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做为一名志愿者,我们的对象是老人的话,该如何做到位呢
志愿服务更是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过程,是先提高自身素质、再服务社会的过程。
因此志愿服务应具有”准备性”。
志愿者要提供志愿服务,首先必须了解服务对象的特点及需要,然后以此为基础来反观、审查自己,及时补充自己的知识,为服务做积极的准备。
这样的过程绝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
例如,我们要去敬老院为老人提供服务,就单个志愿者而言,必须要了解服务老人的性别、年龄、家庭及健康状况等基本情况,同时应扩展相关信息,了解老人的简单经历、爱好、熟悉的人、心境以及禁忌等。
依照上述信息,推出自己所需要的知识的量和面,在探访之前做好准备;在服务时要掌握一定的谈话技巧,坚持平等的原则,尊重老人;要灵活巧妙避开忌讳,并且每次服务结束之后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这样才能提高下次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以这样的态度和准备去对待每一次服务,把每次工作尽量做得周到、细致,我们自己会在辛苦付出的过程中收获到快乐,收获到余香,进而促进志愿服务的再一次升华。
每个人都有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和促进社会进步的能力,同样,每个人都有促进社会进步繁荣的义务及责任,参与志愿服务是表达这种“权利”与“义务”的积极和有效的形式。
志愿者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得到提高、完善和发展,精神和心灵得到满足。
因此,参与志愿服务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乐人”,也是“乐己”,参与志愿服务,既是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同时也是在传递爱心与传播文明,在为他人送去玫瑰的同时自己也收获到了芬芳。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需要,志愿服务作为一种超越现实利益之外的行为,扩展着志愿者对人和社会的理解,推动人们以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追求进步和完美。
最终,人们这种默默无闻的自我实现汇集成历史发展的洪流,从根本上促进整个社会进步与发展。
从志愿服务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看,我们可以发现:志愿服务收获的已大大超越了“余香”,她能让整个社会充满芳香。
大学生志愿者团体,与社区合作进行一个与老人结对子帮扶的志愿者活动。
现在要征求一个名字,和一个口号
名字:爱夕沙龙。
让朝霞映红夕阳。