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科技学院和荆楚理工学院哪个比较好
如果你想学习的是理工类专业的话,所以我建议你考取的还是湖北科技学院。
因为湖北科技学院主要就是以理工类为主,在这里可以学习到非常先进的科技技术。
为什么把湖北省称为“荆楚大地”?
荆楚文化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是周代至在江汉流域兴起的一种地域文化。
荆楚部族的兴起 楚,也称荆楚,春秋时代的这个国家为什么叫做“楚国”呢。
“楚”本是一种灌木的名称,也叫做“荆”,在南方江汉流域的山林中极为常见,可用作薪柴等多种用途,人日常离不了。
于是远自商代时,北方中原人就以荆楚来称呼江汉流域的南方地区和南方部族,比如中说的“维女荆楚居国南方”。
但是,构成楚民族主体的,却并不是江汉流域的土著,而是原居北方的祝融部落的一支(楚人奉祝融为始祖),这支部族迁移到江汉流域,不断地与周围的土著民族(九黎、三苗的后裔)相互融合,发展成为一支强盛的荆楚大族。
荆楚部族在与北方商王朝的对峙中也吸收了先进的商文化,为自身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周朝初年,转投周王的荆楚族得到了中原王朝的支持,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国家。
从春秋开始,楚国迅速强盛起来,尤其是到了楚庄王时,楚吞并了周边的许多小国,成为一方大国。
先抑后扬的楚文化 楚地是一个历史的地域概念,大体上以今湖北全境和湖南北部为中心,向周边扩展到一定的范围。
当北方有炎、黄部落在创造中原文明的时候,南方江汉流域也兴起了九黎部落,并创造出了大溪、屈家岭文化等早期楚文化。
然而这之后,随着九黎部落被炎、黄部落击败,以及后期的三苗部落被更强大的中原部落所征伐,楚地文化逐渐消沉了。
楚地文化落后与中原的另一个原因是江汉流域多山林水泽,各氏族部落不能像中原地区的氏族部落那样较快地由采集和渔猎转入农耕和畜牧,这种生产力的缓慢发展相应地限制了文化的发展速度。
因此,当北方已经出现了夏、商等奴隶制国家后,南方楚地仍停留在原始的阶段,散居的各氏族部落屡遭中原势力的压迫和征伐。
但就是在这种持续千年的蛮荒背景下,逐渐孕育发展出楚民族以及其后的楚国家,并成为当时中国南方各部族融合的中心。
楚人借天时、地利融汇了中原文化和南方土著文化,开创了独具异采的楚文化。
楚文化的奇葩“楚辞” “楚辞”这一名称起于西汉。
它有两种含义:一是诗体名,指战国后期由屈原等楚国诗人以楚地民间语言和民歌为基础创造的一种诗歌载体;二是诗歌总集的名称,由西汉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以及后人模拟的作品,名为。
由于屈原是楚辞的开创者,他的作品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是最有代表性的。
后人提及楚辞无不言屈原的代表作,并常以“骚”或“离骚”作为楚辞的代称。
楚辞的产生离不开楚地特有的民间习俗。
江汉水乡,民间巫风盛行,土俗尚祠祀歌舞,而且这一带很早就流传着有别于中原地区的楚地民歌,这些因素都是楚辞得以产生的基础。
虽然在这样一部广泛采录周初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四方各国民歌的总集中,几乎没有收录楚地民歌(原因大概在于楚一向被中原王朝视为蛮夷,楚地方言也难以被中原人接受等),但仅从各方典籍保存下来为数极少的楚歌来看,其内涵丰富,叙事抒情都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对楚辞的影响之深远不言而喻。
楚辞被喻为中国的源头,对于其后产生的汉赋更有直接的影响。
“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楚辞,与其他楚文化精华一起,构筑起瑰丽奇异的楚地文明。
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
楚文化、荆楚文化同属一个概念,均指楚人
荆楚到底是湖北还是贵州
荆楚,春秋战国时代的楚国,位於荆州,故称为「荆楚」。
《诗经·商颂·殷武》:「挞彼殷武,奋伐荆楚。
」荆州即是位於现在的湖北省。
现在的山东有“齐鲁大地”之称,湖北被称为“荆楚大地”,江浙则被称为“吴越之地”。
这些名称的历史渊源
没有湖北荆楚大学,只有荆楚理工学院。
荆楚理工学院,位于素有荆楚门户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荆门,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属本科院校。
荆楚理工学院创建于1956年,前身为荆门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更为现名。
截至2014年9月,学校占地面积21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58万余平方米。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亿余元,建有各类实训中心和实验室100余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30余个。
纸质图书92万余册,电子图书40万余种。
专任教师8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240余人,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8000余人。
截至2014年9月,学校有省级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3个,省级精品课程8门,校级精品课程50门,国家级实训基地1个,省级实训基地 2 个。
省级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印刷工程; 省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3个):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国家级实训基地(1个):中印南方印刷实习实训基地; 省级实训基地 (2 个):湖北金龙泉集团有限公司食品科学与工程实习实训基地、中印南方印刷实习实训基地。
为什么湖北的车牌的字使用的是鄂而不是 荆 或是楚 不是有荆楚之地的说法吗
看看下面的排名,你会发现没有好的,都不好找作。
最差的当然是排名靠后的。
湖北省二本大学共有24所,以下是2014湖北省二本大学的具体排名情况:湖北二本排名全国排名校名学校类型1196长江大学综2206三峡大学综合3251工程大学理工4334武汉纺织大学理工5337湖北工业大学理工6345武汉轻工大学理工7湖北师范学师范8江汉大学综合9湖北民族学院民族10黄冈师范学院师范11湖北经济学院财经12武汉体育学院体育13湖北文理学院综合14湖北中医药大学医药15湖北医药学院医药16湖北科技学院综合17湖北工程学院综合18湖北理工学院理工19武汉音乐学院艺术20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理工21湖北美术学院艺术22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理工23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师范24荆楚理工学院理工
为什么湖北叫荆楚,湖南叫潇湘?
战国楚国的都城先在郢(在今湖北省江陵县附近),后迁到陈(今河南淮阳),再 迁钜阳(一说在今安徽阜阳北,或说距陈不远),又迁到寿春(今安徽寿县)。
荆是楚的别称。
周成王时,追封前代功臣的后代,于是,封鬻熊的曾孙熊绎到荆山一带(今湖北西部),建立了荆国,建都于丹阳(今湖北省秭归市)。
春秋时期,荆国迁都至郢,改国号为楚。
秦朝时,因为秦始皇的父亲名叫子楚。
为了避讳就改称楚为荆。
潇湘有三解:一是单指湘江,古称湘水,潇有形容水深而清的意思,。
郦道元《水经注 湘水》中有“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
潇湘者,水清深也”之句,所以古人把潇湘作为湘江的别称。
二是潇水和湘水的合称,范仲淹《岳阳楼记》有“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之句。
因潇、湘二水均在湖南境内,也泛指湖南地区。
“唯楚有才”对联在为何在湖南呢
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年),袁名曜任岳麓书院山长。
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以“惟楚有材 ”嘱诸生应对。
正沉思未就,明经(贡生的尊称)张中阶至,众人语之,张应声对曰:“于斯为盛”。
这幅名联就此撰成。
上联“惟楚有材”,典出《左传》。
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 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 全联的意思或可理解为;楚国真是出人才的地方啊,岳麓书院更是英才齐聚之会所。
参考资料:
湖北为什么叫荆楚大地
因为战国时期它是楚国,而楚国的首都在荆,懂了吗
武汉荆楚潮教育在汉阳有校区吗
地址在哪里
哈哈,这个我知道。
它们在汉阳有两个校区,一个在五里新村翠微中学斜对面(马沧湖益丰大药房2楼),一个在沌口体育中心篮球馆1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