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解说词和导游演讲稿有什么本质区别
希望能帮上你··别人的文章: ------献给身边的导游工作者 看着落叶在风中如彩蝶飞舞,我心中又不免多了一份凄凉。
秋天已经来了,冬天还会远吗
打开电视,我看到汪涵大哥在策导游黑心;打开网络,又看到邬敬民前辈在揭导游黑幕。
对此,我无话可说,只有沉默,沉思。
。
。
难道我身边的同行,还有我,都是刽子手
难道中国的朝阳产业就是暗无天日
思绪如同大坝打开闸口,在放纵奔流。
。
。
。
1996年,我通过了导游资格考试,断断续续的导游生涯中,我认识了不少优秀的导游,也听到了不少感人的事迹。
这些导游没有做出惊天地的大事,也没有说出泣鬼神的言语。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他们不过是一棵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在充满社会偏见的风雨中,默默奉献着自己生命的绿色。
但在我的心中,他们没有翅膀,却是天使;他们外表朴实,却闪耀着金子般的光芒
他们,就是我心中非常可爱的人
导游是一本百科全书,天文地理,文学历史要样样精通。
很多导游平时就注意知识的积累,博览群书,力求博闻强志。
为了拉近和游客的心理距离,他们拿到计划后,还认真地研究客人的客源地,年龄层次和职业特点,并加班加点地抢记知识,努力去做到个性化的服务,针对性的讲解。
难道他们不是可爱的人么
导游在带团时很少轻松地吃饭
中午冲进餐厅,招呼着端茶倒水,又跑到厨房,帮忙端菜打饭,再回到桌边,问咸问淡。
。
。
等到自己刚刚端起碗,很多客人都吃完了。
导游带团时很少住舒适的房间
要么阴暗潮湿,弥漫的霉味让人窒息;要么没有窗户,空气很不流通。
97年,我带团游三峡。
由于人满为患,船上,所有导游都是和衣躺在舞厅的地板上。
晚上,我们紧紧地裹着散发着异味的薄毛毯,在脏床单上瑟瑟发抖,翻来覆去。
轰隆隆的机房就在隔壁,如同通宵的战场,没有片刻的安静
清晨,抬头一看,那是怎样的一幕啊
横七竖八的导游铺满了地面,和逃难的难民没有两样
除了住的条件差,导游休息的时间也很短。
夜深人静,游客早已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导游却往往还在工作或者正奔波在回家的路上。
别人一天工作8小时,而导游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甚至二十几个小时。
冬天冒着严寒,夏天顶着酷暑,饮食没规律,睡眠不充足。
尽管如此,导游们依旧无怨无悔地为游客服务,难道他们不是可爱的人么
导游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危险。
文花枝的故事,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但是,还有一位导游,没有媒体报道她,没有记者歌颂她,或许大家都没听过她的名字。
那就是花枝那个团的地陪,一个八二年出生的吉林女孩,西安古城旅行社的导游----魏薇。
魏薇当时坐在第一排,当场遇难。
生命轻飘得像是一缕轻烟,转眼就逝去。
家人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她几包随身携带的棒棒糖。
就是这样普通的棒棒糖,勾起了男朋友不忍触碰的回忆。
原来,有次看到游客的小孩哭闹,让家长游兴全无,魏薇就想出了用棒棒糖逗小孩的点子,每次带团都会准备几根。
但是,一切来得太突然,没来得及讲解下一个景点;没来得及等待救护人员的到来;没来得及送团后,再看她男朋友一眼;甚至没来得及把准备好的棒棒糖,送给团中的小朋友。
。
。
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走了。
二十多岁的生命,花儿正要盛开的年龄,如同放飞的风筝,“啪”的一下,断了线,越飘越远,越飘越远。
。
。
带团细致到不起眼的棒棒糖
我想,她若是面临文花枝同样的情况,肯定会说文花枝同样的话,甚至可能是更加让人钦佩和感动的话
但是。
。
。
她再也没有机会说了
她那原来清秀的脸庞已经完全变形;娇小柔弱的身躯白骨外露
以后,她就不用起早贪黑了,不用千遍万遍地讲解大同小异的导游词了,也不用笑脸面对无礼挑剔的客人而心中默默流泪了
只是可怜了她那千里之外的父母啊!这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电话响起,接起会是女儿银铃般的声音么
门铃响起,打开会是女儿花朵般的脸庞么
女儿还能回来撒撒娇吗,还能帮妈妈揉揉后背吗,还能帮爸爸捶捶肩膀吗
书柜里,女儿的书依旧摆得整整齐齐;书桌上,女儿的笑脸依旧是那样的灿烂
说好了秋天就回来的,说好了淡季就回来的
。
。
。
父母流着泪,把魏薇用过的东西,看过的书看了一遍又一遍,摸了一遍又一遍,发现了几封女儿写给她自己的励志信,有一句写到“考了证,就一定要干好导游。
”字里行间,将这个小女孩对导游职业的信念与热爱表露无余。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导游所奉献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知识,自己的热情;还有自己的健康,自己的青春;甚至自己的生命和热血
难道他们不是可爱的人么
然而,导游这个职业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与理解。
提到导游,媒体和大众想到的不是他们的付出与汗水,泪水和委屈;想到的却是两个字----回扣!但是,所有在座的兄弟姐妹们,所有敬岗爱业的导游们,不管别人怎么看,在我的心中,你们是平凡而伟大的人,你们是非常可爱的人
作为导游,你们在社会的偏见下坚持了下来;作为导游,你们在勤劳的工作中坚持了下来
当游客欣赏美景的时候,有你们悦耳的声音在讲解;当游客享受菜肴的时候,有你们穿梭的身影在忙碌
当游客回到家里,和家人朋友翻看旅游照片,谈论旅行感受的时候,或许突然会想:我们的导游好像没有电视.报纸上讲的那么坏啊
是的
他们根本就不坏,相反,他们很可爱
他们没有翅膀,却是天使;他们外表朴实,却闪耀着金子般的光芒
他们,就是我心中非常非常可爱的人
转自华天导游 杨波
怎么将演讲稿与导游词区别开来
首先这8分钟的演讲,和一个导游考试的10分钟的面试差不多。
个人自我介绍30-60秒钟。
这个要简洁明了。
目的方便人第一时间记住你。
其次8分钟肯定是不能讲完上海的旅游的。
所以你首先要大概概况上海的旅游的基本情况,简单的像大家介绍上海,重点就是你选择1-2个景点,景区或者是你熟悉的(最好是你熟悉)详细点的讲解。
提示:旅游就是景点讲解,当地特色小吃等。
其次你自己检测一下你的语速,每分钟多少字,然后根据时间写字。
如果演讲不多的话,上台你会紧张,然后语速就会加快,那么就会出现你提前讲完。
说你写好后多练习练习。
求一篇关于“最想去旅游的地方”的英文3分钟演讲稿,3分钟的不需要太长。
要原创的,不要复制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来不”,可能是黄山最好的宣传文字了.因为它没有功,可能更深入人心. 去黄山之前,虽然也读过有关黄山的一些游记,其实心中没有多少概念.旅游景点的魅力,大约只有亲自去看一看才能感觉到.文字的东西,在大自然面前总是很苍白无力的. 我们去黄山在去年的四月下旬.到达黄山后,已经是下午了.住在旅馆里,老板介绍说下午可以到翡翠沟等几个小景点看一看.明天不耽误上黄山.想着要充分利用时间,便同意了老板的建议. 旅馆老板联系了导游,是小的旅游车,可以乘六七个人.很容易就拼了一车人.去了一个什么山庄,印象不是太深.那里竹林很密,好像是《西游记》的一个拍摄景点.后来就去翡翠沟. 翡翠沟游人很多.印象中这就是一个行政村开发的景点.据导游介绍,翡翠沟又名情人沟.在文化大革命时,有三十多个上海知青到沟里游玩,迷了路.不得不在沟里呆了几天.在迷路的几天里,大家相互帮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出来后,好几对知青成了夫妻.为了纪念这件事,当地人便把翡翠沟改名叫情人沟. 翡翠沟就是一条山沟,中间有一条小溪,一直不断.往返大约需要一个多小时.景色也很不错.我们去时下着小雨,只好穿着塑料雨衣游玩了. 当天夜里,天淅淅沥沥下着小雨.但已经到了山脚下,明天无论如何也要上山的. 第二天早上,导游便带我们乘车上山.旅游车可以开到离山门很近的地方. 门票是一百二十元.购票处人很多,我们的票导游负责,倒是省了不少事. 在进门处,到处是人.进了山门,就有缆车可达半山腰.也有许多人乘缆车的,需要排队.山路上的人,一个挨一个.路较窄,小心翼翼才能超越前面的人. 因为下着小雨,每个人都有一个塑料雨衣.但雨很小,正所谓“有雨趣而无雨淋之苦”.不穿雨衣呢,衣服肯定也要淋湿啊. 在黄山旅游,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每个人手中都有一根拐杖.在其他地方登山,有拿拐杖的,但也有很多人不拿.在这里却是人手一拐.可见《卖拐》的广告做得比较好. 走一段时间,人与人之间慢慢拉开一点距离,不象刚上山时那么拥挤了.雨也基本停下来.可以脱下雨衣走路了.这可能是最令人欣喜的事情.毕竟,淋雨上山,总会让人感到一些郁闷. 山上竹子很茂密.也有很多不知名的树.许多树上挂上小牌牌,写着树名和属种.但游客还是记不住啊.风景那么多,谁记住树名了啊. 山路不算太陡.因为有雨雾的缘故,看不太远.开始,我多多少少有几分失望.我心中的黄山不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