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星 禄星 寿星 是
猎户座中由左向右的参宿一、参宿二、参宿三,民间称这“三星”为福星、禄星、寿星或福、禄、寿。
这三颗亮星高照,象征吉祥幸福、健康长寿和富裕。
除夕之夜,人们向南面的夜空望去,就会看到闪着蓝光的“三星”。
福禄寿三个神仙的名字分别是谁、有谁知道
福星:负责赐福; 禄星:文昌,负责官员的宫名利禄; 寿星,又称南极老人:负责安康长寿;禄星--民间传说之神。
相传名张亚子,仕 晋战死,后人为之立庙纪念。
道家称玉帝 命其掌文昌府及人间功名、禄位事,故又 称「梓潼帝君」、「文昌帝君」。
南极仙翁又称“寿星”、“老寿星”、“南极老人”等。
为执掌人间生命寿天的天界神仙。
原指属于西宫的南极老人星,其初为掌国运之 寿命长短,以后被视作长寿之神,秦以后 历代皇朝皆列入国家祝典。
亲
望采纳哦
红楼梦人物评价(800字)
一、贾宝玉 主人公贾宝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
构成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
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
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
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
”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其将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她们的圣洁之美。
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
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
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
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
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
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二、林黛玉 林黛玉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则是她的写照。
她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她常生“寄人篱下”的伤感。
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
正如小说中所描写的“黛玉葬花”一幕,就突出了这一点。
花开花谢本来就是自然景象,但她却由此而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聚散无常。
她为落花叹息,她把宝玉引为知己,同看《西厢记》,把人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宝玉身上。
她深爱着宝玉,但又感到很难如愿。
于是,她因想争取自己的位置但又多次失败而顾影自怜,暗泣于无人之处。
她的内心世界似难捉摸,但也常常将其显露于外。
若宝玉“得罪”了她,她便生气,泪水涟涟,甚至为他而生病。
表面上这样,其实内心仍是挂念着他,借口去看他。
宝玉一病,她为之而伤心,为之而哭泣。
但由于封建礼教道德的约束,她不得表白,不得自已,最终在宝钗出阁之日郁郁而死,没能了却自己的心愿。
曹雪芹深爱他笔下的林黛玉,爱她的一切,爱她的笑和泪,爱她的喜与悲。
正是由于这种刻骨的爱,才使他将黛玉对宝玉的一段痴情演绎得美丽异常,刻画得入木三分,为世人塑造了一个“心较比干多一窍”、反封建礼教的光彩照人的形象。
三、王熙凤 荣府内,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她便是王熙凤。
王熙凤的阴毒可谓人人皆知,作为荣府“总管”,她弄权作势,两面三刀。
她用毒计害死贾瑞,又阴谋逼死尤三姐。
她生性尖酸刻薄,到最后害了全家。
她的个性是泼辣的,文中处处都不忘点明这一点,像她过生日那天,与那淫妇拼命,向老太太求救,足以见得。
但毕竟她很能干,荣府上下大小事务都得她说了算,又善于迎合贾母,深得老太太的宠爱。
又因此遭到嫉妒。
四、探春 贾探春,贾政之女——她没有黛玉的纤细怜人,没有宝钗的乖巧伶俐,没有香云的活泼开朗,却有卓超的才干,过人的智慧,深僻的见解,远大的眼光,这些在第五、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贤宝钗小惠全大体”中精彩地表现出来了。
王熙凤因病卧床不起,便由探春、宝钗,李执等人主持家务,此期间,探春查看家中大小帐目,发现发放给各个房的月钱和发放给买办的重叠了,便想出了两全的办法,与宝钗等人商议.“年里往赖大家去,与她们那儿的姑娘闲谈,才知她们吃的笋菜鱼虾,一年还有人包了,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破草根子都是值钱的。
”发放月钱重叠之事于贾府已早有弊,可满园子的姑娘丫头无一人能指出个一二三来,探春却从赖大家中得到启发,和自家的情况对比,最后提出好的办法,岂不是足以见她的办事能力和精干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素质。
谁怪宝钗说“真真膏粱 之谈
你们虽是个千金,原不知道这些事”而后宝钗又玩笑似的说“你才办了两天事就利欲熏心,把朱子都看虚了。
你再出去,见了那么利弊大事,越发连孔子也都看虚了呢。
”探春闻此言,却一本正经地回答“你这样一个通人,竟没看见姬子书,当日姬子云:‘登利禄之场,处运等之界者,穷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如此一番精辟的言辞,岂是一位普通女儿说得出的,非有政治眼光能矣
第五十六回中的探春,以处事的果断干练显示出了她卓超的才干,而宝钗的嬉言却引出了她政治性的言论,真是叫人回味无穷,拍案叫绝
五、薛宝钗 纷飞蝴蝶绕楼院,暖逐东风扑几回。
扇影乱摇忙玉腕,粉痕斜溜湿香腮。
偶因游戏间消遣,岂为迷藏暗捉来。
恰怪亭中私语久,防人忽把绮窗开。
薛宝钗在《红楼梦》中份演着重要的角色。
她是封建各种礼束的守卫者,并且自身深受其害。
她在家中与人关系甚好,受众的喜爱。
她的性格中有王熙凤为人的圆滑,林黛玉小心和与贾宝玉完全对立的封建束缚的思想。
如在每四十八回中,薛姨妈道:“……莺儿一个人,不够伏侍的,不要买一个丫头来你使。
〃宝钗道:“买的不知底细,倘或走了眼,花了钱事小,没的淘气。
倒是慢慢打听着,有知道来历的人买个还罢了。
〃这里表现出她的处事小心。
又如香菱向宝钗道:“我原要和太太说的,等在爷去了,我和姑娘做伴去。
我又想恐怕太太多心,说我贪着园里来玩,谁知你竟说了
〃宝钗笑道:“我知道你心里羡慕这园子不是一日两日的了,只是没有空儿……,所以趁着机会,越发往上一年,我也多个做伴的,也遂了你的心。
〃这里表现出宝钗了解家人心里,为人圆滑。
总之,薛宝钗是个深受封建束缚的人。
六、刘姥姥 红楼梦》中出场人物有四百多位,而且个个栩栩如生,就是那些着墨不多的次要人物,也是写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就拿刘姥姥来说说吧。
出身乡村的刘姥姥来到了贾家,凤姐导演了一幕闹剧,在贾母那里吃饭的时候,丫鬟只捡了一个鸽子蛋放在刘姥姥那里,刘姥姥不知羞耻地说:“老牛,老牛,食量大如牛”,此时老刘那种直爽,快直的农民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
然后刘姥姥又说:鸡蛋俊,小巧”,说明她见识敷浅,只知道吃。
到后来鸽子蛋滚到地上,刘姥姥赶紧去拣,其农家那种艰辛勤俭穷酸的形象跃然纸上,与高贵阔气的贾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封建官僚与穷苦百姓差距之大,讽刺了当时的封建社会。
最后,她与众姑娘对联,用的都是粗俗的言语,可见她文化甚少,引得大家一阵大笑。
总之,刘姥姥这种封建、贫穷、可笑的形象通过作者的笔墨,全部体现出来。
七、晴雯 晴雯乃贾府内又一封建礼教的叛逆者。
他天生的叛逆,直率,任性以及无所忌惮的言辞给读者呈现出了又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晴雯并未因为宝玉是她的主子而谦虚,忍让他的无理大骂,而是以理辩驳。
例:“平日坏了多少宝贝也不心疼,今儿一把扇子惹发了这么大问题”。
“今儿一把扇子就这么着”。
“何苦来呢。
嫌我们就打发了我们,再调好的使”。
“我是一个蠢材,那里陪打发吃果子呢
倘或在砸了盘子,更了不得
”。
只见她的反抗精神。
而袭人的好心劝解又被她冷嘲热讽地反驳一翻,可见她的直率。
而她又以撕扇子来取乐,不顾他人的看法,尽由自己开心,事后会做何评论,造成何种影响他都不会去理会。
还有几句:“我不敢惹爷”“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我来撕”等。
这一切刁酸无忌的语言把她的任性,也是我行我素的反叛精神就表现的淋漓尽致了
也正是这一系列语言使晴雯这一鲜明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了。
八、平儿 要说《红楼梦》里丫环最漂亮的,还得是平儿,由于她被贾琏收了二房,所以地位也就不同于别的一般的丫环了,但她的出身低微这个事实却一生也抹不去,这也就决定了平儿在大观园中的地位不会太高。
平儿天资聪慧,可偏与王熙凤成主仆关系,则显得有点儿“小巫见大巫了”,不过在日常事务处理上,平儿可是帮了凤姐的大忙了,所以说王熙凤对平儿也挺好。
但虽说跟着王熙凤吃香的喝辣的,但也有不如意的地方,比如说平儿实际上去贾琏也有爱幕之情但是有王熙凤在,她也不敢太过于表露,而且由于凤姐婚久不孕,使她更加看管贾琏,不让他和别的女人相处太密切,当然,这一切都不是从表面上能看出来的。
所以有时贾琏和平儿乘着王熙凤不在,偷偷亲热一番,被凤姐发现了,还要冷嘲热讽一番。
但是平儿还是比较善良的,当贾琏在外面沾花惹草,勾搭上尤二姐后,王熙凤假惺惺的去把尤二姐接回来,却在背地里使坏,使二姐已经成形的胎儿堕掉了,二姐也不堪忍耻辱而自缢身亡,在这期间,贾府里唯一对她好的便是平儿了,一直对他百般照顾,还把好死时将要交给贾琏的二百两银子一文不少的交给了贾琏。
由此可见,平儿的心地是十分善良的。
这样可爱的姑娘谁能不为之动心
平儿在贾府没落后出家为妮,一生遁入空门,从此与世俗无缘,唉,平地儿啊,可怜,可悲,可叹的平儿呀
历史上的清远名人及历史
清远名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榜眼朱汝珍朱汝珍(1870—1942年),字玉堂,号聘三,又号隘园,清远人,清末民初法学家。
光绪三十年(1904年)末科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
老一辈的清远市民在津津有味地回忆清远历史时,总免不了要提到朱汝珍。
原来,朱汝珍本来应该是清代末科的状元,但是由于姓名和籍贯的缘故而与状元无缘——按照惯例,甲辰恩科的主考官在阅评完所有考生的试卷后,从参加殿试的273名考生的试卷中挑选出10份,并按名次排列好(其中朱汝珍第一,刘春霖第二),呈送给慈禧太后“钦定”。
慈禧太后翻开主考官列为“头名”的试卷,见该卷虽然文词畅顺华丽,但字体却为粗笔楷书,因慈禧性喜疏淡清新字体,故看后不禁连连摇头。
当她看到“朱汝珍”这个名字时,心中更是不由得陡然升起一股厌恶之感:夺魁的举子是广东人朱汝珍,不禁让这位老佛爷想起太平天国的洪秀全,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高举反清大旗的孙中山……这些人都出自广东,在慈禧看来,广东是出叛逆的地方。
加之朱汝珍姓名中有“珍”字,“朱”与“诛”同音。
珍妃支持光绪皇帝变法改良,被推入井中溺死,“朱汝珍”这三个字一下就触动了慈禧那根敏感的神经。
于是她将朱汝珍的试卷扔到一旁,状元之门对他关闭了。
相反,慈禧觉得刘春霖这个名字有吉祥之兆,又是贵州人,便将他提升为状元,朱汝珍只好屈居榜眼了。
据史料记载,在考取榜眼前,朱汝珍发奋读书,曾以县试冠军入读清远县学,22岁时又凭优异成绩考入广雅书院,取列广州府闱第一。
27岁考取拔贡,以朝考一等钦点七品小京官,签分刑部江苏司行走,开始了仕途生涯。
朱汝珍中了榜眼后,授翰林院编修。
他不同于清朝的遗老,安于现状,抱残守缺,而是能跟时代步伐前进,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1906年,他决心赴日本东京政法大学深造,回国后任京师法律学堂教授。
第二年,任第一次法官考试贵州省主考。
1930年南归,受聘为香港大学教习;1933年任香港孔教学院院长兼附中校长。
朱汝珍不仅是一个科举生,他还是一个抗日爱国者。
抗日战争爆发时,朱汝珍早已是68岁的老人家,他由于受爱国思想驱使,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他在香港主持清远公会,组织募捐、义演为抗战筹款。
香港沦陷后,他不惧日本人和汉奸的威逼利诱,拒绝与日本人合作。
这期间,年事已高的朱汝珍还发动组织归乡指导委员会,极力帮助因战乱流离失所的难民疏散回乡。
抗战期间,有3万多清远人在香港谋生。
他们大都是从乡间逃荒走难流落到香港的农民。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后,平民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纷纷离港返回内地谋生,一些有实力的社会社团也积极协助乡人回乡。
当时在香港的清远人,要回乡又缺路费,许多人只好流落街头乞食,病倒街头。
朱汝珍主持的清远公会想方设法帮助难民回乡。
1942年,同乡会要组织3万多清远难民疏散回乡,但由于这时日本人已有所察觉,将公会的账号冻结了,一时筹措不到经费,难民的处境异常艰难。
后来幸经朱汝珍斡旋,同乡会才解决了全部疏散经费。
1942年2月、3月间,第一批几百名难民从九龙步行经过深圳到达东莞虎门乘船返回广州,再坐车回清远。
到三月底,最后一批难民也顺利启程了。
三万清远难民得救了
我还了解到,朱汝珍写得一手好诗文,又擅长书法艺术,行书疏淡和平,娴静爽利,有晋唐遗风。
他知道刘春霖、商衍鎏、张启后也有书画作品,便将四人的作品配成一套,名为“四屏”,成为当时极享盛名的书画作品。
朱汝珍著作颇多,主要有《词林辑略》、《词林姓氏韵编》、《清远县志》、《阳山县志》等。
在清远市阳山县七拱镇大禾岗学发公祠里还保留着多副由朱汝珍所撰并书的石刻对联。
家乡出了这样一个榜眼。
毋用置疑,朱汝珍是清远人的骄傲
清远市博物馆记载着朱汝珍的史实
福禄寿禧是什么意思?
可以。
“福禄寿喜”中的“喜”并没有实体意义 福星 木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古人称之为岁星、福星。
距今两千多年前的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星占》中就有关于木星的记载。
福星原本怪兽模样 古人经过观察发现,在木星活动的12年周期当中,气候也呈现周期性变化,因为木星与太阳的活动周期规律相似。
在《史记》、《汉书》等史书中,都明确记载岁星是主管农业的星官,地位崇高。
从《史记·天官书》中的记载来看,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就有政府专门建造的庙宇来供奉岁星,而且这种祭祀制度一直持续到晚清。
现存最古老的星官画像,绘制于1300年前唐朝开元时期,名《五星二十八宿图》,里边描绘金木水火土五星和28位星神形象。
排在众星之首的福星,却有着一副怪兽模样,他的头部似虎非虎,一双豹目圆睁,身着简朴长衫盘膝而坐,又酷似一位读书人。
他的代步工具居然是一匹硕大的野猪。
这幅画像的作者梁令瓒是中国古代天文技术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是中唐时期著名的天文仪器制造家,也是一位卓越的人物画家,他描绘的必定是当时大多数人所认可的星官形象。
唐朝福星变清官 福星转变是从唐朝开始,《新唐书》里记录了一个真实的清官故事,一位唐朝官员——阳城后来成了福星的人间化身之一。
唐朝时期,道州每年需要把身材矮小的人作为贡品,送到宫中做太监,但是道州并无那么多侏儒,历任道州刺史往往把好端端的儿童置身于陶罐中,只露出头部,由专人供给饮食,用这种残酷手段制造畸形侏儒进贡,满足皇帝荒唐的需求。
阳城任道州刺史后,冒死上书给当朝皇帝,拒绝上贡,为当地百姓免除了灾祸。
这个真实的故事后来被大诗人白居易写进《道州民》诗中。
于是,当地人开始把阳城当做福星供奉。
在500年后元朝道教著作《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这位福星阳城完全是温厚的长者形象,已经非常接近现在的福星样子: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大福大贵之像。
明清以来福星的变化不大。
禄星 禄星是主管功名利禄的星官,他身份复杂,有人认为他就是保佑考生金榜题名的文昌星,也有人认为他原本是身怀绝技的道士,禄星身上寄托了人们生活理想的方方面面。
隋唐禄星开始走红 禄星也是由一颗星辰演化而来,他位于北斗七星的正前方,总与北斗七星相伴升起。
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中记载,北斗七星正前方这六颗星统称文昌宫,里面最末一位就是主管官禄的禄星。
进入隋唐时期以后,科举制度的兴起让禄星开始走红。
科举考试使平民百姓有机会靠读书做官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这是一条太过狭窄的羊肠小路。
求之不得,自然会寻求神灵的帮助,于是文昌宫里的那颗禄星就显得特别明亮了。
到了北宋,文昌星渐渐成为禄星的代名词。
四川绵阳梓潼县的七曲山文昌大庙,是现存最古老的文昌庙,也是天下所有文昌庙的祖庭。
在七曲山文昌大庙,宋代铸成的铸铁神像,每尊重达12000斤。
或许因为神像过于沉重,难以损毁,躲过了千百年的刀兵战火,得以保存至今,也因此使我们有幸一睹千年前文昌星的庐山真面目。
宋代文昌星的形象是一派朝廷大员气度。
几位办事员和贴身童仆侍立左右,更衬托出他高贵不凡的身份,庙中独占鳌头,蟾宫折桂种种吉祥图案随处可见,营造金榜题名的美好意境。
这里是历代读书人的许愿福地,文昌星是他们的幸运之星。
明代变身送子神仙 在明代,禄星又被赋予了一个全新的角色——送子的神仙。
明朝初年的戏剧唱本中,就开始出现“禄星抱子下凡尘”的唱词,看来早在四五百年前,禄星就已经成为送子的神仙。
这送子的职能,有些来历不明。
在流传的民间故事里,禄星被称为送子张仙,一位姓张的神仙。
《历代神仙通鉴》记载,这位张仙是五代时期一位道士,名张远霄。
在巴蜀道教名山青城山修道成仙,擅长弹弓绝技,百发百中,目标是那些作乱人间的妖魔鬼怪,五代至北宋时期,他在巴蜀地区已经小有名气。
北宋文人笔记中记载了一则张仙送子的应验故事,苏洵在他的一首诗《张仙赞》中记载,他的两个儿子苏东坡和苏辙,就是张仙托梦送来的。
苏东坡和苏辙两兄弟参加同一年科举考试,在同一考场上双双高中进士,一时轰动朝野。
张仙也名声大振。
禄星从一颗普通星辰下凡人间,演化为读书人顶礼膜拜的科举考试神,摇身一变成为送子的张仙,最终成为福禄寿三星中不可或缺的一颗灿烂明星。
寿星 寿星也是由一颗星辰转化而来的,它在天文学里的名字是船底座α星,位于南半天球南纬50度左右,在中国北方地区其实很难看到。
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中记载,秦朝统一天下时就开始在首都咸阳建造寿星祠,供奉寿星。
寿星手杖何用
大家都知道,寿星手中有一柄手杖。
《汉书·礼仪志》记载,东汉明帝在位期间,曾主持一次祭祀寿星仪式,还安排了一次特殊的宴会,与会者是清一色的古稀老人,普天之下只要年满70岁,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有资格成为汉明帝的座上客。
盛宴之后,皇帝还赠送酒肉谷米和一柄做工精美的手杖。
汉明帝还赋予老年人特权,宴会上颁发的王杖就是证明。
王杖也称鸠杖,因手杖的顶端为斑鸠鸟的雕像得名。
1958年,汉墓出土过两柄这样的鸠杖,鸠杖下部木制杖身早已炭化无存,而头部的斑鸠雕像由于有漆膜保护,历经1800多年仍旧光亮如新。
1981年甘肃武威发现一批汉代竹简,上面记载了若干刑事案件,第一桩说的是汝南平民王姓男子殴打持杖老人,后来被判斩首弃尸于闹市。
第二桩说的是一位汉朝乡级的基层小官,因一位持杖老人有触犯法律的嫌疑,便擅自扣留老人,虽然没有殴打行为结果也被处以极刑,斩首示众。
公元前32年,汉成帝颁布的诏令中规定,老年夫妻无儿女供养者可获准经营酒类生意,并且一律免税。
但是魏晋以后,寿星的手杖产生了变化,斑鸠的王杖换成了桃木手杖,其政治教化功能逐渐被削弱。
据说桃木能祛病强身,延年益寿,过去象征特权的王杖,现在成了寿星手中祛病强身的长寿吉祥物。
明朝政府下令取消自秦汉以来沿袭的国家祭祀寿星制度。
寿星被完全去除了政治色彩,从此大跨步进入民间,成为中国古代最具世俗品格的神仙。
寿星大脑门何来
后来由于道教养生观念的融入,也使寿星形象发生相应的改变,最突出的要数他硕大无比的脑门儿。
山西永乐宫壁画中的寿星,可能是存世最古老的寿星形象。
在永乐宫上千位神仙中,我们一眼就能将他认出,就是因为他那超级的大脑门儿。
寿星的大脑门儿,也与古代养生术所营造的长寿意象紧密相关。
比如丹顶鹤的头部就高高隆起,再如寿桃是王母娘娘蟠桃会上特供的长寿仙果。
传说是3000年一开花3000年一结果,食用后立刻成仙长生不老。
或许就是因为这种种长寿意象融合叠加,最终造就了寿星的大脑门儿。
湖南长沙有条寿星街,因这里曾有一座规模很大的寿星祠而得名。
据地方志记载,早在唐朝这里就建有寿星祠,一直持续到民国。
由此向南100多里,就能到达真正的长寿福地——南岳衡山,也就是对联里经常讲到的寿比南山的南山。
唐宋时期,山上建有大小寿星庙不下10座,山腰石壁上还留有历代名家墨宝,其中一幅最为出名,相传是出自宋徽宗之手。
福禄寿三星,起源于远古的星辰自然崇拜。
古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赋予他们非凡的神性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由于他们在民间的影响力,封建政府曾借助用于实施王道教化,道教也曾对他们大加推崇,以招徕信众,扩大自己的声势。
虽然他们后来失去了高高在上的神威,却也因此获得自由,走入寻常巷陌,千家万户,成为古代民间世俗生活理想的真实写照。
细细的叶,疏疏的节; 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清.郑板桥《题墨竹图》 有志凌云挽月弓,生来破石指苍穹。
细细的叶,疏疏的节; 雪压不倒,风吹不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