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苏轼
1、 【获奖名 誓言无 【颁奖词】 时代到处叹骇浪,你埋下头,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
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推选理由】阎肃: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
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
磊落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高歌
:抛家舍业,隐姓埋名,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的淡如水。
,以及许许多多像这样的人,是中国知识分子中最优秀的一群。
孙伟:中华民族从没有像今天一样需要海洋,而在走向海洋的过程中,更需要一份走向海洋的刚强。
2、 【获奖名片】崇仁厚德 【颁奖词】 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
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
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推选理由】:走过古稀,走过耄耋,老人没有更多的言语,独以,有力诠释着一个伟大民族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一位普通的老人,靠拾荒资助贫困学生,人届九旬仍不间断。
正是这份爱心,这份执着,感动着身边的人。
3、陈俊贵 【获奖名片】心比金坚 【颁奖词】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为我们守住心灵的最后阵地。
洒一碗酒,那碗里是;敬一个礼,那是士兵最真的情义。
雪下了又融,草黄了又青,你种在山顶的松,岿然不动。
【推选理由】 :“义薄云天”是对陈俊贵最好的评价, 他以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尊崇的“义”. :一口干粮挽救了一条生命,一句嘱托守护了一生。
守墓,守望的是战友情。
向伟大的战友致敬
4、段爱平 【获奖名片】一秉至公 【颁奖词】山梁挡住了阳光,你用肩膀刚起乡亲的盼望。
村庄在渐渐丰满,你的身体却慢慢柔弱。
庄稼,总要把一切还给泥土。
你贴工,贴钱,贴命,你还贴近百姓的心。
【推选理由】于丹:很多中国乡村的变化,成就在基层村干部的手里,段爱平就是这样一位村干部,这个嫁过来的媳妇把自己当成了返底村的女儿,扛起了返底村的希望,她就是返底村的底气,她兜住了人心的底。
陆小华:村委会主任可能是中国最小的官,段爱平的当法,是把身家性命都捆一起为村民做事。
她虽不识几个大字,胸中却有大义大理。
5、沈克泉 沈昌健: 【获奖名片】梦想天开 【颁奖词】父亲留恋那油菜花开的芬芳,儿子就把他葬在不远的山上。
三十年花开花谢,两代人春来秋往,一家人不分昼夜,守护最微弱的希望。
一粒种子,蕴含着世代相传的梦想。
【推选理由】:沈家父子用行动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未来中国的农民、农业、农村是什么样的。
阿来:这一对前仆后继的农民父子,顽强地进行着堪称伟大的科学实践。
他们接续和光大中国伟大农耕传统的壮举,足以感动中国。
6、格桑德吉: 【获奖名片】格桑花开 【颁奖词】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山崖。
门巴的女儿执意要回到家乡,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
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
【推选理由】杜玉波:培养学生是事业,关爱学生是本能。
一切为了学生,这是老师永恒的追求,格桑德吉就是这样做的。
彭长城:不是远大的抱负,只是广阔的胸襟;不是华丽的说辞,只是纯净的灵魂。
她是无私的边疆少数民族教师。
王振耀:喜马拉雅山脚下的辛勤园丁,是她让西藏山区孩子们的求学梦照进现实。
7、吴佩兰: 【获奖名片】秋兰为佩 【颁奖词】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
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推选理由】张会军:敬佩,我们只有敬佩。
陈彤: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胡医生用医德弥合了医患间的裂隙,更难得是20年如一日的坚守。
8、姚厚枝 【获奖名片】寸草春晖 【颁奖词】病,压垮了身体,但不能摧毁母爱。
草根母亲呕心沥血,为孩子缝补梦想,而深厚的爱,更铺就孩子精神的未来。
请上天给你多一些时间,让你把美好的愿望,织进这春天的图景。
【推选理由】王晓晖:一个草根母亲当她有意留下自己一生稀缺的物质之时,这种贫贱不能移的坚韧,是她留给孩子们更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何东平:亲情战胜了绝症,母爱征服了困苦。
这样的人间传奇,总是充满力量。
这力量给人温暖,给人慰藉。
9、方俊明 【获奖名片】克明俊德 【颁奖词】纵身一跃,却被命运撞得头破血流。
在轮椅上度过青春,但你却固执地相信善良,丝毫不悔。
今天你不能起身,但我们知道,你早已站立在所有人面前。
10、龚全珍 【简历】守护开国将军梦想,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革命老人。
【获奖名片】松筠之节 【颁奖词】少年时寻见光,青年时寻见爱,暮年到来的时候,你的心依然辽阔。
一生追随革命、爱情和信仰,辗转于战场、田野、课堂。
人民的敬意,是你一生最美的勋章。
【推选委员评价】童年:只有心中盛满人间的真情,头脑装满天下的道理,才能通达真理的意义。
一位忠于爱情,深明大义的老人,让我们读懂了什么才是伟大的人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哪些人参加???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
到会代表1210人,这次会议的任务是:制定宪法,制定几个重要法律;听取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主持了开幕式,并致开幕词。
他指出:“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刘少奇同志向大会作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报告对宪法草案的基本内容作了若干说明,对宪法草案的意义作了精辟的论述。
大会经过认真讨论,一致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就宣布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过渡状态的结束。
周恩来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外交等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指出了各项工作中还存在的缺点和问题,提出了今后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任务。
会议经过讨论,一致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大会选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选举刘少奇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大会根据主席的提名,任命周恩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9月28日,大会胜利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