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民主党派的名称、组成人员的构成
中国多党合作中包括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
八个党派是中国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 主 席:周铁农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于1948年1月正式成立。
民革以同原中国国民党有关系的人士、同民革有历史联系和社会联系的人士、同台湾各界有联系的人士以及其他人士为对象,着重吸收其中有代表性的中上层人士和中高级知识分子,目前有党员8.2万多人。
创始人为宋庆龄、何香凝、李济深。
中国民主同盟(民盟) 主 席:蒋树声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1941年3月在重庆秘密成立,当时名称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11月16日,张澜在重庆公开宣布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
1944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召开全国代表会议,决定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为中国民主同盟。
民盟主要由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目前有盟员18.44万多人。
主要创始人为张澜、沈钧儒、黄炎培、章伯钧等。
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 主 席:陈昌智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于1945年12月由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和有联系的知识分子发起,在重庆成立。
民建主要由经济界人士组成,目前有成员10.9万人。
创始人为黄炎培、胡厥文、章乃器、施复亮、孙起孟等。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 主 席:严隽琪 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于1945年12月在上海正式成立。
民进主要由从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
目前民进有会员10万多人。
主要创始人为马叙伦、王绍鏊、周建人、许广平等。
中国农工民主党(农工党) 主 席:桑国卫 1930年8月,国民党左派领导人邓演达在上海主持召开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5年11月改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47年2月改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
农工党主要由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目前有成员10.2万多人。
主要创始人有邓演达、黄琪翔、章伯钧等。
中国致公党(致公党) 主 席:万 钢 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是由华侨社团发起,于1925年10月在美国旧金山成立。
1947年5月,致公党在香港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进行改组,成为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政党。
致公党主要由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组成,目前有党员3万多人。
主要创始人为司徒美堂、陈其尤。
九三学社 主 席:韩启德 1944年底,一批进步学者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政治民主,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反帝爱国与民主科学精神,在重庆组织民主科学座谈会。
为纪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改建为九三学社。
1946年5月,在重庆正式召开九三学社成立大会。
九三学社主要由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目前有成员10万多人。
创始人有许德珩、潘菽、涂长望等。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 主 席:林文漪 在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以后,由一部分从事爱国主义运动的台湾省人士于1947年11月在香港成立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
台盟由台湾省人士组成,目前有成员2100多人。
主要创始人为谢雪红、杨克煌。
这是官方介绍: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于1948年1月正式成立。
民革以同原中 国国民党有关系的人士、同民革有历史联系和社会联系的人士、同台湾各界有联系的人士以及其他人士为对象,着重吸收其中有代表性的中上层人士和中高级知识分子,目前有党员8万多人。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1941年3月在重庆秘密成立,当时名称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11月16日,张澜在重庆公开宣布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
1944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召开全国代表会议,决定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为中国民主同盟。
民盟主要由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目前有盟员18万多人。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于1945年12月由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和有联系的知识分子发起,在重庆成立。
民建主要由经济界人士组成,目前有成员10万多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于1945年12月在上海正式成立。
民进主要由从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
目前民进有会员10万多人。
1930年8月,国民党左派领导人邓演达在上海主持召开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5年11月改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47年2月改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
农工党主要由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目前有成员9万多人。
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是由华侨社团发起,于1925年10月在美国旧金山成立。
1947年5月,致公党在香港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进行改组,成为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政党。
致公党主要由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组成,目前有党员2万多人。
1944年底,一批进步学者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政治民主,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反帝爱国与民主科学精神,在重庆组织民主科学座谈会。
为纪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改建为九三学社。
1946年5月,在重庆正式召开九三学社成立大会。
九三学社主要由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目前有成员10万多人。
在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以后,由一部分从事爱国主义运动的台湾省人士于1947年11月在香港成立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
台盟由台湾省人士组成,目前有成员2100多人。
茅以升简介
茅以升(1896年1月91989年11月12日),字唐臣,江苏镇江中国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九三学社成员。
茅以升曾任国立河海工科大学校长、交通部唐山大学校长(今西南交通大学)、北洋工学院院长、江苏省水利厅厅长、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代院长、院长、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北洋大学校长、中国\\\/北方交通大学(时含今西南交通大学和今北京交通大学)校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等职。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茅以升主持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多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曾主持修建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新中国成立后,他参与设计武汉长江大桥。
1989年11月12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3岁。
中国姓郝的祖籍
一、 姓氏起源: 1、 出自华夏部落。
《广韵》呵各切,《集韵》《韵会》《正韵》黑各切,从音壑(he)。
(注:郝本读作he,郝字读hao是由于方言变化,且仅在河北、北京一带,全国解放后普通话改革,因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统一读作hao。
然晋、陕、鲁、豫、四川及南方未学普通话的人至今仍读作he。
) 郝字古体为“赤邑”(见《康熙字典》),即左边为赤,右边为邑。
邑为城池乡堡村落。
(类似姓字还有郑、邓等等) 相传古代华夏的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皆以颜色为帜,其中炎帝部落为赤色,即红色;黄帝部落为黄色。
炎、黄部落皆起源于今陕西一带,并成为当时华夏各部落中最强大的两个部落。
在各个部落的不断混战与兼并过程中,炎帝部落的一部分向南越过秦岭,进入南方;另外大部分越过黄河进入现在山西境内,今太原一带,仍以赤色为帜,搭屋建城,经过多年繁衍生息,至大禹以后到夏开始有文字记录时,这一地区便被记载为赤邑,也就是后来的太原郝乡,在殷商子期被帝乙封于赤邑之前赤邑就已存在,按照当时起氏习惯,此地的人应该就会以此地为氏,但有史料记载郝氏起姓是在子期以后。
另外还有一部分炎帝部落留在陕西,后来也以其居住地赤邑为姓。
所以郝氏有山西郝氏和陕西郝氏的说法。
2、 出自子姓,其始祖为帝乙。
相传契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南)。
相传其母因吞玄鸟蛋而生下他,故被赐姓子。
商族后来不断壮大,到契的14代孙汤时,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
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殷商在第27代天子帝乙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太原),其后子孙有以地为氏,称郝氏。
至于郝氏何时得姓,据有关史料所载,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灭亡(前11世纪)之后。
按当时的习惯,子期的后裔便有的以地为氏称郝氏,有的以国为氏称商氏。
3、 出自复姓。
据《新唐书·宰相书·宰相世系》所载,相传炎帝神农氏又称郝骨氏(一作郝省氏或郝胥氏),为太昊(伏羲氏)的辅佐,其后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骨氏这一支的。
4、 为古代乌桓国姓氏。
古代乌桓国以太阳为图腾,其都城后来也以赤色为记,即今内蒙赤峰一带。
乌桓国后来与其他民族融合,接受汉文化,其人有以图腾颜色起汉姓称赤或赫,有以地为姓称郝,其中赫、郝又多误记误传,混淆起来。
5、 为古代南方姓氏。
据《新唐书·南蛮传》所载,唐代土蛮有郝、杨、刘三姓,“世为长袭封王,谓之‘三王’部落”。
二、 迁徙分布: 始于商末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至汉代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地区。
到了宋代,郝姓虽说已分布于北方大部分地区,但主要还是以中原地区为其繁衍的中心地带。
至于郝姓南迁,是比较晚的,一直到宋代,南方一些地方才出现了郝姓人家。
这也是导致明、清两代,郝姓仍以我国北方分布居多的主要原因。
历史上郝姓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但据《新唐书·南蛮传》所载,唐代土蛮有郝、杨、刘三姓,为南方三大姓氏之一。
由于古代文字记录较少,多数人物事件皆口头流传,古音郝、何同音,加之郝字古体书写较繁,因此许多书写记录多用何字替代。
经过多年流传,南方大部分郝姓渐渐改为何姓。
现在郝姓在海外也有分布,美国、加拿大、巴西、新加坡、日本、德国、英国以及南非等国都有郝姓华侨。
三、 郡望堂号: 【堂号】 晒书堂:晋朝时候,每年七月七日富豪之家就把衣服拿到太阳下晒,以防发霉或虫蛀。
郝隆为桓温南蛮参军,他脱了衣服,跑到太阳下摩着肚皮晒太阳。
人家问他干什么,他说:“晒书啊
---我的书都在肚子里。
” 【郡望】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
秦时相当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
北魏复为郡,相当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京兆郡:据颜师古《急就篇注》云:“郝,京兆乡名,因地以命氏”。
西汉武帝置,其治所在今陕西周至一带。
四、 家乘谱牒: 河北:藳城郝氏族谱四卷、河北定州郝氏家谱一卷、三河临河郝氏族谱不分卷; 山西:代县郝氏族谱四卷; 江苏:沛县沛邑郝氏族谱不分卷、淮安淮山郝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湖南:常德郝氏族谱七卷首一卷; 山东:滕县郝氏族谱不分卷、栖霞郝氏丽书堂支谱一卷; 其他:郝氏历代家谱一卷、郝氏家乘(卷数不清)。
五、 历史名人: 郝晏:秦之上卿,相传是期的后裔,其孙郝瑗任太原守。
郝贤:汉初开国功臣,“以上谷太守从大将军击匈奴”,封众利侯;郝党,封亭乡侯。
郝子廉:太原人,西汉时期以为官廉洁闻名。
郝孟真:上党人,善方术,曹操使其领诸方士。
郝昭:太原人,三国魏之杂号将军。
郝散:西晋匈奴人民起义军领袖,于元康四年在谷远发动起义,攻占上党。
郝略:《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记载郝略为北魏时期清河相,为“关东士望”。
郝回:南朝梁任江夏太守(今湖北安陆)。
郝孝德:平原(今山东平原)人,隋末农民起义领袖。
曾聚数万人起义,转战于黄河下游以北地区,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
郝处俊:唐高宗时期宰相。
郝澄:句容(今属江苏)人,宋代画家,他所作的道释、人马,笔墨清劲,善于设色,一生努力进取,其愈后,名气也愈大。
此外有成就的画家还有郝世安、郝锐等。
郝定:兖州泗水(今属山东)人,金末山东红袄军首领。
曾率军攻克滕、兖、单诸州,莱芜、新泰等十多个县,设立政权,国号汉,年号顺天。
郝经:泽州陵川(今属山西省)人,集学者、谋士于一身。
他曾在金亡后迁于河北,住在元将张柔家,得以阅读张的藏书。
宪宗时入忽必烈(即元世祖)王府,甚受信任。
中统元年(1260年),以翰林侍读学士的身份使宋,被贾似道扣留于真州(今江苏仪征)。
郝经一生著作较多,主要有《续后汉书》、《陵川集》等。
郝锦:安徽六安人,明末著名学者。
郝摇旗:明末李自成起义军的一员猛将,初在军中当旗手,故而得名。
闯王牺牲后,与李锦等联 合抗清,在湖南、广西大败清军。
后因在军中受排挤,退回湖北,在攻打四川巫山时被俘牺牲。
郝懿行:今山东栖霞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嘉庆年间进士。
他曾官至户部主事, 长于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于《尔雅》用力最久,撰《尔雅义疏》、《山海经义疏》,援引各书,考释名物,订正讹谬。
另有《易说》、《书说》、《郑氏礼记笺》、《春秋说略》、《竹书纪年校正》等书。
郝浴:字冰涤,又字雪海、复阳,号中山,直隶定州人。
顺治六年(1649年)举进士,授刑部主事。
顺治八年(1651年)改湖广道御史,巡按四川。
顺治十一年(1654年)九月,因忤吴三桂被劾,部议坐死,后从宽谪戍奉天(今之沈阳)。
顺治十五年(1658年)五月,徙铁岭,居于南门之右,谪居这里十八年,康熙十四年(1675年)圣祖玄烨廉其冤,以原职召还,复授湖广道御史。
在离开铁岭的时候,把自家居室献给铁岭人作为士子读书处,把“致知格物之堂”改称“银冈书院”;把十八年来购置的二百二十五亩土地和城内西南隅的一段地基,献给书院,留为“生徒肄业之资”。
当人们来到铁岭“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缅怀周总理的时候,都自然地想起银冈书院的历史和它的创始人郝浴。
康熙十九年(1680年)授广西巡抚。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卒于任所。
郝兰田:(1832一1872)为清末民初京剧老旦著名演员,京剧改革家王瑶卿之外祖父。
安徽人。
原为徽戏演员,工老生。
以唱《祭风台》(即京剧《借东风》)名遍皖中。
大约在道光、咸丰之间来北京,因与程长庚同乡,搭入三庆班演唱。
入班后,初演《天水关》孔明一角,声容并茂,气度高华,颇受观众赞赏。
时正值该班连演卢胜奎所编之“三国”连台本戏,其中孔明一角,曾由郝兰田、卢胜奎分担演之。
后因三庆班缺少老旦一工,郝自请改唱老旦。
在当时,因老旦唱工呆板,黯无生气,多不被人所重视。
而郝兰田能综合各家老旦之特长,并以老生唱法参合旦腔韵味,而创制出老旦新腔。
从此,京剧老旦一行的地位,一跃而上,始为剧界内外所重视。
郝为真:郝和,字为真(1849-1920),河北永年人,郝氏太极拳创始人。
后传授孙禄堂,奠定了今天孙氏太极拳基础。
现在美国、加拿大等地有“郝派太极拳协会”。
郝梦龄:河北藁城人,1930年中原大战后任郑州警备司令,后任第九军军长。
著名抗日将领,忻口会战中壮烈殉国。
郝柏村:江苏盐城人,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12期。
后任职胡宗南军中,曾任驻印远征军炮兵连长。
1950年到台湾后升为炮兵指挥官。
1958年获蒋介石颁赠“虎”字荣誉旗、四等云麾勋章。
曾在美国陆军炮校高级班和美国陆军参谋大学进修。
1964年晋升为中将。
1965年任“总统府”侍卫长。
后任第一军团司令、“国防部”作战次长、“陆军”副总司令。
1977年任“陆军”总司令、副参谋总长、晋升为“陆军”上将。
1981年任参谋总长,得蒋经国信任,主持警政安全、军事情报等工作。
1990年出任“行政院长”,1993年2月辞职。
后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副主席。
郝诒纯:湖北咸宁人(1920--2001),著名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九三学社第七、八、九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常务委员会常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第十届常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教授。
1935年在北平师大女附中上学期间,积极投身于“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担任“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北平西城区区队队长,1937年转学到天津耀华中学,担任天津“民先”总队部组织委员。
1938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曾连续两届为西南联大学生会主席。
是西南联大党的外围组织——群社的发起人之一。
为使地质事业后继有人,郝诒纯将自己的多年积存捐给了中国地质大学,用于设立“郝诒纯奖”。
世字排列: 家传的世字排列请记录下面,不知是否正确,如有误请大家修正。
下面来自郝德喜山西太原一带发贴(2004.10.22): 时保大选应明起玉永全连富耀(又说应为 曜 )林勇江宏晋庆高浩安团吉旺润国志春晓泽家兴百利培槐文有守壮坤(本字不确定)洪广依瑜卫康登相。
共50字。
据我了解,象“伍”姓的世字排列可读为一首诗,可这里我怎么也读不出来,但有的地方又有那么点象,如“时保大选应明起”“春晓泽家兴百利”。
目前我们基本在“连、富、耀、林、勇”辈上。
希望大家能把我们祖先留下的《世字排列》找回来,并延续下去。
八个民主党派的名称、成立时间、组成人员的构成等,列成图表。
八大民主党派主席 1.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 主席:周铁农 1947年11月,中国国民党民主派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第一次联合会议在香港举行。
1948年1月1日,会议宣布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
民革以同原中国国民党有关系的人士、同民革有历史联系和社会联系的人士、同台湾各界有联系的人士以及其他人士为对象,着重吸收其中有代表性的中上层人士和中高级知识分子。
民革历任主席为李济深、何香凝、朱蕴山、王昆仑、屈武、朱学范、李沛瑶、何鲁丽。
民革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组织,现有党员81000多人。
2.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 主席:蒋树声 1941年3月19日在重庆秘密成立,当时名称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11月16日,张澜在重庆公开宣布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
1944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召开全国代表会议,决定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为中国民主同盟。
民盟主要由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
民盟历届主席为黄炎培、张澜、沈钧儒、杨明轩、史良、楚图南、费孝通、丁石孙。
民盟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组织,现有盟员181000多人。
3.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 主席:陈昌智 1945年12月16日,由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和有联系的知识分子发起,在重庆成立。
民建主要由经济界人士组成。
民建历届领导人和主席为黄炎培、胡厥文、孙起孟、成思危。
目前,民建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组织,现有成员108000多人。
4. 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 主席:严隽琪 1945年12月30日,以文化教育出版界知识分子为主,还有一部分工商界爱国人士,在上海正式宣告成立。
民进主要由从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
民进历届主席为马叙伦、周建人、叶圣陶、雷洁琼、许嘉璐。
民进在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组织,现有会员103000多人。
5. 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 主席:桑国卫 1930年8月9日,国民党左派领导人邓演达在上海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5年11月10日改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47年2月3日改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
农工党主要由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
农工党历届领导人和主席为邓演达、黄琪翔、章伯钧、季方、周谷城、卢嘉锡、蒋正华。
目前,农工民主党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组织,有成员99000多人。
6. 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 主席:万钢 1925年10月,由华侨社团发起,在美国旧金山成立。
1947年5月,致公党在香港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进行改组,成为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政党。
致公党主要由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组成。
致公党历任主席为陈其尤、黄鼎臣、董寅初、罗豪才。
目前,致公党在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组织,有党员28000多人。
7. 九三学社 主席:韩启德 1944年底,一批进步学者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政治民主,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反帝爱国与民主科学精神,在重庆组织了民主科学座谈会。
为纪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改建为九三学社。
1946年5月4日,在重庆正式召开九三学社成立大会。
九三学社主要由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
九三学社历任主席为许德珩、周培源、吴阶平。
目前,九三学社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组织,现有成员105000多人。
8.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 主席:林文漪 在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以后,由一部分从事爱国主义运动的台湾省人士于1947年11月12日在香港成立。
台盟由台湾省人士组成。
台盟历届主席为谢雪红、蔡啸、苏子蘅、蔡子民、张克辉。
1987年至1992年,台盟第四届中央委员会实行主席团制,主席团执行主席林盛中(1987-1988年)、蔡子民(1988-1992年)。
目前,台盟在13个省、直辖市建立了组织,现有成员21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