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以内的短笑话
第四套人民币上,1角到10元共7个面值的票面的正面共有14个民族的代表肖像。
其中10元上有汉族,其他13个为少数民族。
具体为:1角:高山族、满族2角:布依族、朝鲜族5角:苗族、壮族1元:侗族、瑶族2元:维吾尔族、彝族5元:藏族、回族10元:汉族、蒙古族补充:100元券采用四位领袖浮雕像;50元券正面主景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头像,体现了中国宪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国体和政权性质.
王小丫的个人资料?
王小丫,女,汉族,生于1968年1月22日,出生在四川省凉山彝族地区; 王小丫的爸爸是《凉山日报》的编辑,在给她起名时,认为“大俗即是大雅”,于是取名“小丫”,结果果然,这个好记的名字让小丫红透了半边天; 大学学经济。
爱好写作,在校期间曾获中国当代大学生优秀散文奖。
毕业后在一家经济类报社当记者,曾在北京广播学院研修电视文学。
●1986年9月——1990年7月● 四川大学学习经济。
爱好写作,在校期间曾获中国当代大学生优秀散文奖。
●1990年9月——1996年7月● 四川《改革时报》工作,后改成《新经济时报》,后又变成现在的《城市购物导报》。
●1996年● 进入北京广播学院广电文学系研修电视文学。
●1997年7月● 到中央电视台经济部工作 ●1998年● 王小丫在“华鹤杯”全国优秀经济节目大赛中崭露头角 央视经济节目改版,小丫被调入重头栏目《经济半小时》。
小丫曾先后主持过《商务电视》、《供求热线》、《金土地》、《经济半小时》、《开心辞典》等栏目 客串主持了《对话》等栏目; 主持过至今10年 “3.15”消费者权益日直播晚会 ●1999年● 上海财富论坛 ●2000年● 科技下乡。
“6.5”环境日特别节目 《证券法》实施特别节目 ●2002年● 主持《2002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春晚于李咏搭档演出小品《智力闯关》 主持《2002年元宵晚会》 ●2000年至2009年● 小丫主持的晚会 ★CCTV2 2000-2007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庆典等大型节目。
《小丫跑两会》作为经济频道两会报道的品牌节目已经进行了8年。
小丫主持的经济频道的晚会节目还有 《CCTV年度汽车颁奖》 《CCTV模特大赛》 《春暖2007大型直播》 《全民节约,共同行动》 《节能减排,共同行动》启动仪式 ★CCTV3 《2001志愿者年晚会》 《主持人形象设计大赛》 ★CCTV4 《2004海峡两岸知识大赛》 ★CCTV5 《2001年体坛龙之队颁奖典礼》 《2003站在第三极》 《雅典奥运会观众互动节目》 《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发布会晚会》 ★CCTV6 《庆祝回归十周年晚会》 ★CCTV7 《2001全国律师辩论大赛》 《2004十大杰出青年颁奖》 ★CCTV10 《2007平安中国》 ●2009年● 小丫与王刚再次推选为中国普通话形象大使。
央视2套财经频道的《开心辞典》《咏乐汇》《非常6+1》整体移师央视3套文艺频道。
主持CCTV2《今日观察》 参加湖南卫视《鲁豫有约 说出你的故事》节目录制 《开心辞典》特别节目《开心学国学》暑假期间全国火热开赛,小丫与高博搭档主持。
10月24日,第二届“中国留学人员南京国际交流与合作大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启幕,张宏民、王小丫担任主持人。
11月7日晚,两岸三地明星汇聚江苏盐城 唱响环保主题演唱会,朱军 小丫担任主持工作。
11月22日,中国电视“60年60人”主持人评选颁奖典礼在浙江桐乡市隆重举行,中央电视台魅力主考官王小丫榜上有名。
[编辑本段]【个人荣誉】 曾荣获 々1998年获得“华鹤杯”全国电视经济节目主持人十佳奖、最佳评论奖和1998年全国广播电视系统抗洪先进人物; 々2000年获“2000中国电视榜”最佳财经节目主持人; 々2001年获得大学生电视节最受欢迎女主持人奖; 々2001年获第四届金话筒提名奖、最受欢迎电视节目主持人, 々2002年初获得“首届央视十佳主持人”评选第一名和“全国电视榜”最佳财经节目主持人; 々2003年第五届金话筒奖; 々2003年和2004连续两年在中央电视台被评为十佳主持人; 々2004年被评为中央电视台十大巾帼标兵,并被全国妇联和妇女杂志评为2004年全国十大经济女性; 々2006年获得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25年25人“最具亲和睿智主持”、在“2006中国十大魅力女人”评选中被评为“睿智之魅”; 々2007年获中央电视台十佳节目主持人,在2007中国时装周获得“时尚成功人士奖”。
々王小丫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担任了。
々中国青年志愿者形象大使, 々全国青联委员以及中央直属机关青联常委, 々视协副会长,还担任 々全国爱护母亲河形象大使,以及 々全国推广普通话终身形象大使,同时还是 々中国红十字会捐献造血干细胞宣传员。
[编辑本段]【名嘴之路】 游刃于《经济半小时》和《开心辞典》几档节目之间的央视名嘴王小丫,因为旺盛的人气而被很多喜爱她的观众誉为央视“黑马”,中央电视台最具品牌价值的女主持人之一。
把困难当作是一次机会 王小丫来自巴山蜀水的凉山彝族地区,和许多优秀的女孩一样,她顺利地考上了大学,学的是经济专业,毕业后学以致用在四川一家经济类报社当了6年的经济记者。
可能很多人会很佩服她离开报社、一个人闯荡京城的勇气,她却说:“其实不是我主动想这样做,而是当时报社经营不景气,基本快要垮了,老总告诉我们要自谋生路。
我刚开始很怕丢了工作,心里很烦,精神上也很疲惫。
后来索性就把这次遭遇当作一次机会吧,干脆主动出击。
” 于是,王小丫重返京城,在北京广播学院进修。
由于有经济专业的学历和经济媒体的工作背景,1997年,王小丫进入中央电视台经济部实习。
她说:“当时心里也没有多想,只是想要做一个好的电视记者,惟一的梦想就是做一个证券市场或经济领域的权威记者。
”可是,谁能断定,王小丫当时不是冲着《经济半小时》去的
荧屏上的王小丫给人以伶牙俐齿的感觉,可以前的她是个性格内向甚至“不会说话”的人,她第一次去采访的时候,居然不知道怎么提问,但是她强迫自己改变。
此后,经过北京广播学院研修班和《黄金旅游》《商务电视》《金土地》《供求热线》等电视栏目的磨合,才有了今天这个“会说话”的王小丫。
有机会就上,没机会就算制造机会也要上 进了中央台的王小丫并非嫡系,一直都有危机感,做了主持人更感觉竞争激烈,压力倍增,而且很多时候她还很不自信。
但是,不自信并没有在她身上导致自卑,相反,正因为不自信,王小丫才会反省自己,会更努力地工作,更踏实地学习和思考。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做起《经济半小时》的主持人,没想到在1998年全国经济节目优秀主持人评比中,当时还是实习主持人的她居然得了个第一名
总结自己由报社记者到电视主持人的转变,王小丫说:“生活中我并不是一个主动性很强的人,很多时候我属于那种被牵着鼻子或推着走的人。
对事业和人生,我经常是没有远虑,只有近忧。
” 正是因为王小丫总有近忧--危机感的缘故,她总是不停地给自己制造机会。
她用行动向周围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有机会就上,没有机会就算制造机会也要上。
当初央视开办《开心辞典》为了收视率,首先找的是黄安,王小丫是他的助理,帮忙抱奖品之类的东西。
可是当时王小丫很用功,不但仔细做笔记,还把节目录像带回家反复钻研,一副不替代黄安不罢休的架势。
黄安说:“我就知道我快要做不下去了,因为被人家‘偷师’不少。
王小丫能够出头,我给她开了一个很好的头。
” 虽说黄安大哥一向以大嘴出名,这样说只怕又是故伎重演。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对于一直有所准备的人来说,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
黑马基因:机遇靠自己创造 上大学时,王小丫选择了学经济。
但她发现不少朋友对“经济”一词都很畏惧,觉得它深不可测,她自己最初学习时也觉得经济类内容学术性太强,听起来冷冰冰的。
但是,为了能让自己与众不同,她硬是把那些深不可测的东西完全在生活中找到对应,把经济变得感性又通俗,所以她能够在《经济半小时》里游刃有余。
在大家眼中很顺的王小丫也经常要面对挫折和压力。
但王小丫属于典型理工科出身--遇强越强型。
报社还没有垮掉,她就战胜了因困境导致的不自信,调整心态,自己另谋出路。
王小丫不喜欢条条框框的限制,只要有机会就上,没有机会制造机会也要上。
为了扭转自己非嫡系就不能够在央视挑大梁的状况,她努力学习和“偷师”,终于在《开心辞典》中一炮蛳臁
~
中国近代20位作家简介要详细
近现代作家排行榜前二十:1.鲁 迅 2.老 舍 3.朱自清 4.冰 心 5.曹 禺 6.矛 盾 7.巴 金8.叶圣陶9.郭沫若 10.舒 婷 11.林语堂 12.光未然 13.李大钊 14.王 蒙 15.余秋雨16.余光中 17.三 毛 18.金 庸 19.魏 巍 20.钱钟书 详细介绍:【鲁迅】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
先生字豫才,十七岁之前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并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4年初,入仙台医院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等。
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可谓知言。
【老舍】老舍,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姓舒舒觉罗氏(一说姓舒穆禄氏,存疑),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终年67岁。
夫人胡絜青(1905-2001)。
代表作:骆驼祥子,茶馆等【朱自清】朱自清(1898.11.22 — 1948.8.12),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大于江苏扬州,故自称“我是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
朱自清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主要作品有《雪朝》、《踪迹》、《背影》、《春》、《欧游杂记》、《你我》、《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
【冰心】冰心(1900.10.05-1999.02.28),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诗句来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为意。
原籍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代表作:《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曹禺】曹禺(1910.9.24 - 1996.12.13),原名万家宝,字小石,汉族,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他一生共写过8部剧本。
【茅盾】茅盾(1896.7.4 - 1981.3.27),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浙江嘉兴桐乡人。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
这是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毗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成就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触。
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亦即时局稍稍平稳时,他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
茅盾于1981年3月27日辞世。
代表作:《子夜》,《林家铺子》,《蚀》三部等 【巴金】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
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巴金,男,汉族,1904年11月生,四川成都人,无党派人士,1921年肄业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27年至1929年赴法国留学,1929年回国后,从事文学创作。
曾任第三届、四届、五届、六届中国作协主席,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代表作:家、春、秋等【叶圣陶】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代表作:《隔膜》《线下》《倪焕之》《脚步集》《西川集》《稻草人》等。
【郭沫若】郭沫若 (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
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
四川省乐山客家人,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诗人,是中国新诗奠基人之一。
同时,还是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学者、社会活动家,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
郭沫若著述颇丰,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
【舒婷】舒婷,中国女诗人,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居住于厦门鼓浪屿。
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林语堂】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
福建龙溪人,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贫穷的牧师家庭。
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
早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1966年定居台湾,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八十二岁。
林语堂既有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又有很高的英文造诣,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
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代表作:《京华烟云》、《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老子的智慧》等【光未然】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现老河口市),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著作颇丰。
1913年11月1日生。
1927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这次革命失败后,曾做过商店学徒、书店店员和小学教员,享年89岁。
代表作:《戏剧的现实主义问题》、《风雨文谈》等 【余光中】余光中,祖籍福建泉州市永春县,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南京,在秣陵路小学读书(原崔八巷小学)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2年毕业。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
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
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2012年4月,84岁的余光中受聘为北京大学“驻校诗人”。
大女儿余珊珊是英语翻译。
出版《余光中诗歌选集》及《余光中散文选集》共七册。
【三 毛】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原名陈懋平(mào)(后改名为陈平),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
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
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
1991年1月4日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其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
代表作:《梦里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等 【金 庸】金庸(1924年3月10日-),原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是知名的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荣衔“大紫荆勋章” 获得者、华人作家首富、原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金庸在1948年移居香港,是香港《明报》创办人。
金庸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及《越女剑》等15部武侠小说。
作品脍炙人口,亦被改编成影视剧集、游戏、漫画等产品。
金庸小说深受欢迎,不少文坛才子和读者都提笔撰写书评,形成「金学」研究的风潮。
1999~2005年,金庸曾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2013年6月被爆89岁的金庸在北京大学读博士。
代表作:倚天屠龙记、碧血剑、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等。
【魏 巍】魏巍(1920.1.16~2008.8.24)河南郑州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当代诗人,著名散文作家、小说家,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
魏巍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底,奔赴朝鲜前线,和志愿军一起生活、战斗。
回国后发表了一批文艺通讯,其中《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影响。
从此,“最可爱的人”成了志愿军的代名词。
1978年,创作完成了抗美援朝题材长篇小说《东方》,于1983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2008年8月逝世。
代表作:《谁是最可爱的人》、《东方》等【钱钟书】钱钟书,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曾为《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
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
钱钟书在文学、、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
代表作品是《围城》。
其夫人杨绛也是著名作家,育有一女钱瑗(1937年-1997年)。
代表作:围城、管锥编、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人·兽·鬼等【胡适】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人。
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
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
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等职。
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
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代表作:《白话文学史》、《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文存》等哇呀呀呀~~累死我了,望采纳~~~
小学班级特色介绍
在蔚蓝的天空中,一群勇敢的小雏鹰正迎着阳光自由地飞翔。
这群小雏鹰正是我们勒流中心小学三年(2)班的同学。
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是我们的做人原则;学会学习,学会休闲是我们的班级特色;遇难不退,遇苦不怕,绝不向困难低头是我们的行动口号;“努力学习,超越自我”是我们的班级格言;创建一个具有浓厚学习氛围的和谐集体则是我们的目标。
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挺好的成绩。
如曾获表扬班级,班级墙报获得好评等。
瞧
生活在我们这个班集体里的同学们来自四面八方,你看我们生活在一起,有多么的快乐
多么的团结友爱
文艺演出开场白怎么写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来宾,(某地的父老乡亲们):大家下午(晚上)好
先介绍主题然后引进节目的开始,下面有一些写法列子2008-04-14 11:28:37 开场白写法: 中考“开场白”式口语交际题的一些经典题目,对其解题思路作一点分析。
例一、班上将开展一次文学名著竞赛活动,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准备一段开场白。
要求:讲明活动的意义,并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2006年广东省课改卷) 分析:这是一次文学名著竞赛,竞赛需要热烈的气氛,主持人的开场白,除了需要讲明活动的意义,更需要用激情洋溢的语言,“点燃”现场的气氛,让大家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激发起斗志和热情。
本题还要注意“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的语言要求。
答案示例::同学们,阅读文学名著能够引导我们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能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古人云“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引用),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
让我们在古今中外的名著海洋中遨游吧(比喻)。
例二、学校文学社团“新星文学社”决定举办一场“读名著、谈感受”研讨会。
作为“新星文学社”的主人,请你为研讨会主持人设计一段开场白。
(不超过80字) (2006年河北邯郸卷) 分析:本题粗看和上题相似,细读才发现情境差异很大,虽然同是围绕着“名著”,但上题是“你死我活”的竞赛活动,本题是“各抒己见”的研讨会。
所以,主持人喋喋不休地谈自己阅读名著的感受,或者激情洋溢地礼赞名著的作用的开场都是不适宜的。
简洁概括,把研讨的主题交代清楚,给大家营造一个畅所欲言的宽松情境,这样的开场白,才是最受与会的文学社社员欢迎的。
答案示例:同学们,在三年的社团活动中,我们读了大量中外文学名著,这其中一定有许多想法和感受。
今天,就请大家畅所欲言,展示你的才华吧! 例三、假如你所在的班级要举行一次“月光晒谷”的主题班会活动,假设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
(不少于80字)(2006年江苏扬州卷) 分析:开场白内容上忌讳套话连篇;语言上忌讳平淡沉闷。
下面一位考生设计的开场白就犯了上述两忌,让人难以卒读:“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班会活动的主题是“月光晒谷”。
活动的主办单位是初三(一)班委会。
我们今天的活动倍受学校领导、团委的支持,校长和书记都来到了我们班级,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这似乎更像一则欢迎辞,内容上偏向了对与会嘉宾的介绍;语言上也缺乏艺术感染力,很难激发起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
答案示例:“如果人人都有‘月光晒谷’的心肠,那么爱心造就的和谐的美,就会如同花香,盈满我们的世界。
”我上面朗读的,是散文《月光晒谷》的结尾,也是我们今天班会活动的主题。
下面,就让我们围绕这个主题,展现我们16岁的风采吧。
开场白“引”的技巧还有很多,生活中,我们更为欣赏的可能是诙谐幽默型的开场白, 2006年广西百色卷阅读选文《名师》里正好有一段这种类型的开场白,我们不妨欣赏一下: “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
等会儿,我讲课的时候,如果我讲得不对的地方,只管提,我这个人脸皮厚,大家不要担心我找不到地缝去钻。
有什么问题想提问,可以随时举手,我的话也不是金口玉言,打断了也不用赔钱。
如果你觉得我讲得不够好,可以看点儿闲书,也可以打瞌睡。
不过我要提醒大家,尽量不要交头接耳,以免吵醒那些打瞌睡的同学。
废话完了,言归正传……” 这段开场白可谓“自嘲开路,幽默搭桥”。
名师拿自己开涮,说自己“脸皮厚”,非但没有贬低自己,反而展现了亲和力,无形中缩短了与学生的距离;而幽默诙谐的语言,譬如“打断了也不用赔钱”、“以免吵醒那些打瞌睡的同学”,既委婉地提出学习要求,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可谓一箭双雕。
他谦称自己的开场白是“废话”,其实句句不废,字字飞扬。
总之,精彩的开场白,是活动的“脸面”。
它能先声夺人,使听众耳目一新,精神一振,观赏情趣陡增,收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