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演讲稿 > 关于当代社会发展现实的演讲稿

关于当代社会发展现实的演讲稿

时间:2019-05-19 06:17

演讲稿论当今社会600字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在家早上好

我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主题,讲解我们如何做好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我们的胡锦涛总书记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发表以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

胡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委员时,要求广大青少年,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胡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我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牢固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军队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荣辱观是军人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崇尚荣誉是军人永恒的价值追求。

军人以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为职业,身系国家和民族的安危,时刻面临生死考验,最能体现大忠大义,最能彰显荣辱观。

我军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把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奋斗当作自己的神圣职责,历来推崇严守纪律、自我牺牲、大公无私、先人后己等高尚道德,更是其本质的体现。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本色的具体体现,是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还要看到,军队是青年相对集中的先进群体,青年官兵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明辨是非、美丑、善恶,对其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我们一定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军队长远建设与发展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凤姐即王熙凤,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

凤姐在贾府几乎是个一人之下千人之上的角色,她自从嫁给贾琏,就让琏二爷在荣国府的地位倒退了一射之地;林黛玉一进贾府,就不禁对这个表嫂的谈笑哭哄的作风暗生纳罕……可以说,从一出场,凤姐这个人就透着让你无法抵抗的吸引力,她应当说是当之无愧为《红楼梦》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

先说凤姐的美貌,她的出场描写是:三角眼,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她的穿着当然更是极尽华丽雍容;这是正面描写。

贾瑞见了凤姐,居然敢起非念,想是凤姐的魅力难挡;贾琏和鲍二的偷情之后,闹了一天,看见凤姐“黄黄脸儿”,倒觉比往常更可爱;刘姥姥见了凤姐自然是眼花缭乱,不知道如何动作才好……这些又都从侧面描绘了凤姐的含威夹媚的美貌;应当说,这样一个美人完全区别于宝钗的“冷”和黛玉的“病”,她更容易激起世俗男人的愿望,更象一个真实的具体的有血有肉的美人。

妖娆哥真名:董德元,家住天津市河西区小海地 远看,他身着李孝利款白色时尚T恤和玫红色紧身休闲裤、腰系镶腰带,同时又留着齐刘海女士发型、掐着兰花指、脚踩着猫步,动作妩媚俨然一位人到中年却风韵犹存的大妈。

近看,他脸上的胡茬密密麻麻,而紧身裤也更是让其男儿本色显露无疑。

这个妖娆哥也经常在古文化街乔香阁周围逛街。

刘著[2],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市,目前就读于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09级在校学生,2010年快乐男声南充赛区选手。

因参加海选时着烟熏妆,蓝色红丝袜和高跟鞋而备受关注。

刘著凭借着出位的打扮,女性化的表演,出尽了风头。

不过最终入围120强的“个性选手”,只有来自南充的选手刘著。

相比其他几位反串的“伪娘”,刘著除了身份证的性别之外,几乎难辨男女。

不论是唱歌还是平常说话,都是嗲嗲的女声,让人非常吃惊。

中国的发展与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演讲稿

作为当代大学生,要与 21 世纪的中国接轨,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心里调节,增进心理健康;树立崇高的理想;积极提高自我素质,增值自我;了解我国国情;认识我国现在的发展机遇;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神圣使命; 以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和构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历史重任。

  大学生阶段的现实任务就是培养高尚的品德;树立远大理想,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寻求途径锻炼自己的能力;强健体魄,总结起来即八个字:“养德、修学、储能、健身”,养德以宽厚而博爱,修学储能以实现厚积薄发,凭实力应对重重挑战,健身以为实现自己的抱负、完成肩负的使命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未来的责任和使命是引领时代潮流,振兴中华,改造社会,和谐世界,这将是需要我们毕生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使我们当代大学生——进步青年的代表需要肩负起的责任和伟大的历史使命。

    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新一代大学生的手中,我们肩负着中华民族崭新的使命。

在这个和平的年代中,我们不需要抛头颅.洒热血,但却可以发奋学习立志报国。

我么不不需要冲锋陷阵.战死沙场,却可以钻研科学.奉献社会。

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

那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中国巨龙摆动其强有力的身躯,冲向广阔无垠的天空

我们一定要让世界明白,看一看,看看这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现在,从自己的努力做起吧

社会公德的演讲稿

关于社会公德的演讲稿篇一:关于社会公德的演讲稿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弘扬社会公德做合格公民社会公德,古人将其归结为忠、孝、仁、义、礼、智、信等。

这种公德在中华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中不断延续发展,始终是社会发展的基本伦理。

它不曾被历史长河的滚滚巨浪所淹灭,正证明了社会公德是维系社会和和谐的基本保障。

请大家设想一下,当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公德进一步发展,使“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成为现实;全体公民积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发展人道主义精神,助人为乐、救死扶伤、见义勇为

这样的社会将会是多么和谐多么安定啊

今天,我们所要重建的社会公德,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同时,时代发展的进程又赋予了它新的内涵。

这个新的内涵就是要求每个公民都必须承担起与公民权利相对应的公民责任和义务。

每个公民都是家庭的一员,企业的一员、社会的一员,一方面责骂社会公德世风日下,一方面又自我侵蚀社会公德,社会怎能和谐

社会公德何日能重建

每个公民只有从自身做起,承担起家庭、职业和社会的责任,家庭氛围、职业环境和社会秩序才会好转,我们才能算是合格的公民师们、同学们,现在,一座座现代化大厦拔地而起,祖国的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社会公德这座大厦也要长高长大,成为支撑现代文明道德的基础。

我们只有弘扬社会公德,做合格的公民,才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

关于祖国发展与个人成长的演讲稿

原创 希望帮到你 一脉天下天高水阔,万众一心书一段传奇,描中华精粹,汇九州奇葩。

驰骋苍茫,一脉血气组一方山水,承天地之灵,秉江山之韵。

——题记首吞沧海,尾衔大漠,东方卧龙跌宕关山,阅千秋烽火。

曾经的中国,一再的在灾难的大漠中跋涉,一脉血气支持着中国人,烙下千年血与泪的执着

一涧飞瀑,碎琼乱玉,造就此胜景的不只是水,中国人海纳百川,并非柔若无骨,是一旦遇到了艰难寒冬,就齐结冻彻三千里的冰,,不要分散,只是团结。

胸中百转千回的是一脉华夏的血气,有了它才有了一个民族的新生,不畏艰险,众志成城。

岁月的脚步横越向历史,野草般横飞的思绪,却依稀可见那些依旧鲜活的面孔。

一望壮士别易水,秋风萧瑟歌红尘。

荆轲的大气穿越了生与死长眠的时空,只留一声绝响:明明注定了了无结果,明明知晓霸业图空,明明青山依旧在,明明等待的只是历史的刹那,却带走了谁的永恒

中国人的执著古而有之,道之所在,,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不会以为前方的黑暗就止步不前,于是,代代华夏人青丝约白首,不问重重苦难后悲泪几行,只想履履奋争中豪情万丈。

依稀记得零八年的那一声巨响,隆隆的一座四川城负了重伤。

五月十二日的汶川,是灰色的,却有生命的绿,成为了震中的脊梁,支持着废墟中点点生存的光亮,时间的河,淌过悲悯如血的上,一双双手捧起了尘埃,找寻地底最后一丝生存的迹象。

天哭地泣,电闪雷鸣,尔后的四川,尔后的中国,一片悲壮。

一分的希望就有十分的拼搏,四面物资,八方同济。

向来温文尔雅的华夏古国,一刹那,无坚不摧,无人可挡。

让万众一心,百折不挠走出了史册,新生代看到了中国的魂,是一种发自心底的力量。

这样的民族,即使灾难,也有从容不迫的抵抗。

睁开探求的眼,看清眼前一个民族的新生。

机器隆隆,霓彩分明。

亿万人民在九曲黄河身旁默默耕耘,换得五谷丰登,万里飘香。

在那遥不可及的破碎苍穹之上,“”用它的雄姿补完了千百年来华夏儿女的梦想,一股浩然气指引着十三亿双手写出了日夜翘盼的华彩乐章。

在仓皇的岁月里扬鞭,看中华民族将一个个历史的复句写下,不畏艰险,众志成城,用自己的灵魂,为这一方时空,涂上显目的色泽

求《近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变迁与展望》演讲稿大概600~700字

国现代经济史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在中国经济史学科中,中国现代经济史学是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

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与变迁。

具体而言,中国现代经济史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此外还包括港、奥、台经济史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建国前的根据地经济史。

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的时段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延伸。

学术界一般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作为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研究对象的上限,到今天为止,中国现代经济史的研究对象仅有60年,即使以1927年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根据地作为研究对象的开端,也不过80余年。

而经济史的研究对象需要历史“沉淀”,这也决定了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姗姗来迟,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才正式形成。

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一经出现,就因其密切联系现实经济问题的特性而迅速发展壮大。

一、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的形成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的奠基工作启动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结束之时。

1952年底,我国一些学者开始总结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经验,发表、出版了不少有关国民恢复时期经济问题的论著。

如郭瑞楚写了《恢复时期的中国经济》,狄超白撰写《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问题》,中科院经济研究所编辑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农业合作资料汇编(1949~1952)》。

1956年我国实现了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主义改造后,社会主义主义改造问题成为研究焦点之一。

如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与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合作,推出《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书,薛暮桥、苏星和林力子也出版了《中国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倩华等人编著了《七年来我国私营工商业的变化(1949~1956)》,赵艺文著《我国手工业的发展和改造》。

1959年建国十周年前后,总结经济建设的论著更多了。

如,国家统计局编写了《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伟大的十年》,李成瑞撰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史稿》,史敬棠等人编辑了《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史料》。

除上述专著外,一些论文也涉及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发展问题。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除部分学者对还很短暂的经济发展作了作了某些研究之外,一些高校在经济史课程中,也开始尝试讲授涉及新中国经济问题的专题。

如当时的湖北大学(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赵德馨老师在讲授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课程时,一直讲到1956年。

学术界对于新中国经济发展史的研究工作,因文化大革命的爆发而中断了。

1975年,周恩来总理认为有必要研究新中国经济史,指示国务院秘书长齐燕铭组织新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工作。

齐燕铭在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室设立了新中国经济史研究组,决定以根据地的经济史作为研究新中国经济史的序幕,系统研究新中国经济史。

这是国家设立的第一家专门研究新中国经济史的学术机构。

国家计划委员会也开始组织人员研究新中国经济建设史。

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解放,是促成中国现代经济学科形成的春风。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学术界出现了反思思潮,学者们尝试着对30多年来经济建设进行系统总结,突破了不少以往的研究禁区,为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拓展出广阔的空间。

另一方面,国外的各种经济学理论陆续引入我国,为分析中国经济问题提供了更多的理论工具。

不少高等院校纷纷开设新中国经济史课程,编写新中国经济史教材。

在这种学术氛围中,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应运而生,正式形成了。

此后,中国现代经济史的研究队伍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研究经济学理论和政策的专家学者,以及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中共党史的专家学者,走入了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领域,促进了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的繁荣。

二、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的研究进展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30多年中,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可谓突飞猛进。

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的推动力明显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从本学科出发对现实经济热点问题的探讨;二是站在本学科的角度,围绕着国庆35周年、40周年、50周年、60周年以及改革开放30周年等重大国庆活动或纪念活动,展开多主题的研究与讨论。

从已取得的成果看,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的研究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陆续出版了涉及中国现代经济史的各类经济史资料,对推动本学科研究走向深入打下了资料基础;二是发表了大批学术论文,研究的主题基本涵概了现代经济史的各个方面;三是出版了一批有份量的学术专著;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教材呈现多样化,且各具特色。

学术资料是研究的基础。

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今,涉及中国现代经济史的档案资料、统计资料及其他史料陆续整理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组成立后,着手收集、整理了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及解放区的大量经济资料,相继出版了《革命根据地经济史料选编》、《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华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料选编》等资料。

其他学术机构也相继出版了《华中解放区财政经济史料选编》、《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料选编》、《东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等资料。

1988年后,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中央档案馆合作,整理、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经济档案资料。

从1989年到2000年,出版了《1949~1952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12 卷、《1953~1957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9卷。

《1958~196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也将面世。

这套学术资料丛书,为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奠定了扎实的资料基础。

国家有关经济管理部门也整理出版了各类经济统计资料及经济大事记。

如,农业部计划司编辑了《中国农村经济统计大全(1949~1986)》,国家统计局编辑了《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汇编(1949~1985)》、《中国劳动、工资统计资料(1949~1985)》,财政部综合司编辑了《中国财政统计(1949~1980)》,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编辑了《中国金融统计(1952~1987)》等统计资料。

此外,财政部综合司编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史料》,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从1982年到1989年年分期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大事记(1949~1980)》、《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管理大事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大事辑要(1949~1985)》、《中国农业合作化史料汇编》、《中国供销合作社大事记与发展概况(1949~1985)》、《利率文件汇编》等等资料,都相继出版,成为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的重要资料基础。

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现代经济史的研究范围已从研究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土地改革等方面,延伸到了研究新中国建立后的经济的方方面面;研究的时段已囊括了国民经济恢复、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经济调整、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各个时期;研究选题扩展到了经济体制、发展战略、区域发展等宏观问题,扩展到了农业生产、工业化、投资、商业贸易、财政、金融、交通运输等部门经济。

80年代初期,系统研究中国现代经济史的成果,主要有柳随年、吴群敢主编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简史(1949~1983)》。

研究建国初期的论著主要有范守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恢复史(1949~1952)》,李占才主编的《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史》。

研究土地改革的专著主要有董志凯的《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赵效民主编的《中国土地改革史(1921~1949)》。

研究商业经济的著述有商业部商业经济研究所的《新中国商业史稿》。

在财政史研究方面,主要有左春台主编的《中国社会主义财政简史》等著作。

在劳动经济史研究方面,有袁伦渠主编的《新中国劳动经济史》。

其他方面,也出版了一批有价值的学术专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35周年之际,涉及各个行业、各部门,系统反映各部门、各行业经济建设的大型学术丛书《当代中国》丛书开始出版,到1999年丛书基本出齐,共150卷208册,近1亿文字。

这套丛书的基本国策类、社会主义改造类、经济类、财政和金融类、农业类、工商管理类、商业类、能源类、化工类、通讯类、冶金和机械类、轻纺类、建筑业类、国防和军事类等著作,集中论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史。

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现代经济史的研究逐渐走向深入。

比如,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研究方面,出版了董志凯主编的《1949~1952年中国经济分析》、吴承明与董志凯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第一卷)》。

在新中国经济史综合研究方面,出版了刘国光、张卓元、董志凯、武力主编的《中国十年五年计划研究报告》、武力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苏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赵凌云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史》、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编《中国农民负担史》等专著。

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一大批反映部门经济史的专著相继面世,如《奠基——新中国经济五十年》、《中国金融50年》、《中国财政50年》等,分部门、分行业总结了中国50年经济建设。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界又出版了一批研究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如刘树成、吴太昌主编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研究》、汪同三主编的《中国投资体制改革30年研究》、吕政主编的《中国国有企业改革30年研究》、张晓山主编的《中国农村改革30年研究》、财政部财科所撰写的《中国财政体制改革30年》等等,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近些年来,实证性的微观研究、个案研究、非经济因素分析越来越多,采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经济史、用政治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决策和政府经济职能演变、用国际政治学理论来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变化,等等,都有了明显的进展。

从20世纪80年代起,高等院校为满足教学需要,组织学者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教材。

1980年孙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稿(1949~1957)》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7年李德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简编(1949~1985)》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8年、1989年赵德馨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66)》、《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67~1984)》,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此外,蒋家俊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89年在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曾壁均、林木西主编的《新中国经济史(1949~1989)》,1990年在经济日报出版社面世。

90年代,高校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教材不断推陈出新,力求反映最新的学术成果,所论述的下限也越来越接近当今现实,比如,赵德馨、苏少之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第五卷)已将20世纪90年代纳入其教学内容。

三、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对热点问题的研究 中国现代经济史与现实经济极为密切,学术界围绕着现实热点问题作了不少探讨。

1993年中国经济史年会上,中国现代经济史专业的学者着重探讨了如何认识和评价建国初期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中国现代化、现代经济史的研究计划和治学方法等问题。

1996年年会上,学者们围绕着“中国传统社会的商品经济与市场问题”展开了研讨。

1998年的年会学者们研讨了新中国城市的发展问题。

1999年围绕着纪念建国50周年,讨论了“新中国50年经济发展的特点与经验”。

2000年年会、2002年年会,学者们讨论的主题为“经济组织与市场发展”、“市场发育与区域经济发展”。

2003年年会主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53年来的经济管理”。

2004年年会讨论热点是“经济增长与发展”。

2005年年会的中心议题是“近世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选择与实践”。

2006年会议主题为“三农”问题与经济发展。

2007年年会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学者们围绕着“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历史经验”展开讨论。

2008年年会主题为“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2009年年会在庆祝建国60周年的背景下,主题是探讨建国60年来经济发展的经验。

总体而言,近两年来,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问题;二,建国以来“三农”和城乡关系问题;三,收入分配问题,特别是从长时段来探讨收入差距的扩大过程及其原因;四,金融改革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五,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六,政府的经济作用和宏观调控;七,改革开放以前的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八,中外经济史的比较研究;九,能源、能耗和环境保护问题。

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领域目前呈现出三个值得关注的趋势:其一,今后相当长的时段内,从多个方面研究政府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及其职能演变将是现代经济史研究的主要方面;其二,我国经济改革开放已经3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已经60年,系统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的经验将是现代经济史的热点,将与经济理论界研究中国式发展道路理论研究热点相互应;其三,加强对外经济关系史和国际比较研究将成为经济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四,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方法研究中国60年经济发展,将带来现代经济史研究手段与研究方法的创新。

求2篇关于当代青年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演讲稿,关于医疗卫生防疫方面的。

科索 勤奋实践 凝聚广大青年学习实践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其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团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青年一代适应时代要求、促进自身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要引导广大青年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推动团的工作,坚青年为本,充分尊重青年的主体地位,促进青年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共青团事业发展新局面。

”这为我们在共青团工作中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方向。

根据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实际,我认为应当在教育引导、服务学生、凝聚团员青年的具体实践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要用科学育人的手段大力构建务实创新的工作机制 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团员青年。

我们要通过坚持抓学习、抓实践、抓契机、抓阵地等有效做法,发挥团员青年的主体作用,广泛宣传,系统学习,把科学发展观教育作为新时期青年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内容,教育引导青年充分认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自身的全面发展与成长成才。

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同学们把自我发展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中。

要用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共青团工作。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学校共青团的工作中,就要“以青年为本”。

把握团员青年的变化和特点,不断更新工作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模式。

青年学生是社会中最活跃、最富想象力、最具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群。

无论什么时候,不管形势如何变化,做好共青团的工作首先就要与青年学生打成一片。

只有动态地了解青年学生发展的特征,才能与时俱进地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学校共青团要在工作中树立服务意识,关心青年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在思想解惑、生活解难等方面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努力为广大同学的成长成才提供帮助。

同时我们要在基层团组织设置、管理方法和活动方式等方面不断开拓创新,打造有特色的共青团工作品牌,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先进文化引领人,以素质拓展发展人,以实践服务锻炼人,以社会工作磨砺人,在促进团员青年的全面发展中开创团工作的新局面。

要用科学发展观处理好共青团工作全面协调的重要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

各级团组织必须坚持“两个课堂”相结合,“两个课堂”共繁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团组织是第二课堂建设的核心力量,我们要努力营造优良学风,积极配合第一课堂建设,同时发挥第二课堂生动活泼,实践性强等优势,与第一课堂互相完善、互相补充、互相渗透,成为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形成育人合力。

二是要处理好开展活动与提高素质的关系。

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各项活动的开展为载体,各项活动的开展也要有的放矢,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切实提高同学全面素质,把各类活动的开展真正落实到人才培养素质提高这个中心上来。

三是要处理好教育引导青年与服务青年的关系。

把对团员青年的教育融入服务之中,在服务之中体现共青团工作的教育引导职能。

教育引导工作做好了,就是服务了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工作做好了,可以增强教育引导工作的效果。

四是要处理好学生干部培养与使用的关系。

学生干部既是我们工作的主要依靠力量,又是我们因材施教的培养对象。

对学生干部不能重使用、轻培养。

做好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通过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训练,帮助同学们处理好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成长,在学习中提高。

五是要处理好团总支干部与学生分会干部工作之间的关系。

团总支干部与学生分会干部在工作中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依靠的。

要正确处理好两支干部队伍的关系,形成干劲一处使的工作优势,切实做好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工作。

二、要用科学发展观这一理论成果教育引导团员青年共青团在学校处在基础性战略性的重要地位。

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沿着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共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是学校共青团组织的首要任务。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共青团要用科学发展观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团员青年,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让他们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从而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要利用共青团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把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融入学校各项活动之中。

对于学校学生来说,自觉地系统地学习政治理论还不是很普遍,如果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很难保证把科学发展观这一理论全面掌握,并上升为自觉行动。

因此,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教育活动,寓教于乐,通过有效灌输的潜移默化,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科学发展观的印记。

要利用上团课、召开研讨会、举办形势报告会、参加社会实践、专题调研等途径,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巨大成就,感受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变化,真正从内心深处认同科学发展观,做科学发展观的自觉实践者。

三、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服务学生的具体实践 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指出:“要不断完善工作思路,在深入研究当代青年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找准工作位置,丰富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手段,努力形成服务党的事业、服务青年群众有机统一的工作格局。

”学校共青团的职能之一就是服务广大团员青年,服务学生。

要坚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服务学生的具体实践,通过及时周到有效的服务,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共青团工作中去。

学校共青团服务学生就是服务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

在现阶段,党需要共青团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学校共青团就要立足于帮助学生成才、促进学生就业、消除学生疑惑,有针对性地搞好服务学生的各项工作。

如今的青年学生,大部分生活条件比较好,知识面比较宽,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自主意识比较强,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对政治的关注度不是很高,接受的挫折不多。

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面对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一些人感到压力巨大,一些人缺乏进取意识和钻研精神。

学校共青团要抓住青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利用新生入学和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时段,发挥共青团自身在思想教育、典型引导等方面的优势,为他们指明成才的路子,帮他们找准就业的方向。

学校共青团还要关注一些学生的特殊困难。

既要帮助解决一些困难学生的经济和生活方面的具体困难,更要关注一些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

特别是有些学生不适应学校生活,不能妥善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对社会就业形势存在种种误解和疑虑,思想上有这样或那样的“死结”,共青团组织要本着关爱之心,给予及时有效地帮助和指导,让他们在正常的轨道上健康运行,预防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事件发生。

要大胆建立青年学生表达合理诉求的园地和渠道,让大家有说话的地方,有交流思想的平台,并要合理引导,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

三、要通过兼顾各方需求把团员青年凝聚到团组织周围共青团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在工作中必须把团结团员青年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就必须满足广大团员青年的各种需求。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落实到团的工作中,就是要统筹考虑广大团员青年对团组织的期待,力求兼顾到方方面面的诉求,多开展一些学生喜欢参与的活动,从而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

要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必须把学校共青团的基本职能发挥好,不断提升学校共青团自身建设水平,努力构建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

要注重把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工作落实到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落实到团的工作的各个环节。

要坚持因材施教,遵循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科学地确定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力求使目标可及、内容可用、方法可行。

要注重工作的延续性和实效性,努力构建一个全程贯通、 逐级深化、效益递增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格局。

通过全程关注,增强团组织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力,让大家感到共青团可亲可近。

要建立一支形象好、有感召力的团干部队伍,发挥团干部个人的影响力,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导向。

团干部是共青团工作的骨干力量。

要按照“让党放心、让青年满意”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

选择的团干部政治上要过硬,作风上要扎实,自律上要严格。

要带头刻苦学习,带头苦干实干,带头严格自律,努力成为青年学生的表率。

同时要注重解决兼职团干部学习和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和办公设施,为履行职能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让共青团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增强凝聚力还要注重做好维护青年学生权益的工作。

共青团要充分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调动其他青年社团的力量,共同维护青年学生的合法权益,并且力求有所作为,从而提升自己的地位。

久而久之,共青团的凝聚力自然就会不断增强。

科学发展观是管根本、管长远、管全局的,共青团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除了做好教育引导、服务学生、增强凝聚力等工作以外,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我们学习和思考。

科学发展观也是注重实践的,我们应当在生动的工作实践中进一步学习,注重总结,不断创新,努力开创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很幸运有这样一个机会站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共话卫生科学发展。

众所周知,2005年7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关于《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课题组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医改基本不成功”。

关于这个结论,每一个有责任感的卫生人心中都会产生一丝丝羞愧。

诚然,导致这种局面最根本的原因主要在于宏观政策层面,但反思我们自己,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就完全没有责任吗?我想,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把衡量的标尺。

改革后浪推前浪,新的医改方案在亿万国民的千呼万唤中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新生命总是诞生于痛苦之中,新的医改方案也是饱受争论,几经波折。

现在,她象一个初生的婴儿睁开了朦胧的眼睛,纯净的目光注视着你,也注视着我。

她知道自己为谁而生,她是为了保障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而生。

同时,她也知道,她自己的健康要靠谁,那就是包括你我在内的每一位白衣天使。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迎接她、呵护她、哺育她呢?我想,此次学习实践活动已经给了我们重要启迪。

首先是鲜明的主题:“加快卫生科学发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这是对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高度凝炼,回答了卫生事业如何发展,为谁发展的重大命题,充分体现了卫生特色和实践特色。

其次是实践的载体:“继续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构建民本卫生、和谐卫生、满意卫生”。

构建民本卫生,就是要求我们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卫生工作,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进一步端正服务宗旨构建和谐卫生,就是要求我们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卫生工作,克服和消除卫生工作中存在的不和谐现象,形成配置合理、分工明确、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要促进卫生系统内不同层次之间、不同领域之间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有机联系与互相配合,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建立和完善促进卫生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卫生法制健全、管理规范有序,城乡差距缩小、区域统筹发展,服务体系健全、机制充满活力,医患关系融洽、形成良性互动的和谐环境构建满意卫生,就是要求我们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健康权益问题,着力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健康权益作为卫生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间四月芳菲尽,医改春风始吹来。

朋友们,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航标,让我们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三大服务体系建设,更高目标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切实转变观念,真正践行好“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神圣使命,精心呵护好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