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演讲稿张海迪三分钟
1955年9月,张海迪出生在山文登县的知识分子家庭玲玲是她的小5岁之前,张海迪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跑来跑去。
可惜,蹦蹦跳跳的时光是那样短暂。
1960年一个明朗的早晨,玩具室里刚上完一节“课”,她和小同伴们嘻笑着朝门外跑去,忽然跌倒了。
从此,双腿丧失了知觉,张海迪也丧失了关于腿的记忆。
童年时许多生活场景,她都清晰记得,独独不知道腿是怎么活动的,人走路时的感觉是怎样的。
得了什么病,竟然这样可怕
张海迪当年不知道自己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复发作,非常难治。
5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6块,最后高位截瘫。
这样,原来天真活泼的张海迪,只能整天卧在床上。
当年,医生们一致认为,像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
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上学校,终于有一天张海迪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
”可是因为自己的生活不能自理,所有的学校都不接收。
病情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张海迪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头发,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
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
对张海迪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
在这个特殊的学校里,聪明、好学的张海迪学拼音,学查字典,学一个又一个生字。
她趴在床上,用胳膊支撑着身体,抄书。
没有人催问。
没有人检查督促。
没有考试和考试中的竞争,全靠着自己。
一本又一本小学课本学完了。
但是很难哪,得走不少弯路,多耗费很多时间。
一道算术题,她做12遍,得出的竟是12个答案
她本来就不喜欢算术,得啦,丢开不学算了
可是不行,硬着头皮也得学会它。
第13次终于算对了。
努力是加倍的,可是成功的喜悦也是加倍的呀。
于是,她的学习自觉性、学习乐趣与生活的意志,还有思维能力,便随着知识一起增长起来了。
1970年4月,张海迪跟着带领知识青年下乡的父亲张坦夫、母亲毕江娇,坐着一辆大卡车,来到莘县十八里铺尚楼村,开始了农村生活。
起初,张海迪感觉农村非常陌生,没有电灯和自来水,生活也十分艰苦。
但是,在那些淳朴的村民身上,张海迪很快感到了更真、更朴素的爱。
她发现小学校没有音乐教师,就主动到学校教唱歌。
课余还帮助学生组织自学小组,给学生理发、钉扣子、补衣服。
当看到当地群众缺医少药带来的痛苦,张海迪便萌生了学习医术解除群众病痛的念头。
她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来了医学书籍、体温表、听诊器、人体模型和药物,努力研读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书。
为了认清内脏,她把小动物的心肺肝肾切开观察,为了熟悉针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画上了红红蓝蓝的点儿,在自己的身上练针体会针感。
“书上写着怎么样进针,可以在白菜疙瘩上、在萝卜上。
在白菜疙瘩上进了几天以后,就在自己身上(进针),我觉得医生就是要这样,首先要自己感觉。
有人问我说,海迪是不是你的腿没有知觉,你的胸以下没有知觉,你在自己身上扎针不痛苦啊
我说恰恰相反,我最开始针灸的时候,是扎自己最疼的地方,比如向包括脸上的穴位,包括印堂穴,扎了以后是什么样的感觉,我要知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掌握了一定的医术,能够治疗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十几年中,为群众治病达1万多人次。
“曾有医生嘱咐过我的父母,如果我要是得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或者是褥疮,我会因为感染而死去。
我给别人当医生,我也给自己当医生。
15岁在农村的时候,我生了褥疮,晚上点着小油灯,对着镜子,我把自己身上溃烂的肉剪掉——所以,现在最怕听的就是剪刀的声音。
” 当年,张海迪作为一名待业青年,也曾有过自卑感。
“1年多的时间里,我四处报名,八方写信,常常在招工单位的门口一待就是半天。
我真想能为社会做点事,可就是没有一个单位要我。
在别人眼里,我是一个废人。
”于是,当年,张海迪想到过自杀。
1974年7月14日,张海迪趁父母出工,收拾好东西,写好遗书,说自己不愿做沸腾生活的旁观者,然后一次性吃了30片冬眠灵,又给自己打了6支冬眠灵。
在静静地躺在那儿等待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张海迪忽然想到了尚楼村的乡亲们,真舍不得离开他们;又想到了保尔在海淀公园自杀的情景,他也绝望过,但最终还是战胜了懦弱和病残,成了生活的强者。
想到这些,张海迪挣扎着爬起来。
可药物起作用了,爬不起来了。
于是,她拼命地喊:“快来人啊,救救我,救活我吧
” 经过五六天的抢救,张海迪终于苏醒过来。
看到身边的亲人朋友、医生护士,她惭愧极了,对大家说:“我错了,从今以后我要勇敢地生活下去。
死,也要在大笑中死去。
” 日后,曾有记者问张海迪:如果你能拥有第二次生命作为一个健全的人,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张海迪说:“假如我能再有一次生命,我会实现我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当一个医生,这也是我从小的一个梦想,我15岁时就自学医术给乡亲们治病,但没有机会真正穿上白大褂当一名白衣天使。
” 后来,她随父母迁到县城居住,一度没有安排工作。
她从保尔?柯察金和吴运铎的事迹中受到鼓舞,从高玉宝写书的经历中得到启示,决定走文学创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笔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启迪人们的心灵。
她读了许多中外名着,写日记、读小说、背诗歌、抄录华章警句,还在读书写作之余练素描、学写生、临摹名画、学会了识简谱和五线谱,并能用手风琴、琵琶、吉他等乐器弹奏歌曲。
认准了目标,不管面前横隔着多少艰难险阻,都要跨越过去,到达成功的彼岸,这便是张海迪的性格。
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拿来一瓶进口药,请她帮助翻译文字说明,看着这位同志失望地走了,张海迪便决心学习英语,掌握更多的知识。
从此,她的墙上、桌上、灯上、镜子上、乃至手上、胳膊上都写上了英语单词,还给自己规定每天晚上不记10个单词就不睡觉。
家里来了客人,只要会点英语的,都成了她的老师。
经过七八个年头的努力,她不仅能够阅读英文版的报刊和文学作品,还翻译了英国长篇小说《海边诊所》,当她把这部书的译稿交给某出版社的总编辑时,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同志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并热情地为该书写了序言——《路,在一个瘫痪姑娘的脚下延伸》。
当初,为了给张海迪治病,母亲变卖了手表、衣服等物品,还欠了一身的债,从无怨言,默默地尽着母亲的神圣义务。
尽管家里穷,但父母总是尽最大努力满足她的要求。
凡张海迪喜欢的书,不管花多少钱,跑多远的路,父母总要想方设法给她买到。
生日或节假日,书成了父母送给她的最佳礼物。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作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后来还攻读了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1年,张海迪获莘县广播局先进工作者称号,这年12月《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1982年,张海迪获聊城地区“模范共青团员”和“三八红旗手”称号…… 今天,张海迪总在说,人就得有勇气与生活中的不幸抗争。
人的一生总会有坎坷,就看你以怎样的心态去对待——张海迪喜欢豪言壮语,因为她将自己的生活与座右铭式的豪言壮语融合在了一起。
张海迪的演讲搞
张海迪同志简介张海迪,女, 1955 年生于济南,汉族,哲学硕士,中共党员,山东省创作协会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海迪 5 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童年时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
张海迪 15 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
在那里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1983 年,海迪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
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
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
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经在日本、韩国出版。
1992 年中国作协庄重文学奖;1994 年全国首届奋发文明进步奖长篇小说一等奖;1997 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1998 年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和“山东省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1998 年全国第二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和个人特别奖;1999 年全国第三届优秀妇女读物奖;1999 年全国第四届外国文学作品优秀图书奖;2002 年10月长篇小说《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了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2002 年 12 月《绝顶》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2003 年 10 月《绝顶》获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2003 年 12 月《绝顶》获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2003 年 12 月《绝顶》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2003 年 12 月《绝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1991 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
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
1993 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硕士学位。
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询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
”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了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
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
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和孩子们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
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
1995 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1997 年被日本 NHK 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张海迪先后被授于各种荣誉称号:1981 年获莘县广播局先进工作者;1982 年获聊城地区“模范共青团员”称号;1982 年获聊城地区“三八红旗手”称号;1983 年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1983 年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83 年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1983 年山东省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1983 年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1989 年中宣部授予“优秀青年思想工作者”称号;1990 年山东团省委授予“十大杰出青年”称号;1991 年中国残联授予“自强模范”称号;1992 年济南市政府记大功一次;1993 年全国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并再次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1995 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模范党员文艺工作者”称号;1997 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1997 年被日本 NHK 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2000 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01 年被新华社《环球》杂志评为“环球二十位最具影响力的世纪女性”。
1983 年 5 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党和国家领导人、叶剑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张海迪题词,表彰她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张海迪曾当选共青团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并长期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
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
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张海迪, 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
她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
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
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
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满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同志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参考资料:
200字左右的演讲稿 主题是自立自强自强不息 字少一点。
故事也行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出自周朝《易经》中的一句话。
意思是:天上的日夜星辰不分昼夜、永恒运动的,所以天是刚健的;人应该效法天,积极进取、永不停息。
自古以来,自立自强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她是流淌在中华民族文明血管中的生生不息的血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之人,都是自立自强的人。
一个人只有不依赖别人,能够自立才能够走向自强;一个人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够做到坚韧不拔,不畏困难与挫折,才能够做到志存高远
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的张海迪,她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沉沦,她说:“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给人间。
”她怀着这样的理想,努力地学习和工作,最终熟练地掌握了几门外语,并用高超的针灸技术为别人治病。
她用非凡的毅力,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赞歌。
当我们在被他们的事迹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深深的思考。
我们当代青少年应该怎样自立自强呢
现在,我们很多同学是独生子女,在家庭里享受着父母亲人特殊的保护和关爱,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许多事情由家长一手代办、包办,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小皇帝”,生活上依靠父母照料,学习上不自觉、怕困难。
自立,意味着我们要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意味着我们要长大成人,离开父母的呵护,独立生活;意味着要靠自己的力量,创造生活。
自强,意味着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意味着在困难面前知难而进,顽强拼搏。
人生的道路曲曲折折,在以后的日子里,在我们面前的也许是困难与逆境,也许是富贵与甜美。
困难就像恶魔,你越是害怕它,它越是张牙舞爪,但困难更像是一块试金石,如果你是一块真金,经过一次次的锤打和考验,你就会变得更加坚强和金光闪闪
作为当代的青少年,我们需要挑战困难,用微笑面对困难,让我们经受磨练,学会自立自强,让自强不息的意志伴随我们走向辉煌
永不退缩,你——终究会成为人生道路上的强者
永恒运动的,所以天是刚健的;人应该效法天,积极进取、永不停息。
自古以来,自立自强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她是流淌在中华民族文明血管中的生生不息的血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关于张海迪、霍金热爱生命的故事,简短点
张海迪 5 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童年时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
张海迪 15 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
在那里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1983 年,海迪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
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
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
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经在日本、韩国出版。
1992 年中国作协庄重文学奖; 1994 年全国首届奋发文明进步奖长篇小说一等奖; 1997 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1998 年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和“山东省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8 年全国第二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和个人特别奖; 1999 年全国第三届优秀妇女读物奖; 1999 年全国第四届外国文学作品优秀图书奖; 2002 年10月长篇小说《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了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 2002 年 12 月《绝顶》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 2003 年 10 月《绝顶》获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 2003 年 12 月《绝顶》获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 2003 年 12 月《绝顶》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 2003 年 12 月《绝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1991 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
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
1993 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硕士学位。
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询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
”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了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
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
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和孩子们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
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霍金是谁
他是一个大脑,一个神话,一个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名义下的巨人……或许,他只是一个坐着轮椅、挑战命运的勇士。
一次,霍金坐轮椅回柏林公寓,过马路时被小汽车撞倒,左臂骨折,头被划破,缝了13针,大约48小时后,他又回到了办公室投入工作。
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
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起来有点好笑,在他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坚持用唯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
当然,霍金也尝到过“自由”行动的恶果,这位量子引力的大师级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下,跃入轮椅,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起来。
1985年,霍金动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
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艰难地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探索出宇宙的起源。
斯蒂芬·威廉·霍金,他是一个让我深深震撼的人! 不知早在什么时候我就知道他患有我们常人几乎忍耐不了多久的病----” 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 因为医生曾说“只要得了这种病的人最多不会活过2年!”,虽然霍金只剩下右手的一个大拇指能够操作了。
全身只有三个手指会动,通过一个手指来“说”!但他却是医学上的奇迹! 也不知他的心中是怎么想的总之他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苦乏味的脑力劳动
几年下来他克服了种种困难
不顾艰辛的编写伦理宇宙,伦理黑洞,伦理大爆炸
的书籍,但是我们值得一注意的是,他全身只有一根手指可以来动,他的秘书曾私下对别人讲,他写一篇1小时的演讲稿需要3天的时间,打一段话需要近乎一个小时
但是令人惊讶的霍金坚持下来了
在他不懈的努力下一册册的书籍出现在我们世人的眼前——《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时间简史续篇》、《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时空本性》、《果壳中的宇宙》 要知道这是他一个人,坐在一个40年都没有离开的轮椅上,用仅可以动的一只手指在一个小小的鼠标上来编写出来的
不久以后社会渐渐的开始注意上了他
各行各业的人开始渐渐的认识上了他
他渐渐的走上了讲台,为社会演讲,为那些热爱物理,热爱科学的人演讲,虽然他所发出的是“机器合成音”但他依旧吸引这许多人
慢慢的一个一个奖项来到了他的身上
1989年获得“英国爵士荣誉”称号,成为英国皇家学会学员和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78年获物理界最有威望的大奖—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奖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知道他的人。
我崇拜他
但是当我们崇拜完了他我们也是否应该静下来想一想,如果连一个全身瘫痪,只有一根手指可以动的残疾人都可以成为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那我们这些正常人是否可以做的更出色
我们有健壮的双腿、这可以为我们节约许多生活上自理因自理而浪费的时间,我们有灵活的双手、可以为我们节约许多因为打字所浪费的时间,我们还有许许多多的东西比霍金在身体方面上强。
但是我们却从来都没有为此感到欣慰
同学们让我们快点抓紧时间学习吧
不要再浪费时间了,我相信我们会比霍金还要更加出色
(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现年50多岁,出生于伽利略逝世周年纪念日,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
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
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
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地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
他拥有几个荣誉学位,是皇家学会会员。
他因患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4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
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
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霍金教授是现代科普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是1988年撰写的《时间简史》,这是一篇优秀的天文科普小说。
作者想象丰富,构思奇妙,语言优美,字字珠玑,更让人咋惊,世界之外,未来之变,是这样的神奇和美妙。
这本书至今累计发行量已达2500万册,被译成近 40种语言。
1992年耗资350万英镑的同名电影问世。
霍金坚信关于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数学来表达,世人应当可以通过电影——这一视听媒介来了解他那深奥莫测的学说。
本书是关于探索时间本质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读物,是一本当代有关宇宙科学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
本书一出版即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
《时间简史》对我们这些喜用言语表达甚于方程表达的读者而言是一本里程碑式的佳书。
她长于一个对人类思想有接触贡献者之手,这是一本对知识无限追求之作,是对时空本质之谜不懈探讨之作。
《时间简史续编》作为宇宙学无可争议的权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间简史续篇》是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学说的读者而编的。
该书以坦白真挚的私人访谈形式,叙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历程和研究工作,展现了在巨大的理论架构后面真实的“人”。
该书不是一部寻常的口述历史,而是对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头脑之一的极为感人又迷人的画像和描述。
对于非专业读者,本书无疑是他们享受人类文明成果的机会和滋生宝贵灵感的源泉。
《 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间所写文章和演讲稿共13篇结集而成。
讨论了虚时间、有黑洞引起的婴儿宇宙的诞生以及科学家寻求完全统一理论的努力,并对自由意志、生活价值和死亡作出了独到的见解。
《时空本性》80年前广义相对论就以完整的数学形式表达出来,量子理论的基本原理在70年前也已出现,然而这两种整个物理学中最精确、最成功的理论能被统一在单独的量子引力中吗
世界上最著名的两位物理学家就此问题展开一场辩论。
本书是基于霍金和彭罗斯在剑桥大学的6次演讲和最后辩论而成。
《未来的魅力》本书以斯蒂芬·霍金预测宇宙今后十亿年前景开头,以唐·库比特最后的审判的领悟为结尾,介绍了预言的发展历程,及我们今天预测未来的方法。
该书文字通俗易懂,作者在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还穿插解答了一些有趣的问题,读来饶有趣味。
回
谁能帮忙写一篇关于我心目中的英雄为主题的演讲稿。
。
1500字以上。
谢谢谢谢谢谢。
。
夏夜,仰空,群星格外璀璨,老人说:人间正气魂的浓缩,人英雄史诗正如这星光铺就的星河,浩瀚无际,源远流长。
当朝升日落,星移斗转的那一分,试想英雄何属
当沧海桑田,宇宙大化的那一刻,试问谁主浮沉
而当草长莺飞,花明柳暗的那瞬间力量的爆发,使人不禁感叹:生命力何其汪洋
就是这种感觉,也是我们对英雄的感觉,虽沉萌于心,却心怀感动。
西楚霸王力拔山兮气盖世,是英雄;荆珂刺秦风萧萧兮易水寒,是英雄;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少年英气贯千古,是英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英雄。
更别提岳飞的八千里路云和月,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也别提的江山如画、残阳如血,和周恩来的大江歌罢掉头东;就提那自强不息,积极乐观的张海迪,就提那不怕牺牲,遨游太空的杨利伟;就提那抗洪抢险的人民子弟兵;就提那勇搏雪灾的电力职工;他们都是大家公认的英雄。
但是, 在我心中,还有一种英雄。
他的形象不那么高大,却非常踏实;他的事迹不广为人知,却任劳任怨;他的名字不会流传千古,却给了我最深的感动。
她是妈妈。
每当我有困难的时候,身边总是出现妈妈熟悉的身影,她对我说:“孩子,别怕,有妈妈在。
”于是,牵着妈妈的手,我走过了九年风雨兼程。
她是老师。
每当我有不懂的东西,耳边总是出现老师的声音,她对我说:“多思,多想,多读书,有老师在。
”于是,随着老师的粉笔,我从懵懂孩童长成俊俏少年。
他是清洁工。
每天早晨,当我走过一尘不染的马路,我知道,是她们的无私奉献成就了这一片碧海蓝天。
他还是一个送迷途小孩回家的人,一个真诚安慰伤心人的人,一个救死扶伤的人,不管他做的事有多么微不足道.只要他能为我们带来快乐,带来感动,他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所以,我心目中的英雄.不需要有多么伟大的贡献;也不需要抛头颅洒热血,只要能有一颗善良而又乐于助人的心,那便足够了!
所以,不管多么平凡,只要愿意,你、我、他,我们大家,都能成为英雄!
求一篇感人的故事,然后与自立自强 立志成才 报效祖国的演讲稿~~~
尊敬的评委们、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我今天要演讲的题目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君子是顶天立地的人物,不因困难而却步,不因权势而畏惧。
君子应厚美德,容载万物,刚毅坚卓,发愤图强。
作为当代中学生,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了我们新的责任。
自立自强,立志成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
当我们听到中国加入WTO成功,北京申奥成功,神五发射成功时,心潮澎湃,满腔热情,深受鼓舞,为我们是中华儿女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想用自己的力量来报效祖国。
兴奋之余,但当回到现实,我们茫然了。
贫困饥饿疾病等一系列的因素阻碍着我们前进的脚步。
身处现实的我们觉得无助。
现实和理想的冲突让我们低下了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朋友抬起你的头来,不要气馁。
如过你身陷贫困,让我们来看看洪战辉吧。
这位“携妹求学12载”的当代大学生,深深的感动了我们,感动了中国。
让我们回眸洪战辉这12年的艰辛路程,命运对他是何等的不公啊:父亲是精神病人,母亲不堪重负离家出走,年幼的妹妹又遭厄运。
13岁起,贫困和苦难就将他推入了黑暗的枯井。
所有的担子落在持还是放弃
是坚强还是软弱
他选择了抗争,选择了决不妥协的自立自强
他,就象一只负重的蜗牛,怀揣理想,穿越风雨,从无望中走出希望,从阴霾中见到阳光。
如果你深受疾病的折磨,那再让我们看看张海迪吧。
她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说:“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给人间。
”她怀着这样的理想,以非凡的毅力学习和工作,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赞歌。
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并获得了娇人的成绩。
古人同样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自强不息的实例。
司马迁云: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俶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及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古人之圣贤给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人的一生谁没有遇到过挫折,即使挫折给你打击再大,那又怎么样呢,它已经客观的存在了。
我们只有选择抗争或沉沦。
谁都知道沉沦的结果是自我的堕落和毁灭,我们必须选择抗争,才能走出阴霾,迎接生命的阳光。
孟子书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自立自强,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
如果没有逆境的磨练,我们不会成长。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难道在你孩提时代会为了可能摔倒而不去尝试走路么,那你可是到现在连路都不会走啊。
在坐的有不会走路的人么,没有。
这就说明我们都有战胜困难的能力和勇气。
那么再次挺起你胸膛迎接挑战。
成功就在不远处。
时代呼吁我们,祖国需要我们,做为炎黄子孙我们必须时刻准备好,自立自强,克服困难,努力完成学业,成功成材,几十年年后你会发现你一生是那么的辉煌和热烈。
当你再次看到祖国的创举时你不会再为怎么才能为祖国出力感到而迷茫。
让我们紧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惜这句古训。
逆境成才的演讲稿(500字的)
张海迪 1955年9月生于济南族,硕士,中共党员,山东省协会创作室一级作家,九届、十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
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
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
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
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1983年海迪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
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
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
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韩国出版。
1983年3月7日,团中央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光荣称号,并作出向她学习的决定。
1992年度中国作协庄重文文学奖; 1994年全国首届奋发文明进步奖长篇小说一等奖; 1997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1998年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和“山东省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8年全国第二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和个人特别奖; 1999年全国第三届优秀妇女读物奖; 1999年全国第四届外国文学作品优秀图书奖; 2002年10月,长篇小说《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 2002年12月《绝顶》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
2003年10月《绝顶》获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1991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发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
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
1993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
被授予了哲学硕士学位。
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
”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着一条道路。
2006年3月3日,张海迪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开幕式上。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
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
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的孩子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
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
1995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1997年她被日本NHK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张海迪先后被授予各种荣誉称号—— 1981年获莘县广播局先进工作者; 1982年获聊城地区“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2年获聊城地区“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2年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3年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1983年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1983年山东省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3年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9年中宣部授予“优秀青年思想工作者”称号; 1990年山东团省委授予“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1991年中国残联授予“自强模范”称号; 1992年济南市政府记大功一次; 1993年全国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并再次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95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模范党员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年被日本NHK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01年被新华社《环球》杂志评选为“环球二十位最具影响世纪女性”。
1983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党和国家领导人,叶剑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张海迪题词,表彰她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张海迪曾当选共青团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并长期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
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
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