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关于立足本职岗位,敬业奉献青春演讲稿还有我是部队的战士
生命因奉献而精彩 尊敬的各位首长,各位战友,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生命因奉献而精彩》。
2007年8月10 日 ,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党的好干部某县建设局原局长王忠平同志不幸病逝。
惊闻噩耗, 人们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 泪水和悲伤一路传递,出殡三日,五里长堤, 领导、同事、环卫工人以及移民小区的居民 自发的来最后送一送他们的局长,用最质朴、最真诚的行动表达了广大库区移民群众对人民的好公仆王忠平同志的炽爱与崇敬。
王忠平同志为什么能赢得领导和群众如此的爱戴
看看他的人生足迹,我们不难发现,他始终牢记自己只是一名人民的公仆,且从没有把自己看成是“官”,他把一生奉献给伟大的党和他钟爱的建设事业,为建设美丽的兴山新县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库区移民建设这个“舞台”上,他付出了很多、很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生命短暂却辉煌灿烂。
几个月来,某县上下乃至全国上下都掀起了向王忠平同志学习的热潮, 人们在怀念王忠平,也呼唤着千千万万的王忠平,感悟英雄最重要的是实际行动,是要立足自身,学习他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学习他勤政廉政,不计名利的高尚情操;学习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公仆情怀;学习他对党忠诚、永葆先进的党员风范。
作为一名 质监干部,我深深的感到,我不仅要学习他伟大而崇高的精神,更要把他的精神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
学习他求真务实、廉洁自律。
我要时刻以他为榜样,自警、自醒、自励,不畏岗位清贫、不畏条件艰苦、不为利益所惑、不为浮华所动,埋头工作,争创一流业绩;学习他尽心尽责、忠于职守。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火热的工作中去,做好本职工作,立足岗位作奉献;学习他公道正派、维护正义。
坚持原则、严守纪律,秉公执法,打假治劣,维护正常市场经济秩序,在与行政相对人接触中,不高人一等、不轻漫无礼,热情服务,自觉维护质监部门良好形象。
爱岗,是我们的职责;敬业,是我们的本分;奉献,是我们崇高的追求。
奉献在军人岗位上的我们,每天伴着晨星去巡逻站岗,和着暮鼓坚守家家户户的幸福团圆。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面对高强度的训练,面对大山里的寂寞,面对同龄人的花前月下,面对父母妻子从来没有的怨言, 我们牢记神圣职责,践行新时期新阶段历史使命,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风雪交加,只要人民需要,哪里需要我们赴汤蹈火,我们就出现在那里。
正因为如此,人民群众才热爱我们,称呼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叫我们是当代最可爱的人
都说时代造就英雄, 诚然,我们没有生活在那些特殊的岁月,我们或许不可能成为被万世传扬的英雄,但将责任、忠诚、勤奋、努力的精神贯穿于日常工作始终的人,难道不正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所最需要也是最值得颂扬的平凡英雄吗 ? 生命在于奉献,人生价值在奉献中体现,这是兴山质监人追求的目标。
王忠平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的名字响彻神州大地,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奋发向上,我们要以王忠平同志为榜样,学习他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以他为时代楷模,做一个活得清清白白,活得干干净净,无私奉献,坚强拼搏的好职工。
让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中爱岗敬业,扎实苦干,为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创新发展,作出新贡献。
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因为生命因奉献而精彩。
谢谢大家
(是参考网络中的,略有改动)
《历史的选择》演讲稿,其中穿插展现新时期青少年热爱祖国、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的故事,急求,一定是要原
10多年来,他以“雷锋传人”为荣,助人为乐,不图回报,在家庭生活并不富裕的情况下,累计为“希望工程”捐款10余万元,先后资助180多名特困生,为这些穷孩子送去希望。
20多年来,他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累计无偿献血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全部血量的10倍,按抢救一个病人需要800毫升计算,可至少挽救75名为重患者的生命。
30多年来,他先后担任矿用汽车驾驶员、团支部书记、宣传部干事、统计员、扩建办英文翻译、采场公路员等工作,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把工作当事业,把职责当使命,像雷锋那样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他就是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郭明义。
他很平凡,但他的事迹却处处透着伟大;他很普通,但他的精神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即日起,本网刊发郭明义事迹通讯,今天刊发上篇《一腔热血铸大爱》。
——记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采场公路管理员郭明义 8月7日,甘肃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之后,鞍钢齐大山铁矿采场公路管理员郭明义师傅多次找到单位领导,询问捐款的事情并捐出了1000元钱。
作为一名普通的工人,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在他的身上了:30多年来,郭明义热心公益事业,在家庭生活并不富裕的情况下,累计为“希望工程”捐款10余万元,先后资助180多名特困生;他累计无偿献血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全部血量的10倍。
播撒“希望”的使者 1994年,当郭明义看到鞍山团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号召向濒临失学的儿童捐资助学的电视短片后,心中非常沉重。
孩子们渴望读书的目光,让他无法平静,他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第二天,他就向一名岫岩山区的失学儿童捐助了200元钱。
十几天后,他又给这个孩子邮寄了200元。
而当时,他和妻子每月的收入还不到600元,正是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上学的女儿,家庭负担最重的时候,自己的生活也不富裕。
但从那时起,他就将参与希望工程活动,当作了一项事业和义务执着的坚持至今。
16年来,已捐款10万多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学生。
厚厚的感谢信见证了郭明义10多年来的爱心 郭明义不仅在物质上不遗余力地帮助这些孩子,更为这些孩子在精神上撑起了一片蓝天。
今年考上大学的鞍山市特困学生张丽,父母离异后已经五年多没有见到父亲了。
她的母亲患有心脏病、类风湿、肾结石等多种疾病,既要靠每月当保洁员不到700元的工资治病,又要抚养刚刚考上高中的女儿,生活十分艰难。
当郭明义从报纸上看到她考上重点高中、面临辍学窘境需要资助信息时,当天就慷慨解囊。
并一直资助她到高中毕业。
张丽收到工程技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听到消息的郭明义比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学还要高兴,当即表示要一直资助她到大学毕业。
张丽说,是郭伯伯让她有了更高的奋斗目标和追求,自己一定要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郭明义几乎倾其所有。
直到现在,一家三口仍住在市郊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一个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
房子和20多年前没什么改变:还是水泥地、白灰墙、木制门窗。
20多岁的女儿,至今还住在不到4平米的门厅里。
在郭明义的心中,帮助孩子就是帮助社会和国家,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职责。
郭明义说,他家不困难,他和妻子、女儿喜欢过这样简单的生活,他们很满足。
在南京读书的女儿来信说,一想起那不足40平米的家就感到特别的温暖。
早在2002年,手机就在大众中普及了。
但直到2007年,齐矿奖励郭明义一部手机并明确要求他是工作需要不能捐献后,他才有了手机。
2008年,鞍山团市委听说他已捐出了3台电视,自己家却连电视都不舍得买时,就为他买了一台送去,并告诉他这是固定资产不能捐献,这时他家里才有了一件像样的家电。
2008年春节,矿业公司领导到他家走访,特意为他办了超市购物卡。
可不久,他就找身边同志换钱捐了;2009年春节,齐矿奖励他一台数码相机,他又换钱捐了;2010年,郭明义被评为鞍钢劳动模范,获得一万元嘉奖,可他又全部捐献了。
16年来,他不仅把生活费捐了,而且把各种补贴一分未留的全都捐了;他不仅把各级组织给他的奖金、慰问金捐了,而且把所有的奖品和慰问品也都捐了。
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他不仅自己全力付出,而且在鞍山团市委希望办的支持和帮助下,于2008年3月4日,发起成立了以参加希望工程捐资助学活动为目的的“郭明义爱心联队”。
目前,“爱心联队”的成员由原来的30多人,迅速发展到年底的700多人。
截止2010年7月底,已有2800多名矿业职工加入,累计捐资助学金额达40万元,共资助了1000多名特困学生。
郭明义的故事:一副手套和三对眼角膜 2009年12月的一天,3位从齐大山铁矿退休的老师傅来到矿里,说要见郭明义。
他们找郭明义干啥?这事儿还得从前一天说起。
那天,郭明义办事经过矿区文体活动场地,看到一群退休师傅在打门球,其中一位老师傅因为没戴手套,手冻得通红。
“天这么冷,我这手套先给你戴着吧!”听了郭明义的话,打球的老师傅愣住了,他不解地问:“为啥你把新手套给我呢?”郭明义笑笑说:“不为啥,您老为鞍钢辛苦一辈子了,一副手套算啥!”说完便离开了。
“真是遇上好人了,可我还不知道他是谁。
”老师傅喃喃自语。
这时候,一位球友说:“他叫郭明义,是矿上出了名的好人,这几天正号召大家捐献眼角膜呢。
”“他就是郭明义啊,他张罗的事肯定错不了,咱得支持。
”老师傅说。
第二天,这位老师傅带着自己的两位老工友一同赶到齐大山铁矿,于是便发生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不久,3位老师傅就通过郭明义,到鞍山市红十字会报名加入了眼角膜捐献的志愿者行列中。
2010年6月25日,在郭明义的发起下,鞍山市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正式成立。
190多名鞍钢矿业公司的干部职工和24名鞍山市民加入俱乐部。
《中国红十字报》报道说:这是国内目前最大的捐献志愿者俱乐部。
郭明义的故事:28块钱的“钻戒” 编者按郭明义同志的事迹经本报连续刊发后,在全省各地、各行各业引起强烈反响,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看似平凡实则感人至深的郭明义的故事有很多,记者对其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进行了深入挖掘、细致梳理,从今天起陆续刊出,敬请留意。
郭明义的妻子孙秀英手上戴着一枚闪闪发光的“大钻戒”,给人的感觉一定很值钱,但孙秀英给出的答案不禁让人有些吃惊。
“这是老郭出门给我带回来的,28元!”说这话时,孙秀英脸上带着幸福的笑容。
2009年10月,齐大山矿组织到井冈山参观学习。
临行前,孙秀英特意给郭明义带上了1000元钱。
“回来那天他从兜里掏出个红色的小盒放在我手里。
”孙秀英说。
她打开一看,竟然是一枚“钻戒”。
但后来,郭明义将实话说了出来,这枚戒指是花28元从一个卖旅游纪念品的小摊上买的,而剩下的钱他已经捐给了希望工程。
孙秀英说,老郭捐款大方,自己花一分钱却很抠门。
拿衣服来说,除了工作服,老郭的衣服只有两三件,每次想给老郭添件衣服时,老郭都会拒绝。
捐电视、捐自行车、献血、资助孩子……这些年来,郭明义将能捐的东西都捐了出去。
一家三口仍住在40平方米的房子里,女儿睡在不到4平方米的过道里。
在一些外人看来,孙秀英和女儿很是委屈,但孙秀英却不那么想,“我们虽过得清贫,但我感觉比任何一个家庭都幸福。
” 郭明义的故事:浴池里的义务搓澡工 在鞍钢齐大山铁矿职工浴池里,每天下班后,常会出现这样一幕:郭明义走进浴池为工友接连不断地搓起澡来,最多时一天要搓20多人。
搓澡时,郭明义嘴里也会说个不停,仔细听就会明白,他正在讲解着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知识和重要意义。
郭明义为何会对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如此感兴趣,这事还得从工友张国斌说起。
2006年12月初,张国斌13岁的女儿患上了白血病,这个家庭一下陷入阴霾中。
在得知消息后,郭明义赶到医院,看着正在接受化疗的小女孩以及愁眉苦脸的张国斌夫妻,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将身上仅有的100元交到张国斌手中,并承诺会想办法帮助张国斌筹钱。
半个月后,郭明义将筹到的3万余元捐款交到了张国斌手中。
但郭明义深知,治疗白血病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于是,他萌发了一个想法:能不能在矿里组织造血干细胞捐献活动? 于是,郭明义立刻写了一篇倡议书,并拿着倡议书走进全矿机关科室和70多个基层班组,声情并茂地为工友们大声朗读起来,呼吁大家投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活动中来。
为增强宣传效果,郭明义想出了在职工浴池里当义务搓澡工、利用搓澡的机会向工友们宣传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主意。
最终,张国斌的女儿也如愿找到了与她匹配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而为工友们搓澡,郭明义直到现在仍在坚持。
红色革命爱国故事适合二年级孩子讲的
1.黄继光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
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
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
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2:邱少云 也许是敌人对这片开阔地的情况有所怀疑,不多时,几架敌机朝着志愿军的阵地投下燃烧弹。
有一颗燃烧弹落在了离邱少云两米远的草地上。
不一会,插在了邱少云腿上的蒿草被点着了火苗在升腾。
在邱少云后边,就是一条水沟,只要往沟里一滚,就可以把火扑灭。
然而,这样就会把目标暴露给敌人,整个战斗布置将全功尽弃,五百多战友将面临巨大的危险。
后方的指挥员对此心急如焚。
好一个钢铁战士邱少云,任凭火焰越烧越猛,他强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痛楚,以超常的毅力,咬紧牙关,纹丝不动。
火烧得更大了。
周围的战友甚至能闻到肉体烧焦的味道,而邱少云仍旧静静地趴在那里,直到火焰整个将他吞噬…… 3赵俊尹 在上甘岭战役中,一次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去夺取被敌人占领的一个高地。
当冲锋队遭到敌人火力阻击时,黄继光挺身而出,冲向敌人地堡,他用手榴弹炸掉敌人几个火力点,但还有一个火力点仍在喷射火舌,严重阻碍战友前进。
这时,他已经受伤,手榴弹也用完了。
为了部队的前进,他忍着伤痛,奋不顾身的冲了上去。
4:罗盛教 1952年1月,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风雪弥漫,气温降到零下2摄氏度以下。
2日,一位朝鲜少年崔莹在栎沼河上滑冰,不慎摔倒,压破冰层,掉进2.7米深的冰窟窿里,一瞬间就没了顶。
刚刚投弹训练归来的罗盛教见此情景,像接到战斗命令,毫不犹豫地冲上去。
他边跑边脱掉棉衣,纵身跳进冰洞,潜入水底寻人。
在剌骨的冰水中,罗盛教一连两次沉入水底,摸到崔莹,几次用力把他托出水面,只因冰洞四周的冰层太薄,崔莹无法爬上去,又塌进冰水中。
罗盛教第三次潜入水底摸住崔莹,双脚蹬着河底的碎石,使出最后一点力气,用头将崔莹顶出水面,战友赶来协助救出。
崔莹得救了,罗盛教却被冲到远处的冰层下,再也没有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