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主持词 > 福建美术馆馆藏精品展览主持词

福建美术馆馆藏精品展览主持词

时间:2017-12-30 20:09

凤凰这个词是怎么演变来的

现占地面积为42.51公顷中陆地面积12.21公顷,面积30.3公顷。

福州公园至今有1700多年的,是福州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园林,被人称为福建园林明珠,名列全国36个西湖前茅。

据史载,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郡守严高筑子城时凿西湖,引西北诸山之水注此,以灌溉农田,因其地在晋代城垣之西,故称西湖。

五代时,闽王王审知扩建城池,将西湖与南湖连接。

其子延钧称帝,在湖滨辟池建水晶宫(在今水关闸附近),造亭、台、楼、榭,在王府与西湖之间又挖设一条复道,便于携后宫游西湖。

西湖成了闽王朝的御花园。

此后渐成了游览区。

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南宋宗室、福州知州兼福建抚使赵汝愚又在湖上建澄澜阁,并品题福州西湖八景:仙桥柳色、大梦松声、古堞斜阳、水晶初月、荷亭唱晚、西禅晓钟、湖心春雨、澄澜曙莺。

历代文人墨客对西湖美景赞叹不止,多留有佳篇。

宋词人辛弃疾《贺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词中赞曰: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

明谢肇淛《西湖晚泛》赞:十里柳如丝,湖光晚更奇。

民国3年(1914年)福建巡按使许世英辟西湖为公园,当时面积仅3.62公顷。

解放后,西湖公园几经扩大。

集福州古典园林造园风格,利用自然山水形胜,并以乡土树种配置为主,讲究诗情画意,小中见大,使西湖景色愈见秀丽,遐迩闻名。

修复及新增的景点有仙桥柳色、紫薇厅、开化寺、宛在堂、更衣亭、西湖美、诗廊、水榭亭廊、鉴湖亭、湖天竞渡、湖心春雨、金鳞小苑、古堞斜阳、芳沁园、荷亭、桂斋、浚湖纪念碑、盆景园等。

游览景点柳堤进入大门,长堤卧波,垂柳夹道。

原堤建于1930年,宽8米,长139米,中段为桥,即仙桥。

1985年拓宽堤面为18米,堤边有石栏杆,并种植垂柳、碧桃及花灌木。

春来佳日,柳丝泛绿,桃花似火,远望如湖中锦带。

1994年改桥为拱桥,宽10米,长36米。

湖中几个自然的湖屿间还有飞虹桥、步云桥、玉带桥等相连。

开化屿开化屿是西湖的核心游览区。

开化屿往北、过玉带桥是窑角屿,有福建博物院、美术展览馆等建筑。

开化屿往西过飞虹桥,到谢坪屿。

谢坪屿原是儿童娱乐园。

紫薇厅在开化屿南,始建于1914年,以四周广植紫薇而得名。

1952年重修,砖木结构,现为公园服务部。

开化寺位于开化屿(一名小孤山)中央,为公园最古老的建筑物,据传建于北宋景佑四年(1037年)。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知府汪文盛捐资重建。

现有建筑为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总督金世荣重建,中为正殿,后为禅堂,两翼系钟鼓楼,又左为客寮,右为方丈室。

寺内昔有十八娘荔枝,颇负盛名。

宋蔡襄《荔枝谱》云:俚传闽王王氏有女第十八,好噉此品,因此得名。

今寺前尚有一株古荔。

寺在红花绿柳、碧波如镜的湖心屿中。

1986年整修后与盆景区相连浑然一体。

庭院内种植珍稀花木,花卉盆景、根雕等。

宛在堂在开化屿东,系闽中诗人纪念堂,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诗人傅汝舟营建。

招诗友高濲等同来隐居。

宛在堂木构三楹,以诗名孤山宛在水中央为堂名。

一时诗人云集,传为佳话。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改建为湖心亭。

乾隆十三年(1748年)黄任倡议复建,在堂中设立诗龛,作为福州诗坛同人吟诗聚会之地。

后来堂为洪水冲毁。

道光四年(1824年)重建。

道光七年(1827年),林则徐丁父忧归家,重浚西湖,借宛在堂为办公场所。

1914年,西湖辟为公园后,宛在堂修葺一新。

此后,春秋皆有雅集,名人墨客荟萃吟咏。

更衣亭更衣亭在开化屿东南,始建于五代,相传闽王王延钧每与王后金凤及宫娥乘船游湖时,在此更衣休息。

荷亭晚唱为旧八景之一。

在湖西岸大梦山麓。

古时大梦山,一面衔山,三面环水,跨湖有一条长堤,自南迤北,接梅亭铺,直抵万安桥(洪山桥附近),系北上通京驿道。

堤的东西两侧盛植荷花,荷亭建在堤的突出地带。

亭三面临湖,视野广阔,池畔环植碧桃垂柳,夏夜凉风习习,荷香阵阵,古时为品茗赏荷听曲之所。

古时,亭北有皇华亭,亭东有迎恩亭,为接待皇使节的馆舍。

道光十年(1830年)林则徐重修荷亭,将亭北的皇华亭改建为李纲祠堂。

现存的四方形荷亭,为清代建筑物。

桂斋桂斋禁烟亭在荷亭西北侧,背靠大梦松声,紧邻荷亭晚唱,北与湖心春雨相望,东可望及仙桥柳色。

林则徐建李纲祠堂时,在祠堂架三椽,植桂两株,取李纲晚年在福州住所的名称,曰桂斋。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改称林文忠公读书处,后又在斋旁建室一间和禁烟亭一座,篆书石刻林则徐读书处嵌于墙上。

1985年,为纪念林则徐诞辰200周年,重建桂斋,移读书处于斋后。

大梦山景区大梦山景区现确定为一带三景区十二景点的景观结构。

大梦山景区一带即湖滨游览带,由湖头街改造而成;三景区是以西湖三大景区大梦松声、荷亭晚唱、西湖书院组成的景观区;十二景点围绕三景区组成,分别是荷亭、桂斋、平章池(原福州动物园鸳鸯池)、西湖社(以上属荷亭晚唱景区);后池、西湖书院、墨池(原天鹅湖)、雄兵桥(以上属西湖书院景区);棋趣台(棋趣广场)、松涛亭、梦山阁、松涛神韵(以上属大梦松声景区)大梦山景区现已重建。

特色景观环湖步行道福州西湖公园环湖步行道南起廊桥韵景点,沿湖滨路北侧绿地至福建会堂,以外挑步行道形式至西环湖步行道湖宾馆,顺其沿湖福州西湖环湖步行道绿地宽约25米向北,经北湖岛至左海公园。

环西湖步行道往南经芳沁园至福建博物院(包括古堞斜阳和金鳞小苑两处景点),沿博物院南侧绿地向西至湖头步行街,顺其南下穿荷亭晚唱景点,环西湖一周再回至廊桥韵景点。

为方便游人入园,环西湖步行道规划沿途设置6个主要入口及多个便捷入口,主入口分别是:西湖南入口、西湖胜境入口、西湖宾馆入口、左海入口、湖头街入口和荷亭晚唱入口。

此外还根据人行入口和西湖原有主要景观分布布置11个景观节点,分别为:廊桥韵、南入口、西湖胜境、景观挑台、西湖美、北湖岛、风情园、古堞斜阳、金鳞小苑、湖头街、荷亭晚唱。

小西湖广场小西湖广场位于西湖公园东北角的湖滨路旁,靠近西湖饭店。

小西湖广场是观赏西湖的绝佳之地,在广场向西望去,西湖美景尽收眼底。

同时,该广场还是人们休闲、健身的主要场所。

天刚蒙蒙亮,附近居民就络绎不绝到公园晨练;白天,老人们围坐在石桌边下棋、打牌、聊天,其乐融融;夏夜,到湖边漫步的人们,享受着微风的清凉;公园一隅,还有随着音乐节拍翩翩起舞的人们,一天的疲倦抛至九霄云外。

福建博物院福建博物院福建博物院位于福州西湖湖畔,是福建有史以来最大的文化基础设施,由主馆、综合馆、自然馆、博园等建筑,以及古堞斜阳、金鳞小苑等景观组成。

其福建民居式的造型,海洋文化的装饰风格,以及充分体现石文化特色的用材,通过建筑的总体布局和宏伟外观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洋溢着浓郁的地方文化气息。

福建博物院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

是集历史,文物考古,自然标本研究为一体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院,是全省文物收藏、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的中心。

内设陈列设计、文物保护、宣传教育、业务交流、考古、自然、艺术、保卫和行政管理等机构。

馆藏文物、自然标本等近20万件,其中国家级珍贵文物6千余件。

举办陈列展览,搞好社会教育,是博物院的中心工作。

目前该院拥有15个固定或临时展厅,面积达1.2万平方米。

现已推出了《福建古代文明之光》、《福建近代风云》、《福建古代外销瓷》、《工艺藏珍》、《福建戏曲大观》、《恐龙世界》、《动物万象》,以及《馆藏中国历代书画展》等陈列,全面、系统地展示了福建文化发展的成就。

开辟了一个弘扬优秀文化的窗口。

2008年初,福建博物院免费向公众开放。

神秘雕像神秘雕像福州西湖公园宛在堂前矗立着一尊古人雕像,从衣着上可以推测出雕像原型应该是一位唐代或宋代的人,但由于其身上和周围未有任何文字说明,其身份一度成谜。

2008年6月经过媒体报道,福州市民曾引经据典热议古人雕像的身份。

这尊雕像的作者叫高金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他在福州市工艺美术学校当老师时,接到了市里在西湖公园安放雕像的任务。

当时对宛在堂前这尊雕像要以谁为原型还起了不小的争议。

高老回忆,当时有关部门对雕像的要求就是一个文人的形象,以配合宛在堂的历史。

最初定的是以李白为原型,后来又有人考虑到他与福州的渊源不深,提出辛弃疾、李纲两个方案,因为他们都曾到过福州,也都是著名文人。

几经商榷,最后定下的方案是融合三者的形象,制作一尊代表诗人的雕像,面部神情比较接近李白,身上穿的是明代文人衣服,帽子的样子是宋代的。

高老说,他们当年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采用假石原料制作出这尊高2米多的雕像。

20多年过去了,他有空就会到西湖公园看看这尊雕像,想不到直到现在,还有这么多人关注着它。

西湖书院同治十二年(1873年),闽巡抚王凯泰在福州西湖旁的书院旧址设立致用堂一所,重新修葺旧西湖书院(址在福州动物园旧址附近),设置宽敞的房屋,并建十三本梅花书屋。

同治十三年,改称致用书院,取学以致用和通经致用之义,专习经史、古文,聘林寿图为山长。

书院招收全省举、贡、生、监,使他们成为明体达用之才。

除每年二月由总督、巡抚亲临举行甄别试外,其余月课均由山长主持。

初录取内课10名,每名膏火银4两;外课20名,每名膏火银3两;附课无定额,一概不给膏火。

光绪年间书院移到乌石山范公祠(范承谟祠堂)左近。

书院依山建筑,院基比较高,由下层经石阶几十级才到达大门。

前为讲堂,高爽宏敞,为各书院所不及。

但无学舍,只有书斋几间和藏书室一所。

后院有楼房几间,是山长住宅。

左边空地比较大,种了不少梅树,后面建屋,就是十三本梅花书屋,有山长谢章铤所撰楹联:青山本是吾家物,老树不忘天下春。

这所书院从成立到停办,山长只有林寿图、郑世恭和谢章铤3人。

书院培养很多人才,如研究经学、文学的黄增,研究史学的张亨嘉(京师大学堂首任监督)。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该书院改为全闽师范学堂简易科(现福建师范大学前身)。

望采纳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