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经典歌曲有哪些
【2003年】翅膀的女孩[宋祖儿]原也在这里[刘若英]当爱情经过候[周艳泓]神奇[孙燕姿]小虎还乡主[汪正正]别说我的眼泪你无所谓[东来东往]加速度[瞿颖]十年[陈奕迅]传奇[李健]不再回头[广智]启程[范玮琪]Super star[she]听不到[梁静茹]奔跑[羽泉]让爱住我家[赵明.麦玮婷.赵丝弦.赵鼓瑟]l miss you[青春美少女]遇见[孙燕姿]七月七日晴[许慧欣]看我72变[蔡依林]风雨彩虹铿锵玫瑰[田震]暗香[沙宝亮]算你狠[陈小春]再度重相逢[伍百]爱要坦荡荡[萧萧]草原夜色美[德德玛]哪吒传奇主题曲[孙楠]哪吒传奇片尾曲[杨采钰]我就喜欢[王力宏]布拉格广场[蔡依林]美人吟[李玲玉]钥匙[林晓培]离歌[信乐团]【2004年】下辈子如果我还记得你[马郁]宁夏[梁静茹]老鼠爱大米[王启阳]孤单北半球[欧得洋]爱上你我很快乐[水木年华]快乐崇拜[潘玮柏.张韶涵]倔强的坚强[萧萧]我还是属于你[关悦]江南[林俊杰]lydia[飞儿乐队]想起[韩雪]我在那一角落患过伤风[冯曦妤]唅香[香香]愿望[胡彦斌]我不是黄蓉[王蓉]白月光[张信哲]咚巴拉[萨顶顶]丁香花[唐磊]最初的梦想[范玮琪]月半湾[陈坤]Love Love Love[蔡依林]长歌一曲[腾格尔]1314[沙宝亮]你的微笑[飞儿乐队]花好月圆夜[任贤齐.杨千桦]桅子花开[何灵]你是我的玫瑰花[庞龙]爱情36计[蔡依林]飞得更高[汪峰]离不开你[陈小春]甘心情愿[郭峰]两只蝴蝶[庞龙]杯水情歌[庞龙]欧若拉[张韶涵]寓言[张韶涵]第一次爱的人[王心凌]欢乐中国年[孙悦]其实我很在乎你[王袁]被遗忘的时光[蔡琴]红颜[胡彦斌]海阔天空[信乐团]手心里的温柔[刀郎]痛彻心扉[张栋梁]阳光男孩阳光女孩[TG4]爱情电影[许茹芸.熊天平]网络情缘[陈星]爱的奴隶[欢子]初次与你相遇[爱戴]独一无二[郑秀文]杀掉旧名单[陈慧琳]爱海滔滔[陈浩民]如果和你相爱[马旭成]何必为钱来怄气[韩宝仪]倒带[蔡依林]跟我出发[董卿]手放开[李圣杰]
中国古代的四大神兽,青龙,白虎,玄武,朱雀,各代表着什么意思,寓意如何,有怎样的求历,典故
东方青 关于龙的[url=javascript:;]传说[\\\/url]有,龙的出处也有很多的说法,有的说是由印入的、有的说是中国星宿变成。
印度本身是在龙神的说法的,但龙在印度的地位是不高的,也是有实物的——蟒蛇。
在五行学说盛行的年代里,慢慢的也开始流传著有关青龙的故事;五行家们照着阴阳五行给东南西北中配上五种颜色,而每种颜色又配上一个神兽与一个神灵;东为青色,配龙,西为白色,配虎,南为朱色,配雀,北为黑色,配武,黄为中央正色。
在四方的神灵中,根据山海经的说法,‘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
’;‘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
’;‘东方有句芒,身鸟人面,乘两龙。
’;‘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两龙。
’,比较有趣的一点是,在山海经中的龙都是用骑乘的,而跟他同类的蛇则都是被或握或操或绕颈,显示出两者的不同来;不过在五方的五神却跟四方的四神不大一样,这里就不再详述了。
朱雀、玄武(黑色的龟蛇,武是龟蛇之意)、青龙、白虎又分别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宿,龙是东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这七宿的形状又极似龙形,从他们的字义上就可以看出来,角是龙的角,亢是颈项,氐是本,而是颈根,房是膀,是胁,心是心脏,尾是尾,箕是尾末。
还有在龙心的部分,有人称之为‘大火’的,跟晴雨有关,又因为青龙属木,所以也是木星当年的年太岁。
而在道教兴起之后,这些四灵也被冠上了人名,便于人类称呼,青龙叫‘孟章’,白虎叫‘监兵’,朱雀称‘陵光’,玄武为‘执明’,而在众多的朝代中也有一些君主取青龙来做自己的年号,如三国的魏明帝就是一例,而史记中也有关于夏朝是属于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龙生于郊’的祥瑞之兆的记载。
在古时后的中国,头有角的为公龙;双角的称为龙,单角的称蛟;无角的为螭,古时玉佩常有大小双龙,仍称母子螭;龙的地位远高于印度。
因在[url=javascript:;]中国龙[\\\/url]是神物、是至高无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征。
也是东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属木的,也因青色是属木的,故此有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
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们想像成为龙的形象,因位于东方,按阴阳五行给五方配色之说,东方色青,故名‘青龙’。
而民间又有龙性淫旳说法,和牛交时生麒麟、和猪交时生象。
所谓龙生九子,都不像龙的说法,是这样的—— 大儿是叫囚牛:它平身喜爱音乐,故常立在琴头上。
如汉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
而蒙古的马头琴也可能是囚牛的变种。
二儿子是睚毗:它平身爱杀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摄敌军。
同时又用在仪仗上,以显得更加威严。
三儿是嘲风:是只兽形龙,样子有点像狗,它善于了望,故多安在殿角上。
据说可以威摄妖魔、消灭灾祸。
第四儿是蒲牢:喜欢吼叫,人们就把它安在钟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
据说它是住在海滨的,但却十分怕鲸鱼,一但鲸鱼发起攻击,它就会吓得乱叫。
故人们把木杵造成鲸的形状,以令铜钟格外响亮。
第五儿是狻猊:形似狮子。
是外来品,随佛教传入中国的,所以性格有点像佛。
它好安静、又爱烟火。
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炉上,让它为佛门护法。
第六儿是霸下:又名赑屃,样子似龟。
相传上古时它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
后被夏禹收服,为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
治水成攻后,夏禹就把它的功绩,让它自己背起。
故中国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第七儿是狴犴:又名宪章,样子像虎。
相传它主持正义,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狱门上下、门大堂两则、以及官员出巡时肃静回避的牌上端,以维护公堂的肃然之气。
第八儿是负屃:因它喜爱文学,故多安在石碑的两则。
么子是螭吻:又名鸱尾,鱼形的龙。
相传是大约在南北朝时,由印度‘摩竭鱼’随佛教传入的。
它是佛经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够灭火。
故此,螭吻由此变化出来,所以它多安在屋脊两头,作消灾灭火的功效。
西方白虎 在中国四圣兽中,另外一个常常跟龙相提并论的就是‘白虎’;虎,为百兽之长,它的威猛和传说中降服鬼物的能力,使得它也变成了属阳的神兽,常常跟着龙一起出动,‘云从龙,风从虎’成为降服鬼物的一对最佳拍档。
而白虎也是战神、杀伐之神。
白虎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的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
而它是四灵之一,当然也是由星宿变成的。
是由二十八星宿之中,位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
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属金,色是白的。
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从五行中说的了。
除了道教中的四灵包括了青龙白虎之外,连在风水师探勘墓地时,在地形前方左右两边突起的地形,可以当作墓穴的地方,都有独特的称号,称之左青龙、右白虎,取其护卫之意,而在公堂中也有相同的装饰,在左右堂柱上绘有青龙百虎,以其镇压邪灵。
而在道教兴起之后,龙虎被借用为道家炼丹的术语,就是指铅汞、坎离、水火、阴阳,等的同意词。
而道家炼丹分内外(内丹炼气,外丹炼丹药,笔者才疏学浅不敢十分确定),内丹是就阴阳五行而言,龙阳,生于离,离属火,故云‘龙从火里出’,虎阴,生于坎,坎属水,故云‘虎向水边生’,两者结合之后,一阴一阳,互相调和,称为道本,都是元神、元精的代表。
而另外一种说法是,性属木,木代表东方,于卦为震,故比为青龙;情属金,金代表西方,于卦为兑,金白色,故喻为白虎。
金能够克木,故情多损性,而用二八之真精气,使之交合为一,则金木无间,龙虎自伏而成丹,在人体中则以肝为龙、肾为虎,而外丹则仍取阴阳之意,以龙为铅,虎为汞。
在古人心目中,老虎是可怕的东西,又是可敬的东西。
可怕的是,它会食人畜。
而可敬的是因其威猛无比,能够避邪。
而在一些古书中,如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祀典》:‘画虎于门,鬼不敢入’,‘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
能执抟挫锐,噬食鬼魅。
今人卒得恶遇,烧虎皮饮之。
击其爪,亦能辟恶。
此其验也。
’古人还认为白虎是一种祥瑞:‘德至鸟兽。
’ 最初的西天星神是熊和猫头鹰,但后因古羌族的图腾在由熊变为龙的时候。
而又到黄帝的向东发展时,龙的图腾被带到东方,跟‘东方苍龙星座’合而为一,朱鸟则成了统一南方时凤图腾在天国的新居,因两大部族融合而终于成‘龙凤呈祥’。
作为古代图腾是东凤而西龙,作为星象则是东苍龙而西朱鸟。
到周朝以后,封建制度正式确立,五行思想也成熟,把天像重新划分,朱鸟放到了南方,和祝融火神一起崇拜了。
而西方的就崇拜白虎。
在部族斗争及迁移,西北方的龙向东移,东方的凤向南移,南方的虎向北移,全国显示一个大周转的观念运动。
到汉代五行观念成了统一的思想,再补出玄武完成‘四方之神’的配套。
在古时《史记.天宫书》‘东宫苍龙、南方朱鸟、西宫咸池、北宫玄武。
’在这里的不是白虎,而是咸池。
而咸池是主五谷的星,主秋季,因五谷是在秋天有收成的,所以就把它放在秋季,但它不是动物,如何能和龙、鸟、龟配成四灵呢
在《正义》:‘咸池三星在五车中,天演南,鱼鸟所扥也。
’所以在宋代己提出质疑:‘苍龙、朱鸟、玄武、各总七宿而言之。
至于咸池,则别一星,自在二十八宿之外。
咸池还有一个解释,就是太阳洗浴之所。
在《淮南子.天文篇》:‘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
可见咸池原是羌人视为日出之处,咸池也就是碱水湖,应是岷山地区的芋个湖泊,或是青海。
由此可证明原始人所崇拜的星宫天象尚没有青龙白虎的观念。
在《礼记.礼运》所谓:‘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把不属于动物的咸池换成麒麟。
后世有四灵有麟、四象有虎的习惯。
又由于白虎是战伐之神,所以有多位的猛将被说成为白虎星充扥世的,如:唐代大将罗成、薛仁贵父子等人。
除此之外,白虎又被道教吸放,被神化起来,成为了各庙宇的[url=javascript:;]门神[\\\/url]。
南方朱雀 朱雀又可说是凤凰或玄鸟。
朱雀是四灵之一,也和其他三种一样,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总称:井、鬼、柳、星、张、翼、轸。
联想起来就是朱雀了。
朱为赤色,像火,南方属火,故名凤凰。
它也有从火里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鸟一样,故又叫火凤凰。
在古籍的记载中凤是一种美丽的鸟类,而以它的歌声与仪态为百鸟之王,它能给人间带来祥瑞,同时也拥有‘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特殊灵性,而由于它是‘羽虫’之长,所以和‘鳞虫’之长的龙在传说中就渐渐成了一对,一个变化多端,一个德性美好,就成了[url=javascript:;]民俗[\\\/url]中相辅相成的一对,更由于龙象征着至阳,而原来也有阴阳之分的凤(凤为雄,雌为凰)在跟龙相对之后就渐渐的成为纯阴的代表了。
而凤凰它的原形有很多种。
如锦鸡、孔雀、鹰鹫、鹄、玄鸟(燕子)等等...又有说是佛教大鹏金翅鸟变成的。
凤凰神话中说的凤凰是有鸡的脑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颈、鱼的尾、有五色纹。
又请凤是有五种品种,以颜色来分的:红是凤、青则是鸾鸟、白是天鹅、另有黄和紫的。
而玄鸟的说法就是从《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它殷土芒芒。
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中,就是殷商说的后代说自己的先袓-契是由玄鸟生下来的,建立强大的商朝。
因此玄鸟就成了商人的始袓了。
《史记.殷本记》也记了这段历史:‘殷契、母曰简狄,有绒氐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随其卵,简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
’ 除了殷商之外,战国时的秦,满清的始袓和朝鲜新罗的始袓也是和仙女吞食玄鸟卵有关的。
不论玄鸟或是凤凰,都是随道教的发展,而把它由一只雀鸟,或孔雀或山鸡等等...先变成一个半人半禽的、传人兵法的仙女到完全是人的仙女,都是随道教的发展的。
而在北京过去就有三座专祀玄女的庙宇,叫九天娘娘庙、玄女庙。
在北方和南方的地方也都有玄女庙 北方玄武 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
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
武,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
玄冥起初是对龟卜的形容:龟背是黑色的,龟卜就是请龟到冥间去诣问袓先,将答案带回来,以卜兆的形式显给世人。
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乌龟。
以后,玄冥的含义不断地扩大。
龟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龟),因而玄冥成了水神;乌龟长寿,玄冥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最初的冥间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它和其他三灵一样,玄武也由天下二十八星宿变成的:斗、牛、女、虚、危、室、壁。
而古时后的人对玄武它的解释有以下的数种,‘玄武’即龟。
《礼记.曲礼上》云:‘行,前朱鸟而后玄武...’‘玄武’乃龟蛇。
《楚辞.远游》洪兴祖补注:‘玄武,谓龟蛇。
位在北方,故曰玄。
身有鳞甲,故曰武。
‘玄武’为蛇合体、龟与蛇交。
《文选》卷十五张衡《思玄赋》曰:‘玄武宿于壳中兮,腾蛇蜿蜒而自纠。
’李善注云:‘龟与蛇交曰玄武。
’《后汉书.王梁传》:‘《赤伏符》曰:‘王梁主衡作玄武。
’’李贤注云:‘亡武,北方之神,龟蛇合体。
’‘玄武’为水神、北方之神。
《后汉书.王梁传》:‘玄武,水神之名。
’《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帝览嬉>:‘北方玄武所生,...镇北方,主风雨。
’ 但玄武被后世的道士们升级做北方的大帝“真武大帝”。
有别于其他三灵。
其他的青龙和白虎,只做了山庙的门神,而朱鸟就成了又天玄女。
玄武在宋代身价培增,并被人格化。
这与宋代各帝推波助澜分不开。
宋初太祖时,即有真武、天蓬等为天之大将的传说。
未真宗天禧元年,在军营中发生了一件事。
在《事物纪原》卷七载:‘营卒有见蛇者,军士因其建真武堂。
二年闰四月,泉涌堂侧,汲不竭,民疾疫者,饮之多愈。
’真宗听说此事,下诏就地建观,赐名‘祥源’。
这大约是中国最早的真武庙。
真武大帝的身世,后人多说是在隋炀帝时,玉帝将自己的三魂之一,化身投胎于挣乐国皇后,厌恶尘世,舍位入武当山上修行,成功飞升,镇守北方,号曰:玄武。
丝绸之路的小故事
丝绸之路的小故事 一、张骞开辟丝绸之路 张骞是时期的人。
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
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
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
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
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
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
但是,张骞坚贞不屈。
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
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
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
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
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
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
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
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
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大月氏、大夏等地。
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
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13年后回到长安。
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
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
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
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
派名将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
并获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带回长安。
二、法显取经 法显: 东晋时著名的僧人。
公元399年,他为了弥补经典中戒律部分的缺失,决定前往印度求取戒律经典。
他与几位同道一起,从长安出发,经河西敦煌,度沙漠,越葱岭,历尽千辛万苦,有的旅伴甚至在途中死亡,最后终於到达印度。
但即使在印度也不是到处都有他要寻求的戒律,於是辗转流徙印度各地,凡遇到所求佛经,就进行抄写。
后来於412年从海路返回中国。
法显前往印度取经时已年届六十。
回国以后,把所得佛经进行翻译,共译得6部63卷。
他还把自己的取经历程记录下来,这就是,又名或。
这是一部记录丝绸之路和中印之间关系的重要著作。
三、玄装取经 玄奘(600-664年),唐朝著名佛教僧人。
俗姓陈,名禕。
13岁出家,玄奘是他的法名。
他为了追求佛教学问,遍访名师,到处游历,对当时中国佛学各个门派的理论都曾接触和理解。
但他心中仍有许多疑问,於是决定到印度求访佛经,参验真理。
唐贞观元年(627年),他从长安出发,经兰州,到凉州(今武威)及敦煌,独自一人冒险度过大戈壁,历尽艰险终到达伊吾(今)。
在高昌王麴文泰的资助下,他通过丝绸之路的传统北道行进,终於到达印度,访问了慕名已久、当时最大规模的佛教寺院那烂陀寺。
他在印度停留多年,足迹遍及整个印度国境,佛教学问更是无人能及;他精通佛学全部经典,即经、律、论三种经藏,获得了「三藏法师」的称号,这是佛教的最高荣誉。
最后,玄奘在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返回长安,唐太宗命令宰相率领朝臣出迎,长安更是万人空巷。
归国以后,玄奘专心翻译带回的佛经,前后共译出75部,1,335卷。
他创立了法相宗佛教学派,培养了一批著名弟子。
玄奘应唐太宗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游历,写下了《大唐西域记》,是记录当时西域和丝绸之路的珍贵典籍。
他的平生事迹,则记录在他弟子慧立、彦悰所写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玄奘取经历尽艰险,他的毅力和精神深深感动著后人,特别是根据他取经的故事写成的《西游记》更令他成为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
四、鸠摩罗什传经 鸠摩罗什(公元344-413年),著名佛教学者。
他的名字又被翻译成鸠摩罗什婆、鸠摩罗耆婆,简称罗什。
他的父亲是龟兹国的天竺(今印度)国师(受国王尊奉的最高佛学水准的代表),母亲是龟兹国(今新疆库车一带)王的妹妹。
受母亲的影响,他七岁出家修练佛学。
天资聪慧,悟性高妙,精通多种语言,广学佛教的大乘和小乘,特别精通大乘学说。
在西域各国传教,声誉极高。
公元382年,前秦名将吕光西征,迎罗什来中国,先在凉州(今武威),后到长安(今西安)。
公元401年,后秦姚兴更尊罗什为国师。
他在长安主持佛经翻译,先后翻译佛典35部共294卷。
他的工作,改变了以往中国佛经只有零星翻译的历史,使得大乘经典都有中译本,而且一改以往佛经翻译的朴拙风气,使中文佛经达到了意义通达的水准。
他还培养了一批极有建树的佛教学家,历史记载,他的门徒有三千,其中著名的有僧肇、道生、道融、慧观等。
鸠摩罗什把中国的佛教历史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五、班超定西域 公元73年,40岁的班超在官府干些抄抄写写的文书工作。
当时,西域被匈奴再度控制,汉明帝刘庄诏令大军西征。
早已对整天抄写官报文牍感到厌烦的班超非常惊喜,于是,他把笔扔到地上,加入了西征的队伍。
成语 “投笔从戎”的典故就出自于此。
在与匈奴的第一仗中,班超仅带领36名精干的骑兵,一个偷袭就把匈奴军队打败。
在伊吾建立了西域战局的前哨基地。
卓越的军事才能使班超得到皇帝的赏识,皇帝派他出使西域,联络各城邦,共同对付匈奴。
班超率领手下的36名壮士,南下五百公里,首先来到位于丝绸之路南道咽喉的鄯善。
他们刚刚到达几天,匈奴的使者带着130人也赶到了。
亲匈奴的鄯善王派人将班超一行监视起来。
危急之中,班超对手下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日后也成为了著名的成语。
夜里,他们分兵两路,利用沙漠的大风火烧匈奴军营,斩杀逃窜者,将130名敌军全部消灭。
匈奴的使团被斩杀,鄯善王担心报复,只能依附汉王朝了。
接着,班超来到西域三大城邦之一的于阗,于阗王与中央政权再次和好。
班超和他的36名勇士继续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向丝绸之路中道和南道的交汇处――疏勒挺进。
当时的城邦疏勒就位于现在喀什一带。
这里的首领被匈奴杀害,一个龟兹的将军被扶植成傀儡,疏勒百姓敢怒不敢言。
班超一行出其不意地兵临疏勒王宫——盘橐城下。
36勇士中一个名叫田虑的人主动向班超请缨,他只身进入盘橐城,劝说傀儡王立即投降。
这个龟兹将军不相信眼前的事情,田虑发现身边的疏勒人与这个傀儡貌合神离,便一步冲上去,将傀儡王押出王宫。
班超和勇士们旋风般扑向盘橐城,眨眼间便兵不血刃占领了疏勒。
从此,被匈奴封闭65年之久的丝绸之路再度开通。
盘橐城的城墙经历2000年风雨至今屹立在喀什。
这里有班超和他那些神勇的36壮士塑像。
班超在此驻守长达17年,他以这里为根据地,抗击匈奴,恢复了中央政权对西域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