活充满欢乐、更加美好。
我曾亲眼目睹了这样一件事:一位男士不知因何喜事,在小区里噼哩啪啦放鞭炮。
因为他放鞭炮的位置离房屋太近,一不小心把四楼的一住户的玻璃打碎了。
正当户主把头探出窗来看原因时,又一个冲天炮飞了上来,把户主吓个半死。
瞧,正是那位男士不注意安全,才给他人的财物和生命带来了危险。
现在,小学生们的安全教育更应值得重视。
在我们学校,越是高年级的人越是不注意安全。
尽管学校每学期都对大家进行了“安全教育”,可有些同学一句也听不进,干了许多危险的事。
上学违反交通规则,骑车开小差;上自然课玩火;爬栏杆走捷径先不说,竟有人在飞快推车时突然把手一放,让无人骑的自行车在车道上横行,这是我的朋友小君告诉我的,我也亲眼见了一回。
椐他说,有一次自行车晃到了马路中央,险些被卡车压掉。
大家想想,我们是否应该重视安全教育呢
我觉得青少年应该时刻注意安全,爱惜财产,珍惜生命,不做危险的事情,别人不注意安全要提醒;多学习安全知识,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选择适当的环境,了解一些生活常识,如防火、防水、防盗、防电、防毒;做事先考虑后果,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我们一定要记住:每个人心中第一的是安全,第二的是安全,第三还是安全。
如果你想好好学习、生活,那你一定要记住平安是生命中的100% 女:安全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为了安全人类进行过艰苦拼搏。
男:安全是一门奇妙的科学,为了安全,人类经受过长期探索。
女:安全关系生,关系死,关系生活,为了安全人类战胜了无数灾祸。
男:安全关系你,关系我,关系祖国,为了安全,人类经历了多少战火。
女:安全,一个永恒的话题,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是安全捍卫着我们的生命;是安全在维护我们生存的利益;是安全在为我们注入无限的力量。
交通安全更是与我们密切相关。
下面请听《交通安全拍手歌》 男:人人都必须遵守交通规则,行人应该遵守哪些规则呢
女:同学们安全隐患莫小瞧,安全意识很重要,在校园里,我们更要注意安全。
只要时时注意,刻刻留心,我们才能生活得幸福。
男:节日里,同学们爱放烟花爆竹,这也要注意安全,听同学来讲讲吧。
合:节日到,真热闹,小朋友,放鞭炮; E:柴草旁,屋前后,严格禁止放鞭炮; F:点炮引,要用香,别用火柴打火机; E:哑炮未响别去拿,伤了自己损失大; F:冲天炮,危险大,引起火灾害人家; E:别拿拉炮对着人,免得炸己又伤人; F:放鞭炮,害处大,最好自己别放它; E:有的城市已严禁,我们带头来执行; 合:来执行
女:我们呼唤安全,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呼唤安全,因为安全让我们的校园变的更加和谐,安全我们牢记在心,安全是我们的生命。
男:安全心系着我们的同学,心系着我们的老师,心系着我们的家长。
女:安全更关系着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
合: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把安全作为自己的头等大事,去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
最后让我们唱响《祝你平安》,祝大家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 红领巾广播站——广播搞 甲:种瓜得瓜 乙:种豆得 甲:种下今天的努力收获明天的成功 乙:换种心情 甲:露个笑脸 乙:阳光永远在你心中 甲:没事偷着乐不如大伙一起乐 乙:我快乐就是你快乐 合:欢迎走进宏路中心小学红领巾广播站广播站。
甲:我是主持人***。
乙:我是主持人***。
甲:醒来的时候,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 乙:闭眼的时候,又是一个香甜温馨的美梦 甲:走出教室,让新鲜的空气萦绕你的呼吸 乙:找个地方,让我们用富含哲理的小故事开启你的心灵
甲:人生导航 指导人生方向 乙: 改变人一生的三句话 甲: 第一句话是:优秀是一种习惯。
乙:这句话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
如果说优秀是一种习惯,那么懒惰也是一种习惯。
人出生 的时候,除了脾气会因为天性而有所不同,其他的东西基本都是后天形成的,是家庭影响和教育的结果 。
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
我们有的人形成了很好的习惯,有的人形成了很坏 的习惯。
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要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使我们的优秀行为习以为常,变成我们的第二天 性。
让我们习惯性地去创造性思考,习惯性地去认真做事情,习惯性地对别人友好,习惯性地欣赏大自 然。
甲:注解:要会“装”,要持续的、不间断的“装”,装久了就成了真的了,就成了习惯了,比如准时 到会,每次都按时到会,你装装看,你装30年看看,装的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习惯。
乙: 第二句话是: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并不一定是直线。
甲: 在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做事情的过程中,我们很难直截了当就把事情做好。
我们有时需要等待,有 时需要合作,有时需要技巧。
我们做事情会碰到很多困难和障碍,有时候我们并不一定要硬挺、硬冲, 我们可以选择有困难绕过去,有障碍绕过去,也许这样做事情更加顺利。
大家想一想,我们和别人说话 还得想想哪句话更好听呢。
尤其在中国这个比较复杂的社会中,大家要学会想办法谅解别人,要让人觉 得你这个人很成熟,很不错,你才能把事情做成。
乙:注解:如果你在考数学试题,一定要答两点之间直线段最短,如果你在走路,从A到B,明明可以直 接过去,但所以人都不走,你最好别走,因为有陷阱。
在中国办事情,直线性思维在很多地方要碰壁, 这是中国特色的中国处事智慧。
甲: 第三句话是:放弃是一种智慧,缺陷是一种恩惠。
乙:当你拥有六个苹果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它们都吃掉,因为你把六个苹果全都吃掉,你也只吃到了六 个苹果,只吃到了一种味道,那就是苹果的味道。
如果你把六个苹果中的五个拿出来给别人吃,尽管表 面上你丢了五个苹果,但实际上你却得到了其他五个人的友情和好感。
以后你还能得到更多,当别人有 了别的水果的时候,也一定会和你分享,你会从这个人手里得到一个橘子,那个人手里得到一个梨,最 后你可能就得到了六种不同的水果,六种不同的味道,六种不同的颜色,六个人的友谊。
人一定要学会 用你拥有的东西去换取对你来说更加重要和丰富的东西。
所以说,放弃是一种智慧。
甲: 注解:我的个人原则是:每一次放弃都必须是一次升华,否则就不要放弃;每一次选择都必须是 一次升华,否则不要选择。
做人最大的乐趣在于通过奋斗去获得我们想要的东西,所以有缺点意味着我 们可以进一步完美,有匮乏之处意味着我们可以进一步努力。
美国有一部电视片,讲的是一位富翁给后 代留下了用不尽的遗产,结果他的后代全都变成了吸毒的、自杀的、进监狱的,或者精神病患者。
为什 么会这样呢
因为这位富翁给自己后代留下的钱太多了,以致他们不需要劳动就可以继承一大笔财产。
继承一大笔财富,就几乎什么都能买到。
所以,当一个人什么都不缺的时候,他的生存空间就被剥夺掉 了 甲:时间过得真快,同学们,又到说再见的时候了。
同学们,今天是我们两位主持人第一次为大家服务 的日子,以后每个星期的今天,我们和另外几位主持人都将和各位同学在电波中见面, 乙:希望你们能喜欢我们的节目,也非常欢迎你们为红领巾广播站踊跃投稿,出点子、提意见。
甲:本次播音此结束。
再见 乙:再见 —————————————————————————————————— 红领巾广播站——广播搞 播放开始曲 开场白: (女)老师们 (男),同学们, (齐)你们好
男:随着这欢快的开始曲,宏路中心小学红领巾广播又和大家见面了。
我是主持人( )。
女:我是主持人( ) 。
男:今天,我们继续来讲环保吧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却忽略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这样区区小事也可以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危害。
今天我看到有人堆起了像小山一样那么多的塑料制品用火点燃。
不一会儿,火就大了起来还冒着黑 烟,上面的天空都被熏“黑”了,刺鼻的烟味随风飘扬,很远以外就可以闻到。
有许多人围在火堆旁笑 还有人在往火堆里添塑料。
显然,他们没有意识到烧塑料的危害性。
他们哪里知道,大气污染对儿童的 身体危害极其巨大,污染区的儿童不仅发育缓慢而且反应迟钝,还会智力下降 、患病率极高。
大气污染 还会给农业 、畜牧业 、建筑 、珍贵的文物造成巨大的影响。
啊
你看,天空已经不在像以前那样湛蓝 。
由于大气污染使臭氧层的空洞日益扩大,各种宇宙射线时刻危害着我们的身体健康。
让我们联合抵抗这个“杀人魔鬼”——大气污染吧。
女:其实,环境污染还不只这些,同学们有兴趣,也去了解一下吧~~ 男:讲完环保后,我们来轻松一下吧~~ 女:请听两则笑话 你采到了什么 -------------------------------------------------------------------------------- 有一天,老师带一群小朋友到山上采水果,他宣布说:“小朋友,采完水果后,我们统一一起洗,洗完可以一起吃。
” 所有小朋友都跑去采水果了。
集合时间一到,所有小朋友都集合了。
老师:“小华,你采到什么
” 小华:“我在洗苹果,因为我采到苹果。
” 老师:“小美你呢
” 小美:“我在洗蕃茄,因为我采到蕃茄。
” 老师:“小朋友都很棒哦
那阿明你呢
” 阿明:“我在洗布鞋,因为我踩到大便。
” 小白兔买面包 小白兔蹦蹦跳跳到面包房,问:“老板,你们有没有一百个小面包啊
” 老板:“啊,真抱歉,没有那么多” “这样啊。
。
。
”小白兔垂头丧气地走了。
第二天,小白兔蹦蹦跳跳到面包房,“老板,有没有一百个小面包啊
” 老板:“对不起,还是没有啊” “这样啊。
。
。
”小白兔又垂头丧气地走了。
第三天,小白兔蹦蹦跳跳到面包房,“老板,有没有一百个小面包啊
” 老板高兴的说:“有了,有了,今天我们有一百个小面包了
” 小白兔掏出钱:“太好了,我买两个
” 男:时间过得真快,同学们,又到说再见的时候了。
同学们,今天是我们两位主持人第一次为大家服务 的日子,以后每个星期的今天,我们和另外几位主持人都将和各位同学在电波中见面, 女:希望你们能喜欢我们的节目,也非常欢迎你们为红领巾广播站踊跃投稿,出点子、提意见。
男:本次播音此结束。
再见 女:再见 —————————————————————————————————— 不够再来找我
混凝土有哪些性能比如有高性能混凝土,低强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是个很相对的说法,而是你所要求的性能较好的混凝土.要求较大的强度,有高墙混凝土.要求浇筑时流动性好,有自密实混凝土.要求混凝土很快达到强度值,由速凝混凝土要求较好的耐久性,有耐久性混凝土要求混凝土自重小,有轻质混凝土.这些都是相对于你的要求而言.具体可参照下文: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摘 要: 阐述了高性能混凝土产生的背景和国内外学者对高性能混凝土的认识与定义,并详细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国内外的研究与发展现状,同时,还针对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性能混凝土; 定义; 耐久性; 存在问题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PC)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基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提出的一种全新概念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为首要设计指标,这种混凝土有可能为基础设施工程提供10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
区别于传统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由于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体积稳定性等许多优良特性,被认为是目前全世界性能最为全面的混凝土,至今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被采用,特别是在桥梁、高层建筑、海港建筑等工程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优越性,在工程安全使用期、经济合理性、环境条件的适应性等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效益,因此被各国学者所接受,被认为是今后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方向。
1、高性能混凝土产生的背景传统的混凝土虽然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也经历了几次大的飞跃,但今天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各种超长、超高、超大型混凝土构筑物,以及在严酷环境下使用的重大混凝土结构,如高层建筑、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上采油平台、核反应堆、有毒有害废物处置工程等的建造需要在不断增加。
这些混凝土工程施工难度大,使用环境恶劣、维修困难,因此要求混凝土不但施工性能要好,尽量在浇筑时不产生缺陷,更要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
(2)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少工业发达国家正面临一些钢筋混凝土结构,特别是早年修建的桥梁等基础设施老化问题,需要投入巨资进行维修或更新。
1987年美国国家材料咨询局的一份政府报告指出:在美国当时的57.5万座桥梁中,大约有25.3万座处于不同程度的破坏状态,有的使用期不到20年,而且受损的桥梁每年还增加3.5万座。
1991年在提交美国国会的报告“国家公路和桥梁现状”中指出,为修复或更换现存有缺陷桥梁的费用需投资910亿美元;如拖延修复进程,费用将增至1 310亿美元。
美国现存的全部混凝土工程的价值约6万亿美元,每年用于维修的费用高达300亿美元。
在加拿大,为修复劣化损坏的全部基础设施工程估计要耗费5 000亿美元。
在英国,调查统计了271个工程劣化破坏实例,其中碳化锈蚀占17%,环境氯盐锈蚀占33%,内部氯盐锈蚀占5%,混凝土冻蚀10%,混凝土磨蚀10%,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破坏9%,硫酸盐化学腐蚀4%,其他各种不常发生的腐蚀破坏7%。
我国结构工程中混凝土耐久性问题也非常严重。
建设部于20世纪90年代组织了对国内混凝土结构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工业建筑及露天构筑物在使用25-30年后即需大修,处于有害介质中的建筑物使用寿命仅15~20年,民用建筑及公共建筑使用及维护条件较好,一般可维持50年。
相对于房屋建筑来说,处于露天环境下的桥梁耐久性与病害状况更为严重。
据2000年全国公路普查,到2000年底我国已有各式公路桥梁278 809座,公路危桥9 597座,每年实际需要维修费用38亿元,而实际到位仅8亿元。
港口、码头、闸门等工程因处于海洋环境,氯离子侵蚀引发钢筋锈蚀,导致构件开裂、腐蚀情况最为严重。
1980年交通部四航局等单位对华南地区18座码头调查的结果,有80%以上均发生严重或较严重的钢筋锈蚀破坏,出现破坏的时间有的距建成仅5-10年。
(3)混凝土作为用量最大的人造材料,不能不考虑它的使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传统混凝土的原材料都来自天然资源。
每用1t水泥,大概需要0.6t以上的洁净水,2t砂、3t以上的石子;每生产1 t硅酸盐水泥约需1.5 t石灰石和大量燃煤与电能,并排放1tCO2,而大气中CO2浓度增加是造成地球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
尽管与钢材、铝材、塑料等其它建筑材料相比,混凝土本身也是一种洁净材料,但由于它的用量庞大,过度开采矿石和砂、石骨料已在不少地方造成资源破坏并严重影响环境和天然景观。
有些大城市现已难以获得质量合格的砂石。
另一方面,由于混凝土过早劣化,如何处置费旧工程拆除后的混凝土垃圾也给环境带来威胁。
因此,未来的混凝土必须从根本上减少水泥用量,必须更多地利用各种工业废渣作为其原材料;必须充分考虑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未来的混凝土必须是高性能的,尤其是耐久的。
耐久和高强都意味着节约资源。
“高性能混凝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2、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与性能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或含义,国际上迄今为止尚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解,各个国家不同人群有不同的理解。
一般说来,高性能混凝土是指高强、高耐久性、高工作性。
一些美国学者更强调高强度和尺寸稳定性(北美型),欧洲学者更注重耐久性(欧,洲型),而日本学者偏重于高工作性(日本型),这可能由于日本更重视混凝土振捣工艺对工人听力的不利作用,而推广不需振捣的自密实混凝土。
在我国,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含义也有争论,冯乃谦在其1996年出版的《高性能混凝土》著作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了:高性能混凝土必须是高强的,因为一般情况下高强对耐久性有利,同时他认为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现在有了好的掺合料和减水剂,因此高性能混凝土必须掺掺合料。
冯乃谦的这些观点代表了当时我国大多数混凝土学者对高性能混凝土的认识。
吴中伟针对当时科研界过度追求高强度的趋向,及时提出“有人认为高强度必须高耐久性,这是不全面的,因为高强混凝土会带来不利于耐久性的因素……”。
高性能混凝土还应包括中等强度混凝土,如C30混凝土。
吴中伟高度重视耐久性,并早在1986年就提出高强未必一定高耐久,低强也不一定就不耐久的观点是非常有前瞻性的,而且今天他的这个观点也是正确的。
定义高性能混凝土为具有所需,陛能要求的匀质混凝土,必须采用严格的施工工艺,采用优质材料配制的,便于浇捣,不离析,力学性能稳定,早期强度高,具有韧性和体积稳定性等性能的耐久的混凝土。
大多数承认单纯高强不一定耐久,而提出高性能则希望既高强又耐久。
可能是由于发现强调高强后的弊端,1998年美国ACI又发表了一个定义为:“高性能混凝土是符合特殊性能组合和匀质性要求的混凝土,如果采用传统的原材料组分和一般的拌和、浇筑与养护方法,未必总能大量地生产出这种混凝土。
”ACI对该定义所作的解释是:“当混凝土的某些特性是为某一特定的用途和环境而制定时,这就是高性能混凝土。
例如下面所举的这些特性对某一用途来说可能是非常关键的:易于浇筑,振捣时不离析,早强,长期的力学性能,抗渗性,密实性,水化热,韧性,体积稳定性,恶劣环境下的较长寿命。
因为高性能混凝土的许多特性是相互联系的,改变其中之一常会使其它的特性发生变化,当混凝土为某一用途生产而必须考虑若干特性时,则每一个特性都必须清楚地规定在合同文件中”。
1998年ACI定义与1990年ACI、NIST定义的区别是:前者把早强列入“特殊性能组合”可选性能之一,而不作为必要的规定而强调。
而欧洲混凝土学会和国际预应力混凝土协会则将高性能混凝土定义为水胶比低于0.40的混凝土小在日本,将高流态的自密实混凝土(即免振混凝土)称为高性能混凝土,‘强度一般为40-45 MPa,混凝土中除水泥外,还有矿渣粉、粉煤灰及膨胀剂。
也有一些部门根据其专业的特点对高性能混凝土提出具体的要求,如1995年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FHWA)将高性能混凝土分成4级,每级在与强度和耐久性有关的8个参数上都规定了定量的指标。
美国战略公路研究计划(SHRP)提出高性能混凝土用于公路工程应满足:(1)水胶比≤0.35;(2)300次冻融循环,相对动弹模≥侣0%;(3)抗压强度4 h≥17.2MPa,或24≥34.5 MPa,或28d≥68.9MPa.该定义偏重于早强,定义了一个特定的高性能混凝土,缺乏普遍适用性。
用于桥梁尤其是大跨度桥梁的高性能混凝土应满足:(1)水胶比≤0.40;(2)强度≥41.4 MPa;(3)徐变率低。
我国著名的混凝土科学家吴中伟教授定义高性能混凝土为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针对不同用途要求,对下列性能有重点的予以保证;耐久性、工作性、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以及经济合理性。
为此,高性能混凝土在配制上的特点是低水胶比,选用优质原材料,并除水泥、集料外,必须掺加足够数量的矿物细掺料和高效外加剂。
1997年3月吴中伟教授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会议上又指出,高性能混凝土应更多地掺加以工业废渣为主的掺合料,更多地节约水泥熟料,提出了绿色高性能混凝土(GHPC)的概念。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委员会将高性能混凝土定义为以耐久性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并适合工业化生产与施工的混凝土。
与传统的混凝土相比,这种高性能混凝土在配比上的特点是低用水量(水与胶凝材料总量之比低于0.4,或至多不超过0.45),较低的水泥用量,并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作为水泥、水、砂、石之外的必需组分。
这也是现代高强混凝土的配制途径。
实际上,正是现代高强混凝土技术的出现,为解决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指明了出路。
结合我国的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十几年的情况,2003年廉慧珍教授专门撰文反思了对高性能混凝土的理解存在的若干误区,造成对高性能混凝土使用的盲目和混乱,她对高性能混凝土的理解为,“高性能混凝土不是混凝土的一个品种,而是达到工程结构耐久性的质量要求和目标,是满足不同工程要求的性能和具有匀质性的混凝土。
高强不一定耐久,高流动性也不是任何工程都需要的,也不是只要有掺合料就能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不是实验室配出来的,而是优选配合比的混凝土由生产、设计、施工和管理人员在结构中实现的,开裂的就不是高性能混凝土,除了特殊结构(如临时性结构)外,没有什么混凝土结构不需要耐久。
针对不同工程的特点和需要,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满足具体要求的性能和耐久性设计,比笼统强调高性能混凝土的名词更要科学”。
在这里,高性能混凝土强调的是混凝土的‘性能’或者质量、状态、水平,或者说是一种质量目标,对不同的工程,高性能混凝土有不同的强调重点(即‘特殊性能组合’)。
3、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开发现状针对混凝土的过早劣化,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掀起了一个以改善混凝土材料耐久性为主要目标的“高性能混凝土”开发研究的高潮,并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
1990年,加拿大政府提出了一个协作网研究计划,专门用来资助对国家今后长远发展有影响的科研项目,最终从158个提议的项目中评选出15项,属于土木工程学科的仅占1项,这就是“高性能混凝土协作网”研究计划,获得了640万加元资助进行为期4年的研究。
到1994年在原有的15个协作网中有lo个继续取得资助以进行下一个4年的研究,其中高性能混凝土的资助份额为550万加元,可见其被重视的程度。
法国在1986年由政府组织包括政府研究机构、大学、公司等23个单位开展了“混凝土的新途径”研究项目,进行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并造示范工程。
这一项目已于1993年完成,建成的示范工程有Joigny城的1座3跨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其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当于我国的C70,比原设计的C40减少混凝土量30%,减少自重24%;Civaux核电站2号反应堆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安全壳等,高85 m,直径44 m,混凝土强度等级C70,其水泥用量只有240kg\\\/m‘,有很高的气密性;1996年法国政府公共部和教育与研究部又组织了为期4年的“高性能混凝土2000的国家研究计划,投入研究经费550万美元。
1994年,美国联邦政府16个机构联合提出了一个在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中应用高性能混凝土的建议,计划在10年内投资2亿美元进行研究和开发。
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FHWA)以及一些州政府的运输部和美国工程兵等机构,都一直投入大量经费,资助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NSF以每年200万美元的经费,定期资助以西北大学为首的水泥基复合材料联合研究中心对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
德国、瑞典、挪威等国家在发展高性能混凝土上也有很大投入,挪威是较早对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开展研究的国家之一,至今已建造了20多个混凝土海洋采油平台,挪威皇家科技学院的科学与工业研究基金(SINTEF)持续资助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
瑞典1991-1997年由政府和企业联合出资5 200万克朗,实施高性能混凝土研究的国家计划。
日本则在发展自密实混凝土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其初衷也是为了消除混凝土振捣中的缺陷和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以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为目标。
1999年美国NIST的建筑与防火研究实验室(BFRI.)在国际互联网上公布了一个“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伙伴关系(Partnership for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Technology,缩写为PHPCT)”,由工业界4个大企业和国家预拌混凝土协会、波特兰水泥协会协作,承担“商品高性能混凝土结构项目中计算机集成知识系统(CIKS)的开发”的国家重点研究计划,包括7个专题:专题。
为计算机集成知识系统的开发,HYPERCON;专题1为HPC的制备工艺过程;专题2为混凝土和混凝土材料的特征化;专题3为性能预测;专题4为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在火中的结构性能;专题5为结构性能;专题6为HPC的经济性。
重点是性能检验和预测工具的开发和应用,这是优化可*的HPC产品和给出可由最有效的途径得到的知识所必需的。
专题1-6提供输入专题0的要素。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逐渐突出了耐久性设计的考虑,从只重视强度设计向强度于耐久性并重。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方法成为土木工程领域中的研究重点。
针对不同环境类别的侵蚀作用,提出材料性能劣化的理论或经验模式,并据此估算结构的使用寿命,成为发展和研究耐久性设计方法的主流。
日本于1986年提出“考虑耐久性的建筑物设计、施工维护大纲”,在1989年制定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准则(试行)》,把耐久性设计定义为:全面地考虑材料质量、施工工序和结构构造使结构在一定的环境中正常工作,在要求的期限内不需要维修。
它采用了与结构设计相同的思路,要求构造各部位的耐久性指数大于或等于环境指数。
欧洲混凝土委员会(CEB)1989年通报了“耐久性混凝土结构设计指南”,国际材料与结构试验研究室联合会(RILEM)的130-CSI.技术委员会1996年提出了《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的报告,对基于材料劣化模型分析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方法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论述。
1995年欧共体资助了一项名为DuraCrete的研究项目,2000年出版了一份名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指南》的技术文件。
1998年欧共体又资助成立了为期3年的DuraNet工作网,全名为“支持、发展与应用以性能为基础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评估的工作网”,有欧洲的19个单位参与,旨在改善欧洲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评估与维修水平。
美国ACl201委员会1992年提出了“耐久性混凝土指南”,2000年又对该指南进行了修改。
欧洲国际混凝土委员会编制的混凝土结构CEB-FIP模式规范(1990),欧洲规范2暂行本(1992)以及美国AASH-TO{公路桥梁设计规范(1994)》都列有“耐久性”的条款。
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清华大学向国内介绍高性能混凝土以来,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在我国得到了空前的重视。
199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建设部、铁道部和国家建材局联合资助了重点科研项目《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结构力学性态研究》,随后许多省、市科委和建委也资助了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方面的研究课题。
1999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委员会(HSCC)编写了《高强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CECS 104:99)。
我国“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重点工程混凝土安全性研究》,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牵头,跨部门、跨行业地协作攻关,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
四航局主持制定的《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J275-2000)中,规定用于海港工程的高性能混凝土,磨细矿渣的掺量可达到50%~80%,同时要求水胶比≤0.35,坍落度≥120 mm,强度等级≥C45,这也是我国首个对高性能?昆凝土技术要求进行具体规定的规范。
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学部于2000年提出了一个名为“工程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研究”的咨询项目,并编写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标准CCES 01-2004)。
4、高性能混凝土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4.1 能不能对高性能混凝土下一个完整的定义自从美国提出高性能混凝土这一概念近10年来,如终没有一个统一的或者标准的定义。
目前,不同的学者和技术人员,从混凝土性能的不同方面,给出了关于高性能混凝土的不同描述,因此,很难给高性能混凝土一个全面、准确、完整的定义。
4.2 高性能混凝土是否一定要高强冯乃谦在其专著《高性能混凝土》中开宗明义的指出:“高性能混凝土必须是高强的,因为一般情况下高强对耐久性有利。
”吴中伟针对当时科研界过度追求高强度的趋向,及时提出“有人认为高强度必然高耐久性,这是不全面的,因为高强混凝土会带来不利于耐久性的因素……。
高性能混凝土还应包括中等强度混凝土,如C30混凝土。
”但黄士元认为把包括30 MPa的普通强度而耐久性好的混凝土也归人高性能混凝土范畴,则很难划分普通混凝土与高性能混凝土的差别,也难于与国际混凝土界沟通。
因此,如何界定高性能混凝土,是需要混凝土界人士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4.3 高性能混凝土是否一定要高工作性高性能混凝土又被人们称为3高混凝土,其中一高就是高工作性。
但是不是只有高工作性才是高性能混凝土呢?诚然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从10年前普遍的70~90 mm发展到现在大量预拌混凝土的180-200 mm,甚至已经有自密实的混凝土的浇筑,这也是混凝土技术的一种进步:减轻了振捣的劳动量,推动了预拌混凝土的发展,并大大减少了“蜂窝”、“狗洞”等质量事故,提高了混凝土的匀质性。
但高的工作性一般是在提高混凝土浆体含量的情况下产生的,浆体含量的提高也就意味着混凝土开裂的可能性增加,同时,高的流动性也将使混凝土浇筑时容易振捣离析。
因此,不能把流动性作为混凝土拌合物“高性能”的指标,而应当根据不同工程特点,注重拌合物的施工性能。
坍落度的大小应服从于混凝土的匀质性和体积稳定性。
4.4 高性能混凝土的开裂问题高性能混凝土的出现,给土木工程界最直接的冲击是对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视有所加强了,粉煤灰、矿渣等掺合料的使用增多了,预拌混凝土更普遍了。
目前上海、北京、沈阳已能供应C80以上商品预拌混凝土,实际上我国部分地区的混凝土企业目前已经具备了供应超高强商品混凝土的能力。
但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却发生较多“高性能混凝土”结构开裂,特别是早期开裂的问题。
由于高性能混凝土一般具有高胶凝材料用量、低水胶比与掺人大量活性掺合料等配制特点,致使高性能混凝土的硬化特点与内部结构,同传统的普通混凝土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异,随之带来了它的早期体积稳定性差、容易开裂等问题。
而混凝土的裂缝正是在使用阶段环境侵蚀性介质侵入的通道,进而削弱其耐久性。
高性能混凝土在国内外的应用实践表明,早期开裂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在工程中应用的重要因素。
因此,改善高性能混凝土的抗裂性是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求地球重力场模型
土木工程学系计画名称:联合类神经网路与平衡理论之潮汐预测模式之建立研究者:张宪国经费来源: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关键词:类神经网路;潮汐预测;天文潮本文引入潮汐理论当为类神经网路於长时期潮汐预报之输入参数之一,以提升预测精度,同时测试较佳的网路架构,测试项目包括学习速率与惯性因子、输入变数组合、隐藏层神经元个数、学习次数以及学习时数。
找出三种潮型各一个测站的最佳预测模式;半日潮新竹测站最佳网路架构为I5H6O1、混合潮后壁湖测站为I5H12O1而全日潮鼻头角测站为I5H12O1,输入层输入变数皆为输入前两个及前一个实测潮位与前两个、前一个和当时之理论潮位,隐藏层神经元个数分别为6、12、12个,最佳学习次数为500、1000、2000次,最佳学习时数均为720小时,学习速率与惯性因子皆设定为0.1及0.8。
进行长时期潮位预测时,季节性的潮位变化会降低预测精度,本文利用360小时的移动平均法修正实测值再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新竹测站的精度提升5.7%,后壁湖测站提升34.3%,鼻头角测站则提升45.9%。
NSC89-2611-E009-003 (89R513)-------------------------------------------------------------------------------------------------------计画名称:整合性水资源最佳营运及规划模式发展与应用(I)研究者:张良正经费来源: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关键词:多目标规划;遗传演算法;微分动态规划本研究第一年工作目标为结合多目标遗传演算法与限制型微分动态规划理论发展一新的多目标演算法,并进而以此演算法开发一水资源多目标规划模式,此规划模式之目标函数包含建水库之固定成本与营运之操作成本,固定成本为库容大小之函数而操作成本则以常用之缺水指标(Shortage Index)代表。
此两种成本原本互相竞争,在本研究中并未以权重系数将其结合成单一目标函数,而以新发展的多目标演算法计算其完整的非劣势解集合。
本模式能提供水资源开发规划时完整的投资成本与未来营运成本间完整的竞争关系,可为提高水资源规划效益之良好辅助工具。
NSC89-2211-E009–090 (89R359)-----------------------------------------------------------------------------------------------计画名称:钢梁接圆形钢管混凝土柱接头之耐震行为(I)研究者:陈诚直经费来源: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关键词:圆形钢管混凝土;梁柱接头;有限元素法;韧性钢管混凝土柱於以往的研究证实兼具了强度、劲度及韧性的优点,於弹性阶段能提供足够的劲度,非弹性阶段则提供了甚佳的韧性,因此钢管混凝土构件已逐渐受到重视。
然而圆形钢管混凝土柱之梁柱接头於设计与施工上皆较为复杂,且接头区之力传递行为亦不明确。
由於圆形钢管无法施焊内横隔板,目前钢梁接圆形钢管混凝土柱之梁柱接头主要型式有钢柱直接焊於横隔板上、外横隔板式及梁贯穿式三种。
国外研究结果显示各类型梁柱接头於韧性、施工性及经济性上无法兼顾。
本研究旨在探讨能兼顾之接头型式及其极限强度与耐震行为。
本研究以有限元素分析及实验的方式来探讨钢梁接圆形钢管混凝土柱之接头耐震行为,以改善梁柱接头之极限强度与韧性行为。
为了解圆形钢管混凝土梁柱接头之力学行为,以非线性有限元素程式进行模拟,针对影响梁柱接头行为之接头型式、径厚比、混凝土强度等变数加以探讨。
研究内容为探讨不同接头型式,其力学行为之差异性及接头区之应力分布情形。
实验制作二组大尺寸试体,接头之设计以贯穿钢管之夹型钢板与钢梁接合,试验结果显示插入式夹型板接头皆能於梁端产生塑性铰,进而发展出梁之塑性弯矩强度与甚大之塑性转角。
NSC89-2211-E009-069 (89R362)-----------------------------------------------------------------------------------------------计画名称:评估GPS卫星测量接收仪定位准确度方法之研究研究者:陈春盛经费来源: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关键词: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定位技术快速方便且精度不断提升,近十年来已广泛地应用於各种不同的领域中,然而接收仪准确度是否符合原规格标准,以及随著使用时间和频率增加,其定位精度是否仍在要求的观测范围之内,这些问题则需要有一个有效且高精度之GPS卫星测量接收仪精度检校方法。
在国外目前只有Allen Osbome Associates Inc.(简称AOA)曾於西元1999进行过此项研究,他们是以中距离基线检定场施测GPS测量来进行研究分析,并订定出一套完整的检校制度;在国内目前则尚未进行过此项研究。
本研究拟应用一个超短距离和一个中距离基线检定场来进行GPS卫星测量接收仪之观测分析,以比较各常用厂牌接收仪之定位精度,以及评估本研究所使用方法之适用性。
NSC89-2211-E009-083 (89R376)-----------------------------------------------------------------------------------------------计画名称:以防火版材披覆提高碳纤维补强受损梁防火能力研究研究者:郑复平经费来源: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关键词:防火版材;纤维复合材料贴片;高温;防火能力本研究之目的在研究防火版材应用於一般FRP补强梁之强度影响,进而探讨版材披覆之施工法以归纳一经验法则,做为日后防火版材披覆施工之参考依据。
试验主要分为两个部份来进行:一是研究FRP补强对受损梁之强度补强的提升效果;一是防火版材披覆FRP补强梁在经历不同火害历时后补强梁之强度影响。
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一、采用时下常用之防火版材进行高温试验,并以小试体试验以分析实体版材之施工性,进而求得一防火效能较佳的防火版材做为披覆FRP之用。
二、以FRP补强受损梁,经抗弯试验后分析其补强之效果。
三、受损梁经FRP补强后加以防火版材披覆,分别经历一小时、二小时和三小时之火害历时后探讨防火版材在火害过程中对补强梁之强度的影响。
研究结果包含了防火版材高温试验的温度数据、结果分析与施工法比较之探讨;FRP补强梁在补强后极限强度的提升与无受损但以FRP补强后之梁的强度提升之比较;防火版材披覆FRP补强梁经历不同火害历时之耐温试验所得之强度影响。
NSC89-2211-E009-085 (89R378)-----------------------------------------------------------------------------------------------计画名称:工程进度规划自动建议与评核系统研究者:曾仁杰经费来源: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工程处关键词:排程;专家系统;案例式推理;法则式推理施工前良好的进度规划有助於营建工程专案得以顺利进行,随著工程日益复杂庞大,进度网图往往包含数百甚至上千个作业项目,然而受限於规划者的经验、能力及容许时间,网图中往往存有笔误、疏忽、矛盾或不合法规的错误。
未避免影响日后工程进度而导致公司损失,这些错误必须於施工前改正,然而庞大的作业数量很难以人力去检查核对。
本研究藉由文献探讨、专家访谈和工地实地观察搜集高层建筑进度排程相关之原则和评核知识,依评核原因、目的、立场观点与型态分类归纳,尝试提出一结构化可用以表达评核原则之一般模式,并合并采用法则式推理与案例式推理建立一辅助进度网图评核之电脑系统,名为ScheduleCoach。
ScheduleCoach可找出进度网图中不符合评核法则知识库之潜在错误,并且针对错误以案例式推理的方式寻求过去类似案例之参考值进而提出修正建议。
NSC89-2211-E009-089 (89R382)-------------------------------------------------------------------------------------------------------计画名称:土壤夯实引致土体内之静止土压力研究者:方永寿经费来源: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关键词:夯实;模型试验;静止土压力;砂本论文探讨回填土夯实对作用於挡土墙静止土压力之影响。
本研究利用国立交通大学模型挡土墙设备探讨夯实土壤所造成土压力之变化。
试验采用单位重为16.4 kN\\\/m3,内摩擦角为39.6o之渥太华砂为夯实回填材料,填土高度分别为0.3、0.6、0.9、1.2及1.5 m。
根据实验结果,获得以下各项结论: (1) 土壤夯实在回填土顶部附近造成高侧向压力,Jaky静止土压力理论明显低估侧向应力;(2) 随著回填土高度的增高,夯实影响区的位置随之往上方移动;(3) 夯实影响区下方的土压力会随著填土高度的增加,夯实影响区向上移动,而渐渐趋近於Jaky所建议的理论值。
NSC89-2211-E009-092 (89R518)-------------------------------------------------------------------------------------------------------计画名称:捷运系统建设中大地工程科技之应用整合型计画(II)-子计画五-於混合地层开挖潜盾隧道引致之地盘沉陷研究者:方永寿经费来源: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关键词:沉陷;卵砾石;隧道;潜盾本研究探讨於含砾石层混合地盘内之潜盾隧道设计及施工,广泛搜集国内外含砾石之混合地层潜盾开挖案例,并介绍台北捷运新店线CH222、CH223及CH224标之施工经验,分析於卵砾石混合地盘施工导致地表沉陷沉陷槽宽度与隧道半径、隧道深度及潜盾机型式之关系,并获得以下结论。
(1) 当隧道深径比越大,造成地表沉陷槽宽度越宽。
(2) 和Clough与Schmidt所提出於黏土层开挖隧道造成地表沉陷槽宽度经验公式相比较,可知经验沉陷槽宽度曲线落在本研究搜集案例资料中央附近。
(3) 本研究所搜集到不同案例沉陷槽宽度差异颇大, n值范围约从0.1至1.5。
(4) 若以O’Reilly与New所建议之简化经验公式评估所搜集到之沉陷槽宽度监测值可知,k介於0.2至0.7间。
NSC89-2211-E009-093 (89R519)-------------------------------------------------------------------------------------------------------计画名称:粉土细砂之动态行为研究研究者:黄安斌经费来源: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关键词:砂土液化;冰冻取样;动态试验;残余强度台湾中西部地区之部分砂土在集集地震期间有明显液化之迹象,并导致附近结构物之破坏。
本研究计画属於『集集地震土壤液化总评估研究 - 总计画』其中十三个子计画之一。
此一整合型计画之目的是对台湾地区颗粒性土壤液化之行为与潜能做一综合评估研究,并对现有分析之方法提出必要改进之建议。
本子计画之主要任务是在位於台湾中西部之粉土细砂层中进行一系列之非扰动性取样,并对这些试样进行相关之试验以决定其土壤液化行为之参数。
非扰动性取样将使用Laval Sampler以及Slush Sampler等方法。
室内试验之目的是决定粉土细砂之抗液化强度、阻泥系数、弹性模数递减特性、以及残余强度等。
将使用应力控制之往复式三轴试验以决定砂土试体之抗液化强度。
弹性模数以及阻泥系数与应变间之关系将使用局部应变量测,应变控制之往复式三轴试验来决定而不采用传统共振柱试验之方法。
残余强度之决定将使用不排水单压三轴试验来量测。
此计画书叙述本计画之背景、目的以及其执行方法。
NSC89-2211-E009-099 (89R532)-------------------------------------------------------------------------------------------------------计画名称:集集地震土壤液化总评估研究 (I)- 总计画研究者:黄安斌经费来源: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关键词:砂土液化;现地试验;冰冻取样;动态试验;残余强度台湾中西部地区之部分砂土在集集地震期间有明显液化之迹象,并导致附近结构物之破坏。
本研究计画将整合国内七所大学相关系所之学者,分成十三个子题,对台湾地区颗粒性土壤液化之行为与潜能做一综合评估研究,并对现有分析之方法提出必要改进之建议。
为建立长期观察与研究所需之资料库,计画中将选定数处试验站并进行一系列之现地试验、取样及室内试验,透过这些试验来确立试验站址之大地工程性质。
在试验站也将安装强震仪以及孔隙水压监测系统以便未来土壤液化之观察。
本计画之工作内容共分成:集集地震大地工程探勘资料汇整与分析、试验站现地试验、试验站取样及室内试验、试验站监测系统之安装与地质背景调查、液化潜能分析方法之改进等五大项,十三个子计画。
这些子计画之名称如下:1. 地震土壤液化区之地质背景特徵调查研究 2. 机率式液化潜能分析 3. 砾石性土壤液化潜能分析 4. 砾石性土壤之冰冻取样与大型现地试验 5. CPT应用於地层调查与液化潜能评估之研究6. 液化地区孔隙水压监测与量测7. 液化地区标准贯入试验打击能量检测8. 台湾地区剪力波速公式与液化潜能分析方法之研究9. DMT、PMT、与剪力波速在液化潜能分析上之应用10. 粉土细砂之动态行为研究11. 集集地震液化地区土壤动态行为之探讨12. 台湾西部粉土质砂液化行为及评估准则之研究13. TDR在液化潜能分析上之应用NSC89-2218-E009-101 (89R534)-------------------------------------------------------------------------------------------------------计画名称:深基础在软弱岩石中之行为研究者:黄安斌经费来源: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关键词:软弱岩石;基桩;模型试验;直剪试验;扭剪试验台湾中北部(桃园至台中)麓山带地区出露之地层,在地质年代上均属於甚为年轻之地层,属於『极软弱至软弱』之岩石。
其组成之砂岩普遍具有固结差,胶结不良、遇水极易软化之特性,於原地层中尚可如同固结之岩石,然往往以手用力捏挤即成为砂土,经水浸泡后亦成一团砂土。
由於此等介乎土壤及岩石间大地工程材料之性质与工程行为仍非十分确定,欲於此类地层内构筑结构基础,岩体之性质、基础之承载值、力学之行为等问题,在国内外相关文献报导都很有限,仍需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为『极软弱岩石之大地工程行为』整合型研究计画之子计画(一),主要目的是延续前三年所执行『极软弱年轻砂、页岩层之力学行为』整合型研究计画之成果,使其与大地工程设计施工结合。
本子计画将专注於软弱岩石中深基础之行为分三年执行,其最终目的是提出软岩内基桩承载力分析与受力沈陷估算之方法。
本年度预计完成之工作项目包括(1)软岩扭剪试验仪之研发、(2)劲度控制直剪试验与扭剪试验、(3)标定槽之修改与200吨反力架之制作安装、与(4)试验室模型基桩试验规画。
计画书详述本子计画之研究背景、目标与执行方法。
NSC89-2611-E009-105 (89R538)-------------------------------------------------------------------------------------------------------计画名称:极软弱岩石之大地工程行为(I)- 总计画研究者:黄安斌经费来源: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关键词:软弱岩石;基桩;模型试验;直剪试验;扭剪试验台湾中北部(桃园至台中)麓山带地区出露之地层,在地质年代上均属於甚为年轻之地层,属於『极软弱至软弱』之岩石。
其组成之砂岩普遍具有固结差,胶结不良、遇水极易软化之特性,於原地层中尚可如同固结之岩石,然往往以手用力捏挤即成为砂土,经水浸泡后亦成一团砂土。
因此等地层甚年轻,砂岩孔隙大、透水性高,本地区之边坡於豪雨或开挖后,於砂岩体内常产生局部之侵蚀破坏或沿页岩面上产生各种形态之大规模岩层滑动。
由於此等介乎土壤及岩石间大地工程材料之性质与工程行为仍非十分确定,欲於此类地层内构筑结构基础(诸如台北金融大楼基础)、大型隧道(诸如嘉义六双层砂页岩互层中之南二高隧道),岩体之性质、基础之承载值、力学之行为、岩压之估计、合适之支撑等问题,在国内外相关文献报导都很有限,仍需进一步研究。
在未来的三年中本研究小组希望延续前期『极软弱年轻砂、页岩层之力学行为』整合型研究计画,将现有之研究成果与工程设计施工结合。
本整合性研究计画分成五个子计画,其名称与主持人如下:子 计 画 名 称 (一)深基础在软弱岩石中之行为 (二)浅基础在软弱岩石中之行为 (三)软弱岩石边坡中之软岩行为 (四)孔穴周围软弱岩石之力学行为 (五)软弱岩石之探勘与监测 NSC89-2218-E009-102 (89R535)-------------------------------------------------------------------------------------------------------计画名称:黑潮上游海区海洋动力学实验-子计画六:黑潮上游地区卫星测高观测(Ⅱ)研究者:黄金维经费来源: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关键词:卫星测高;黑潮;地转流;漩涡;水准面本计画将以TOPEX\\\/POSEIDON(1992迄今),ERS-1(1991-1996)及ERS-2(1996迄今)卫星测高资料计算KUDEX海域之海洋参数。
若新的测高资料,如GFO,JASON-1可取得,亦将被使用。
KUDEX的水准面模式为推导海洋参数之重要元素,在本年度计算将用更多、更新之测高及船重力资料计算,且使用新的全球重力模式为参考模式(可降低表波长部分之误差)。
主要推求之参数为(1)海水面动力高(相对於水准面),(2)随时间而变水准面化之黑潮路径、宽度、流速及运通量,(3)漩涡及其时空演变,(4)黑潮入侵南海之流(於巴士海峡附近)。
适当处理及转换后,上述参数可个别组成长约10年之时间序列且可与气候指标如ENSO用傅立叶及小波交叉分析。
这些参数在从季到10年等周期之特色将被粹取,而引起其时间变化之机制将被分析。
NSC89-2611-M009-003-OP2(89R088)-----------------------------------------------------------------------------------------------计画名称:以COSMIC GPS 资料求地球重力场(Ⅰ)研究者:黄金维经费来源: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关键词:中华三号卫星;重力场;全球定位系统;大气地球的质量因大气流动、海洋环流,地下水位变化及融冰等因素而产生时间及空间上的变化,进而引起地球重力场的变化。
重力场变化则直接引起卫星轨道扰动,且改变地球自转速率及全球高程基准等。
反之,若以GPS资料计算轨道扰动或其加速度则可反求重力场变化,进而推估地球质量之时空变化。
在适当资料辅助下,更可分别推估大气结构,海洋质量或地下水位等之变化,对了解全球变迁有相当之帮助。
中华三号卫星任务(COSMIC)因有8个卫星,其空间观测几何强度甚高,非常适合重力场之推求,本计画拟逐年发展一套自COSMIC GPS资料计算地球重力场变化之理论及电脑程式,且以JASON-1、水文、大气等资料模拟地球重力场变化,并评估COSMIC对此变化之可侦测性。
再者,将结合CHAMP,GRACE卫星提供之资料改善或互补COSMIC计算重力场之精度,最后将分析地球重力场之时间序列,并设法解释在各段频率变化之机制。
本计画将与另一子计画“轨道科学”之研究相互配合,并需拥有大气、海洋及地球物理相关专业知识。
NSC89-2211-E009-095(89R547)------------------------------------------------------------------------------------------------------- 计画名称:一等一级水准点上实施重力测量工作研究者:黄金维经费来源:内政部关键词:重力;水准点;正高改正;大地起伏本计画为内政部支持之计画,旨在检测16个重力点之已知值,以研究是否受921地震之影响而改变重力。
另一项主要工作为以La Coste重力仪观测1010个一等水准点间之相对重力。
相对重力观测以被最小二乘平差以求解1010个水准点之重力值。
最后将搜集台湾现有之重力资料而与新测之重力资料结合进行1010个水准点之正高改正及计算台湾之大地起伏模式。
C89268 (89.09.01-90.08.31)-------------------------------------------------------------------------------------------------------计画名称:应用次空间法从微动、自由振动及地震反应量测识别结构系统特性研究者:黄炯宪经费来源: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关键词:次空间法;微动量测;自由振动量测;地震反应;系统识别虽然电脑之蓬勃发展提升了人们对复杂工程之分析及设计能力,但像土木结构如此庞大且复杂之系统,人们还是无法完全掌握其真实行为。
为弥补此缺陷,现地实验量测实为一必要之手段。
从现地实验量测结构系统反应,可用於识别该系统特性,回馈至分析模式之修正;并可进而识别该系统之完整性。
本研究旨在发展一套可同时应用於处理微动量测、自由振动量测、及地震反应数据之统一系统识别程序。
该程序架构於状态空间模式,并利用次空间法结合工具变数法求取结构系统之动态特性。
因此,使用者只需要熟悉一套理论,即可同时解决从微动量测、自由振动量测、及地震反应进行系统识别之问题。
本研究中,首先利用数值模拟确认所提系统识别程序之可行性及准确性。
然后,为验证实际应用之可行性,进行以下之试验数据处理:(1) 进行一五层楼钢构之微动量测分析,并与多变数ARMA模式所得者比较;(2) 进行一三跨连续预力混凝土桥之冲击试验分析,并与Ibrahim时间域识别法所得者比较;(3) 进行一五层楼钢构之振动台试验分析,并与有限元素法所得者比较。
NSC89-2211-E009-094 (89R553)-------------------------------------------------------------------------------------------------------计画名称:智慧型影像处理於桥梁维护与检验技术之研究研究者:黄世昌;张陆满经费来源: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关键词:影像处理;类神经网路;桥梁涂装近年来,由於电脑技术的发展让影像处理技术具有实用性,而不需花费昂贵成本,也因为电脑处理器运算能力的不断提升,让我们可以利用影像处理装置与相关影像处理技术与软体,将复杂的影像加以分析。
而本研究在探讨一种智慧型判断模式,其结合影像处理与类神经网路,对於钢构桥梁表面涂装锈蚀状况进行辨认与量测,在系统中利用一些案例来训练类神经网路,使其具有人类的经验,故此系统与现行商业影像处理系统的主要差异在於其运用类神经网路,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并且具有容错性。
在本文中首先对於钢构桥梁涂装系统与锈蚀机制加以介绍,并对於研究中相关运用之影像处理技术与方法予以说明,再者探讨类神经网路各个网路架构与演算法,在研究中利用案例学习以建构网路架构并进行案例测试,最后就测试结果加以探讨。
NSC89-2211-E009-068 (89R361)-------------------------------------------------------------------------------------------------------计画名称:BOT计画财务规划与管理之研究研究者:黄玉霖经费来源: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关键词:民间参与公共建设;放弃选择权;BOT特许设计;最低营收保证;目标规划;蒙地卡罗模拟近年来因为政府经常性支出增加以致於造成财政困难,因此政府积极以BOT模式推动民间参与公共建设,冀能引进民间的资金与经营效率,解决政府财政不足的窘局。
不同於传统的政府采购,BOT模式赋予投资人较多的决策权,但投资人相对也负担较高的风险,其风险管理涉及实质选择权(Real Option)的设计,因此本研究探讨台湾南北高速铁路计画之强制收买动作的放弃选择权,评估BOT放弃选择权之价值。
另外因BOT计画涉及公共利益,需有如履约保证金、放弃投资选择权,及最低营收保证等特许设计,其若以传统现金流量折现法评估计画,将无法反应特许公司在投资与营运过程中的弹性价值。
因此,应用实质选择权相关理论,建立BOT计画筹办始点投资选择权评估模式与最低营收保证复式选择权评估模式,以扩展净现值的观念,评估BOT计画筹办始点的各项价值,包括:投资净现值、放弃投资选择权,及最低营收保证政策价值,并就相关参数进行敏感度分析。
此外本研究透过多目标决策的观念与蒙地卡罗模拟的技术发展一风险评估的工具,并应用目标规划来进行BOT计画财务风险评估。
期发展一套系统,将蒙地卡罗模拟分析纳入各式BOT计画财务分析模式之内,同时利用系统整合的方式将分析结果一并列出,以建构一较完整的BOT计画财务分析系统。
NSC89-2211-E009-065 (89R232)-------------------------------------------------------------------------------------------------------计画名称:自充填高性能钢筋混凝土梁剪力强度之测试与探讨研究者:赵文成经费来源: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关键词:自充填;高性能混凝土;剪力;韧性;梁;强度自充填高性能混凝土(SCC)乃为解决施工问题而发展出之混凝土,尤以在钢筋密集及不易捣实之施工区域更为有效,且可大幅降低工人之需求,有效提升混凝土之品质,对混凝土工程有极大之贡献。
然而SCC在用於结构物上时,需确认其结构行为,以利设计人员能正确的设计出所需要的功能,尤以台湾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在大地震时使用SCC之结构物须可以安然无恙的抵抗地震力,以避免类似921地震所发生之损失。
本计画拟利用试验之方法,探讨下列变数对SCC梁之剪力强度与韧性进行研究,1)fc’=3000, 6000psi , 2)a\\\/d=1,2,4, 3)长向钢筋:ρ=0.0033, 0.012, 0.025 4)剪力箍筋量:无箍筋,最小箍筋量 min, 2 min, 3 min, 5)SCC与一般混凝土。
NSC89-2211-E009-086 (89R379)-------------------------------------------------------------------------------------------------------计画名称:极软弱岩石之大地工程行为(I)子计画(二)浅基础在软岩中之行为研究者:廖志中经费来源: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关键词:卓兰层;头嵙山层;力学模式;人造软岩;浅基础;模型试验。
台湾中北部(桃园至台中)麓山带地区出露之地层,系以上新世之头嵙山层主。
卓兰层以砂岩夹薄页岩层及砂页岩互层组成。
头嵙山层又可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