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游击战术的口号是什么
(一)敌进我退:……保存实力,待机转移攻势。
(二)敌退我进:……打击其士气,积小胜为大胜。
(三)敌驻我扰:……以疲惫敌人,造成对我有利之形势。
(四)敌疲我打:……应即集中兵力,主动进攻,以歼灭敌人。
跳皮筋的口号,刘胡兰,18岁 ,参加革命游击队,接下去是什么
刘胡兰十五岁,参加革命游击队,为了革命牺牲了,你说勇敢不勇敢
我说勇敢真勇敢;周扒皮,坏东西,三更半夜来偷鸡,母鸡小鸡做游戏,一把捉住周扒皮,周扒皮
刘胡兰十八岁 参加革命游击队 游击队 挂拍子 专杀地主的老婆子
什么是游击队 游击队有什么特点
打敌人的,打过就跑
铁道游击队读后感30字
铁道游击队读后感《铁道游击队》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知侠,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艰苦斗争中,他与山东的父老同生死、共患难,曾多次参加战斗并参与过指挥作战。
《铁道游击队》名贯中外,发行量达400多万册。
《铁道游击队》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现山东枣庄微山湖一带为主要区域的抗日武装。
游击队成立于1940年1月25日,由八路军苏鲁支队命令成立,成立时称为“鲁南铁道队”。
人员最多时已经有了300余人,铁道游击队由苏鲁支队任命洪振海为队长,杜季伟任政委,王志胜为副队长,在百里铁道线上与日伪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
令日本军队闻风丧胆。
铁道队还成功的护了送刘少奇、陈毅、罗荣桓等领导人以及千余名抗日将士过境。
被肖华将军誉为怀中利剑,袖中匕首!被老百姓们称为“飞虎队”的就是他们——“铁道游击队”。
同时还有同名小说、电影和电视剧。
企业口号大全书中的人物形象生动形象,坚决无畏刘洪、机灵聪明的王强、临危不惧的方林嫂……这些英雄人物是我们就应谨记的啊!读一读这本书吧,它会让你学到很多东西,它会带你回顾历史,会让你为那些英雄人物感到自豪,为整个中国感到自豪!
中国游击队有什么特点
游击队是在敌统治区、敌占领区、接敌区,以分散、流动、袭击的作战方法打击敌人的一种非正规的武装组织。
游击队打发是游击战,游击战:游是走,击是打,游而不击是逃跑主义,击而不游是拼命主义,游击战的精髓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疲我打,敌逃我追。
遵循合理选择作战地点,快速部署兵力,合理分配兵力,合理选择作战时机,战斗结束迅速撤退五项基本原则的作战方式,叫做游击战。
游击战是非正规作战。
以袭击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和速决性,并能广泛动员群众投入战争。
通常组织简单,装备轻便,行动灵活,同当地群众有紧密的联系。
是被压迫阶级和民族争取解放和独立,进行人民战争的一种重要的武装组织形式。
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在欧洲各国抵抗拿破仑一世军队入侵的战争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反抗侵略的斗争中,在第三世界国家争取独立和解放的战争中,游击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自领导武装斗争开始,就十分重视建立和发展游击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一般由军队派出或由当地人民群众组成。
实行军事系统和地方党委的双重领导制度。
通常组成游击支队、大队、中队和特种游击队。
主要任务是: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设根据地,保卫人民生命财产;迟滞和消耗敌人,破坏敌人交通运输、通信、侦察、指挥、补给系统和各种基地,配合主力部队作战等。
在现代战争中,游击队仍然是争取解放和反对侵略,进行人民战争的重要武装组织形式。
随着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游击队将不断改善武器装备和组织体制,提高机动袭击、独立作战和自卫生存的能力,创造出新的灵活多样的作战方式方法,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发挥积极作用。
求《铁道游击队》的所有资料,比如简介(简单点)发生的时代背景
谢谢
铁道游击队,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现山东枣庄微山湖一带为主要区域的抗日武装。
其传奇般的英勇事迹及影响,在全国及世界留下光辉篇章。
该游击队成立于1940年1月25日,由八路军苏鲁支队命令成立,成立时称“鲁南铁道队”。
人员最多时达300余人,铁道游击队由苏鲁支队任命洪振海为队长,杜季伟任政委,王志胜为副队长。
铁道队挥戈于百里铁道线上与日伪展开殊死搏斗。
令日伪闻风丧胆。
铁道队还成功护送刘少奇、陈毅、罗荣桓等领导人以及千余名抗日将士过境。
被肖华将军誉为怀中利剑,袖中匕首
同时有同名小说、电影和电视剧。
铁道游击队是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英雄的抗日武装力量,隶属于八路军“一一五师苏鲁支队”。
该队以薛城为中心,挥戈于百里铁道线上,出没于万顷微山湖中,依靠群众,开展游击战术,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浴血奋战,奏响了民族救亡的最强音。
他们截军列、打洋行、扒火车、炸桥梁,打得日伪军魂飞胆丧,使鲁南抗日根据地得以 《铁道游击队》插图手稿 陈玉先(15张)不断巩固和发展。
他们开辟了华中、山东赴延安的通道,在枪林弹雨、风险万千的情势下,护送刘少奇、陈毅、罗荣桓、肖华等首长和千余名指战员安全过境到达延安。
风雨历险、历时七年,他们始终站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最前线,具有传奇般色彩的英雄们以及惊天地、泣鬼神的业绩,是薛城历史上最丰富、最壮丽的人文资源。
于1945年解散并入华东野战军。
铁道游击队的雏形——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枣庄情报站出手不凡 枣庄是中国东部地区最重要的能源重镇之一。
抗战全面爆发前,这里拥有全国最大的华资煤矿——中兴公司。
1938年5月,日军占领枣庄后,在此驻扎了一个团的兵力,开始对这里进行疯狂掠夺。
当时,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转移到了抱犊崮山区之后,由于情报比较 铁道游击队截图(19张)闭塞,经常和敌人遭遇,使部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
为了及时掌握敌人出动的情况,总队选派两个排长洪振海和王志胜到枣庄建立了抗日情报站。
洪振海的姐夫是一位火车司机,正是这个机缘,使洪振海很快学会了开火车,并能在时速40公里的火车上上下自如。
日军侵占枣庄后,25岁的洪振海放弃在铁路上的偷煤营生,在一位共产党员的介绍下,他和朋友王志胜一道加入了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
洪振海在微山湖潜伏下来后,迅速在火车站附近建立了秘密情报站,并派王志胜以搬运工的身份,打入日本人开办的“正太洋行”。
1939年8月的一天,一列满载日军的火车驶入枣庄站。
王志胜迅速将这一反常现象报告给洪振海。
洪振海判断,日军增兵枣庄,其目标极有可能是山中的抗日义勇总队。
他一面通知总队迅速转移,一面考虑怎样才能有效地牵制日军。
火车站南边的“正太洋行”吸引了洪振海的注意。
表面上,这个小院显 铁道游击队剧照(17张)得十分普通,但私下里,它却担负着收集山东南部、特别是山区根据地军事情报的任务。
打掉它,就打掉了日军在山东南部的眼睛。
但是洪振海和王志胜潜入枣庄时并没有携带足够的武器,他们大胆决定使用家家都有的菜刀去袭击洋行。
第二天,洋行里的三具尸体使日军大为震惊。
于是,他们中断了扫荡行动,开始全城搜捕,但此时洪振海等人已经转移到山里隐蔽起来,而王志胜正在日本人的指挥下,忙着搬运尸体。
此后,情报站又陆续向山里送出了一系列情报。
洪振海感到,枪是他们最需要的。
仍在洋行工作的王志胜,在一次装卸日军货物时,意外地发现了枪支,于是他巧妙地做了记号,并迅速通知了洪振海。
1939年10月的一个夜晚,当装有枪支的火车缓缓开出车站,早已埋伏在铁路旁的洪振海,飞身爬上火车…… 就在洪振海搞枪的同时,八路军115师的主力也开进了鲁南抱犊崮山区。
原在这里活动的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被整编为115师苏鲁支队,其性质也由地方武装升级为正规部队。
八路军精心打造由失业工人和无业游民组成的枣庄铁道队,原来的草莽英雄开始了令敌胆寒的特种作战生涯 1939年11月,洪振海召集6名铁杆弟兄,在枣庄情报站的基础上秘密成立了一支队伍。
因为主要在铁路线上活动,洪振海将它命名为“枣庄铁道队”。
这也许是当时中国惟一一支在铁路上活动的游击队。
次年2月,苏鲁支队正式将铁道队纳归直属,同时任命洪振海为铁道队队长,王志胜为副队长,并抽调三营副教导员杜季伟任政委。
此时的铁道队,队员已发展到20多人,他们大都是失业工人和无业游民,在他们身上,既有比较勇敢的一面,又有组织纪律性差的一面。
在日军重兵把守的枣庄,铁道队散漫的状态令杜季伟格外担心,他下决心整顿好这支队伍。
经过整训,队员们的军政素质有了根本转变。
铁道队开始向临城方向转移,公开打出“八路军鲁南铁道队”的旗号。
鲁南铁道队在临枣线上神出鬼没地奇袭日本侵略者,截取军用货物的活动,也影响了津浦路上“吃两道线”的穷苦百姓。
他们有的组织十余人,有的组织二三十人,都自称“铁道队”。
规模较大者有活动在临城南部的孙茂生部(临南郗山铁道队)和活动在临城北部的田广瑞部(临北铁道队)。
这两支铁道队经我地下工作者争取,接受了中共沛滕边县委的领导。
其余各部则被国民党地方武装拉拢过去,很快被敌人吃掉了。
鲁南铁道队由临枣线转移到津浦路临城一带后,经常与活动在那里的两支铁道队配合行动,并建立了友谊。
1940年7月,为了有利于对这三支性质相同的武装的统一领导和指挥,苏鲁支队经与中共沛滕边县委协商,将这三支铁道队合编为鲁南铁道大队,洪振海、王志胜任正副大队长,杜季伟任政委。
原鲁南铁道队为一中队,徐广田任中队长;临南铁道队为二中队,孙茂生任中队长;临北铁道队为三中队,田广瑞任中队长。
同时又把临城一带的失业铁路工人组织起来,编为破袭队,负责破坏铁路交通;把铁路两旁的农民组织起来,组建掩护队,负责掩护截车掀货物。
合编后各中队仍以分散活动为主,大队领导多随一中队活动,从此鲁南铁道大队进入大发展时期。
这时台枣支线、临枣支线及津浦铁路韩庄至界河段,都成了铁道队打击敌人截取物资经常出没的地方。
著名战例 飞车夺药 巧截布车 1941年7月,日寇推行第2次治安强化运动。
对鲁南山区抗日根据地进行“拉网式扫荡”,鲁南军区主力由于长期作战,药品匮乏。
鲁南军区司令员张光中、政委王麓水命令铁道大队务必想法搞到药品。
10月的一天,临城车站的内线宋邦珍搞到了一个重要情报:有一列装载药品的货车将由青岛开到临城,然后向南行驶。
铁道大队立即行动,做好了夺药品的准备。
当晚10时,列车从临城站开出,游击队员飞身上车,找到装载药品的车箱,列车行驶到沙沟与塘湖站之间,战士们迅速将药品掀下,由埋伏的队员运走。
这次共夺得各类药品30多箱和一批给马注射的针剂,还有4架显微镜。
铁道大队把这些药品及时运到鲁南军区。
为了解决鲁南军部队冬季穿衣问题,11月初,铁道大队与运河支队、滕沛大队、微山湖游击队联合行动,在塘湖东站附近成功截获日军布车。
共截获棉布1200匹,军装500余套,皮箱200只,缎子被100余床,呢子、毛毯各一宗,显微镜4架,电炉2个,发动沿湖十几个村庄的数百名群众帮助搬运。
临城、徐州的日军发觉后,出动铁甲车、汽车向塘湖车站驶来。
遭到游击队和长枪队的阻击。
日军摸不清情况,又逢大雾,不敢贸然追击。
游击队将这些物资藏于湖中,后来鲁南军区派骑兵连运往山里。
擒贼先擒王,铁道队铲除日军特别侦谍队头目高岗 1940年,日军32师团和独立第10旅团共集结5万日伪军,对115师所在的抱犊崮山区进行大规模扫荡作战。
铁道队战斗胜利后的情景 洪振海按上级命令率领铁道队迅速展开行动:5月,再次袭击日军“正泰国际洋行”,击毙日军谍报队员13名;6月,袭击日军押款列车,缴获法币8万余元;8月,破坏津浦铁路韩庄段,致使日本运兵军列脱轨;9月,拆除枣庄至临城铁轨1.5公里,砍断电线杆百余根,使枣庄日军的通讯和交通同时瘫痪。
115师政委罗荣桓在给铁道队的嘉奖信中说:你们就像一把钢刀插入了敌人的胸膛。
铁道队的一系列行动,引起了日军的高度警觉。
日军在枣庄和临城紧急组建铁甲列车大队和铁道警备大队。
日军还专门从济南调来特高课长高岗,在临城组建第五特别侦谍队。
高岗是个中国通,不但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而且对中国的风俗民情十分了解。
他采用极具中国民间色彩的拜把兄弟、认干亲等手段,使临城附近的50多个乡保长,与他结拜为兄弟,从而建立起自己的情报网络;另一方面,利用他指挥的特种作战小队伪装成假铁道队,趁夜间到群众家里敲门,只要群众一开门就被抓住,说是私通八路,所以后来真铁道队来了之后,去敲门,群众分不清真假,不敢开门。
一时间,铁道队连喘息休息的地方都没有。
面对日军的步步紧逼,队长洪振海想到了一句古话:擒贼先擒王。
一天夜晚,铁道队分成四个小组,化装成日军士兵和搬运工分别潜入临城车站。
10点钟,担负攻击任务的第一组队员刘金山等人就摸到了高岗的门前。
刘金山第一枪打死了高岗的卫兵,高岗正在那里趴着写字,听到枪响一抬头,刘金山第二枪就打过去了,正好打在他脑袋上。
高岗之死,起到了隔山震虎的作用,也使他苦心经营的谍报网络从此分崩瓦解。
建立新四军与延安的秘密通道,刘少奇等平安穿越封锁线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部迁移到了江苏盐城一带。
由于通讯不便,急需开辟一条通往延安的秘密通道。
经过再三考察,最终确定了一条从盐城北上、经山东南部西去延安的秘密路线。
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穿越临城附近的津浦铁路。
这段的护送任务,落在了铁道队的肩上。
1942年夏天,正在待命的铁道队忽然接到鲁南军区的通知,要他们护送一个工作队通过津浦铁路,同时军区还专门嘱咐:工作队中有一位代号为“0号”的首长,务必要保障他的绝对安全。
晚上,身着长袍、头戴礼帽的0号首长在铁道队的掩护下,顺利抵达姬庄附近的津浦铁路东侧。
由于事先已经做好了伪军工作,所以沿途气氛显得十分平静。
0号首长平安到达115师教四旅所在地后,拍来了电报,最后落款是“刘少奇”。
大家才知道原来是如此重要的0号首长
自护送刘少奇过路后,铁道队又相继成功地护送了陈毅、肖华、罗荣桓等党政干部穿越津浦铁路。
从1942年到1944年,铁道队先后护送干部近千名往返延安,从未出现一次差错,受到了鲁南军区的通令嘉奖。
乘勇追穷寇,智逼顽敌就范,23岁的铁道队政委成为1000多日军的受降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在南京,驻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递交了投降书。
铁道游击队群雕 与此同时,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下令敦促华北、华东日军立即放下武器,向所在地的抗日武装投降。
然而,经过几次谈判,驻扎在临城一带的日军却始终拒绝向铁道队缴械。
而日军惟一能够选择突围的路线就是乘火车沿津浦铁路南下到徐州。
当残留日军乘坐的铁甲列车趁着夜色悄悄开出临城车站,行驶到临城南边的沙沟附近时,发现前面的铁路已经被破坏,当他们又试图退回临城时,铁道队事先埋下的炸药拉响了,日军的退路也被切断。
日军在孤立无援、忍饥挨饿了3天之后,再也坚持不下去,只能选择向铁道队投降。
1945年10月,枣庄和临城的1000多日军携带8挺重机枪、130多挺轻机枪和两门山炮等轻重武器,向铁道队投降。
而出面代表铁道队接受临城日军司令官投降的,是刚刚继任政委、年仅23岁的郑惕。
铁道游击队书中的经典句子
《铁道游击队》经典 1.“我们都不得是神枪手,颗子灭一个敌人......”在《游击队歌》高亢激昂的旋律中声中,《游击队》开始了。
我高兴地卸了起来,其中一段更让我久久难忘。
2.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
临城火车站静悄悄的,只有星星点点的灯光在风的吹动下摇晃着。
站长张兰正站在站台上发牢骚呢
原来上次游击队没有打胜战,老百姓不再信任游击队了。
为了重塑威信,站长张兰和洪队长商议了一个周密的计划,准备今夜执行,里应外合,把物资送给老百姓,以获得信任。
3. 张站长等来了火车,一挥旗,火车停了下来,鬼子接二连三下了火车。
张站长临危不惧,趁鬼子不注意,弄坏了火车。
4.鬼子休息够了,准备启程。
但却发现发动机坏了,不能动弹了。
鬼子正犯难时,张站长毛遂自荐,要求下车底修。
鬼子见他主动请缨,也同意了,张站长掏出一个炸药包,固定在车底,让火车走了。
5.火车驶向野外。
洪队长早已做好准备接应,满怀豪情壮志用枪轰打炸药包。
“轰
——”炸药包炸毁了车头,司机赶紧下车投降。
随后大家披荆斩棘般杀死了随车军队。
几个人砸开车厢,拿出物资——粮草、衣服、枪支等,下面的人,有的用手搬,有的用车推,来来往往,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这时,一名侦察员跑到洪队长跟前,敬礼说道:“报告队长,鬼子的装甲车要来了
”洪队长急忙问:“还有多少货物
”“大半厢弹药,还有。
。
。
。
。
”“快炸了走。
”有一个战士主动申请,急中生智,去攻下了这根硬骨头。
大家急忙走,烧了车厢。
不一会儿,装甲车来了,却只见车厢着了火。
“轰
——”随着山崩地裂般的一声巨响,车厢爆炸了,连同后面的装甲车一起开了花。
老百姓心里特别高兴,游击队又回来了。
《铁道游击队》 铁道游击队,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现山东枣庄一带的一支抗日武装。
该游击队成立于1940年1月25日,受八路军苏鲁支队命令成立,成立时称“鲁南军区铁道大队”。
人员最多时达300余人,由苏鲁支队任命洪振海为铁道游击队队长,杜季伟任政委,王志胜为副队长。
铁道队挥戈于百里铁道线上与日伪展开殊死搏斗,令日伪闻风丧胆。
铁道队曾成功护送过刘少奇、陈毅、陈光、朱瑞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千余名抗日将士过境。
被肖华将军誉为怀中利剑,袖中匕首
有同名小说、电影和电视剧。
铁道游击队 是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英雄的抗日武装力量,隶属于八路军“五师苏鲁支队”。
该队以薛城为中心,挥戈于百里铁道线上,出没于万顷微山湖中,依靠群众,开展游击战术,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浴血奋战,奏响了民族救亡的最强音。
于1945年解散并入华东野战军。
同时:《铁道游击队》由刘知侠所著,是一部描写在抗日时期,鲁南地区确有这样一支游击队,开始在临(城)枣(庄)支线,以后发展到津浦干线上活动。
在广大的革命根据地中由共产党人领导的一支特殊的游击小分队以打击日伪军的交通线为目的而与日伪势力进行游击斗争的英雄故事。
作者车承友,笔名刘知侠。
刘知侠是素材提供者之一。
刘知侠(1918——1991),河南省卫辉市庞寨乡柳卫村人,著名作家,建国以后曾先后担任济南市文联主任、省文联副主席兼中国作家协会山东分会主席、党组书记、《山东文学》主编、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
他一生中给后人留下了400万字的文学作品,其中风靡了整整一代人的《铁道游击队》至今不衰。
还成为了现在小学6年级3单元的其中一个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