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演讲稿 > 北大荒我的家演讲稿

北大荒我的家演讲稿

时间:2017-02-03 03:51

以北大荒精神为主题的演讲稿2000字左右

也许,有的朋友会问:家,就是家,就是一所房子和房子里面的人以及一日三餐、锅碗瓢盆、酸甜苦辣的日子,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么

有什么必要大说特说吗

且慢,我想说的是北大荒开发建设60周年的房子,我们几代北大荒人自己的家。

  我的爷爷是第一代北大荒人,我的爸爸是第二代北大荒人。

我,是北大荒的第三代人,有关于北大荒第三代人——家的故事,是他们讲给我的:  第一个故事:  1947年的六月,咱们北大荒人在牡丹江镜泊湖的宁安农场,拉出了开发北大荒的第一犁,撒下了第一把种子,拉开了第一道屯垦戍边的大幕,从此,北大荒的千古荒原上有了北大荒自己的家。

  第二个故事:  八年以后,也就是1956年,有两支人马从850农场出发前往云山开荒建点儿。

他们修路,把公路修到18公里,也就是现在的第六作业区,他们架桥,在七虎林河上架了座木桥,他们开荒,用人工拉犁开荒300亩;他们盖房,在桥东岗上盖起了两栋草房。

这两栋勉强能遮风挡雨的小草房就是咱云山人民的第一个家。

  让我们把岁月的镜头拉回历史、拉回往昔,那时候,北大荒人的家各种各样,简单、简易、简朴、简陋:可能是草窝子、是帐篷、是地窖子,也可能是马架子,是木刻楞、是小草房,几乎可以说是蓝天当房,黑土当床,草做房顶,木杆是墙。

当时有这样的歌谣:  地窖子火烤胸前暖  马架子风吹背后寒  塔头墩子干打垒  木刻楞的地火龙你可别太靠前  他们的生活条件是艰苦的,开荒建点儿的任务是繁重的:冬天被寒冷围困,夏季被蚊虫叮咬,但是他们的血是热的,心事暖的,因为他们心中有希望有期盼有梦想:啊,咱北大荒会有我们更幸福的家……  1958年,十万专业官兵来了:  1968年,54万知识青年来了……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他们的家有的依旧是马架子、泥草房、有的住的是拉合辫、干打垒、土坯子……后来有的人住上了“穿靴戴帽”,再后来,就有了砖瓦房宿舍。

可,没多少年,知青们大批返城了,但是知青们记得当时最清楚的还是“住着泥草房,一人三尺炕,一天三遍汤。

”的真实和“出门下地亮堂堂,回到小屋闷得慌。

”的幽默和乐观。

  这是他们的家,在这里转业官兵铸剑为犁

  这是他们的家,在这里知识青年青春无悔

  历史的镜头从此定格。

  现在,当下,此时此刻,我们的北大荒人有了自己的城市自己的新家。

  看看现在的云山,逛逛咱们的场部新城:  水泥马路宽宽广广,  楼房林立绿树成行,  北山公园有亭台楼阁,  水上公园有九曲回廊,鱼戏荷花,野鸭浮塘;  广场上有幸福的老夫妻相搀相扶,遛弯散步,  有小孩子的笑声飞扬;  商场里,各色货品,满目琳琅。

  如今,小城镇是咱北大荒人的新家,它火了,热了,沸腾了,它火了北大荒垦区的城镇化,它热了北大荒人的精气神,它沸腾了农场人的好日子。

  由此,我们会从心底迸发出一句话:北大荒,我们温暖的家

求一张以: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为题的班队活动演讲稿

国庆节爱国演讲稿--仰望五星红旗 我们习惯用血染的旗帜来形容国旗的鲜艳,当看到今天的会场上这片火红的颜色的时候,您想到了什么

五星红旗

提到我们可爱的国旗我首先想到了一个日子: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来听这个声音,~~(开国大典录音) 听,一个振聋发聩的声音响彻北京,也就是从这天开始,世界的东方树起了一面令世人瞩目的旗帜——五星红旗。

地球在浩淼的银河中巡天遥看,人类在广袤的原野上问星展望。

问五星红旗给我们带来些什么,问我们给五星红旗增添了什么

我们先去看看20世纪的中国吧

回首20世纪的五星红旗,他承载了太多太多。

中华民族毅然抗争的斗志,中华儿女数百年的不屈精神,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悠久文明都被这面火红的旗帜泄劲了浩浩荡荡的民族史。

还记得吗

红旗漫舞亮神洲,光彩普照;人民欢欣乐中华,容颜喜开。

雷锋精神飞度玉门关,铸就时代历史;铁人气质传扬北大荒,恩泽社会国家。

松辽石油万条河,黑光粼粼,映得工厂千家亮;洪湖稻菽千重浪,温馨袅袅,醉得农村万户香。

香港归祖国,“一国两制”血耻辱;澳门回怀抱,“世纪之交”飘彩虹

沧海桑田,历史的车轮带我们驶入峥嵘的21世纪

五星红旗所映射出的民族精神奏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在奥运赛场,在南海边疆,在极地冰川,在人大会场,当雄壮的国歌一次次的奏响,当鲜艳的五星红旗一次次冉冉升起,高昂的民族精神就会让每一个炎黄子孙心中充满激情。

看啊,那在烈风中飘扬的五星红旗不正是在向非典宣战的不朽誓言吗

在那场人与自然的厮杀中我们才是胜利者;看啊,那不是随神州5号载人飞船翱翔太空20多个小时的五星红旗吗

它回来了,圆了一个中国人的飞天梦;看啊,人民的好女儿任长霞是被着面鲜红的旗帜送走的,走的是那样从容和坦然~~~五星红旗,当他在全球瞩目中于南极上空飒飒做响,当他在长江三峡上见证那“高峡出平湖”的历史瞬间,当他在亚洲飞人刘翔身上随风飘舞,幸福在每个人的心中荡漾

刚才咱们说道了谁

刘翔

不能忘记,那个夏日炎炎却豪情澎湃的八月,在那个八月,五星红旗与奥运完成了一个世纪性的约会

一个美丽的山东女孩,她沉勇冷静,落落大方。

最后一枪响过的刹那,最后一环定格的瞬间,胜利的花环悠然落地。

无数双眼睛一同转向了她,蜂拥的关注不约而来,她成功了——第二十八届奥运会的首枚金牌归她所属,她是,中国的杜丽。

还记得那个灿若春花的回眸一笑么

那微笑连同夺冠后的喜极而泣展现了最生动、真实、温暖的奥运表情。

因为这表情,五星红旗展开了他最美丽的笑脸…… 那是一个让所有的炎黄子孙夜不能寐的日子

克里特岛晨风飞扬,奥运圣火缓缓熄灭,28届奥运会在见证了百年奥运的兴衰成败后,带着光荣与梦想奔向北京。

五星红旗召告世人:来吧,welcometochina

哲学家说:五星红旗是一个印记 诗人说:五星红旗是一种企盼 政治家说,五星红旗是一种精神。

我说,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你是我的自豪

演讲稿-2019强军演讲稿讲话稿三篇 精品

2019强军演讲稿讲话稿三篇有备才能无患,能战方能止戈。

古罗马战略家韦格修斯说想要和平,那就去准备战争,这样的话语应时常在中*人耳畔响起。

军人的眼界,注定超越传统疆界;军人的担当,必须着眼强军目标。

实现强军梦,永远是当代中*人的理想、信念和追求。

我是来自的一名,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演讲题目是《中国梦,强军梦,我的梦》眺望历史的长河,是一把辛酸泪。

弱兵,则国危;无兵,则国亡,验之于古,证之于今。

况且,兵不能战,是谓无兵。

凡大国,必有强兵,古今中外,无一例外。

所以,我愿献身国防,把这份满腔热血洒在这片忠诚浇铸的土地上,一朝立下报国志,终身不移报国心。

从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西汉将领霍去病,到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的抗金英雄岳飞,再到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的爱国将领吉鸿昌,他们无不充满着爱国主义的热血情怀。

历史的画卷缓慢展开,曲折而漫长,却也是如此清晰,同时也充满了光辉。

如今,我们飞向太空驰骋海洋。

南空早已飘扬着我们的五星红旗;太平洋上出现了我们强大的海军舰队--辽宁舰。

作为当代革命军人,我们有责任担当祖国的繁荣富强。

我们每一位军人都有一个英雄梦。

我是一名在北大荒这片黑土地上成长起来的热血青年和基干民兵,黑土地的乳汁造就了我强健的身体,北大荒精神铸成了我坚定的信念,面对祖国和人民的呼唤,我感到骄傲,感到自豪,同时也感受到了身上沉甸甸的责任,中国梦,强军梦就是我的梦。

牢记强军目标,争做四有军

积极向上爱国的3分钟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演题目是《歌国》高唱国歌走向未来国响凌云壮志;国旗飘扬,扬世纪豪情。

思绪随国旗漫卷,记忆在晨风中长歌。

回顾中华,历经民族屈辱与沧桑。

“起来,不愿做奴录的人们,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平津危机!华北危机

中华民族危机

”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踩踏着中华的躯体,民族危机之时,1935年12月9日,北平数千名学生,走上街头,游行示威。

一时旗帜如海,标语成林。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反对华亲自治

”的口号场,如阵阵春雷,震天动地。

再一次奏响了时代的强音,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

时光冲淡了悲愤的呐喊,岁月吹散了弥漫的硝烟,但那奉献的精神和爱国的豪情,永远沉淀在沸腾的热血之中。

风风雨雨,祖国已从稚嫩走向成熟;艰苦创业,历史已揭开了新的篇章。

展未来,长征接力有来人,世纪轮转代代新。

我们今天十八九岁的年轻人,正是跨世纪的新一代,面对先人与后辈,面对历史与未来,容不得有半点懈怠与彷徨。

志当存高远,沉醉于昨天只能让我们踌躇不前。

既然沉睡的“雄狮”已经惊醒,我们面对前程只能奋力开拓

既然紧闭的国门已经打开,我们的未来只能是除旧布新

先辈们以无数的青春热血为我们创下千秋基业。

告慰英魂,我们更应该昂首向前

让我们挽起青春的臂膀,让我们放飞绚丽的梦想,让我们高唱国歌走向未来,共创世纪的辉煌

颂祖国演讲稿

1949年10月1日,一个振聋发聩的声音响彻北京,荡破了东方的天空——世纪伟人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在世界的东方大地上树起了一面令世人瞩目的旗帜——五星红旗。

从此,野蛮的舞台在摇摆中缥缈,文明的强音在奋进中升腾。

  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讴歌祖国成立五十六周年,我感到心潮激荡,感慨万千,由衷地呼喊:“祖国,我要为你歌唱

”  古老萌动了青春;进步窒息了腐朽;地球在浩渺的银河中巡天遥看;人类在广袤的原野上向星展望。

曾几何时,五星红旗,在人类的旗海里闪烁起独树一帜的绚丽

曾几何时,五星红旗,在地球的脸庞中照耀起绝无仅有的光辉

  朋友,面对高山,也许你感谓她的巍峨气势;放眼大海,也许你赞叹她的汹涌不凡;仰望劲松,也许你赞美她的高大和苍翠;俯看小草,也许你称颂她的坚韧和伟大……然而,这许许多多的“也许”隐含着什么

孕育着什么

记载着什么

说明着什么

回答当然是:她们隐含了中华民族数百年的不屈精神

她们孕育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悠久文明

她们记载了中华民族毅然抗战的斗志

她们说明了中华民族奋然前进的心声

  这是祖国的感召

民族精神之力作

五星红旗的辉映

  在爬满甲骨文的钟鼎之上,读祖国童年的灵性;在布满烽火的长城上,读祖国青春的豪放;在缀满诗歌与科学的大地上,读祖国壮年的成熟……  想说又不愿说,我也曾看到祖国的孱弱,在圆明园烧焦的废墟上,我看见祖国是一滩血;在邓世昌勇猛的“致远舰”上,我看见祖国是一团火。

但我的祖国并没有沉没,在亚细亚东部,用宽厚的臂膀换起高山大海,将炎黄子孙揽于怀中。

用茅草和土砖修复残缺的岁月,用野菜和稀粥喂养饥饿的生活。

中山先生,在黑夜里开始规划治国方略;在贫瘠的土地上,支撑民族的血肉与骨骼;把饱经沧桑的瞳仁放大,指引多灾多难的祖国,从世纪的风雨中神奇地走过

  掀开摞摞发黄的历史,在白shuidan.net骨累累的中国近代史上,我们看到一个个举着明晃晃钢刀的刽子手,一只只满嘴鲜血的吸血蝙蝠,一头头咬着血淋淋心肺的豺狼,一群群叼着头颅的鹰犬和一淌淌鲜艳刺目的血

这是民族的耻辱

让受苦受难,受辱受虐的中国人的血不再白流,是老一辈仁人志士的不懈追求,他们奇迹般地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了八年抗战,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曾记否,红旗漫舞亮神州,光彩普照;人民欢欣中华,容颜喜开;雷锋精神飞渡玉门关,铸就时代历史;铁人气质传扬北大荒,恩泽社会国家;松辽石油万条河,黑光粼粼,映得工厂千家亮;洪湖稻菽千重浪,漫馨袅袅,醉得农村万户香;“鞍钢”奔腾铁水流,沐浴火红的年代;“东方红一号”钻云破雾巡天遥看,大显民族聪明;“蘑菇状如云”惊山震海拔地展望,更壮中华神威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跨入21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更洪亮、更美妙、更动听的歌声已经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唱开了。

神州在涌动,“四化”在滚动,而地球在为之震动,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有一个繁荣富强的祖国

  祖国,我为你骄傲

  祖国,我为你自豪

求一篇演讲稿

《祖国,我的母亲》演讲稿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是《祖国,我的母亲》。

提起“祖国”,我想,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充满无限深情,因为祖国是我们共同的母亲。

我们祖国美丽富强,欣欣向荣。

我们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幸福成长。

可谁曾想到,我们的母亲曾遭受过屈辱和蹂躏。

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肢解了母亲完美的躯体,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大肆张开伸向母亲的心脏,痛苦和屈辱让我们的母亲备受煎熬。

看着祖国母亲遭受如此磨难时,我们中华儿女们有谁能容忍啊

他们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同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邓世昌、杨靖宇、刘胡兰、王二小、杨开慧、董存瑞、赵一曼、、、、、、无数先烈,血沃大地,誓死捍卫祖国母亲。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祖国母亲,您才得以昂首挺胸了。

为了让祖国母亲脸露微笑,我们优秀的中华儿女们不负重托,担当重任。

詹天佑修建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铁路,给了帝国主义者有力的回击;袁隆平用自己辛勤的汗水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为祖国露了一把脸;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成功,又为祖国争了一口气啊、、、、、、,多少壮举,让我们自豪啊。

祖国亲爱的母亲,我们要继承前辈们的崇高精神,好好学习,将会让您更加美丽动人。

体现出老舍风趣幽默的故事

自学成才的作家教授  有“幽默小说家”之称的老舍不仅在他写的小说与剧本里充满了幽默感,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是妙趣横生。

  老舍在教国文的时候,曾在校刊上发表过一篇短篇小说。

但他不承认这是他的处女作,自认为27岁侨居英国时所写的长篇小说才是自己的处女作。

  在英国时,老舍的生活十分清苦,是在3个便士一本的作文本上历时一年写成的。

他将书稿寄回上海,由许地山介绍,在郑振铎主编的上发表,由此而成名。

  1930年,老舍从英国回来,到了北平,因为的发表而享誉文坛。

  老舍“自幼便是穷人”,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全靠自学成才。

他从英国回来,在济南一所大学任教,并继续写小说,生活逐渐安定。

当年老舍在山东齐鲁大学任教时,有位教授常到他家做客聊天。

老舍喜在茶余饭后说些小笑话,逗得朋友们笑得前仰后合。

一日,这位教授只顾哈哈大笑,竟误把盐当成白糖放进咖啡里,发觉后又不愿倒掉,只得在咖啡中再放一次糖,于是好端端的一杯咖啡被老舍的幽默变成一杯怪味咖啡了。

  未名湖畔的笑声  有一次,校长陆志韦邀请老舍去演讲,大礼堂中座无虚席。

  老舍经陆校长向与会者简单介绍后,慢条斯理地说:“想当初,我也投考过燕大,可是名落孙山,没有被录取。

也许那时各位教授还没有发现我的天才吧

”  这几句开场白,惹得在场师生哄堂大笑。

  当时,在北平师范大学国文系攻读的胡絜青,和同学们组织了一个叫“真社”的文学社团,她用“燕岩”的笔名不时在副刊上发表作品。

  “真社”的社员们希望老舍到校演讲,便推胡絜青为代表前往邀请。

胡絜青第一次同老舍接触,谈得很融洽。

  语文学家罗常培是老舍的同窗挚友,看到老舍已逾而立之年,尚未成家,十分着急。

罗对胡絜青也很了解,眼见两人情投意合,而且都是满族人,便自告奋勇当现成红娘。

  那时的社会还不怎么开通,罗常培征得絜青妈妈的同意,有心撮合,请老舍和胡絜青一起吃饭。

在吃饭中有朋友在旁边助威,两人感情日进千里。

罗常培特地聚合了一班朋友,轮流作庄请他们吃饭。

赴宴三次后,老舍和胡絜青心领神会了。

于是,老舍给胡絜青写了第一封情书,内容十分特别,他写道:  “我们不能总靠吃人家的饭的办法会面说话,你和我手中都有一支笔,为什么不能利用它——这完全属于自己的小东西,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都写出来

”  正是这封坦率的情书打开了胡絜青的少女情怀。

从此,两人经常书信来往了。

  老舍知道了胡絜青是缝衣能手,经常变换衣服花样,老舍又写信给她:  “……我可没钱供你,看来你跟我好,就得牺牲这衣裳。

我不能像外国人似的,在外面把老婆捧得老高,回家就打一顿。

我不会欺负你,更不会打你,可是我也不会像有些外国男人那样,给你提着小伞,让你挺神气地在前面走,我在后头伺候你。

”  诚挚之情赢得了胡絜青的芳心,二人终成眷属。

结婚日定在1931年6月,当时老舍33岁,胡絜青27岁。

  替溥仪修改文稿  1958年春,有一天,老舍家里来了两位客人,一位是罗常培,另一位是溥仪的叔父载涛,他们是来找老舍商量一起保释溥仪的。

虽然老舍与这两位都是好友,而且,老舍与胡絜青结婚又是罗常培做媒,可是他还是拒绝了这件事。

  老舍的想法是,别的不说,溥仪他丢了满族人的脸。

  可是,谁又想到数年之后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天,朋友来访,问他最近在写什么

老舍回答说,正为“皇帝”当“奴才”。

朋友不解其意,原来老舍正在替溥仪润色一书。

  他虽然很忙,却甘心当“奴才”,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认真对这本书进行了文字加工。

原稿上几乎每一页都有他改过的地方,外人哪里知道他在这本书上花的心血呢

  和梁实秋说相声  老舍曾亲自上台表演相声,且颇有职业水准。

在武汉时,他把脸涂白,把头发梳成“朝天锥”,把衣领塞起来,与著名滑稽大鼓演员山药蛋(富少舫)上台演过双簧;在重庆和相声演员小地梨(欧少久)演过相声;在重庆他分别和作家老白、梁实秋演过相声,这些都被传为美谈。

  老舍说:“旧瓶装新酒给我一种强烈的诱惑,因为这是宣传抗战的最锋利的武器。

”于是除了写新段子,让艺人们说“抗战相声”之外,他还穿上灰大褂,手中拿着折扇,亲自上台表演。

  对词的时候,老舍向没有上台经验的作家、他的捧哏伙伴面授机宜:“说相声的诀窍是,不管台下怎么说,台上的绝对不能笑,台下越乐得欢,台上的脸越要绷得紧

”  有一次演出时,老舍按照老相声的章法用扇子骨打捧哏的梁实秋的前额,梁实秋躲闪不及,打落了眼镜。

梁实秋忙伸出两臂,正好接住,在空中托住不动,做亮相状,观众以为是一种“绝活”,没看过瘾,大喊:“再来一个

”  老舍和梁实秋的友谊可追到30年代,当时,老舍是的国文教授,梁实秋是英语系主任。

老舍含冤去世后,梁实秋曾撰写了一文,追忆了两人的友谊。

  以诗答复催稿函  有一次,老舍家里来了许多青年人,请教怎么写诗。

老舍说:“我不会写诗,只是‘瞎凑’而已。

”有人提议,请老舍当场“瞎凑”一首:  大雨洗星海,  长虹万簌天。

  冰莹成舍我,  碧野林枫眠。

  老舍随口吟的这首别致的五言绝句,寥寥20字,把人们熟悉并称道的8位文学家、艺术家的名字,“瞎凑”在一起,形象鲜明,意境开阔,余味无穷。

青年们听了,无不赞叹叫绝。

  刊物的编辑向作者催稿,这是常有的事。

但像老舍那样,以诗回答催稿信的,却很少见。

  抗战期间,北新书局出版的《青年界》曾向老舍催过稿,老舍在寄稿的同时,幽默地寄去了一封像诗一般的答催稿信:  “元帅发来紧急令:内无粮草外无兵

小将提枪上了马,《青年界》上走一程。

马来

参见元帅。

带来多少人马

两千来个字

这还是老弱残兵

后帐休息

得令

正是:旌旗明明,杀气满山头

”  这封信中被催稿的“苦相”以及作者的自谦精神,跃然纸上。

这封信自然是满足了编辑的催稿要求,还有一封写给林语堂的答催稿信,就没有能满足约稿者的要求,诗如下:  今年非去年,  正是鸡与狗。

  去年有工夫,  今岁则没有。

  老舍出诗,齐白石依句作画  老舍爱画,爱藏画,也结交不少画家朋友。

北方的有徐悲鸿、齐白石,南方的有黄宾虹、傅抱石、林风眠、丰子恺。

但老舍最爱挂的是齐白石、傅抱石、黄宾虹和林风眠的作品。

  在齐白石的作品中,老舍最珍惜的是两组各四张的命题画。

两组画的诗句都是老舍自撰的,交给齐白石,请他按诗意作画,形同考试。

  第一组全是曼殊禅师的诗句,“手摘红樱拜美人”代表春;“红莲礼白莲”代表夏;“芭焦叶卷抱秋花”代表秋;“几株寒梅映雪红”代表冬,合在一起,成了一组四季花卉配诗画。

齐白石拿到“考卷”一看,点头微笑,稍加思考,提笔就画,轻松自如地交了卷,而且愉快地写上“老舍命予依句作画”或“应友人老舍命”的字样。

老舍请装裱师傅刘金涛精心裱饰,赶在春节之前挂在西墙。

前来拜年的友人被这一墙新画震惊,连呼:“好画

好画

”不少人在画前,拍手叫绝。

这次成功,把齐白石和老舍的兴致都鼓动起来。

  夏天,老舍再次以四句诗求画。

不过,这次近乎“出难题”,其中两句诗为查初白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和赵秋谷的“凄迷灯火更宜秋”。

里边有无形的声音,有动词,有距离,有时间,有地理环境,还有特定的情调,难度确实极大。

齐白石大师足足憋了三天,苦苦思索,最后超水平地交了卷。

四张画拿到老舍面前时,他的眼睛亮了。

他知道,他得到了几张罕见的杰作。

其中《蛙声山泉》后来被公认为齐白石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曾被印成邮票,流传于五洲四海。

《凄迷灯火》一幅,左上角两笔直线画了窗的一角,里面有一盏小油灯,火苗是红的,被吹得稍歪,由窗外飘来一桔黄色枫叶,慢慢地落到灯火的上方,窗下一片空白,竟占了全画的四分之三。

右边是题词:“凄迷灯火更宜秋,赵秋谷句。

老舍兄台爱此情调冷隽秀之作。

齐白石画,亦喜为之。

”在空白的下半部的两侧,老人盖了五个经章,右二左三,小的很小,大的很大。

构画之绝,令人倾倒。

  完璧归赵  老舍是吴祖光和新凤霞的大媒,吴祖光和新凤霞结婚时,老舍以女方家长身份当了主婚人。

自此以后,两家来往频密。

  1957年以后,吴祖光下放到北大荒劳动,新凤霞也受了牵连。

一天,老舍碰到了新凤霞,知道她处境困难,便把她叫过来,悄悄地问:“给祖光写信了吗

”凤霞说:“没有

”老舍说:“不行不行

一定要写

每天写,一天一封

”凤霞听了不好意思地说:“好多字我不会写。

”老舍说:“正好让他给你改嘛

”  吴祖光由北大荒回到北京以后,一次在王府井街上偶然和老舍相遇。

老舍把他叫住,拉着手问:“什么时候回来的

为什么不来看我

”硬拉着祖光回了家。

两人谈了一会儿,老舍从自己屋里取出一个画轴要吴祖光看。

  原来这张画本是吴祖光的藏画,是齐白石大师画的一幅白玉兰花。

在吴祖光去东北劳动的时候,新凤霞生活窘迫,又以为不会再有机会在家里挂这些画了,一赌气把祖光的字画全部变卖了,其中就有这张画。

可巧,老舍在荣宝斋观画,店员拿出齐白石的这张白玉兰花要老舍鉴赏,老舍很喜爱,便买了下来。

到家仔细一看,发现画轴后面有题字,原来是吴祖光的藏画。

老舍指着这张画对吴祖光说:“这是你的画,我把它买下了,留着等你回来再还给你。

”  祖光语塞,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老舍又说:“我很对不起你,我没能把你所有的画都买回来

”  祖光的泪落了下来。

祖光请老舍在画上写几个字,作为纪念。

老舍提笔在卷上写下:“物归原主,老舍。

”这张画后来一直高挂在吴祖光家的大客厅里。

  每当有人问起,主人都会含着眼泪把上面的故事述说一遍。

新凤霞的结论是:“老舍先生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  收藏梅兰芳的坏扇  梅兰芳的琴师徐兰沅有一次赠给老舍一把梅先生画的扇子。

徐兰沅说这把扇子有着非同一般的经历,很有纪念意义。

  原来,梅兰芳演《晴雯撕扇》时,必在上台之前,亲笔精心画一张扇画,装上扇股,带到台上去表演,然后当场撕掉。

演一次,画一次,撕一次,成了规律。

徐兰沅后来索性偷偷地把撕掉的扇子捡了回来,请裱画师想办法粘好,给老舍的那把就是这么捡回来的。

老舍大为感动。

  从此以后,老舍又多了一个特殊的爱好——专门收集名伶们画的扇面。

他发现了一个规律:大多数名伶都会画画,有的还达到较高的水平。

  其实,四大名旦——梅、程、尚、荀四位先生都会画画,而且都是老舍的好朋友,但老舍从不向他们讨画,他是自己去收集,费很大的劲去交换,他认为这才是乐趣。

然后,出其不意,向四大名旦出示这些作品,看着他们惊讶的样子,老舍洋洋得意。

  “文化大革命”期间,这批扇子全部被抄走了。

只留下一张收条:“扇一捆,163把。

”而今,这些扇子已无影无踪。

  1966年,老舍含冤辞世,胡絜青对此痛心疾首,但她强忍着悲痛,坚持活了下来,待老舍沉冤得雪之日,亲自告慰长眠地下的亲人。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