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就在我身边的演讲稿200字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
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
。
。
。
。
每一次想到雷锋,就想起这一段话。
有多少人在回首往事的时候,都为自己碌碌无为而悔恨,为曾经虚度年华而悲哀
青春是迷人的,许多人在青春光华里谱写了辉煌灿烂的人生,宋朝21岁的辛弃疾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领兵抗金;周总理12岁时便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壮语,以表达把青春献给祖国解放事业的宏愿。
他们是挺立潮头的英雄,是永远不落的星辰,更是我心目中的楷模。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虽然没有为祖国母亲驰骋沙场,但却赶上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奉献青春的时代。
我们应该树立“事业领先谋发展·我与长安共奋进”的信念,应该有为长安再创辉煌而奉献青春的志向。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
放眼身边,在我们车间,都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正默默地为“事业领先”奉献着。
在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
车间修机班组的青年们专的是业务、拼的是技能、赶抢的是时间,在青年班长李郁的带领下,背负着沉重的维修工具,上至行车、压机平台,下至废料传送带,及时检修排除设备故障隐患,做到的是哪里需要哪里就是岗位,炎炎的烈日下,污渍混着汗水,顺着发梢滑下,更是浸湿了他们的工作服,凭着冲压人的一股钻劲、干劲、韧劲,硬是把繁乱的修机工作,做得井井有条,在他们忙碌的身影里,透着是对工作岗位的无悔执着和热忱追求。
雷锋在我身边演讲稿···
大家好
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雷锋在我身边》。
三月的春风又吹绿了祖国大地,万物吐露芬芳之时,我们不禁想起一位熟悉又亲切的叔叔——雷锋。
一句富有号召力的话“向雷锋同志学习”又在我们的耳边响起。
五十年年过去了,雷锋这个名字依然深深镌刻在我们心中。
雷锋,就是这一缕阳光、这一滴水、这一粒粮食、这颗最小的螺丝钉,虽然他的一生短暂,但他的精神长存,虽然他的一生平凡,但他的形象伟岸。
老师把自己的知识和道德力量传播给莘莘学子们;工人农民们用自己的汗水描绘着祖国的蓝图;警察叔叔们用自己的青春和鲜血守护着人们的和平、安宁;白衣天使们用自己的温柔给我们带来了健康、美好……有人说:雷锋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他真的离开了吗
不,没有
虽然他的肉体离开了,可他的崇高灵魂却永远伴随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雷锋的身影,他们学习雷锋精神,实践雷锋精神,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贡献,雷锋虽然逝去多年,但是他的精神却被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了,他的精神在学习中体验出来了,在生活中体验出来了,在任何一个岗位中都体验出来了。
你又能说,雷锋已经离开了我们吗
雷锋精神伟大,但并非高不可攀;平凡,但并非琐碎;神圣,但并非不食人间烟火。
当国家利益遭到损失时,雷锋们挺身而出;当人民群众遇到困难时,雷锋们倾力相助;当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不能统一时,雷锋们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
你还能说,雷锋已经离开了我们吗
不,没有
也永远不会
雷锋他那流淌着无私奉献的血液将撒遍祖国各地,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在新世纪的建设大潮中,我们也将谱写一曲曲壮丽的雷锋之歌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注:本答案为水木转载。
关于进取的800字演讲稿
我可以给你个大致的提纲,因为是你自己身边的,提纲就是,你可以先挑个你周围的人物,比如谁经常义务捡垃圾然后卖钱了再捐了或者谁经常无偿献血之类的,前一百字可以写这个人物如何雷锋,中间一百字可以论述一下我们这个社会学习雷锋的现状,可以说社会风气虽然不好但是学雷锋的人大有人在,雷锋精神永不退色之类的话,最后一百字写从你自己做起,自己要怎么做,怎么做,自己的同龄人怎么做,然后最后升华到祖国人民
榜样在我身边 演讲稿
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引以为荣的榜样。
有些人心中的榜样是大文豪、大诗人。
而我心中的榜样是一位不为畏艰险的红军战士,为保卫自己亲爱的祖国和美丽的家园英勇奋战的红军战士。
在小学的时候,我们曾学过《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
它把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一幕幕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历史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
在夺泸定桥时,面对对岸疯狂的敌人、桥下汹涌的急流,红军战士们毫无惧色,踩着摇晃的锁链向对岸冲去,一个队员倒下了,另一个仍然勇往直前,为了夺得泸定桥,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敌人的枪口,壮烈牺牲……最后夺的泸定桥。
红军战士在长征中那惊天地、泣鬼神、震山河、撼心灵的革命英雄壮举,一直都是我心中学习的榜样。
现在,我们面临人生的“雪山”、“草地”是学习的障碍,只有用知识充实自己,我们才能跨过雪山,只有用知识丰富自己,我们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越过草地,把自己训练一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红军战士。
” 他们是我们心中的砖瓦,等待我们用它建造辉煌的大厦; 他们是我们心目的石料,等待我们用它雕凿雄伟的丰碑; 他们是我们心中的彩笔,等待我们用它描绘灿烂的图画; 他们是我们心中的乐章,等待我们用它奏出美妙的音乐。
当你面临失败、遭遇挫折、忍受不幸和痛苦的时候,像小鸟失去了双翼、小船失去了双浆的时候,想一想你心中的榜样吧,你会发现:森林原来那么翠绿,山峰原来那么俊秀,河流原来那么清澈,天空原来那么蔚蓝。
当新的一缕阳光升起时,背着你的书包,带着你的梦想,迈着坚实的步伐出发。
因为有了心中的榜样,属于我们的那一片蓝天才更加蔚蓝,因为有了心中的榜样,前面的道路才那么宽广。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
”让我们心中的榜样那中不朽的精神,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为自己铸造一身钢皮铁骨,在将来铺满荆棘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今天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明天我们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 我心中的英雄演讲稿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是武汉市召开少先队员代表大会的日子,在这一天全市要求在3:30统一要进行“我心中的英雄——主题队会。
”学校决定在今天下午组织同学们收看《武汉保卫战》系列影片。
请下午有第三节课的老师组织好同学们准时收看。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今年也是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61周年,70年过去了、61年过去了,几十年的时间对于人类历史的长河来说,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可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回顾历史的长河,我们这个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曾几度兴衰。
从“九·一八”的战火,到卢沟桥事变,从南京大屠杀,到皖南千古奇冤,外强内患,村村遗骨,处处狼烟。
“夜漫漫,路漫漫,长夜难明赤县天”,中华民族,危在旦夕。
在这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千百万革命志士,拯救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用鲜血和生命赢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每当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每当听到激越的《义勇军进行曲》徐徐奏响的时候,我心中就会想起那些为祖国浴血奋战的英雄们。
想起那些共产党人面对敌人的屠刀、威武不屈的形象。
想起年仅十五岁的刘胡兰,从容不迫地走向敌人的铡刀,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想起在丰碑中把棉袄让给别人,在雪山上牺牲的军需部长, 想起奋勇向前、勇度大渡河的战士们。
…………,这样的英雄人物太多太多了。
同学们,当你沉溺于玩乐,失去自我的时候;当你留连于动画片,不思进取的时候;当你吃着零食,喝着饮料的时候……想一想长征吧,想一想抗日战争中的那些人和事。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我们要接过革命英雄精神的光辉旗帜,好好学习,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
最后让我们再次凝望着五星红旗,心中缅怀这些革命先烈们,在激昂的国歌中表达对英雄的深深敬意和怀恋吧
-------------------------- 我心中的榜样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胡锦涛主席一直贯彻舍己为人的精神,党要为民,官要为民,人民更要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意识。
其实,作为一名小学生,不知道什么是三个代表,我也管不到什么和谐社会,可是我只要挺着自己的良心,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就是我们普通大众真正要面对的东西。
最近,我看了一辑节目《人与社会》,是关于一年前导游文花枝的舍己为人事迹。
事情是这样的,在旅游车行进过程中突发车祸,在救护人员救人的时刻 ,她主动要求先救乘客,结果因为耽误救护时间,左腿高位截肢,使这个美丽漂亮的导游小姐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左腿。
我们先不去设想她如果知道不先救自己就会失去左腿,还会不会那样做的问题。
我们只需要知道她具备一种精神,一种平常人和那些在危机发生时却袖手旁观的人所不具备的东西,这就是人活在社会大家庭中应该具有的一种责无旁贷的精神。
去年8月21日凌晨1点,探望在广西来宾市做生意的父母的赖戈林,面对穷凶极恶、手持利刃入室盗窃、抢劫的3名歹徒,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不受侵犯挺身而出,在自己身受多处刀伤的情况下,仍同危害社会治安的疯狂歹徒展开殊死搏斗,被歹徒刺杀而壮烈牺牲,用鲜血和生命打击了罪恶,捍卫了正义。
两名歹徒也因与赖戈林搏斗时留下伤痕这一重要线索,已被公安机关缉拿归案。
可见,任何一个时代的楷模,无不植根于传统美德的沃土,无不体现着先进的时代精神,这些舍己为人的典型。
我们学习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善心和义举,重要的是要在学习他的精神的过程中,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建设和谐社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而我们的社会还有许许多多舍己为人的榜样,抗洪英雄李向群,抗典的白衣天使叶欣,无私奉献救助失学儿童的丛飞,勇斗4歹徒的军人董文标,视百姓为亲人的连长龙兴旺… …他们这种无私奉献,大无畏精神,不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我心中的榜样——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赤子情怀,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价值追求,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高尚品德,甘于清贫、艰苦奋斗。
寻找身边的小雷锋演讲稿300字
推荐答案 令肖复兴兴奋的是,叶圣陶还邀请获奖学生去他那儿做客,“那时.叶圣陶先生60岁上下,平易近人,他给了我们不少鼓励。
” 肖复兴与叶圣陶父子的忘年文缘 肖复兴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坛著作颇丰、声名也隆盛的中坚作家。
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温厚,一口地道的北京话,话音清亮悦耳,听起来非常年轻。
他戴着一副大眼镜,着一件红色针织上衣.既家常又透着有别于普通家居男人的书卷气质。
倒完茶,肖复兴坐在对着北窗的单人沙发上开始有问必答,他确实是一个易于沟通并乐于与人沟通的人。
叶圣陶逐字逐句为他批改作文 之所以走上文学道路,肖复兴说小时候对艺术很好奇,也喜爱。
解放前,肖复兴的父亲从老家沧州来到北京,1947年,长子肖复兴出生,一家人在北京城南的打磨厂街居住。
对于老家,肖复兴没有儿时的记忆,“虽然小的时候曾回过老家,但印象不深”。
直到他的母亲去世后,把母亲与父亲合葬在老家,这才是肖复兴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回老家。
肖复兴还记得,姐姐l5岁那年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北京城南西河沿里的六联证章厂里描绘各种徽章。
用一种叫做烧蓝的东西,类似亮晶晶的碎玻璃碴子,贴在徽章的模子里,用酒精喷灯把它烧化在徽章上面。
姐姐做的就是这样的活儿,计件算钱,一天头也不抬,能做200多枚徽章,一个月能拿上几十元工资,算起来,做一枚徽章只是能够赚几分钱。
那时,父亲每月也就70元工资。
姐姐的钱对于当时生活拮据的肖家.起的作用是很大的。
那时,肖复兴一家6口人,日子过得紧巴。
听来证章厂定做铁路徽章的一位铁路部门的主任说,正在修的京包线铁路需要人,挣钱多,姐姐不听全家人的劝阻,飞快地从六联证章厂辞了职。
肖复兴幼小时的这些印象到如今仍然铭记在心,但那时期家庭的困顿并没有抹杀肖复兴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走上文学道路后,他创作的散文常常以音乐为内容,源于他小时候对音乐的喜爱,“那时候家里比较穷,没有走上这条路,现在也不可能再去搞音乐了,所以写一些与音乐有关的散文也是这个童年的梦想的延续”。
“我们小时候住的院子里有一位街坊,母亲是医生,可以说是知识分子家庭。
他的姐夫是印尼华侨,从国外带来一台立式录音机。
”这台当时被当作“稀罕物”的录音机,给肖复兴留下了美好的童年回忆。
那个邻居男孩比肖复兴大几岁,很喜爱朗诵,“当时广播剧《林海雪原》正在热播,他就对着录音机朗诵,录完后放给我们小孩听。
”其时,肖复兴正在上小学,从录音机里听到邻居小朋友的声音,他感到惊奇又兴奋。
复兴对文学的喜爱也许出于父亲的熏陶。
他的父亲是个税务局职员,喜欢看书。
肖复兴回忆,小的时候,父亲曾给他讲过许多在书上看到的故事,如古典的包公案、水浒传等。
“我的家乡离纪晓岚的故乡很近,父亲曾给我讲过一些纪晓岚的轶事。
” 还在上小学时,肖复兴最早接触到的文艺作品是《上海文艺》。
“我在街上买的书,看完后感到很神奇,原来在文学的世界里可以天马行空。
那时我还抄一些文学作品,如《干家诗》。
”小学三年级时,肖复兴开始接触作文课。
“教这门课的是新班主任老师张文彬,40多岁的样子,有着浓厚的、我听不出来究竟是哪里的外地口音。
”张老师很严厉,那时的肖复兴对张老师相当畏惧,他还能清楚想起张老师站在讲台桌前的模样.“挺直的腰板,头发乌亮蓬松,一根根直戳戳地立着,总使人想起‘怒发冲冠’这个成语”。
但是,这个令人相当畏惧的老师在教学上却有独特的一套方式,令肖复兴如今忆起也倍感钦佩。
在张老师的带领下,肖复兴和同学们的第一次作文课之前的工作是去长安街上的儿童电影院看电影。
到现在,肖复兴依然清晰地记得,那场电影看的是《上甘岭》。
多年以后,他曾用清新语言回忆起那个快乐的儿时片断:“那时,儿童电影院刚刚建好,内外一新。
我的票的位子在楼上,一层层椅子由低而高,像布在梯田上的小苗苗。
电影一开演,身后放映室的小方洞射出一道白光,从我的肩头射过,像一道银色无声的瀑布。
我真想伸手抓一把,也想调皮地站起来,在银幕上能露出个怪样的影子来。
尤其让我感到新鲜的是,在每一排座椅下面都安着一个小灯,散发着柔和而有些幽暗的光,可以使迟到的小观众不必担心找不到位子。
” 看完电影后,张老师给大家布置的作文是写这次看电影,他说:“你们怎么看,怎么想的,就怎么写。
”肖复兴把自己看电影时所感受到的一切娓娓道来。
没有想到,第二周作文课讲评时,张老师给全班同学朗读了肖复兴的这篇作文,并对这篇作文提出表扬及意见。
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肖复兴如今已经忘记了,但他那浓重的外地口音,令肖复兴如今回想起来仍觉得那么亲切。
这次成功的尝试,使少年肖复兴第一次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这以后,肖复兴迷上了作文,作文课成了他最盼望上的一门课。
而作文讲评时,张老师常常要念肖复兴的作文。
张老师对他也格外器重起来,常在课下对他说:“多读些课外书!”在肖复兴眼里,张老师变得亲切了,尤其他那一头硬发也不再“怒发冲冠”了,变得柔和了许多。
在北京汇文中学上初中的阶段,肖复兴开始动笔写小小说、散文。
当时,学校里有两块乒乓球台那么大的墙报“百花”,老师、同学都可以投稿。
上初二时,肖复兴突发奇想,他对同学说,“咱自己也办一个墙报吧!”说办就办,他们照葫芦画瓢,办了一个“小百花”墙报,肖复兴被选为主编,每期在一块小黑板上贴出400字的稿子.放在教室里。
后来,小黑板被摆在了楼道里,受到学校师生的好评。
真正印成铅字的文章是《一幅画像》。
那是肖复兴上初三时,他的作文《一幅画像》被推荐参加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得了一等奖,“奖品是一本新华字典”。
令肖复兴终身难忘的是,这篇作文让他与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叶圣陶先生有了一段珍贵的“忘年文缘”。
那年暑假,老师把一份油印的《一幅画像》拿给肖复兴,并告诉肖复兴,叶圣陶先生已在作文上面逐字逐句修改过了。
原来,叶圣陶非常重视这次征文比赛,评改了全部获奖作品,在每篇文章后边还写了一段评语。
后来,这些获奖作品连同叶圣陶的评语被编成了一本文集《我和姐姐争冠军》。
令肖复兴兴奋的是,叶圣陶还邀请获奖学生去他那儿做客,“那时,叶圣陶先生60岁上下,平易近人,他给了我们不少鼓励。
那时我还是个孩子,得到大作家的指点,真是高兴得不得了。
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大作家”。
叶圣陶的长子叶至善同样是肖复兴初涉文学道路时伸手相扶的一个“贵人”。
1971年冬,已插队到北大荒七星农场的肖复兴被发配到离农场场部l8里远的猪号喂猪。
猪号里有200来头猪,班长加一个当地农民连肖复兴,还有一个从山东过来的盲流就这么几个人,没有什么事,也见不到什么人,孤独与凄凉像结了张网紧紧裹着肖复兴的心。
在这种境遇中,肖复兴写散文,写自己的插队生活。
他想把散文寄给叶圣陶,请他指点指点。
但那时叶圣陶被列在打倒之列,肖复兴不敢与他联系,就把信寄给叶先生的长子叶至善。
叶至善很快就给肖复兴回了信,说写得挺好可以发表,并就肖复兴的散文逐字逐句修改,并提出评点意见,有的文章改动大,怕肖复兴看不清,就重新抄一遍,再寄回来。
叶至善当时是中国少儿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刚刚从河南“五七”干校回来,“赋闲”在家。
他同他父亲一样,对肖复兴这个素昧平生的青年予以关怀和帮助,给困顿申的肖复兴极大鼓励和自信。
现在回忆起叶圣陶父子对自己的鼓励与关怀,肖复兴的语间感激之情自然流露,“正是他们给了我无私的帮助,对我走上文学道路起到了重要影响”。
31岁“高龄入读中戏 现在,每逢中央戏剧学院招生,学生们都人山人海地从各地蜂拥而来,削尖脑袋也要挤进中戏的大门。
肖复兴是中戏毕业的,但他与中戏却是在无意中结缘的。
l966年,肖复兴高中毕业前夕,艺术院校提前招生,中央戏剧学院来汇文中学招生,想招一批能创作还能表演的学生,希望学校推荐优秀学生。
“当时,学校推荐了我。
老师叫我去看一下。
”肖复兴在中学当过一焦学生会主席,组织过文艺活动,也表演过小节目,但他的理想是考北大,对中戏并不了解。
“教导主任特地找到我,说你去吧,不愿考也不能勉强。
”于是,肖复兴进了中戏的考场,他记得自己表演了一个小节目,还说了自己的经历,“面试的老师大概觉得我的条件合适,还专门带我去后台转了转。
”面试、复试,肖复兴都通过了。
5月份,中戏给肖复兴寄来一个录取通知书。
可是,“文革”爆发了,肖复兴的升学之路也被无情截断。
但他与中戏的缘分却没有中断。
l974年,肖复兴满心欢喜地从北大荒回到京城,下乡知青的身份转而变换成城市待业青年,时年已27岁的肖复兴有好长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备受冷遇,只好在一所小学里当代课老师。
l976年到北京东铁营二中教语文当班主任,那年春天,肖复兴到传达室打电话,桌子上放着一张报纸,他无意间发现有中央戏剧,学院招生简章,心怦怦直跳。
中戏招生通知上要求考生年龄在18至31岁。
肖复兴那年正好31岁,已在《诗刊》、《人民文学》上发表过诗歌、小说。
他拿着报纸回去就跟同事们讲,那些老师都说,你一直没停止看书写作,就再考一次吧,准能考上。
在同事们的鼓励下,他报名参加考试,一考即中。
1978年,当肖复兴攥着通知书再走进中央戏剧学院时,l2年过去了,他百感交集。
自嘲自己已是“二进宫”。
“在中戏,我学过电影剧本,但兴趣不在那。
电影剧本是个集体创作的工作,不太适合我。
但中戏也教会了我许多。
”从中戏毕业后,肖复兴留校任教.“每礼拜都有课,感觉教书耽误时间。
”肖复兴的兴趣在于写作,希望从事写作的职业。
“系主任挽留我,也给了我很大自由”,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走出中戏,从此成为专业作家。
儿子说“看不起”只会写作的专业作家父亲 近年来,出版界把韩寒等新兴少年作家炒得很热,一时间少年写作被炒得沸沸扬扬。
对此,肖复兴说:“孩子们的成长速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他们自己书写自己的生活和情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但目前过热的商业化运作有揠苗助长的性质,这对纯真的少年写作是有伤害的。
少年写作并不是我国独有的现象。
我读过德国一个l6岁男孩本雅明·莱贝特写的《疯狂》。
在我看来,过于的轻巧、过于的商业化是和文学本质有距离的。
” 肖复兴的儿子肖铁小学四年级开始在《小学生语文报》上发表作文,他写作的《转校生》在文坛掀起一股少年写作旋风之后,转而一门心思地投入到高考的复习当中,考上了北大中文系,还成了中国作协最年轻的会员之一,出了几本小说,反响还不错。
在整个大学期间,肖铁一直都处于销声匿迹的状态,直到距离成名7年后才推出长篇小说《飞行的杀手》。
对于儿子的选择,肖复兴表示,“真让人既心疼又宽慰”。
他说,“儿子从小到大都是个‘乖仔’,第一部小说出来后产生那么大的反响,他也会飘飘然,但他很快明白自己究竟该干什么。
而高考就是他必须经过的一个坎。
”谈起和其他同龄少年作家的区别,肖复兴说,“其实儿子的反叛思想也是有的,不过并没浅显地表现在外表上。
” 据悉,肖铁虽然也喜欢创作,但肖铁还是很看不起肖复兴这个除了写作不会做其他事的专业作家的父亲,肖铁的这部小说就是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写成的。
肖复兴说,“肖铁还是希望成为一个既有学问又能写书的学者型的作家。
把学问做好了,有多少小说不能写呢?”回答时间:2008-12-9 20:01 向TA求助 回答者: 胫下逆鳞 | 十一级 名人 擅长领域: 暂未定制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相关内容 2010-10-17 除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以外,叶圣陶和肖复兴还有什么故事
143 2010-12-22 肖复兴小时候的故事 快20分钟 2008-1-6 肖复兴除了一幅画像,还有哪些故事? 75 2010-12-26 《荔枝》肖复兴 阅读答案 33 2010-12-21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26课叶圣陶邀肖复兴到他家作客说了哪些话 5 更多关于肖复兴 童年故事的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 肖复兴 故事 等待您来回答del1回答5寻找身边的小雷锋演讲稿300字.del0回答肖复兴 童年故事.del0回答10雷锋行动 干的好事。
。
。
感受。
。
。
.del0回答10带故事的励志名言,要有故事要跟名言想对应(速求).del0回答雷锋是几几年生的,做了什么大好事。
.del0回答将名人事迹贯穿的事迹 如海伦凯乐或雷锋 最好200字左右.del1回答雷锋故事.del1回答10请给每个摘抄加些十几字的评语 谢谢各位了 (我没有悬赏金请多包涵).更多等待您来回答的问题>>没有感兴趣的问题
试试换一批其他回答 共6条 no 回答者: 奶嘴I_love_you | 二级 | 2008-12-9 20:08 yes 回答者: 青蛙王子123456 | 一级 | 2008-12-9 20:40 叶老(叶圣陶老先生)邀请初三时的肖复兴到他家坐客,那件事情肖复兴一直忘不了,后来写了一片作文叫《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怀念叶圣陶老先生》 叶老先生还帮肖复兴修改作文(一“张”画像)。
回答者: 他他安呢 | 一级 | 2008-12-9 21:37 叶圣陶逐字逐句为他批改作文 把一张图画改作一副图画 回答者: 吕焱磊 | 一级 | 2008-12-11 09:04 1963年,我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叫《一张画像》,是写教我平面几何的一位老师。
他教课很有趣, 为人也很有趣,致使这篇作文写得也自以为很有趣。
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这篇作文竟在北京市少年儿 童征文比赛中获奖。
当然,我挺高兴。
一天,语文老师拿来厚厚一个大本子对我说:“你的作文要印成 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改的吗
”我睁大眼睛,有些莫名其妙。
“是叶圣陶先生
”老师将那大本子 递给我,又说:“你看看叶先生修改得多么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 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20篇作文。
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一下子楞住了:首 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 曲线。
那篇作文简直像是动过大手术鲜血淋漓又绑上绷带的人一样。
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 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类似这样的地方修改得很多,长句子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
有一处,我记得十分 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
”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 呢
”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
而“书皮”改成了“包书纸”更确切,因 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
我真的从中受益非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
这不仅使我看到 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
我 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干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 出对王老师的敬爱。
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 然”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
那时我才15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 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鸟儿抖着 翅膀。
那是只有那种年龄的孩子才会拥有的心思。
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找到我,说:“叶圣陶先生要请你到他家做客
” 我感到意外。
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见一个初中学生,我自然当成人生中的一件大 事。
那天,天气很好。
下午,我来到东四北大街一条并不宽敞却很安静的胡同。
叶老先生的孙女叶小沫 在门口迎接了我。
院子是典型的四合院,敞亮而典雅,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使得 夏日的燥热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 点。
叶小沫引我到客厅,叶老先生已在门口等候。
见了我,他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 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落座之后,他用浓重的苏州口音问了问我的年龄,笑着讲了句:“你和小沫同龄 呀
”那样随便、和蔼,作家头顶上神秘的光环消失了我的拘束感也消失了。
越是大作家越平易近人, 原来他就如一位平常的老爷爷一样让人感到亲切。
想来有趣,那一下午,叶老先生没谈我那篇获奖的作文,也没谈写作。
他没有向我传授什么文学创 作的秘诀、要素活指南之类。
相反,他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绩怎么样。
我说我连续几年获得优良奖章, 文科理科学习成绩都还不错。
他说道:”这样好
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 书。
”他又让我背背中国历史朝代,我没有背全,有的朝代顺序还背颠倒了。
他又说:“我们中国人一 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
”我知道这是对我的批评,也是对我 的期望。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
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 之中包容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致不知黄昏什么时候到来,悄悄将落日的余染红窗棂。
我一 眼又望见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黄昏中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 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那时候,我刚刚读过叶老先生写的一篇散文《爬山虎》,便问:“那篇《爬山 虎》是不是就写的它们呀
”他笑着点点头:“是的,那是前几年写的呢
”说着,他眯起眼睛又望望 窗外那爬山虎。
我不知那一刻老先生想起的是什么。
我应该庆幸,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大作家,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发作 家。
他对于一个孩子平等真诚又宽厚期待的谈话,让我15岁那个夏天富有生命和活力,仿佛那个夏天便 长了。
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同时,在我 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回答者: 103344721423 | 一级 | 2008-12-11 19:00 1 回答者: lyh98 | 二级 | 2008-12-21 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