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阅读题
无数座山的含义 挫折 困难2 不能,量词说明人生中困难重重 3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4人生并不是 一帆风顺 要有面对困难勇气 才能取得成功 看见大海
心中有梦 的演讲稿 急求
老师们:今天能够我与大家交流,首先感谢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对我的信任,感谢教研处对我的支持。
感谢语文组的同事、二年级的同事,感谢所有曾给于我真诚帮助的老师,没有大家的支持,我不可能站在这里,我真的很感谢你们
谢谢大家
今天我与大家分享交流的题目是《心中有梦,美丽不再遥远》。
先送给大家句话与大家共勉。
这是我博客《汝水浪花——青春与梦想同行》公告:青春浩荡梦无涯,百舸苍穹竞日华。
可笑彩沫逐浊腻,汤汤汝水作飞花。
梦想,是驱除黑暗,播撒光明的灯烛;梦想,是点燃心灵,燃烧激情的火炬;梦想,是昭示青春,指向未来的阳光。
在人生大海上,我只是一颗并不引人注目的小水珠,但我不会做五彩的泡沫,而要成为飞溅的浪花......人生格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我能够取得今天的这点成绩,是因为许多老师和朋友的真诚帮助,是因为我心中有一个追求教育理想的坚定信念
我在新教育在线论坛的网名是“汝水边人”,头衔是“教育追梦人”,回顾成长的历程,我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在坎坷的教育路上执着前行的人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支会思想的苇草”;我说:“人因梦想而美丽
”请跟随我踏上教育追梦之旅
一、十年飘零,一支没有牵线的风筝1987年,我以全县第一名考上师范。
1990年毕业后,开始教初中。
刚参加工作时,我对教育充满激情,但残酷的现实却使我变得非常沮丧。
那时工资很低,每月只有70元钱,甚至很长时间不发工资,还要从家里带面贴补生活。
残酷的现实使我原本就浮躁的心蠢蠢欲动。
我不想当教师,不想每天拿只有两块多钱的工资,我想通过别的渠道改变命运。
我花了1000多元钱想进乡政府,这可是我几个月的工资,但没有去成。
我又到漯河新成立的三汇公司应聘,去郑州的一家直销公司做讲师。
期间,我想发挥自己普通话说的好的特长,去市、县电视台应聘播音员,自己条件不错,但大都因为自己没有人“跑事”而泡汤。
我想改变命运的愿望真是太强烈了。
记得在漯河应聘的当天晚上,在秋风凄凄的路灯下,我和妻子漫无目的行走在华灯初上的大街上,看着纷纷坠落的黄叶,看着稀落的人群行色匆匆的身影,百般滋味涌上心头,我不由得就唱起了那首《打工之歌》:不要问我来自何方,不要打听我的去向。
匆匆的脚步,穿过大街小巷,匆匆的脚步,走过人海茫茫。
流浪流浪,这个打工的少年郎,我还要边走边唱流浪流浪,流浪流浪,这个打工的少年郎,我还要边走边唱,我还要边走边唱
孤独、寂寞、凄苦、无助袭上心头,我仰天长叹:哪里才是我的出路
当时我泪流满面
现在想起来,那时为了改变命运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虽然思想在动摇,但我在想改变职业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在语文教学专业领域的追求。
还记得在谢庄初中的时候,县里的语文教研员听了我的语文课,后来平顶山市举行优质课比赛,就选中了我。
为了讲好这节课,教研室的邵长江老师多次给我指导,教育组的岳老师也给了很多帮助。
我在王洛四中、一中,斌英中学、城关二小等学校试讲过多次,教案写了30多次,每次都有8页,纸张摞起来有一本书厚。
最后在郏县讲课,95年,获得了平顶山市优质课。
那十年时间浪费很多,现在真的很后悔,没有固定的目标,没有明确的方向,就像一只没有牵线的风筝,在空中飘荡;像一片没有根基的浮萍,在水面飘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有所附着……二、郑州一年,视野得以开阔2000年,在现实中感觉很苦闷,《大河报》上的一则消息引起了我的注意,内容是河南建业外国语中学招聘教师。
我就去应聘,结果成功了。
到郑州以后,我的视野得到了开阔。
这个学校是河南建业足球老板办的国际化学校,规格很高。
学校请了有四个澳大利亚的教师,其他老师也都是各地的教学精英。
其中有一个原来是郑州铁路一中的退休老师,课上的特别好,得过省优质课一等奖。
我跟她学了不少东西。
校长是全国教坛新秀,是与魏书生一起被表彰的老师,享受河北省政府津贴的教育专家。
他很器重我。
带着我和另外一位高中的老师去北京参加了全国中语会读写课题组举行的观摩课比赛并获奖。
在北京,我见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专家张厚感先生和陈金明先生,与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的程祥原来学校泰安中学的几个老师接触,收到启发,开始致力于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在郑州的另外一个收获是在家庭教育上有了新的观念。
我发现许多很小的孩子都在看名著,看《红楼梦》,看《三个火枪手》,我就想我的孩子也可以看的。
就开始给孩子买这些书让她看。
说到这里,插一点内容。
我总想,我们当老师,不能给我们自己的孩子创造别的什么财富,应该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把孩子的教育搞好。
所以,早在孩子2岁的时候,我还在王洛四中的时候,我从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消息,就邮寄了武汉大学冯德全教授的《0岁方案》,大约花了半个月的工资。
要把孩子教好,就要舍得花本钱。
现在我的侄女也用了《0岁方案》,她的爸爸妈妈文化水平都很低,但现在她有3岁了,孩子现在已经认识有1000多字了。
我看了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理念有了很大提高。
回到家,我和孩子的妈妈从艳阳2岁时开始教她识字,4岁教她读书,6岁教她写日记,写诗歌。
后来有一部分发表了,前一段时间我们出版了一本书----《我是快乐的风》,作为她成长的一个总结。
为了教孩子,我花了很多钱,买了很多名著,英语书,如够够英语,李阳英语,还带着孩子到平顶山学习李阳英语。
只要能够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哪怕一点点帮助,我都会尽到我的最大努力。
现在孩子的成长还算顺利。
三、教高中,意识到浅薄,开始加强学习2002年,我到了襄城高中,感到了自己的浅薄。
知识结构的先天不足使我很多时候都有些捉襟见肘。
没有办法,只好边干边学,慢慢加强自己的学养。
1、向书籍学习。
我广泛阅读中文、教育、文化、哲学等方面的书籍,看的最多的是语文教育理论书籍。
于漪、肖川、程翔、钱理群、宁红彬、魏书生、钱梦龙、洪镇涛、程红兵、王荣生、李海林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李吉林与情境教学》、《赵谦祥与绿色作文》、《李镇西与民主教育》、《韩军与新语文教育》、《窦桂梅与主题教学》、《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教育文集》《民主主义教育》(杜威)等书籍,我都广泛涉猎。
阅读开阔了视野,使我能站在更高视点上审视语文教育,做出分析判断,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
2、向同事学习。
同事槐德安老师擅长作文教学,我就一节一节地听,认真做好记录。
遇到有特殊事情无法听课,就在课下根据学生笔记做好整理。
这样坚持了整整三年时间。
我还听过包括语文教研组长李占标、孙春玲在内许多优秀教师的课,汲取众家之长,结合自身特点吸收运用。
3、向专家学习。
2003年时。
学校组织老师到漯河听课,我听说清华附中的赵谦祥老师来了,就争取听课,但名额有限,学校只让三年级老师去。
我就自费去听课,收获很大,后来还专门向其他老师作了汇报。
2005年5月,河南省优质课比赛在郑州商城饭店举行。
我与学校部分老师一起去听课。
我上午和下午听课,中午和晚上写长达2万字听评课记录,并及时传到新教育在线论坛,得到了许多老师的欢迎。
被评为精华帖子,并被几个网站转载。
听课结束后,我的听评课记录也基本全部写好了。
回到学校后,我把打印好的厚厚几十页的笔记整理好,在学校报告厅向全体语文组的老师作了汇报。
许多老师听了我的汇报后,都感觉我的记录翔实,评议得当,很有学术价值。
有一部分老师把我打印好的笔记要了过去,进行复印。
2005年7月,加盟新教育,自费到成都参加朱永新教授主持的新教育实验大会,学习李镇西、袁卫星、郭初阳、干国祥等名师对语文教育的深度探究。
名师们的成功经历极大鼓舞了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我开始在论坛上建立主题贴和博客,进行网络写作。
2006年7月,我到北京清华园又一次参加新教育实验大会。
听了朱永新的报告,听了韩军的课,参观了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北京市六一中学,在语文教学上有了新的感悟,认识到语文的核心就是积累。
每一次学习,思想都经过一次洗礼,一次灵魂的蜕变。
朱永新说,新教育要使全体新教育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
我感觉真的说到自己的心窝里了。
我是在追求一种梦想,一种素质教育,一种人文教育,一种理想的教育,一种能够使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社会都能够和谐的教育。
四、上教育在线,放飞心灵,进行实践与写作我的真正改变是我上网之后。
2005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登陆了“新教育在线论坛”,一上在线,我就被里面丰富多彩的内容,被里面老师执着追求的精神深深打动。
肖盛怀,一个乡村的初中教师,一个师专毕业的老师,在短短2年多的时间内,通过上网写作,成为新教育在线李镇西之家的斑竹,成为班主任论坛的特约编审,发表了40多篇文章,成为湖北仙桃市教育教学先进个人,中国教育学会会员;赖联群,一个普通的初中教师,通过上网写作,成为当地很有名气的名师,成为在全国都很有影响的教师,《中国教育报》、《班主任之友》上经常见到他的文章;铁皮鼓,一个师范毕业生,凭借网络写作,成为中国新教育人,在许多大报刊上发表许多文章,如今在朱永新老师身边做辅助工作;干国祥,一个普通的师范生,新教育在线论坛的副斑竹,原《教师之友》的编辑,成为一个资深的新教育人。
还有袁卫星,李镇西,窦桂梅等,他们都在用网络书写着一个新的历史。
记得那是2006年6月28日,一个改变我命运的一天。
这个日子与别的日子没有什么不同。
阳光是强烈的,辣辣的照耀着。
我在买了电脑后,开始注册“新教育在线”。
我们学校老师们去年都买了笔记本电脑。
而我是在前年提前一年买了一个,今年我当然又买了一个。
虽然我花了更多的钱,但是我的收获却不是钱能够买来的。
我注册了网名“汝水边人”,意思是汝河边的人,还有是你水边的人。
又给自己的主题帖子命名:汝水浪花。
我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在电脑上用抖动的手敲下了我的第一节文字:序在人生的大海上,我是一颗小小的水滴,我不会做五彩的泡沫,而要成为飞溅的浪花--题记在巍巍的首山脚下,在美丽的汝水之滨,矗立着一座现代化的学校。
这里花团锦簇,绿草如茵;这里书香飘飘、人文浓厚。
一个刚刚与"在线"相恋的人,开始了他的追梦之旅。
他要在教育在线上成长,他要向李镇西、铁皮鼓、云中逸客、赖联群等老师学习,记下自己每一天真实的想法、做法,让梦想伴着在线飞翔
每天的教育教学生活是琐碎的、繁杂的,但他都会从中撷取几朵浪花,因为只有不停止追梦的脚步,心儿才能飞翔
最近连续看了李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走进心灵》《从批判走向建设》《心灵写诗----班主任手记》,看了铁皮鼓、赖联群、云中逸客等老师的手记,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给教师的建议》,我的心中便萌发了创作的冲动。
每一个在教育在线上成长的人都会经历这样哑哑学语的过程。
就像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睁大那双好奇的眼睛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然后,为了表达自己快乐的心情,他也要向世界发出自己的第一声啼哭。
你听---李镇西老师说:“我与很多老师一样工作,学习生活,如果我算是成功的,我与许多老师不一样的是我把自己的思考写了下来。
”事实的确如此。
李老师写出了《爱心与民主》《从批判走向建设》《风中芦苇在思索》《班主任日记》等书。
许多在线老师都亲眼目睹了他写作《班主任日记》的写作过程。
他原来在四川石室中学,后来上了苏州大学上朱永新的博士,到四川教科所工作,现在在成都武侯中学担任校长。
他有“五个一工程”,即每天找一个学生谈话,写一次教育日记,读1万字的书等。
每天都是如此。
白天太忙,他的班主任日记大都是在晚上完成的。
许多上线的老师等他的日记来看。
经常是在午夜甚至是更靠后的时间。
他简直就是一个工作狂。
《班主任日记》记的就是班级里发生的事情,自己的思考,解决的办法等等,他就是这样在一天天书写着一部教育的传奇。
完成之后,很自然就发表了。
后来有许多人都这样做。
铁皮鼓写了《冬去春又来》,于春祥写了《春祥夜话》,干国祥写了《解读教育的密码》,看云写了《坐看云起》水易老师写了《日记与美育相依》,张刘祥老师写了《且读且思》等等,许多老师在快速成长。
他们在用思考和文字营造精神的大厦,用心灵和才情书写教育的诗篇。
许多老师都成了当地很有影响的老师。
我最想给大家介绍的是云中逸客,李作朝,两个地地道道的乡村教师。
前者是湖北的老师。
写了几十万字,有相当多的文字都变成了铅字,发表在各种刊物上。
他靠的不是什么关系和金钱,而是实力。
他是《班主任之友》《新风教育》等刊物的特约编辑。
现在网上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后者是河南的一个乡村教师,他写过一篇文章《贫穷挡不住进取的脚步》,并且自费建立了第一个河南民间网站。
前年他参加了河南省教育厅举办的河南教育家送文化下乡活动,所到之处,受到了许多教师的欢迎。
许多人都被他这种为河南教育的献身精神所深深打动。
他邀请我做了“校本教研论坛”斑竹。
去年他又自费参加了在山东泰山举行的读书论坛活动,他的求知精神打动了很多人也在鼓舞着很多人。
受名师们的启发,我开始大胆改革,深挖语文教学内涵,拓展语文学习外延,进行快乐教学、激情教学
我发挥善于朗诵、演讲和亲和力强的优势,课堂上,时而激情飞扬,时而悲情低吟,时而引吭高歌,时而缓缓倾诉,用富有表现力的诵读充分展示语言的美,情感的美,艺术的美……用睿智的引导、激情的启发与学生一起品味文字,感悟生活,享受人生
我拿起了愚钝的笔,在实践中反思,写下对教育的思考。
我曾在一篇文章的写道:我是一只蹒跚蜗行的蜗牛,但我决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哪怕是不断的向前爬
我写了很多教育随笔系列:《难以承受的生命之重——2005高考回眸》《成都千里追梦之旅》《镜中生活》《不求你最优秀,只求你最快乐》《语文课堂》《作文课堂》《河南省襄城高中新闻专帖》《许昌日报发表文章专帖》《读书笔记》《河南省2005年优质课比赛听评课记录》等。
《教育,你的人性在哪里》等文章获得“新教育在线论坛”教育时评大赛第一名,被网易等网站转载;文章屡见报刊,在《新风教育》、《许昌日报》、《文化时报》、《教育时报》《新语文活页》等报刊上发表文章几十篇;出版《作文背诵宝典》《我是快乐的风》两部专著;被《新风教育》作为封面新人推介。
博客《汝水浪花——青春与梦想同行》写作400多篇约70万字,作为教育在线论坛推荐博客长达几个月时间,点击超过8万人次,并被录入中国博客名人网。
这一篇篇文章犹如一颗颗“思想的石子”,经过岁月磨砺,正在结成一串串熠熠闪光的珍珠
我执着教育的精神也感动了许多老师,鼓舞了许多有理想的教育者
我的思想一天天成熟,那跳跃的文字渐渐幻化为一朵朵思想的浪花…五、努力探索自己的教育之路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支思想的苇草,思想成就人的强大。
”我深知:一个教师只有具有自己的思想,才能让教育的生命之树常青
我开始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在实践中,我汲取于漪的激情、韩军的诵读、邓彤的活动教学、窦桂梅的主题教学、郭初阳的深度解读、洪镇涛的语感培养、李镇西的共享式对话学习等的营养,结合自己对语文教育的理解,渐渐形成了“以诵读、品味、联悟为手段,以培养语感、启迪思维、丰厚文化为目标”的新语文教学范式。
我先后多次做过国家、省、市级公开课、观摩课,最有影响的当属2000年在北京市举行的全国读写训练中心研讨会上的《安塞腰鼓》,2007年3月在河南省第十届语文教育年会上的《将进酒》,2007年10月在河南省语文优质课大赛上的《归去来兮辞》。
这些课对语言的诵读与揣摩,对意境的想像与体味,都鲜明体现了自己这种新语文教学范式的特色。
我追求这样的新课堂:1、本真的课堂。
课堂上没有花拳绣腿,有的是实实在在的引导与学习,是紧紧抓住“语言”这个核心,诵文字,味语气,揣情感,用语言架起课堂与学生心灵间的桥梁,促进思维,培养语感,丰厚文化底蕴。
2、生命的课堂。
课堂呈现给学生的不只是静止的预设,更有动态的生成。
学生会在老师引导下,从最初的懵懂逐渐走向心灵的自由和洞明。
既有对教材内容和思想的把握,更有教师和学生情感的迸发与释放:教师的激情与睿智,成为燃烧的火炬,不断点燃青年学子一颗颗跳动的心
教师激情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师生共享学习与成长的快乐
3、艺术的课堂。
课堂上,激情的朗诵,诗意的品味,循循的诱导,睿智的幽默,科学的思路,谨严的细节,都应于朴素中透出艺术的美。
海德格尔说: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
我感觉自己的课堂也应该充满诗意——这里有潺潺的溪水,也有巍巍的高山,有天下的美景,更有古今的美情——我要与学生一起书写一首首动人的诗篇
有人说,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而我的追求正在于不断弥补遗憾,让语文课堂处处洋溢着语文的本真,跳跃着生命的律动,充满着艺术的精灵
近五年内,我先后获得国家、省、市级各种大赛等多项奖励,在一次次历练中逐渐成熟
教育理想,长路漫漫,我永远不会停下自己蹒跚笨拙追梦步履
我衷心我们的襄城高中,祝愿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让美丽的教育之花开遍中原大地,开遍华夏神州
关于“品味书香,一路成长”的演讲视频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很高兴今天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读书,我的演讲题目是《品味书香 共同成长》。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一书中曾说过“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教育家郑杰更是断言“一个教师的阅读史就是他的成长史”。
可见,读书对于一名教师而言,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上篇:品味书香,净化灵魂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极高的评价,也是极高的要求;教师要塑造好学生的灵魂,首先要不断地净化、充实、提升自己的灵魂。
坦白地说,选择教师这一崇高职业时,谁都不会愿自己的人生像白开水一样淡然无味,像白纸一样平淡无彩。
但是“紧张的早晨,繁忙的白天,不眠的夜晚,再加上疲倦的周末。
”这样的生活更多是让年轻的我们感到厌倦。
“马行软地易失蹄,人贪安逸易失志”,不,不行,我不愿真的束手被同化,我想真正去了解教育、去走近学生、去体会职业乐趣
态度决定一切,我不能改变环境,但我真的能改变自己
年轻的我,开始沉溺书中,品味书香。
读展现不同时代文化思想的中外经典名著;读让自己清醒并自豪的教育经典《学记》;读让你跳出教育的思想之作《学会生存》;(5)读苏霍姆林斯基把教育当作生命的智慧的《给教师的建议》;读陶行知用西方教育思想改造中国教育的《中国教育改造》;读肖川充满激情和思想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生活中亦有大学问的《南怀瑾选集》(十卷)…… 正是这些经典,让我了解自己的浅薄、空虚,让我理解文字的永恒、图像的空灵、冥想的深邃;正是这些经典,让我了解大师的灵动、智慧,让我在糊涂时、浮躁时,有书作镜,净化灵魂,辨清方向。
金庸所言“只要有书读,做人就幸福”,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