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汇演主持人演讲稿
纷的焰火和欢快的乐曲新的一年向我们走来旧迎新之际,我们总是百感交思绪万千。
在新的一年,我们有许许多多的事情要做,有许许多多的任务要去完成,我们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
我和全体教职员工以最诚挚的心意、用最吉祥的语言祝福你们,也祝福每一位同学,祝同学们美梦成真,学习进步,身体健康
同学们,新年的阳光将洒在你们的身上,新年的春风将吹在你们的脸上,请坚信,我们将和你们同行,因为我们对你们的爱是那么深沉和执着!吴:没有松风的秋,雁去长空;没有飞雪的冬,乍暖还寒。
一夜高风凋碧树,凋不了青春不灭的火焰;满地余寒露凝香,凝不住你绝美的年华。
(迎娟上,立于舞台左侧。
话筒递与何) 娟:在这烛光与微笑构成的舞台,在这笑声与歌声汇成的海洋,在这永恒与温馨筑就的圣地,我们欢聚在一起。
(立于吴旁,话筒与芳) 何:光阴茬苒,我们即将迎来新的一年。
今天大家在这里欢聚一堂,迎接元旦的曙光。
这一刻是美好的,这一刻是温馨的,这一刻是充满激情的。
(话筒递与吴……xx学院2003年“走进春天”庆元旦、迎新春文艺晚会主持词(2003年12月)1(男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1)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男女合)大家晚上好
(男2)春风传喜讯、金猴踏歌来(女2)看,阳光灿烂,那是新年绚丽的色彩(女1)听,金钟朗朗,这是新年动人的旋律。
(男1)舞起醉人的红扇,我们从微山湖畔走来;敲响震天的锣鼓,我们从xxx山下走来。
展望未来前景灿烂,我们豪情满怀。
(男2)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全校师生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创建学院工作中取得了历史性的飞跃。
我们真诚的说一声“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辛苦了
”(女2)踏着时代的节奏,乘着创建学院的东风 带着新年的祝福,怀着青春的憧憬(合)让我们相聚在这美好的时刻(男1)xx学院2006年“走进春天”元旦文艺演出(合)现在开始
(女1)出席今天晚会的领导有:xx学院党委书记xxx同志xx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xxx同志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的光临表示最衷心的问候和感谢
2.朋友们,如果我们把今天的xx和十年前的xx做一个比较,我们不能不承认,我们的学习、生活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
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间间教室宽敞明亮,我们搬进了新宿舍、连上了电话和因特网,喜事一个连着一个,乐的我们嘴都合不上。
是呵,我们的学校建设蒸蒸日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6.金秋十月霞满天,那是咱勤劳朴实的xx人对家乡的火热情感。
金秋十月霞满天,那是咱聪明智慧的xx人对创建学院无比执著的信念7.近几年来,我们学校的校园文化搞的如火如荼。
9.每个人的青春只有一次,在即将绚烂的时候,有个女孩却悄然离去。
但是她并不孤单,所有的心灵紧紧相依。
没有哀伤的分离,分离也是相聚,不管身在何处,我们永远记的你。
10、欢腾的锣鼓敲起来,敲出满腔的喜悦,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甜蜜。
喜庆的秧歌扭起来,扭出满腔的幸福,我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13.在苍茫的大海里航行,不能没有指引方向的航标。
在新世纪的历史进程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我们党前进的指路明灯。
走进新时代,我们心潮澎湃,走进新时代,我们豪情满怀。
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校师生万众一心迈向新的时代。
请15. 青春是那么的火热,那么充满激情,犹如夏日的天空,总是高远而明丽。
我们是那样的年轻,那样的朝气蓬勃,欢乐是今晚的主题,我们将用欢乐来尽情演绎。
16.歌声悠扬,这歌声是我们对伟大祖国的深情祝福,舞姿优美,这舞蹈是我们对家乡、对学校繁荣的衷心祝愿。
让我们举起这欢乐的酒杯共同祝福新年的来临,迎接新年的曙光
结束语:《二十年后再相会》背景音乐起踏着青春的节拍,我们向春天走来,一路欢歌,一路笑语,万物在漫天风雪中欣然等待。
激扬着青春的风采,我们向春天走来,一路欢歌,一路笑语,万物在翘首期盼中安然舒怀。
走进春天,走进蓬勃的希望,每一颗青春的心都焕发出缤纷的色彩走进春天,走进时尚的动感地带,世界在我们眼前灿烂地舒展开来
初中元旦联欢会串词
干河中学三月三晚会主持词开幕词A: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B: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合:大家晚上好
C:阳春三月春意暖D:干河今日合家欢合:今夜,我们相聚在此,同庆三月三
A:我看见,那是谁,曾经一步步蹒跚摇曳走来,如今正大步迈向阳光通途B:我听见,那是谁,曾经一次次奋力拼搏呐喊,如今正高唱起嘹亮的凯歌C:我闻见,那是谁,曾经一缕缕汗水把泥土灌溉,如今正迎来满树桃李芬芳D:那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干河中学,是它经历了刚刚起步的万苦千辛,如今正迅速的步入完善化、正规化的学校行列。
A: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干河中学的今天,与干河支村委的支持,与学校领导的付出,与全校师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B:让我们代表全校师生,向一直以来所有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的朋友们,道一声:你们辛苦啦
C:吃水不忘挖井人
今天就让我们以文艺汇演的形式,表达我们内心的感激之情吧
D:在这喜庆的日子里,山西师范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也来为我演,在此对他们的盛情出演,表示衷心的感谢
合:干河中学迎三月三文艺汇演正式开始
B:中国的山美,中国的水美,中国的歌最美,请欣赏第一个节目舞蹈《中国歌最美》,表演者贾灵娟、贾然然等1-2中国歌最美——爸爸去哪儿A:接下来有请干河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为我们带来舞蹈《爸爸去哪儿》,表演者:马金文、李卓奇等2-3爸爸去哪儿——虹之间C:在中国掀起收视狂潮的《爸爸去哪儿》是一部表现父子亲情的真人秀D:同样有很高收视率的《爱情公寓》表现
壮族三月三宣传标语
篇一:壮族三月三传统节日文艺演出主持词 壮族三月三传统节日文艺演出主持词居民群众:大家早上好
农历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富安社区在此举行“壮族三月三同唱团结歌”文艺演出,欢度节日,为了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精神,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精神。
1、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是多么的神圣。
今天逐步强大的中国,让全世界中国人感到自豪、扬眉吐气。
让我们高举鲜红的五星红旗,沿着改个的道路前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振兴中华,首先请欣赏由富安社区璀璨文艺宣传队给大家表演党歌伴舞《五星红旗》。
掌声有请
(现在我们开始第一轮有奖问答,请大家踊跃参与) 2、广西是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
她孕育着千万个优秀壮家儿女,我们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幸福生活,下面请继续欣赏文艺队为我们带来的舞蹈《美丽神奇的地方》。
掌声有请
(现在我们开始第二轮有奖问答,请大家继续踊跃参加) 3、三月三快到了,广西各族人民准备载歌载舞来欢庆壮族传统节日,我们也请来了一群西藏姑娘共庆节日,她们把多彩哈达献给广西人民,献给祖国。
下面请欣赏舞蹈《多彩哈达》。
掌声有请
(第三轮有奖问答现在开始,请大家踊跃参与)
广西三位最著名作家
我知道的广西知名作家有七位,总得来说,他们是各有千秋,不知道你怎么看? 蓝怀昌 男,瑶族,1945年2月生,广西都安人。
1968年毕业于中南民族大学中文系,历任广州军区歌舞团担任创作员,河池地区文化局创作科长、副局长、局长, 现在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联主席。
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人口只有200余万。
三十年前,瑶族文学史中没有一部长篇小说,直到蓝怀昌创作的著名小说《波努河》的出现。
给蓝怀昌带来文学声誉的,是他的长篇小说《波努河》,这部小说填补了瑶族文学史上没有长篇小说的空白,获得1988年获首届广西文艺创作最高奖铜鼓奖 蓝怀昌是一位勤奋的作家,继《波努河》之后,他先后创作了《魂断孤岛》、《一个死者的婚礼》等多部有影响的长篇小说,出版了中篇小说集《相思红》,散文集《巴楼花的女儿》和诗集等。
目前,他的多部小说已经被日本作家介绍到了日本。
作为一位著作丰硕的作家,蓝怀昌始终认为,文学应该表现人内心的东西,表现现实生活中真实美好的东西。
除了创作之外,蓝怀昌还组织了许多文化项目,他主持的《中国少数民族系列大辞典·瑶族卷》已经出版。
由他编剧的电视剧《虎将李明瑞》获得了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最高奖“骏马奖”,他还致力于音乐歌词创作,由他作词的《总想给您写封信》、《高山大海紧握手》等歌曲,雅俗共赏,并且获得了政府大奖。
难怪圈内的朋友提起蓝怀昌,都说他是一个创作的“多面手”,一位大众化的作家。
东西 原名田代琳,男,1966年3月出生。
中国作协会员,广西作协副主席。
1994年至1996年被广东省青年文学院客聘为第一届专业作家;1997年至1999年被广西文学院聘为专业作家。
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获首届中国文学最高奖--鲁迅文学奖,1996年《小说选刊》奖。
1982年毕业于河池师专中文系,先后干过教师、新闻报道干事、秘书、报纸编辑、记者等工作,现在广西南宁某报副刊部做编辑。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耳光响亮》,中篇小说集《没有语言的生活》,中短篇小说集《抒情时代》、《目光愈拉愈长》等。
主要作品 《谁开的门》(中短篇小说集)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
《苏通之死》(中篇小说集\\\/名家三连发丛书)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遭遇深夜》(中短篇小说集\\\/公牛丛书)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
《中国小说50强·鬼子卷\\\/被雨淋湿的河》(中篇小说集)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艰难行走的鬼子》(小说代表作及创作备忘图文本\\\/回报丛书)昆仑出版社出版。
《上午打瞌睡的女孩》(中短篇小说集)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幸福时光》(电影小说)漓江出版社出版 《幸福时光》电影剧本(张艺谋导演) 《上午打瞌睡的女孩》电影剧本(陈凯歌导演) 获奖情况: 1、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获《小说选刊》1996年度优秀作品奖;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
2、1998年,小说集《没有语言的生活》广西第三届文艺创作铜鼓奖。
3、1995年,获第三届广西青年作家独秀文学奖。
凡一平 1964年生于一个贫寒的小学教师家庭。
广西都安县人,壮族。
十六岁考取河池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
十七岁在《诗刊》发表诗歌《一个小学教师之死》,此诗荣获广西第二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作品奖。
十八岁在《金城》发表第一篇小说《岁末》。
十九岁参加工作。
1989年至1991年,由广西作协推荐进入上海复旦大学作家班学习。
历任都安箐盛中学教师、都安县文化局创作员、都安县文化馆副馆长、广西首期专业作家等职,现任广西三月三杂志社副总编辑、、广西政协委员。
主要作品 已先后在《诗刊》、《当代》、《十月》、《青年文学》、《上海文学》、《小说家》、《作品》、《清明》、《山花》、时代文艺出版社等报刊及出版社发表和出版长篇小说两部、小说集两部、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愈百篇。
有作品入《小小说选刊》、《中国文学》、《散文选刊》、《作家文摘》、《传奇文学选刊》、《情觞》、《中国超情感小说精选》、《新市民小说选》等多种选本。
长篇小说处女作《跪下》出版后,荣获广西文艺最高奖——铜鼓奖,并被改编拍摄成同名小说二十集电视剧。
中篇小说《寻枪记》被改编为电影《寻枪
》。
中篇小说《理发师》也即将搬上荧幕。
获奖情况 长篇小说《跪下》获广西第三届文艺创作铜鼓奖(1997年) ;2001年第五届广西青年文学“独秀奖”;获第三届壮族文学奖。
鬼子 广西罗城人,自幼多灾多难,当过农民,教师,文化馆员,1989年在西安毕业于西北大学,同年曾考于该校的研究生班,后因生计艰难而弃学。
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创作,自1996年开始。
主要作品 《谁开的门》(中短篇小说集)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
《苏通之死》(中篇小说集\\\/名家三连发丛书)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遭遇深夜》(中短篇小说集\\\/公牛丛书)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
《中国小说50强·鬼子卷\\\/被雨淋湿的河》(中篇小说集)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艰难行走的鬼子》(小说代表作及创作备忘图文本\\\/回报丛书)昆仑出版社出版。
《上午打瞌睡的女孩》(中短篇小说集)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幸福时光》(电影小说)漓江出版社出版 《幸福时光》电影剧本(张艺谋导演) 《上午打瞌睡的女孩》电影剧本(陈凯歌导演) 获奖情况 《被雨淋湿的河》(中篇小说) 【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97《小说选刊》年度优秀小说奖】 【1997年中国十佳小说奖】 【广西区政府第四届文艺创作铜鼓奖】 《上午打瞌睡的女孩》(中篇小说) 【1999年《人民文学》优秀中篇小说奖】 《农村弟弟》(中篇小说) 【广西区政府第三届文艺创作铜鼓奖】 冯艺 男,壮族,1955年9月生。
当过六年工人,在北京上了四年大学,1983年毕业后分配到广西民族出版社工作,先后任编辑、总编辑、社长等职。
1997年出任广西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1999年当选为广西作家协会主席。
广西文学院常务副院长。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编审。
1982年开始散文诗和散文的创作,发表过散文诗、散文300多章(篇),其中《大瑶山的思考》曾获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届青年文学创作奖;出版的作品集有《朱红色的沉思》、《云山朗月》、《逝水流痕》、《广西当代作家丛书(冯艺卷)》等,其中散文集《朱红色的沉思》荣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
20集电视纪录片《西部的发现》、10集电视片《飞越广西》总撰稿人。
获奖情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科技人才称号。
黄佩华 1957.8月生于广西西林县八达区平用村;1971.9月参加工作,任西林县革委会通讯员;1975.1月任西林县水泥厂工人、车间主任、秘书;1981.4月任西林县总工会干事;1981.11月任西林县委调研室调研员;1982.4月任西林县委办公室秘书;1983.9月考入广西民族学院干训部干部专修科学习;1985.6任西林县委宣传部部长;1987.11月调三月三杂志社任编辑、编辑部主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
1982年始在《右江文艺》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在《三月三》、《民族文学》、《广西文学》、《上海文学》、《青年文学》《当代》、《漓江》、《南方文学》、《红豆》、《小说家》、《新生界》、《作家》、《作品》、《福建文学》、《花城》、《清明》、《散文选刊》、《羊城晚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200多万字。
主要作品 1990年中篇小说《红河湾上的孤屋》(三月三)获广西首届青年文学创作奖; 1991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南方女族》,并获第一届壮族文学奖、全国第四届少数民族文学奖; 1992年中篇小说《回家过年》(清明)获广西首届独秀文学奖; 1993年中篇小说《涉过红水》(当代)获广西1993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 1994年接力出版社出版长篇传记《瓦氏夫人》; 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当选广西作家协会理事; 1996年为广西首批长篇小说签约作家,创作长篇小说《流水谣》(长江文艺出版社即将出版); 1997年为广西首批签约作家(两年制); 1999年当选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 2000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远风俗》,获广西第四届铜鼓奖; 2001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代表大会代表; 2002年漓江出版社“广西当代作家丛书”《黄佩华卷》出版。
2002年7月小说集《远风俗》获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
蓝晶莹 广西青年作家,天峨运管局党组书记,散文小说均长,尤擅散文,其散文清新,自然平实,语言功力非凡,常出精品,<别了,平腊>一文自广西日报发表后在河池引起强烈反响.他的文章不受世俗影响,完全自然清新,这是他文章中最难能可贵的东西.发表的作品小说有《秋天里的故事》和《心计》(《广西文学》发),《活命》和《山女泪》(《飞天》发),《枪响军帐》(《南方文学》发),《无后老人》(《短篇小说》发),《出事》(《红豆》发),《花格衣》(《广西日报》发),《雪的季节》和《元凶》(《三月三》发),《驱鬼》(《广西民族报》发),《厚士杂志》(《红水河》发);散文有《故乡的音律》《一面湖水》《流动河流的峡谷》《在仙山做仙》《花开花落》(《广西日报》发),《别了,平腊》(《广西文学》发);报告文学《藏在深闺人未识》(《广西文学》发)。
2000年和2001年分别加入广西作家协会和河池作家协会。
湖南有哪些明星
宋祖英这是一个传奇,一个湘西小镇里的苗家女子,唱着山歌一路从湘西走到长沙,从长沙来到北京,从北京闯入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金色大厅纵情放歌…… 这是一个童话,一个寻梦的女孩子,告别了妈妈温暖的小背篓,用她的虔诚和执著,一次又一次的叩开梦想之门…… 这就是民族歌唱家宋祖英的真实人生 姓名:宋祖英 生日:1966.08.13(农历:1966.06.27) 属相:马 星座:狮子座 身高:168cm 血型:B型 婚姻状况:已婚 民族:苗族 籍贯: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古丈县 学历:中央民族学院音乐舞蹈系(大专),中国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研究生院(研究生)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1999年入中国共产党) 职业:国家一级演员,民族歌唱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歌舞团 历任、现任社会职务: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全国妇女联合会执委、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国家邮政局任命的“中国首任集邮大使”、丹麦首相任命的中国安徒生大使 歌曲代表作:《小背篓》、《辣妹子》、《兵哥哥》、《好日子》、《爱我中华》、《大地飞歌》等 参演歌剧,音乐剧:《伤逝》、《红珊瑚》、《绿叶红花》、《赤道雨》 参演电视剧:《婉君》 出版专辑: 磁带: 参看CD专辑 CD专辑: 《世纪中华歌坛名人百集珍藏版——宋祖英》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 《兵哥哥》湖南金锋音像出版社 《等你来》湖南金锋音像出版社 《无限感激》(&吕继宏)中国唱片广州公司 《月亮花儿开》上海声像出版社 《好日子 风采集》广州出版社,广州新时代影音公司 《永远跟你走》中国美亚音像制品有限公司 《踏歌起舞》广州音像出版社 《十送红军》广西民族音像出版社 《宋祖英悉尼歌剧院个人独唱音乐会》辽宁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 《宋祖英维也纳金色大厅独唱音乐会》天艺音像制品有限公司 VCD制品: 《好日子 风采集》广州出版社,广州新时代影音公司 《宋祖英悉尼歌剧院个人独唱音乐会》辽宁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 《宋祖英维也纳金色大厅独唱音乐会》天艺音像制品有限公司 DVD制品: 《大地飞歌》广州新时代影音公司 《宋祖英悉尼歌剧院个人独唱音乐会》辽宁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 《宋祖英维也纳金色大厅独唱音乐会》天艺音像制品有限公司 人生重要经历详列: 1981年:8月进入古丈县歌舞团 1984年:12月进入湘西自治州土家族、苗族歌舞团 1985年:9月考入中央民族学院音乐舞蹈系,师从周本庆老师 1989年:进入中国音乐学院进修,师从金铁霖老师 1990年:以一曲《小背篓》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崭露头角 1991年: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歌舞团任独唱演员 1992年:哈哈,结婚啦 1995年:推出《辣妹子》单曲,从此歌坛掀起“祖英热” 1998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1998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班,攻读研究生 199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1年:从中国音乐学院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毕业 2001年:9月21日被国家邮政局任命为“中国首任集邮大使” 2002年:5月首次担任歌唱比赛评委,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业余组民族唱法评委 2002年:放歌韩日足球世界杯 2002年:12月20日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成功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 2003年:当选全国政协委员 2003年:11月23日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成功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
2003年:12月24日在北京天桥剧场首度出演音乐剧《赤道雨》 2004年:7月担任第十一届青歌大奖赛专业组民族唱法评委。
历年重要奖项获奖情况一览表: 1987年:以一曲《今日苗山歌最多》获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声乐大赛金奖 1988年:第三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荧屏奖 1988年:10月以一曲带有瑶族风味的《阿哥你莫走》捧得中国音协主办的“金龙杯”全国歌手邀请赛民族唱法专业组的金奖 1990年:第四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专业组民族唱法三等奖 1996年:获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手民族唱法第一名 1997年:获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手民族唱法第一名 1998年1月2日:获《军营文化天地》举办的“战士最喜爱的十大明星”称号并荣登榜首 1998年:《辣妹子》获第十六届电视金鹰奖最佳音乐电视 1998年:获CCTV—MTV音乐盛典内地民歌推进奖 1998年:获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手民族唱法第一名 1998年12月:《好日子》、《献出你的爱》获得第五届康佳杯中国音乐电视大赛的两个金奖,本人还荣获最佳演唱奖 1999年:获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手民族唱法第一名 1999年:五首歌曲获得中宣部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 2000年:《爱我中华》获第十八届电视金鹰奖最佳音乐电视奖(唯一的音乐类最佳奖) 2001年:《大地飞歌》获得第六届康佳杯中国音乐电视大赛金奖,《爱我中华》荣获本届MTV“十大金曲” 2001年:六首歌曲获得中宣部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 2002年:《又唱浏阳河》、《春光美》获第二十届电视金鹰奖优秀音乐电视奖 2002年:第四届CCTV-MTV音乐盛典,获内地年度最佳民歌女歌手奖。
2002年:第二届金号奖,获歌唱艺术成就奖 2002年:获中国文联颁发的第三届“德艺双馨艺术家”奖 2002年:十五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获音乐电视一等奖。
获奖曲目《大地飞歌》 2003年:11月12日在第四届金唱片奖中获得评委会大奖和民族类演员奖 2004年:4月29日第七届音乐电视大赛,获得“内地最佳民族MV奖(01)”(《又唱浏阳河》)和内地最佳民歌女歌手奖 2004年:7月26日在第六届CCTV-MTV音乐盛典上获得“音乐特殊贡献奖(内地)” 2004年:9月16日第二十二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上获得电视文艺节目优秀作品奖(《宋祖英维也纳金色大厅独唱音乐会》) 2004年:10月15日在第十八届星光奖上获得综艺节目一等奖(《宋祖英维也纳金色大厅独唱音乐会》)和音乐电视一等奖(《龙船调》) 2004年:获中国文联颁发的“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宋祖英简介(修整版) 作者:thernjeen83217 发布于:14:55:13 9月10日 宋祖英简介: 女,苗族,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66年8月13日(农历6月27日):出生于湖南省吉首市古丈县宕头寨 1978年:父亲因肺结核病逝 1981年7月:初中毕业 1981年8月:正式入古丈先歌舞团 1982年8月:下半年参加湘西自治州戏剧研究室在龙山里耶举为的全州文武花旦讲习班。
讲习班结束不久,参加了当时全州重点剧目《带血的百鸟图》 1983年:参加乌兰牧骑文艺汇演,以一首《郎从门前过》获得好评 1984年12月:正式入湘西自治州土家族、苗族歌舞团 1985年9月:考入中央民族音乐学院音乐舞蹈系、师从周本庆老师 1987年:以一曲《今日苗山歌最多》获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声乐大赛金奖 同年参加湖南省第三届青年歌手大奖赛获第一名 1987年6月:参加湘西州举行成立30周年庆典活动 1988年10月:中国音协主办的“金龙杯”全国歌手邀请赛在长沙举行,宋以一曲带有苗家 风格的《阿哥你莫走》技压群芳,捧得全国“金龙杯”歌手大赛民族唱法专 业组的金龙杯,并被著名音乐教育家金铁霖慧眼识珠,收为自己的学生 1989年:进入中国音乐学院进修,师从金铁霖老师 同年与俞小凡等人在《婉君》中合作,饰演苗家女子阿奴 1990年:因《婉君》中的插曲《小背篓》在中央电视台89年春节联欢晚会中初展头角 同年参加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专业民族唱法第三名 同年参加第六届全军文艺汇演获表演一等奖 1991年: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歌舞团任独唱演员 同年参加抗洪赈灾义演 1996年:全国文联作协大会期间,中央电视台特意播出过一期《倪萍访谈录》,访谈围绕 “艺术家的成长靠什么以及如何回报社会回报人民”的中心议题展开。
此次访谈的 嘉宾是宋祖英。
同年在南海为“希望工程”捐献CD专集 1998年1月2日:获《军营文化天地》举办的“战士最喜爱的十大明星”称号 1998年:随中央代表团赴广西参加“自治区40周年大庆” 1998年2月:到四川绵阳参加《耕耘新世纪》演出,唱的是《丰收大地》,还反串了《红灯记》中李铁梅的唱段 1998年:到九江参加抗洪抢险慰问演出 1998年9月11日:在北京工体中国金牌明星足球队与香港明星足球队为遭遇百年不遇的特 大洪水的灾区人民义赛义演 1998年9月25日:到浙江湖州长兴参加“红五一之光晚会” 1998年9月28日:参加中央电视台`98抗洪赈灾义演 1998年11月:到湖南参加中央电视台“刘少奇诞辰100周年”晚会 1998年12月:宋祖英取得了“好收成”——以《好日子》、《献出你的爱》捧得第五届康佳杯中国音乐电视大赛的两个金奖和本人还荣获最佳演唱奖 199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9年2月:宋祖英到武汉演出 1999年2月7日:参加“雷剑杯”军旅歌曲大奖赛 1999年5月15日:中国明星足球队去长沙踢球 1999年5月16日:为家乡山区捐助,建立希望小学 1999年7月7日:赴西藏慰问演出 1999年10月1日:参加中央电视台国庆晚会,演唱《收获》 1999年10月31日:到昆明参加世博会闭幕式,演唱《好收成》 1999年12月31日:在北京天坛参加中央电视台迎新年晚会,在最后的5分钟时出场 2000年2月4日:参加中央台除夕晚会,演唱《你好吗》 2000年3月25——26日:宋祖英到宜宾演出 2000年5月:到什邡举办演唱会 2000年:其MTV作品《爱我中华》再登榜首 2000年9月19日:给闻名我国大江南北的南昌洪城大市场庆贺开业五周年 2001年元旦:到云南石林参加演出 2001年1月23日:参加中央台除夕晚会,演唱《越来越好》 2001年3月7日:参加“世纪平安――-两会代表,委员联谊晚会 2001年3月27日:到四川遂宁演出。
演唱《辣妹子》,《兵哥哥》等歌曲。
2001年3月28日:到射洪举办演唱会。
2001年6月:飞赴西昌参加当晚凉山2001年国际火把节开幕式演出,但因天气问题滞留成都双流机场,未能成行。
2001年6月29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红旗颂》晚会上演唱《映山红》 2001年7月:到海口参加“军民鱼水情晚会” 演出 2001年8月:宋祖英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参加一场大型演出 同月随“心连心”艺术团赴青海演出,唱《大地飞歌》 2001年9月21日:被国家邮政局任命为“中国首任集邮大使” 2001年9月22日:参加在广州举行九运会主会场落成典礼晚会《为九运喝彩》 2001年12月1日:赴深圳参加王佑贵作品演唱会 2002年4月3日:到云南陆良参加国际沙雕节,演唱《好日子》等歌 2002年8月17日:到云南蒙自参加“红河--2002年民族文化旅游节暨蒙自石榴节”,演唱《爱我中华》,《好日子》,《辣妹子》,《红河》(曾到蒙自拍摄,主题内容大概是这样的:宋祖英为红河唱一支赞歌,主题词是“水有多长,好日子就有多长”,这首歌将作为红河州的州歌唱响红河。
这首歌要拍成实景的MTV,并进入一个专门介绍红河风情的专题片,专题片由著名配音专家李杨解说。
蒙自的万亩石榴园是这部MTV的远背景,红河诸少数民族的民族歌舞是中景,宋祖英的演唱是前景。
) 2002年9月7日:参加“心连心”艺术团到“临江”演出 2002年9月8日:参加湖南第九届运动会开幕式 以下为年或月份不详的: 曾获第七届全军文艺汇演声乐特别贡献奖 曾获海军“三八”红旗手、海军十佳青年称号 曾连续获九六、九七年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手民族唱法第一名 《十八湾水路到我家》、《辣妹子》、《好日子》、《爱我中华》分别获全国星光奖一等奖和MTV金奖 5月19日,在仁寿枇杷节大型文艺晚会上,演唱《爱我中华》等歌曲 在第16届全国电视“金鹰”奖中其演唱的作品《辣妹子》获最佳歌曲奖 《英雄》、《东西南北兵》、《三月三、九月九》、《中国永远收获着希望》获中宣部颁发的“五个一工程”奖 曾连续获全国第三、第四、第五届军旅歌曲的MTV金奖 《越来越好》获二千年春节联欢晚会歌曲类最受欢迎奖并获最佳演唱奖 《辣妹子》获全国民族音乐大赛的最佳歌曲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画面奖、最佳演唱奖和最佳表演奖五项大奖 曾获CCTV、MTV音乐盛典内地民歌推进奖 《大地飞歌》获CCTV、MTV音乐盛典民族类最佳金曲奖 功勋: 曾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两次 现中国音乐学院硕士班毕业 任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全国青联常委 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 曾随有关团体出访欧洲、大洋州、美国、加拿大及东南亚进行艺术交流.宋祖英很多次为慈善献唱,个人也捐助过不少慈善事业,对于新民歌的发展促进……这些应该算上她的贡献吧。
对于艺术家各个方面的德行修养等等,在民众面前做的都非常好
王丽达、汤灿、瞿颖、香香、李湘刘璇、熊倪、李小鹏等等
炎黄文化节内容都有啥
炎黄文化节与名人社团拜祖 新郑市旅游局樊战东 历届炎黄文化节 1992年3月12日,寻根拜祖月(炎黄文化节的前身)开幕式在新郑电影院举行。
河南省人大副主任侯志英、郑州市副市长张世诚参加开幕式。
出席会议的代表和各地寻根的炎黄子孙4万余人到轩辕故里参加盛大拜祖活动。
4月5日,朝拜活动在具茨山开幕,参加登山拜祖的炎黄子孙多达7万余人。
同时,从3月5日至4月5日,县城还举行了四次大型的物资交流活动。
1993年3月23日即农历三月初一,第二届炎黄文化节开幕式在轩辕故里广场举行。
省顾委副主任韩劲草,省委常委、宣传部长于友先,省旅游局局长蔡留海及社会各界人士5000余人冒雨出席。
与会宾客在轩辕故里门前参加了庄严肃穆的拜祖仪式。
3月25日,举行登具茨山朝拜活动。
1994年4月12日,第三届炎黄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在轩辕故里广场举行。
河南省人大副主任范廉、河南省政协副主席胡树俭、河南省旅游局副局长赵国成及新郑县四大班子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和拜祖式。
4月12日下午,炎黄文化旅游节项目发布会在郑韩饭店隆重举行,共发布各类项目300多个。
4月13日,出席旅游节的海内外嘉宾同数以万计的群众共登具茨山,朝拜中华始祖轩辕黄帝。
1995年3月31日,由河南省旅游局、郑州市旅游局和新郑市人民政府、河南省炎黄事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河南省’95民俗风情游首游式暨新郑第四届炎黄文化节在新郑体育场举行。
原中顾委常委、老将军李德生,原宁夏自治区政府主席黑伯理,省政协主席林英海等中央、省、市有关领导人,以及来自美、日、台港澳等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嘉宾在新郑体育场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结束后,各级领导和海内外嘉宾到轩辕故里举行朝拜文明始祖大典。
1997年农历三月三,新郑市政府在具茨山举办第五届炎黄文化旅游节开幕式。
郑州市旅游局和新郑市领导参加开幕式。
1999年4月18日,新郑市政府在具茨山举办第六届炎黄文化旅游节,韩国佛教大师林允华率团110人前来寻根拜祖。
新郑市10万群众参加活动。
2000年4月2日,由河南省旅游局主办,新郑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华民族子孙龙禧千年黄帝故里寻根拜祖大典在黄帝故里举行。
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世英、河南省旅游局副局长方洪莲和来自美国、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地的18个拜组团和社会各届人士3000余人参加了这一盛典。
美国著名华人社会活动家陈香梅女士为这次活动题词“中华民族千禧龙年寻根祭祖纪念碑”。
2002年中国新郑炎黄文化节暨经贸洽谈活动,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河南省经贸委、河南省旅游局、郑州市经贸委、郑州市旅游局主办,新郑市委、市政府承办。
它以寻根拜祖为主题,经贸活动为重点,推出新郑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和名优产品、合作项目。
4月5日,中国侨联主席林兆枢、河南省委副书记王全书等领导共同为始祖山“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
揭牌仪式结束后,又乘车到黄帝故里,参加“黄帝宝鼎落成典礼”,并为宝鼎揭幕。
4月12日,河南省第二届国际陈氏历史文化暨新郑陈氏三宰相研究会在新郑宾馆召开。
来自海内外的陈氏宗亲及姓氏研究专家、学者200余人参加。
13日,参加研讨会的16个代表团又来到郭店镇宰相陈村的崇孝寺祭祖。
河南省侨联名誉主席林雪梅、台北市陈氏宗亲会会长陈延厚等参加了会议。
4月15日上午,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与新郑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新郑炎黄文化节暨经贸洽谈活动在新郑体育场开幕,出席开幕式的领导有:原河南省委书记刘杰,原中直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刘正威,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鲁谆,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有杰,副省长张以祥,省政协副主席杨光喜,省军区副司令员曹建新,郑州市市长陈义初,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王文超和海内外各界人士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领导和海内外嘉宾乘车又到始祖山轩辕庙前参加了“壬午年始祖山拜轩辕黄帝大典”,来自美国、法国、泰国、马来西亚和台湾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名华人华侨以及国家、省、郑州市有关领导与新郑市四大班子领导一同秉香拜谒了始祖黄帝。
郑州市市长陈义初颂读拜祖文。
4月15日晚,参加开幕式的来宾观看了在新郑市炎黄文化中心举行的我国著名歌唱家杨洪基等演唱的《轩辕颂》大型歌舞晚会。
炎黄文化节期间,还于4月13日至17日,在始祖山举行了中国“人寿杯”全国滑翔伞强手邀请赛,来自全国各地的58名选手参加了这一赛事。
4月13日,我市辉煌成就图片展暨根雕艺术精品展在新郑博物馆开展,共有250余幅精美图片,一百多件根雕珍品参展。
4月15日至4月25日,“金芒果杯”河南省第三届工艺美术博览会在黄帝故里举行。
4月15日,“轩辕杯”全国诗词楹联大赛在新郑华清园度假村举行颁奖仪式。
原国家文物局局长、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孙轶青等知名人士到会祝贺。
(2001年3月,新郑市与省诗词学会、省楹联学会、郑州诗词学会共同举办了“轩辕杯”全国诗词楹联大赛。
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及美国、英国、法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名诗人和诗词爱好者响应,先后收到近万幅作品,包括5000多首诗词、4500多幅楹联,最终评出了诗词、楹联一等奖各3名,二等奖各6名,三等奖各12名,佳作奖各50名,入围作品各500多名。
这些作品结集《轩辕颂》一书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参加颁奖的作者还参观了始祖山、黄帝故里等景点。
2003年中国·新郑炎黄文化旅游节暨经贸洽谈会 每年农历三月三,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登基大典传统纪念日。
2003年“癸未年中国·新郑炎黄文化节”是自1992年以来举办的第十届炎黄文化节。
本届炎黄文化节由世界华人华侨社团联合总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河南省旅游局、河南省侨联、河南旅游集团、郑州市旅游局、新郑市人民政府等单位主办。
3月20至21日(农历二月十八至十九)炎黄文化节拉开序幕。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新郑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在新郑宾馆举行中国新郑炎黄文化研讨会。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王俊义等全国和省内专家10多人参加。
研讨会通过实地考察、讨论,认为新郑作为轩辕黄帝的诞生地、创业地和建都地,应为中华第一古都。
近年来新郑通过大力弘扬炎黄文化,发展旅游事业,带动了新郑经济和社会发展,并取得瞩目的成绩。
专家们还就新郑炎黄文化和其他历史文化的研究与开发提出许多宝贵建议。
4月1日至3日,由河南省文化厅主办,新郑市人民政府和郑州市文化局联合承办的河南省第二届舞龙大赛在黄帝故里艺术苑举行。
来自全省12个地市的19支舞龙队参赛,为此次炎黄文化节增添了节庆气氛。
4月2日至7日,在黄帝故里举办新郑绿色食品、旅游产品和工业产品展销会。
4月4日上午9时,拜祖团登上始祖山。
此时,山上鼓乐喧天,歌声飞扬,龙灯翻舞。
拜祖活动分三个场地进行,主拜区在始祖山轩辕庙前,主要由国家、省、市领导等贵宾、新郑市四大班子领导和华侨参拜;第二拜祖区设在始祖山中天轩辕阁与黄帝祠之间,参拜人员主要是一些企业家和商贸界人士;第三拜祖区在市区黄帝故里祠前,参拜人员为新郑市各部门、乡镇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
在主拜区轩辕庙前,陈列三牲、五谷、六果,摆放花篮,南侧有100名中小学生组成的歌唱队,北侧置一硕大的乾坤鼓。
11时12分,拜祖大典隆重举行。
全国政协委员、港澳台侨委员会委员瞿弦和主持拜祖仪式,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有杰,新世纪企业联盟董事局主席刘向阳依次进香,郑州市市长王文超代表全体参拜人员颂读《拜祖文》,世界华人华侨社团联合会总秘书长任兴亮代表全球华人颂读《拜祖文》、澳大利亚的帕瑞克代表澳大利亚华人颂读《颂祖文》。
最后河南省副省长贾连朝发表讲话。
11时40分,原中央直属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刘正威擂九响乾坤鼓,数千只白鸽和彩色气球飞向天空。
拜祖结束后,贾连朝、张文彬、王有杰、王文超和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陈义初、河南省旅游局局长梁铁虎等领导为“癸未年中国·新郑炎黄文化旅游节拜祖纪念碑”揭幕。
下午,在炎黄文化艺术中心举行经贸洽谈会,有300多名企业家参加,签约项目98个,总投资额36.1亿元,其中合同项目53个,合同投资26.1亿元;合作意向45个,意向投资10亿元。
4月4日晚,2003年中国·新郑炎黄文化旅游节暨经贸洽谈会开幕式在新郑市体育场隆重举行。
原中央直属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刘正威等中直机关、国家部级领导和北京来宾,中共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李克等省市领导及相关部门领导,新郑市领导及海外著名侨领和知名企业家,40多家新闻单位与社会各界人士共4万多人参加。
当晚,参加这次炎黄文化旅游节暨经贸洽谈会的领导、专家和各界人士观看中央电视台在市体育场举办的“中华根脉·同根同宗同源同唱一首歌大型文艺晚会”。
可容纳5万名观众的体育场座无虚席,毛阿敏、童安格、张明敏、邰正霄、张行、苏芮、腾格尔等100多名明星与艺员登台献艺,共叙寻根梦,同唱中华情。
至7月,中央电视台三大频道分别在黄金时段轮番播出“同唱一首歌”演唱会实况。
2004年中国新郑炎黄文化节于4月21日(农历三月三)在黄帝故里开幕。
原中直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刘正威、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世英、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陈义初、河南省旅游局副局长何琳、河南省文物局局长常俭传、河南省外侨办副主任文荣征、郑州市委宣传部长杨丽萍等省、郑州市领导及新郑市领导和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曲润海、华夏文化促进会会长任建新、世界华人华侨社团联合会秘书长任兴亮等社团负责人等海内外嘉宾10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
开幕式结束后,举行了“甲申年公拜始祖轩辕黄帝大典”。
2005年4月11日(农历三月初三),乙酉年公拜始祖轩辕黄帝大典在黄帝故里举行。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河南省旅游局、郑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新郑市人民政府承办。
出席《黄帝故里故都历代文献汇典》学术研讨会的60多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参加,原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刘正威、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文彬、河南省人大常委副主任吴全智、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洪华,郑州市委副书记、郑州市市长王文超,郑州市委常务副书记赵建才等国家部委、省、郑州市、新郑市领导,海内外华侨华人代表及新郑市各界人士千余人参加了拜祖大典。
拜祖大典由郑州市副市长孙新雷主持,新郑市委书记赵武安致词,郑州市市长王文超读拜祖文,台湾台东桃竹苗客属总会理事长刘震读拜祖文。
刘正威、张文彬、吴全智、张洪华、罗哲文、黄景略、王文超、赵建才等领导和专家敬献花篮,朱士光及海外华人代表上香,全体人员向始祖黄帝像行鞠躬礼。
新郑市地方史志办公室编辑马艳辉 癸未年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根在中原”拜祖大典 世界客属恳亲大会自1971年在香港举行第一届恳亲大会,至2002年11月2日至6日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召开已历十七届。
河南省客属联谊会会长林雪梅、郑州市副市长白红战和新郑市炎黄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赵国鼎参加第十七届恳亲大会,介绍河南新郑是轩辕黄帝和神农氏炎帝的故里、故都;炎黄二帝是客家人的始祖,是客家人的血缘总根;2003年是轩辕黄帝建国至今5000年等,在会上产生强烈反响。
恳亲大会本规定二年举办一次,但为庆祝黄帝建国5000周年,第十七届恳亲大会决定第十八届恳亲大会提前一年即2003年10月26日至28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
这次恳亲大会的宗旨是“联谊、寻根、合作、发展”,主题是“中原寻根”。
2003年7月至10月中旬,新郑市委、市政府为迎接这次恳亲大会,成立筹备委员会,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10月27日上午,在新郑市黄帝故里举行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根在中原”拜祖大典。
是日,8时30分,拜祖团乘坐大巴车从郑州出发,至新郑市境时,受到新郑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领导和数千名身着红妆、手持鲜花的少年学生列队欢迎,一路受到沿途新郑人民的欢呼。
拜祖团进入黄帝故里景区时,接待人员为每位客家乡亲佩戴“黄帝符”,敬献“黄帝贡酒”,为他们祝福、洗尘。
秋高气爽,阳光灿烂。
黄帝故里鼓乐声声,龙旗飘飘。
黄帝纪念馆前红毡铺地,黄帝像前陈列牛、猪等牺牲和四时鲜果。
参加这次拜祖仪式的国家、省、市领导有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全国人大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曾宪梓,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郭东坡,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赵阳,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张道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唐闻生,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夏清成、吴全智,河南省副省长贾连朝,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陈义初,郑州市市长王文超,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执行主席、河南省客家联谊会会长林雪梅,客属首领饶颖奇、黄石华、刘盛良、李金松、熊德龙、张庆寿、吴德芳、吴能彬、杨克林、黄德新、熊恒浩、温学濂、贝南龙以及新郑市市委书记赵武安,代市长白虎林,副书记陈莉、刘国政、张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高林华等。
参加客属恳亲大会的社会各界人士3000多人,其中客家社团110多个2500多人。
拜祖仪式在黄帝纪念馆前举行,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张政主持。
拜祖前,河南省旅游局局长梁铁虎介绍嘉宾;新郑市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白虎林代表新郑人民致欢迎词,介绍新郑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改革开放成就,热切盼望客家乡亲“常回家看看”;河南省副省长贾连朝代表河南人民欢迎客家乡亲回故乡,缅怀黄帝功绩,号召炎黄子孙继往开来、振兴中华;全球客家联谊会创会会长熊恒浩代表亿万客家人表达思念故乡情,他激动地说:“年年岁岁盼着能回中原故土寻根,今天终于梦想成真——故乡啊,我们回到您的怀抱。
”上午10时,24编钟奏起楚商乐《黄帝魂》,34响礼炮震天动地,数千只吉祥鸽腾空飞翔,抛撒的丝带花雨漫天飞舞,黄帝故里一片欢腾。
接着,罗豪才、吴全智、贾连朝、陈义初、王文超、赵武安及客家代表曾宪梓、吴能彬等在黄帝塑像前敬献花篮。
世界客属总商会会长李金松等敬拜上香,99名白衣少年高唱《黄帝颂》。
福建闽西客家联谊会会长曾耀东颂读《拜祖文》,2500多名客家乡亲和其他社会各界人士行三鞠躬礼。
拜祖仪式结束后,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郭东坡、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夏清成、客家代表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曾宪梓等一起为“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纪念碑”举行揭碑仪式。
其他客家乡亲和人士参观黄帝故里景区,瞻仰黄帝圣容
世界客属总商会会长李金松拜祖后动情地说:“今天是客家人的大喜日子,我们终于有了一个寻根拜祖的地方
”印度尼西亚客属总公会会长、信心旅游业集团总裁吴能彬率300多人来拜祖,拜祖后说:“河南是客家人的根,到新郑拜祖,就是到家了
”在这次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上,河南省签订合作项目35个,总投资27.2亿美元,合同外资24亿多美元,其中境外客商合同外资19.9亿美元。
在35个项目中,郑州市对外合作项目21个,总投资12.8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0.5亿美元;新郑市签订合同项目5个,达成合同意向项目22个,其中英属维尔京群岛亚太投资有限公司与河南顺兴本草科技开发公司联合在新郑建设2×30万千瓦热电联厂。
《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中央统战网和河南省、郑州市等新闻媒体对这次客属恳亲大会作了全面、系统、详细报导。
其中《河南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报导题为:“百川汇流归大海,炎黄子孙心系根——黄帝故里‘根在中原’拜祖大典昨日举行”。
从此,世界客家人知道河南新郑是中华民族圣地。
新郑因此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新郑市旅游局樊战东 社团名人拜祖实录 自汉代于新郑县城北关轩辕丘前建轩辕故里祠后,历代士民到轩辕故里拜祖无史书记载。
据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中山大学近代史研究室编《林则徐日记》中记载:道光十七年,林则徐擢升湖广总督赴任,二月二日途径新郑,由省府同知黎淦、郑州施牧和新郑知县李嘉丞陪同,先至新郑县城北关轩辕故里拜谒黄帝,后至县城东行馆下榻。
→ 1995年 ← 3月13日,原中央军委副主席、中顾委常委李德生到黄帝故里、市博物馆、具茨山参观考察,并题写“巍巍具茨山,文明八千年”。
是年,海外华人有42个国家,组团400多人先后在具茨山、黄帝故里拜祖。
→ 1996年 ← 2月14日,郑州市常务副市长陈义初到具茨山考察黄帝大宗祠项目。
2月22日(农历正月初四)下午3时许,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李学勤陪同,在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李长春、副省长张世英,省委常委、中共郑州市委书记王有杰,市长朱天保,中共新郑市委书记于新长,市长岳文海,副书记范金离、郭更新等陪同下,先后到黄帝故里、具茨山、郑韩故城、博物馆等景点参观考察。
宋健在黄帝故里问李学勤,新郑是黄帝故里、故都,这些是否有史可查时,李学勤回答说:黄帝生于轩辕丘。
轩辕丘、有熊国在河南新郑,不仅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讲述,而且还有大量的历史记载。
宋健对李长春说:“我来到黄帝的出生地,我对黄帝问题很感兴趣,新郑连小孩都知道这里是黄帝的故乡,可见黄帝文化气氛的浓厚,说明历史记载没有多大分歧,专家的意见也基本一致,看来轩辕黄帝出生在新郑是完全可信的。
……”他建议将黄帝编进教材,让世世代代永记始祖功德,还对新郑市长岳文海建议新郑编写一本关于黄帝的文献资料书,扩大对外宣传。
5月29日(农历四月十三日),以萧光麟为团长的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文化寻根访问团一行162人来黄帝故里,拉开了河南省96年寻根游序幕。
上午9时,访问团在中共河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河南省侨办主任林雪梅等陪同下来黄帝故里。
在黄帝故里广场,新郑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于新长、范金离、蔡克广、鲁维选、戴来正、邢学林等举行盛大欢迎仪式。
中共新郑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戴来正致欢迎词。
著名侨领拿都、马来西亚客家联谊会会长萧光麟率团焚香拜祖,并举行“马来西亚客家联合会拜祖碑”揭碑仪式,还捐资人民币8.8万元,资助扩建黄帝故里景区。
10月24日(农历九月十三日),张可夫、钟送玑、陈荣林等澳门地产商会考察团7人来新郑考察,先后到郑州新郑机场、望京楼水库、天下第一庄等考察,而后到黄帝故里焚香拜祖祭始祖黄帝,题词“寻根拜祖”。
→ 1997年 ← 4月8日(农历三月初二),大韩佛教、佛诞本地开发委员会顾问林允华大师率领由韩国水原白氏、林氏宗亲会组成的佛教界、医药界、艺术界和商界代表47人,来到新郑市黄帝故里寻根拜祖。
4月9日(农历三月三日),拜祖团在始祖山轩辕庙,采用韩国民间拜祖方式祭拜始祖黄帝。
林允华大师为修建始祖山“中天轩辕阁”捐款1.6万美元。
而后,拜祖团又到辛店镇白居易纪念馆祭祖。
5月8日(农历四月初二),韩国佛心教林允华大师率韩国原罗州市副市长林洞洛先生、诗人林宣光先生等一行13人再次来新郑市寻根拜祖。
下午2时,新郑市领导在郑州新郑机场举行欢迎仪式。
而后到黄帝故里祭拜黄帝,参观了市博物馆。
林允华大师当场捐款1万美元,并决定始祖山“中天轩辕阁”建筑由他承担90%的费用。
5月18日(农历四月十二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范康带全国政协离退休干部28人,来新郑市考察。
考察团在参观河南新郑卷烟厂后,到黄帝故里拜谒始祖黄帝。
7月19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来新郑市黄帝故里视察,并题词“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建设中华始祖圣地”和“发挥空港优势,扩大对外开放”。
1月30日(农历正月初三),新加坡周明忆率团23人抵达新郑市寻根拜祖。
第二天6时,拜祖团在始祖山轩辕庙举行拜祖活动。
2月1日,新加坡李昭进应周明忆邀请,乘机来新郑拜祖。
2月2日,他们又在始祖山举行拜祖仪式。
4月8日(农历三月十二日),香港必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主席叶嘉星率领由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加拿大等世界著名华裔领袖和知名人士组成的“世界华人中华圣地寻根拜祖团”80多人,来新郑市始祖山寻根拜祖。
拜祖场地设在始祖山东侧的拜祖台。
中共新郑市委副书记郭更新主持拜祖仪式,市政协主席鲁维选宣布拜祖仪式开始。
市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冯书义和中华圣地建设促进会秘书长李华鹏分别致词。
河南省市领导和嘉宾共为始祖山拜祖台落成剪彩,而后举行拜祖仪式。
拜祖后,在拜祖台附近植功德树。
然后,拜祖团回市区黄帝故里,又瞻仰黄帝塑像,焚香祭拜。
下午,在新郑宾馆举行“天下华人共宗祖”座谈会,缅怀始祖功德,共商建设中华圣地大计。
8月20日(农历六月二十九日),“陇海兰新地带中部城市发展研讨会暨新郑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纲要论证会”在新郑宾馆召开,与会代表100多人在黄帝故里举行拜祖活动。
新郑市市长李和平主持拜祖仪式,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鲍世行宣读拜祖文。
随后,主办此次论证会的八个单位向始祖敬献花篮,全体行躹躬礼。
当时在新郑考察的华人著名女作家赵淑侠参加了拜祖仪式。
10月19日(农历八月二十九日),韩国佛心道文林允华大师一行再次来新郑市参观拜祖,参观市貌、故城公园、滨河公园、炎黄广场,又捐资5万美元资助建设始祖山“中天轩辕阁”,至此先后捐资达17万美元。
20日,林允华大师一行登始祖山轩辕庙以韩国传统礼仪祭拜始祖黄帝。
10月23日,马来西亚记者代表团14人到黄帝故里考察拜祖。
10月28日,“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古都新郑与中原文明学术讨论会”在新郑召开。
中国古都学会会长史念海率领来自全国15个省和直辖市及7大古都学会会员120多人在轩辕故里举行祭祖活动。
新郑市市长李和平主持拜祖仪式,史念海宣读祭祖文。
11月2日(农历九月十四日),原山东省省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赵健民和原河南省副省长岳肖峡等来新郑市考察。
他们在黄帝故里躹躬祭拜始祖黄帝。
→ 1999年 ← 9月27日(农历八月十八日),团长萧光麟率马来西亚客家文化寻根拜祖团128人,在河南省华侨联合会主席林雪梅、郑州市华侨联合会办公室主任邵国政等陪同下,到新郑市黄帝故里拜祖。
新郑市市长张春香致欢迎辞。
拜祖团还游览了郑风苑和炎黄广场,并为建设黄帝故里捐资。
10月23日(农历九月十五日),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郑明如一行5人再次到黄帝故里拜祖,并题词“华夏同祖,万姓归宗”。
→ 2000年 ← 2月5日(农历正月初一),新郑市旅游局与河南省旅游集团合作举办了“港胞农家过大年”活动。
香港32名同胞到黄帝故里拜祖后,到梨河镇老观李村,与农民一道“舞狮子、扭秧歌、放鞭炮、吃饺子”,度过了他们旅途中难忘的一天。
4月23日(农历三月十九日),香港特别行政区部分官员和客商,到新郑市黄帝故里拜祖,题写“人文始祖”。
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郑国雄陪同。
11月17日(农历十月二十二日),我国驻泰国大使晏庭爱等35名驻外使节及工作人员,到新郑卷烟厂考察,在黄帝故里参拜始祖黄帝。
→ 2001年 ← 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二),来自马来西亚的65名华侨,由新郑市副市长张石磙陪同到黄帝故里拜祖。
→ 2002年 ← 1月5日(农历辛巳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台湾省旅行工会联合会代表团一行39人,到新郑市考察旅游建设情况,在黄帝故里参拜始祖黄帝。
4月5日,中国侨联主席林兆枢参加始祖山“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并到黄帝故里为黄帝宝鼎揭幕。
4月7日,“杨氏中原寻根暨工商考察之旅”一行65人,到轩辕故里拜谒黄帝。
→ 2004年 ← 4月13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到黄帝故里、郑王陵、始祖山考察,拜谒始祖黄帝。
→ 2005年 ← 5月5日,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黄帝故里拜谒始祖黄帝并题词。
9月14日,河南省委书记、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河南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曹维新,郑州市委副书记赵建才同相关人员一行10多人到新郑黄帝故里进行调研黄帝文化,并拜谒始祖黄帝,徐光春题词“人文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