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西藏的过程
建国前夕,多次致电彭德怀、、刘伯承,部署进军西藏 建国前夕,中共中央已把解决西藏问题列入议事日程。
1949年2月,在西柏坡会见来访的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时说,大陆的事情比较好办,把军队开去就行了;西藏问题也并不难解决,只是不能太快,不能过于鲁莽。
这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交通困难,大军不便行动,给养供应麻烦比较多;二、民族问题复杂,尤其是在受宗教控制的地区……不应操之过急。
西藏的问题比较特殊和复杂。
阴老说,全面了解西藏的情况,是很难做到的。
他举了个很形象的例子:有一次日喀则地区开会,各县穿各自的服装,结果是十几个县,一个县一个样。
8月6日,致电彭德怀说,听说班禅到了兰州,打兰州时要特别注意尊重、保护班禅和甘、青两省的藏族人,为解决西藏问题作准备。
阴法唐说,并没有像有些媒体后来所称,给1野下达进藏的具体任务。
10月13日,就西南、西北作战部署致电彭德怀:“经营云贵川康及西藏的总兵力为2野全军及18兵团,共约60万人。
西南局的分工是邓、刘、贺分任第一、第二、第三书记,贺为军区司令员,邓为政治委员,刘为西南军政委员会主任。
”把解决西藏问题的任务明确交给2野。
用了“经营”一词,耐人寻味。
后来形势有所变化。
国民党军队集中了八九十万人,固守四川。
2野的任务加重。
而西北战事结束得早,新疆已和平解放。
11月23日,再就解决西藏问题致电彭德怀:“就现在的情况看来,应责成西北局担负主要的责任,西南局则担任第二位的责任。
因为西北结束战事较西南为早,由青海去西藏的道路据有些人说平坦好走,班禅及其一群又在青海。
出兵当然不只有西北一路,还要有西南一路。
故西南局在川康平定后,即应着手经营西藏。
”彭德怀随即派人调查了解自青海、新疆入藏的情况,结果是从青海、新疆入藏困难甚大,难以克服。
如入藏任务归西北军区担任,完成入藏准备,需要两年。
彭即将此情况报告中央并毛主席。
基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此时对解决西藏问题已有新的考虑,从“暂缓”转向“宜早不宜迟”。
他接到彭德怀的电报时,正在苏联访问,即于1950年1月2日从莫斯科致电中共中央、彭德怀并转、刘伯承、贺龙:“由青海及新疆向西藏进军,既有很大困难,则向西藏进军及经营西藏的任务应确定由西南局担负。
”并指示“应当争取于今年5月中旬开始向西藏进军,于10月以前占领全藏”。
在这封电报中还提到:“西藏人口虽不多,但国际地位极重要,我们必须占领,并改造为人民民主的西藏。
”“进军及经营西藏的任务是我党光荣而艰苦的任务。
”“入藏军队可定为3年一换,以励士气。
” 西南局在接到电报的当天即在重庆召开会议,制订入藏计划,决定入藏部队。
刘邓首长认为5兵团18军军长张国华有开辟新区的工作经验,政治、军事工作都干过,确定他为入藏部队负责人,由他在2野随意选择3个师。
张表示还是带自己的部队。
随后刘邓将进军西藏的计划上报中央。
1月10日,回电“完全同意”,并指示“经营西藏应成立一个党的领导机关……这个领导机关应迅即确定,责成他们负责筹划一切”。
这就是不久之后,即1月24日中央批准成立的中共西藏工委。
18军原准备“安家”川南,突然接到紧急通知,转入进藏准备 成都战役结束后,2野的部队本已准备“安家”于云贵川康等地方。
阴老说,18军原定去贵州,后改在川南的庐州、宜宾、自贡等地,较四川其他地区特别是贵州条件要好,大家都很满意,有的部队已向驻防地开拔,此时突然接到紧急通知:停止行动,原地待命,师以上主要干部到重庆开会。
2野首长历来只给兵团一级交待任务,这一次召集师一级干部开会,必然有特殊情况。
大家纷纷猜测:海南岛、台湾……最后还是想到了西藏。
阴老说,原本已确定去川南条件不错的几个地方“安家”,转而改为进藏,对部队的情绪影响很大,艰苦、生死、婚姻、家庭等等一下子都成了部队面临的很直接很现实的问题。
刘邓首长在会上传达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讲进藏的意义,讲大局观,强调任务的艰巨性和光荣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传达上级指示和学习形势任务,如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放全中国及阶级教育等等以后,部队的思想逐渐转变过来,情绪也高涨起来。
接下来,部队转入入藏前的准备工作阶段。
阴老说,进军西藏前的准备工作较之进军其他地方,要复杂得多。
他说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思想准备。
传达和学习中央指示,领会进军西藏的意义等。
二、政策准备。
了解西藏的概况,掌握必要的藏语和民族宗教知识与政策。
三、物资准备。
衣食住行都在准备之列。
每个战士要背足半个月的粮食(包括蛋黄蜡、燃料等)和春夏秋冬的衣服及帐篷等等。
四、军事训练。
侧重高原行军和作战。
五、体育锻炼。
每个战士须负重35公斤左右在高原上行军,因而事先的负重行军训练是腿绑沙袋,背负石头、铁锅、磨盘等等,马匹也要进行训练,保证人马健康。
大部队行动前,先派出了两支先遣部队。
阴法唐所在的18军52师奉命作为进藏先遣部队,由师长率一个团先开往西康的甘孜,在那里建一个进军基地,并为后续大部队掩护和参加修筑公路,调查社会情况,做统战和群众工作。
阴老说当年成都到雅安通公路,雅安到甘孜则须徒步行进。
52师的先遣部队于3月出发。
南边另一支先遣部队则由53师副政委带队于7月出发,开往巴塘。
大部队在雅安至甘孜的公路修好后于8月底9月初出发。
我军在求和不得、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应战,于是有了著名的昌都战役 解放西藏,部队必须开进去,但这并非意味着使用战争手段。
对此,中共中央有明确的态度。
1949年3月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提出争取以北平和绥远方式解决尚待解放的各地问题。
1950年1月18日,朱德在政务院西藏问题讨论会上讲道,“西藏问题最好采取政治解决的办法”,不得已时才用兵。
刘少奇代中央起草的电报中也明确强调:“我军进驻西藏的计划是坚定不移的,但可采用一切方法与达赖集团进行谈判,使达赖留在西藏并与我和解。
” 中共中央为了和平解决西藏问题,一方面采取各种措施,另一方面也着手制定各项政策。
中央要西南局和西北局分别提出有关政策。
西北报了6条;西南报了4条,包括西藏回归中国大家庭、实行区域自治、政治制度不宜改变等。
中央认为西南局上报的4条较好,但作为谈判条件尚有不足。
后来在的主持下又增补为10条。
阅后表示满意,只在个别地方加了一句话。
这就是十大政策,也称为十大条件,后来签订的17条协议就是以此为基础的。
然而,对于中央政府的种种和平努力,西藏统治者不仅不响应,而且反其道而行之。
他们扩充兵力,训练军官,购买武器弹药,调兵遣将,把10个团扩大为16个团。
藏军大部分调到昌都周围,以金沙江为防线,阻止解放军前进。
我军在求和不得、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应战。
阴老说,不打不能和,打也是为了和,所谓“以战求和”是最终目的。
这一战即著名的昌都战役。
昌都战役从10月6日开始,至10月24日结束,历时19天,是一个干净利落的歼灭战。
阴法唐说,昌都战役前,我国驻印度大使曾接见西藏代表团,明确告其人民解放军即将向西藏进军,他们务必在9月20日前来北京谈判。
9月23日我大使又警告他们说,既定9月20日前去北京的期限已过,后果由他们负责,但仍然可以继续前往北京谈判。
然而他们仍然迟迟不动,失去谈判解决西藏问题的良机。
估计如果仗打得好,可能争取藏方来谈判。
事实证明这个估计是正确的。
和平有时候要用战争来赢取。
1951年春天,中央和西藏的谈判结束。
5月23日,双方签订协议。
5月25日,发布进军训令。
解放军开始向拉萨和平挺进,进驻拉萨等国防要地。
从此时开始,到18军52师一个团进驻江孜、日喀则、亚东后,红旗插上了喜马拉雅山,18军完成了历时1年零9个月的进军西藏的历史使命。
2013年全国召开了哪些重大会议?全称,不要缩写.主要是党政召开的.列出时间.公务员备考使用.
2013年重要会议一览 2013年全国两会 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完成新老交替点击进入两会专题 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产生纪实 从3月11日至3月16日,新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会组成人员,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国家主席、副主席,国家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国家军委副主席、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和新一届国务院其他组成人员相继产生……在这个万物勃发的春天,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顺利实现了新世纪以来的又一次新老交替。
盘点2013两会十个热词 2013全国两会临近尾声。
此番跨度长达半个月的两会,是决定中国未来改革发展的重要会议,党的十八大精神化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将对国计民生产生深远影响,而“新老交接”“中国梦”“机构改革”等10个代表委员热议、百姓密切关注的“两会热词”,让人们聆听到一次民主进程的足音。
十八届三中全会 吹响全面深化改革号角点击进入专题 授权发布: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204人,候补中央委员169人。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
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的十大看点 11月12日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公报,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总任务等,“新华视点”记者从中梳理出了十大看点。
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让改革旗帜高高飘扬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诞生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传递明年经济工作新信号点击进入专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提出明年经济工作六大任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
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总结2013年经济工作,提出201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在讲话中阐述了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明年经济工作新信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3日闭幕。
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传递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新信号。
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 8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鞠鹏摄进入专题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8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凝聚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写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开幕之际 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这条主线,集中所有资源与工作精力,鲜明响亮地唱响了富有时代特色的主旋律。
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中国梦深入人心;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新一届党中央一系列重大部署深入人心……一段时间以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亮点频现,有效发挥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强大作用,鼓舞全国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不断奋进。
新华社评论员:统一思想行动的重要遵循 新华社评论员:胸怀大局 把握大势 着眼大事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2013年12月3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3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4年经济工作,听取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情况汇报。
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会议。
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2013年10月29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9日召开会议,讨论十八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审议并同意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
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会议。
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2013年9月30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30日召开会议,审议并同意印发《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
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会议。
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2013年8月27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27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1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
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2013年7月30日) 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会议。
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年度预期目标的合理区间,经济社会发展总的开局是好的。
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2013年6月22-25日) 按照中央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首先在中央政治局开展的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于6月22日至25日召开专门会议,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回顾总结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情况;联系思想实际和所分管地方部门单位的工作实际,分析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研究提出加强作风建设的措施及有关制度规定。
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会议(2013年4月25日) 4月25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会议(2013年4月23日) 4月23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进一步全面部署四川芦山抗震救灾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2013年4月19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19日召开会议,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中央政治局带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会议。
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2013年2月23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3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2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会议。
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2013年1月28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8日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会议。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定调城镇化发展进入专题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慎砍树少拆房 让居民记得住乡愁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
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
在讲话中论述了当前城镇化工作的着力点,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城镇化会议回应三大关切:人到哪去钱从哪来地怎么管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展望未来,亿万农业转移人口如何尽快实现市民化
财政资金能否满足城市建设的大量需求
城市扩张会不会过分侵占耕地,危及粮食安全
中国共产党党史
中国共产党党史 (一九二一年—一九四九年)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一九一九年五月—一九二三年五月) 1,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中国的工人运动发展,各地共产主义组织成立。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党的“一大”(1921.7.23—31)——《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4,党的“二大”(1922.7.16—23)——制定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第一次大革命时期 (一九二三年六月—一九二七年七月) 1,党的“三大”(1923.6.12—20),确定建立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
2,1924年1月,孙中山主持召开国民党一大。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3,5月,设在广州黄埔的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开学(黄埔军校)。
4,党的“四大”(1925.1.11—22)——提出工人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5,东征、北伐。
1925年2—12月,国民革命军先后第一次东征、第二次东征、南征,消灭了军阀。
北伐战争(1926年7月—1927年3月)。
6,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7,统一战线中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和党内严重的右倾退让政策 8,蒋介石背叛革命,大革命失败。
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了 全国笼罩在白色恐怖中。
土地革命时期 (一九二七年八月—一九三七年七月)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 秋收起义(1927年9月) 广州起义(1927年12月) 起义均告失败。
抗日战争时期 (一九三七年七月—一九四五年八月)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
日本全面侵华开始。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部分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 (一九四五年八月—一九四九年九月) 抗战胜利后,人民期望和平,中国共产党呼吁建立联合政府。
重庆谈判 1946年6月,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
在人民革命即将胜利的时候,1949年3月,毛主席在西北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发出“两个务必”的警示: 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 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政治前提。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没有即将到来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七律长征分()联,颔联,()联,尾联。
《七律长征》是一首古诗词,分为首联俄联,颈联,尾联四联。
全诗生动地概出了什么
急急急有关平起平坐的历史故事
平起平坐píng qǐ píng zuò【解释】:比喻彼此地位或权力平等。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连我脸上都无光了。
”【近义词】:等量齐观、分庭抗礼【反义词】:截然不同、迥然不同【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用于双方面示例:其中很有几个体面的人,平时也到过府里,同万太尊~的,如今却被差役们拉住了辫子。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