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主持词 > 殡葬改革的主持词

殡葬改革的主持词

时间:2020-04-14 21:33

西式葬礼的具体形式是

西方丧葬礼俗国外葬礼西方国家的丧葬礼仪基本上属宗教式的丧葬礼仪。

人死后,首先在死亡地或尸体发现地的登记处进行登记,由医生或验尸人员签发书面证明,并在死亡者生前居住地的基层组织办理登记;而后对亲友发出通知或在报刊上公开宣布。

葬礼一般遵循死者生前遗嘱、遗言确定是土葬或者火葬。

丧葬事务一般由.殡仪机构或承办人具体安排,包括埋葬或火化的时间、地点以及举行葬礼仪式的时间、地点等。

西方葬礼仪式一般同结婚一样,多在教堂举行。

具体程序是,先把棺材运人教堂,由一位教士念悼词并为死者祈祷,然后用一块天鹅绒棺罩遮盖住棺材送往墓地或火化场。

葬礼与葬礼弥撒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分开(在葬礼后的某一天)举行,一般由神父或死者亲属议定,包括祈祷词和经文,然后是圣餐,最后为告别仪式。

西方丧葬礼俗主要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基督教将每一个人的灵魂直接与上帝发生关系,不允许偶像崇拜,崇尚灵魂升华而轻视肉体,因此西方的丧葬风俗是简丧薄葬。

基督教的丧礼更多地是为死者祈祷,祝其灵魂早日升人天堂,解脱生前痛苦。

基督教认为人死后灵魂需要安静,因此丧礼非常肃穆。

在基督教文化影响下,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丧葬基本从简,即所谓在上帝面前“灵魂平等”的原则。

近现代以来,由于崇尚“科学精神”,尤其是实验科学的兴起,使西方人能以一种“科学的眼光”来看待死亡,进一步淡化了社会对殡葬的热情。

西方崇尚“个人本位”,主张“以个人为中心”,因此在丧礼中,也是以死者为“中心”,重在安置死者的“灵魂”。

总之,西方丧葬礼俗有人们可借鉴之处。

死亡文化的本质是生存文化,从一个民族的死亡文化中可以窥到那个民族的全部生存哲学。

西方虽然民族众多,但是在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下,丧葬礼俗基本大同小异,下面就西方丧礼中比较一致的方面予以概述。

葬式。

西方葬式主要是火葬、土葬两种。

无论采用哪种葬式,均葬于公墓。

公墓。

城镇公墓一般建在郊外辟静幽雅之处,农村公墓建在村外较远的地方。

西方公墓园林化程度很高,规划也很长远、划一、详细,有公路、纪念、休息、住宿、购物的场所。

公墓管理很严谨,死者不论何种葬式,都要深埋,墓面平整,而后种上草皮,碑石不能太高,碑石周围要种四季花卉。

一年四季墓前几乎都是鲜花盛开。

整个公墓内无论墓多少,墓主何人,只见墓碑和花草看不到任何特殊标志或土堆。

它不仅是死人的天堂,也是人们休闲的胜地。

西方公墓的使用一般是有偿使用,使用期长短不二,但有最长期限规定。

殡葬礼仪。

西方殡葬礼俗有洗尸、更衣、停尸整容、送葬哭丧、宴谢、祭奠等程序,基督教仪式几乎贯穿其中。

人死之前要在神父面前忏悔,之后神父要为其祈祷。

这也是临终关怀,使死者正确看待死亡,摆脱死之恐惧。

死后在神父主持下给死者洗尸,宗教含义是洗去生前罪过,干干净净去见上帝。

停尸在西方传统丧俗中,一般停在教堂,由神父主持追悼会。

神父介绍死者生平并为之祈祷,下边亲友则一同祷告。

完毕以后由四人一角一人抬着棺材走向墓地,神父、亲友跟在后边送葬。

下葬时,神父还要再为亡者祈祷。

哭丧无论是初终还是在教堂,也无论是在送葬路上或下葬时,亲友都不能大声嚎哭,只能默默流泪或嘤嘤啜泣,意为不要打忧死者灵魂安静。

下葬时,随土撒人一些花瓣,葬毕在墓前立上十字架,放上一束鲜花,亲友就可以默默离开坟墓。

祭奠亡者不是中国人的专利。

西方人在居丧的第九天、第二十天、第四十天和一周年都要举行祭亡灵仪式。

届时,亲友可单独去,一束鲜花、默默立上一会即可。

现代西方,社会工作兴起,对西方丧葬礼俗改革又推进了一步。

丧事不再是各自操办,而是由殡仪馆“一条龙’’服务。

宗教仪式、纪念仪式均在殡仪馆进行。

送葬也由殡仪馆灵车送。

西方社会对死者相当敬重,殡仪馆接送尸体时,其它车辆主动让道,并鸣笛以示哀悼,路人也注目肃立。

西方葬礼禁忌西方人非常重视葬礼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现象,并相信这些现象显示出了某些特征。

如:葬礼时出太阳,在参加葬礼的人中哪个人的脸被阳光照得最亮,哪个人就可能是下一个死亡者;如果葬礼那天下雨,就意味着死亡的灵魂可以顺利进入天国;如果参加葬礼的人数是单数,其中必有一个不久后便会死去。

预定好的葬礼日期在西方通常是不能被推迟的。

如果出了什么原因,葬礼推迟都意味着在3个月内死者的亲属或者邻居中必然会有人死亡。

例如在被推迟的日期内包括星期日的话,那么这一凶兆就可能出现,而且没有任何方法可以避免。

在西方,有些日子是不宜举行葬礼的,如元旦,否则在死者所属的教区内,在新的一年中的每一个月就都将举行葬礼;再如星期日,否则就意味着在一个星期内还会接连地举行三次葬礼。

此外,西方人认为,出门遇见葬礼队伍是不吉利的;如果遇见葬礼,便会跟着送葬队伍走上一小段路,这样可以避免凶兆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当棺材运往墓地下葬时,西方人是绝对不肯走在棺材前面的,他们相信这样做会使自己的亲人或朋友大难临头,甚至会死亡;但如若这时遇到了一个牧师或传教士,这一凶兆就会自行消除;遇见灵车也同样会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尤其是空的灵车,但这一凶兆只有在灵车面对面地驶来时才真正成为凶兆。

退休干部死后能否开追悼会具体文件

寿终 人死后,全家举哀,将死者移入正房迎门的灵床上。

灵床有的用现成的木床,有的用门板或苇箔在长凳上搭成,还有的临时用土坯垒起,上铺一床单或褥子而成。

死者脸盖黄表纸,口含铜钱(亦有含珍珠之类的)。

灵床前置供桌,放“照尸灯”,预防狗猫进来,焚香设牌位,并供小米饭1碗,上插竹筷1双,叫“倒头饭”。

子女轮流守护,叫“守灵”。

家族邻居帮助办理丧事,发讣文、告亲戚,帮丧者为首的叫“大总”。

同时每天早、中、晚饭前3次到土地庙“送浆水”,浆水多由生水、面粉、小米混合而成,装在壶里,有的壶里只装清水,也叫做浆水。

扎制纸车、纸马,用黑面烙制“打狗饼”、“打狗棒”,取意西天路途遥远,又有恶狗拦路,一旦遇到恶狗便可用棍子打它们,同时把打狗饼扔出去喂狗,以便趁机脱身。

此后是“指路”,死者长子站在板凳上,手举扁担,面西而呼死者的称谓,后说“上西方大路朝佛”,连喊4次,烧纸车纸马,送亡者归西。

? 吊丧 亲友按讣告订的日期,在开墓安葬之日前来吊丧。

院内设灵棚、立牌位,孝子麻衣素服,向前来吊丧的亲朋、乡邻磕头拜谢。

一般乡邻只付丧仪(现金)叫“付人情”。

至爱亲朋则先付奠仪,后将祭品置于灵前,向灵位跪拜,奠酒3盅(张店为4盅),放声痛哭,叫“拜祭”。

入殓 死者入棺谓之“入殓”。

棺材俗称“寿材”,多用杨、柳、榆、槐等杂木制成,殷实人家则用柏木。

穷苦人家有的仅薄棺一口,苇席一领。

入棺前先在棺内铺香表垫褥,再由儿女亲属用棉絮蘸酒为死者擦脸净面,之后入棺。

于亡者身旁放香表、草木灰及死者生前所爱之物,盖棺封口,大殓告成。

此后,每天3次烧纸哭祭。

? 出殡 一般于人亡后第三日或第五日出殡,大家富户亦有第七日、九日甚至四十九日出殡者。

期间,有的请僧道设坛场作佛事,诵经超度。

亡者配偶如有先逝者,丧主须于发丧前一日的晚上迎其灵共祭。

殡葬大体有烧炕(亦叫暖墓)、起灵、送殡、路祭、下葬成坟等程序。

起灵前(临淄为起灵的前一日),一般先有亡者亲属(多为女眷)去坟内点火燃烧,叫“烧炕”,博山、临淄多是于坟内设火煎糕叫“暖墓”。

临淄在起灵前还有在灵棚内吃一顿水饺的习惯,谓之“吃团圆饭”,并边吃边填满“献食罐”。

之后,把灵前的饭碗打掉,由十余人抬棺起灵,长子顶棺打瓦,此时家人亲友随灵哭送,到门外停灵奠祭。

出殡时,长子或长孙打白幡,外甥打花幡在先引灵柩前往茔地,女孝家一般在柩后坐哭,不跟往茔地。

出殡的队伍到村(街)头要暂停,进行路祭。

在灵前摆好桌椅、供品,亲友一一拜祭。

棺至墓地后,先烧挽联纸扎(临淄居民还要把“献食罐”放入坟内),待孝家查看墓穴后,方下葬填土,插幡幢(亦有插秫秸者)于坟顶,至此新坟筑成。

返回时,每个孝家分享一份切碎的馒头、豆腐等物。

? 谢客 殡后的翌日拂晓,死者的儿孙穿孝服到吊丧者家中致谢,一般只是在门前高呼“谢客”,主人听见,可回声“听到”,表示已知礼。

祭祀 殡后第三天(亦有第二天者)亡者亲属着孝服至墓地供祭,绕坟转3圈,抛撒五谷粮,添加新土,谓之“圆坟”。

人亡后第三十五天叫“五七”,一百天叫“百日”,届时孝家都要到坟上祭祀,通常做“五七”、“百日”坟时,前者提前,后者延后,谓之“长百日短五七”。

周村多是于半夜三更上坟祭祀。

上“五七坟”时,死者亲属要带着金银山、摇钱树、聚宝盆等纸扎和供品祭祀。

持服 也叫吃服。

安葬后,亡者家属要穿孝服守孝,谓之“持服”。

持服期,儿女为3年,侄孙辈为1年,期间,儿女一般不理发,不问世事。

三四十年代,一些村社普遍建有“老人会”(亦叫“孝帽会”、“架子会”等)。

凡家有老人者均可参加,遇有丧事,会友集资进行互助,有钱出钱,无钱出人,至入会者各家都经过一次丧事,此组织即告解散。

建国后,老人会组织很快消失。

旧时的丧葬礼也逐步得到改革,设坛超度、送浆水、指路等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东西基本根除。

遇有丧事,只为死者穿寿衣,入棺成殓,亲友送丧仪,叩头祭拜,送往坟地埋葬,持服守孝等。

60年代后,除回民外,城乡开始实行火葬制度,建立骨灰盒存放室,亲属戴黑纱或孝章,邻里送花圈、挽幛致哀,但在农村有不少人家仍将骨灰土葬。

“三日”、“五七”、“百日”祭仍保留,以表哀思之意。

丧葬 1、送终 老人生命垂危之时,子女等直系亲属守护在其身边,听取遗言,直到亲人去世,这在习俗中 称为送终。

送终是一件大事,能为老人送终是表明子女尽了最后的孝心,未能为老人送 终常常成为人们一生中的一大憾事。

有没有子女送终,是不是所有子女都来送了终又是老人 是否有福的一个判别标准。

在老人临危之时,家人要将其从卧房移到正庭中临时铺设有板床上,板床在较穷的地方就用 临时卸下的门板做成。

因为民俗以为人若在床上死。

灵魂就会被吊在床中,无法超度。

有的 地方也把死老是否在板床上死看作是子女是否尽了孝道的标准,老人在床上咽的气,子女往 往会受人非议。

夭折的人,家人虽不会将其移入正庭,但也会将其移至床前地上。

如果死者 之上还有长辈,死时,也不移入正庭。

在许多地方,人死之后,家人都会烧纸钱,称为烧倒头纸,有的地方更明白,叫:烧 落气纸。

此外,还人鸣放鞭炮,一是表示死者归西,二是向邻居报丧。

人死之后,家人要围在死者身边恸哭,未死时,则禁止哭泣。

2、报丧 死老咽气后,家人应尽快向亲友发出报丧贴,或登门通报死讯,对远方的亲友,要告诉其开 吊下葬的日期。

报丧的孝子要穿孝服,戴孝帽,到了别人家,不能进门,有人来迎接时,无 论长幼,都要叩首。

3、入殓 死者入棺前,要为之整容,如剃头、刮脸、换擦洗身、穿寿衣等,然后再以白绸(有的地方 也用纸钱)掩面。

民俗以为,不能给死老穿皮衣皮裤,否则死者会转世为兽;为死者穿衣时 ,不要将眼泪滴到死者身上,否则以后做梦就见不到死者。

有的地方要求为死老配木梳一把 ,镜子一面。

在死者死后的二十四小时内,要由专人选择好时刻,正式将尸体移入棺中,入棺时,死者一 般是头朝里脚朝外。

4、守铺 死老家人在老人死后到正式放入棺材期间,要昼夜轮流守护在死老铺侧,以示服孝,叫做 守铺。

死者入棺之后,家人守护、睡卧在棺旁,叫守灵,也叫困棺材。

5、搁棺 因为要选择吉日吉地安葬死者,因此,可能要停枢在家,称为搁棺或停棺。

搁棺 的风俗,在古代常见,一般要搁七天,有的甚至搁棺十几天,几个月,现今则不常见,即 使搁棺,时间也不长。

6、居丧 居丧是指死者家人后辈自死者断气时起服丧。

男子不穿华丽的衣服,穿草鞋(现在已不常见) ;妇女则要脱去身上的装饰品,脱下彩色衣服。

男女各依其与死者关系的远近,穿孝服,戴 教帽。

孝子在居丧期间(一般为一月或百日)不能理发,不能同房,不能会晤亲友、参加宴会 、进寺庙等。

尤其是在安葬之前,这些习俗必须严守,否则不吉。

7、吊唁 吊唁是丧葬礼俗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吊唁的方式因各地风俗不同而有区别。

吊唁时,与死者 关系的远近不同,吊唁的礼数,方式也不同。

死老子女在接到讯息以后,首先要哭悼,然后问明死因,尽一切努力尽快上路奔丧。

临到家 时,要望乡而哭,出嫁的女儿,有的甚至一路哭来。

到家后,先要在灵前跪叩,哭悼, 直到有人安慰才停止。

亲朋友邻,虽不致于和孝子一样悲痛,但也要尽量表现得比较哀痛 一些。

亲友前来吊唁的时候,孝子要保卫祖国接,陪同。

比较亲近的亲友,一般要在灵前正式举哀 哭悼,直至有人劝慰。

如果不是较亲近的亲友,则可以在灵前烧化几张纸钱即可。

亲友前往吊唁时,一般都要携带礼品或礼金。

礼金用黄色、蓝色签封好,在正中的蓝签上写 上折祭×元。

奠敬×元的字样。

礼品有匾额、挽联、挽幛、香烛、纸钱等。

8、接三 接三也叫迎三、送三。

民俗认为,人死了三天,他的灵魂要正式去阴曹地府,或者 被神、佛或神、佛的使者迎接去了。

并不是每一个人死后都能进入天堂,但若在死者去世三 天灵魂离去的时候,为他请僧众念经礼忏或者放焰口救度恶鬼,就能使死者赎罪积德,进入 天堂。

相对于神来说,是迎接死者的灵魂进入天堂;相对于死者亲友,是送别死者的灵魂进 入天堂。

因此,这个仪式叫迎三,也叫送三。

送三时,要用纸扎一些车马,以供死 者上路时用。

放焰口是接三中最重要的礼俗。

据说焰口就是饿鬼饿鬼,在地狱受苦受难。

民间举行仪式, 摆放三宝,即佛、法、僧,便可以让饿鬼得到救助,脱离苦海。

焰口有佛教《瑜伽焰口》, 比较常用。

还有道教的《缸罐焰口》。

在丧葬礼仪中,还有做道场的。

其作用与放焰口类似,这种道场常由僧人、道士一起做。

9、出殡 出殡又叫出山,出殡要先请阴阳先生选择吉日吉时,叫做开殃榜。

出殡之前,先要 辞灵。

先装馅食罐,把最后一次祭奠的饭食装在瓷罐里,出殡时,由大媳妇抱着,最后 埋在棺材前头。

然后是扫材,即把棺材头抬起,孝子放些铜钱在棺下,然后用新笤帚、 簸箕扫棺盖上的浮土,倒在炕席底下,取捎财起官的意思。

出殡的程序为:先转棺,将棺材移出门外,再抬起棺材头,备好祭祀用口,由礼生主持礼仪 ,丧主跪拜,礼生读完祭文后,由僧道引导孝男教妇旋棺,在棺材周围绕行三圈之后, 再用绳索捆好棺材,盖上棺盖。

抬棺即将起行,送葬队伍也要准备好,一般是长子打幡在前,次子抱灵牌,次子以下的孝属 们持裹着白纸的哭丧棒,大儿媳抱馅食罐。

准备妥当后,即可起杠,伴随起杠,还 有两项礼仪:一项是把死者生前所用的枕头拆开,把里边的荞麦皮等和枕头套一起烧掉;另 一项礼仪是摔盆,即把灵前祭奠烧纸所用的瓦盆摔碎。

这个盆叫阴阳盆俗称丧盆 子,不过也叫吉祥盆。

这个仪式很重要,摔盆者一般是死者的长子或长孙,是关系非 常近的人,如果无儿无孙,而不得不由别人来摔盆,这一仪式就会使摔盆者与死者的关系变 近,甚至确立财产继承关系。

摔盆讲究一次摔碎,甚至越碎越好,因为按习俗,这盆是死者 的锅,摔得越碎越方便死者携带。

瓦盆一摔,杠夫起杠,正式出殡。

送葬队伍随行。

出殡的顺序一般为: 草龙--铭旗--孝灯--吉灯--放生笼--铭旌--香亭--像亭--魂轿--纸桥- -乐队--灵柩--遗族--僧道--金童玉女--送葬亲友。

当然,各地风俗不同,出殡的队列、形式也有差别。

富裕人家仪式隆重讲究,冥器齐全,穷 人家的葬礼,则可能要简单得多,讲究也会少一些。

在传统丧礼出殡路上,还有几项礼仪。

如扬纸钱,摆茶桌路祭等。

扬纸钱是扬撒由白纸做成的状如铜钱的纸钱,一般由专人在孝子前面扬撒。

在起杠后,遇有 路祭,经过十字路口,河沿,桥梁祠庙,城门,以及下葬时,都要扬撒纸钱。

茶桌和路祭棚多为丧家的亲朋摆设,对丧家表示哀悼和慰问。

茶桌供孝子和亲友饮水,孝子 要跑下叩谢。

路祭是指在出殡队伍所经之路设供桌或祭棚,祭奠亡灵,遇有路祭,送葬队伍 一般要停柩进行祭奠和答谢,祭奠完毕即起棺继续前行。

10.落葬 到达墓地后,再次整理墓坑,把随葬的馅食罐、长明灯放在墓坑壁上龛内,扫去脚印,然后 将棺木徐徐放下,由阴阳先生用罗盘仪矫正方向,由丧主铲土掩棺,并堆土成坟堆。

11.居丧 在亲人去世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必须要在生活的许多方面进行节制,以表示对亲人的哀悼和 思念。

这就是居丧。

居丧之礼节,对于孝子要求更严。

在古时候,孝子要居丧三年。

为什么 是三年呢?因为按惯例,小孩子在出生以后三年不离母亲的怀抱,因此,父母死后,孝子应 服丧三年,以示回报。

三年之间还会有很多小的礼仪,礼仪繁多,要求严格。

在现代,人们 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繁忙,但有人仍要居丧,只不过比古时短得多了。

传统丧葬礼仪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日益谈化了,旧时的很多丧葬礼仪,人们已不再遵循。

但老 人的去世仍会继续,作为家庭的一件大事,丧葬也必须还有一定的礼仪,那么新式丧葬礼仪 又有哪些呢?新式丧礼一般有以下程序: 1、移尸:确认老人已经死亡,可将其遗体移到厅堂或灵堂中,一般仍要燃放鞭炮,点上香和 烛。

2、报丧:死者家人在亲人去世后,应尽快通过各种渠道通知亲友,通知的方式可以是电报、 电话、讣告或亲自登门通报。

3、整容:为死者擦洗身子,梳好头发,换上比较整洁的衣服,并将其移入棺材。

4、讣告:用讣告的形式向亲友近邻进行通报。

5、开追悼会 追悼会一般在丧家所设的灵堂里举行。

先要布置灵堂: 灵堂要庄严肃穆,在正后方墙壁上要扎花牌,一般以深绿色为底色,配上黄色花朵图案 。

花牌正前方放灵桌,灵桌后方正中央放死者遗像,周围放黄色鲜花,灵桌上可置备素色鲜 花,中间放灵位。

会场中央悬挂黑色或蓝色横幅,用白纸黑字书写×××追悼会字样, 遗像正后方花牌上挂孝家的挽联,灵堂两边的墙壁上则可挂客人送的换联换幛。

花圈、花篮 则放在屋内门口两侧。

灵堂内左右可摆放长桌子,并配座椅、桌子,可旋转茶水,以备吊唁 者休息时用。

在灵堂门外两边分别放一长桌,一处用来收礼,一处用来签名。

追悼会一般在原设灵堂举行,也可另找场地,死者的骨灰盒要摆放在灵堂中间的桌子上,遗 体未火化的,可放于灵堂中间。

在追悼会仪式上,亲属一般站左边,主要亲属在前排,吊唁 者站正中,面向遗像或像体。

主持者站前排左边,侧身,一半向着死者家属,一半向着吊唁者。

追悼会的仪式大致为: ①在会场门口迎候亲友和来宾,并发给白花功黑纱。

迎候者一般为丧家委托的亲友。

②宣布追悼会开始,奏哀乐。

③宣读悼词。

④来宾致衰辞或发言,宣读唁电、唁函。

⑤众人绕遗体一周,向遗体告别。

⑥慰问逝者亲属。

⑦追悼会结束。

吊唁者要注意自己的穿着和谈吐,不可穿红戴绿,浓妆艳抹,不可三五成群,窃窃私语,不 可漫不经心,东张西望,行礼时动作要真挚自然。

6.丧服 现在丧葬提倡不穿白戴教,只在左胳膊上带一黑布,上面写一孝字,表示老人去世,自 己正在教期,还表示对亡者的哀思怀念。

一般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去世后,举行追悼大会时, 在场的同志左胳膊上也都套戴黑布,表示对亡者哀悼,但不写教字。

最后要强调的是现在大力提倡火葬,因此一些传统的丧葬仪式有些变化。

迩要的答案就在其中..................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