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党建促扶贫是如何开展的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将扶贫开发和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党建促脱贫的扶贫路线。
当前,我镇坚持强化党建的主体责任,坚持一把手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着力夯实基层党建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
发挥镇党委引领作用。
怎么写党建扶贫工作荣誉证书
某某同志:在2009年度党建扶贫工作中成绩突出,荣获先进工作者称号,特发此证。
某某单位某年某月某日
如何抓基层党建促脱贫
创建服务型党组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
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共同努力,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
啃下扶贫攻坚的“硬骨头”,需要把党的建设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
在“四个融合”上着力,解决扶贫与党建融合不够的问题。
推动扶贫开发、实现精准扶贫,关键是找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扶贫开发工作的结合点。
当前,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融合度不够问题还比较突出。
有的基层党组织在宣传扶贫政策、确定扶贫对象、制定扶贫规划、实施扶贫项目、使用扶贫资金等方面的组织引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要做的”与“想要的”不能完全统一,导致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有的地方找不到以党建促扶贫的抓手,把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工作相割裂,就扶贫抓扶贫,就党建抓党建,导致资源整合难、机制不顺畅。
推动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关键是引导各级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两张皮”拧为“一股绳”。
具体说,就是要做到“四个融合”。
目标要融合。
要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把基层党建目标任务与扶贫开发目标任务有机融合,把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心放在找“贫”根、寻“困”源上,确保扶贫开发工作做到哪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就开展到哪里,实现党的建设和扶贫开发“无缝对接”。
责任要融合。
要建立健全“书记抓、抓书记”责任机制,坚持做到扶贫开发整乡推进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动、同考核,建立“定人员、定任务、定责任、定目标、定时限”的“五定”责任机制,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督促各级把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抓在手、抗在肩。
项目要融合。
要加大项目整合力度,用活用好各种扶贫资源,做到有基础设施建设的地方就把党组织阵地建设“捆绑”起来,有产业培植壮大的地方就把集体经济融入进去,有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就由党员带头顶上去。
要把群众愿望、群众需求与党建项目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发展一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着力办好一些顺民意、惠民生的好事实事,把扶贫项目做到群众心坎上。
机制要融合。
要探索建立党政同责,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推行党建工作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联系点制度,采取领导抓乡挂村、部门联动包组、干部结对联户的方式,层层建立“责任区”,整合各方资源、动员各方力量,形成上下联动、各方配合、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在“五个好”上着力,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
贫困,除了自然的、历史的、客观的因素外,还有班子、队伍、人的问题,更有观念、信心、能力的问题。
农村党组织是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
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是直接影响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
目前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有的村级党组织工作不在状态,班子不团结,组织协调能力不强,凝聚力不强,群众不信服;有的村级组织发展思路不宽,集体经济薄弱,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问题乏力;有的村管理混乱,运行机制不规范,矛盾问题突出,干群关系紧张。
这些问题导致村级党组织战斗力下降、领导核心作用弱化。
要结合扶贫开发工作,继续把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作为一项具体攻坚任务,着力把基层党组织建成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
具体说,就是要做到“五个好”。
一个“好班子”。
就是要拓宽选人渠道,着力解决人难选、无人选的问题。
要把扶贫开发与明年村级组织换届工作有机结合,集中开展村级组织后备干部储备推荐工作,把一批优秀返乡青年、致富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纳入村级组织后备干部,有针对性加强教育培养,注意选拔党员群众拥护、“双带”能力强的村“两委”班子带头人,把村级班子建成扶贫开发的“主心骨”。
一条“好思路”。
就是要围绕培育特色产业、夯实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素质能力、完善社会服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统筹考虑党的建设、扶贫开发等各项工作,抓产业、抓项目、抓服务,实现双促进、“双提升”。
一项“好基础”。
就是要紧紧咬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这个“牛鼻子”不放,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着力解决“无钱办事”的问题。
要用好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这个杠杆,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积极引导基层把土地、林地、温泉等资源,通过转让、租赁、参股等多种形式转化为股本,依托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搭船出海”。
一套“好机制”。
就是要推进以村务监督为重点的乡村治理机制,坚持并落实“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等工作制度,健全完善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凝聚共识的民主决策机制、民主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扶贫开发中组织群众选择项目、动员群众参与工程服务监督的作用,让党组织真正站到扶贫开发“前台”,真正居于扶贫开发“第一线”。
一支“好队伍”。
就是要提高党员队伍的“双带”能力,发挥党员在扶贫开发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要严把党员入口,制定落实好农村发展党员计划,注重从生产一线工人、返乡毕业生、退伍军人、农民工、营销能手、致富能手、经济能人群体中发展党员,着力解决党员队伍老化的问题;要严格党员教育管理,积极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让党的纪律“严”起来、“硬”起来;要加强对党员农村政策、科技知识、法律法规、实用技术的培训,增强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要关爱党员,在党员带领群众致富贷款等方面向有发展愿望与带头能力的党员倾斜,为党员“双带”提供条件;要搭建平台,划分党员民情责任区,发挥农村党员在带头致富、调解邻里纠纷、协助畅通民意等方面作用。
在“三化”上着力,努力推动扶贫干部选派精准化。
精准化扶贫的关键是精准化选人。
从目前情况,许多地方还存在选人不精准,为选派而选派的问题。
每年选派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队时,一些单位部门对选派扶贫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有应付的思想,打着“小算盘”,不考虑农村的实际和选派人员的能力素质,舍不得放出骨干、业务尖子;不想派往贫困地区,总是要求派到经济条件好、交通条件便利、社会矛盾少的地方;一些单位没有认真分析基层情况,没有了解基层群众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导致选派的干部优势特长发挥不出来。
要把因村派人精准真正落到实处、抓在手上。
具体说,就是要做到“三化”。
常态化落实。
把选派干部到扶贫一线作为建立在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干部链条的主渠道,要真正做到单位扶贫帮扶点、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挂钩点、指导员派驻点“三点合一”,统筹做好下派干部挂职锻炼、选派第一书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盯住扶贫脱帽任务,分期分批做好选派,持续推动各种资源和力量下沉到基层,为扶贫工作注入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精准化选派。
认真分析基层贫困原因和发展后劲,找准症结,有针对性分类选派干部到扶贫一线。
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的,要选派党性强、熟悉党务的干部;发展滞后,贫困面广的村要选派熟悉产业发展的技术干部;矛盾纠纷集中、热点难点问题多的村要选派熟悉法律、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让选派干部发挥优势,完成好组织赋予的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四项工作。
要整合各方力量,做到贫困乡镇百分之百有州级以上单位下派的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建档立卡的贫困村百分之百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第一书记,新选聘的大学生村官重点派往贫困地区。
实效化考核。
选派干部基层履职差异化较大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科学有效的体制机制,存在管理不规范、考核不严格、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导致出现多头管理、一头也管不住,多头考核、一头也考核不好,干多干少不干一个样。
要严格实绩考核,制度科学合理考核方案,细化考核的内容、量化考核指标,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作风踏实、工作业绩突出、考核结果优秀的干部,该重用的重用,该提拔的提拔;考核不合格的要重新选派或是延长选派期限,把选派制度真正执行起来,严格执行下去。
要强化日常监管,建立组织部门、派出单位、乡镇党委、扶贫、农办联动管理机制,全方位了解选派干部履职情况,特别是乡镇党委,要大胆管理,把选派干部管起来、用起来。
如何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网评文章
党八大以来党中央将扶贫提升至治国理政新高度,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了突出的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扶贫攻坚”改为“脱贫攻坚”,体现了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决心。
那么如何推进脱贫攻坚工程
笔者认为抓实抓好党建工作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程的重要途径。
一是要强化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用责任制管责任人,以责任人带一班人,以一班人活一盘棋”的党建工作理念。
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大贫困地区党组织书记培训力度,提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
要培养党组织书记探索新机制、新办法,逐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从而实现富民强村。
二是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作用。
将贫困村纳入后进村,加强整顿软弱涣散后进党组织的力度,推动贫困“摘帽”。
通过“合作社+党组织”等方式,把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和专业合作社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党建促进脱贫攻坚。
三是要大力推进干部下乡驻村,凝聚各方力量,助推脱贫攻坚工作。
精准选派驻村级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到贫困地区工作。
建立党政领导干部直接联系贫困村、贫困户制度,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沉下身”,到村到户开展扶贫工作,通过包联帮扶推动脱贫攻坚工程。
四是要加强教育培训。
一方面是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提升党员干部队伍服务脱贫攻坚能力。
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党员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带头创业就业,深入探索符合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有效途径,努力帮助贫困户找准致富门路、持续增加收入。
另一方面要加强贫困群众的教育引导,通过党员包联等宣传政策法规,通过培训教育切实提高贫困户的实用技术技能,引导贫困户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
“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工程可以说是“最艰巨的任务”。
只有找准党建工作和脱贫攻坚的结合点,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才能全面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党建促脱贫工作计划
镇石圪台村2017年抓党建促脱贫工作计划2017年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对新时期基层织提出了新任务和新挑在目标上,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扶贫目标结合起来;在总体思路上,把加快发展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在实施路径上,把扶贫工作与“三农”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着力点上,把夯实基础与提高水平结合起来;在推进方式上,把加强基层组织的主体责任和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结合起来,形成全面推进扶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合力。
一、指导思想坚持“党建引领、民生导向、经济先行”的原则,突出抓好基础设施、作风转变、自身造血、村级班子、党群关系五大要素,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二、目标要求(一)建强村级班子。
包扶单位和包扶干部帮扶终归不是长久之计,脱贫关键还是靠土生土长、人员结构相对稳定的村级班子。
村级班子一旦软弱涣散,脱贫工作就无从谈起。
结合并村的有利时机,抓好建强村级班子这个前提,坚持在“能人”中选“好人”,把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党员群众纳入到村“两委”班子,提升班子战斗力、凝聚力,为帮扶脱贫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建设基础设施。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作为硬件保障,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也是衡量党建促脱贫工作成效的刚性指标。
硬件上不去,基础抓不牢,其他努力都是徒劳。
因而,持续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是必要的,只有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这项基础性工作,才能为脱贫工作
党建扶贫队是干什么的
一般是针对贫困村党组织进行党建指导而成立的工作组吧,为提高村级党建工作能力和水平,主要通过建立个党员活动室,发放一些图书,购买影像设备等措施和手段搞的扶贫活动。
特色扶贫党建宣传片制作方法?
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关键在于党的领导,把扶贫开发和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形成扶贫开发的战线。
目前,我镇坚持加强党的建设主体责任,坚持一把手负个人责任,坚持各级一把手落实到各级,加强基层党建在反贫困斗争中的主导作用。
发挥镇党委的领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