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口号 > 福建省监察法宣传口号

福建省监察法宣传口号

时间:2018-09-03 14:44

“监察委”和“纪委”有何不同

提点刑狱公事称提刑官,是宋代特有的一种官职名称当于现在医这一概.唐朝、金、元时的推官相当于现在地方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明和清初还兼有审计局长的职能。

宋时比较麻烦,隶属三司下六部的推官没法比较,大概只相当于办公室主任,就是那种高级的秘书人员;属开封、临安二府的推官也是相当于法院院长;属地方的推官有点幕僚的意思,多少有些挂职而没有多少实权的意味了。

南京金陵科技学院怎么样

金陵科技是最近通过整合才为本科院校,今年通过本科评估,2020年要改名为南京科学,成为一所综合性的应用类本科院校,可以说最近几年肯定要跨越式发展。

你的理想专业金融学属于商学院,金科院商学院是十几个院中最牛逼的,各种管理制度都比较完善。

商学院的会计专业分数是最高的,可以说是全校分数最高的,本省学生都要达到本一线才有希望报考。

金融学在江宁校区,江宁校区的宿舍在江宁大学城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三室一厅有独卫,各小房间都有空调。

交通也比较便利,毗邻地铁公交设施完善。

学校附近还有文鼎广场、乐活广场、商贸中心提供大学城学生的休闲娱乐。

我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有什么疑问也可以q我:603375013

翻译文言文

【原句】1、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2、至是,帝密谕之。

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

”【翻译】1、侯蒙向他们说明:“你们都是一方的侯伯,无须让狱吏侮辱你们,只管按实情回答。

”2、到这时,皇帝私下告诉他(这件事)。

他回答说:“拿财货要挟皇帝而求取晋升,这不是我敢做的事。

”附录:宋史侯蒙传【原文】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

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

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

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

转运使黄湜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

”率诸使者合荐之。

徙知襄邑县,擢监察御史,进殿中侍御史。

崇宁星变求言,蒙疏十事,曰去冗官,容谏臣,明嫡庶,别贤否,绝幸冀,戒滥恩,宽疲民,节妄费,戚里毋预事,阉寺毋假权。

徽宗听纳,有大用意。

迁侍御史。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

既行,拜给事中。

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

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

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

欲身不病,得乎

”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

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

至是,帝密谕之。

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

”母丧,服除,归故官,遂同知枢密院。

进尚书左丞、中书侍郎。

先是,御史中丞蔡薿诋张商英私事甚力,有旨令廷辨。

蒙曰:“商英虽有罪,宰相也;蔡薿虽言官,从臣也。

使之廷辨,岂不伤国体乎

”帝以为然。

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

”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

”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

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

”蒙曰:“吾府之积若干

”曰:“八千缗。

”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

”明日,制下。

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

”罢知亳州。

旋加资政殿学士。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

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

”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文穆。

(节选自)【译文】侯蒙字元功,是密州高密县人。

还不满二十岁的时候,就有好的名声,为正义的事情急于奔走,喜好施救有困难的人,有时一天就花掉千金。

考取进士后,调任宝鸡县尉,后来又任柏乡县知县。

百姓打官司都是当庭判决,受罚的人都没有任何怨言。

转运使黄湜听到他的名声,要推荐他,叫他到衙署禀报事情,侯蒙因越过了自己的县境而不肯前往。

黄湜很生气,一天巡视柏乡县,审阅文书案卷,想要推翻已定的案子使他获罪;后来(发现)没有一点瑕疵可指摘,这才以宾客之礼接见他,说:“您真是能干的吏员啊。

”黄湜便率领各位使者一起推荐他。

调任他为襄邑县知县,又升任监察御史,再次晋升为殿中侍御史。

崇宁年间星象有异常变化,徽宗让朝臣进言,侯蒙上疏十件事,分别是:除去冗杂官员,容纳谏臣进谏,明确嫡庶之别,分别贤佞好坏,杜绝臣下侥幸之求和非分奢望,戒除君王过度恩赏,宽缓疲惫的百姓,节约不当的花费,外戚不得干预政事,太监不能授给他们权力。

徽宗接受侯蒙的奏议,有要重用他的意思,于是提升(侯蒙)为侍御史。

镇守西部的将领高永年被羌人杀死了,皇帝很生气,亲自写了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的姓名,命令侯蒙去泰州逮捕(他们)治罪。

已经出发了,又授予(他)给事中职衔。

(侯蒙)到了泰州,刘仲武等穿着囚服听候命令,侯蒙向他们说明:“你们都是一方的侯伯,无须让狱吏侮辱你们,只管按实情回答。

”案件判定的结论还没有报上去,又提升(他)任御史中丞。

侯蒙上奏说:“当年汉武帝杀了王恢,不如秦穆公赦免孟明;子玉自缢而死使晋侯高兴,孔明去世使蜀国的地位变轻了。

如今羌人杀了我们一个都护,却使十八员将领因此而死,这是自己伤害自己的肢体,想要身体不得病,可能吗

”皇帝醒悟了,把这件事放在一边,不再追究。

升任刑部尚书,又改任户部尚书。

近年来郊祀祭祀天地(都是)提前办理,尚书常常执掌此事。

到这时,皇帝私下告诉他(这件事)。

他回答说:“拿财货讨好皇帝而求取晋升,这不是我敢做的事。

”(他的)母亲去世,服丧结束,官复原职,于是共同执掌枢密院。

晋升尚书左丞、中书侍郎。

在此之前,御史中丞蔡薿诋毁张商英办私事很努力,(于是皇帝)有旨意命令朝臣在朝堂上议论(此事)。

侯蒙说:“张商英虽然有罪,(但他是)宰相;蔡薿虽然是谏官,(但他是)侍从之臣。

拿这件事来让朝臣在朝堂上议论,岂不是有损国体吗

”皇帝认为(他的意见)是对的。

有一天,皇帝随便地问:“蔡京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侯蒙)回答说:“假使蔡京能够使自己的心术端正一些,即使古代的贤相也比不上他

”皇帝点头,而且派人暗中侦察蔡京的所作所为。

蔡京听说以后就忌恨他。

大钱法有弊端,朝廷准备改十为三,主藏吏来报告说:“诸府都把大钱拿到市场购物,都怀疑法令会改变。

”侯蒙说:“我们府里积钱有多少

”守藏吏回答说:“八千缗。

”侯蒙吼道:“怎么会有变更而我不知道的呢

”第二天,诏令下达。

曾经又有几件事侯蒙单独受诏,蔡京不知道;蔡京侦察得知,告诉皇上,皇上说:“侯蒙也这样吗

”罢贬他为亳州知州,不久加任资政殿学士。

宋江劫掠京东,侯蒙上书说:“宋江凭借三十六人横行在山东、河南一带,官军几万人没有敢与他抗衡的,他的才能一定超过常人。

如今清溪的盗贼起事,不如赦免宋江,让(他)去征讨方腊来赎自己的罪。

”皇上说:“侯蒙身在地方不忘君主,是个忠臣啊。

”命他任东平知府,未到任就去世,终年68岁。

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文穆。

参考:【注释】1、推毂:推车前进。

古代帝王任命将帅时的隆重礼遇。

:“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

”后因以称任命将帅之礼。

唐崔日用:“去当推毂送,来伫出郊迎。

”第51回:“正看着皇上亲行拜将推毂之礼,何等热闹

”后引申指荐举;援引。

:“魏其、武安俱好儒术,推毂赵绾为御史大夫。

”:“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邪王融以气类相推毂。

”宋司马光诗:“俊德争推毂,荣涂易建瓴。

”明归有光:“实赖吾丈雅故推毂之。

”清方文诗:“群公极推毂,玄币争相持。

”2、行台:台省在外者称行台。

魏晋始有之,为出征时随其所驻之地设立的代表中央的政务机构,北朝后期,称尚书大行台,设置官属无异于中央,自成行政系统。

唐贞观以后渐废。

金、元时,因辖境辽阔,又按中央制度分设于各地区,有行中书省(行省),行枢密院(行院),行御史台(行台),分别执掌行政,军事及监察权。

行省实即继承前代的行台制度。

这里指地方大吏的官署与居住之所。

宋黄庭坚诗之三:“揽辔都城风露秋,行台无妾护衣篝。

”《官场现形记》第18回:“其时城内早经预备,把个总督行台,做了钦差行辕。

”3、星变:星象的异常变化。

古时谓将有凶灾。

《史记·天官书论》:“日变修德,月恋省刑,星变结和。

”宋孔平仲《孔氏谈苑·王安礼以名位自许》:“神宗以星变祗惧,许人上封事言得失。

”《清史稿·高宗纪一》:“丁卯,以星变示儆,诏修省。

”吴晗《朱元璋传》第七章一:“朱元璋假托有星变,应杀大臣应灾。

”4、王恢:汉将。

元光元年设谋于雁门马邑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

汉武帝大怒,曰:“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

”5、孟明:通称孟明视,春秋虞国(今山西平陆县)人。

姜姓,百里氏,名视,字孟明,是百里奚的儿子,秦穆公的主要将领。

在秦晋崤之战中战败,秦穆公赦免了他。

6、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

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7、比岁:近年。

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八:“今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

京师比岁印板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

”宋沈遘《上殿札子》:“臣伏见朝廷比岁置官遣使,自京师达于天下,凡征赋之重、力役之众,有所病于民者,悉宽除之。

”8、郊祭:犹郊祀。

祭祀天地。

语本《礼记·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

”孔颖达疏:“此一节,总明郊祭之义。

迎长日之至也者,明郊祭用夏正建寅之月……今正月建寅,郊祭通而迎此长日之将至。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郊祭》:“《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灵官》:“居数年,每至郊祭时,辄先旬日而去,郊后乃返。

”9、廷辨:即“廷辩”。

在朝廷上辩论。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锐身为救灌夫……窃出上书。

立召入,具言灌夫醉饱事,不足诛。

上然之,赐魏其食,曰:‘东朝廷辩之。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元年六月》:“执政中有论不同者,臣请与之廷辨。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二年》:“既而准入对,帝语及冯拯事,准抗辩,帝曰:‘若廷辩,失执政之体。

’”《新唐书·李义琰传》:“李勣为都督,僚吏惮其威,义琰独敢廷辨曲直,勣甚礼之。

”10、从臣:随从之臣下;侍从之臣。

《史记·秦始皇本纪》:“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

”唐宋之问《松山岭应制》诗:“尘销清跸路,云溼从臣衣。

”宋杨亿《咸平六年二月十八日扈从宸游因成纪事二十二韵》:“从臣沙苑马,卫士羽林枪。

”明刘基《赠杜安道》诗:“当时从臣皆俊良,近侍共推徐与杜。

”清沈初《西清笔记·文献纪》:“先是内廷三品以上皆穿红衣,仿御前从臣之例。

”11、辇:用车运;载运。

历史上马新贻这个人如何

马新贻(1821-1870)字谷山,号燕门,别号铁舫,谥号“端敏”。

回族,菏泽城东北马垓村人。

他生于官宦之家,祖辈几代为清朝官吏。

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中举人,次年中进士,先后任安徽太和、宿松、亳州、建平、合肥等知县及安徽按察使、布政使,浙江巡抚,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等职。

1853年(清咸丰三年),马新贻任合肥知县时,曾随钦差大臣袁甲三率兵镇压太平军,攻破了太平军占领的盛家桥、三河镇等据点。

其后,庐州城被太平军占领,他招 募骁勇进行训练,以图克复。

因太平军刚到,马新贻暂避其锋芒。

后乘其不备,夜间火烧太平军营,大败太平军,攻占了庐州。

由于镇压太平军有“功”,升庐州知府。

1858年(清咸丰八年)任按察使时,舒城、六安等州县失守,陈玉成率军进攻庐州,马新贻随同清军官兵迎战,被太平军打得大败。

庐州重新被太平军占据。

因而被清政府革职留任。

1860年(清咸丰十年),钦差大臣袁甲三保举马新贻复官。

1862年(清同治元年),马新贻回家奔丧百日后,赴大营办理军务,署庐州、凤阳、颖川兵备道,随安徽巡抚唐训方巡视蒙城、亳州。

1863年(清同治二年)他在蒙城战胜太平军升安 徽布政使。

1868年(清同治七年)二月,任浙江、福建总督,八月任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

1870年(清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马新贻赴署右箭道校阅操练,回署衙时遭捻军张汶祥行刺身亡。

这一案件顿时轰动全国,朝廷命护督将军魁玉与漕运总督张之万会审,后又派刑部尚书郑敦谨会同新任两江总督曾国藩复审,以张汶祥潜通海盗图谋报复 定案,张汶祥被凌迟处死。

案发后,皇帝亲赐祭文、碑文,特赠太子太保、预骑都尉 兼云骑都尉世袭、谥“端敏”,敕令江宁、安庆、杭州、海塘、菏泽等地为其建造专祠。

马新贻,字谷山,山东菏泽人。

道光二十七年进士,安徽即用知县,除建平,署合肥,以勤明称。

咸丰三年,粤匪扰安徽,淮南北群盗并起,新贻常在兵间。

五年,从攻庐州巢湖,新贻击败援贼,迭破贼盛家桥、三河镇、柘皋诸贼屯,寻克庐州。

积功累擢知府,赐花翎,补庐州。

七年,捻匪、粤匪合陷桃镇,分扰上下派河,新贻破贼舒城,记名以道员用。

八年,署按察使。

贼犯庐州,新贻率练勇出城迎击,贼间道入城,新贻军溃失印,下吏议,革职留任。

九年,丁母忧,巡抚翁同书奏请留署。

十年,钦差大臣袁甲三为奏请复官。

十一年,同书复奏荐,命以道员候补。

丁父忧,甲三复奏请留军。

同治元年,从克庐州,败贼寿州吴山庙,加按察使衔,署布政使。

苗沛霖叛,从署巡抚唐训方守蒙城,屡破贼。

二年,授按察使,寻迁布政使。

三年,擢浙江巡抚。

浙江新定,民困未苏,新贻至,奏蠲逋赋。

四年,复奏减杭、嘉、湖、金、衢、严、处七府浮收钱漕,又请罢漕运诸无名之费,上从之,命勒石永禁。

筑海宁石塘、绍兴东塘,浚三江口。

岐海为盗贼窟穴,遣兵捕治,擒其魁。

厚於待士,会城诸书院皆兴复,士群至肄业,新贻皆视若子弟,优以资用奖励之。

严州、绍兴被水,蠲赈核实,灾不为害。

台州民悍,辄群聚械斗,新贻奏:“地方官惮吏议,瞻顾消弭。

请嗣后有讳匿不报者参处;仅止失察,皆宽贷,仍责令捕治。

”下部议行。

象山、宁海有禁界地曰南田,方数百里,环海土寇邱财青等处窟其中,遣兵捕得财青置之法,南田乃安。

黄岩总兵刚安泰出海捕盗,为所戕,檄副将张其光等击杀盗五十馀。

上以新贻未能豫防,下吏议。

嘉兴、湖州北与苏州界,皆水乡,方乱时,民自卫置枪於船,谓之“枪船”,久之聚博行劫为民害。

新贻会江苏巡抚郭柏廕督兵擒斩其渠,及悍党数十,枪船害始除。

擢闽浙总督。

七年,调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

奏言:“标兵虚弱,无以壮根本。

请选各营兵二千五百人屯江宁,亲加训练。

”编为五营,令总兵刘启发督率缉捕,盗为衰止。

宿迁设水、旱两关,淮关於蒋坝设分关,并为商民扰累。

新贻奏:“蒋坝为安徽凤阳关辖境,淮关远隔洪泽湖,不应设为子口。

当令淮关监督申明旧例,严禁需索。

宿迁旱关非旧例,徵数微,请裁撤,专收水关。

”从之。

幅匪高归等在山东、江苏交界占民圩,行劫,新贻捕诛其渠。

九年七月,新贻赴署西偏箭道阅射,事毕步还署。

甫及门,有张汶祥者突出,伪若陈状,抽刀击新贻,伤胁,次日卒。

将军魁玉以闻,上震悼,赐恤,赠太子太保,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谥端愍。

命魁玉署总督,严鞫汶祥,词反覆屡变。

给事中王书瑞奏请根究主使,命漕运总督张之万会讯。

之万等以狱辞上,略言:“汶祥尝从粤匪,复通海盗。

新贻抚浙江,捕杀南田海盗,其党多被戮,妻为人所略。

新贻阅兵至宁波,呈诉不准,以是挟仇,无他人指使。

请以大逆定罪。

”复命刑部尚书郑敦谨驰往,会总督曾国籓覆讯,仍如原谳,汶祥极刑,并戮其子,上从之。

新贻官安徽、浙江皆得民心,治两江继曾国籓后,长於综核,镇定不扰。

江宁、安庆、杭州、海塘并建专祠。

《江南春》这首诗的意思

江南春唐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多少楼台烟雨中。

[1]译文字词注释赵玄荒院士楷书刻石拓片《江南春》莺啼:即莺啼燕语。

郭:外城。

此处指城镇。

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

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

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楼台:楼阁亭台。

此处指寺院建筑。

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1]白话译文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2]创作背景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以做大厦将倾之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一点点的侵蚀着这个巨人的身体。

而另一方面,宪宗当政后,醉心于自己平淮西等一点点成就,飘飘然的做起了长生不老的春秋大梦,一心事佛,韩愈上《谏佛骨表》、险些丢了性命。

宪宗被太监杀死后,后继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数继续上升,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

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

既是咏史怀古,也是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

后来武宗发动会昌灭佛,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

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

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作品鉴赏整体赏析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杜牧 江南春(林散之书)“千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诗一开头,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

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

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

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

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

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只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

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

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

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

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

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

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

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

“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

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杜牧特别擅长于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绘一幅幅绚丽动人的图画,呈现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启迪。

[3] 《江南春》反映了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审美是超越时空的、淡泊洒脱的、有着儒释道与禅宗“顿悟”的思想,而它们所表现的多为思旧怀远、归隐、写意的诗情。

[4]赏析分歧关于《江南春》绝句的主旨,有没有借古讽今是分歧较大的地方。

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所处时代的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

或认为主旨在尚儒排佛,表达对统治者治国乏术和佛道误国的忧虑;或认为主旨在借古讽今,讽谏统治者大兴土木滥修佛寺会造成国力衰弱民生凋敝,加重社会危机。

他们认为晚唐诗人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显丰富。

[5] [6]有的研究者不以为然。

他们只是认为这首诗只是描绘了江南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了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

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

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

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

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

名家点评《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弼为实接体。

周敬曰:小李将军画山水人物,色色争岍,真好一幅江南春景图。

大抵牧之好用数目字。

如“南朝四百八十寺”、“二十四桥明月夜”、“故乡七十五长亭”是也。

《唐音戊签》:杨用修欲改“千里”为“十里”。

诗在意象耳,“千里”毕竟胜“十里”也。

《唐诗摘钞》:曰“烟雨中”,则非真有楼台矣,感南朝遗迹之湮灭而语,特不直说。

许浑亦云:“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窦牟云:“满目山阳笛里人”,言人已不存也……不曰楼台已毁,而曰“多少楼台烟雨中”,皆见立言之妙。

《唐三体诗评》:缀以“烟雨”二字,便见春景,古人工夫细密。

《唐诗快》:若将此诗画作锦屏,恐十二扇铺排不尽。

《唐贤小三昧集续集》:字字着色画。

此种风调,樊川所独擅。

《网师园唐诗笺》:江南春景,描写莫尽,能以简括,胜人多许。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二十八字中写出江南春景,真有吴道子于大同殿画嘉陵山水手段,更恐画不能到此耳。

《历代诗法》:“四百八十寺”,无景不收入结句,包罗万象,真天地间惊人语也。

《唐人绝句精华》:按杨慎之说,拘泥可笑,何文焕驳之楚也。

但谓为诗家善立题,则亦浅之夫视诗人矣。

盖古诗人非如后世作者先立一题,然后就题成诗,多是诗成而后立题。

此诗乃杜牧游江南时,感于景物之繁丽,追想南朝盛日,遂有此作。

“千里”之词,亦概括言之耶,必欲以听得着、看得见求之,岂不可笑

[7]作品影响就新时期以来影响较大的高校教材来看,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都把该诗作为杜牧诗歌的代表作品分析;童庆炳主编的《文学概论》也把该诗作为“文学语言组织”的范例来解读。

[6]作者简介杜牧(803-853),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太和二年(828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

以济世之才自负。

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

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

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8]参考资料[1] 杜牧:江南春绝句.中国新闻网 [引用日期2014-04-17][2] 古典诗词鉴赏《江南春》.福建基础教育网 [引用日期2013-11-24][3] 林树嵩,《江南春绝句》浅析,《江苏教育》,1983(03)

水政监察大队怎么样

辛弃疾 1104~1207年,南宋诗人幼安,号稼轩,济南人。

欧阳修 1007~1072年,北宋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六一居士。

周邦彦 1056~1121年,北宋词人。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吴文英 1212~1272年,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人。

一生未仕。

李清照 1084~

,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人。

史达祖 1163~1220

年,字邦卿,号梅溪,汴(河南)人。

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

韩败史受黥刑,死于贫困中。

今传有《梅溪词》。

其词工于咏物。

王安石 1021~1086年,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字介甫,号半山。

王沂孙

~约1290年,南宋词人。

字圣与,号碧山,又号中仙,会稽人。

宋亡,归隐。

晏几道约1040~1112年,北宋词人。

字叔原,号小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晏殊 991~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人。

苏轼 1037~1101年,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柳永

~约1053年,北宋词人。

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

姜夔 1155~1121

年,字尧章,鄱阳人。

号白石道人。

秦观 1049~1100年,北宋词人。

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商邮(今江苏)人。

贺铸 1052~1125年,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今河南辉县)人。

张先 990~1078年,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

宋仁宗朝进士。

官至都官郎中。

张炎 1248~

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杭州)人。

陆游 1125~1210年,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

洪州分宁人。

朱淑真宋女作家。

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李之仪(公元1080看前后在世),北宋无棣(今属山东省)人。

考取进士后,做过编修官(编写史书的官)。

冯延巳(903--960),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

陈与义(1090--1139),别号简斋,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

刘辰翁(1231--1297),别号须溪,南宋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自号石湖居士。

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叶梦德(1077-1148),字少蕴,号石林居士,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居乌程(今浙江湖州)。

绍圣四年(1097)进士。

徽宗时,累官司龙图阁直学士。

南渡之初,官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总四路漕计,为支援抗金作过重要贡献。

词风简淡,感怀国事之作有雄杰之气。

张泌字子澄,淮南人。

生卒年不详。

初官句容尉上书陈治道,南唐后主征为监察御史,累官至内史舍人。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

宋真宗大中祥八年(1015)进士。

官司至参知政事。

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庆历新政”的主要主持者。

也是有名的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词只存五首。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简州(今属四川)人,卜居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

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神宗之子,哲宗时封端王。

万俟咏 (万俟读作mo qi莫齐,是复姓)(

-

)字雅言,里居不详。

吕本中(1084-1145)原名大中,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今安徽寿县)人。

王观(

-

)字通叟,如皋(今属江苏)人。

仁宗嘉佑二年(1057)进士。

周紫芝(1082-1155)字小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属安徽)人。

胡铨(1102-1180)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黄公度(1109-1156)字师宪,莆田(今属福建)人。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南宋诗人、哲学家。

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江苏清江)人。

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

阎选的词流传的相当少,而且从前也少有称道。

其实他的词作象秀竹青翠,十分赏心悦目,读起来相当有味,真是有“粉而不腻,浓而不艳”的妙处,很值得仔细吟味研究。

徐俯(1075-1141)字师川,号东湖居士,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孙光宪,字孟文,陵州人。

为荆南高从诲书记,历检校秘书,兼御史大夫。

顾夐,蜀王建时,给事内庭,擢茂州刺史。

文天祥(1236——1282) 字宋瑞,二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魏承班的词风以浓艳为主,描摹细腻,有柔情似水,“剪不断,理还乱”的妙处。

李纲(1083-1140)字伯纪,绍武(今属福建)人。

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戴复古(1167—?) 字式之,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入。

一生不仕,浪游江湖。

曾觌(1109-1180)字纯甫,汴京(今河南开封)人。

康与之(

-

)字伯可,一字叔闻,号退轩,滑州(今属河南)人。

李重元,远约1122年(宋徽宗宣和)前后在世,生平不详,工词。

《忆王孙》词四首皆是颇具意境的佳作。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