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报告会主持词
报告会主持词同志们:为深入学习贯彻***,***(单位)遴选***名领导和专家组成宣讲从***月***日开始赴***巡回宣讲。
根据***统一安排和***指示,今天下午我们通过电视会议系统,集中组织***精神宣讲报告会,共***人参加听课。
为我们作宣讲报告的两名同志是:***。
今天的报告会共有两项议程:一是请宣讲团两名同志作宣讲报告;二是请***作指示。
首先,请***作宣讲,大家欢迎
……下面,请***作宣讲,大家欢迎
……(休息10分钟)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作指示
……刚才,***宣讲团两名同志以“***”为题,对***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释解读,为我们作了一场高质量、高水平的宣讲报告。
从***等三个方面,就***作了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根据***指示,我就如何进一步领会和贯彻好此次宣讲报告会精神特别是首长的重要指示,再强调三点。
一是要认真组织学习讨论。
二是要切实搞好宣讲辅导。
三是要努力推动工作落实。
今天的宣讲报告会就到这里,散会
急求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演讲会主持词
所谓“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共有的、以儒家思想文化为基线的、涵括其他各种不同思想文化内容的有机构成体系。
古老的汉字跨越数千年时空,至今仍充盈着旺盛生命力和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 目前,旨在增强中华民族文化凝聚力的工程已进入创意、设计及论证阶段。
这项属于中华民族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工程,也是一项重大的创意工程。
其创意和规划正在引起越来越多各界人士的思考和,引起越来越多以民族文化复兴为己任的中华儿女的共鸣与支持。
炎黄是我们的祖先,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
贞观治年让我们的胸怀博大, 使我们的疆土广袤无垠。
而闭关锁国令我们落伍于近代, 鸦片战后更是屈辱多于自尊。
忘不了 的冲天火光。
烧杀抢掠的。
落后就要挨打, 小小的东瀛, 竟侵扰得九洲沉沦。
往事越千年, 时光走到了一九四九, 一个历史时刻终于来临。
海内外的中华儿女, 都把十月一日铭刻在心。
还有让人的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 那一声震撼世界的声音。
从此天高地阔, 人民当家做了主人。
我们曾经意气风发, 也曾因走过辉煌而振奋。
可是征途上坎坷不断, 历史的参错, 阻挡了我们的步履前进…… 当我们翻开祖国的史册, 去解读中华民族的年轮。
一瞬三十年啊, 三十年一瞬
新的长征在一九七八起步, 那个暖冬决定了家国的命运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孕育于检验真理的标准。
环顾华夏, 然后把目光转向沿海东南, 那位三起三落睿智的老人, 潇洒地把手有力的一挥, 从此啊 沧桑历尽的祖国焕发青春。
, 成为频率最高的词汇, 改革、开放、发展, 深深植根于亿万人民的心。
朗读 读后感 生字词结为一体的主持词
问题的解决,关键在理。
理对了,才能解决。
请不要把中医归到科学里边,让布什大爷跟着你孙子姓,他干吗
不科学的东西偏偏有疗效,太令人气愤了,狗屁中医,你为什么有疗效呢,你不能存在,你是不科学的。
人要科学的生,科学的死,反对一切不科学的东西。
就是死也要插着管子死。
临终关怀,狗屁,那是人文的东西,让他死去吧,那不科学。
西医是最科学的,西医不相信经验,因为它靠不住。
那就相信机器吧,可是机器有时候也靠不住。
那就相信大规模长时间的总结吧,可是有时候还是靠不住。
那最后相信什么呢,真理也是相对的,是无限发展的,最后啥也靠不住。
这样看来,中医和西医谁都靠不住,半斤八两嘛。
中国几千年不知道啥是科学,中国的思想发展从没有按科学的要求去发展。
所以,要用科学的尺子去度量时,中国的这个思想混合物简直就是个怪物。
那我问你,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真理。
中国和西方讨论的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和永恒变动的真理的问题,二者接不上火,不是讨论的一个事。
方舟子其实是吃饱了撑的,没文化的人,怎么跟他说呢。
要想灭掉中医,只能先灭掉中国文化(现在可能叫中国哲学的多一些。
)但是,要说两种文化谁优谁劣,得先都搞明白,深刻领悟。
在中西文化比较领域,方舟子在学术上有他的地位吗
呵呵。
还有一个事,张仲景还不会用电脑呢,中医不是万能的。
真正的中医不会说中医啥都能治好,那是神仙。
广告内容不能代表全体中医吹牛吧。
其实,也别羞羞答答的,中医大部分是自吹自擂还是全体自吹自擂呢,要是全体,那只要有一例病人用中医中药真治好了,那就说明你应该重新检讨。
如果是大部分,那剩下的小部分有效是怎么回事,应不应该重视呢。
(施金墨给汪精卫他岳母治好了 岳美中出国治病的事,好多呢,你可以搜一下。
) 中国的东西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标准性不强,因时因地因人而变。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料理独步天下,无人可比,而西方麦当劳肯德基盛行的原因。
这也是中医做不了多中心大规模双盲对照,只能作坊式的干的原因。
呵呵,真正的西餐是作坊做的好呢还是肯德基做得好呢
中医和西医在这个意义上理是一样的。
中医的治未病只能说明中医观察的眼界要宽,西医理解起来有点难。
呵呵。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时候就准备过冬的事,和千树落而知天下秋的时候再准备过冬那是不一样的。
指导思想不同。
结果肯定不同。
数学好不好,我喜欢。
哲学好不好,我喜欢。
中医好不好,我喜欢。
这些都不是科学。
其实中医不是纯医学,他是一个综合体,包括文化,人文,古天文地理,社会,心理等等,是以他们为背景发展起来的医学,有很深的烙印。
所以注定不可能科学化,而且扼杀灵活性的科学化应不应该发展,是应该很慎重的问题。
搞科学的人,应该有兼收并蓄的胸怀,中医有他自己发展的方向和方法,途径,理念。
顺其自然好不好。
科学其实是一种思想,是在西方文明基础上产生的奇葩,科学思想指导下产生的技术为我们所用才是重要的。
现代医学在解决某些病的过程中贡献颇大,比如儿科领域,古代中国 产后风,痘疹的并发症,儿科急症诸多方面,死亡率颇高,抗生素,手术,无菌技术等等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大大降低了新生儿和产妇的死亡率,这谁都抹不了。
但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抗生素的大量应用,使得细菌耐药性大大增强,而且感染的发生跟自体的免疫功能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有些孩子每月感冒发烧一次,到时候看病就上抗生素,而且级别和费用越来越高,到时候还是解决不了每月感冒一次的处境。
而用中医药调治出来的孩子,不会出现这种问题,通过扶正却邪,到时候吃嘛嘛香,身体倍棒,这就是思想的魅力,而不是一味的杀杀杀。
我说多了也没用,等有孩子了你试试就知道了。
还有搞现代医学就别到处抄,结合自己专业用脑子自己想一想,康熙啥时候长过霍乱,奎宁治疟疾。
四环素治霍乱。
肚子疼不都是急腹症,没有腹急症这个叫法。
模联知识讲解
一. 什么是模联
模拟联合国(Model United Nations,简称MUN)是对联合国以及其它国际组织和机构的会议流程进行模拟的一种活动,简称模联。
在模拟联合国会议中,参与者主要是青年学子们,他们扮演各国的外交官,依据联合国及其它国际组织的议事规则,讨论当今国际上的热点问题。
作为各国代表,参与者在会议中代表的是一个“国家”,在会议主席团的主持和引导下,他们通过演讲阐述“自己国家”的立场和观点,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进行辩论、游说,同时与其它国家的代表沟通与协作,共同解决矛盾与冲突。
模拟联合国活动的目的在于使青年学生们对联合国的运作方式和议事规则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通过扮演各国外交官、模拟联合国会议流程、讨论国际热点问题的方式体会中所提倡的主权平等、加强交流与合作、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联合国重要准则。
同时,模拟联合国活动着重于培养青年学生们进行有效演讲、有效辩论、有效沟通的能力以及锻炼参与者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模拟联合国会议中,各位代表所代表的国家并非是自己真正所属的国家,对其他国家政治、经济、外交政策以及一些具体问题的调研,有助于增进国家之间的理解、加强对多元文化的认同性及包容性。
二.规则流程简图三. 模拟联合国名词解释(一)会议成员1.主席团(Dais)主席(Chair):主持会议;随时处理代表问题。
会议指导(Director):观察会议,掌控会议方向、进程;审批文件。
主席助理(Rapporteur):记录会议;负责点名、投票等环节。
2.代表(Delegate)概念:一个国家派出参加会议的人,代表这个国家的形象与立场。
职责:维护国家利益;展示国家形象;参与国际事务讨论。
称呼:代表要牢记自己的身份,发言时的主语要用国家名,而不是“我”。
3.志愿者(Volunteer)职责:负责传递意向条;负责相关会务,为代表提供方便。
(二)解读模拟联合国会议规则及流程1.点名(Roll Call)点名的作用:确定到场国家总数,由此计算简单多数(1\\\/2多数)和三分之二多数。
这些数据决定了表决通过的标准。
点名的方式:主席助理按照国家名单上的顺序点名。
点到的国家高举国家牌并答“到(Present) ”,并由主席助理在电脑屏幕上标示出席情况,最终计数。
2.设定议题(Setting the Agenda)一个委员会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议题待讨论时,通过设定议题程序,确定多数国家感兴趣的议题为优先讨论的议题。
3.正式辩论(Formal Debate)辩论的概念:不同于平时的辩论比赛,模联中的发言、磋商、游说等均被视为辩论。
正式辩论:按照发言名单顺序进行的辩论叫正式辩论。
发言名单(Speakers’ List)发言名单的产生:议题确定后,正式辩论开始。
主席请需要发言的代表举国家牌,并随机点出国家名,当代表听到自己国家被点到后,放下国家牌。
主席助理同步记录,代表便可在大屏幕上看到发言名单。
发言名单的作用:供各国代表根据自己既定的发言主题发表讲话。
发言名单的缺点:各讲各的,主题分散,不利于促进共识的形成。
追加发言机会:如果某代表的国家名未在发言名单上或已经完成发言,该代表可向主席台传意向条(Page)要求在发言名单上添加其代表国家,主席将该国家名加在发言名单最后。
如代表已在发言名单上还未发言,则不能追加发言机会。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有120秒的初始发言时间(Speaking Time),可通过动议(Motion to Set Speaking Time)更改发言时间。
让渡(Yield Time):代表在发言时间内结束发言,可将剩余时间让渡让渡给他国代表(Yield Time to Another Delegate):让渡国A代表和被让渡国B代表协商一致后(传意向条,会前游说等),B代表在A代表剩余的时间内进行发言。
如B代表发言结束还有时间剩余,不能再次让渡,主席将继续主持会议。
让渡给问题(Yield Time to Questions):代表将剩余时间让渡给问题,主席将请需要提问的代表举牌,并随机点出代表进行提问,发言代表可在剩余时间内回答任何被提出的问题,提问时间不占用剩余时间,提问内容必须根据发言者的意向来问。
这种方式可以体现发言代表的思辨、反应和口语表达能力。
让渡给评论(Yield Time to Comments):代表将剩余时间让渡给评论,主席将请需要评论的代表举牌,并随机点出代表进行评论,让渡者没有权利再一次进行观点的陈述或对评论进行反驳。
这种让渡方式有一定风险,因为即使已经与盟国进行沟通,也不能保证主席所点出的进行评论的代表观点与发言代表完全一致。
让渡给主席(Yield Time to the Chair):代表将剩余时间让渡给主席,意味着自动放弃剩余时间,主席将继续主持会议。
4.非正式辩论(Informal Debate)非正式辩论:在正式辩论的发言名单外进行的辩论。
非正式辩论的类型有主持核心磋商(Moderated Caucus):将大会引入一个专题讨论上来。
大会暂时脱离正式辩论发言名单而重新确定一轮发言国。
讨论主题、总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由动议进行磋商的代表提出,全体代表投票决定是否进行该磋商。
自由磋商(Unmoderated Caucus):代表可在规定的时间内自由离席交流。
代表可以更为密切地和盟友们交换意见,讨论各自认为重要的任何方面的问题。
非正式辩论的优点:弥补正式辩论中讨论不集中,交流不密切的缺点。
正式辩论是在大的议题背景下发言,没有主题限制,因此代表们各抒己见,观点分散。
非正式辩论中的有主持核心磋商把对议题的讨论细化,限制主题后,观点集中交锋,促进了共识的形成;自由磋商允许代表离席,给予代表更大的空间,用更便捷的方式来提高交流的效率。
5.问题和动议(Points and Motions)问题(Points):如果代表有任何关于会议的问题,可以向主席提出问题。
问题不需投票,由主席直接处理。
组织性问题(Point of Order):当代表认为主席在主持会议过程中产生某种错误时,可以打断进程提出组织性问题,以纠正主席错误。
例如: Point of Order! Delegate of Germany would like to remind chair that the speaking time for each speaker now is 1 minute instead of 2 minutes. 组织性问题
德国代表希望提醒主席,目前每位代表的发言时间是1分钟而非2分钟。
咨询性问题(Point of Inquiry):当代表对于会议程序有不明白的地方时,可以举牌向主席咨询。
例如:Point of Inquiry! China would like to ensure whether the next procedure is voting. 咨询性问题
中国希望确认接下来是否将进入投票程序。
个人特权问题(Point of Personal Privilege):当代表觉得在会场上个人有任何不适时,可以提出各人特权问题,以求得主席团的帮助和解决。
例如:Point of Personal Privilege! Delegate of Algeria cannot see the screen clearly. Would you mind turning the characters bigger? 个人特权问题
代表无法看清大屏幕。
主席能否能加大字号
动议(Motions):代表为了商定会议议程、修改发言时间、进行非正式辩论而提出的需要投票表决的建议。
动议更改发言时间(仅在正式辩论中):如果代表认为发言时间过长或过短,可动议更改发言时间。
例如:France motions to shorten the speaking time from 2 minutes to 1 minute. 法国动议将发言时间由2分钟缩短至1分钟。
动议进行有主持核心磋商:此动议意味着代表试图使正式辩论阶段过渡到非正式辩论阶段的有主持核心磋商部分。
例如:China motions for a moderated caucus. The total time is 5 minutes, and each delegate has 1 minute. 中国动议一个有主持核心磋商。
总时间5分钟,每名代表发言时间1分钟。
动议进行自由磋商:此动议意味着代表试图使正式辩论阶段过渡到非正式辩论阶段的自由磋商部分。
例如:India motions for a 15-minute un-moderated caucus. 印度代表动议一个自由磋商,总时间为15分钟。
6.投票(Voting)投票对象:会议程序;会议文件针对会议程序的投票:所有代表都需要投票,不可以“弃权”(Abstain),只能投“赞成”(Yes)或“反对”(No)。
针对会议程序的投票需要达到总出席代表数的简单多数才能通过。
针对会议文件的投票:包括决议草案、非友好修正案。
第一轮投票时,代表可投“弃权”(Abstain)、“赞成”(Yes)、“反对”(No)和“过”(pass)。
投“过”的代表自动进入第二轮投票,且在第二轮投票中,只能投“弃权”(Abstain)、投“赞成”(Yes)或“反对”(No)。
针对会议文件的投票需要达到总出席代表数的绝对多数才能通过。
简单多数:即出席代表总数的二分之一多数。
(50%+1)绝对多数:对会议文件投票时,“赞成数\\\/赞成数+反对数”大于三分之二被视为绝对多数,弃权票不计,此时草案或修正案条款获得通过。
7.意向条(Page)代表有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进行游说、沟通,都可以通过传递意向条的方式向其他代表或主席表达。
会场有志愿者(Volunteers)负责传递。
代表需要注意的是,意向条的书写需要符合本委员会的工作语言要求。
四.模拟会议流程: 委员会: 会议议题: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点名打开发言名单(确定立场文件发言顺序):秘鲁(Peru)、冰岛(Iceland)、中国(China)、韩国(ROK)、索马里(Somalia)秘鲁:呼吁国际社会提供经验与物资的双重合作,减少因国家财政状况不同而导致的责任分配差异。
冰岛: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应该承担节能减排的责任。
不同国家应承担不同的责任。
小国和发展中国家应比那些消耗更多能源的大国少承担一些责任。
希望所有国家都能减少碳排放。
冰岛期待大家的支持。
中国:中国承诺在2020年前将降低40%~45%左右。
各国在应对问题上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呼吁各个国家意识到人类的未来决定于气候问题。
韩国:韩国通过实行“韩国绿色成长国家战略”争当“绿色强国”。
索马里:身为非洲的沿海国家,索马里将严格按照合约要求减排,呼吁世界各国为保护我们共同生存的家园而努力。
动议:法国代表动议进行一个有主持核心磋商,主题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总时间8分钟,每名代表1分钟。
发言国家:法国(France)、德国(Germany)、图瓦卢(Tuvalu)、意大利(Italy)、新西兰(New Zealand)、(Malaysia)、智利(Chile)、南非(South America)法国:自1990年起,法国已减排24%。
对于各国的不同情况,法国给予尊重和理解,法国呼吁国际社会给予援助并作出实质性举动。
德国:已取消了对大气层有破坏作用的氟利昂的生产,并将致力于对环境的保护。
图瓦卢:图瓦卢是世界上国土面积第二小的国家,陆地面积不到26平方公里,国土已明显低于海平面。
图瓦卢将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由于而沉入海底的国家。
生存高于一切。
意大利:由于亚得里亚海潮汐的作用,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泽国。
这都要“归功”于。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保护环境。
新西兰:作为一个岛国,新西兰面临更严重的气候变暖的威胁。
承诺在2020年之前减排10%~20%。
:各国应该减少燃料浪费,并且应在废气处理之后再排放。
强烈建议各国开发清洁能源,并且提高森林覆盖率。
智利:世界各国应改变现有的生产结构,并建议只有合乎温室气体排放标准的工厂才能被批准进行生产。
要求限制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的重工业建厂规模。
南非:全球变暖对各个地区有不同的影响。
其中发展中国家受到更严重的影响,因此发达国家应给予发展中国家更多支持。
动议:代表动议进行一个自由磋商,总时间3分钟。
工作文件(请参见材料第10页、第11页)工作文件起草国:(Australia)、俄罗斯(Russia)、瑞士(Switzerland)、加拿大(Canada)、孟加拉(Bangladesh)、(Indonesia)俄罗斯:正如大家所共知,京都议定书是一个在全球变暖问题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条款,它的意义也随越来越多的国家在上签字而越发显现。
但进一步来说,我们需要的是更为实际的,为各国或各大洲制定的个体目标而不是单纯的口号。
澳大利亚:所以本工作文件的起草国认为,我们应该首先制定明确各国排放温室气体的标准。
我们应该照顾像马尔代夫和图瓦卢这样的岛国,而且财政危机在这样一个燃眉之急的问题面前不应成为障碍,所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应作出响应。
在此工作文件不成为京都议定书的拓展本的前提下,我们提出以下观点:瑞士:希望建立一个全球性组织,使各个国家分享科技,筹集资金去开发新能源,减少CO2的排放量。
孟加拉:这个组织为各个国家在应对此问题上的互帮互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每个此组织内的国家拿出他们先进的技术并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国力越强,贡献越多。
印尼:扩大森林覆盖率可以延缓温室效应的进程。
面对这一事实,我们呼吁各个国家行动起来,尽可能多地种植树木,以造福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
加拿大:提倡节约,主张应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单位碳排放。
决议草案(请参见材料第12页、第13页)决议草案起草国:哥斯达黎加(Costa Rica)、美国(US)、英国(UK)哥斯达黎加:我们的决议草案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国家的需要,帮助他们获得最大利益。
请支持我们。
美国:国家间需要互相合作以形成完善体系。
对那些资源丰富的国家予以支持,美国愿尽全力。
我们有信心解决这个问题。
英国:历史上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资金与技术交换成功的范例。
英国愿为解决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遇到的困难提供资金及技术支持。
投票Working Paper Sponsor: Russia, Australia, Bangladesh, Indonesia, Switzerland, CanadaDue to the global warming and the lack of efficiency of the Kyoto Protocol, we need a new world system. Main ideas of this one are not only in the category of the K.P, and it impel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echnique development and the reduction of emission. Following are the main ideas.1. It is not expansion of K.PK.P is not a failure, but it is not a success rather. Due to the situation, we need a newer and better one.2. Balance the developing and the developed country.This is for all the countries. It is not a sacrifice to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who do have the right to exchange, and whose technique can be converted into the amount of release.3. For the island countries.We take care of the right to life to the islanders. We have the very measure to stop the global warming.4. All for the world.K.P didn’t achieve its aim, so that, as well as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world is not in a trouble. We need to unite, not only go with some supreme country. E.U and other unions need to hold more obligations.So, W.P has these clauses:1) Set up an organization with all the countries want to join in.2) This organization is for facing the global warming, especially the rise of the sea level.3) This organization’s basic element is the amount of the release for CO2,(in short, amount).4) This organization has the function to prevent the emission and encourage the tech exchange.5) The emitting limit is based on the GDP, the population and the rate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The higher, the larger.6) Forest cover rate can make a bonus on the amount.7) Countries can make a change with tech and money.8) We accept suggestion from all countries.工作文件(中文译稿)起草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瑞士,加拿大由于目前京都议定书已经不能完全控制全球变暖的趋势,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体系,旨在促进技术开发与减排相结合。
主要有以下几点主旨:1. 此工作文件并非京都议定书的拓展,而是单独成形。
2. 平衡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应该相互理解并促进合作。
3. 对于岛国,我们有强烈的愿望去保护岛国人民的生存权并愿意减缓全球变暖。
4. 对于全世界,全球变暖已然成为全球性问题。
纵然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携手合作应对这一问题而不是单纯依靠超级大国的力量。
其他联盟,例如欧盟,也有义务承担相应责任。
结合以上各点,本工作文件有以下建议:1. 建立一个互惠组织。
2. 此组织应该优先照顾危及岛国人民生存的海平面上升问题,并视 二氧化碳减排为基本目标。
3. 实力越强的国家应该承担越多责任。
4. 鼓励树木(热带雨林)的培育。
5. 各国可以进行相应的资金和技术交换。
6. 我们接受各国对于此工作文件的各种建议和指正。
Draft ResolutionCommittee: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 (UNEP)Sponsors: the United Kingdom, Argentina, the United States, AustraliaSignatories: Tuvalu, South Africa, Somalia, Israel, UNEP,Recalling article 1 to 28 of the Kyoto Protocol,Recalling also, Vienna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Ozone Layer (1985) and the Montreal Protocol on Substances that Deplete the Ozone Layer(1987) and its amendments,1) Recommends that a supervision system be established under the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 to supervise and control the emission of carbon dioxide, with the system operating as follows,a. the system will be made up of all the members of UNEP;b. the supervising progress could be carried out in various methods,c. all the countries have the equal voting power,d. the system must be responsible for the supervision of emission reduction of all countries signed in the Kyoto Protocol,e. the standards will b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Kyoto Protocol, whereas more demanding as development f. for the countries which violate the standards, the penalty will be relinquish of their voting power and the disqualification from the UNEP;2) Urges that thee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deeply affected countries(esp. island countries) to set up research centers (bases) for the purpose of sharing technologies and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internationally, as well as for providing educational services;3) Calls for a foundations to be set up under the UNEP in order to raise financial support for further research esp. for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on ways to solve global warming and climate fluctuation problems;4) Recommends that all members of the foundation to contribute to the foundation according to the quantity of their yearly emission;5) Urges developed countries offering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establish AI-Qaeda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offer resource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ing;6) Suggests setting a data-to-be-known day, which announces the accurate data of greenhouse gases emission to the public.7) Endorses to promote renewable energy and technologies as the key to achieving a diversifies low-carbon energy future fueled by a wide variety of domestic energy sources, manufactured and installed by an expanding field of companies providing new domestic green collar jobs.8) Appeals to develop an advance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ensuring that our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infrastructure can enable the expanded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project and the secure reliable delivery of electricity.决议草案(中文译稿)序言性条款回顾了联合国气候规划署中各国曾经达成的主要协议和共识。
如京都议定书和维也纳保护臭氧层公约(1985年)、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1987年)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行动性条款旨在敦促各国建立统一有效的监督体系以管理和协调各国在气候问题上采取的措施,建立发达国家为主体的基金会扶助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解决碳排放问题,帮助发展低碳经济。
建议建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之下的监督制度,负责监督和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该系统适用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所有成员,明确可以采用多样性的方法管理系统,所有国家拥有平等的投票权,该系统对于京都议定书的签署国碳排放减少量具有监督功效,监控标准将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制定,但是将来会有更多发展,对于违反标准,将由环境署酌情而定予以罚款处理或对投票权作出剥夺资格的决定;敦促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岛国进行资金、技术、教育资源援助;号召建立成立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基金会,就如何解决全球变暖和气候波动问题的发展中国家求进一步的研究,建议该基金会的所有成员作出贡献的基础将根据其每年的排放量制定,敦促发达国家提供先进技术和在发展中国家建立人工智能基地提供科研资源;建议建立各国碳排放量公开的数据公开日;赞成推动以再生型能源和科技的利用主导的广泛的国家层面资源开发,以及推动以制造和提供“绿领”劳动力为主的公司发展;呼吁建立先进的提供可再生能源的电力传输系统,旨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和保证电力运输的效率和安全。
普通话的历史
普通话是针对规范化来说的。
普通话同时又是中国法定的全国通用语言。
它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包括民族自治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使用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
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方言为基础音的语言。
之所以这样,主要由以下原因: 一、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主要是考虑到新中国定都北京,而北京地区的人都说普通话,况且其作为官话有一定的推广历史和基础,北方的汉族人虽然有自己方言,但是也能说少许普通话,因此为了稳定大局,新中国顺势就沿用普通话作为官方用语。
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文字,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美苏对抗,为了避免国外敌对势力的联合绞杀,新中国迫切需要一种共同语来实现不同地区的新中国国民的沟通与交流,以举全国之力对抗外敌,而普通话有清代满族人两百多年的推广历史和基础,因此继续沿用普通话作为官方用语。
历史沿革 商代 据记载当时均持中原雅音,直至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之所需,这也表示在很早以前人们都已经有了“雅音入市”共同的心愿。
隋代 最早能够找到的官方推广共同语政策在隋代。
隋朝统一中国,定都长安。
由于当时中国北方地区长期在北方游牧民族统治之下,汉族习俗文化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一心想恢复汉族礼乐的隋文帝做了很多恢复汉族文化的举措,其中包括命陆法言等编著《切韵》,审定比较经典、纯正的汉语。
唐代 唐代在《切韵》的基础上,制定《唐韵》作为唐朝标准音,规定官员和科举考试必须使用唐韵。
事实上,根据中古音韵所拟的唐诗读音,便与今日的粤语极为相近,指粤语为唐代正音并不为过。
——参见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之附录《唐诗拟音举例》,中华书局,1956。
宋代 宋代在《唐韵》的基础上,制定《广韵》。
而在北宋亡国后,南宋时代的刘渊又基于《广韵》著《平水韵》。
元代 元代定都在大都,就是今天的北京。
元代朝廷规定学校教学要使用以大都语音为标准的天下通语。
元代盛行杂剧和散曲,这是两种接近口头语言的新的文学形式。
著名的杂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都是大都人,他们的作品《窦娥冤》、《汉宫秋》、《西厢记》等反映出当时大都话的面貌。
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是根据元杂剧的用韵编写的,书中归纳的语音(声母、韵母、声调)系统已经相当接近今天的北京话,因此,大都话成为近代普通话开始形成的最原始基础。
明代 元代将近百年的统治使得传统的汉人的礼乐风俗、语言文化发生巨大变化。
明代以后,由于语音演变的原因使中国北方汉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元代所编的《蒙古字韵》仅存十五韵,失去了传统汉语的特点;所以当时的语音距离唐宋的二百零六音韵体系甚远,而更接近现在的北方话和普通话。
明太祖朱元璋即位第八年,命乐韶凤、宋濂参考典籍中的《中原音韵》和中原雅音,编著《洪武正韵》作为官方韵书。
《明史·乐韶凤传》记载:“八年,帝以旧韵出江左,多失正,命与廷臣参考中原雅音正之,书成,名《洪武正韵》”。
《洪武正韵》所平、去、入分部与《中原音韵》相类似,不过它对入声的处理则有所不同。
对于此书这种保留入声韵和全浊声母,音韵学家有不同的看法:张世录、王力等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是因为此书的编者不敢完全推翻历来极为通行的旧韵书。
二是因为编者绝大多数是南方人,若不是精通音韵且熟习中原之音,就难免受方言影响。
同时元代的《中原音韵》是否有入声和全浊声母存在争议。
清代 清朝入主中原,汉人仍说汉语,部分汉官操明代官话,所以清朝官场上的官方语言,实际上是满汉双语制。
清代北京话分文读、白读两种,文读是旧的标准音,接近《洪武正韵》,读书人多用,但到了清后期,基本失传,只剩下了白读。
清中期,随着对汉臣的倚重,且为提高办公效率,清宫上朝一律改用北京话。
1728年,雍正皇帝确定北京官话为官方用语,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由政府主导的推广标准音。
到清中后期,北方的大多数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等)都和以北京话为基础的新官话靠拢,其影响已经超过基于《洪武正韵》的南京话,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最流通最广的语言。
到了19世纪末也就是清朝末年,中国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受到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特别受到日本的影响。
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后大力推广日本语的共同语,日本人把日本语的民族共同语叫做国语。
国语这个词本来是中国古代一本书的名字,日本人把国语当做民族共同语的名称。
19世纪末中国的文化生活发生很大变化,国语这个名词得到传播。
1909年清政府把官话称为国语。
1911年清朝学部通过《统一国语办法案》,以京音为准的官话为国语,取代原来明代官话(《洪武正韵》)的地位,并且加大力度推广。
民国 辛亥革命之后,国语这个词得到当时北洋政府的承认,成为民族共同语的称呼。
但是,清王朝的覆灭使北京官话的标准音地位受到了广泛的质疑。
因此,民国初期出现两场关于国语的争论。
1912年12月由蔡元培任总长的教育部成立读音统一会筹备处,由吴敬恒(稚晖)任主任,并制定读音统一会章程8条。
规定读音统一会的职责是为审定每一个字的标准读音,称为“国音”。
每个字的音素定下来之后,还要制定相应的字母来代表每一个音素。
当时来自北方直隶省的著名语言学家王照(“官话合声字母”的发明人)对于会员构成非常不满,指出江浙人占25人之多,其中来自无锡的就有5人。
经过激烈争论,最后决定会议实行一省一票制度,而不是每个会员一票。
当时对于一省一票制度争论也很激烈,来自江苏的汪荣宝声称,“若每省一表决权,从此中国古书都废了。
”王照反问:“此语做何解释
”汪不语,王照接着质问:“是否苏浙以外更无读书人
”北方会员坚决要求每省一票,威胁说如果通不过就自行解散退出会议。
最后在教育部代部长董鸿炜推动下,终于通过了一省一票制度。
这个一省一票的制度是解读会议结果的关键。
该会从清代李光地的《音韵阐微》中选出一批比较常用的汉字,对每个字都用每省一个表决权、多数票决定的办法,在1913年审定了6500多个汉字的读音,又对”俚俗通行”的汉字和化学新字、度量衡译音字等600多个,同样审定了读音。
这样审定的汉字读音用当时新制定的注音字母注音,称为“国音”。
国音统一会议终于在5月22日闭幕,由于会议期间争吵激烈,会议的议长吴敬恒在4月22日辞职,接任的王照也在5月7日后请了病假,临时由直隶的王璞主持会议。
当时对于浊音和入声尤为激烈,江苏代表汪荣宝夸张地说:“南人若无浊音及入声,便过不得日子。
”同样是江苏的代表、会议议长吴敬恒也语出惊人:“浊音字甚雄壮,乃中国之元气。
德文浊音字多,故其国强;我国官话不用浊音,故弱”。
会议过程中,对有争议的字音,以一省一票原则的多数票决定“国音”。
整体来说,最后的结果还是以北京语音为“基础”,同时吸收其他方言的语音特点(主要参考南京语音),如区分尖团音和保留入声。
这次会议审定的汉字读音被后人称之为“老国音”。
并从1918年开始推行。
1918年钱玄同发表《中国今后的文字问题》,号召“废孔学不可不废汉文”,提出以国语罗马字代替汉字的主张。
1923年,钱玄同在《国语月刊》第一卷《汉字改革专号》上发表〈汉字革命〉长文:“我敢大胆宣言:汉字不革命,则教育决不能普及,国语决不能统一,国语的文学决不能发展,全世界的人们公有的新道理、新学问、新知识决不能很便利、很自由地用国语写出。
何以故
因汉字难识、难记、难写故;因僵死的汉字不足以表示活泼泼的国语故;因汉字不是表示语音的利器故;因有汉字作梗,则新学、新理的原字难以输入于国语故”。
紧随其后,一大批留过洋的知识分子,诸如蔡元培、黎锦熙、赵元任、林语堂、周辨明、许锡五等人,纷纷发表汉字拉丁化的文章,提出罗马字拼音的方案,掀起了“国语罗马字运动”的浪潮。
所谓国语罗马字,就是用26个拉丁字母表示汉语的声、韵、调。
但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老国音”的比较复杂的语音成分就成了它的最大障碍。
因此,主张国语罗马字的学者,要求统一汉字语音,以北京音为标准,修改国音,去掉“老国音”的尖音和入声等语音成分。
1920年国语推行不到两年就爆发一场当时名为“京国之争”(指京音和国音)的大辩论。
问题的起因就在于国语标准音。
支持国音和支持京音的分成两派。
国音是主要“以京音为主,兼顾南北”。
京音是“纯以北京话为标准”。
两派争吵非常厉害。
于是张士一发表文章,主张“注音字母连带国音都要根本改造”,应“先由教育部公布合于学理的标准语定义,以至少受到中等教育的北京本地人的话为国语的标准”。
这个主张得到许多人的支持,特别在南方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纷纷开会响应,甚至通过决议:“不承认国音,主张以京音为标准音”,“请教育部广征各方面的意见,定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1920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马裕藻、周作人、刘复、钱玄同、胡适等人提出的议案《国语统一进行方法》,其中第三项为“统一国语既然要从小学校入手,就应该把小学校所用的各种课本看作传布国语的大本营,其中国文一项尤为重要”。
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和江蘇全省师范附属小学联合会相继做出了定北平语音为标准音的决议,最後由“增修国音字典委员会”将国音确立了“以北平读法为标准音”,即“新国音”,并开始在全国学校推广。
1921年,中华国音留声机片及国语留声机片先後发行,确定了国音声调。
中华国音留声机片由王璞在上海发音,阴阳上去依北京声调,入声短而不促,仿自北京读书音。
国语留声机片是赵元任在美国发音,上海商务印书馆制作发行,阴阳上去依北京声调,入声则为标准南京音。
胡适在教育部第三届国语讲习班、南开学校、南开大学、教育部第四届国语讲习所讲授《国语文学史》。
1927年4月北京文化学社以南开油印本讲义作底本出版《国语文学史》。
胡适说“我以为中国将来应该有拼音的文字。
但是文言中单音太多,决不能变成拼音文字。
所以必需先用白话文字来代替文言的文字,然后把白话的文字变成拼音的文字”。
胡适1918年写《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将文学革命的目标归结到“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十个大字,又加以解释曰:“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
有了国语的文学,方才可有文学的国语。
有了文学的国语,我们的国语才可算得真正国语。
国语没有文学,便没有生命,便没有价值,便不能成立,便不能发达。
”“真正有功效有势力的国语教科书便是国语的文学,便是国语的小说诗文剧本。
…中国将来的新文学用的国语,就是将来的标准国语。
这就是说:我们下手的方法,只有用全力用白话创造文学。
白话文学的真美被社会公认之时,标准化的国语自然成立了。
”《教育部令第八号》通令小学读本“宜取普通语体文,避用土语,并注重语法之程式。
”北京大学国文系以胡适、周作人、余平伯的散文以及徐志摩的诗歌为教材,极大的推动了新文学运动。
到了五四运动以后,文学革命和国语运动的髙潮掀起,北京教育部也竭力提倡国语,白话语体彻底占领了小学教育的阵地。
1924年北京临时政府成立,章士钊任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反对国语运动和新文学,与以南京东南大学为中心的学衡派形成夹击国语运动与新文学运动的声势。
钱玄同的学生魏建功在《国语周刊》上发表《打倒国语运动的拦路虎》一文。
1928年钱玄同提出“请组织《国音字典》增修委员会案”。
7月12日,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成立“国音字典增修委员会”,王璞、赵元任、钱玄同、黎锦熙、汪怡、白镇瀛等六人为起草委员,逐字审改《国音字典》,正式采用北平地方音编成《国音常用字汇》取代《国音字典》。
后来1913年“读音统一会”拟定的国音就被修改为京音了。
1932年根据新国音编纂的《国音常用字汇》由民国政府教育部公布,在《字汇》的序言中又对国音以北京音为标准的含义做了进一步的说明,即所谓以现代的确北平音标准音者,系指‘现代的北平音系’而言,“并非必字字尊其土音”。
1935年,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改组为国语推行委员会,开始进行国语的全面普及和推广教育工作。
1932年之後的国语广播,都采取了以《国音常用字汇》为标准的形式。
1937年,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辞典《国语辞典》由黎锦熙、钱玄同主编、中国大辞典编纂处出版。
新中国 “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
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
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
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
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他不仅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
”后来瞿秋白等也曾提出“普通话”的说法,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瞿秋白在《鬼门关以外的战争》一文中提出,“文学革命的任务,决不止于创造出一些新式的诗歌小说和戏剧,它应当替中国建立现代的普通话的文腔。
”“现代普通话的新中国文,应当是习惯上中国各地方共同使用的,现代‘人话’的,多音节的,有结尾的……”并与茅盾就普通话的实际所指展开争论。
经“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大众语运动和国语运动,北京语音的地位得到确立并巩固下来。
1949年主持教材工作的叶圣陶力主将小学“国语”科改称“语文”。
1950年《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规定:“所谓语文,应是以北京音系为标准的普通话和照普通话写出的语体文。
”“讲解用的语言,仍用以北京音系为标准的普通话,不用方言土语。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初稿)》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再次强调:“教给儿童的语言必须是规范化的汉民族的共同语言。
这种语言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推广普通话是小学语文科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一是词的声音。
这首先要求依照普通话的语音进行教学;在方言区域须特别注意正音工作。
” 在1955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期间,将汉民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正式定为“普通话”,并同时确定了它的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的社论,文中提到:“新中国的共同语,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
1955年11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向全军发出了《关于在军队中推行汉字简化、推广普通话和实现语言规范化的通知》。
1955年11月17日,教育部发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和各级师范学校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指示》。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并补充了对普通话的定义:“以北京语音为基础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
“普通话”一词开始以明确的内涵被广泛应用。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普通话标准音采集地。
“普通话”中的“普通”二字有“普遍”和“共通”的含义。
1982年,吕叔湘在人民日报上呼吁推广普通话,提出“所有学校都应该是推广普通话的阵地”、“中学是推广普通话的重点”。
1990年国家语委明确以广东、福建两省和上海市作为南方方言区推广普通话的重点地区。
1991年第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广普通话”。
1991年派出专门的调查组深入广东、福建的一些地区做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就两省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提出建议。
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施行,确立了普通话“国家通用语言”的法定地位,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2014年9月21日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与河北省政府共同举办的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重点活动在河北省滦平县举行。
2014年是国务院确定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17周年。
李卫红说:“17年来,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显著增强,目前全国有70%以上的人口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95%以上的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中华民族几千年书同字、语同音的梦想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 普通话是以北京话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与会专家认为,推广普通话不是要人为地消灭方言,而是为了消除不同方言的隔阂,以利于社会交际。
中国普通话的由来
广义的普通话至少也有3000年的历史了,狭义的普通话也至少有300年(1728年雍正王朝以北作为官话)的历史了。
普通话的历史根据研究和史料来看普通话的由来最早要追溯到汉民同语的产生,但这只是普通话形成的一个基础,新中国成立后的汉民族共同语才叫普通话,同时也是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的通用语。
中华民族共同语是中华民族内部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是识别一个独立民族的标志之一。
(一)中华民族共同语1. 雅言汉语自古以来有方言,同时也有共同语。
汉民族共同语最晚在上古的夏商周时期就产生了时的民族共同语叫“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
根据历史记载,春秋时候孔夫子时代管共同语叫雅言。
孔夫子的出生地用现在的地理方就是山东人。
孔夫子有三千多徒弟来自当时的各地,古代也有方言,各学生都讲自己的方言,孔夫子讲课的时候怎么能够让来自各地的学生都听得明白呢?因为当时有共同语叫雅言,所以孔夫子在讲学的时候用雅言,这样交际没有什么障碍。
这种叫做“雅言”的共同语言便是普通话的由来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