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向上爱国的3分钟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演题目是《歌国》高唱国歌走向未来国响凌云壮志;国旗飘扬,扬世纪豪情。
思绪随国旗漫卷,记忆在晨风中长歌。
回顾中华,历经民族屈辱与沧桑。
“起来,不愿做奴录的人们,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平津危机!华北危机
中华民族危机
”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踩踏着中华的躯体,民族危机之时,1935年12月9日,北平数千名学生,走上街头,游行示威。
一时旗帜如海,标语成林。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反对华亲自治
”的口号场,如阵阵春雷,震天动地。
再一次奏响了时代的强音,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
时光冲淡了悲愤的呐喊,岁月吹散了弥漫的硝烟,但那奉献的精神和爱国的豪情,永远沉淀在沸腾的热血之中。
风风雨雨,祖国已从稚嫩走向成熟;艰苦创业,历史已揭开了新的篇章。
展未来,长征接力有来人,世纪轮转代代新。
我们今天十八九岁的年轻人,正是跨世纪的新一代,面对先人与后辈,面对历史与未来,容不得有半点懈怠与彷徨。
志当存高远,沉醉于昨天只能让我们踌躇不前。
既然沉睡的“雄狮”已经惊醒,我们面对前程只能奋力开拓
既然紧闭的国门已经打开,我们的未来只能是除旧布新
先辈们以无数的青春热血为我们创下千秋基业。
告慰英魂,我们更应该昂首向前
让我们挽起青春的臂膀,让我们放飞绚丽的梦想,让我们高唱国歌走向未来,共创世纪的辉煌
急急急
~~
~我爱中国的演讲稿
~
今天观后了十八现场直播,听了胡总书记做的十八报告感触颇深。
十八大总结了党的十七大以来5年的工作,回顾总结了34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首先要准确把握十八大的基本精神,这是学习和贯彻的前提。
“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则是十八大的灵魂。
“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是我们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确立“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重要指导地位,是十八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首先要准确把握十八大的基本精神,这是学习和贯彻的前提。
“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则是十八大的灵魂。
“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是我们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确立“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重要指导地位,是十八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
全省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
全省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 省委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
去年底,在研究安排今年省委主要工作时,就确定召开全省人大工作会议。
今年初,省委常委会专门听取了省人大常委会党组的工作汇报,就进一步加强我省人大工作进行认真研究,对开好这次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段时间来,省委有关领导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和机关的同志作了大量准备工作。
近日,省委常委会讨论审议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并决定将这个文件印发全省人大工作会议与会人员,进一步征求意见,再作修改后,将以省委文件正式下发。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全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把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作为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认真贯彻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改展稳定大局和省委的中心工作,认真领会同级党委的意图,坚决贯彻同级党委的决策,主动加强向同级党委的请示报告,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为扎实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贯彻实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我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立法工作成效显着。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有关教师节的资料
独臂将军”建奇功━━贺炳炎 谢元淮 谢元淮(1792
-1874
) 字钧绪、默卿,为明朝河南布政司参政谢佑后裔。
清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调任太湖东山巡检,协办海运,后奉派到两淮主持盐务,于1823年首创“票盐”制。
1826年升任无锡知县,旋奉调海洲分公司总办盐务,每年为国库增加税银数百万两。
1836年补任淮南监掣同知,1852年因实施“票盐”制遭官吏反对而被革职,次年冬被任命为广西桂平、梧、郁盐法道。
殁于同治年间。
他在江淮五十年,疏浚运河及吴淞口、秦淮河,赈济江都灾民,清丈江阴沙洲,鸦片战争期间奉命防守上海,口碑甚佳。
晚年著述有《铸银钱以抑洋价论》、《钞贯说》、《碎金词谱》 伍文定 伍文定(生卒不详) 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
任常州推官时,魏国公徐佣与民争田,他秉公断案,时人称为强吏。
平定宁王宸濠叛乱,论功第一。
开拓西南及宦官斗争,卓有建树。
官至兵部尚书。
傅献(约1321-1380) 明朝初为官。
元朝末参加了红巾军起义。
公元1363年,陈友谅授其为江西行省官。
陈友谅败死,归附朱元璋。
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以后,累官至中书省左丞相,参知政事,协助定刑律、制礼仪,又兼詹事同知,辅教太子。
后被免职。
王运孚 王运孚(1876-1944) 亦名信孚,字铁公、铁工。
佛教信奉者、书法家。
早年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学习法律、政治,辛亥革命后归国,出任湖北省议会副议长、国会众议院议员。
1927年后致力于佛学研讨,初受禅宗,后深入密宗,加入中国佛教会。
除潜心专研佛学外,王运孚爱篆刻,好书法,行楷俱工,尤擅汉隶,时人誉为“铁笔”,武昌黄鹤楼侧“大汉陈友谅之墓”墓碑及墓志铭、紫阳湖畔“湖上原”石碑等,皆出其手。
1935年王克敏、王揖唐等拼凑“冀察政务委员会”,召其北上任职,被拒之,于次年在武汉筹建松滋同乡会,供作松滋赴省学生入学前栖身之所,并将藏书数千卷馈赠图书馆。
1944年病卒。
? 潘哲夫 潘哲夫(1902-1977) 亦名开第。
1931年春出任县农会副干事,1938年活动于湘鄂边组织游击武装。
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荆沙被日军占领后,他奉党组织指示打入国民党第六战区第二游击纵队司令金亦吾部,先后任上校参议、独立第四旅旅长。
1942年按中共湘鄂特委尽快做好武装准备的指示,在湘鄂连区积极联络,1943年夏发展抗日武装3000余人,自任湘鄂边游击总队司令,开展对敌斗争。
次年1月率主力千余人渡长江编入新四军第五师三军分区江南挺进纵队,任司令员,同年冬改任襄南指挥部副指挥长,旋调任鄂豫边区行署第三专区副专员。
1946年,随五师突围至陕南,任鄂豫陕行署第一专区副专员、专员,次年4月经组织派遣返回江南,任襄南专署副专员。
新中国建立后,先后任省湖业局副局长、中南人民监察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省参事室副主任、民革省委副主任、省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等职 雷鸣泽 雷鸣泽(1904-1949) 别号次勋。
先后就读于武昌博文中学、武昌中华大学、上海光华大学,1927年返回松滋街河市创办向上小学,自任校长,掩护黄杰、沈德纯、黄绍豫等在该校组建中共松滋县委。
1938年武汉失守后,中共湖北省委决定成立松(滋)枝(江)宜(都)三县联合抗日动员委员会,雷担任主任委员。
1941年出任兴山县长,因宣传抗日救国、抵制日货、严禁鸦片,得罪当地豪绅而被控“通匪”,判刑12年,4年后经保释出狱。
抗日战争结束后任联合国救济总署湖北分署沙市办事处主任,广泛吸收共产党人,向鄂豫边调运大批粮食支援解放区。
1948年接江汉军区指示回松滋策反保安团团长陈锟,准备迎接解放大军南渡大江,后因陈翻脸而被捕,于次年5月21日在押解至枝城途中跃入长江,壮烈牺牲,年仅45岁。
新中国建立后,雷鸣泽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 韩明炬 韩明炬(1903-1980) 幼读私塾,1917年随父往北京,1922年考取公费留学德国,初读启尔大学医学院预科,后转入明里大学医学院、柏林大学医学院本科,1929年毕业,因成绩优异,留校继续深造,1931年获医学博士。
回国后于1935年任湖北省立医院院长。
抗日战争期间,他经恩施,赴重庆,出任国立江苏医学院教授兼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后辞教行医,成为名闻山城的妇产科权威。
1949年,他的朋友邀约同去港澳、台湾,均遭严辞拒绝。
1950年5月回湖北,出任省人民医院院长兼湖北医学院妇产科教授。
1956年初,他向省委建议,组织计划生育专题讲座,并采取综合措施迅速控制人口增长,他是在马寅初受打击后大胆提出控制人口增长建议的学者。
在医疗教学中,他勤勤恳恳直至生命最后一息。
他先后被选为省科协委员、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常务理事、武汉妇产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以及省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和省政协第四届委员、常委。
肖楚才 肖楚才(1898-1995) 原名肖名盛,出身贫寒。
1933年8月在湖南澧县参加红军,被编入红十七师四十九团,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退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他随军转战湖北、贵州、云南等省,于次年6月在西康甘孜与红四方面军汇合。
7月,红二、六军团及其总指挥部和第三十二军(原为红一方面军第九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接着与第四方面军一起北上抗日,于10月在甘肃会宁与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会师。
1936年12月他入延安抗大,因学习刻苦、成绩优良被评为先进党员、模范学员,毕业后被调往山东抗日前线。
解放战争期间,他在华东十三纵三十七师、三十一军四科从事后勤保障工作,因出色完成任务,多次立功受奖。
新中国建立后,他先后担任野战第十七、十八医院及福建康复医院的行政院长。
1958年10月,他回松滋休养,于1995年因病去世,终年97年。
? 文清 文清(1910-1999) 出身贫苦,1930年6月参加红军,193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旅参谋长、军分区参谋长、司令员、纵队参谋长、军参谋长、川北军区副司令员、四川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他是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中央苏区一、二、三、四、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参加了百团大战和文安枣子营、五台、繁峙等战役战斗,出色地完成了作战任务,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了保卫延安战役,并指挥了罗川、榆林、清间、瓦子街和解放西安、解放大西南等战役战斗。
战争期间他曾多次负伤,右眼失明,被定为二等甲级残废。
新中国建立后,他经常深入部队调查研究,认真做好和平时期战备训练和民兵预备役工作,为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