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不负有心人 名人事例
同志们: 时值我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向纵深推进之际,同志来到我区督促指导工作,并将为我区广大党员干部上党课作报告。
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我区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无比重视,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关心,同时也是对我区的无限关爱和激励。
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联系-我区。
近期,曾几次来到我区指导先进性教育工作,并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我区第一阶段先进性教育活动进展情况,对此,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的到来表示衷心地感谢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把我区建设成为而努力奋斗。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为我们上党课,请同志们务必认真听讲,细细咀嚼,领会理解,把握实质。
……刚才,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的讲话立意高,寓意深,指导性强,语言生动活泼,请同志们会后细细体味,以此推动我区先进性教育活动不断向纵深推进,自觉把的重要讲话贯穿到各自的本职工作中去,并转化为加快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在新的一年里在各自岗位上取得新的成绩。
我提议,让我们再次以热烈地掌声,对的精彩报告表示衷心地感谢
年度重要活动
靠,这题目真大。
关于党建这次十七届四中全会都在说这个事,哪是一篇论文能搞定的啊。
不过正好前几天一位领导聊天时说过这个,你可以从党建的内容中选取一个方面,这看你对此的认识了,或者说基层的某个乡镇或村的党建工作。
这样比较好写也好拟题。
呵呵,领导指谈了这一点点,其他的我也不知道了。
努力吧。
如何正确评价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鸿章的一生,是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的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
如果朝廷的军费都到位,如果皇帝确实落实海防,那时日本鬼子会攻的进来吗
台湾也不会被人侵犯,更不会出现“台独”这样的词来。
想想也正是因为李鸿章有这个能力来签《马关条约》,除了他似乎没有人能代替他的位置。
在经济现代化方面,李鸿章倡导洋务运动,创办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北洋舰队、轮船招商局、电报局、开平矿务局、派遣中国弟一批先生留美等等。
这些实业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洋务运动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改革开放。
在外交现代化方面,可以说,中国的现代化外交就是从李鸿章开始,历史上的中国外交都是进贡关系,真正与世界列国平等外交应该是从李鸿章开始,李鸿章应该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外交的先行者。
他出使日本,晚年有周游列国,与各国症要交往,各国对李鸿章的评价都相当高。
虽然几乎所有的卖国条约上都有它的签名,但是在当时那种国际大环境下它曾经尽到一个外交家的全部努力了。
《马关条约》签订后,李鸿章为千夫所指,失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等职务。
开始了它的环球旅行: 1896年6月他到达柏林。
为讨教强国之策,李鸿章专门赶到汉堡附近拜访曾经下台的俾斯麦。
对于“东方的俾斯麦”的来访,俾斯麦提供了建立强国的要诀: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
显然,这符合李鸿章的改革取向。
但是,这并非是中国自强的根本之计。
李鸿章,一个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徘徊矛盾的人,一个处于夹缝中的人。
戊戌变法的健将梁启超曾评价李鸿章到,“吾……敬李之才,惜李之识,而悲李之遇也”。
李氏认为自己不过是个“裱糊匠”。
适逢内忧外患,从里到外都烂透了的清王朝,“裱糊匠”将一个破屋(清王朝)装饰一新嘘嘘人尚可。
偶有小风雨修修补也能看得过去,但真的遇到大风雨,破屋必然原形毕露,又岂是一个半个“裱糊匠”所能支撑起来的呢? “天下惟庸人无咎可誉”这句话说得好,出错的人往往都是多作事儿的人,而不作事儿是不会犯错误的。
“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
”历史与真实的差距确实很大,其实多做实事的人未必能流芳万世。
确切的讲,李鸿章并不算是真的卖国贼,而是中国近代的一位很值得敬佩的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