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对于包装印刷行业的周年庆典怎么主持啊!
现在有专业的“庆典公司”,去请专业人士就不用你自己操心了
怎样作班干部竞选演讲会让人印象深刻
《201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是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的、由杨东升执导的大型综艺性文艺晚会。
[1]晚会设立凉山、上海、桂林、哈尔滨四个分会场
高原筑路兵感人故事
修建青藏铁路的资料与感人故事 修建青藏铁路的资料与感人故事2009年02月15日 星期日 02:01 P.M.人们曾说修建通往西藏的铁路是不可能的,有5000米的高山要爬、12公里的山谷要架桥、数百公里的冻土区无法支撑铁轨和火车。
再说,谁又可能在稍动一下就要找氧气瓶的情况下铺铁轨
这条铁路是中国“敢为”精神的最佳例证。
铁道兵十师有位叫邓广吉的连长,为修建青藏铁路,他带病上了高原。
后来,他在高原得了白血病。
在家乡的医院抢救他时,他对亲人和战友留下遗嘱:“我若死去,把我的骨灰埋在青藏高原上,我生前没有把铁路修通,死后也要看到铁路修到世界屋脊上。
” 原总公司党委书记孙有礼是青藏铁路建设中的一名指挥员,他的儿子孙胜很小的时候就随他一起上了高原,儿子到了8岁的时候,还不知鸭子是长腿还是不长腿。
还有许多人的孩子是在高原出生的,只吃过苹果,没见到过树木,下山时,到了西宁,见到杨树,大吵大闹要上树摘苹果。
他们只知道苹果生长在树上,但他们不知道,世界上竟有许许多多的树木。
王汉东是中铁十七局的施工处长,修青藏铁路时,勇猛得如下山的猛虎,但是,就在他不知什么是苦是累的时候,他不知不觉地得了病,后来死在了太原的一间病房里。
医生说:“他得的是高原病。
”死前,他对局领导说:“当了铁道兵不悔,死了,让女儿也去当不穿军装的铁道兵,修路去。
”他传给女儿的,不仅是创业的意识,还有江山的豁达和崇高,一种高山意识折射出的人生也当有如此的精神,渗给自己,也渗给了女儿 1974年,时为铁道兵四十七团副团长的王连清是第一批进入关角隧道的战士之一。
50年代,青藏铁路的修建第一次下马。
经过14年头后,关角隧道由于风蚀水浸,隧道内积满了水。
战士们打开封口,坐着林筏开始了初探。
第一次初探,木伐就翻了。
这似乎意味着部队在关角隧道会有一次恶战。
1975年4月5日10时40分,关角隧道出口30米长的边墙倒塌引起拱架倒塌,1600立方米的岩石落了下来,将正在施工的127名指战员捂在了隧道里。
洞中的同志为了抢险突围,关键岗位全部是干部、是党员,而让群众和新兵待在一旁。
新兵问:“为什么
”党员答:“这里有死亡。
” 新兵们哭了,他们哭着求那些干部和党员们:“你让我们上吧,大家都在死亡的威胁中,虎口狼牙中,你们把一点生的希望留给我们,我们心里难受……”接着是一阵哭声…… 副营长吴德安在在氧气极其稀薄的绝境中,让大家不要惊慌,少说话,组织大家自救。
终于,洞内的同志在洞外同志的营救下,从死亡的黑洞中爬了出来。
他们一见太阳,全部昏倒在地,隧道口躺倒了一大片…… 这条神奇“天路”承载几多感人故事 南国早报 2006-12-25 ■ 郭燕群 本报南宁讯 (记者郭燕群)12月23日,“广西政协‘同心’讲座”在自治区党委礼堂举行第六场报告会。
应自治区政协的邀请,铁道部原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永福作了题为《神秘的青藏铁路》专场演讲。
孙永福曾担任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青藏铁路建设工作。
作为青藏铁路建设的领导者和参与者,孙永福在演讲中,除了向听众讲述青藏铁路工程建设和开通运营的全过程之外,还提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百人血书请战修“天路” 孙永福欣慰地说,广大建设者在青藏铁路建设中努力地说,打造着“精神高原”。
当年提出修建青藏铁路的方案时,曾经有人劝孙永福,青藏施工环境这么艰苦,就不要做了。
还有人担忧,在“世界屋脊”上修“天路”会使人却步。
然而令他感动的是,青藏铁路修建进行招投标时,很多建设单位表现踊跃。
中铁十七局,曾经在上世纪50年代的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段铁路建设工程中担任重任。
这次,中铁十七局来投标时落选了。
没有中标,职工们很失望:“我们曾为老青藏铁路洒下汗水,现在新一段铁路要修建,怎能没有我们的身影
”参加投标的局长背负众望,回到局里竟无法面对职工。
后来,这位局长找到孙永福,再三请缨青藏铁路修建,并带来100多人咬破手指写的请战血书,表达要上高原、要为青藏铁路修建做贡献的决心。
风火山观测站,海拔4700多米。
40多年来,三代技术人员守望着这个观测站,收集了1200多万个资料数据,为修建青藏铁路解决多年冻土问题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
守望观测站的第一代人是该站的党委书记,他干了10多年后病倒了。
临死前,他留言:“我死了之后请将我的骨灰埋在风火山,我要看着青藏铁路的火车通过。
”后来,他儿子参加了这个工作。
现在守在风火山检测站的第三代人已经干了30多年。
对付缺氧指挥长搞发明 在高原上,青藏铁路工程建设人员的日常生活、施工都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甚至稍稍不注意,都有可能丧命。
但工程建设者们靠自己出谋划策,破解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当时,施工人员晚上起来解手都要走一段路。
几万人在高原上工作,条件有限,多数工地基本都在荒山野外,工程人员们都住帐篷,如果不注意,就有可能造成晚上起夜解手的时候引起感冒,由感冒转为脑水肿、肺水肿。
怎么办
中铁十二局的指挥长琢磨出一个解决办法——造活动厕所。
晚上将活动厕所推到营地和营地的门对接起来,让大家不经过露天就可到厕所解手,白天则把厕所移走,这样一来,就避免大家感冒、着凉。
四五千米的海拔,正常人尚觉得呼吸困难,更何况还要进行打隧道这样的体力运动。
怎么保障工人们顺利施工
中铁二十局的指挥长想出办法,研制出高原制氧机在现场制氧,把氧气直接送到工地上去。
众人拾柴火焰高,当时,全线做了17台高原制氧机,使得沿线高海拔地区施工队伍的工作得到保障。
冻土路段正经受考验 令孙永福感到骄傲的是,截至11月,青藏铁路运送旅客95.3万人次。
进藏27万人次,出藏31万人次。
煤炭、石油、化肥、粮食等重点物资发送量逐步增长,有力促进了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
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是高原铁路建设的三大世界性难题。
青藏铁路已经运行了半年。
今年进入第一个冬天后,曾有媒体报道,冻土路段有部分发生轻微变形,这些情况对青藏铁路正常运行有什么影响
针对人们的疑问,9月份孙永福到西藏开会时,他特地从西宁坐车进西藏,感受铁路运行效果。
“据铁路沿线最近的监测结果来看,我们发现路基的变形程度很小,青藏铁路冻土路段只有很小部分发生轻微变形,路基有细微沉降。
”孙永福斩钉截铁地回答,“总体上路基是稳定可靠的,并基本上达到了设计要求,目前正在经受寒冬的考验。
”
中央进驻河南省巡视组短信平台电话
1893年(光绪十九年) 枣庄中兴矿局的半筒子小煤窑发生透水事故,淹死150余人。
激起众愤,矿局以每人200吊钱抚恤了事。
1913年(民国2年) 北洋军第五师师长张树元派兵至青州,包围在青州秘密准备武装讨袁的革命党人鲁东讨袁军支队司令赵同普及赵惠斋、刘德铭等20余人。
赵同普等被捕解济。
1922年(民国11年) 中共济南党组织发动津浦铁路济南机器厂工人举行第一次大罢工,提出增加年薪等3项条件, 被厂方拒绝。
厂工会发动工人怠工,并派代表去天津,向设在天津的津浦铁路局请愿, 经过7天斗争,厂方答应工人的要求,斗争取得胜利。
继而成立津浦铁路同人总工会,总部设在泰安,沿线各大站成立分会。
1940年(民国29年) 山东省国民大会代表复选大会,山东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成立大会,山东省工、农、青、妇、文化各界总会成立大会,山东省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于是日一并在临费沂边联县青驼寺(今属沂南县)开幕。
到会代表300多人,会议历时1个月。
会上朱瑞作《从国际到山东》的政治报告,李澄之作《宪法与民主》的报告,黎玉作《论山东目前投降与反投降的斗争》的报告,会上还作了关于职工、农民、青年、妇女、文化、锄奸、敌伪军、政权等项工作和宪政促进会筹备经过等报告。
大会一致否定了国民党圈定的所谓山东出席国大的代表,复选出能够代表山东民意的国大代表61人。
大会讨论通过了《山东省临时参议会组织条例》,成立了全省统一的民意机关山东省临时参议会(简称省临参会),选举范明枢、亓养斋等81人为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并推举范明枢为参议长,马保三、刘民生为副参议长。
大会制定了《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组织大纲》,选举产生了全省统一的行政权力机关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简称省战工会),张经武、李澄之、黎玉、罗舜初等23人当选为委员。
战工会下设政治、军事、财政经济、教育、民众动员 5个组,黎玉为首席组长。
8月6日,山东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山东省各界救国联合总会、山东省职工救国联合会、山东省农民救国总会、山东省青年救国总会、山东省妇女救国总会、山东省文化界救亡协会总会分别举行成立大会,讨论通过了各总会的章程、纲领,选举出各总会的负责人。
李澄之、霍士廉当选为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正副主任委员,霍士廉当选为省各界救国总会会长,张天民当选为省职工救国总会会长,郭英当选为省农救总会会长,陈放当选为省青救会会长,史秀云、祁青若当选为省妇救会正副会长,李竹如、杨希文当选为省文协总会正副主任委员。
从此,全省实现了抗日群众组织的统一领导。
大会于8月26日闭幕。
1947年(民国36年) 7月26日-8月20日 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为加强济南防御,进行济南环城工事一期工程,共动用民工约50万人,修筑外壕22036米,完成土方73450立方米。
至1948年春,五期工程全部完成。
1949年(民国38年) 胶东半岛遭12级台风袭击,以栖霞县为重,47万亩农作物被毁,粮食减产4000多万斤,倒塌房屋5200余间,冲毁土地3000余亩。
1951年 中央人民政府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山东皖北苏北分团 (即华东各界代表老解放区访问团)一行230人莅临济南。
8月3日,该团与中央人民政府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山东分团(即山东各界代表老解放区访问团)一起,分赴文登、惠民、沂水、滕县等专区老根据地进行慰问,并检查优抚和医疗工作。
访问工作分别于8月23日和9月11日结束。
1952年 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工厂制造出全国第一台蒸汽机车,命名为八一号。
1957年 7月26日-28日 山东省第六届运动会在青岛市举行。
运动会设田径、举重、射击、航空模型等竞赛项目。
这届运动会以市、县为单位参加,参加比赛的有1299名运动员。
比赛中,有1人打破1项全国纪录,2人打破2项全国少年纪录,51人次打破22项省纪录。
1979年 7月26日-8月6日 中共中央副主席到山东视察工作, 对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干部队伍年轻化等问题作了重要指示,明确提出真理标准的讨论是基本建设,这个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要补课,要好好解决。
8月上旬,中共山东省委召开常委会和地市委书记会议,研究和部署继续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要求各级党委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讲话的精神实质,真正把真理标准讨论补课摆上位置,加强领导,上上下下都要补好这一课。
会后,全省掀起了真理标准讨论补课的热潮。
1983年 省政府第七次常务会议决定,成立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领导小组,朱奇民任组长。
1990年 原省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潘家隆, 因受贿1.9万余元,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8年。
1993年 威海至韩国汉城卫星电路开通仪式在威海举行, 结束了山东没有直达国际电路的历史。
7月26日—8月1日 由中共山东省委、 省政府组织发起的“储蓄宣传周”活动,在全省各地展开。
1994年 全省第一个供货物进出境的陆路口岸——济南凤凰山陆路口岸正式开通。
1996年 《大众日报》 报道,泰国中华工商会主席郑明如一行到山东进行经贸考察,进一步洽谈在沂南的投资项目。
1997年 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统计,6月1日至7月25日全省平均降雨77毫米,为1916年有记载以来同期最少纪录。
2001年 全省外资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
省委书记吴官正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春亭主持了会议,副省长林书香出席会议。
被誉为“中华环保第一村”的莱芜市莱城区房干村首届生态旅游节开幕,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瑞凤出席开幕式。
2002年 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分析全省上半年经济形势,研究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主持会议并讲话。
省委副书记、省长张高丽,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吴爱英,省委副书记孙淑义、王修智、姜大明、赵春兰出席会议。
省委常委和副省长参加了会议。
省侨联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在济南举行。
省委副书记、省长张高丽会见了与会的海外嘉宾。
省委副书记姜大明出席庆祝大会并讲话,中国侨联副主席李祖沛到会致词,省委常委、副省长林廷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克玉,省政协副主席时立军出席会议。
省委、省政府在济南召开全省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吴爱英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新亭通报了上半年的工作情况,副省长王军民主持会议。
德州华鲁恒升股份有限公司大型氮肥装置国产化项目获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重点技术改造国债专项资金项目。
2004年 国内首家社区公共服务委员会——青岛市市南区江苏路社区公共服务委员会正式成立。
2005年 据《大众日报》 报道, 由烟台莱佛士船业有限公司设计建造的“亚洲女士”号豪华游艇,在摩纳哥举行的《ShowBoats》杂志年度评选中荣获“游艇最具创意奖”。
它的建造成功并获奖,标志着我国建造的私人游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006年 省委、省政府收听收看国务院通报全国经济形势电视电话会议,在山东分会场召开全省经济形势分析会。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高丽主持会议,省委副书记、省长韩寓群讲话。
浪潮与日本伸和(SHINWA)软件外包业务完成战略合并,伸和外包团队并入浪潮集团。
2007年 26~27日 全省市长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
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姜大明出席会议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